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棗莊八中南校高一年級3月階段考試
生物試卷
一、單選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 下列是糯性玉米與非糯性玉米的四組雜交實驗及其結果,據(jù)此能確定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雜交組合是( ?。?br /> ①糯性玉米×糯性玉米→全為糯性玉米②糯性玉米×非糯性玉米→全為糯性玉米③糯性玉米×糯性玉米→298株糯性玉米和103株非糯性玉米④糯性玉米×非糯性玉米→107株糯性玉米和101株非糯性玉米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判斷一對相對性狀的顯性和隱性關系,可用雜交法和自交法。①雜交法就是用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若子代只表現(xiàn)以種性狀,則子代表現(xiàn)出的性狀為顯性性狀;②自交法就是讓具有相同性狀的個體雜交,若子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則親本的性狀為顯性性狀。
【詳解】①糯性玉米×糯性玉米→全為糯性玉米,糯性玉米可能是顯性也可能是隱性;糯性玉米×非糯性玉米→全為糯性玉米,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若子代只表現(xiàn)以種性狀,則子代表現(xiàn)出的性狀為顯性性狀,即糯性為顯性;③糯性玉米×糯性玉米→298株糯性玉米和103株非糯性玉米,則糯性是顯性,具有相同性狀的個體雜交,若子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則親本的性狀為顯性性狀;糯性玉米×非糯性玉米→107株糯性玉米和101株非糯性玉米,出現(xiàn)測交比例,無法判斷顯隱性關系;
故選B。
2. 已知某品種油菜粒色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獨立遺傳),基因型為AaBb的黃粒油菜自交,F(xiàn)1中黃粒:黑粒=9:7.現(xiàn)將F1中全部的黃粒個體進行測交,則后代中黑粒純合子的所占的比例是( )
A. 1/16 B. 1/9 C. 1/4 D. 1/2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型為AaBb的黃粒油菜自交,F(xiàn)1中黃粒:黑粒=9:7,這是“9:3:3:1”的變式,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黃粒的基因型為A_B_,黑粒的基因型為A_bb、aaB_和aabb;基因型為AaBb的黃粒油菜測交,測交后代中黃粒:黑粒=1:3,這是“1:1:1:1”的變式,黃粒的基因型為AaBb,黑粒的基因型為Aabb、aaBb和aabb。
【詳解】已知某品種油菜粒色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獨立遺傳,說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蛐蜑锳aBb的黃粒油菜自交,F(xiàn)1中黃粒:黑粒=9:7,這是“9:3:3:1”的變式,所以黃粒的基因型為A_B_,黑粒的基因型為A_bb、aaB_和aabb,因此F1中全部的黃粒個體的基因型為AABB:AaBB:AABb:AaBb=1:2:2:4;黑粒純合子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種?,F(xiàn)將F1中全部的黃粒個體進行測交,即A_B_與aabb的雜交,只有AaBb的測交后代有黑粒純合子aabb,且占后代的1/4,則F1中全部的黃粒個體進行測交,后代中黑粒純合子的所占的比例=F1中全部黃粒中AaBb的比例×aabb的測交后代黑粒純合子(aabb)的比例=4/9×1/4=1/9。
由此可知A、C、D選項錯誤,B選項正確。
故選B。
3. 南瓜的果實中白色(W)對黃色(w)為顯性,盤狀(D)對球狀(d)為顯性,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獨立遺傳。用基因型為WwDd的南瓜與Wwdd南瓜雜交,子代出現(xiàn)的四種表現(xiàn)型中,白色盤狀:白色球狀:黃色盤狀:黃色球狀的比例正確的是( ?。?br /> A. 9∶3∶3∶1 B. 3∶1∶3∶1
C. 3∶3∶1∶1 D. 1∶1∶1∶1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
【詳解】基因型為WwDd的南瓜與Wwdd南瓜雜交,子代白色盤狀(W_Dd)所占的比例為:3/4×1/2=3/8,子代白色球狀(W_dd)所占的比例為:3/4×1/2=3/8,黃色盤狀(wwDd)所占的比例為:1/4×1/2=1/8,黃色球狀(wwdd)所占的比例為:1/4×1/2=1/8,白色盤狀:白色球狀:黃色盤狀:黃色球狀的比例為:3∶3∶1∶1,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4. 下圖為某同學書寫的玉米雜交遺傳圖解。下列對該遺傳圖解的評價錯誤的是( ?。?br />
A. 該遺傳圖解書寫完全正確 B. 還應加入雜交符號
C. 還應標注出親代、子代的表現(xiàn)型 D. 配子的結合方式都正確
【答案】A
【解析】
【分析】繪制遺傳系譜圖時要注意:①明確各代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②明確的標出“親代”、“配子”、“子代”;③寫出后代的分離比。
【詳解】A、該遺傳圖解書寫并不完全正確 ,如:應明確各代表現(xiàn)型,A錯誤;
B、遺傳圖解中親本之間的雜交符號“×”不能缺少,B正確;
C、繪制遺傳系譜圖時要注意明確親代、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C正確;
D、該遺傳圖解中配子的結合方式正確,D正確。
故選A。
5. 豌豆高莖(D)對矮莖(d)為顯性,圓粒(R)對皺粒(r)為顯性。兩株高莖圓粒豌豆品種進行雜交,得到的子代均為高莖,但約有1/4的子代表現(xiàn)為皺粒。下列表示該兩株雜交親本基因型組合正確的是( ?。?br /> A. DDRR×DDRr B. DdRR×DdRr
C. DDRr×DdRr D. DDRR×DdRr
【答案】C
【解析】
【分析】兩對相對性狀進行雜交實驗時,采取逐對分析的方法。
【詳解】豌豆高莖(D)對矮莖(d)為顯性,圓粒(R)對皺粒(r)為顯性。兩株高莖圓粒豌豆品種進行雜交,得到的子代均為高莖,但約有1/4的子代表現(xiàn)為皺粒。先分析莖的高度這對相對性狀,即高莖×高莖→全是高莖,可以推測親本的基因型組合是DD×DD或者DD×Dd;分析另一對相對性狀,圓?!翀A粒→1/4皺粒,推測親本的基因型是Rr×Rr,因此符合題意的只有C選項;
故選C。
6. 下列有關孟德爾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豌豆具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在自然條件下幾乎為純種
B. 孟德爾對F1自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3:1進行解釋,屬于提出假說
C. 孟德爾分析F1測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比例應為1:1,屬于實驗驗證
D. 分離定律的“分離”是指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分離
【答案】C
【解析】
【分析】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①提出問題(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兩組豌豆遺傳實驗基礎上提出問題)。
②做出假設(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③演繹推理(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這樣F1會產(chǎn)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后代應該會產(chǎn)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
④實驗驗證(測交實驗驗證,結果確實產(chǎn)生了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
⑤得出結論(就是分離定律)。
【詳解】A、豌豆具有多對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易于觀察;且豌豆是嚴格的自花、閉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為純種,A正確;
B、孟德爾對F1自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3:1進行解釋(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這屬于提出假說,B正確;
C、孟德爾分析F1測交后代的表現(xiàn)型比例應為1:1,屬于演繹推理,進行測交實驗,結果確實產(chǎn)生了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屬于實驗驗證,C錯誤;
D、分離定律是指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配子,D正確。
故選C。
7. 一種生物的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叫做相對性狀。下列性狀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br /> A. 人的褐眼與藍眼 B. 兔的長毛與貓的短毛
C. 豆莢的綠色和飽滿 D. 棉花的細絨與長絨
【答案】A
【解析】
【分析】相對性狀是指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判斷生物的性狀是否屬于相對性狀需要扣住概念中的關鍵詞“同種生物”、“同一性狀”、“不同表現(xiàn)類型”答題。
【詳解】A、人的褐眼與藍眼符合“同種生物”和“同一性狀”,屬于相對性狀,A正確;
B、兔的長毛與貓的短毛不符合“同種生物”,不屬于相對性狀,B錯誤;
C、豆莢的綠色和飽滿符合“同種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C錯誤;
D、棉花的細絨與長絨符合“同種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D錯誤。
故選A。
8. 孔雀魚原產(chǎn)于南美洲,現(xiàn)作為觀賞魚引入世界各國,在人工培育下,孔雀魚產(chǎn)生了許多品系,其中藍尾總系包括淺藍尾、深藍尾和紫尾三個品系??蒲腥藛T選用深藍尾和紫尾品系個體做雜交實驗(相關基因用B、b表示),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F2出現(xiàn)不同尾形魚的現(xiàn)象稱為性狀分離
B. 孔雀魚尾巴的性狀表現(xiàn)為不完全顯性,F(xiàn)1的基因型為Bb
C. 淺藍尾魚測交實驗后代表型及比例是淺藍尾:紫尾=1:1
D. F2中深藍尾個體與淺藍尾個體雜交,F(xiàn)3中不會出現(xiàn)紫尾個體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圖可知,F(xiàn)1自交,產(chǎn)生的F2表型及比例是深藍尾:淺藍尾:紫尾=1:2:1,所以F1基因型為Bb,F(xiàn)1相互雜交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1:2:1,據(jù)此答題即可。
【詳解】A、性狀分離指雜種后代中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F(xiàn)1淺藍尾相互雜交,F(xiàn)2出現(xiàn)不同尾形的現(xiàn)象稱為性狀分離,A正確;
B、由遺傳圖可知,F(xiàn)1自交,產(chǎn)生的F2表型及比例是深藍尾:淺藍尾:紫尾=1:2:1,所以F1基因型為Bb,F(xiàn)1相互交配得到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b=1:2:1,因此孔雀魚尾色的性狀表現(xiàn)為不完全顯性,B正確;
C、淺藍尾個體基因型是Bb,Bb測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1:1,由于無法確定深藍尾和紫尾個體的基因型哪個是BB,哪個是bb,所以測交后代表型及比例無法確定,C錯誤;
D、F2中深藍尾(BB或bb)與淺藍尾(Bb)雜交,F(xiàn)3中不會出現(xiàn)紫尾(bb或BB),D正確。
故選C。
9. 某哺乳動物的精原細胞形成精細胞的過程中,某時期的細胞如圖所示(圖中只表示部分染色體),其中①~④表示染色體,a~h表示染色單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圖示細胞所處時期為減數(shù)分裂Ⅱ前期
B. ①與②,③與④是同源染色體
C. a與b的分離一般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I后期
D. 該時期的細胞中的核DNA數(shù)目是精細胞的2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減數(shù)分裂過程:
(1)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DNA的復制和蛋白質(zhì)的合成;
(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zhì)分裂。
(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過程(類似于有絲分裂)。
【詳解】A、該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且同源染色體之間聯(lián)會配對,形成四分體,正處于減數(shù)分裂I前期,A錯誤;
B、①與②,③與④之間聯(lián)會配對,形成四分體,所以①與②,③與④是同源染色體,B正確;
C、a、b是姐妹染色單體,一般在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分離,C錯誤;
D、該細胞已經(jīng)完成了DNA復制,因此該細胞的核DNA分子數(shù)目是精原細胞的2倍,精細胞的DNA數(shù)目是精原細胞的一半,所以該時期細胞中的核DNA數(shù)目是精細胞的4倍,D錯誤。
故選B。
10. 下列關于哺乳動物的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精細胞要經(jīng)過復雜的變形才能形成精子
B. 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細胞都是均等分裂的
C. 1個卵原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會形成1個卵細胞
D. 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精子的形成與卵細胞的形成不同之處:形成場所、形成的配子的數(shù)量、形成過程中生殖細胞的名稱、形成配子過程中是否經(jīng)過不均等分裂、形成成熟的生殖細胞時是否變形等方面。
【詳解】A、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精細胞要經(jīng)過復雜的變形過程,才能形成精子用于受精過程,A正確;
B、精原細胞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無論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還是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細胞都是均等分裂的,B正確;
C、1個卵原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會形成1個卵細胞和3個極體,C正確;
D、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相同,比如都是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進行聯(lián)會,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D錯誤。
故選D。
11. 馬和驢的體細胞中分別有32對和31對染色體,馬和驢雜交的后代是騾。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 /> A. 驢的體細胞中有32個四分體
B. 騾的原始生殖細胞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
C. 騾的體細胞中有31對同源染色體
D. 馬的卵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是16對
【答案】B
【解析】
【分析】馬的體細胞中有32對染色體,因此馬的生殖細胞內(nèi)含有32條染色體;驢的體細胞中有62條染色體,因此驢的生殖細胞內(nèi)有31條染色體。所以騾的受精卵中染色體的數(shù)目是(32+31)=63條。騾子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騾子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是63條。因此騾子沒有生殖能力。
【詳解】A、驢的體細胞中含有31對染色體,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時,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時含有31個四分體,A錯誤;
BC、馬的體細胞中有32對染色體,因此馬的生殖細胞內(nèi)含有32條染色體;驢的體細胞中有62條染色體,因此驢的生殖細胞內(nèi)有31條染色體,騾子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是63條,騾的體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不能進行正常的聯(lián)會,故騾的原始生殖細胞不能進行正常的減數(shù)分裂,B正確,C錯誤;
D、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形成的卵細胞中,不含同源染色體,不含成對的染色體,馬的體細胞中有32對染色體,因此馬的卵細胞中含有32條染色體,D錯誤。
故選B。
12. 下圖表示某種生物三對等位基因在常染色體上位置情況,且A、B、C三個基因分別對a、b、c完全顯性。下列對圖中各種基因之間關系的描述,正確的是( ?。?br />
A. A與c互相稱為等位基因
B. A與B互相稱為等位基因
C. A與C互相稱為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
D. A與b互相稱為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
【答案】C
【解析】
【分析】等位基因就是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例如A和a、D和d就是等位基因。
【詳解】AB、等位基因就是位于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對性狀的一對基因,A與a互相稱為等位基因,B與b互相稱為等位基因,C與c互相稱為等位基因,AB錯誤;
C、A與C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A與C互相稱為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C正確;
D、A與b位于同源染色體上,A與b互相稱為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D錯誤。
故選C。
13. 下圖為某動物精原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的示意圖。其對應的分裂時期是( ?。?br />
A. 減數(shù)分裂Ⅰ中期 B. 減數(shù)分裂Ⅰ前期
C. 減數(shù)分裂Ⅱ前期 D. 減數(shù)分裂Ⅱ后期
【答案】A
【解析】
【分析】減數(shù)分裂過程:
(1)減數(shù)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的復制。
(2)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聯(lián)會,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②中期:同源染色體成對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④末期細胞質(zhì)分裂。
(3)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漸解體消失,出現(xiàn)紡錘體和染色體;②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數(shù)目清晰;③后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染色體,并均勻地移向兩極;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紡錘體和染色體消失。
【詳解】圖示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屬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中期,A正確。
故選A。
14. 摩爾根研究果蠅的眼色遺傳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控制紅眼和白眼的基因分別用W和w表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 />
A. 根據(jù)摩爾根等人的假設推測F2中的紅眼果蠅中的基因型有3種
B. F2的遺傳表現(xiàn)中紅眼與白眼的數(shù)量比符合孟德爾的分離定律
C. 摩爾根和孟德爾得出的結論均采用了“假說-演繹法”的研究方法
D. 根據(jù)摩爾根等人的假設推測F1中的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wXw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后,通過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jù)假說進行演繹推理,推出預測的結果,再通過實驗來檢驗。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測相符,就可以認為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可以認為假說是錯誤的。這是現(xiàn)代科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叫作假說—演繹法。
【詳解】A、根據(jù)摩爾根等人的假設推測F2中的紅眼果蠅中的基因型有3種,XWXW、XWXw、XWY,A正確;
B、不考慮性別時,F(xiàn)2的遺傳表現(xiàn)中紅眼與白眼的數(shù)量比為3:1,符合孟德爾的分離定律,B正確;
C、摩爾根和孟德爾得出的結論均采用了“假說-演繹法”的研究方法,先觀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作出假設、演繹推理后實驗驗證,最后得出結論,C正確;
D、根據(jù)摩爾根等人的假設,親本果蠅是XWXW和XwY,推測F1中的紅眼雌果蠅的基因型為XWXw,D錯誤。
故選D。
15. 根據(jù)減數(shù)分裂過程和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現(xiàn)代解釋,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的發(fā)生時期分別是( ?。?br /> A.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
B. 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C. 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
D. 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末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離和自由組合的實質(zhì)是,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隨非同源染色體的組合而自由組合。
【詳解】等位基因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等位基因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同樣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16. 下列有關基因和染色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B. 摩爾根利用果蠅雜交實驗,運用假說一演繹法確定基因在染色體上
C. 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
D. 性染色體只存在于生殖細胞中,常染色體只存在于體細胞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摩爾根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測交實驗)→得出結論。薩頓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的假說。
【詳解】A、薩頓根據(jù)基因與染色體行為的一致性、運用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據(jù)說.A 正確;
B、摩爾根在研究果蠅時發(fā)現(xiàn)一只突變的白眼雄果蠅、并運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B正確;
C、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一條染色體含有多個基因,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C正確;
D、在正常體細胞中,無論是常染色體還是性染色體,都是成對存在的,并經(jīng)減數(shù)分裂后減半存在于生殖細胞中,所以在體細胞和生殖細胞中都有性染色體的存在;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別,但是也有不控制性別的,如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D錯誤。
故選D。
17. 血友病是由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控制的人類遺傳病。下列對該遺傳病的分析正確的是( ?。?br /> A. 若父親患病,女兒一定不患此病
B. 若母親患病,兒子一定患此病
C. 若祖父患病,孫子一定患此病
D. 若祖母患病,孫子一定患此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的特點是:(1)隔代交叉遺傳,即“女病父子病,男正母女正”;(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詳解】A、在伴X隱性遺傳病中,女性需要含有兩個致病基因才表現(xiàn)患病,因此父親有病,女兒不一定有病,A錯誤;
B、由于兒子的X染色體來自母親,因此在伴X隱性遺傳病中,母親有病,兒子一定有病,B正確;
C、祖父有病,但是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傳給兒子和孫子的是Y染色體,孫子不一定患?。ㄒ磳O子的X染色體),C錯誤;
D、祖母有病,兒子肯定有病,孫子不一定有病(要看孫子的X染色體),D錯誤。
故選B。
18. 家蠶的性染色體是ZW型,其皮膚正常(A)對皮膚油性(a)為顯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體上。下列雜交組合中,可通過子代家蠶皮膚性狀直接判斷出子代性別的是(  )
A. ZAZa×ZaW B. ZaW×ZaZa C. ZAZA×ZaW D. ZAW×ZaZa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題意知,家蠶皮膚正常對油性是顯性,且基因只位于Z染色體上。
【詳解】A、ZAZa×ZaW,子代的雌雄個體中均會出現(xiàn)正常、油性,不能通過子代家蠶皮膚性狀直接判斷出子代性別,A錯誤;
B、ZaW×ZaZa,子代無論雌雄個體均是油性性狀,不能通過子代家蠶皮膚性狀直接判斷出子代性別,B錯誤;
C、ZAZA×ZaW,子代無論雌雄個體均是正常性狀,不能通過子代家蠶皮膚性狀直接判斷出子代性別,C錯誤;
D、ZAW×ZaZa,子代雌性個體(ZaW)是油性,子代雄性個體(ZAZa)是正常,可以通過子代家蠶皮膚性狀直接判斷出子代性別,D正確。
故選D。
19. 已知果蠅的紅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紅眼(A)為顯性性狀,長翅和殘翅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長翅(B)為顯性性狀?,F(xiàn)讓基因型為BbXAXa的雌果蠅和基因型為BbXAY的雄性個體相互交配,下列關于F?表型及比例的描述,錯誤的是( )
A. 雌果蠅全為紅眼
B. 雄果蠅中長翅:殘翅=3:1
C. 雌果蠅中紅眼長翅:紅眼殘翅=3:1
D. 雄果蠅中沒有白眼個體
【答案】D
【解析】
【分析】若兩對相對性狀遺傳都符合基因分離定律且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此兩對相對性狀遺傳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A、基因型為BbXAXa的雌果蠅和基因型為BbXAY的雄性個體相互交配,子代雌性個體的基因型為B_XAX-,bbXAX-,全為紅眼,A正確;
B、基因型為BbXAXa的雌果蠅和基因型為BbXAY的雄性個體相互交配,雄果蠅中長翅(B_)∶殘翅(bb)=3∶1,B正確;
C、基因型為BbXAXa雌果蠅和基因型為BbXAY的雄性個體相互交配,子代雌性個體的基因型及比例為B_XAX-∶bbXAX-=3∶1,即雌果蠅中紅眼長翅∶紅眼殘翅=3∶1,C正確;
D、子代雄性個體會出現(xiàn)白眼XaY個體,D錯誤。
故選D。
20. 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一種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 /> A. 該病不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
B. 該病的遺傳與性別無關
C. 男性攜帶致病基因的概率要低于女性
D. 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抗維生素D佝僂病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所以其遺傳上總是與性別相關聯(lián),其特點有在女性中發(fā)病率高于男性,女性雜合子病癥較輕。
【詳解】A、孟德爾分離定律適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性狀遺傳,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人類遺傳病,符合“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條件”,該病遵循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A錯誤;
B、該病屬于伴性遺傳病,在遺傳上總與性別相關聯(lián),B錯誤;
C、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女性攜帶致病基因的概率更高,C正確;
D、人類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伴X染色體的顯性遺傳病,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只要X染色體出現(xiàn)致病基因即患病,所以女性患病率更高,D錯誤。
故選C。
二、不定向選(有一個或者多個選項):本題共10題,每題3分,部分分1分,共30分。
21. 下列關于孟德爾遺傳實驗和分離定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孟德爾根據(jù)實驗提出遺傳因子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在配子中單個出現(xiàn)的設想
B. F2中3:1的性狀分離比依賴于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
C. 孟德爾發(fā)現(xiàn)的遺傳規(guī)律可以解釋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遺傳現(xiàn)象
D. 若用玉米為實驗材料驗證分離定律,所選實驗材料不一定為純合子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解釋:
(1)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
(2)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
(3)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
(4)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
2、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中,實現(xiàn)3:1的分離比必須同時滿足的條件是:
F1形成的配子數(shù)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結合的機會相等;
F1不同的基因型的個體的存活率相等;
等位基因間的顯隱性關系是完全的;
觀察的子代樣本數(shù)目足夠多。
【詳解】A、孟德爾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解釋中,提出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A正確;
B、雌雄配子的隨機結合是F2中出現(xiàn)3:1的性狀分離的條件之一,B正確;
C、孟德爾遺傳定律只能解釋核遺傳的部分現(xiàn)象,對核遺傳的連鎖互換以及質(zhì)基因遺傳不適用,C錯誤;
D、驗證分離定律可以采用測交法(雜合子與隱性純合子雜交),也可以用雜合子自交的方法, D正確。
故選ABD。
22. 在家鼠中短尾(T)對正常尾(t)為顯性。多對短尾鼠雜交,后代中短尾鼠與正常尾鼠之比均為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
B. 短尾鼠與正常尾鼠雜交后代中短尾鼠可能占1/2
C. 正常尾鼠與正常尾鼠雜交后代全為正常尾鼠
D. T、t的遺傳不遵循分離定律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在家鼠中短尾(T)對正常尾(t)為顯性。多對短尾鼠雜交,后代中短尾鼠與正常尾鼠之比均為2:1,可知短尾TT基因型個體死亡。
【詳解】A、由多對短尾鼠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均為2:1可知,該鼠種群可能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A正確;
B、短尾鼠(Tt)與正常尾鼠(tt)雜交,后代短尾鼠:正常尾鼠=1:1,B正確;
C、由于正常尾為隱性性狀,所以正常尾鼠自交后代全為正常尾鼠,C正確;
D、由多對短尾鼠雜交后代性狀分離比均為2:1可知,該鼠種群可能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但是T、t的遺傳仍然遵循分離定律,D錯誤。
故選ABC。
23. 孟德爾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進行雜交實驗,成功地揭示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豌豆適合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是( )
A. 自花傳粉、閉花受粉植物 B. 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是雜合子
C. 具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 D. 通過有性生殖繁殖后代
【答案】AC
【解析】
【分析】豌豆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嚴格的自花、閉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為純種;(2)豌豆具有多對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易于觀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長期短,易于栽培。
【詳解】AC、豌豆作為遺傳學實驗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自花傳粉、閉花受粉植物,具有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AC正確;
B、豌豆在自然狀態(tài)下一般是純合子,B錯誤;
D、通過有性生殖繁殖后代不是豌豆適合作遺傳實驗材料的原因,D錯誤。
故選AC。
24. 果蠅是遺傳學實驗中常用的實驗材料,某同學在觀察果蠅睪丸中處于不同時期的細胞的永久裝片后,繪制出了如下數(shù)量關系的直方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圖中三種圖例a、b和c分別表示核DNA、染色體和染色單體
B. 處于①時期的細胞是精細胞或精子
C. 處于④時期的細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
D. 處于⑤時期的細胞中可能存在四分體
【答案】A
【解析】
【分析】果蠅精原細胞可進行有絲分裂和減數(shù)分裂,進行有絲分裂時,間期DNA復制后,一條染色體上含有2條DNA(即開始出現(xiàn)姐妹染色單體),后期著絲粒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離,染色體移向兩極。
在精原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時,DNA復制1次,染色體分裂兩次,一次是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一次是在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著絲粒分離,姐妹染色單體分裂,最終導致形成的精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減半。
【詳解】A、在該圖中,圖例c所代表的物質(zhì)在①②③時期數(shù)目為0,結合細胞分裂過程中物質(zhì)變化規(guī)律可知,DNA未復制時,染色單體數(shù)目為0,可知,圖例c代表染色單體,④⑤時期圖例a數(shù)目是圖例b的一半,說明圖例a代表的是染色體,一條染色體上有兩條DNA時,二者是1:2的關系,因此圖例a代表染色體,圖例b代表DNA,A錯誤;
B、①時期細胞中DNA和染色體數(shù)目都減半(由2n變?yōu)閚),且沒有染色單體,因此①時期可以代表精細胞或精子,B正確;
C、④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減半(由2n變?yōu)閚),且染色體與DNA比值為1:2,說明一條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即兩個染色單體),此時已經(jīng)完成同源染色體分離,即不再存在同源染色體,C正確;
D·、⑤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正常,且染色體與DNA比值為1:2,說明一條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即兩個染色單體),此時可能是減數(shù)分裂的前期,正在進行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即存在四分體,D正確。
故選A。
25. 下列關于同源染色體和四分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四分體出現(xiàn)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B. 每個四分體包含一對同源染色體的4條染色單體
C. 同源染色體是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能聯(lián)會的兩條染色體
D. 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兩條染色體是同源染色體
【答案】D
【解析】
【分析】1、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體。
2、聯(lián)會是指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前期)。聯(lián)會后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做四分體。一個四分體含2條染色體(2個著絲粒),4條染色單體,4個DNA分子。
【詳解】A、四分體是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聯(lián)會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可出現(xiàn)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A正確;
B、四分體是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后形成的,所以一個四分體是一對同源染色體,含4條染色單體,B正確;
C、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所以,同源染色體是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能聯(lián)會的兩條染色體,C正確;
D、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兩條染色體不一定是同源染色體,如來自父本的2號染色體和來自母本的3號染色體,D錯誤。
故選D。
26. 有同學在整理實驗室時,不小心將蝗蟲精母細胞減數(shù)分裂固定裝片(標號1)和馬蛔蟲受精卵有絲分裂固定裝片(標號2)混在一起,他欲借助顯微鏡進行區(qū)分。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可通過在高倍鏡下觀察染色體的形態(tài),位置和數(shù)目來區(qū)分兩種裝片
B. 若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大小,形態(tài)均不相同,可能是標號2中處于后期或末期的細胞
C. 若觀察到四分體,且有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了部分片段,則為標號1中的細胞
D. 同源染色體分離和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都會出現(xiàn)在標號1和2的部分細胞中
【答案】BD
【解析】
【分析】有絲分裂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體不聯(lián)會,中期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移向兩極;減數(shù)分裂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連續(xù)分裂兩次,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前期發(fā)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中期類似有絲分裂,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移向兩極。
【詳解】A、與減數(shù)分裂相比,有絲分裂沒有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分離等現(xiàn)象,但存在染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2倍的時期,因此可通過在高倍鏡下觀察染色體的形態(tài)、位置和數(shù)目來區(qū)分兩種裝片,A正確;
B、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大小、形態(tài)均不相同,說明細胞內(nèi)無同源染色體,即細胞分裂方式為減數(shù)分裂,可能是標號1的細胞,B錯誤;
C、出現(xiàn)四分體、且有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了部分片段的時期是減數(shù)分裂I前期,為減數(shù)分裂固定裝片,即標號1中的細胞,C正確;
D、同源染色體分離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標號2有絲分裂中無同源染色體的分離,D錯誤。
故選BD。
27. 某同學在觀察某種哺乳動物生殖器官的細胞裝片時,不小心與其他動物細胞分裂裝片混在一起,將觀察結果繪制成如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有( ?。?br />
A. 圖中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①②
B. 圖中②含染色體8條
C. 圖中①與②細胞所含染色體上DNA分子總數(shù)相同
D. 圖中③與④細胞可能來自同一個生物體
【答案】ACD
【解析】
【分析】分析題圖,①圖中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體;②圖中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質(zhì)不均等分裂,屬于初級卵母細胞,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③圖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圖中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且細胞質(zhì)不均等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屬于次級卵母細胞。
【詳解】A 、①圖中細胞處于有絲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體;②圖中細胞處于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細胞質(zhì)不均等分裂,屬于初級卵母細胞,細胞中有同源染色體,A正確;
B、圖中②含有4條染色體,DNA分子數(shù)是8,B錯誤;
C、圖中4個細胞所含染色體上DNA分子數(shù)都是8,C正確;
D、③圖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后期,④圖中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且細胞質(zhì)不均等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屬于次級卵母細胞,且③圖和④圖中染色體數(shù)目形態(tài)相同,如果③圖為第一極體第二次分裂形成的,則圖中③與④細胞可能來自同一個生物體,D正確。
故選ACD。
28. 下列關于孟德爾、薩頓、摩爾根所用科學研究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孟德爾運用假說一演繹法發(fā)現(xiàn)了基因的遺傳與染色體的行為是一致的
B. 薩頓運用推理法得出的結論可靠性不強,還須做進一步實驗驗證
C. 摩爾根使用的研究方法為假說—演繹法
D. 摩爾根首先假設果蠅白眼基因的位置,然后運用測交的方法進行了驗證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摩爾根用果蠅做了大量實驗,發(fā)現(xiàn)了基因的連鎖互換定律,人們稱之為遺傳學第三定律。他還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為現(xiàn)代遺傳學奠定了細胞學基礎。
【詳解】A、孟德爾運用假說一演繹法發(fā)現(xiàn)了基因的分離定律,A錯誤;
B、薩頓利用類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類比推理法得出的結論不一定正確,還需進一步進行實驗驗證, B 正確;
C、摩爾根利用假說一演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C正確;
D、摩爾根首先假設果蠅白眼基因的位置,然后運用測交的方法進行驗證, 使用的方法為假說一演繹法,D正確。
故選BCD。
29. 根據(jù)下圖分析,下列選項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是( )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A、據(jù)圖可知,A/a和D/d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不是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
B、據(jù)圖可知,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屬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正確。
C、據(jù)圖可知,C/c和A/a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屬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正確。
D、據(jù)圖可知,C/c和D/d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屬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正確。
故選BCD。
30. 下圖甲—丁為四個遺傳系譜圖。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 )

A. 甲和乙的遺傳方式可能不同 B. 乙中的父親不一定攜帶該致病基因
C. 丙中的子女不可能攜帶該致病基因 D. 丁的遺傳方式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
【答案】AB
【解析】
【分析】據(jù)圖可知,甲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是隱性遺傳病,丙不可能是伴X隱性遺傳病,丁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詳解】A、甲圖中雙親不患病,后代出現(xiàn)患病的女兒,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圖中雙親不患病,后代出現(xiàn)患病兒子,是隱性遺傳病,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或者伴X隱性遺傳病,因此甲和乙的遺傳方式可能不同,A正確;
B、如果乙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父親一定攜帶該致病基因,如果乙是伴X隱性遺傳病,父親一定不攜帶該致病基因,因此乙中的父親不一定攜帶該致病基因,B正確;
C、如果丙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丙中母親患病,子女一定攜帶該致病基因,C錯誤;
D、丁圖中雙親患病,后代女兒有正常的,說明丁的遺傳方式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D錯誤。
故選AB。
三、非選擇題,共3題,每空2分,共30分。
31. 小麥的毛穎和光穎是一對相對性狀(顯、隱性分別由P、p基因控制),抗銹和感銹是另一對相對性狀(顯、隱性分別由R、r基因控制),控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均獨立遺傳。以純種毛穎感銹植株(甲)和純種光穎抗銹植株(乙)為親本進行雜交,F(xiàn)1均為毛穎抗銹(丙)。再用F1與丁進行雜交,F(xiàn)2有四種表型,對每對相對性狀的植株數(shù)目比例作出的統(tǒng)計結果如圖:

(1)F2中基因型為ppRR的個體所占的比例是______,毛穎抗銹植株中純合子的所占的比例是______。
(2)F2中表型不同于雙親(甲和乙)的個體占全部F2的______。
(3)經(jīng)檢測,發(fā)現(xiàn)基因型為pr的花粉中有50%致死,則F1形成的雌配子種類和比例是______。F1形成的雄配子種類和比例是______。
【答案】(1) ①. 1/8 ②. 1/3
(2)1/2 (3) ①. PR∶Pr∶pR∶pr=1∶1∶1∶1 ②. PR∶Pr∶pR∶pr=2∶2∶2∶1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柱狀圖分析:抗銹∶感銹=3∶1,說明親本都是雜合子,即親本的基因型均為Rr;毛穎∶光穎=1∶1,屬于測交類型,則親本的基因型為Pp×pp。純種毛穎感銹(甲)和純種光穎抗銹(乙)為親本進行雜交,F(xiàn)1均為毛穎抗銹(丙),說明毛穎相對于光穎是顯性性狀,抗銹相對于感銹是顯性性狀,則甲的基因型為PPrr,乙的基因型為ppRR,丙的基因型為PpRr,F(xiàn)1與丁進行雜交,F(xiàn)2有四種表現(xiàn)型,比例如圖,顯然丁的基因型為ppRr,表現(xiàn)型為光穎抗銹。
【小問1詳解】
純種毛穎感銹(甲)和純種光穎抗銹(乙)為親本進行雜交,F(xiàn)1均為毛穎抗銹(丙),可知毛穎、抗銹均為顯性性狀。柱狀圖分析:抗銹∶感銹=3∶1,說明親本都是雜合子,即親本的基因型均為Rr;毛穎∶光穎=1∶1,屬于測交類型,則親本的基因型為Pp×pp。純種毛穎感銹(甲)和純種光穎抗銹(乙)為親本進行雜交,F(xiàn)1均為毛穎抗銹(丙),說明毛穎相對于光穎是顯性性狀,抗銹相對于感銹是顯性性狀,則甲的基因型為PPrr,乙的基因型為ppRR,丙的基因型為PpRr,F(xiàn)1與丁進行雜交,F(xiàn)2有四種表現(xiàn)型,比例如圖,顯然丁的基因型為ppRr,表現(xiàn)型為光穎抗銹??芍狥2的親本的基因型分別為PpRr和ppRr,顯然F2中基因型為ppRR的個體所占的比例是1/2×1/4=1/8;毛穎抗銹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為:(1/2×1/4)PpRR、(1/2×2/4)PpRr,故毛穎抗銹植株中純合子的所占的比例是(1/2×1/4)/(1/2×1/4+1/2×2/4)=1/3。
【小問2詳解】
丙(PpRr)與?。╬pRr)進行雜交,F(xiàn)2中表現(xiàn)型不同于雙親(甲和乙)的個體表現(xiàn)型為光穎抗銹植株(ppRR和ppRr)和毛穎感銹(Pprr),其中毛穎感銹(Pprr)占F2總數(shù)的比例是1/2×1/4=1/8,又F2中光穎抗銹植株(ppRR和ppRr)所占的比例是3/8,因此F2中表現(xiàn)型不同于雙親(甲和乙)的個體占全部F2代的1/8+3/8=1/2。
【小問3詳解】
結合前面分析已知F1基因型為PpRr,根據(jù)題干,雌配子無基因型致死情況,故正常情況下F1產(chǎn)生的雌配子種類和比例為:PR∶Pr∶pR∶pr=1∶1∶1∶1;正常情況下F1產(chǎn)生的花粉為:1/4PR、1/4Pr、1/4pR、1/4pr,由于基因型為pr的花粉中有50%致死,故能正常存活的花粉為:1/4PR、1/4Pr、1/4pR、1/8pr,則F1形成的雄配子種類和比例是:PR∶Pr∶pR∶pr=2∶2∶2∶1。
32. 選取某種高等動物作實驗材料,圖1表示某些生理過程中的某種物質(zhì)含量變化曲線圖,圖2是某些生理過程中的細胞分裂圖像,不考慮變異的情況?;卮鹣铝袉栴}:

(1)圖1曲線表示______的含量變化;LM段可表示______。
(2)圖2中①細胞的名稱為______,對應圖1中Ⅱ時期的______(用字母表示)段。圖2中②細胞產(chǎn)生的子細胞所含染色體數(shù)目為______。
【答案】(1) ①. 染色體 ②. 受精作用
(2) ①. (第一)極體或次級精母細胞 ②. IJ ③. 6(條)
【解析】
【分析】據(jù)圖可知,圖1曲線表示染色體的含量變化,Ⅰ表示有絲分裂,Ⅱ表示減數(shù)分裂,Ⅲ表示有絲分裂。圖2中①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②表示有絲分裂的中期。
【小問1詳解】
有絲分裂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為2n→4n→2n,分裂前后染色體數(shù)量不變,減數(shù)分裂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化為2n→n→2n→n,因此圖1曲線表示有絲分裂中染色體的含量變化。圖1中BC段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加倍的原因是著絲粒分裂。KL表示減數(shù)分裂形成子細胞,LM段染色體數(shù)目又加倍,因此可表示受精作用,完成受精作用后受精卵開始進行有絲分裂。
【小問2詳解】
圖2中①細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一分為二、細胞質(zhì)均等分裂,處于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為(第一)極體或次級精母細胞。圖1中表示有絲分裂,Ⅱ表示減數(shù)分裂,Ⅲ表示有絲分裂,Ⅱ中HI段表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著絲粒斷裂,染色體數(shù)目暫時恢復,因此圖2中①對應圖1中Ⅱ時期的IJ段。圖2中②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處于有絲分裂中期,可對應圖1中Ⅲ時期的MN段,產(chǎn)生的子細胞與該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相同,即含有6條染色體。
33. 下圖是某家族中一種遺傳病的家系圖(顯、隱性基因用A、a表示),調(diào)查時同時發(fā)現(xiàn)僅有Ⅱ2患有紅綠色盲(基因用b表示)。據(jù)下圖分析:

(1)該病的遺傳方式為_____染色體_____性遺傳。
(2)Ⅱ5的基因型為_____,Ⅲ2的基因型為_____。
(3)若Ⅲ1與Ⅲ6結婚,他們生育一個女兒患一種病的概率是_____。
【答案】(1) ①. 常 ②. 顯
(2) ①. AaXBXB或AaXBXb ②. aaXBXb
(3)1/2
【解析】
【分析】分析圖示,Ⅱ5和Ⅱ6是患者,生出了Ⅲ6是正常的女兒,說明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病。
【小問1詳解】
Ⅱ5和Ⅱ6是患者,生出了Ⅲ6是正常的女兒,表現(xiàn)出性狀分離,說明該病是顯性病,Ⅱ6患病,Ⅲ6正常,說明該病是常染色體顯性病。
【小問2詳解】
Ⅱ5和Ⅱ6是患者,生出了Ⅲ6是正常的女兒,說明Ⅱ5和Ⅱ6是雜合子,基因型為Aa,Ⅱ2患有紅綠色盲,說明Ⅰ2是攜帶者XBXb,Ⅱ5可能是XBXb或XBXB,故其基因型為AaXBXb或AaXBXB,Ⅲ2正常,其父患色盲,基因型為aaXBXb。
【小問3詳解】
Ⅲ1的基因型是AaXBY,Ⅲ6的母親基因型是1/2XBXb或1/2XBXB,Ⅲ6基因型是1/4aaXBXb或3/4aaXBXB,若Ⅲ1與Ⅲ6結婚,他們生育一個女兒不患紅綠色盲(XBX-)為1,患另一種病(Aa)的概率為1,故Ⅲ1與Ⅲ6結婚,他們生育一個女兒患一種病的概率是是1/2。

相關試卷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八中南校區(qū)高一11月疫情返校測試生物試題(2-18班)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八中南校區(qū)高一11月疫情返校測試生物試題(2-18班)含解析,共2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八中高一上學期1月線上測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八中高一上學期1月線上測試生物試題含解析,共2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八中高一3月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八中高一3月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共22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2-2023學年學年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學年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高一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八中高一11月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八中高一11月月考生物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八中東校高一11月返校測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2022-2023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八中東校高一11月返校測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八中東校高一10月單元測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棗莊市八中東校高一10月單元測試生物試題含答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