?第二章綜合檢測卷
(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2020年江蘇高考地理)圖1為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讀圖,完成第1~2題。

圖1
1.最有可能發(fā)現(xiàn)溶洞的河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圖中斷層(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動 B.比花崗巖形成時間晚
C.導致現(xiàn)代河谷下切 D.比侵蝕面形成時間早
【答案】1.A 2.D 【解析】第1題,溶洞屬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礎是可溶性的巖石,如石灰?guī)r。讀圖可知,四處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guī)r,其他三處河谷的巖石都是不可溶蝕的,所以最有可能發(fā)現(xiàn)溶洞的河谷是①。第2題,讀圖分析,圖中斷層切斷了石灰?guī)r和頁巖,沒有再切斷后來形成的巖層,說明該斷層形成之后一直沒有活動;斷層沒有切穿花崗巖,但是花崗巖侵入了斷層,說明斷層形成的時間比花崗巖早;現(xiàn)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斷層形成之后該地區(qū)地殼整體抬升,河流下切侵蝕形成;侵蝕面覆蓋在斷層之上,斷層沒有切穿侵蝕面,說明斷層比侵蝕面形成時間早。
(2022年湖北部分重點中學聯(lián)考)在生產(chǎn)工具落后的古代,石窟造像多選擇易雕鑿的砂巖、石灰?guī)r體,石灰?guī)r因良好的沉積分選性更利于造像。我國山西省大同市云岡石窟是一處砂巖造像,河南省洛陽市龍門石窟是一處石灰?guī)r造像。兩處石窟巖體均裂隙廣布,因“水禍”破壞嚴重。據(jù)勘測,云岡石窟斷崖上部覆蓋較厚的黃土層,覆蓋的黃土改變了局地水循環(huán),加速了石窟破壞。據(jù)此完成第3~4題。
3.龍門石窟雕鑿于石灰?guī)r體,因為(  )
①石灰?guī)r質地均勻,佛像精美 ②石灰?guī)r巖性較軟,利于開鑿?、凼?guī)r巖性堅硬,利于保存?、苁?guī)r結晶較慢,晶粒均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龍門石窟破壞,發(fā)生的主要地質過程是(  )
A.風沙侵蝕 B.物理風化
C.生物風化 D.流水侵蝕
【答案】3.A 4.D 【解析】第3題,石灰?guī)r屬于沉積巖,有一定的分選性,質地均勻,制作的佛像精美,①正確;由材料可知,石灰?guī)r體易雕鑿,巖性較軟,②正確,③錯誤;石灰?guī)r屬于沉積巖,一般為碎屑結構,晶粒結構較少,④錯誤。A項正確。第4題,由于龍門石窟是石灰?guī)r雕鑿,石灰?guī)r在流水的溶蝕下容易發(fā)生損壞,因此發(fā)生的主要地質過程是流水侵蝕,D項正確。
(2022年北京昌平區(qū)期末)2021年10月,云南省祿豐市發(fā)現(xiàn)多個因大雨沖刷顯露的恐龍化石骨架??瓶既藛T從出土、修復、清理、保護、再到完整呈現(xiàn),展開了全景式恐龍化石搶救性工作。據(jù)介紹,在這里先后發(fā)現(xiàn)110多具恐龍化石。圖2為恐龍化石修復現(xiàn)場照片,圖3為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完成第5~6題。

圖2    

圖3
5.恐龍化石形成過程主要對應圖3中的(  )
A.①—冷卻凝結 B.③—風化侵蝕
C.④—固結成巖 D.⑤—變質作用
6.化石修復是把化石從周圍巖石中分離出來,其巖石類型對應圖3中的(  )
A.a(chǎn) B.b
C.c D.d
【答案】5.C 6.C 【解析】第5題,地殼中保存的屬于古地質年代的動物或植物的遺體、遺物或生物留下的痕跡叫化石。圖3中a、b由巖漿形成,b能直接形成沉積物,說明b出露地表,所以a為侵入巖,b為噴出巖,①②為冷卻凝固;c由沉積物固結成巖形成,所以c為沉積巖,④為固結成巖作用;沉積巖和噴出巖都能形成d,則d為變質巖,⑤為變質作用。故選C項。第6題,化石是由于冰河運動、地殼變遷等原因,地球生物被迅速埋藏于地下,經(jīng)過億萬年的演變,生物硬體部分被保存下來,存在于沉積巖中。由上題解析可知,a為侵入巖、b為噴出巖、c為沉積巖、d為變質巖。故C項正確。
在準噶爾盆地西北部邊緣山前地帶,有一奇特地貌區(qū),當?shù)厝朔Q其為龍脊谷。龍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億年前不同的砂巖與泥巖互層構成的,這里起伏的壟和槽相間分布,高差約5~10米,走向為東北—西南,出露的巖層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壟狀如龍脊。圖4為游客拍攝的龍脊谷照片。據(jù)此完成第7~8題。
 
圖4
7.推測2億年前,該地區(qū)地勢(  )
A.起伏和緩 B.陡峭高峻
C.低洼積水 D.平坦廣闊
8.當?shù)氐膸r層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為(  )
A.巖層性質差異 B.巖塊斷裂上升
C.巖漿向上噴發(fā) D.巖層擠壓隆起
【答案】7.C 8.D 【解析】第7題,2億年前是砂巖與泥巖形成時期,砂巖和泥巖是河湖在地勢低洼區(qū)堆積形成的,故C項正確。第8題,據(jù)材料可知,該地起伏的壟和槽相間分布,壟狀如龍脊,應為地殼運動造成板塊擠壓隆起形成的褶皺,其中壟為背斜,其外層巖層受外力作用被侵蝕,中間堅硬的巖層保留下來形成近似于垂直地面的巖層,D項正確。
圖5為某地地表地層分布簡圖。讀圖,完成第9~10題。

圖5
9.沿MN一線的地質剖面圖最可能是(  )

10.該地的地層侵蝕面形成于(  )
A.a(chǎn)之前,f之后 B.a(chǎn)之后,b之前
C.e之后,f之前 D.f之后,h之前
【答案】9.C 10.C 【解析】第9題,從圖中可以看出巖層a處最老,向兩側逐漸變新,可判斷為背斜。M處所在的巖層為d,C項正確。第10題,圖中地層侵蝕面出現(xiàn)時,背斜已經(jīng)形成,故形成于e之后,侵蝕面在f地層之下,故形成于f之前,C項正確。
河流階地是指在地質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灘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水位以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其中高于河漫灘的最低一級階地稱為一級階地,向上依次是二級階地、三級階地等。在正常情況下,河流階地越高,年代越老。圖6為延川黃河蛇曲地質遺跡發(fā)育的河流階地剖面圖。據(jù)此完成第11~13題。

圖6
11.圖中多級階地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有(  )
A.地層間歇性下降、流水侵蝕
B.地層間歇性抬升、流水堆積
C.地層間歇性下降、流水堆積
D.地層間歇性抬升、流水侵蝕
12.圖示黃河河床位于(  )
A.背斜頂部 B.斷層線附近
C.向斜槽部 D.板塊分界線附近
13.圖示黃河東、西兩側相比(  )
①東側巖層相對上升?、跂|側巖層相對下降?、畚鱾葲]有黃土堆積是因為海拔高,遭受侵蝕
④西側階地少是因為巖層堅硬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1.D 12.B 13.B 【解析】第11題,讀材料可知,河流階地是地層抬升后受流水侵蝕作用形成的,D項正確。第12題,讀圖對比黃河河床東、西兩側巖層可知,該地區(qū)巖層發(fā)生斷裂和錯動位移,東側巖層相對下沉,西側巖層相對上升,故圖示黃河河床位于斷層線附近。第13題,根據(jù)上題分析可知,東側巖層相對下沉,西側巖層相對上升,①錯誤,②正確。西側沒有黃土堆積是因為抬升后海拔高,遭受侵蝕,③正確。該圖為黃河蛇曲,西側階地少是因為地處凸岸,侵蝕作用弱,④錯誤。
(2021年北京高考地理)讀圖7,完成第14~15題。

圖7
14.圖示地區(qū)地質地貌演化的順序是(  )
A.甲、乙、丁、丙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15.甲圖中,形成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4.D 15.C 【解析】第14題,花崗巖是地下巖漿向上侵入、冷卻凝固形成的,花崗巖之上的巖石在高溫、高壓作用下變質形成變質巖,花崗巖形成于地下,丁圖花崗巖位于地下,甲、乙、丙圖花崗巖出露地表,說明丁圖最早出現(xiàn)。因地殼抬升,花崗巖之上的變質巖被外力侵蝕,其厚度逐漸變薄,部分區(qū)域花崗巖出露地表受到外力侵蝕,花崗巖表面逐漸變得起伏不平,因此丁圖之后應該是乙圖,再以后是丙圖;甲圖中出現(xiàn)斷層,使原來的花崗巖、變質巖發(fā)生斷裂錯位,相對下沉的部分接受沉積,出現(xiàn)松散沉積物,因此正確的地質地貌演化的順序是丁、乙、丙、甲,D項正確。第15題,據(jù)上題分析可知,甲圖中,①是花崗巖,形成最早;②④是變質巖,形成晚于①花崗巖;③是松散沉積物,形成于斷層相對下降的巖塊上,因此是先有斷層使原來的變質巖發(fā)生斷裂形成②④兩塊變質巖,其中④是相對下降的巖塊,之后在④之上沉積形成松散沉積物,因此形成最晚的是③,C項正確。
(2022年湖南名校聯(lián)盟期末)板塊構造主導了現(xiàn)今地球表面的海陸格局、山川地貌和各個圈層的物質和能量交換。圖8示意大洋巖石圈俯沖形成的大洋島嶼模型。據(jù)此完成第16~17題。

圖8
16.組成圖中洋島的巖石主要是(  )
A.沉積巖 B.變質巖
C.花崗巖 D.玄武巖
17.在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俯沖的邊界可能形成(  )
①洋盆?、诤稀、蹗u弧鏈?、芎X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6.D 17.B 【解析】第16題,讀圖可知,地幔柱巖漿噴出地表后冷卻凝固,形成火山島(洋島),因此組成洋島的巖石主要是噴出型巖漿巖玄武巖。故選D項。第17題,讀圖分析,大洋板塊向大陸板塊俯沖時,板塊發(fā)生碰撞擠壓,大洋板塊一側形成海溝,在大陸板塊一側形成島弧及海岸山脈,②③正確。
(2022年云南昭通月考)唐朝詩人胡玢在《廬山桑落洲》中寫道:“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數(shù)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盡,平沙長未休。想應百年后,人世更悠悠?!眻D9為某河段示意圖。據(jù)此完成第18~20題。

圖9
18.桑落洲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地殼抬升作用   B.流水侵蝕作用
C.流水搬運作用   D.流水堆積作用
19.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數(shù)家新住處”位于①岸 B.適合建河港的是②岸
C.“古岸崩欲絕”位于②岸 D.①處流速較②處要快
20.符合①②連線處河流斷面的剖面是(  )

【答案】18.D 19.D 20.B 【解析】第18題,由材料“數(shù)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桑落洲所在地原為江河流水的一部分,后因流水挾帶的泥沙在此處大量堆積,從而形成桑落洲,因此桑落洲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堆積作用,D項正確。第19題,曲流處,凹岸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蝕作用顯著,水深岸陡,適合筑港;凸岸水流緩慢,泥沙堆積,適合建房,圖中①岸為凹岸,適合建港;②岸為凸岸,適合建房;“古岸崩欲絕”,應該是河岸受到侵蝕,應位于①處;①岸為凹岸,②岸為凸岸,①處流速比②處要快,D項正確。第20題,①②連線處河道彎曲,凹岸水流急,侵蝕作用強,岸陡;凸岸處水流緩慢,泥沙堆積作用強,岸緩。讀圖可知,①處為凹岸,流水侵蝕作用強,岸陡;②處為凸岸,泥沙堆積作用強,岸緩,B項正確。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0分。
21.(2022年山東泰安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
材料 “深洼地”又稱峰叢洼地,其特征是峰叢基座相連,山峰密集成四面環(huán)圍狀,中間深凹如鍋底,是喀斯特地區(qū)的典型地貌。七百弄為巖溶平原,位于云貴高原東南邊緣,是我國“深洼地”較集中分布地區(qū)之一。該地年降雨量1 500~1 600毫米,高溫多雨的氣候促進了可溶性碳酸鹽巖的溶蝕,深洼地、谷地、地下河洞穴、鐘乳石等極為發(fā)育。圖10示意七百弄“深洼地”剖面及形成過程。

圖10
(1)說出七百弄地區(qū)地表形態(tài)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的變化。(8分)
(2)據(jù)圖描述七百弄地區(qū)“深洼地”的形成過程。(6分)
(3)近1萬年以來,七百弄地區(qū)地殼運動相對穩(wěn)定。推測地殼相對穩(wěn)定對“深洼地”的影響。(6分)
【答案】(1)平原面逐漸破碎;地表起伏加??;出現(xiàn)多個峰叢洼地;洼地面積、深度均逐漸變大等。
(2)碳酸鹽巖在外力作用(風化、地表水侵蝕沖刷)下產(chǎn)生很多裂隙;地表水沿裂隙下滲、溶蝕,形成淺洼地及地下河;隨著地表水的下滲及溶蝕作用的增強,地下河不斷擴張,頂部變薄坍塌,形成“深洼地”。
(3)地殼運動相對穩(wěn)定,地表水向深洼地匯聚,沉積增強,使“深洼地”變淺;水流下滲、侵蝕能力減弱,使“深洼地”保持相對穩(wěn)定。
22.(2022年江蘇連云港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20分)
材料一 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分布有規(guī)模不等、形態(tài)各異、成因多樣的瀑布及瀑布群。根據(jù)瀑布發(fā)育的構造條件、巖性差異、水動力條件、巖溶及人工作用等方面,將瀑布按成因劃分為巖檻型、裂點型、斷裂型、溶蝕型、鈣華型和人工型等6類。
材料二 巖檻型瀑布,是指河床基巖軟硬相間,由于二者抗流水侵蝕能力的差異,使較堅硬的巖石形成陡坎,而軟弱巖石則被侵蝕成平臺,在河床上形成“巖檻”(又稱“巖坎”或“巖階”),進而使流水產(chǎn)生落差而形成的瀑布。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的青龍峽園區(qū)中的疊翠瀑為多級巖檻型瀑布,河床中出露中寒武紀中厚層白云巖與中薄層泥灰?guī)r相間分布。圖11為青龍峽中疊翠瀑形成剖面示意圖。
材料三 裂點型瀑布是由裂點使河床的落差增加而形成的瀑布。影響裂點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河床上基巖巖性的差異、構造運動和溯源侵蝕過程中的巖塊崩塌等。構造抬升使河流強烈下蝕,當下切到抗侵蝕能力較弱的下部地層時,下部基巖的侵蝕速率要大大高于中上部基巖,底部極易形成侵蝕凹槽或穴,致使上部巖層失去支撐,在重力作用下發(fā)生大規(guī)模崩塌,使瀑布陡坎進一步加大。多次構造抬升,逐漸形成每一級裂點?!霸婆_天瀑”是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的主要景觀之一,其落差高達314米,為最典型、壯觀的裂點型瀑布。圖12為“云臺天瀑”形成剖面示意圖。

圖11

圖12
(1)簡述青龍峽中兩種巖石抗侵蝕能力的差異。(6分)
(2)概括“云臺天瀑”的形成動力。(6分)
(3)分析“云臺天瀑”的形成過程。(8分)
【答案】(1)白云巖抗侵蝕能力相對較強,在流水作用下不易被侵蝕;泥灰?guī)r抗侵蝕能力相對較弱,在流水作用下容易被侵蝕。
(2)構造運動(或地殼的抬升運動);流水侵蝕作用(或下蝕和溯源侵蝕);重力崩塌作用。
(3)由于構造運動使地殼抬升;河流流經(jīng)處落差大,河流下切侵蝕;由于巖性差異,河流的下切與溯源侵蝕形成裂點,發(fā)生崩塌;瀑布陡坎的高度不斷增大(或河床落差增大),形成云臺天瀑。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電子課本

本章綜合與測試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選擇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礎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