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新課標:3.2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離和重組導(dǎo)致雙親后代的基因組合有多種可能。
縱 引 橫 連————建網(wǎng)絡(luò)提醒:特設(shè)長句作答題,訓(xùn)練文字表達能力
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測交、雜交、自交等方法
邊 角 掃 描————全面清提醒:判斷正誤并找到課本原話1.性狀分離是子代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必修2 P4正文)( )2.假說—演繹法中演繹推理的內(nèi)容是進行測交實驗。(必修2 P7“科學(xué)方法”)( )3.F1產(chǎn)生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可以自由組合。(必修2 P10正文)( )4.F2的9∶3∶3∶1性狀分離比一定依賴于雌雄配子的隨機結(jié)合。(必修2 P10正文)( )5.孟德爾提出了遺傳因子、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必修2 P13正文)( )
6.薩頓利用假說—演繹法,推測基因位于染色體上。(必修2 P29正文)( )7.F1的紅眼雌、雄果蠅相互交配,F(xiàn)2中紅眼果蠅與白眼果蠅的數(shù)量比為3∶1,說明果蠅紅眼為顯性。(必修2 P31圖2-10)( )8.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且呈線性排列。(必修2 P32正文和圖2-11)( )9.性染色體組成為ZW型的生物,W染色體來自父本。(必修2 P38正文)( )10.基因治療是指用正?;蛉〈蛐扪a患者細胞中有缺陷的基因。(必修2 P95正文)( )
整合考點9 “有規(guī)可循”的遺傳規(guī)律與伴性遺傳考點整合 固考基一、兩大遺傳規(guī)律的相關(guān)知識整合1.假說—演繹法
2.把握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及各比例之間的關(guān)系圖(1)兩大遺傳定律的實質(zhì)
(2)兩大遺傳定律各比例之間的關(guān)系圖
3.關(guān)注“3”個失分點(1)雜合子(Aa)產(chǎn)生雌雄配子種類相同、數(shù)量不相等①雌雄配子都有兩種(A∶a=1∶1)。②一般來說雄配子數(shù)遠多于雌配子數(shù)。(2)自交≠自由交配①自交:強調(diào)相同基因型個體之間的交配。②自由交配:強調(diào)群體中所有個體隨機交配。(3)性狀分離≠基因重組性狀分離是等位基因彼此分離所致,基因重組是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即非等位基因重新組合。
4.辨明性狀分離比出現(xiàn)偏離的原因(1)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雜合子自交Aa×Aa→1AA∶2Aa∶1aa①2∶1?____________,即基因型為AA的個體不存活。②全為顯性?__________,即基因型為aa的個體不存活。③1∶2∶1?__________,即AA、Aa、aa的表型各不相同。
(2)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現(xiàn)象①自由組合定律的異常分離比:
5.明確性狀顯隱性的“2”大判斷方法
易錯提醒(1)若某個體自交后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比,可為一對等位基因的雜合子自交,或為兩對等位基因(其中顯性全在一條染色體上,隱性基因在另一條染色體上)的雜合子自交。(2)若兩對等位基因的個體自交后代性狀分離比不為“9∶3∶3∶1”,一般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考慮連鎖和互換情況。
6.自交、測交與單倍體育種在遺傳中的應(yīng)用(1)鑒定純合子、雜合子
(2)驗證遺傳定律(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guān)系):
二、伴性遺傳相關(guān)知識的整合1.辨明X、Y染色體“三種”不同區(qū)段
2.理清X、Y染色體的來源及傳遞規(guī)律(1)XY型個體:X染色體只能傳給______,Y染色體則傳給________。(2)XX型個體:任何一條都可來自母親,也可來自父親;向下一代傳遞時,任何一條既可傳給女兒,也可傳給兒子。
3.理清“兩類”僅在X染色體上基因的遺傳特點
4.理清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上的基因的遺傳特點
XAXA、XAXa、XaXa
XAYA、XAYa、XaYA、XaYa
特別提醒(1)位于X、Y同源區(qū)段的基因的遺傳與常染色體不同。(2)若基因(等位基因有2個)位于常染色體上,群體中有3種基因型;若只位于X染色體上,群體中有5種基因型;若只位于Y染色體上,群體中有2種基因型;若位于X、Y的同源區(qū)段,則有7種基因型。
5.萬能解題模板——“排除法”分析遺傳系譜圖
6.探究基因位置實驗設(shè)計的一般操作模板
7.如何判斷某基因在X、Y染色體的哪一區(qū)段(1)如果某性狀僅在雄性個體中存在,則說明該基因很可能位于Y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上。(2)如果用雌性隱性親本與雄性顯性親本雜交,子一代中雌性全表現(xiàn)為顯性性狀,雄性全表現(xiàn)為隱性性狀,則說明該基因很可能位于X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上。
(3)位于X、Y染色體同源區(qū)段上基因的遺傳這些基因控制的性狀在后代中的性狀表現(xiàn)是否有性別之分,要視具體基因型而定,不能一概而論。如:圖1與性別有關(guān),而圖2與性別無關(guān)。
8.關(guān)于患病概率的計算技巧(1)患病男孩(或女孩)概率≠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①患病男孩(或女孩)概率:性別在后,可理解為在所有后代中求患病男孩(或女孩)的概率,這種情況下需要乘生男生女的概率1/2。②男孩(或女孩)患病概率:性別在前,可理解為在男孩(或女孩)中求患病孩子的概率,這種情況下不用乘生男生女的概率1/2。
(2)兩種遺傳病組合在一起的相關(guān)概率計算①當兩種遺傳病之間具有“自由組合”關(guān)系時,各種患病情況的概率分析如下:
②根據(jù)序號所示進行相乘得出相應(yīng)概率如下表:
類研真題 明考向類型1 等級考真題體驗尋趨勢1.[2022·浙江1月]孟德爾雜交實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選擇了嚴格自花授粉的豌豆作為材料。自然條件下豌豆大多數(shù)是純合子,主要原因是( )A.雜合子豌豆的繁殖能力低B.豌豆的基因突變具有可逆性C.豌豆的性狀大多數(shù)是隱性性狀D.豌豆連續(xù)自交,雜合子比例逐漸減小
解析:自然條件下豌豆大多數(shù)是純合子,原因是豌豆是嚴格的自花授粉和閉花授粉植物,雜合豌豆植株連續(xù)自交,純合子所占比例逐漸增大,D符合題意。
2.[2022·浙江6月]番茄的紫莖對綠莖為完全顯性。欲判斷一株紫莖番茄是否為純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A.讓該紫莖番茄自交B.與綠莖番茄雜交C.與純合紫莖番茄雜交D.與雜合紫莖番茄雜交
解析:純合子自交后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雜合子自交后代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A可行;顯性純合子測交子代均為顯性雜合子,雜合子測交子代中顯性雜合子∶隱性純合子= 1∶1,B可行;待測紫莖番茄不管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與純合紫莖番茄雜交,子代都只有顯性個體,C不可行;與雜合紫莖番茄雜交,若待測個體是純合子,則子代只有顯性個體,若待測個體是雜合子,則子代中顯性個體∶隱性個體=3∶1,D可行。
3.[2022·浙江1月]果蠅(2n=8)雜交實驗中,F(xiàn)2某一雄果蠅體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來自F1雄果蠅,這4條染色體全部來自親本(P)雄果蠅的概率是( )A.1/16 B.1/8 C.1/4 D.1/2
解析:設(shè)親本雄果蠅的染色體組成為112233XY,親本雌果蠅的染色體組成為①①②②③③XX,則F1雄果蠅的染色體組成為1①2②3③XY,已知F2某一雄果蠅體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來自F1雄果蠅,這4條染色體若均來自親本雄果蠅,即F2中該雄果蠅從F1雄果蠅中得到的染色體為123Y,其中Y染色體一定來自親本雄果蠅,另外3條染色體均來自親本雄果蠅的概率為1/2×1/2×1/2=1/8,B正確。
4.[2022·山東卷]野生型擬南芥的葉片是光滑形邊緣,研究影響其葉片形狀的基因時,發(fā)現(xiàn)了6個不同的隱性突變,每個隱性突變只涉及1個基因。這些突變都能使擬南芥的葉片表現(xiàn)為鋸齒狀邊緣。利用上述突變培育成6個不同純合突變體①~⑥,每個突變體只有1種隱性突變。不考慮其他突變,根據(jù)表中的雜交實驗結(jié)果,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A.②和③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B.③和④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C.②和⑤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D.④和⑥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解析:①×③、①×④的子代全為鋸齒狀,說明①與③、④應(yīng)是同一基因突變而來,因此②和③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③和④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A、B正確;①×②、①×⑤的子代葉片邊緣全為光滑形,說明①與②、①與⑤是分別由不同基因發(fā)生隱性突變導(dǎo)致,但②與⑤可能是同一基因突變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變形成的;若為前者,則②和⑤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若為后者,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C錯誤;①與②是由不同基因發(fā)生隱性突變導(dǎo)致,①與④應(yīng)是同一基因突變而來,②×⑥的子代葉片邊緣全為鋸齒狀,說明②⑥是同一基因突變形成的,則④與⑥是不同基因突變形成的,④和⑥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D正確。
5.[2022·山東卷]家蠅Y染色體由于某種影響斷成兩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體獲得XY′個體,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丟失。含s基因的家蠅發(fā)育為雄性,只含一條X染色體的雌蠅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M、m是控制家蠅體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對黑色基因m為完全顯性。如圖所示的兩親本雜交獲得F1,從F1開始逐代隨機交配獲得Fn。不考慮交換和其他突變,關(guān)于F1至Fn,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所有個體均可由體色判斷性別B.各代均無基因型為MM的個體C.雄性個體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D.雌性個體所占比例逐代降低
解析:含有M的個體同時含有s基因,即雄性個體均表現(xiàn)為灰色,雌性個體不會含有M,只含有m,故表現(xiàn)為黑色,因此所有個體均可由體色判斷性別,A正確;含有Ms基因的個體表現(xiàn)為雄性,基因型為MsMs的個體需要親本均含有Ms基因,而兩個雄性個體不能雜交,B正確;親本雌性個體產(chǎn)生的配子為mX,雄性親本產(chǎn)生的配子為XMs、MsO、Xm、mO,子一代中只含一條X染色體的雌蠅胚胎致死,雄性個體為1/3XXY′(XXMsm)、1/3XY′(XMsm),雌蠅個體為1/3XXmm,把性染色體和常染色體分開考慮,只考慮性染色體,子一代雄性個體產(chǎn)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3/4X、1/4O,雌性個體產(chǎn)生的配子含有X,子二代中3/4XX、1/4XO;只考慮常染色體,子二代中1/2Msm、1/2mm,1/8mmXO(致死),XXmm表現(xiàn)為雌性,所占比例為3/7,雄性個體3/7XXY′(XXMsm)、1/7XY′(XMsm),即雄性個體中XY′所占比例由1/2降到1/4,逐代降低,雌性個體所占比例由1/3變?yōu)?/7,逐代升高,C正確,D錯誤。
6.[2022·浙江6月]下圖為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的遺傳家系圖,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一種病為伴性遺傳,Ⅱ5不攜帶致病基因。甲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1/625。不考慮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B.Ⅰ1的體細胞中基因A最多時為4個C.Ⅲ6帶有來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為1/6D.若Ⅲ1與正常男性婚配,理論上生育一個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為1/208
解析:由Ⅰ1、Ⅰ2不患甲病,所生Ⅱ2患甲病,可推知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結(jié)合題干信息“其中一種病為伴性遺傳”可推知乙病為伴性遺傳,由Ⅱ1、Ⅱ2患乙病,所生Ⅲ3不患病,推知乙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該遺傳病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故A錯誤;由以上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為AaXBY,基因A最多時為細胞進行DNA復(fù)制后,此時細胞中有2個基因A,故B錯誤;只研究甲病,Ⅰ1的基因型為Aa,Ⅰ2的基因型為Aa,可推出Ⅱ4的基因型為1/3AA、2/3 Aa,由題干可知,Ⅱ5不攜帶致病基因,即Ⅱ5的基因型為AA,Ⅲ6帶有來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為2/3Aa×1AA×1/2×1/2=1/6,故C正確;由題干信息“甲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1/625”推知甲病致病基因a的基因頻率為1/25,正?;駻的基因頻率為24/25,則人群中AA基因型頻率為24/25×24/25,Aa基因型頻率為2×24/25×1/25,換算后,正常人群中AA基因型頻率為12/13,Aa基因型頻率為1/13,利用正推、反推的方法得出:Ⅲ1的基因型為Aa(1/2XBXB、1/2XBXb),與其婚配的正常男性基因型為(12/13AA、1/13Aa)XbY,理論上生育一個只患甲病女孩(aaXbXb)的概率為l/13Aa×1Aa×1/4×1/2XBXb×1XbY×1/4=1/416,故D錯誤。
7.[2022·廣東卷]遺傳病監(jiān)測和預(yù)防對提高我國人口素質(zhì)有重要意義。一對表現(xiàn)型正常的夫婦,生育了一個表現(xiàn)型正常的女兒和一個患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兒子(致病基因位于11號染色體上,由單對堿基突變引起)。為了解后代的發(fā)病風(fēng)險,該家庭成員自愿進行了相應(yīng)的基因檢測(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女兒和父母基因檢測結(jié)果相同的概率是2/3B.若父母生育第三胎,此孩攜帶該致病基因的概率是3/4C.女兒將該致病基因傳遞給下一代的概率是1/2D.該家庭的基因檢測信息應(yīng)受到保護,避免基因歧視
解析:該病受常染色體隱性致病基因控制,假設(shè)相關(guān)基因用A、a表示。分析題圖可知,父母的基因型為雜合子Aa,女兒的基因型可能為顯性純合子AA或雜合子Aa,為雜合子的概率是2/3,A正確;若父母生育第三胎,此孩子攜帶致病基因的基因型為雜合子Aa或隱性純合子aa,概率為1/4+2/4=3/4,B正確;女兒的基因型為1/3AA、2/3 Aa,將該基因傳遞給下一代的概率是1/3,C錯誤;該家庭的基因檢測信息屬于隱私,應(yīng)受到保護,D正確。
8.[2022·浙江1月]各類遺傳病在人體不同發(fā)育階段的發(fā)病風(fēng)險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染色體病在胎兒期高發(fā)可導(dǎo)致嬰兒存活率下降B.青春期發(fā)病風(fēng)險低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C.圖示表明,早期胎兒不含多基因遺傳病的致病基因D.圖示表明,顯性遺傳病在幼年期高發(fā),隱性遺傳病在成年期高發(fā)
解析:染色體病在胎兒期高發(fā),可導(dǎo)致胎兒的出生率降低,出生的嬰兒中患染色體病的概率大大降低,A錯誤;由圖可知,各類遺傳病的發(fā)病率在青春期都很低,因此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B正確;由圖可知,多基因遺傳病在胎兒期發(fā)病率較低,但不能說明早期胎兒不含有多基因遺傳病的致病基因,C錯誤;由圖示信息不能得出D項所述內(nèi)容,D錯誤。
9.[2022·山東卷]某兩性花二倍體植物的花色由3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無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駼控制紅色,b控制藍色?;騃不影響上述2對基因的功能,但i純合的個體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長和繁殖,基因型為A_B_I_和A_bbI_的個體分別表現(xiàn)紫紅色花和靛藍色花?,F(xiàn)有該植物的3個不同純種品系甲、乙、丙,它們的花色分別為靛藍色、白色和紅色。不考慮突變,根據(jù)表中雜交結(jié)果,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
A.讓只含隱性基因的植株與F2測交,可確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狀的基因型B.讓表中所有F2的紫紅色植株都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體子代中的比例為1/6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為1/4,則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種D.若甲與丙雜交所得F1自交,則F2表型比例為9紫紅色∶3靛藍色∶3紅色∶1藍色
解析:當植株是白花時候,其基因型為_ _ _ _ii,讓只含隱性基因的植株與F2測交仍然是白花,無法鑒別它的具體的基因型,A錯誤;甲×乙雜交組合中F2的紫紅色植株基因型為AABbIi∶AABBIi∶AABbII∶AABBII=4∶2∶2∶1。乙×丙雜交組合中F2的紫紅色植株基因型為AaBBIi∶AABBIi∶AaBBII∶AABBII=4∶2∶2∶1。其中II∶Ii=1∶2所以白花植株在全體子代中的比例為2/3×1/4=1/6,B正確;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為1/4,則親本為(_ _ _ _Ii),則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種(3×3),C正確;①當A/a與B/b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時,F(xiàn)2對應(yīng)表型為9∶3∶3∶1;②當A/a與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時,表型則為紫紅色(A_B_II)∶靚藍色花(A_bbII)∶紅色(aaB_II)=2∶1∶1,故D錯誤。
10.[2022·浙江6月]某種昆蟲野生型為黑體圓翅,現(xiàn)有3個純合突變品系,分別為黑體鋸翅、灰體圓翅和黃體圓翅。其中體色由復(fù)等位基因A1/A2/A3控制,翅形由等位基因B/b控制。為研究突變及其遺傳機理,用純合突變品系和野生型進行了基因測序與雜交實驗?;卮鹣铝袉栴}:(1)基因測序結(jié)果表明,3個突變品系與野生型相比,均只有1個基因位點發(fā)生了突變,并且與野生型對應(yīng)的基因相比,基因長度相等。因此,其基因突變最可能是由基因中堿基對發(fā)生________導(dǎo)致。
(2)研究體色遺傳機制的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表1所示:表1注:表中親代所有個體均為圓翅純合子。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推測,控制體色的基因A1(黑體)、A2(灰體)和A3(黃體)的顯隱性關(guān)系為________(顯性對隱性用“>”表示),體色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定律。
(3)研究體色與翅形遺傳關(guān)系的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表2所示:表2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推測,鋸翅性狀的遺傳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判斷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選擇雜交Ⅲ的F2中所有灰體圓翅雄蟲和雜交Ⅴ的F2中所有灰體圓翅雌蟲隨機交配,理論上子代表現(xiàn)型有___種,其中所占比例為2/9的表現(xiàn)型有哪幾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雜交Ⅴ的母本為鋸翅,父本為圓翅,F(xiàn)1的雌蟲全為圓翅,雄蟲全為鋸翅
灰體圓翅雄蟲和灰體鋸翅雄蟲
(5)用遺傳圖解表示黑體鋸翅雌蟲與雜交Ⅲ的F1中灰體圓翅雄蟲的雜交過程。
解析:(1)由題意可知3個純合突變品系均為基因突變引起,且突變基因與野生型對應(yīng)的基因長度相等,該基因突變最有可能是堿基對替換導(dǎo)致的。(2)由雜交組合Ⅰ的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可知,黃體(A3)對黑體(A1)為顯性;由雜交組合Ⅱ的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可知,灰體(A2)對黑體(A1)為顯性;由雜交組合Ⅲ的后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可知,灰體(A2)對黃體(A3)為顯性,故控制體色基因的顯隱性關(guān)系為A2>A3>A1,三者為復(f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體色性狀,其遺傳遵循分離定律。(3)雜交組合Ⅴ的親本為鋸翅雌蟲和圓翅雄蟲,而F1的雌蟲全為圓翅(與父本性狀相同),雄蟲全為鋸翅(與母本性狀相同),可推出控制鋸翅性狀的基因為隱性基因,且僅位于X染色體上,即鋸翅性狀的遺傳方式為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4)由題意可知雜交Ⅲ的F2中所有灰體圓翅雄蟲的基因型為2/3A2A3XBY和1/3A2A2XBY,雜交Ⅴ的F2中所有灰體圓翅雌蟲的基因型為2/3 A2A1XBXb和1/3A2A2XBXb,讓它們隨機交配,理論上體色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灰體∶黃體=8∶1;翅形的表現(xiàn)型及比例為圓翅雌蟲∶圓翅雄蟲∶鋸翅雄蟲=2∶1∶1;故后代可能的表現(xiàn)型為2×3=6(種)。后代所占比例為2/9的表現(xiàn)型的是體色比例為8/9與翅形比例為1/4的表現(xiàn)型組合,具體為灰體圓翅雄蟲和灰體鋸翅雄蟲。 (5)進行雜交的親本基因型分別為A1A1XbXb(黑體鋸翅雌蟲)和A2A3XBY(灰體圓翅雄蟲),遺傳圖解見答案。
類型2 全國卷真題體驗尋共性11.[2022·全國乙卷]依據(jù)雞的某些遺傳性狀可以在早期區(qū)分雌雄,提高養(yǎng)雞場的經(jīng)濟效益。已知雞的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受1對等位基因控制。蘆花雞和非蘆花雞進行雜交,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下列分析及推斷錯誤的是( )A.正交親本中雌雞為蘆花雞,雄雞為非蘆花雞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蘆花雄雞均為雜合體C.反交子代蘆花雞相互交配,所產(chǎn)雌雞均為蘆花雞D.僅根據(jù)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即可區(qū)分正交子代性別
解析:雞的性別決定為ZW型,蘆花雞和非蘆花雞進行雜交,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shù)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這表明蘆花為顯性性狀,且蘆花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假設(shè)相關(guān)基因用B/b表示,則正交組合的親子代為ZBW(蘆花♀)×ZbZb(非蘆花♂)→ZBZb(蘆花♂)∶ZbW(非蘆花♀)=1∶1,反交組合的親子代為ZbW(非蘆花♀)×ZBZB(蘆花♂)→ZBZb(蘆花♂)、ZBW(蘆花♀),A、B正確;反交子代蘆花雞相互交配(ZBZb×ZBW),所產(chǎn)雌雞有蘆花(ZBW)和非蘆花(ZbW)兩種類型,C錯誤;正交組合的子代中蘆花雞均為雄性,非蘆花雞均為雌性,D正確。
12.[2022·全國乙卷]某種植物的花色有白、紅和紫三種,花的顏色由花瓣中色素決定,色素的合成途徑是: 。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回答下列問題。(1)現(xiàn)有紫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與紅花雜合體植株雜交,子代植株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代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子代白花植株中純合體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紫花∶紅花∶白花=3∶3∶2
(2)已知白花純合體的基因型有2種?,F(xiàn)有1株白花純合體植株甲,若要通過雜交實驗(要求選用1種純合體親本與植株甲只進行1次雜交)來確定其基因型,請寫出所選用的親本基因型、預(yù)期實驗結(jié)果和結(jié)論。
所選用的親本基因型:AAbb。預(yù)期實驗結(jié)果和結(jié)論:若子代全為紅花,則待測白花純合體基因型為aabb;若子代全為紫花,則待測白花純合體基因型為aaBB
解析:根據(jù)題干信息可知:紫花植株基因型為A_B_,紅花植株基因型為A_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_ _。(1)紅花雜合體植株基因型為Aabb,其與基因型為AaBb的紫花植株雜交,子代的表現(xiàn)型為紫花(1AABb、2AaBb)、紅花(1AAbb、2Aabb)、白花(1aaBb、1aabb),所以子代中紫花∶紅花∶白花=3∶3∶2,子代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Aabb,子代白花植株中純合體占1/2。(2)白花純合體的基因型為aaBB或aabb,現(xiàn)要選用1種純合體親本與其雜交1次來確定其基因型,則可選擇紅花純合體AAbb與之雜交。若白花純合體基因型為aaBB,子代均為紫花(AaBb);若白花純合體基因型為aabb,子代均為紅花(Aabb)。選擇紫花純合體AABB進行雜交時需要兩代實驗才可判斷,不符合題述要求。
13.[2022·全國甲卷]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異花植物(頂端長雄花序,葉腋長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異株植物。玉米的性別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顯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顯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個體為雌株。現(xiàn)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種純合體玉米植株。回答下列問題。(1)若以甲為母本、丁為父本進行雜交育種,需進行人工傳粉,具體做法?
在母本甲雄蕊成熟前去雄并對母本甲的雌花套袋,待雌蕊和丁的花粉成熟后對甲進行人工傳粉,再對母本甲的雌花套袋
(2)乙和丁雜交,F(xiàn)1全部表現(xiàn)為雌雄同株;F1自交,F(xiàn)2中雌株所占比例為____,F(xiàn)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在F2的雌株中,與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3)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對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對性狀。為了確定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某研究人員將糯玉米純合體與非糯玉米純合體(兩種玉米均為雌雄同株)間行種植進行實驗,果穗成熟后依據(jù)果穗上籽粒的性狀,可判斷糯與非糯的顯隱性。若糯是顯性,則實驗結(jié)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非糯是顯性,則實驗結(jié)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籽粒全為糯,非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籽粒有糯和非糯兩種
非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籽粒全為非糯,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籽粒有糯和非糯兩種
解析:(1)為避免其他花粉的影響,需在母本甲雄蕊成熟前去雄并對母本甲的雌花套袋,待雌蕊和花粉成熟后進行人工傳粉,再套上紙袋。(2)結(jié)合題干信息可知,表現(xiàn)型和基因型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為雄株(bbT_)、雌株(B_tt、bbtt)、雌雄同株(B_T_)。由于雌株乙和雄株丁雜交,F(xiàn)1全部表現(xiàn)為雌雄同株(B_T_),因此可知乙、丙和丁的基因型分別為BBtt、bbtt和bbTT,F(xiàn)1的基因型為BbTt;在F1自交得到的F2中,雄株的基因型為bbTT和bbTt,雌株的基因型為_ _tt,雌株所占比例為1×1/4=1/4;雌株中BBtt、Bbtt、bbtt所占比例分別為1/4、2/4、1/4,則與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為1/4。(3)題述間行種植的玉米既有自交,也有雜交;若糯為顯性,則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籽粒全為糯,非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籽粒有糯和非糯兩種;若非糯為顯性,則非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籽粒全為非糯,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籽粒有糯和非糯兩種。
長句專練 強素養(yǎng)1.深挖教材類(1)(必修2 P5圖1-4,拓展)F2中出現(xiàn)3∶1需滿足哪些條件?(2)(必修2 P7圖1-5,拓展)為什么測交必須讓F1與隱性純合子雜交?
①所研究的每一對相對性狀只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對性狀為完全顯性:②每一代不同類型的配子都能發(fā)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結(jié)合機會相等;③所有后代都處于比較一致的環(huán)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隱性純合子產(chǎn)生的配子只含有一種隱性基因,分析測交后代的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即可推知被測個體產(chǎn)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
(3)(必修2 P10“旁欄思考”)兩對相對性狀實驗中9∶3∶3∶1數(shù)量比與一對相對性狀實驗中的3∶1有什么關(guān)系?(4)(必修2 P40“非選擇題3”)原來下過蛋的母雞,以后卻變成公雞,長出公雞的羽毛,發(fā)出公雞樣的啼聲。從遺傳的物質(zhì)基礎(chǔ)和性別控制的角度,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對于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結(jié)果,如果對每一對性狀單獨進行分析,其性狀的數(shù)量比都是3∶1,即每對性狀的遺傳都遵循分離定律,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結(jié)果可以表示為它們各自遺傳結(jié)果的乘積,即9∶3∶3∶1來自(3∶1)2
性別和其他性狀類似,也是受遺傳物質(zhì)和環(huán)境共同影響的,性反轉(zhuǎn)現(xiàn)象可能是某種環(huán)境因素,使性腺出現(xiàn)反轉(zhuǎn)現(xiàn)象,但遺傳物質(zhì)組成不變
2.原因分析類(1)花農(nóng)培育了一種兩性花觀賞植物,該植物有多種花色。將開粉紅花的植株進行自交,后代出現(xiàn)開紅花的植株84株,開白花的植株82株,開粉紅花的植株170株,此現(xiàn)象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分離定律,理由?(2)若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測交后代出現(xiàn)四種表型,但比例為42%∶8%∶8%∶42%,出現(xiàn)這一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
根據(jù)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紅花∶粉紅花∶白花≈1∶2∶1可知,粉紅花為雜合子,自交后代的分離比為1∶2∶1,遵循基因分離定律
A、a和B、b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且部分初級性母細胞發(fā)生互換,產(chǎn)生四種類型的配子,其比例為42%∶8%∶8%∶42%
3.科學(xué)探究類(1)某植物的花色由位于2號染色體上的一對等位基因C1、C2決定,C1控制紅色色素形成,C2控制黃色色素形成;兩種色素同時存在時表現(xiàn)為橙色,若無色素形成,則表現(xiàn)為白色。該植物含C1的花粉粒呈長形、含C2的花粉粒呈圓形;另有一對等位基因A、a,含A的花粉粒遇碘變藍色、含a的花粉粒遇碘變棕色。為探究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是否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請補充完善下列實驗思路。①選擇基因型為________的植株待開花后進行實驗。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預(yù)期結(jié)果并得出結(jié)論:若出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否則不遵循。
取該植株的花粉粒滴加碘液染色后制成臨時裝片進行顯微觀察
4種花粉粒,且表型及比例為藍色長形∶棕色長形∶藍色圓形∶棕色圓形=1∶1∶1∶1
(2)小鼠的體色有黃色和黑色(相關(guān)基因用A、a表示)兩種,尾有正常尾和彎曲尾(相關(guān)基因用B、b表示)兩種,其中一種為伴X染色體遺傳。用黃色正常尾雌鼠與黃色彎曲尾雄鼠雜交,F(xiàn)1的表型及比例為黃色彎曲尾♀∶黑色彎曲尾♀∶黃色正常尾♂∶黑色正常尾♂=2∶1∶2∶1。要判斷上述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可從F1中選擇親本進行雜交實驗,請寫出實驗設(shè)計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F1中黃色彎曲尾雌鼠與黑色正常尾雄鼠雜交,觀察后代表型及其比例是否符合自由組合定律
題組集訓(xùn) 提考能題組預(yù)測一 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xué)方法1.[2022·河北衡水武強中學(xué)高三月考]孟德爾在探索遺傳規(guī)律時運用了“假說—演繹法”,下列相關(guān)敘述不正確的是( )A.提出問題是建立在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的遺傳實驗基礎(chǔ)上的B.“遺傳因子在體細胞的染色體上成對存在”屬于假說內(nèi)容C.F1(Dd)產(chǎn)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屬于推理內(nèi)容D.對推理(演繹)過程及結(jié)果進行的檢驗是通過測交實驗完成的
解析:孟德爾提出問題是建立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的遺傳實驗基礎(chǔ)上的,A正確;受科學(xué)發(fā)展的局限,該時期還沒有發(fā)現(xiàn)染色體的結(jié)構(gòu),孟德爾僅提出“遺傳因子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的假說,B錯誤;“F1(Dd)產(chǎn)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屬于推理內(nèi)容,C正確;對推理(演繹)過程及結(jié)果進行的檢驗是通過測交實驗完成的,D正確。
題組預(yù)測二 親子代基因型、表型的推斷及相關(guān)計算2.[2022·湖北武漢模擬預(yù)測]外顯率指某基因型個體顯示預(yù)期表型的比例。黑腹果蠅中,顯性的野生型基因I的外顯率為100%;隱性的間斷翅脈基因i的外顯率為90%,即90%的ii基因型個體為間斷翅脈,其余10%為野生型。將一對黑腹果蠅雜交后,F(xiàn)1中野生型∶間斷翅脈=11∶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親本果蠅的表型分別為野生型和間斷翅脈B.子代野生型果蠅的基因型可能為Ii或iiC.F1中果蠅自由交配,得到F2中野生型∶間斷翅脈=7∶9D.F1的比例說明該性狀的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解析:據(jù)題意可知,親本是一對黑腹果蠅,且子代出現(xiàn)間斷翅脈,比例為11∶9,可推斷親本應(yīng)為Ii、ii,均表現(xiàn)為野生型,子代Ii∶ii=1∶1,但ii有10%為野生型,故出現(xiàn)野生型∶間斷翅脈=11∶9的比例,A錯誤,B正確;F1中果蠅1/2Ii、1/2ii自由交配,子代中II∶Ii∶ii=1∶6∶9,由于ii有10%的外顯率,故最終表現(xiàn)為野生型∶間斷翅脈=79∶81,C錯誤;F1的比例是測交結(jié)果1∶1的變式,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D錯誤。
3.[2022·遼寧省五校高三期末聯(lián)考]某育種工作者在一次雜交實驗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個罕見現(xiàn)象:選取的高莖(DD)豌豆植株與矮莖(dd)豌豆植株雜交,得到的F1全為高莖;其中有一棵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現(xiàn)了高莖∶矮莖=35∶1的性狀分離比,分析此現(xiàn)象可能是由于環(huán)境溫度驟變使植株產(chǎn)生了染色體變異。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這棵F1植株變異源自某體細胞有絲分裂,而非某細胞減數(shù)分裂B.這棵F1植株體細胞的基因型可能有DDdd或Dd兩種類型C.這棵F1植株產(chǎn)生的含有隱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為1/4D.這棵F1植株自交,產(chǎn)生的F2中與F1基因型相同的占1/2
解析:由于環(huán)境驟變?nèi)缃禍氐挠绊?,該F1植株體細胞可能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幼苗發(fā)育成為基因型是DDdd的植株,而非某細胞減數(shù)分裂,A正確;根據(jù)題意分析,該F1植株的基因型是DDdd,說明這一植株F1的體細胞發(fā)生了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體細胞的基因型可能有DDdd或Dd兩種類型,B正確;F1植株DDdd產(chǎn)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DD∶Dd∶dd=1∶4∶1,所以植株F1產(chǎn)生的含有隱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為5/6,C錯誤;該F1植株DDdd自交,后代中DDDD=1/6×1/6=1/36,DDDd=1/6×4/6+4/6×1/6=8/36,DDdd=1/6×1/6+1/6×1/6+4/6×4/6=18/36,Dddd=1/6×4/6+4/6×1/6=8/36,dddd=1/6×1/6=1/36,所以產(chǎn)生的F2基因型有5種,與F1基因型(DDdd)相同的占1/2,D正確。
題組預(yù)測三 把握方法,玩轉(zhuǎn)遺傳系譜圖4.[2022·山東省菏澤市高三一模]腎上腺腦白質(zhì)營養(yǎng)不良(ALD)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少數(shù)女性雜合子會患病,這與女性核內(nèi)兩條X染色體中的一條會隨機失活有關(guān)。如圖1為某患者家族遺傳系譜圖,利用圖中四位女性細胞中與此病有關(guān)的基因片段進行PCR擴增,產(chǎn)物經(jīng)酶切后的電泳結(jié)果如圖2所示(A基因含一個限制酶切位點,a基因新增了一個酶切位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Ⅱ2個體的基因型是XAXaB.Ⅱ3患ALD的原因可能是來自父方的X染色體失活C.若Ⅱ1和一個基因型與Ⅱ4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患ALD的概率為0D.a(chǎn)基因新增的酶切位點位于310 bp DNA片段中
解析:分析題圖可知,Ⅱ2個體的基因型是XAXa,A正確;據(jù)圖分析可知,Ⅱ3個體的基因型是XAXa,據(jù)題可知其父方Ⅰ2基因型為XAY,故其XA來自其父親,Xa來自母親,但含XA的Ⅱ3依然表現(xiàn)為患病,故推測其患ALD的原因可能是來自父方的X染色體失活,Xa正常表達,B正確;Ⅱ1基因型為XaY和一個與Ⅱ4基因型(XAXA)相同的女性婚配,后代女兒基因型為XAXa,兒子基因型為XAY,可知所生男孩均不含致病基因,都正常,所生女孩均為雜合子,有一定概率會患病,C錯誤;a基因新增了一個酶切位點后應(yīng)該得到三個DNA片段,對照A可以判斷另外的兩個條帶長度分別為217bp和93bp,長度之和為310bp,故新增的酶切位點位于310 bp DNA片段中,D正確。
題組預(yù)測四 致死現(xiàn)象與特殊性狀分離比5.[2022·陜西西鄉(xiāng)縣第一中學(xué)模擬預(yù)測]雕鸮的羽毛存在條紋和無紋、黃色和綠色的兩種性狀差異。有人用綠色條紋與黃色無紋的雕鸮進行雜交,產(chǎn)生數(shù)量相當?shù)木G色無紋和黃色無紋的兩種后代;從后代中選取綠色無紋的雕鸮相互交配,產(chǎn)生的后代表型及比例為綠色無紋∶黃色無紋∶綠色條紋∶黃色條紋=6∶3∶2∶1,對此解釋不合理的是( )A.無紋對條紋為顯性B.控制羽毛性狀的兩對基因在同一對染色體上C.綠色對黃色為顯性D.控制羽毛綠色性狀的基因純合致死
解析:條紋雕鸮與無紋雕鸮交配,F(xiàn)1均為無紋,說明無紋相對于條紋為顯性性狀。F1的綠色雕鸮彼此交配時,F(xiàn)2中出現(xiàn)黃色雕鸮,即發(fā)生性狀分離,說明綠色相對于黃色是顯性A、C正確;F2表型之比為6∶3∶2∶1,是“9∶3∶3∶1”的變式,說明控制羽毛性狀的兩對基因在兩對染色體上,B錯誤;F2中綠色∶黃色=2∶1、無紋∶條紋=3∶1,由此可推知控制體色的基因具有顯性純合致死效應(yīng),D正確。
6.[2022·遼寧省五校高三期末聯(lián)考]研究發(fā)現(xiàn)基因家族存在一種“自私基因”,該基因可通過殺死不含該基因的配子來扭曲分離比例。若A基因是一種“自私基因”,在產(chǎn)生配子時,能殺死體內(nèi)一半不含該基因的雄性配子。某基因型為Aa的植株自交獲得的F1中紅花(AA)∶粉紅花(Aa)∶白花(aa)=2∶3∶1,F(xiàn)1中個體隨機受粉產(chǎn)生F2,有關(guān)表述錯誤的是( )A.Aa植株產(chǎn)生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2∶1,雌配子為A∶a=1∶1B.F1植株產(chǎn)生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2∶1,雌配子為A∶a=7∶5C.F2中紅花∶粉紅花∶白花=14∶17∶5D.F2中純合子的比例為17/36
解析:分析題文:F1中紅花(AA)∶粉紅花(Aa)∶白花(aa)=2∶3∶1,即AA占1/3,Aa占1/2,aa占1/6,因此子一代產(chǎn)生的雌配子的種類及比例為A=1/3+1/2×1/2=7/12,a=5/12;由于A基因是一種“自私基因”,在產(chǎn)生配子時,能殺死體內(nèi)一半不含該基因的雄性配子,因此子一代產(chǎn)生的雄配子的種類及比例為A=1/3+1/2×1/2=7/12、a=1/2×1/2×1/2+1/6=7/24,因此雄配子中A占2/3,a占1/3。Aa植株產(chǎn)生的雌配子正常為A∶a=1∶1,但由于A會使a的雄配子死一半,則產(chǎn)生的雄配子比例為A∶a=1∶1/2=2∶1,A正確;由分析可知,F(xiàn)1植株產(chǎn)生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2∶1,雌配子為A∶a=7∶5,B正確;F1中個體隨機受粉產(chǎn)生的后代的表型比例為:紅花(AA)=7/12×2/3=14/36、粉紅花(Aa)=7/12×1/3+2/3×5/12=17/36、白花(aa)=5/12×1/3=5/36,即紅花∶粉紅花∶白花=14∶17∶5,C正確;由C選項可知,F(xiàn)2中純合子(AA+aa)所占的比例為14/36+5/36=19/36,D錯誤。
歸納拓展比例失調(diào)與致死類型的確認(1)針對一對等位基因:雜合子自交子代若出現(xiàn)顯、隱性比為2∶1,則表明AA致死。(2)針對兩對等位基因:雙雜合子自交子代總組合數(shù)應(yīng)為“16”,倘若總組合數(shù)偏離16,則缺少的比例可能是致死所致,對照9∶3∶3∶1可確認致死類型及比例,高考中最常涉及的是出現(xiàn)“15”組合數(shù)字,則表明有1/16比例致死。(3)性別比例失調(diào)與致死類型確認:①若發(fā)生隱性純合致死,則XAXa×XAY雜交子代中會呈現(xiàn)♀∶♂=2∶1的失調(diào)性別比例。②若XA雄配子致死,則XAXa×XAY雜交子代中無雌性個體。
(4)自由組合定律異常情況
題組預(yù)測五 基于學(xué)科核心素養(yǎng)的長句應(yīng)答類專訓(xùn)7.[2022·重慶育才中學(xué)4月二診]某種魚因其顏色艷麗而成為重要的觀賞魚品種。研究發(fā)現(xiàn)該種魚某品系的體色由鱗片顏色和皮膚底色共同作用形成,其中鱗片有土耳其綠鱗、皇室藍鱗、鐵銹藍鱗,由基因B/b控制。皮膚底色有黃皮和紅皮,由基因R/r控制。研究人員現(xiàn)用一批不同體色的純合雌魚和雄魚進行雜交獲得F1,F(xiàn)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獲得F2,實驗結(jié)果如表所示(不考慮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請回答以下問題。
(1)黃皮和紅皮兩種性狀中,________是顯性性狀。B/b和R/r兩對基因的遺傳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2)通過上述實驗可以說明控制該種魚體色的基因不在性染色體上,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一中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1雌雄個體隨機交配得到的F2中,表型比例符合9∶3∶3∶1的變式
上述兩組實驗為正反交實驗,實驗結(jié)果相同,說明B/b和R/r兩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
bbrr和BBRR或BBrr和bbRR
(3)某同學(xué)在重復(fù)上述實驗時,在F1中發(fā)現(xiàn)了一條皇室藍鱗黃皮雄魚。該魚黃皮性狀的出現(xiàn),推測可能是發(fā)生了基因突變,也可能僅僅是由于環(huán)境引起的表型改變。請利用親本中已有個體設(shè)計雜交實驗,通過一次雜交對該魚黃皮性狀出現(xiàn)的原因進行探究。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預(yù)期結(jié)果和結(jié)論:若______________,則是由基因突變引起;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僅僅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
讓該皇室藍鱗黃皮雄魚與親本鐵銹藍鱗黃皮雌魚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皮膚底色
子代紅皮∶黃皮=1∶1
這是一份統(tǒng)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輪專題復(fù)習(xí)專題四生命系統(tǒng)的遺傳變異育種與進化第3講生物變異育種與進化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基礎(chǔ)自查·明晰考位,2染色體間的變異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統(tǒng)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輪專題復(fù)習(xí)專題四生命系統(tǒng)的遺傳變異育種與進化第1講遺傳的分子基礎(chǔ)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基礎(chǔ)自查·明晰考位,DNA是遺傳物質(zhì),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有絲分裂后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半保留復(fù)制,DNA聚合酶,脫氧核苷酸,DNA的兩條單鏈,啟動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輪專題復(fù)習(xí)專題四生命系統(tǒng)的遺傳變異進化第3講生物變異與進化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整合考點10,整合考點11,2染色體間的變異,四分體,基因頻率,物種多樣性,種群基因頻率,生殖隔離,自然選擇,生物進化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