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課《河流》教案
【教學目標】
1、在地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河流,根據(jù)河流的歸宿區(qū)分外流河、內(nèi)流河,歸納我國外流河、內(nèi)流河的分布特征。
2、運用資料,比較我國南、北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以及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4、舉例說出長江、黃河的開發(fā)利用;感悟它們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
【重點與難點】
1.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
2.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讀圖分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氣勢磅礴的黃河,風景秀麗的長江,這些河流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學習河流,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它們的特征。
(黃河) (長江)
二、新課學習
(一)以外流河為主
1.內(nèi)流河和外流河
定義:外流河: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內(nèi)流河:最終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
主要分布區(qū):內(nèi)流河:西北內(nèi)陸;外流河:東南部
2.內(nèi)流區(qū)和外流區(qū)
自主學習(讀教材43頁第三段),完成表格
流域
定義
占全國總面積的比例
水量
內(nèi)流區(qū)
內(nèi)流河的流域
1/3
不到5%
外流區(qū)
外流河的流域
2/3
超過95%
3.主要內(nèi)流河和外流河
找一找:
內(nèi)流河:塔里木河、弱水
外流河:黑龍江、遼河、黃河、長江、珠江、瀾滄江(注入太平洋)、雅魯藏布江(注入印度洋)、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
拓展延伸:內(nèi)、外流區(qū)的分界線
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為界。
4.內(nèi)流河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你知道嗎?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哪些?(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與枯水期、含沙量、結冰期等)
共同探究:
①河流水量補給
河流
河水補給
汛期
影響因素
內(nèi)流河
高山冰雪融水
夏季
氣 溫
外流河
大氣降水為主
夏、秋季
大氣降水
②內(nèi)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原因
特征
成因
主要分布在西北內(nèi)陸
降水稀少,氣候干燥,沙漠廣布
水量較小
河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水量小
汛期短
夏季氣溫高,冰雨融水多,山地降水也多,水量豐富;冬季河流斷流,屬季節(jié)性河流
河水蒸發(fā)、下滲,加上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減少,河流消失
塔里木河:7~9月為汛期
③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夏季風盛行時
冬季風盛行時
水文特征
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
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
成因
降水集中
降水少
④外流河不共同的水文特征
地區(qū)
主要河流
流量
汛期
含沙量
結冰期
秦嶺—淮河以北
東北地區(qū)
黑龍江、松花江
水量豐富
汛期短(有春汛、夏汛)
?。ㄖ脖幻埽?br />
長
華北地區(qū)
海河、黃河
水量較小
汛期短(夏汛,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
短
秦嶺—淮河以南
長江、珠江
水量豐富
汛期長(夏汛,雨季長)
?。饔騼?nèi)植被覆蓋好)
無
5.京杭運河
特點: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
起止點:北京----杭州,全長約1800千米
讀圖找一找貫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讀圖找一找經(jīng)過六省區(qū):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
航運價值:歷史上起過溝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目前,該運河江蘇以北河段已停止使用多年;江蘇、浙江境內(nèi)的河段,一直是重要的水上運輸線。在南水北調工程中,它是長江水北調的重要輸水通道。
總結過渡:了解了以外流河為主的中國河流的相關知識,現(xiàn)在,讓我們共同學習----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
(二)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
1.長江概況
發(fā)源地: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
視頻:長江源頭
為什么說長江我國第一大河?(我國長度最長----6300千米;我國水量最大----年徑流量9500多億立方米;我國流域面積最廣----180多萬平方千米)
主要支流:雅礱江、岷江、嘉陵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
湖泊:洞庭湖、鄱陽湖、巢湖、太湖
干流流經(jīng)省區(qū)(11個):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
流經(jīng)的溫度帶:高原氣候區(qū)、亞熱帶
流經(jīng)的干濕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濕潤地區(qū)
流經(jīng)的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橫斷山區(qū)、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水文特征:汛期長,水量大,無結冰期
長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劃分:上、中游---宜昌;中、下游---湖口
長江上、中、下游河段的特征:上游:峽谷多,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中游:地勢低平,河道彎曲,水面寬闊,流速緩慢;下游:地勢更低平,江面更寬闊,水網(wǎng)如織,水鄉(xiāng)澤國
拓展延伸:利用長江干支流示意圖記憶長江概況
2.長江水能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
讀圖分析
源頭----宜賓:水能豐富,水能蘊藏量占全國的1/3,建起了許多大型水電站。有“水能寶庫”之稱。
宜賓----入??冢汉竭\價值高,通航里程占全國內(nèi)河航道總里程的2/3。有“黃金水道”之稱。
3.長江的治理
(1)對川江的治理:因灘多流急,所以采取了修建水利樞紐工程,如三峽工程。
(2)對荊江的治理:因有九曲回腸的特點,所以采取了裁彎取直工程、加高加固堤防、建立荊江蓄洪區(qū)
總結過渡:了解了長江的相關知識,現(xiàn)在,讓我們共同學習----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
(三)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
視頻:黃河
1.黃河概況
發(fā)源地: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
長度:5464千米---中國第二長河,形狀:“幾”字形
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
干流流經(jīng)省區(qū):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
流經(jīng)的溫度帶:青藏高原區(qū)、中溫帶、暖溫帶
流經(jīng)的干濕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干旱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
流經(jīng)的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水文特征:水量小,徑流量小,有結冰期、凌汛,含沙量大,汛期短
黃河上、中、下游河段的劃分:上、中游---河口;中、下游---桃花峪
黃河上、中、下游河段的特點:上游:水能資源豐富,已建成許多大型水電站;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下游:流經(jīng)華北平原,水流速度減慢,成為“地上河”
中游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①中游流經(jīng)土層疏松,地表支離破碎的黃土高原;②夏季暴雨集中,對地表沖刷作用大;③植被破壞嚴重
拓展延伸:利用黃河干支流示意圖記憶長江概況
2.“地上河”成因及危害(成因:黃河中游流經(jīng)黃土高原時,大量泥沙匯入河流。流入下游平原地區(qū)后,河道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泥沙沉積,使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危害:使黃河下游易發(fā)生洪澇災害。治黃的關鍵:治沙)
3.黃河的貢獻:①塑造了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是華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②為沿岸地區(qū)提供了灌溉之利。③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現(xiàn)已建成許多大型水電站。
4.黃河的憂患及治理
上游:危害表現(xiàn)----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有凌汛;危害成因----降水少,過度放牧破壞植被;緯度高,解凍時間不一;根治措施----植樹種草,合理放牧,興修水庫、電站,及時疏浚河道
凌汛(定義:冰壩阻塞河道,造成水位急劇上升的現(xiàn)象。時期:初春。河段:寧夏、內(nèi)蒙古和山東境內(nèi)。原因: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時,解凍時間不一。措施:采用飛機、大炮炸開冰壩)
中游:危害表現(xiàn)----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嚴重;危害成因----亂墾濫伐,盲目采礦、修路,黃土高原土層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根治措施----植樹種草,打壩淤地,修建梯田,合理生產(chǎn),興修水利工程
下游:危害表現(xiàn)----“地上河”易形成澇災,有凌汛,易缺水斷流,污染嚴重;危害成因----泥沙增多,抬高河床,解凍時間不一,水的用量過大,水資源的浪費、污染嚴重;根治措施----加固大堤,疏通河道,跨流域調水,合理分配,節(jié)約用水,防治水污染
三、課堂練習
四、課堂小結
我們學了:(一)我國河流以外流河為主;(二)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三)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
【板書設計】
河 流
(一)以外流河為主 (二)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
內(nèi)外流河、內(nèi)外流區(qū) 長江概況
主要內(nèi)外流河及水文特征 長江水能資源的開發(fā)及利用
京杭運河 長江的治理
(三)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
黃河概況
“地上河”成因及危害
黃河的貢獻
黃河的憂患及治理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 河流表格教案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課,新課講授,課堂小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 河流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學習,學生活動,合作探究,材料討論,學生自學:京杭運河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課標)八年級上冊第三節(jié) 河流教案設計,共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