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海南省萬寧市北坡中學中考化學段考試卷(一)
1. 向下列物質中分別加入適量水,充分攪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 硝酸鉀 B. 蔗糖 C. 花生油 D. 酒精
2. 對“10%的食鹽溶液”含義的解釋錯誤的是(????)
A. 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鹽
B. 100g食鹽溶液中溶解了10g食鹽
C. 將10g食鹽溶解于90g水中所得的溶液
D. 將食鹽、食鹽水按1:10的質量比配成的溶液
3. 化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下面做法不正確的是(????)
A.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油鍋起火時用鍋蓋蓋滅
C. 屋內放一盆水以防煤氣中毒 D. 家中燃氣泄漏時立即開窗通風
4. 把自制的紫薯汁(呈紫色)分別滴加到盛有下列溶液的試管中,觀察到的現象如表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溶液
白醋
鹽酸
蔗糖水
草木灰水
氨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顏色
紅色
紅色
紫色
綠色
綠色
綠色
A. 白醋的水溶液呈酸性
B. 草木灰的水溶液呈堿性
C. 紫薯汁可以用作酸堿指示劑
D. 紫薯汁遇酸堿溶液的變色情況與酚酞溶液相似
5. 探究Mg、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下列試劑的選擇方案不可行的是(????)
A. Mg、Cu、FeSO4溶液 B. Mg、Fe、Cu、稀硫酸
C. Fe、Cu、MgSO4溶液 D. Fe、MgSO4溶液、CuSO4溶液
6. 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現象不屬于乳化的是(????)
A. 修車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 洗發(fā)精洗去頭發(fā)上的油脂
C. 洗面奶洗去皮膚上的油脂 D. 洗潔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7. 2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34g。下列是四位同學在20℃時配制的氯化鉀溶液,其中一定達到飽和的是(????)
A. B.
C. D.
8. 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其本質原因是(????)
A. 都能與指示劑作用 B. 都能解離出氫氧根離子
C. 都能解離出金屬陽離子 D. 都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
9. X,Y,Z三種常見金屬及其鹽溶液存在以下反應,則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正確的是(????)
①X+H2SO4=XSO4+H2↑②Y+H2SO4不發(fā)生反應?③Y+2ZNO3=Y(NO3)2+2Z.
A. Y>X>Z B. X>Z>Y C. X>Y>Z D. Z>X>Y
10. 實驗室需要100g質量分數3%氯化鈉溶液,配制過程中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 氯化鈉直接放于天平托盤上稱取
B. 直接用手抓取氯化鈉
C. 用3g氯化鈉與100g水配制得到
D. 用50g質量分數6%氯化鈉溶液與50g水配制得到
11. 在氯化亞鐵、氯化銅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粒,再加入潔凈的鐵絲,鐵絲表面無明顯變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濾液中一定有氯化鎂,可能有氯化鋅和氯化亞鐵
B. 濾液中一定有氯化鎂和氯化鋅,可能有氯化銅
C. 濾渣中一定有銅和鐵,可能有鋅
D. 濾渣中一定有銅,可能有鐵和鋅
12. 要使如圖裝置中的小氣球鼓起來,則使用的固體和液體可以是(????)
①硝酸銨和水??????????????②硝酸鉀和水
③固體氫氧化鈉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純甲,可采取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法
B. t2℃時,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1:4
C. 將t3℃的甲、乙飽和溶液降溫到t1℃,析出固體甲的質量一定大于乙
D. 在t3℃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
14. 將金屬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銅溶液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溶液呈無色,繼續(xù)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銀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藍色濾液。根據上述實驗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M>Cu>Ag B. 濾渣中可能有金屬M
C. 濾液中至少含有兩種溶質 D. 濾渣中一定有Ag
15. 填表(填寫化學名稱)
溶質
碘
______
氫氧化鈉
溶劑
______
水
______
溶液
碘酒
澄清石灰水
氫氧化鈉溶液
16. 水是生命之源,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1)自來水廠對天然水凈化處理得到自來水的過程中,下列操作:①過濾②吸附③消毒④蒸餾。其中沒有用到的是______(填序號)。
(2)長期飲用硬水對健康不利,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將硬水轉化為軟水。
(3)鐵制品銹蝕是鐵與空氣中的______、水蒸氣等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結果。
(4)NaCl溶液能導電,是因為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離出______。
17. a、b、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一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t1℃時,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用“>”或“”、“=”或“鐵;銅與FeSO4溶液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鐵>銅;由此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鎂>鐵>銅;故該方案合理。
B、鎂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說明了活動性鎂>氫;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說明了活動性鐵>氫;但鎂與稀硫酸的反應比鐵與稀硫酸的反應劇烈,則可得鎂>鐵;銅與稀硫酸不反應,說明氫>銅;由此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鎂>鐵>銅;故該方案合理。
C、鐵、銅與MgSO4溶液均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鎂>鐵,鎂>銅,但無法確定鐵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故該方案不合理。
D、鐵與MgSO4溶液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鎂>鐵;鐵與CuSO4溶液反應置換出銅,說明了活動性鐵>銅;由此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鎂>鐵>銅;故該方案合理。
故選:C。
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驗證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否合理,可根據“反應則活潑,不反應則不活潑”進行分析判斷,通過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結論,確定是否能得出Mg、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金屬活動性應用,掌握金屬活動性應用“反應則活潑、不反應則不活潑”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6.【答案】A?
【解析】解:A、修車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污物而除去油污,此現象是溶解而非乳化;
B、洗發(fā)精洗去頭發(fā)上的油脂是利用洗發(fā)精的乳化作用;
C、洗面奶洗去皮膚上的油脂是利用洗面奶的乳化作用;
D、洗潔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潔精的乳化作用。
故選:A。
本題考查了有關乳化及乳化現象的知識點.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質為例,通過此題我們知道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題難度不大,掌握溶解度的含義、飽和溶液的特征等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
A、20℃時氯化鉀的溶解度為34g,含義是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鉀34g,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則20℃時,5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鉀17g,溶液達到飽和狀態(tài),向50g水中加入10g氯化鉀,所得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錯誤。
B、向50g水中加入17g氯化鉀,所得溶液恰好是飽和溶液,故選項正確。
C、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鉀34g,20℃時,向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鉀,所得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錯誤。
D、20℃時,向100g水中加入33g氯化鉀,所得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錯誤。
故選B。??
8.【答案】B?
【解析】解: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其本質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氫氧根離子。
故選:B。
根據堿是指在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堿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從而加深學生對堿的通性的理解.
9.【答案】C?
【解析】解:由題意可知,X+H2SO4=XSO4+H2↑,說明金屬的活動性X>H;Y與H2SO4不發(fā)生反應,說明金屬的活動性H>Y.Y+2ZNO3=Y(NO3)2+2Z,說明金屬的活動性Y>Z;故其活動性順序為X>Y>Z.由以上分析可知,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前的金屬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位置在前的金屬能將位于其后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據此來比較金屬的活潑性強弱.
本題考查了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進行.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熟練掌握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驟、方法及注意事項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
A、使用托盤天平稱量氯化鈉時,應將氯化鈉放在紙上稱量,故選項說法錯誤;
B、根據實驗室藥品取用的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藥品,應用藥匙取氯化鈉,故選項說法錯誤。
C、實驗室需要100g質量分數為3%氯化鈉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100g×3%=3g,需要水的質量為:100g?3g=97g,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用50g質量分數6%氯化鈉溶液與50g水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50g×6%50g+50g×100%=3%,可采用上述方法配制,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11.【答案】D?
【解析】解:由于金屬的活動性是:鎂>鋅>鐵>銅。在氯化亞鐵、氯化銅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粒,鋅不能與氯化鎂反應,鋅首先與氯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氯化鋅,當氯化銅反應完成后,鋅再與氯化亞鐵反應生成鐵和氯化鋅。再加入潔凈的鐵絲,鐵絲表面無明顯變化,說明了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銅,濾渣中一定有銅,由此可知:
A、濾液中一定有氯化鎂、氯化鋅,可能有氯化亞鐵,故A錯誤;
B、濾液中一定有氯化鎂和氯化鋅,一定沒有有氯化銅,故B錯誤;
C、濾渣中一定有銅,可能有鋅和鐵,故C錯誤。
D、由上述分析可知,濾渣中一定有銅,可能有鐵和鋅,故D正確。
故選:D。
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可知,金屬的活動性是:鎂>鋅>鐵>銅.在氯化亞鐵、氯化銅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鋅粒,鋅不能與氯化鎂反應,鋅首先與氯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氯化鋅,當氯化銅反應完成后,鋅再與氯化亞鐵反應生成鐵和氯化鋅.再加入潔凈的鐵絲,鐵絲表面無明顯變化,說明了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銅,濾渣中一定有銅,據此分析判斷有關的問題
本題主要考查了學生對金屬活動順序表的運用以及半定量(如一定量、過量、少量等)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解題的關鍵是依據反應中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12.【答案】D?
【解析】解:硝酸銨、硝酸鉀溶解于水吸熱,溫度降低,氣球變癟;
固體氫氧化鈉溶解于水放熱,使瓶內壓強變大,氣球變鼓;
生石灰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瓶內壓強增大,氣球變鼓;
故選:D。
根據各種固體溶解于水后吸熱和放熱分析,若吸熱,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氣球會變的更癟;若放熱,則裝置內溫度升高,壓強大于外界大氣壓,氣球膨脹.
本題考查了常見物質間的反應、溶解過程中的吸熱與放熱以及與壓強知識的結合,完成此題,可以依據物質的性質進行.
13.【答案】C?
【解析】解:A、甲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若要提純甲,可采取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法,故A正確;
B、t2℃時,丙物質的溶解度是25g,所以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25g:100g=1:4,故B正確;
C、將t3℃的甲、乙飽和溶液降溫到t1℃,飽和溶液的質量不能確定,所以析出固體的質量也不能確定,故C錯誤;
D、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在t3℃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故D正確。
故選:C。
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①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②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③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通過降溫結晶還是蒸發(fā)結晶的方法達到提純物質的目的。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解:A、將金屬M的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銅溶液的燒杯中,充分反應后,溶液呈無色,是因為M和硝酸銅發(fā)生了反應,說明M比銅活潑,繼續(xù)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銀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藍色濾液,是因為銅和硝酸銀發(fā)生了反應,說明銅比銀活潑,因此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M>Cu>Ag,該選項說法正確;
B、濾渣中不可能有金屬M,這是因為如果含有M,則M和硝酸銅反應,濾液是無色溶液,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濾液中至少含有兩種溶質,即M的硝酸鹽和硝酸銅,該選項說法正確;
D、濾渣中一定含有反應生成的銀,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和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要會利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分析實驗,氫前邊的金屬會與稀硫酸、鹽酸反應,但氫后邊的金屬不會與稀硫酸、鹽酸反應,前邊的金屬會把后邊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15.【答案】氫氧化鈣? 酒精? 水?
【解析】解:碘酒中溶質是碘,溶劑是酒精;澄清石灰水中溶質是氫氧化鈣,溶劑是水;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是氫氧化鈉,溶劑是水。
故答案為:酒精;氫氧化鈣;水。
溶液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溶質和溶劑,溶質是被溶解的物質,溶劑是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常用的溶劑有水、酒精和汽油。
本題比較簡單,主要考查區(qū)分溶液當中的溶質和溶劑,溶質是被溶解的物質,溶劑是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掌握常用溶劑,是正確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16.【答案】④? 煮沸? 氧氣? Na+、C1??
【解析】解:(1)自來水廠對天然水凈化處理得到自來水的過程中不需要蒸餾,故填:④。
(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將硬水轉化為軟水;故填:煮沸。
(3)鐵制品銹蝕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等發(fā)生化學反應的結果;故填:氧氣。
(4)鹽溶液能導電是因為在鹽溶液中存在著大量的能夠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即NaCl溶液能導電,是因為NaCl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解離出鈉離子與氯離子;故填:Na+、C1?。
(1)根據自來水的生產過程來分析;
(2)根據硬水軟化的方法來分析;
(3)根據鐵銹蝕的條件來分析;
(4)根據溶液導電的原理來分析。
本題考查了凈化水的方法、硬水軟化的方法、鐵銹蝕的條件以及溶液導電的原理等,難度不大。
17.【答案】b>a=c(或b>c=a)75c?
【解析】解:(1)由圖可知:t1℃時,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b>a=c(或b>c=a);
(2)t2℃時a的溶解度是50g,所以將30g的a物質放入50mL(水的密度約為1g/cm3)水中不斷攪拌,最多溶解25g,所得溶液的質量為75g;
(3)試管里預先裝有少量生石灰,當試管里加入適量水時,反應放出的熱量使燒杯中某飽和溶液析出固體(不考慮水分蒸發(fā)),說明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觀察溶解度曲線可知:c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b>a=c(或b>c=a);(2)75;(3)c.
(1)據溶解度曲線可知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大??;
(2)據溶解度曲線可知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進而分析溶液的質量;
(3)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使燒杯中某飽和溶液析出固體(不考慮水分蒸發(fā)),說明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并結合三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分析解答.
掌握溶解度概念的含義、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并會應用解答相關問題.
18.【答案】甲? 40g50%乙?
【解析】解:(1)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是甲,且變化較大;
(2)40℃時,甲物質與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
(3)80℃時,甲的溶解度是100g,則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是:100g200g×100%=50%;
(4)當溫度由20℃升高至60℃時,B燒杯中固體質量增加,說明有固體析出,進一步說明該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而乙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則B燒杯溶液中的溶質是乙;
故答案為:(1)甲;?????(2)40g;???????(3)50%;???????(4)乙.
(1)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知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
(2)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兩種物質溶解度的大??;
(3)根據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解答;
(3)甲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br />
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固體溶解度的理解.
19.【答案】Zn+2AgNO3=Zn(NO3)2+2AgFe、Ag A?
【解析】解:(1)若濾液呈無色,說明沒有發(fā)生鐵與硝酸銀的反應,發(fā)生反應為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2AgNO3=Zn(NO3)2+2Ag;鋅一定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了銀,鐵沒有參加反應,故濾渣中一定含有Fe、Ag;
(2)A、鋅一定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了銀,故濾渣中一定含銀,故符合題意;
B、濾液呈淺綠色,說明鐵與硝酸銀發(fā)生了反應,則濾渣中一定含銀,可能含鐵,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不一定有氣泡產生,故不符合題意;
C、濾液呈淺綠色,說明鐵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了硝酸亞鐵,鋅一定與硝酸銀反應生成了硝酸鋅,硝酸銀可能過量,故濾液中一定含硝酸鋅、硝酸亞鐵,可能含硝酸銀,故不符合題意。
故選A。
故答案為:(1)Zn+2AgNO3=Zn(NO3)2+2Ag;Fe、Ag;
(2)A。
金屬活動性:Zn>Fe>Ag,將一定質量的鐵和鋅的混合粉末加入硝酸銀溶液中,鋅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待鋅完全反應后,鐵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亞鐵和銀。
本題主要考查金屬的化學性質等,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
20.【答案】水和氧氣? 鐵銹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氣中的氧氣和水,會加快鐵的銹蝕?
【解析】解:(1)從A、B、C三個試管的實驗條件可以看出,A中鐵釘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B只與水接觸,C只與氧氣接觸,根據一周后的現象,A鐵釘表面有一層鐵銹,B、C鐵釘表面無明顯變化,說明鐵銹蝕主要是與空氣中的水和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故答案為:水和氧氣;
(2)鐵銹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氣中的氧氣和水,會加快鐵的銹蝕,因此鐵銹蝕后應及時除銹,故答案為:鐵銹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氣中的氧氣和水,會加快鐵的銹蝕。
(1)根據控制變量法進行分析;
(2)根據鐵銹疏松多孔,能吸附空氣中的氧氣和水,會加快鐵的銹蝕進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鐵生銹的條件,注意理解鐵銹蝕主要是與空氣中的水和氧氣發(fā)生化學反應。
21.【答案】? 降溫結晶? 硝酸鉀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氯化鉀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
【解析】解:(1)根據溶解度表格數據可得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
(2)由表格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隨溫度變化趨勢較大,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隨溫度變化趨勢較小,所以變化趨勢較大的是硝酸鉀,變化趨勢較小的是氯化鉀,如圖所示:。
(3)硝酸鉀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氯化鉀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所以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除雜。原因是:硝酸鉀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氯化鉀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
故答案為:(1)。
(2)。
(3)降溫結晶;硝酸鉀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氯化鉀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小。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比較。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的溶解度變化情況。
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溶解度曲線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變化的規(guī)律,從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同一溶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溫度下,不同溶質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溫度對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影響不同。
22.【答案】④②③⑤①? ②? 7.592.513626.5>?
【解析】解:(1)該實驗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④(取氯化鈉)②(稱量)③(轉移到燒杯中)⑤(加入水)①(攪拌溶解)。
故答案為:④②③⑤①。
(2)圖中錯誤的操作步驟是②(稱量時應該是左物右砝)。
故答案為:②。
(3)配制該溶液需要NaCl固體質量:100g×7.5%=7.5g,需要水的體積:(100g?7.5g)÷1g/mL=92.5mL。
故答案為:7.5;92.5。
(4)在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g,該溫度下,將40gNaCl固體加入到100g水中,攪拌使其充分溶解,能夠溶解36g,所得NaCl溶液的質量是100g+36g=136g,溶質質量分數是36g136g×100%≈26.5%。
故答案為:136;26.5。
(5)用量筒量取水時,面對刻度,俯視凹液面最低處,導致量取水的體積偏小,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7.5%。
故答案為:>。
(1)該實驗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④(取氯化鈉)②(稱量)③(轉移到燒杯中)⑤(加入水)①(攪拌溶解)。
(2)稱量時應該是左物右砝。
(3)配制該溶液需要NaCl固體質量:100g×7.5%=7.5g,需要水的體積:(100g?7.5g)÷1g/mL=92.5mL。
(4)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100%。
(5)用量筒量取水時,面對刻度,俯視凹液面最低處,導致量取水的體積偏小,進一步導致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偏大。
合理設計實驗,科學地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是得出正確實驗結論的前提,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為學好化學知識奠定基礎。
23.【答案】解:(1)設碳酸鈣質量為x,生成氯化鈣質量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y8.8g
100x=111y=448.8g?? 解得:x=20g,y=22.2g,
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20g25.0g×100%=80%,
(2)完全反應后燒杯內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22.2g20g+146.0g?8.8g×100%=14.1%。
答:(1)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80%;
(2)完全反應后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14.1%。?
【解析】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數據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計算和判斷。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假設法和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和推斷的能力,計算時要注意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
這是一份2024年山東省青島市市北中學中考一?;瘜W試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東省青島市市北中學中考一?;瘜W試卷原卷版docx、2024年山東省青島市市北中學中考一?;瘜W試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海南省定安縣中考化學模擬試卷(含解析),共2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題,探究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3年海南省部分學校中考化學調研試卷(含解析),共17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