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學第次模擬考試卷 ·全解全析滿分9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Na-23  Ca-40第Ⅰ卷(選擇題 共42分一、選擇題(本題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CACCCBCDBBCDAB 1.下列發(fā)電方法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A.風力發(fā)電 B.太陽能發(fā)電 C.火力發(fā)電 D.水力發(fā)電【答案】C解析】A、風力發(fā)電過程中沒有生成其它物質,屬于物理變化。B、太陽能發(fā)電過程中沒有生成其它物質,屬于物理變化;C、火力發(fā)電過程中煤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等物質,屬于化學變化;D、水力發(fā)電過程中沒有生成其它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選:C。22022年世界環(huán)境日的主題是“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的是A. 農(nóng)作物秸稈隨意焚燒B. 用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汽車C. 回收各種廢棄塑料D. 生活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答案】A【解析】A、農(nóng)作物秸稈隨意焚燒,會產(chǎn)生粉塵等有害物質,不利于改善環(huán)境質量,符合題意;B、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既能節(jié)約化石能源,又能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環(huán)境質量,不符合題意;C、回收各種廢棄塑料,減少資源的浪費,保護環(huán)境,不符合題意;D、生活廢水處理達標后再排放可以防止水體污染,有利于改善環(huán)境質量,不符合題意;故選A。3.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滴加液體 B. 稀釋濃硫酸C. 檢查氣密性 D. 測溶液pH【答案】C【解析】A、膠頭滴管不能伸入試管中,防止污染試劑,故該項操作錯誤;B、稀釋濃硫酸時,要把濃硫酸緩緩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使熱量及時地擴散,不可將水倒入濃硫酸中,故該項操作錯誤;C、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故該項操作正確;D、測定溶液的pH時,不可將pH試紙直接置于溶液中,防止污染試劑,故該項操作錯誤。故選C。4.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下表中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合理的是選項事實解釋A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B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C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離子D石墨和金剛石的物理性質差異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答案】C解析A、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說法正確;B、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說法正確;C、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水溶液中解離出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說法錯誤;D、石墨和金剛石的物理性質差異較大,石墨是層狀結構,金剛石是網(wǎng)狀結構,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說法正確;答案:C。5.平衡膳食要會看標簽。某品牌巧克力標簽如下,營養(yǎng)素參考值是指每100g食品中營養(yǎng)素的含量占該營養(yǎng)素每日推薦攝入量的百分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營養(yǎng)成分表項目           100g       營養(yǎng)素參考值/%能量           2300kJ              27蛋白質          6.7g               11脂肪           34.7g               58碳水化合物     55.7g               19A. 食用該巧克力可有效補充能量B. 食用10g該巧克力可提供蛋白質0.67gC. 食用50g該巧克力已超過脂肪日推薦攝入量D. 僅食用該巧克力無法滿足均衡營養(yǎng)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據(jù)該巧克力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這些營養(yǎng)素為人體提供能量,選項正確;B、根據(jù)題意,營養(yǎng)成分質量是每100g所含營養(yǎng)素的質量,故食用10g該巧克力可提供蛋白質質量是,選項正確;C、根據(jù)題意,營養(yǎng)素參考值是指每100g食品中營養(yǎng)素的含量占該營養(yǎng)素每日推薦攝入量的百分率,故100g巧克力所含脂肪占脂肪攝入量的,則50g該巧克力所含脂肪占脂肪攝入量的,故不超標準,選項錯誤;D、人體所需營養(yǎng)素包括蛋白質、油脂、糖類、水、維生素和無機鹽,故僅食用該巧克力無法滿足均衡營養(yǎng)的需要,選項正確;答案為:C。6化學物質使世界異彩紛呈。下列物質屬于化合物的是(   A. 紅色的葡萄酒B. 紫色的高錳酸鉀C. 淡藍色的液氧D. 銀白色的不銹鋼【答案】B【解析】A、葡萄酒含有酒精和其他物質,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屬于混合物,不符合題意;B、高錳酸鉀是由鉀元素、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符合題意;C、液氧是液態(tài)的氧氣,是由氧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不符合題意;D、不銹鋼是鐵的合金,合金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題意;答案為:B7.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A.用生石灰做干燥劑 B.用75%的酒精溶液對皮膚消毒C.用活性炭除去自來水中的異味和色素 D.用白醋除去水壺中的水垢【答案】C解析】A、用生石灰做干燥劑,是因為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利用的是其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B、用75%的酒精溶液對皮膚消毒,能使蛋白質變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表現(xiàn)出來,利用的是其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C、用活性炭除去自來水中的異味和色素,是因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質,符合題意;D、用白醋除去水壺中的水垢,是因為醋酸能與氫氧化鎂和碳酸鈣反應,利用的是其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故選C。8生活中一些常見物質的 pH 如下:廁所清潔劑 pH=1、食鹽水 pH=7、肥皂水 pH=10、爐具清潔劑 pH=12,其中堿性最強的是   A. 廁所清潔劑 B. 食鹽水 C. 肥皂水 D. 爐具清潔劑【答案】D【解析】A、廁所清潔劑的pH1,小于7,呈酸性;B、食鹽水的pH=7,呈中性;C、肥皂水的pH10,大于7,呈堿性;D、爐具清潔劑的pH12,大于7,呈堿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且pH越大,堿性越大,爐具清潔劑的pH最大,堿性最強。故選D。9工業(yè)上用CH4CO2制取合成氣會產(chǎn)生積碳,如圖是抗積碳示意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Ni基雙金屬催化劑可重復使用        B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均改變C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 D合成氣可合成多種化工產(chǎn)品,價值大【答案】B解析A、Ni基雙金屬在反應中作為催化劑,催化劑在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發(fā)生變化,可重復使用,正確;B、該反應為,反應后碳元素的化合價有+4價變?yōu)?/span>+2價,氧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都是-2價,未發(fā)生變化,氫元素的化合價由+1價變?yōu)?/span>0價,因此錯誤;C、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正確;D、合成氣為一氧化碳和氫氣混合氣體,可合成多種化工產(chǎn)品,價值大,正確;故選B。10.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推斷中正確的個數(shù)有                ①甲、乙、丙、丁可能含有同一種元素②若甲為單質,則此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③若丙為氯化鈉,則甲、乙中一定有堿④若丙為Cu(NO3)2,則甲可能為單質、氧化物、酸、堿或鹽A.1個 B.2個 C.3個 D.4個【答案】B【解析】①甲、乙、丙、丁可能含有同一種元素,比如乙醇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各物質均含有氧元素,正確。②若甲為單質,則此反應不一定是置換反應,比如乙為甲烷和甲為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錯誤。③若丙為氯化鈉,則甲、乙中不一定有堿,比如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碳酸鈉屬于鹽,稀鹽酸屬于酸,錯誤。④若丙為Cu(NO3)2,則甲可能為單質銅(銅和硝酸反應)、氧化物(氧化銅和硝酸反應)、酸(氧化銅和硝酸反應)、堿(氫氧化銅和硝酸反應)或鹽(氯化銅和硝酸銀反應),正確。綜上所述正確的有①④兩個。故選:B。11下列對比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A區(qū)分軟水與硬水 B比較黃銅和銅的硬度C驗證燃燒需要氧氣 D探究鐵銹蝕的條件【答案】C解析A、硬水是含較多可溶性鈣、鎂礦物質的水;鑒別硬水和軟水可以使用肥皂水,泡沫較少浮渣較多的是硬水,泡沫較多浮渣較少的是軟水;正確;B、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屬,比較黃銅和銅的硬度可以通過相互刻畫觀察劃痕情況比較,正確;C、紅磷和白磷都和氧氣接觸,故不能驗證燃燒需要氧氣 ,錯誤;D、三支試管中現(xiàn)象分別為:生銹、不生銹、不生銹,對比說明鐵生銹是鐵與氧氣、水共同作用的結果,可以探究鐵銹蝕的條件,正確。故選C。12實驗研究鐵銹蝕影響因素,記錄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實驗裝置序號其他試劑100sO2的含量干燥劑21%10滴水15%10滴水和1.0g食鹽8%A②③中O2含量減少表明鐵已銹蝕 B①②證明水對鐵銹蝕有影響C②③證明食鹽能加快鐵銹蝕 D①②③證明炭粉對鐵銹蝕有影響【答案】D解析A、鐵生銹,氧氣含量會減少,②③氧氣含量減少,說明鐵已經(jīng)生銹,A正確。B、干燥劑吸水,①沒有水,氧氣沒有減少,鐵沒有生銹,②加水后氧氣減少,鐵生銹,說明水對鐵銹蝕有影響,B正確。C、③加食鹽后鐵生銹速度加快,說明食鹽能加快鐵銹蝕,C正確。D、①②③實驗中沒有探究炭粉對銹蝕的影響,①②③無法證明炭粉對鐵銹蝕有影響,D錯誤。故選:D13.有關下列圖像的描述,正確的是   A. 表示向硫酸銅溶液中不斷滴入氫氧化鋇溶液B. 表示將兩份質量相等的固體物質分別加熱制取氧氣C. 表示向一定溫度下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鈣固體D. 表示向等質量的鎂條和鋁條中分別加入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同的稀硫酸【答案】A【解析】A、向硫酸銅溶液中不斷滴入氫氧化鋇溶液,硫酸銅和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銅沉淀,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的質量逐漸只減少,至完全反應減少至0,繼續(xù)滴加氫氧化鋇溶液,溶液的質量又開始增加,故選項圖像正確;B、將兩份質量相等的固體物質中,純氯酸鉀中含有的氯酸鉀多,最終純氯酸鉀產(chǎn)生的氧氣的質量多;有催化劑的反應速率快,至完全反應所需時間短,故選項圖像錯誤;C、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溶液中溶劑質量減少,有氫氧化鈣析出,則溶液質量減少,故選項圖像錯誤;D、向等質量的鎂條和鋁條中分別加入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相同的稀硫酸,若消耗硫酸相同,則生成氫氣質量相同,故開始兩斜線重合,后因硫酸過量,根據(jù)公式的值與產(chǎn)生氫氣質量成正比,則鋁消耗的硫酸多,生成的氫氣多,拐點高些,故選項圖像錯誤;故選:A。14.氯化銨常用作鐵制品的除銹劑。不同溫度時,氫化銨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20℃時,將50g氯化銨固體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攪拌使其充分溶解。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燒杯中剩余固體的質量為13gB. 再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燒杯中仍有固體剩余C. 升溫至40℃,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約為31.5%D. 升溫至60℃,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span>【答案】B【解析】A20℃時,氯化銨的溶解度為37. 0g,20℃時,將50g氯化銨固體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最多只能溶解37. 0g,燒杯中剩余固體的質量為50g-37g=13g,故選項說法正確;B、20℃時,氯化銨的溶解度為37. 0g200g的水中能溶解74g的氯化銨,再加入100g水,50g的氯化銨充分溶解,燒杯中沒有固體剩余,故選項說法錯誤;C、40℃時,氯化銨的溶解度為46. 0g,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約為,故選項說法正確;D、氯化銨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溫至60℃,最多能溶解55g,50g氯化銨固體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燒杯中的溶液為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二、(本題1小題,共8分)15.8分2022年北京成功舉辦冬奧會。1冬奧火炬“飛揚”采用氫氣作燃料。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_____,此處氫氣作為燃料的主要優(yōu)點是___________(寫一條)。2冬奧會速滑館“冰絲帶”,采用的是CO2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碳排放值趨近于零。水變成冰發(fā)生了___________(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從微觀角度分析變化的實質是___________。3冬奧會場館用低溫消毒劑C9H16Cl2N4進行消毒,C9H16Cl2N4___________種不同元素組成,屬于___________(選填“有機物”或“無機物”)。【答案】(1    ①.     ②. 化合反應    ③. 環(huán)保    2    ①. 物理    ②. H2O分子間間隙變大    3    ①. 4    ②. 有機物   【解析】1氫氣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水,化學方程式為:;該反應屬于多變一的反應是化合反應;氫氣作為燃料,熱值高,燃燒產(chǎn)物是水不污染環(huán)境;2水變成冰是物質的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發(fā)生的是物理變化;從微觀角度來分析是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3根據(jù)低溫消毒劑的化學式可知,該物質是由碳、氫、氯、氮四種元素組成的,低溫消毒劑C9H16Cl2N4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三、(本題1小題,共10分)1610分下圖為實驗室常用的部分實驗裝置。
1實驗室用裝置A,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若用E收集氣體,完成該實驗需要添加的導管是______(選填編號a~d);若改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需要添加導管b且伸入試管底部,目的是_______。2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若要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制取裝置的組合是____(選填編號A~F),判斷二氧化碳已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若將大理石改成碳酸鈣粉末也可制取二氧化碳,但發(fā)生裝置應選擇_______(選填編號A~F),此裝置具有的優(yōu)點是_____。380%碳酸鈣的大理石10g與足量稀鹽酸完全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質量是_______g。3分【答案】(1    ①.
②. d    ③. 將試管內(nèi)空氣排盡,防止發(fā)生爆炸    2    ①. DF    ②. 將燃著的木條置于n端導管口,木條熄滅,則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③. C    ④. 可控制液體的滴加速度,得到平穩(wěn)的氣流    3)解:設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
     x=3.52g
答: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是3.52g【解析】1A裝置適用于固體加熱反應制取氣體,試管口沒有棉花,適用于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下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若用E,即排水法收集氣體,完成該實驗需要添加的導管是d;氫氣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氣,遇到明火,容易發(fā)生爆炸,故若改為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需要添加導管b且伸入試管底部,目的是將試管內(nèi)空氣排盡,防止發(fā)生爆炸;2實驗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不加熱反應,若要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發(fā)生裝置可選D,D裝置可將固體置于多孔隔板上,關閉彈簧夾,通過長頸漏斗添加稀鹽酸,固液接觸,生成氣體,裝置內(nèi)壓強增大,將稀鹽酸壓入長頸漏斗中,固液分離,反應停止,打開彈簧夾,氣體導出,固液接觸,反應開始,從而控制反應的發(fā)生和停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收集裝置可選F,故填:DF;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用F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應從m端通入,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二氧化碳驗滿:將燃著的木條放在n端,木條熄滅,說明已經(jīng)集滿;若將大理石改成碳酸鈣粉末也可制取二氧化碳,但是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的接觸面積較大,反應速率較快,故發(fā)生裝置應選C,C裝置可通過分液漏斗控制液體的滴加速率,從而控制反應速率;3解:設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
     x=3.52g
答:產(chǎn)生二氧化碳的物質的量是3.52g四、(本題2小題,共17分)17.8分在宏觀一微觀一符號之間建立聯(lián)系,是化學特有的思維方式。(1)汽車尾氣催化轉換器可減少有害氣體排放,其反應過程微觀變化如圖,圖中方框內(nèi)應填的微觀圖示如下圖,請將丁圖補充完整______。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A.該反應中含氧元素的物質有3種B.該反應是復分解反應C.生成丙和丁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1:1(2)某碳酸鈉溶液中Na+的質量分數(shù)是4.6%,則該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______。(3)已知:醋酸(CH3COOH)是一種弱酸,具有較強的揮發(fā)性,溶于水時部分醋酸分子會發(fā)生解離。已知常見的醋酸鹽有醋酸鈉(CH3COONa)等。某同學取了一個燒杯,放入洗凈的雞蛋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然后放一些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表面皿蓋住。①寫出醋酸和碳酸鈣發(fā)生反應的方程式:______。②玻璃片上澄清石灰水變混濁的反應方程式:______。③燒杯中雞蛋殼表面有氣泡生成,將此時燒杯里的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觀粒子的種類在圖中補充完整______(粒子數(shù)目不做要求:不考慮空氣、水)。【答案】(1)    ①.     ②. A    (2)10.6%    (3)    ①. 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    ②. CO2+Ca(OH)2=CaCO3↓+H2O    ③. 【解析】1①由圖示可知,該反應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則丁是N2,丁的微粒圖為: ②A.該反應中含氧元素的物質為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三種物質,故正確;B.該反應的生成物中有一種單質,所以該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故錯誤;C.由化學方程式可知,生成丙(CO2)和丁(N2)的分子個數(shù)比為2:1,故錯誤。故選:A。2某碳酸鈉溶液中Na+的質量分數(shù)是4.6%,則該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4.6%÷(×100%)=10.6% 。3①根據(jù)已知常見的醋酸鹽有醋酸鈉(CH3COONa)分析可得,醋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醋酸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是CaCO3+2CH3COOH=(CH3COO)2Ca+H2O+CO2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生成碳酸鈣和水,化學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③由以上反應分析可知:醋酸具有較強的揮發(fā)性,與碳酸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故燒杯里的溶液中除了存在CH3COO-和H+外,還存在Ca2+,液面上方存在CH3COONa、CO2兩種分子,其微觀粒子圖為。18.9分科學探究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①第一興趣小組同學做了如圖1所示實驗。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將AB兩支試管中的上層清液倒進一潔凈的燒杯中(如圖2),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和白色沉淀生成。Ⅰ.A試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Ⅱ.B試管中的物質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___。(寫化學式)Ⅲ.將燒杯內(nèi)的物質進行過濾,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有三種可能:第一種為NaCl;第二種為NaCl、Na2CO3;第三種為NaClBaCl2.小組同學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只加入一種溶液,就確定了濾液的溶質成分,加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②第二興趣小組同學撕開某雪餅包裝袋,發(fā)現(xiàn)袋內(nèi)有一包生石灰干燥劑。Ⅰ.干燥劑干燥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II.甲同學想探究這包干燥劑中是否含有碳酸鈣?實驗方法是取少量干燥劑于試管中,滴加足量鹽酸,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說明不含碳酸鈣。ⅡI.乙同學用一支試管做實驗就證明了該包干燥劑仍然有效,其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Ⅳ.丙同學在乙同學的實驗基礎上,認為這包干燥劑(假定都是含鈣物質)其成分有兩種可能,即CaOCaO、CaOH2,于是又設計了如下方案:bg沉淀所含鈣元素質量等于__________時,該包干燥劑成分為CaO。【答案】    (1).
    (2). HClBaCl2    (3). H2SO4(或稀硫酸)    (4).
    (5). 無明顯現(xiàn)象(或無氣泡產(chǎn)生)    (6). 取一定量干燥劑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用手感覺試管外壁發(fā)燙(或放熱)    (7). ag氧化鈣所含鈣元素質量(或5/7ag【解析】①Ⅰ.A試管中反應為氯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和氯化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Ⅱ.B試管中,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鹽酸,實驗結束后,小組同學將A、B兩支試管中的上層清液倒進一潔凈的燒杯中,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和白色沉淀生成。故A中碳酸鈉剩余,B中氯化鋇剩余,混合后,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待稀鹽酸完全反應后,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和氯化鈉,故B試管中的物質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是:BaCl2、HClⅢ.碳酸鈉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鋇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和鹽酸,故可加入稀硫酸,如無明顯現(xiàn)象,則為第一種,如產(chǎn)生氣泡,則為第二種,如產(chǎn)生白色沉淀,則為第三種;②Ⅰ.生石灰是氧化鈣的俗稱,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故可用作干燥劑,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II.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二氧化碳和水,故若觀察到無明顯現(xiàn)象,則說明不含碳酸鈣;Ⅲ.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放出大量的熱,故可取一定量干燥劑于試管中,加入適量水,用手感覺試管外壁發(fā)燙(或放熱),說明仍然有效;Ⅳ.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和質量不變,故ag干燥劑中鈣元素的質量與bg沉淀中鈣元素的質量相等,如果該包干燥劑成分為氧化鈣,則鈣元素的質量為:。五、(本題1小題,共13分)19(13分)為認識酸和堿的性質,某化學學習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1)20℃時,配制80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①用圖中儀器完成實驗,還缺少的玻璃儀器是____(填名稱),玻璃棒在配制實驗中的作用是___。②配制該溶液需要_______g水。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shù)會導致所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___10%。(填“大于”或“小于”)(2)向1~5號小試管中分別滴加少量稀鹽酸。①_______中溶液變?yōu)榧t色(填“試管1”或“試管2”)。②試管3中產(chǎn)生氣泡,試管4中無明顯現(xiàn)象,由此推斷金屬活動性Cu比Zn_______(填“強”或“弱”)。③試管5中生成一種鹽和兩種氧化物,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3)借助傳感器對稀NaOH溶液與稀鹽酸的中和反應進行研究,實驗裝置如圖,三頸燒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壓漏斗勻速滴加另一種溶液。①甲同學用pH傳感器測得三頸燒瓶內(nèi)溶液pH的變化如題圖,判斷溶液X是_____,實驗進行到60s時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填化學式)。②乙同學用溫度傳感器測得三頸燒瓶內(nèi)溫度變化如圖(實驗過程中熱量散失忽略不計),據(jù)此可得出反應過程中_____能量的結論(填“吸收”或“釋放”)。③丙同學提出,通過監(jiān)測三頸燒瓶內(nèi)壓強變化,也可以推導出乙同學的實驗結論,其理由是____。【答案】(1)     燒杯     攪拌加速溶解     72     大于(2)     試管1         (3)     稀鹽酸     NaCl、NaOH     釋放     溫度升高氣體體積膨脹,三頸燒瓶內(nèi)氣體壓強變大【解析】(1)①用固體配制溶液需要的儀器有:托盤天平、藥匙、量筒、滴管、燒杯、玻璃棒,故填:燒杯。在配制實驗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加速溶解,故填:攪拌加速溶解。②配制80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需要NaOH的質量為:80gx10%=8g,則需要水的質量為:,故填:72。用量筒量取水時,俯視讀數(shù)使量取水的體積偏小,溶液的質量偏小,導致所配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大于10%,故填:大于。(2)①鹽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試管1中溶液變?yōu)榧t色,故填:試管1。②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金屬活動性自左向右逐漸減弱,且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中的氫,試管3中產(chǎn)生氣泡,試管4中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Cu的活動性比Zn弱,故填:弱。③由質量守恒定律知,堿式碳酸銅與鹽酸反應生成一種鹽和兩種氧化物,其中的鹽是氯化銅,兩種氧化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故填:。(3)①由圖像知,開始反應時溶液的pH<7,顯酸性,所以三頸燒瓶內(nèi)溶液X是稀鹽酸,故填:稀鹽酸。三頸燒瓶內(nèi)溶液X是稀鹽酸,恒壓漏斗內(nèi)溶液是稀NaOH溶液,隨著NaOH溶液的滴入,稀鹽酸與NaOH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鈉溶液顯中性,三頸燒瓶內(nèi)溶液的pH逐漸增大,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的pH=7,繼續(xù)滴入NaOH溶液,則溶液的pH>7,顯堿性;實驗進行到60s時,溶液的pH>7,顯堿性,此時溶液中的溶質為生成的NaCl和滴加后未反應的NaOH,故填:NaCl、NaOH。②由用溫度傳感器測得三頸燒瓶內(nèi)溫度變化圖知,反應過程中三頸燒瓶內(nèi)溫度升高,說明稀鹽酸與NaOH反應過程中釋放出能量,故填:釋放。③因為溫度升高氣體體積膨脹,使三頸燒瓶內(nèi)壓強變大,所以通過監(jiān)測三頸燒瓶內(nèi)壓強變化,也可以推出稀鹽酸與NaOH反應過程中釋放出能量,故填:溫度升高氣體體積膨脹,使三頸燒瓶內(nèi)氣體壓強變大。

相關試卷

化學(四川成都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

這是一份化學(四川成都卷)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全解全析),共16頁。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擬考試卷:化學(重慶卷)(全解全析):

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擬考試卷:化學(重慶卷)(全解全析),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62米的青銅大立人,1)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擬考試卷:化學(蘇州卷)(全解全析):

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擬考試卷:化學(蘇州卷)(全解全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下列物質中,屬于氧化物的是,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下列材料屬于復合材料的是,下列有關氧氣的說法錯誤的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