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刺中考生物復習策略
要把握四個點:注重根底,貼近生活,突出能力,關注情感。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積極探索適合學情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復習的有效性。下面就是給大家?guī)淼某踔猩镏锌紡土暡呗?,希望大家喜歡!
一、注重根底,回歸教材
1.緊扣《課標》和《考試說明》。
2.幫助學生建構生物學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教材是有編寫體系的,各單元、章、節(jié)之間也是有聯系的。
二、關注生活,學以致用
1.關注生活中的社會問題。教師一定要關注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新聞事件、科學技術開展的成果,關注社會熱點問題。
2.注重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三、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1.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中考生物一輪復習題型專練必殺題
專練14 材料分析題
1.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自 2022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濕地從此有了系統性的法律保護。紅樹林是重要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紅樹林是貝類、蝦、小魚、蟹等水生生物集居繁衍和候鳥飛禽棲息越冬的好地方。紅樹林中的各種植物為浮游動物、蝦、小魚、蟹等動物提供有機物,小魚以水生植物、浮游動物為食物,鷺鳥等候鳥飛禽以這些動物為食,鷺鳥與小魚也以蝦為食。生物的遺體、遺物富含有機物,經微生物分解后可被植物再利用。
(1)紅樹林濕地生態(tài)系統中的各種植物屬于生態(tài)系統成分中的_________。除材料中明確提到的成分外,生態(tài)系統還應包括_____。
(2)依據食性,材料中的鷺鳥與魚之間存在_________和競爭的關系。
(3)該生態(tài)系統中的______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請結合材料寫出一條含有鷺鳥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要求人們在開發(fā)利用濕地生態(tài)系統資源時要適度,避免對生態(tài)系統造成破壞,因為生態(tài)系統的_______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1)?生產者???? 非生物成分
(2)捕食
(3)?物質???? 水生植物→魚→鷺鳥
(4)自動調節(jié)
【分析】(1)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tài)系統的營養(yǎng)結構.生態(tài)系統中貯存于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通過一系列吃與被吃的關系,把生物與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這種生物之間以食物營養(yǎng)關系彼此聯系起來的結構,稱為食物鏈。
(2)在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雖然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其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
【詳解】(1)紅樹林是重要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其中的紅樹是此生態(tài)系統中的最主要的綠色植物,是整個生態(tài)系統物質和能量的來源。生態(tài)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形成的統一的整體。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綠色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細菌和真菌)。題干中提到了紅樹等各種植物是生產者、貝類、蝦、魚、蟹、鷺鳥等是消費者,微生物是分解者,所以除材料一中明確提到的成分外,生態(tài)系統還應包括非生物成分。
(2)鷺鳥與魚之間的關系中,鷺鳥以魚為食,所以是捕食關系,都又以貝類、蝦為食,所以又是競爭關系。
(3)生態(tài)系統中的各種植物經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固定太陽能,消費者分解有機物獲得能量,最后動植物的遺體又被微生物分解成無機鹽和水分,這些無機鹽和水分又被紅樹吸收利用,完成物質循環(huán)。其中所提到的食物鏈多條,食物鏈種的能量是逐級遞減的,生物鏈越長,最高級營養(yǎng)級獲得的能量越少,生物鏈越短,最高級營養(yǎng)級獲得的能量越多,其中鷺鳥獲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鏈,水生植物→魚→鷺鳥。
(4)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即生態(tài)平衡,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tài)系統就會遭到破壞。
2.生物技術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請閱讀下列資料,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有關問題。
資料一:克隆技術為拯救瀕危動物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科學家正在嘗試利用克隆的方法繁殖大熊貓,下圖是克隆過程示意圖。
資料二:小明寒假到奶奶家過春節(jié),奶奶知道小明最喜歡吃板栗,特地保存了一些板栗給小明吃。但由于保存時間過長,部分板栗腐爛。小明覺得非??上?,于是想通過實驗探究一下保存板栗的方法,實驗方案與過程如下表所示。
組別
A組
B組
C組
D組
板栗數量
30粒
30粒
30粒
30粒
處理辦法
用保鮮袋裝好,密封袋口
用塑料袋裝好,密封袋口
用保鮮袋裝好,密封袋口
用塑料袋裝好密封袋口
保存方法
置于冰箱冷藏室
置于冰箱冷藏室
懸掛室內高處
懸掛室內高處
1個月后檢查結果
腐爛1粒
腐爛4粒
腐爛5粒
腐爛7粒
(1)資料一的生理過程①中,細胞進行的主要生命活動有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為雄性大熊貓,B為雌性大熊貓,則大熊貓D的性別為__________,其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資料二的實驗設計中,能用來說明保鮮袋比塑料袋保存板栗效果好的對照實驗有_________個。
(4)根據該實驗結果,你認為保存板栗最適宜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答案】(1)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分化
(2)?雄性???? 細胞核控制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大熊貓D的細胞核是由大熊貓A提供的,故其性別與A相同
(3)兩
(4)用保鮮袋裝好放在冰箱內冷藏
【分析】本題為資料分析題,資料一為克隆技術,①指體外培養(yǎng),②指代孕。資料二為探究實驗,探究保存板栗的方法,難度適中。
【詳解】(1)①指體外培養(yǎng),細胞需要經過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分化等過程形成胚胎。
(2)結合圖,由題可知大熊貓A提供細胞核,且大熊貓A為雄性,故大熊貓D為雄性。這是因為細胞核控制著生物的發(fā)育和遺傳。
(3)探究保鮮袋比塑料袋保存板栗效果好的對照實驗需要以袋子的種類作為對照實驗,即A、B組可作為對照實驗,C、D組也可作為對照實驗,故有兩組對照實驗。
(4)結合表格,A組腐爛1粒,證明其保存效果最好,故采取低溫保存方法,即用保鮮袋裝好放在冰箱內冷藏。
3.“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于2021年5月22日與世長辭。他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甘于平凡的奉獻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袁隆平院士帶領的團隊首次在熱帶沙漠成功種植海水稻,為沙漠地區(qū)提升糧食自給能力、保障全球糧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再添“中國貢獻”。如圖丙是圖乙中海水稻葉片局部放大示意圖,A、B、C分別表示發(fā)生在海水稻葉片內的某些生理過程?;卮鹣铝袉栴}。
(1)海水稻種子的萌發(fā)除了充足的空氣、一定的水分還需要_____________。
(2)圖乙中的海水稻葉片是由種子結構中的_____________發(fā)育而成。
(3)海水稻完成圖丙中C過程所需的水分,主要通過根尖_____________區(qū)吸收,再經_____________(填“導管”或“篩管”)運送到葉等器官。
(4)在海水稻的種植期間,需要進行插秧,適時去除雜草。施肥等田間管理措施。海水稻需要量最多的是含_____________三種無機鹽的化肥。
【答案】(1)適宜的溫度
(2)胚芽
(3)成熟???? 導管
(4)氮、磷、鉀
【分析】(1)植物體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蒸騰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從植物體內散發(fā)到體外的過程。
(2)圖3中,A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因此表示呼吸作用;B釋放水蒸氣,表示蒸騰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因此表示光合作用。
(3)種子的構造分種皮、胚芽、胚軸、胚根、子葉等部分。種子萌發(fā)必須滿足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
【詳解】(1)種子萌發(fā)必須滿足外界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以及種子不在休眠期。
(2)種子的構造分種皮、胚芽、胚芽、胚根、子葉等部分。種皮起到保護種子的作用,胚芽發(fā)育生長后變成植物的莖和葉,子葉儲藏養(yǎng)分;胚根發(fā)育生長后變成植物的根。因此,圖乙中的海水稻葉片是由種子結構中的胚芽發(fā)育而成。
(3)植物主要通過根尖的成熟區(qū)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無機鹽,導管是植物體內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由下而上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
(4)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繁葉茂;含磷的無機鹽可以促進幼苗的發(fā)育和花的開放,使果實種子提早成熟;含鉀的無機鹽使植物莖稈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與運輸。因此,海水稻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鉀三種無機鹽的化肥。
4.閱讀下面資料,分析回答問題。
2017年9月,中國高產“海水稻”試種成功。海水稻是一種耐鹽堿水稻,通過雜交育種的方式培育出來,適合在海邊灘涂等鹽堿地生長。鹽堿地微量元素含量較高,所以海水稻的無機鹽含量比普通水稻的含量要高;氨基酸含量也比普通精白米高出4.71倍。
(1)海水稻根尖的結構中,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_____。
(2)海水稻通過雜交育種的方式培育,這種生殖方式屬于_____。
(3)海水稻氨基酸含量高,豐富的營養(yǎng)主要儲存在種子的_____(填結構名稱)中,海水稻雖然生長在鹽堿地,但是吃起來并不咸,是因為水稻根毛細胞的_____能控制土壤中鹽分的進入。
(4)普通水稻不能在海水稻的生存環(huán)境中生長,這是受生態(tài)因素中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響。
【答案】(1)成熟區(qū)????
(2)有性生殖????
(3)胚乳???? 細胞膜????
(4)非生物
【分析】(1)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結構從頂端向上,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和成熟區(qū)。
(2)經過精子與卵細胞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叫無性生殖;解答即可。
【詳解】(1)成熟區(qū)也叫根毛區(qū):在伸長區(qū)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成熟區(qū)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2)海水稻通過雜交育種的方式培育,經過精子與卵細胞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屬于有性生殖。
(3)水稻屬于單子葉植物,營養(yǎng)物質儲存在胚乳中,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所以海水稻雖然生長在鹽堿地,但是吃起來并不咸,是因為水稻根毛細胞的細胞膜能控制土壤中鹽分的進入。
(4)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環(huán)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huán)境中影響某一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普通水稻不能在海水稻的生存環(huán)境中生長,這是受生態(tài)因素中非生物因素的影響。
5.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2017年12月7日,第二屆國際海水稻論壇在青島召開。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俗稱,是在海邊灘涂等鹽堿地生長的特殊水稻。在研發(fā)中心的試驗基地和改良基地進行實地測產,畝產量分別達到620.95公斤和714.59公斤。這個畝產意味著未來如果成功推廣一億畝,可以養(yǎng)活8000萬人口。全球有9.5億公頃鹽堿地,亞洲3.2億公頃,而中國有1億公頃(15億畝)鹽堿地,其中2.8億畝可以開發(fā)利用。因海水的微量元素較高,所以海水稻的無機鹽含量是比普通稻的含量要高的;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精白米高出4.71倍;加上海水稻在惡劣的野生條件下生長,沒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蟲害,其抗病性較強,不用施肥、打農藥海水稻還有鹽堿度和耐鹽基因,所以,海水稻的“體質”是相對不錯的。
(1)“海水稻”在海邊灘涂生長,可推測它的細胞液濃度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鹽堿地土壤溶液濃度。
(2)海水稻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在根尖的_________。
(3)海水稻并不咸,是因為海水稻細胞的_________控制海水中鹽分的進出。一粒海水稻屬于_________。
A.植物體????B.一個器官????C.一種組織????D.一個細胞
(4)你認為未來推廣“海水稻”的重要意義是什么?(至少答出兩點)_________。
【答案】(1)大于
(2)成熟區(qū)
(3)細胞膜???? B
(4)緩解淡水資源危機、緩解可耕地資源危機、緩解糧食危機等
【分析】(1)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植物細胞細胞液的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失水。
(2)根尖的結構從頂端向上,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和成熟區(qū)。成熟區(qū)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區(qū)域。
【詳解】(1)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海水稻”在海邊灘涂生長,可推測它的細胞液濃度大于鹽堿地土壤溶液濃度。
(2)成熟區(qū)也叫根毛區(qū),在伸長區(qū)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3)水稻細胞的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的進出,能阻止多余鹽份進入細胞。由幾種不同的組織按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叫做器官,一粒海水稻屬于一個器官。
(4)“海水稻”比普通水稻具有更強的生存競爭能力,能緩解淡水資源危機、緩解可耕地資源危機、緩解糧食危機等。
6.請仔細閱讀以下兩則資料,而后思考回答:
資料一: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病逝于長沙,享年91歲,生前他帶領團隊研發(fā)的海水稻實現了“向中國百萬畝鹽堿地要糧”的愿景,海水稻是耐鹽堿水稻的俗稱,能生長在海邊灘涂等鹽(堿)濃度在0.3%以上的鹽堿地,具有“抗病蟲、耐鹽堿、不需施肥”三大特性,2017年中國科學院夏新界所帶領的團隊成功研發(fā)出“巨型稻”,替袁老實現了“禾下乘涼”的夢想,“巨型稻”平均株高超過1,8米,莖稈壯實,直徑粗約1厘米,抗病蟲、抗倒伏能力較強,還能為魚、蛙類等稻田養(yǎng)殖動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huán)境實現與青蛙、魚等“和瑞共處的生態(tài)種養(yǎng)新模式,大大提高了經濟和生態(tài)雙效益。
資料二:下圖一中A、B、CD代表水稻的不同結構層次,圖二、圖三分別表示稻花(兩性花)和稻谷的基本結構。
(1)袁隆平因其在雜交水稻方面的卓越貢獻被尊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下列科學家與其成就對應正確的是____________。
A.巴斯德--細胞學說 B.列文虎克--巴氏消毒法
C.米勒--自然選擇學說 D.孟德爾--基因分離與自由組合定律
(2)從結構層次上看,稻谷屬于圖一中的[??]____________層次。
(3)圖三中④是新植物的幼體,它是由圖二①中的精子與②中的____________結合發(fā)育而來的。
(4)稻養(yǎng)生態(tài)系統中,光照、溫度、青蛙、魚類等影響巨型稻生活的因素統稱為____________。
(5)巨型稻莖稈直徑約1厘米,但不能像很多樹一樣不斷增粗,這是因為水稻莖中沒有__________。
(6)海水稻能在海邊灘涂等鹽堿地正常生長,你推測不需要施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D
(2)C器官
(3)卵細胞
(4)生態(tài)因素
(5)形成層
(6)海水稻吸收海水,海水中由豐富的無機鹽
【分析】(1)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2)一般果實包含了果皮及種子兩個部分,果皮又可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和內果皮三層,由子房壁發(fā)育而成;種子則由胚珠發(fā)育形成,其中珠被發(fā)育成種皮,極核和卵核則分別發(fā)育成胚乳和胚。
(3)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tài)因素。
【詳解】(1)A.巴斯德是法國科學家,他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他還發(fā)現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后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A錯誤。
B.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了池水中的單細胞生物,以及牙垢中的細菌。這是人類第一次真正觀察到活的細胞,B錯誤。
C.米勒通過模擬實驗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C錯誤。
D.孟德爾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他通過豌豆實驗,發(fā)現了遺傳學三大基本規(guī)律中的兩個,分別為分離規(guī)律及自由組合規(guī)律,D正確。
故選D。
(2)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結構,綠色開花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組成的。根、莖、葉為營養(yǎng)器官,花、果實、種子為生殖器官,稻谷是種子,屬于圖一中C器官。
(3)圖三中④胚是新植物體的幼體,由圖二①花粉管中的精子與②胚珠中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發(fā)育來的。
(4)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生態(tài)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環(huán)境中影響某種生物個體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種和不同種的生物個體。故稻田生態(tài)系統中,光照、溫度、青蛙、魚類等影響巨型稻生活的因素統稱為生態(tài)因素。
(5)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表皮起保護作用。韌皮部包括篩管(運輸有機物)和韌皮纖維(有韌性)。木質部包括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和木纖維(堅硬)。形成層的細胞能不斷地進行分裂,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形成木質部。因此,巨型稻等單子葉植物莖不能逐年加粗,是因為沒有形成層。
(6)海水稻吸收海水,海水中由豐富的無機鹽,所以海水稻不需要施肥。
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根據最新統計,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轉入地下,一公頃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儲水3000立方米,一萬畝(1畝≈666.7平方米)森林儲水能力相當于一個100萬立方米的水庫。無林地比覆蓋率為30%的林地土壤流失多60%。
材料二:山東濟南是全國出名的“火爐”城市之一,近年來其加大了城市綠化建設的力度先后建成了槐蔭廣場、泉城廣場。自廣場綠地建成后,氣溫明顯有所下降,現在濟南市區(qū)的園林植被每年可釋放氧氣約271400噸,年吸收二氧化碳約371500噸。
(1)從材料一可以看出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______循環(huán)。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運輸水和無機鹽的結構是______;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過葉片上的______散失到植物體外。
(2)材料二中氣溫明顯下降是通過植物的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是通過植物的______作用,進行該作用的部位是植物細胞中______。
(3)除了上述的兩種作用外,活著的植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______作用。
【答案】(1)水???? 成熟區(qū)???? 導管???? 氣孔????
(2)蒸騰???? 光合???? 葉綠體????
(3)呼吸
【分析】(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使放出氧氣的過程。
(2)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
(3)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蒸騰作用有其重要的意義,據此答題。
【詳解】(1)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量,說明綠色植物參與了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根尖是指從根的頂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結構從頂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成熟區(qū);成熟區(qū)生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與土壤中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吸水。水是在植物體內部通過導管運輸的,植物從土壤里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由氣孔散失到大氣中。
(2)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使植物體有效的散熱,從而吸收周圍空氣的熱量,降低溫度。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進行該作用的部位是植物細胞中葉綠體。
(3)植物體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用于各項生命活動,植物生活中細胞時刻都在進行著呼吸作用。
8.新疆長絨棉品質優(yōu)良,各項質量指標均超過國家規(guī)定標準。吐魯番所產尤佳,其纖維柔長,光澤潔白,彈性良好。根據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們通常說的“棉花”并不是花,而是棉桃成熟開裂后綻出的棉纖維。棉花成長過程中,棉鈴蟲是常見害蟲。傳統農業(yè)生產中常采取釋放赤眼蜂破壞蟲卵、耕地滅蛹、減少羽化等方法降低蟲害。后來,在棉鈴蟲消化道內發(fā)現一種蘇云金芽孢桿菌,它分泌的一種毒蛋白能使棉鈴蟲死亡,但對人畜無害。在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將人工合成的該毒蛋白基因導入棉花主栽品種,成功培育出抗蟲棉。
材料二: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我國的嫦娥五號著陸器成功返回地面。嫦娥五號攜帶有一套生物科普載荷罐,其中有棉花等四種植物的種子。實驗開始幾天后,棉花種子率先發(fā)芽了,在月面上長出了第一道“綠色”。棉花種子萌發(fā)需要哪些條件?生物興趣小組的學生做了“探究溫度對棉花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①實驗分為6組,每組都選用顆粒飽滿且完整的棉花種子各2粒。
②采用恒溫培養(yǎng),設置6個溫度環(huán)境:10℃、12℃、14℃、16℃、18℃和20℃。
③在培養(yǎng)皿底部墊潤濕的紗布,分別置入不同的恒溫箱內;種子浸泡1h后,均勻放在培養(yǎng)皿里,蓋一層濕潤濾紙保持濕度;每隔24小時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統計如圖3所示。分析并回答問題。
(1)棉桃是由棉花結構中的____發(fā)育而成的。新疆地區(qū)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棉花的生長,請分析其原因:________。
(2)分析材料可知,棉鈴蟲發(fā)育過程是____發(fā)育;科學家培育出的抗蟲棉主要運用了______技術。
(3)請指出材料二中實驗設計的不足之處并改進:__________。
(4)由圖3可知,溫度大于____℃時,棉花種子的萌發(fā)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較高水平。在16-20℃環(huán)境中,有部分種子沒有萌發(fā),請寫出兩條可能的原因_______。
【答案】(1)子房???? 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強,夜晚溫度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
(2)完全變態(tài)???? 轉基因????
(3)實驗樣本太少,需要選用多粒種子
(4)12℃???? 胚死亡或種子處于休眠期(胚不完整、發(fā)育不成熟均可)
【分析】(1)當一朵花完成傳粉與受精后,花瓣、雄蕊、柱頭、花柱凋落,只有子房發(fā)育為果實,胚珠發(fā)育為種子。
(2)生物技術是指人們以現代生命科學為基礎,結合其他科學的原理,采用先進的科學手段,按照預先的設計改造生物體或加工生物原料,為人類生產出所需產品或達到某種目的。
(3)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
【詳解】(1)當一朵花完成傳粉與受精后:
棉桃是果實,由子房發(fā)育而成。棉纖維的主要組成物質是纖維素,纖維素是有機物,它是由棉花葉片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轉變成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機物時,植物體內的有機物就積累起來,有機物中的淀粉轉變?yōu)榭扇苄蕴恰V参锏墓夂献饔煤秃粑饔枚寂c溫度有關。我國新疆地區(qū),白天溫度高,光合作用強,生成的有機物多;晚上溫度低,呼吸作用微弱,消耗的有機物少,因此植物體內積累的有機物就多。
(2)棉鈴蟲的一生經歷了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這種發(fā)育過程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棉鈴蟲是一種嚴重危害棉花的害蟲。我國科學家發(fā)現一種生活在棉鈴蟲消化道內的蘇云金芽孢桿菌能分泌一種毒蛋白使棉鈴蟲致死,而此毒蛋白對人畜無害。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我國已將該毒蛋白基因移入棉株細胞內并實現成功表達。這種技術叫轉基因技術。
(3)本實驗的不足之處是種子的數量太少,這樣的實驗結果會具有偶然性,容易出現誤差,應增加種子數量。
(4)據圖3可見:溫度大于12℃時,棉花種子的萌發(fā)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較高水平。種子萌發(fā)必須同時具備外界條件和自身條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具備了,沒有萌發(fā)的原因應該是種子的自身條件不適宜,如胚不完整、種子處于休眠期或胚不是活的等。
9.中華民族從遠古時代起就進行著艱苦卓絕的勞動和斗爭,發(fā)展了農業(yè)生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分析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中“五谷”在甲骨文時期就已存在,關于“五谷”的某種解釋如圖所示:
材料二:《齊民要術》被稱為中國古代農業(yè)的“百科全書”,至今還具有指導意義,如“區(qū)間草生,鋤之”“正其行、通其風”“凡美田之法,綠豆為上”等。
材料三:我國全面建立糧食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大力培育優(yōu)良品種,推廣應用科學施肥、節(jié)水灌溉、綠色防治等技術,確?!爸袊说娘埻肴魏螘r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1)甲骨文中的“黍”“稷”等字將作物舒展的莖葉形象地表現出來。舒展的莖葉有利于作物進行_____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儲存在種子中。“菽”是指雙子葉植物大豆,其種子結構中儲存營養(yǎng)的是_____。
(2)在勞動生產中要及時鋤草保證產量,這是因為雜草和作物之間存在_____關系。
(3)湖南水稻育種團隊通過雜交、誘變等技術,改變水稻細胞中的_____,培育出超級雜交稻、低鎘水稻、耐鹽堿水稻等品種,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
(4)現代農業(yè)中種植的紫云英與綠豆均為豆科植物,根系中含能固氮的根瘤菌。它們作為綠肥可為作物的生長提供_____,從而達到“美田”(即肥田)的目的。
(5)過度施肥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為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在指導農民精準施肥前,農業(yè)技術員需要通過檢測、查閱等獲取哪些數據?_____。
【答案】(1)?光合???? 子葉
(2)競爭
(3)遺傳物質
(4)無機鹽
(5)檢測土壤中含有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查閱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長時期所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等
【分析】(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
(2)雙子葉種子結構包括種皮和胚,胚是由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構成的,營養(yǎng)物質貯存在兩片肥厚的子葉中。
(3)生物種間關系按性質包括兩方面:一是種間互助性的相互關系,如原始合作、共棲、共生等;二是種間對抗性的相互關系,如寄生、捕食、競爭。
(4)生物的變異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可遺傳的變異。
(5)無機鹽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起著重要的作用,這些無機鹽包括含氮、磷、鉀、鈣、鎂、硫、硼、錳、鋅、鉬等的多種無機鹽,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
【詳解】(1)光合作用實質是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主要器官是葉片的葉綠體,在光照下進行,所以舒展的莖葉有利于作物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儲存在種子中。大豆種子的結構由種皮和胚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軸和子葉組成,子葉兩片儲存營養(yǎng)物質,所以“菽”是指雙子葉植物大豆,其種子結構中儲存營養(yǎng)的是子葉。
(2)在勞動生產中要及時鋤草保證產量,這是因為雜草和作物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相互爭奪陽光,空氣等。
(3)可遺傳的變異是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能夠遺傳給后代,所以湖南水稻育種團隊通過雜交、誘變等技術,改變水稻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培育出超級雜交稻、低鎘水稻、耐鹽堿水稻等品種,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
(4)紫云英與綠豆等綠色植物,通過分解者分解其中的有機物為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等,回歸到無機環(huán)境中,供綠色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因此,它們作為綠肥可為作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從而達到“美田”(即肥田)的目的。
(5)為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避免過度施肥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農業(yè)技術員在指導農民精準施肥前,需要通過檢測土壤中含有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長時期所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等。
10.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習近平主席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時提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tài)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請分析回答:
(1)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等形式,實現“碳”的“零排放”,其中的“碳”指的是______。植樹造林目的就是通過綠色植物的______作用,維持生物圈的______平衡。
(2)下列措施中,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直接有關的是______(多選)
A.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 B.減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C.開發(fā)新能源汽車 D.建立國家公園,保護生物多樣性
【答案】(1)?二氧化碳???? 光合???? 碳—氧##碳氧##C-O
(2)AB
【分析】綠色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并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制造的有機物中的過程。
【詳解】(1)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氣,有利于維持大氣中的碳-氧平衡。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通過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等形式,實現“碳”的“零排放”,其中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植樹造林目的就是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為了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我們應保持低碳生活,還可以通過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來減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1.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2021年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yè)生物技術研究所馬延和等報道了由11步核心反應組成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徑(簡稱ASAP),該途徑在實驗室實現了從二氧化碳和氫氣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在氫氣驅動下ASAP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淀粉分子的速度比玉米淀粉合成速度高8.5倍;ASAP淀粉合成的理論能量轉化效率為7%,是玉米等農作物的3.5倍,并可實現直鏈和支鏈淀粉的可控合成。
資料二:“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2021年5月22日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3000斤的心愿,是袁隆平在90歲生日時許下的。為了實現這個心愿,90歲高齡時,他還堅持在海南三亞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開展科研。雖然袁老未能看到2021年擴大雙季稻畝產3000斤的示范成功,但是,在他身后,他一生摯愛的水稻事業(yè)后繼有人,一批批農業(yè)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1)人工淀粉合成途徑(簡稱ASAP)類似于植物的______作用,該作用有利于維持生物圈的______平衡。
(2)雜交水稻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由細胞中的______進行呼吸作用提供。
(3)農民種植水稻時,為增加產量,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4)水稻生長過程中,通過______作用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答案】(1)?光合???? 碳—氧
(2)線粒體
(3)合理密植##選種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合理施肥)
(4)蒸騰
【分析】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主要在葉綠體中進行,主要器官是葉。其實質是有機物合成,儲存能量。
呼吸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線粒體內進行的,其實質就是有機物分解,釋放能量。
【詳解】(1)人工淀粉合成途徑(簡稱ASAP)在實驗室實現了從二氧化碳和氫氣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而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儲存能量。因此,人工淀粉合成途徑(簡稱ASAP)類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為生物圈中的生物提供營養(yǎng)物質、能量和氧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能夠維持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2)生物通過呼吸作用,完成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其實質就是在氧的作用下將體內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釋放出能量,供人體生命活動所需。呼吸作用的表達式為:氧氣+有機物→二氧化碳+水+能量,進行的場所為線粒體。
(3)農作物(如水稻等)種植,產量很關鍵,提高農作物(如水稻等)產量的方法包括:選擇高產品種;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中耕除草;防病治蟲。
(4)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以水蒸氣狀態(tài)通過氣孔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綠色植物通過根吸收來的水,99%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被蒸發(fā)到大氣當中去了,這不是對水的浪費,蒸騰作用有其積極的意義,一是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動力,同時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也跟著一起被吸收和運輸;二是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的濕度,增加降水,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三是蒸騰作用能帶走植物體內的熱量,降低植物體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熱的夏天被灼傷。
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新疆哈密瓜以其糖分含量高,味道香甜而深受人們喜愛,但由于其運輸路途遙遠,有些人將新疆哈密瓜引入臨沂地區(qū),進行大棚種植,但其甜度遠低于新疆正宗哈密瓜,其經濟效益大大降低。
材料二:如圖表示綠色植物的某個生理過程。
請結合所學知識和圖片回答:
(1)新疆哈密瓜內的大量糖分是植株的葉片通過______過程制造的。如果圖表示該過程,則該生理過程的場所是______,吸收[A]______,釋放[B]______,對維持生物圈中的______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2)為提高本地哈密瓜甜度,專家建議:白天適當增加大棚的光照,夜晚適當降低大棚內的溫度,哈密瓜的甜度得到較大的提高,試解釋其原因______。
(3)小明的媽媽為了更好地保存哈密瓜,將未吃完的哈密瓜裝進保鮮袋并放到冰箱中,其目的是想抑制哈密瓜的哪項生理過程?______。
【答案】(1)光合作用???? 葉綠體???? 二氧化碳???? 氧氣???? 碳——氧????
(2)白天光照強,光合作用強,制造有機物多;夜晚溫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機物消耗少????
(3)呼吸作用
【分析】新疆哈密瓜糖份含量高,是與新疆地區(qū)晝夜溫差大有關的:新疆地區(qū)白天光照強、溫度高,可以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而夜晚的溫度低,呼吸作用減弱,消耗的有機物較小,因此積累的有機物多,形成了糖分含量高、味極香甜的哈密瓜。
圖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該生理過程指光合作用。
【詳解】(1)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新疆哈密瓜內的大量糖分是植株的葉片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2)白天適當增加大棚的光照,可以增強哈密瓜的光合作用,使制造的有機物增多;夜晚適當降低大棚內的溫度,可以減弱哈密瓜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機物的消耗;從而使哈密瓜內積存的有機物增多,提高哈密瓜的甜度。
(3)低溫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從而減少有機物的消耗,使水果更大程度的保鮮。
13.閱讀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通常情況下,當精子如千軍萬馬爭先恐后沖向卵細胞時,只有一個精子能成功進入卵細胞,并完成受精作用。這個受精卵將發(fā)育成一個胚胎。如果一次懷胎生下兩個寶寶,就是我們常說的雙胞胎。常見的雙胞胎有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同卵雙胞胎是一個卵細胞和一個精子結合成的受精卵發(fā)育而來,該受精卵在發(fā)育過程中,分裂形成了兩個胚胎。異卵雙胞胎則是母體排出了兩個卵細胞,分別受精后形成兩個受精卵,進而發(fā)育成兩個胚胎。同卵雙胞胎共用一個胎盤,而異卵雙胞胎則有兩個胎盤。2014年來自澳洲的一名28歲女性,懷孕6周的超聲波檢查結果顯示,她懷上了一對雙胞胎,影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一個胎盤,表明這對雙胞胎應該是同卵雙胞胎。但是14周的超聲波檢查讓醫(yī)生覺得困惑,影像中顯示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而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fā)生在同卵雙胞胎中的。如何解釋這對奇怪的雙胞胎呢?他們極有可能是一個卵細胞與兩個精子受精融合而成的(見下圖)。
首先,兩個精子進入同一個卵細胞,形成一個異常受精卵,經過特殊的細胞分裂之后,形成了三種細胞。一種細胞包含來自兩個精子的染色體,也就是說,它只包含來自父親的遺傳物質,沒有來自母親的遺傳物質。而另外兩種細胞,既包含來自父親的遺傳物質又包含來自母親的遺傳物質。在發(fā)育過程中,僅含有父親遺傳物質的細胞死亡,含有父母雙方遺傳物質的細胞繼續(xù)分裂。之后分開為兩個胚胎,形成了雙胞胎,這稱為“半同卵”雙胞胎。生命世界真是無奇不有,目前全世界僅發(fā)現兩例“半同卵”雙胞胎,有關雙胞胎遺傳學的研究還在繼續(xù)。
(1)正常情況下只有_________個精子與一個卵細胞在_________內結合形成受精卵。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結構是___________。
(2)正常情況下,同卵雙胞胎具有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遺傳物質,而龍鳳胎只會出現在___________(填“同卵”或“異卵”)雙胞胎中。
(3) “半同卵”雙胞胎是由異常受精卵發(fā)育而成。該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為____________條,性染色體組成為__________。
【答案】(1)一???? 輸卵管???? 胎盤????
(2)相同???? 異卵????
(3)69???? XXY
【分析】男性的主要性器官睪丸能分泌雄性激素、產生精子,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能分泌雌性激素、產生卵細胞。正常情況下,女性每月只能排一枚卵,男性產生的數量眾多的精子中只有1個精子能成功與卵細胞在輸卵管處相遇并結合形成受精卵。隨后受精卵開始分裂,并逐步發(fā)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時發(fā)育的營養(yǎng)物質來自卵黃。當胚胎到達子宮后著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懷孕),此后通過胎盤與母體交換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懷孕八周后,胚胎稱作胎兒。胎兒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同時胎兒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出體外的。胚胎在母體內大約經過38周,大約266天,發(fā)育成熟后從陰道產出,這個過程叫分娩,分娩的結束標志著嬰兒的誕生。據此回答。
【詳解】(1)正常情況下,女性每月只能排一枚卵,男性產生的數量眾多的精子中只有1個精子能成功與卵細胞在輸卵管處相遇并結合形成受精卵。隨后受精卵開始分裂,并逐步發(fā)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時發(fā)育的營養(yǎng)物質來自卵黃。當胚胎到達子宮后著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懷孕),此后通過胎盤與母體交換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
(2)同卵雙胞胎是一個卵細胞和一個精子結合成的受精卵發(fā)育而來,該受精卵在發(fā)育過程中,分裂形成了兩個胚胎。同卵雙胞胎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異卵雙胞胎則是母體排出了兩個卵細胞,分別受精后形成兩個受精卵,進而發(fā)育成兩個胚胎。龍鳳胎性別不同,說明他們遺傳物質不同,屬于異卵雙胞胎。
(3)“半同卵”雙胞胎是由兩個精子和一個卵細胞受精形成的異常受精卵發(fā)育而成。該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為23+23+23=69條,最終出生的兩個胎兒一個為男孩,一個為女孩,說明兩個精子一個含X,一個含Y,而卵細胞含X,所以異常受精卵性染色體為XXY。
14.請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車厘子色澤鮮艷,味道甘甜,并富含維生素C、鉀和膳食纖維等營養(yǎng)成分。喜溫暖而潤濕的氣候,不耐干旱,也不耐澇,抗寒能力弱,適宜在年平均氣溫15℃左右的地方栽培。櫻桃在掛果前需要進行休眠,休眠期需達到足夠的蓄冷量(處于可承受低溫的時間),否則不會掛果。
材料二:山東煙臺的櫻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稱,栽培歷史悠久,現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煙臺市地處山東半島東部,瀕臨黃海、渤海,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煙臺丘陵山坡平緩,土質疏松,礦物質含量高。整體氣候降水充足、氣候溫和、日照充裕,且晝夜溫差較大。
材料三:山東盛產水果,除了煙臺櫻桃(薔薇科、櫻屬),還有泰安大棗(鼠李科、棗屬)、萊陽梨(薔薇科、梨屬)、大萼子柿(柿科、柿屬)等水果。
(1)櫻桃的果是由花的___________發(fā)育而來的。櫻桃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___________散失,在種植過程中需為櫻桃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
(2)小明最近總是牙齦出血,醫(yī)生檢測是壞血病。食用櫻桃可以緩減該癥狀嗎?___________。
(3)山東省種植的煙臺櫻桃、泰安大棗、萊陽梨和大萼子柿中,親緣關系最近的兩種水果是___________。
(4)有人在南方引種櫻桃,屢屢失敗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
(5)煙臺櫻桃成熟一般在5月后,某果農期望自己生產的櫻桃能在春節(jié)期間銷售,你有哪些建議幫助他實現目的?___________。
【答案】(1)?子房???? 水蒸氣
(2)可以
(3)煙臺櫻桃和萊陽梨
(4)我國北方普遍低溫期更長,在北方種植櫻桃樹,休眠期可以達到足夠的蓄冷量,會掛果。而南方溫度更高,低溫期較少,櫻桃樹不掛果。
(5)①改良儲存技術,②改良櫻桃品種,③進行大棚種植。
【分析】果實是由顯花植物的子房在開花授粉后發(fā)育而來的,主要的功能為保護種子及協助種子的傳播。
【詳解】(1)櫻桃果有果皮包被屬于果實,是由花的子房發(fā)育而來。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通過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去的過程。櫻桃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葉片的蒸騰以蒸騰作用散失,在種植過程中需為櫻桃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
(2)牙齦經常出血、壞血病等癥狀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飲食中長期缺乏維生素C,新鮮的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所以壞血病患者醫(yī)生建議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因此小明食用櫻桃可以緩減牙齦出血的癥狀。
(3)分類單位越小,親緣關系越近。種是最小的分類單位,同種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親緣關系最近。因此煙臺櫻桃、泰安大棗、萊陽梨和大萼子柿中,親緣關系最近的兩種水果是煙臺櫻桃和萊陽梨。
(4)生物必須適應環(huán)境才能生存下去。我國北方普遍低溫期更長,在北方種植櫻桃樹,休眠期可以達到足夠的蓄冷量,會掛果。而南方溫度更高,低溫期較少,櫻桃樹不掛果;因此南方引種櫻桃,屢屢失敗。
(5)煙臺櫻桃成熟一般在5月后,某果農期望自己生產的櫻桃能在春節(jié)期間銷售,可以采?、俑牧純Υ婕夹g,②改良櫻桃品種,③進行大棚種植。
15.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據《健康報》報道:我國中學生營養(yǎng)不良率達24%;校園內外隨處可見一些營養(yǎng)過剩的“小胖墩”。為了做到合理營養(yǎng),我國營養(yǎng)學家將食物進行分類,并形象地設計成圖的“平衡膳食寶塔”,提倡中小學生每天均衡地吃這五類食物,以避免營養(yǎng)不良和營養(yǎng)過剩。請結合下圖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人每天攝入量最多的是________食物;人每天攝入量最少的是________食物。(請?zhí)钗淖郑?br />
(2)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應多食用圖中標號②和標號_______所示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________,人的生長發(fā)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它。
(3)一般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來自于圖中標號______所示的食物。
(4)小偉每天刷牙牙齦容易出血,醫(yī)生建議他多攝取“膳食寶塔”中的_______(填標號)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5)營養(yǎng)學家指出,在每日攝入的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為( ?。?br />
A.3:3:4 B.3:4:3 C.4:3:3 D.4:3:4
【答案】(1)?谷類???? 油脂類
(2)?③???? 蛋白質
(3)①
(4)④
(5)B
【分析】平衡膳食寶塔”是根據平衡膳食的原則轉化成各類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觀的寶塔形式表示出來,在“平衡膳食寶塔”底層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頂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①層為油脂類,儲存能量;②層為奶制品、豆制品;③層為肉類等動物性食品,③、②層主要提供蛋白質;④瓜果蔬菜類主要提供維生素;⑤層為谷類,主要提供淀粉等糖類,能提供能量。
【詳解】(1)在“平衡膳食寶塔”底層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頂端需要量最少。因此,人每天攝入量最多的是谷類食物,主要提供能量;人每天攝入量最少的是油脂類食物,主要是儲存能量。
(2)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人體的生長發(fā)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蛋白質,此外蛋白質也能被分解,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因此,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應多食用圖中標號②豆奶類和標號③魚肉類蛋類所示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人的生長發(fā)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它。
(3)脂肪主要儲存能量,所以一般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來自于圖中標號①油脂類所示的食物。
(4)維生素C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維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強抵抗力,維生素C缺乏引起壞血病、抵抗力下降。因此,小偉每天刷牙牙齦容易出血,醫(yī)生建議他多攝取“膳食寶塔”中的④瓜果蔬菜類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5)合理營養(yǎng)的含義是,由食物中攝取的各種營養(yǎng)素與身體對這些營養(yǎng)素的需要達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過多。根據平衡膳食寶塔,均衡的攝取五類食物。合理營養(yǎng)還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調方法。每天要一日三餐,按時進餐,每天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為3:4:3 。
故選B。
16.2018年7日14日播出的《朗讀者》由06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肝臟外科之父”吳孟超如此自白:“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職?!薄眳敲铣诟闻K方面的60余年時光,用一句話概括,“因為中國也是肝病大國,死亡率很高。那個時候,肝臟沒人敢開。所以我就攻肝臟,做標本研究,然后慢慢做臨床,以后建立起來了肝膽外科?!备闻K的功能是非常復雜的,請回答下列無問題:
(1)多種維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與儲存均與肝臟密切相關。肝臟明顯受損時,可繼發(fā)維生素A缺乏而出現______癥或皮膚干燥綜合征等。
(2)肝臟在24小時內分泌______約一升,經______流入______,最終進入小腸,以促進______的消化和吸收。
(3)小腸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大多數會經血液匯集到______,使血液中的有毒物質______。
(4)肝臟可以將暫時不用的葡萄糖合成______貯存起來,以備需要時利用。
【答案】(1)夜盲????
(2)膽汁???? 導管(膽管)???? 十二指腸???? 脂肪????
(3)肝臟???? 減少????
(4)糖原
【分析】肝臟分泌的消化液是膽汁,膽汁的主要作用是將脂肪乳化成微粒以利于消化,其中不含有消化酶。
【詳解】(1)維生素A有促進生長、繁殖,維持骨骼、上皮組織、視力和黏膜上皮正常分泌等多種生理功能,則缺乏維生素A會出現夜盲癥或皮膚干燥綜合征等。
(2)肝臟分泌的膽汁儲藏在膽囊中,膽汁經導管(膽管)流入十二指腸,最終流入小腸,膽汁能促進脂肪的消化分解和吸收。
(3)(4)小腸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大多數會經血液循環(huán)匯集到肝臟,肝臟一方面可以將葡萄糖合并成糖原并貯存起來,另一方面還可以將一些有毒物質轉化為無毒或毒性較小的物質,從而使有毒物質減少。
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2017年8月19日,湖南省桃江縣第四中學發(fā)生肺結核病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一度引發(fā)當地民眾的恐慌和全社會的關注。肺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發(f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20世紀50年代以后,中國結核病總的疫情雖有下降,但各地區(qū)控制疫情不均衡,它仍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
材料二:2018年3月24日是第23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預防肺結核的發(fā)生,要養(yǎng)成不隨地吐痰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對結核病患者的痰要焚燒或藥物消毒;要定期體檢,做到早發(fā)現、早隔離、早治療;要按時給嬰幼兒接種卡介苗。
(1)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進行_______的重要場所。
(2)肺結核病具有傳染性和_____。
(3)使人患肺結核的結核桿菌,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看,它屬于_____。
(4)材料二中,給嬰兒接種卡介苗,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______。嬰兒接種卡介苗后,體內會產生一種有抵抗結核桿菌能力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被稱為_____。嬰兒通過接種疫苗獲得的免疫能力,屬于_____免疫。
【答案】(1)氣體交換????
(2)流行性????
(3)病原體????
(4)保護易感人群???? 抗體???? 特異性
【詳解】(1)在人體的呼吸系統中,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構成肺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肺泡。肺泡數量很多,氣體交換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利于進行氣體交換;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利于氣體交換。
(2)肺結核是傳染病,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的特點。
(3)病原體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統稱。微生物占絕大多數,包括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細菌、螺旋體和真菌;寄生蟲主要有原蟲和嚅蟲。病原體屬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為動植物和人,結核桿菌屬于病原體。
(4)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接種卡介苗屬于預防傳染病中的保護易感者,接種卡介苗后體內產生的抗體只對結核桿菌起作用,對其它的病原體沒有免疫作用,因此接種卡介苗后獲得的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
18.閱讀科普短文,回答以下問題: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發(fā)射成功,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人開始長達半年的太空生活。大家都在關注航天員們的伙食如何?他們吃的怎么樣?現在航天食品已經開始多樣化,一方面保證營養(yǎng)均衡,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糖和水,以及鈣、磷、鎂、鉀、鐵、鋅、硒、碘等無機元素,還有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和E)和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族和C等)兩種維生素;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航天員個性化的飲食需求,根據航天員的喜好有針對性地為航天員準備了專屬食譜,比如給翟志剛準備了他喜歡的東北燉菜,給王亞平準備了海產品,給葉光富準備了成都麻辣風味等。
雖然已經經過訓練,但大部分航天員在進入失重環(huán)境后還是會“暈飛船”,就像我們暈車暈船一樣,因此,食物要盡量清淡一些,如果攝入過多脂肪,有可能會加重癥狀。在失重條件下,骨頭中的鈣質更容易流失,長時間失重還會導致肌肉萎縮和紅細胞數量減少,而鍛煉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和改善骨骼、肌肉狀態(tài),航天員在太空中也要堅持鍛煉。
(1)航天食品應包含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這些營養(yǎng)物質主要有糖類、脂肪、______和水、無機鹽六大類。
(2)如果你是宇航員的配餐員,請你根據宇航員葉光富的口味,結合太空中的實際情況為他選擇一套適合的午餐食譜______(從下列選項中選填)。這套食譜中的主要能源物質是______,大分子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為小分子后,進入人體血液中的過程稱為______,消化系統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是______。
A.炒飯、土豆牛肉、雪菜兔肉、燒三菇????????????B.紅糖糍粑、醬牛肉、椒麻鴨、燒雞腿
C.面包、尖椒土豆、醬香油麥菜、橙汁蓮藕????????D.米飯、酸辣筍、魚香肉絲、蔬菜牛肉湯
(3)航天員運動鍛煉時心臟中左右個“泵”同時協同工作,為血液循環(huán)提供動力,下圖表示心臟某階段工作示意圖。心臟的四個腔中流動脈血的是______(填圖中序號)。此時①與②、③與④之間的瓣膜______(填“開放”或“關閉”),動脈瓣開放,血液由心室流向______。
(4)航天員身體素質強于常人,但他們返回地面后,通常都是由工作人員把他們從返回艙中抬出來。能結合文章解釋一下,為什么身體如此強壯的航天員還需要被人抬出來呢?______。
【答案】(1)蛋白質、維生素
(2)?D???? 糖類##淀粉???? 吸收???? 小腸
(3)?①②##②①???? 關閉???? 動脈
(4)長時間失重狀態(tài)下會使骨頭中的鈣質流失,肌肉萎縮,紅細胞數量減少,回到地球后正常運動會出現傷害,為了保護宇航員,他們返航后都是由工作人員抬出來的(合理即可)
【分析】人體生活需要的六大類營養(yǎng)物質是: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其中糖類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
為了做到合理營養(yǎng),我國的營養(yǎng)學家將食物分為五類,并形象地設計成“平衡膳食寶塔”,提倡城鄉(xiāng)居民每天均衡地吃這五類食物(米面等主食、蔬菜水果、雞魚肉蛋、奶制品豆制品、油脂類),以避免營養(yǎng)不良或營養(yǎng)過剩。
①左心室,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右心房
【詳解】(1)人體生活需要的六大類營養(yǎng)物質是: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
(2)一份合理的午餐應包含米面等主食、蔬菜水果、雞魚肉蛋、奶制品豆制品、油脂類, D選項中的米飯、酸辣筍、魚香肉絲、蔬菜牛肉湯符合合理營養(yǎng)的標準;糖類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這套食譜中的米飯屬于糖類;大分子營養(yǎng)物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為小分子后,進入人體血液中的過程稱為吸收;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
(3)心臟四腔有四個腔室,分別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流動脈血,右心房和右心室流靜脈血;心房和心室之間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當心室收縮,房室瓣關閉,動脈瓣開放,血液由心室流向動脈。
(4)在失重狀態(tài)下,骨頭中的鈣質更容易流失,長時間失重還會導致肌肉萎縮和紅細胞數量減少,回到地球后宇航員身體會受到損傷,為了保護宇航員,他們返航后都是由工作人員抬出來的。
19.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心臟是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泵。在右心房上部有一處馬蹄狀區(qū)域,稱為竇房結。竇房結中含有一種特殊的心肌細胞——起搏細胞。起搏細胞能自發(fā)地產生神經沖動并傳導至整個心臟,引起其他心肌細胞有規(guī)律地收縮和舒張,從而產生心跳。因此,竇房結是心臟的起搏點,可控制心臟的節(jié)律運動。當竇房結發(fā)生病變時會引起心律失常,有些患者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進行治療。
科學家們在實驗室中處理成熟的體細胞得到誘導多能干細胞,并培養(yǎng)誘導多能干細胞發(fā)育成心肌細胞(包括起搏細胞)等不同類型的細胞(如圖)。 人工培養(yǎng)的起搏細胞已成功激起大鼠心臟跳動,未來有望替代現在的電子起搏器,并在人工組織、器官的再生研究中獲得進一步發(fā)展。
在人工組織和器官的再生研究中,構建血管網絡是極其困難的。菠菜葉片中豐富的葉脈激發(fā)了科學家們跨界研究的靈感。雖然植物和動物的細胞結構不同,體內運送物質的方式也不一樣,但是葉片的纖維素能提供良好的結構強度,作為骨架支撐動物細胞的生長,并且葉脈和動物的血管很相似,可以充當血管輸送血液。據此,科學家將菠菜葉的葉肉細胞去除, 留下富含纖維素的葉脈,而后接種心肌細胞,使其依附生長,并將類似血液的液體注入葉脈, 試圖向細胞輸送營養(yǎng)。幾天后科學家們發(fā)現這些心肌細胞存活并出現自發(fā)性收縮。這意味著 菠菜葉脈可被轉化為向心肌細胞輸送營養(yǎng)的“心臟血管”。
對上述再生技術的持續(xù)研究對于未來心臟病患者,甚至是更多疾病患者均有重要意義。
(1)根據文中信息,下列能正確表示竇房結位置(用“”表示)的是( )。
(2)在實驗條件下培養(yǎng)的誘導多能干細胞經過細胞分裂和___過程發(fā)育成心肌細胞等不同類型的細胞。冠狀動脈從主動脈根部分出,逐級分支形成毛細血管,為心肌細胞提供營養(yǎng) 與氧氣。經過物質交換,血液變?yōu)開____________________血,流回右心房。
(3)科學家將菠菜葉脈轉化為 “心臟血管”,利用了葉脈中的_______________組織將營養(yǎng)運送到心肌 細胞。
(4)根據文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心肌細胞能夠有節(jié)律地收縮和舒張
b.竇房結的搏動帶動心臟的收縮和舒張產生心跳
c.再生技術的發(fā)展中,可利用植物的纖維素作為骨架支撐動物細胞的生長
d.人工培養(yǎng)的起搏細胞已成功激起人的心臟跳動,并替代了電子心臟起搏器
(5)文章中提到生物再生技術對于未來疾病治療有重要意義。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哪些與人 類健康、科技發(fā)展有關的現代生物技術?請試舉一例。__________
【答案】(1)A????
(2)細胞分化???? 靜脈????
(3)輸導????
(4)d????
(5)單克隆抗體技術(合理即可)
【分析】(1)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細胞分化產生了不同的細胞群,即形成了不同的組織。
(2)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3)血液循環(huán)分為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兩者是同時進行的,并且在心臟處匯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血液循環(huán)途徑。
【詳解】(1)竇房結是心臟自動節(jié)律性最高的起搏點,竇房結位于右心房上部,觀察Abcd四個圖,A中竇房結標注在右心房的上部,故A正確,bcd錯誤。
(2)干細胞通過細胞分裂與細胞分化構成一個完整的器官,血液從左心室搏出后,流經主動脈及其派生的若干動脈分支,將血液送入相應的器官。動脈再經多次分支,管徑逐漸變細,血管數目逐漸增多,最終到達毛細血管,在此處通過細胞間液同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血液中的氧和營養(yǎng)物質被組織吸收,而組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產物進入血液中,變動脈血為靜脈血。
(3)葉脈是葉片上分布的粗細不同的維管束,分布在葉肉組織中起輸導和支持作用。其中導管運輸水分,篩管運輸營養(yǎng)物質,屬于輸導組織。科學家將菠菜葉脈轉化為 “心臟血管”,利用了葉脈中的輸導組織將營養(yǎng)物質運送到心肌細胞。
(4)A.起搏細胞能引起其他心肌細胞有規(guī)律地收縮和舒張,故A正確。
b.竇房結是第一起搏點,帶動心臟跳動,故b正確。
c.文中提到,植物的纖維素可以作為支架支撐動物細胞生長,故c正確。
d.文中說人工培養(yǎng)的起搏細胞已成功激起大鼠心臟跳動,未來有望替代現在的電子起搏器,并在人工組織、器官的再生研究中獲得進一步發(fā)展,故d錯誤。
(5)任舉一例與治療疾病有關的生物技術。醫(yī)藥生物技術是生物技術領域中最活躍、產業(yè)發(fā)展最迅速、效益最顯著的領域。投資比例及產品市場均占生物技術領域的首位。生物技術在醫(yī)藥領域的應用涉及到新藥開發(fā)、新診斷技術、預防措施及新的治療技術,如單克隆抗體、基因診斷、熒光檢測、基因芯片等。這些技術可以快速、靈敏、簡單地診斷疾病。常用的疾病診斷方法有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和DNA診斷技術,單克隆抗體可以用于疾病治療,也可用于疾病診斷。如用于腫瘤治療的生物導彈,是將治療腫瘤的藥物與抗腫瘤細胞的抗體連接在一起,利用抗體與抗原的親和性,使藥物集中于腫瘤部位以殺死腫瘤細胞,減少藥物對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單克隆抗體更多地是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的評價。再有,基因芯片技術可用于包括遺傳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及腫瘤等疾病的診斷、DNA序列分析、藥物篩選、基因表達水平的測定等領域。這些都為改善人類健康和提高生命質量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20.閱讀資料,分析并回答問題。
資料一:腎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當腎臟衰竭而無法正常工作時,體內的廢物就不能排出,人就會因為中毒而死亡。腎臟衰竭患者可使用人工腎臟,通常每周進行2~3次血液透析,以便及時排出體內的廢物。
資料二:1954年,美國醫(yī)學家默里首次成功的完成了第一例胃臟移植手術,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器官移植手術。除腎臟移植外,心臟、肝等器官的移植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許多患者通過他人捐獻的器官獲得了新生,我國的器官移植始于20世紀60年代,起步雖晚,但發(fā)展迅速,1974年成功移植了第一例腎臟,1978年成功移植了第一例心臟。
(1)資料一說明腎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以形成______的方式排出體內廢物。
(2)人體尿液的形成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______作用和腎小管的______作用兩個連續(xù)的過程。
(3)人體排尿,不僅起到排出體內廢物的作用,而且對調節(jié)體內水和______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
(4)結合資料二從免疫學角度分析,在腎臟衰竭患者的體內移植人的異體腎臟是______(填“抗原”或“抗體”)。
【答案】(1)尿液
(2)?過濾???? 重吸收
(3)無機鹽
(4)抗原
【分析】(1)泌尿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
(2)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xù)的過程。
【詳解】(1)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
(2)尿的形成主要有兩個過程,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經腎小球時發(fā)生了濾過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除大分子的蛋白質和血細胞外),都能濾過到腎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經腎小管時發(fā)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血液,而剩余的水、無機鹽和沒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
(3)尿的成分包括水分、無機鹽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質,這些物質在人體內積聚多了對人體會造成危害,因此必須排尿。可見排尿對于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人體排尿,不僅可以排出廢物,而且還可以調節(jié)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生理功能。
(4)從免疫學角度分析,在晚期腎衰竭者體內移植入異體腎臟是抗原。
21.資料分析
表為取某健康人腎動脈中的血漿、腎小囊中的液體和尿液進行分析比較得到的如下數據;圖為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請分析回答問題。
主要成分
血漿中(克/100毫升)
腎小囊中(克/100毫升)
尿液中(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質
葡萄糖
無機鹽
尿素
(1)圖構成腎單位的結構是④和__________,③內流動是__________。
(2)血漿和腎小囊中液體成分的變化,說明腎小球有__________作用。
(3)在腎小囊中出現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沒有,說明腎小管有__________作用。
(4)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__________,它與血液的區(qū)別是不含__________,尿液和它相比較不含__________。
(5)由此看來排尿的意義不僅起到排出__________的作用,而且對調節(jié)體內水和__________的平衡也有重要意義。
(6)某人的尿液中出現較多的紅細胞,應是腎臟的__________結構出現問題。
【答案】(1)①②???? 尿液????
(2)濾過????
(3)重吸收????
(4)原尿???? 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 葡萄糖????
(5)廢物???? 無機鹽????
(6)腎小球(②)
【分析】(1)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圖中:①腎小囊,②腎小球,③輸尿管,④腎小管,⑤腎靜脈。
【詳解】(1)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包括:①腎小囊,②腎小球,④腎小管。腎臟形成的尿,經過腎盂流入輸尿管,再由輸尿管流入膀胱。因此,③輸尿管中流動的是尿液。
(2)從表格中看出血漿中的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而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不能通過,故說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有濾過作用。
(3)在腎小囊中出現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沒有,這說明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全部的葡萄糖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故說明腎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4)①腎小囊中的液體稱為原尿。由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不能濾過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因此原尿與血液的區(qū)別是原尿中不含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全部的葡萄糖被腎小管重吸收回血液,故尿液和原尿相比較不含葡萄糖。
(5)人體排尿,不僅能夠起到排出體內廢物的作用,而且對調節(jié)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
(6)若腎小球出現病變通透性增大,大分子的血細胞和蛋白質會通過腎小球壁進入腎小囊腔形成原尿,通過腎小管到達尿液。
22.相信科學、運用科學應當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抗疫期間,有人提出“喝高度白酒能 預防新冠肺炎”,這種說法科學嗎?閱讀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 人體內酒精代謝過程示意圖:
資料二 70-75%的酒精可以使蛋白質凝固變性,也可以破壞遺傳物質,減弱病毒的復制。 酒精濃度過高或過低,都無法殺死病毒。
(1)酒精被胃腸吸收進入血液,隨血液循環(huán)到達全身各處。小腸適應吸收的結構特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
(2)血液中的酒精大部分在_____內進一步轉化成其他物質,大量飲酒會加重器官負擔 進而造成危害。
(3)小部分酒精會隨尿液排出體外。尿的形成要經過_____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過程。
(4)交警讓駕駛員對著酒精檢測儀吹氣,能快速檢測是否酒駕。原因是_____。
(5)“喝高度白酒能夠預防新冠肺炎”的說法是否正確?_____。請綜合分析資料一 和資料二說明理由_________。
【答案】(1)小腸很長、小腸壁的內表面有環(huán)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小腸絨毛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2)肝臟????
(3)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
(4)5%的酒精會通過呼吸排出????
(5)不正確???? 只有70%—75%的酒精可以使蛋白質凝固變性,也可以破壞遺傳物質,減弱病毒的復制。而高度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是40%—65%
【分析】(1)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主要器官,它有著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2)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xù)的過程。
【詳解】(1)小腸適于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結構特點是:小腸很長,小腸壁的內表面環(huán)形皺襞上有小腸絨毛。由于環(huán)形皺襞和小腸絨毛的存在,使小腸的吸收營養(yǎng)物質的面積大大增加;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小腸絨毛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特點有利于小腸吸收營養(yǎng)物質。
(2)由資料一可知,血液中90%的酒精在肝臟內進一步轉化成其他有機物、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大量飲酒會加重肝臟的負擔 進而造成危害。
(3)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xù)的過程。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形成了尿液。
(4)由資料一可知,5%的酒精會通過呼吸排出,因此交警讓駕駛員對著酒精檢測儀吹氣,能快速檢測是否酒駕。
(5)有資料二可知,70%—75%的酒精可以使蛋白質凝固變性,也可以破壞遺傳物質,減弱病毒的復制。酒精濃度過高或過低,都無法殺死病毒。高度白酒的酒精含量一般是40%—65%,因此喝高度白酒不能夠預防新冠肺炎。
23.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請分析以下資料作答。
資料一:胰島素屬于蛋白質,一直是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給藥。但是,長期頻繁地注射會給患者帶來痛苦。2019年,誕生了一種特殊的口服型“胰島素膠囊”,膠囊的頂部是由凍干胰島素制成的針頭,下方連著一個由糖片壓住的彈簧裝置。當膠囊進入胃底部,隨著糖片溶解,彈簧裝置被釋放,可將胰島素針彈出,刺入胃壁中,從而保證成功遞送胰島素。
資料二:近年有研究發(fā)現,人體中有一種間充質干細胞(MSC),是干細胞家族的成員。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髓中分離MSC,誘導形成胰島樣細胞,再導入該患者體內,結果表明誘導的胰島樣細胞團可以正常分泌激素,使患者的血糖恢復正常。另外在腫瘤的發(fā)生及生長過程中,MSC會定向遷移到腫瘤部位,因此,科學家將其作為攜帶抗腫瘤藥物的載體,實現有效的腫瘤治療。
(1)胰島素一直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而不是口服方式給藥,原因是_________。新型口服型“胰島素膠囊”進入胃時,能將胰島素針刺入_________中,胰島素通過毛細血管進入血液,最終通過_________系統將胰島素運輸到全身發(fā)揮作用。
(2)從糖尿病患者的骨髓中分離MSC,誘導形成_________,分泌的激素能使患者血糖恢復正常,其誘導過程應用了細胞分裂、細胞_________等原理;MSC可以作為攜帶抗腫瘤藥物的_________用于治療腫瘤,因為MSC具有_________的特點。
(3)近年來,糖尿病患者趨于年輕化,為預防糖尿病,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_________。
【答案】(1)?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如果口服,進入消化道后會在胃內被初步消化,在小腸內會被徹底分解成氨基酸,從而失去療效???? 胃壁???? 循環(huán)
(2)?胰島樣細胞???? 分化???? 載體???? 定向遷移到腫瘤部位
(3)日常應及時改善不良習慣,減少高能量食物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同時注意舒緩壓力,避免熬夜
【分析】胰島散布于胰腺中,能夠分泌胰島素。胰島素的功能是調節(jié)糖在體內的吸收、利用和轉化等,如促進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從而降低血糖的濃度,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當人體胰島素分泌不足時,血糖濃度升高并超過正常值,高濃度的葡萄糖超出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就會在尿中出現葡萄糖,即發(fā)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通過注射胰島素的方法進行治療。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如果口服,胰島素進入消化道后會在胃內被初步消化,在小腸內會被徹底分解成氨基酸,因失去調節(jié)血糖的生理功能而失效。
【詳解】(1)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如果口服,進入消化道后會在胃內被初步消化,在小腸內會被徹底分解成氨基酸,從而失去療效。所以,胰島素一直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而不是口服方式給藥。結合分析可知,新型口服型“胰島素膠囊”進入胃時,能將胰島素針刺入胃壁中,胰島素通過毛細血管進入血液,最終通過循環(huán)系統將胰島素運輸到全身發(fā)揮作用。血液循環(huán)系統是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的。心臟是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經的管道,血液是物質運輸的載體,被稱為“流動的組織”。
(2)生物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一個或一種細胞通過分裂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差異性的變化,這個過程叫做細胞分化。結合資料二可知,從糖尿病患者的骨髓中分離MSC,誘導形成胰島樣細胞,分泌的激素能使患者血糖恢復正常,其誘導過程應用了細胞分裂、細胞分化等原理;MSC可以作為攜帶抗腫瘤藥物的載體用于治療腫瘤,因為MSC具有定向遷移到腫瘤部位的特點。
(3)近年來,糖尿病患者趨于年輕化,為預防糖尿病,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及時改善不良習慣,減少高能量食物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同時注意舒緩壓力,避免熬夜。
24.閱讀下面文字,回答問題:
資料1:人吃酸梅子時,唾液腺會分泌唾液。
資料2:凡是吃過梅子的人,再看到梅子時,也能出現分泌唾液的反射。
資料3: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記載: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日“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笔孔渎勚诮猿鏊?。乘此得及前源。
(1)人體生命活動主要靠神經系統來調節(jié)。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______。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通過一定的神經結構——______完成的。
(2)當你看到梅子時,梅子身上的反射光線進人你的眼睛依次通過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經過晶狀體等的折射,落在______,上形成梅子的物像。
(3)上述資料有三種現象:“吃梅分泌唾液”、“看梅分泌唾液”、“談梅分泌唾液”。其中“談梅分泌唾液”屬于______(填“簡單”或“復雜”)反射。談論梅子也能分泌唾液,這一反射過程與______中的語言神經中樞有關。
【答案】(1)神經元(或神經細胞)???? 反射弧????
(2)視網膜????
(3)復雜???? 大腦皮層(或大腦)
【分析】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
反射的概念:動物(包括人)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產生的有規(guī)律的反應。
反射的類型: (1) 簡單的反射(非條件反射):人生來就有,如縮手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2)復雜的反射(條件反射):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的積累形成的。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復雜反射。
【詳解】(1)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神經細胞,又叫神經元。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反射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完成,缺少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反射活動都不能完成。
(2)感受光的刺激和形成物像的部位是視網膜,視覺的產生是在大腦皮層視覺中樞。
(3)吃梅分泌唾液屬于簡單反射。談梅分泌唾液屬于復雜反射,由大腦皮層控制。談論梅子也能分泌唾液,這一反射過程與大腦皮層中的語言神經中樞有關。
25.閱讀下列資料,回答有關問題。
“守道路暢通,保一方平安”是交通警察的職責所在,但交警執(zhí)勤很辛苦,不僅因為長期站著執(zhí)勤,患上靜脈曲張等職業(yè)病,還常常會遇到煩惱。如教育騎電動車閱紅燈的市民時,有時就能被氣得面紅耳赤、心跳加快。好在機動車司機多能遵守交通規(guī)則,會根據交警做出的交通手勢安全行駛,檢查時也會配合交警出示證件,配合交警對著酒精測試儀吹氣等。
(1)交警被氣得面紅耳赤、心跳加快是受到身體內__________激素的調節(jié)作用。
(2)司機看到交警做出靠邊停車的交通手勢后,將車停下,屬于______反射。
(3)交警指揮的哨聲響起時,司機內耳中的___________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沿著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從而理解交警意圖。
(4)司機對著酒精測試儀吹氣時膀肌處于__________狀態(tài)。
(5)靜脈曲張常和靜脈血管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結構有關,這種結構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腎上腺????
(2)復雜(或條件)????
(3)耳蝸????
(4)舒張????
(5)靜脈瓣
【解析】1.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的調節(jié),但也受激素調節(jié)的影響。
2.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廓體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
3.復雜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詳解】(1)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的調節(jié),但也受激素調節(jié)的影響。交警被氣的面紅耳赤、心率加快是大腦皮層通過支配腎上腺的神經促使腎上腺分泌較多的腎上腺素造成的。
(2)司機看到交警做出“靠邊停車”的交通手勢后,將車停下,這是在大腦皮層的參與下形成的復雜反射。
(3)交警指揮的哨聲響起時,司機耳蝸內對聲波敏感的細胞接受刺激,產生神經沖動,沿著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從而理解交警意圖。
(4)司機對著酒精測試儀吹氣,相當于呼氣動作,呼氣時肋間肌和膈肌舒張,胸廓體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即司機對著酒精測試儀吹氣時膀肌處于舒張狀態(tài)。
(5)四肢的靜脈血管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靜脈瓣膜老化失去功能,血流會變慢,血液在靜脈中滯留,靜脈就會膨脹,形成靜脈曲張。
26.閱讀材料和圖示,回答問題:
材料一 “植物人”腦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腦皮層受到嚴重損害或處于突然抑制狀態(tài),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和心跳,“植物人”不同于“腦死亡”。
材料二
材料三
(1)“植物人”小便會失禁,原因是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樞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實例說明脊髓具有________功能。
(2)____________是調節(jié)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它可以調節(jié)全身各器官的活動。人類神經活動最突出的特征是能夠對____________的刺激建立條件反射。
(3)材料二為__________模式圖。
(4)在縮手反射中,當沖動傳到[ ]__________時,手即縮回(即屈肘)。屈肘時,手臂收縮的肌肉是____________(選填“肱二頭肌”或“肱三頭肌”)。
(5)材料三為司機看見紅燈停車的反射示意圖?!凹t燈”的反射光進入司機眼球成像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____(填序號:①角膜、②晶狀體、③視網膜、④瞳孔)。
【答案】(1)失去了大腦的控制 ???? 傳導????
(2)大腦皮層???? 語言文字????
(3)反射弧????
(4)5效應器???? 股二頭肌????
(5)①④②③
【分析】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圖1表示了反射弧的組成:1是感受器,2是傳入神經,3是神經中樞,4是傳出神經,5是效應器;神經中樞能夠調節(jié)人體的某一項的生理功能,大腦皮層是調節(jié)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其它各處的神經中樞要受大腦皮層的控制。
【詳解】(1)在脊髓的灰質里,有許多低級的神經中樞,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動,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等,脊髓里的神經中樞是受大腦控制的;“植物人”的大腦皮層受到嚴重損害或處于突然抑制狀態(tài),已不能控制脊髓內的神經中樞,因此“植物人”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現象;在正常情況下,人不會出現大小便失禁,而在脊髓橫斷或大腦皮層受損的情況下,人就會出現大小便失禁,這說明脊髓除具有反射功能外,還能夠將神經沖動傳導給大腦皮層,即具有傳導功能。
(2)大腦由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大腦半球的表層是灰質,叫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是調節(jié)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大腦皮層上比較重要的中樞有: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語言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其中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的中樞,人類可以建立由語言文字的刺激而形成的條件反射,這是人與動物的區(qū)別。
(3)人和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的和內部的各種刺激所作出的有規(guī)律的反應叫做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粓D1是反射弧模式圖,圖示中:1、2、3、4、5分別表示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4)在縮手反射中,當神經沖動傳導[5]效應器時,相應的肱二頭肌收縮,引起屈肘,手即縮回。
(5)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紅燈”的反射光進入司機眼球成像的先后順序是①④②③。
27.請閱讀資料,分析作答:
資料一:2020年11月,據媒體報道、微塑料已入侵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而在此之前,這些污染物早已出現在海洋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進入海洋的塑料垃圾經過微生物的降解、紫外線照射以及物理磨損,都可能碎裂為直徑介于0.1微米—5毫米的微塑料,可進入海洋動植物體內,就連人是也無法躲避這種物質的反噬。
資料二:塑料容器在高溫作用下分解產生微塑料會通過飲食進入人體。注射器中潛在的微塑料也可隨藥物直接進入人體血液中,微塑料在人體內長期堆積后會堵塞血管,低血液運輸的效率,引發(fā)人體許多的不適。
(1)海洋中的微塑料屬于影響海洋生物的______(填“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2)海洋中能降解塑料垃圾的微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成分中屬于______者。
(3)若資料一中存在如下食物鏈:浮游植物→植食性魚類→肉食性魚類,則在該食物鏈中體內微塑料積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4)根據資料二推測,微塑料進入血液后最容易堵塞______(填“毛細”,“動脈”或“靜脈”)血管。
(5)一般情況下,海洋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wěn)定的,說明生態(tài)系統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但這種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
(6)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成少微塑料對環(huán)境的危害?(答一條即可)______。
【答案】(1)非生物
(2)分解者
(3)肉食性魚類
(4)毛細
(5)自動調節(jié)能力##自我調節(jié)能力
(6)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分析】(1)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
(2)環(huán)境中影響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生態(tài)因素。生態(tài)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陽光、水、溫度、空氣、土壤等稱為非生物因素。
【詳解】(1)塑料是非生物,因此海洋中的微塑料屬于影響海洋生物的非生物因素。
(2)分解者是細菌和真菌等生物,能夠將動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在生態(tài)系統中它們通常被稱為分解者。因此,海洋中能降解塑料垃圾的微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成分中屬于分解者。
(3)生態(tài)系統中的有毒物質會沿食物鏈不斷積累,因此營養(yǎng)級別最高的生物,其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會最多;在該生態(tài)系統中肉食性魚類所處的營養(yǎng)級別最高,其體內有毒物質含量會最高。
(4)毛細血管管壁最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管腔最小,只容紅細胞單行通過。所以,微塑料進入血液后最容易堵塞毛細血管。
(5)生態(tài)系統具有自動調節(jié)能力,使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量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如果外界干擾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tài)系統就會遭到破壞,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限度。
(6)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作為地球上的一員,我們應該減少使用塑料制品,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
28.請你根據資料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資料(一):銀狐生活在雪山上,近年來,地球因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含量的增加而逐漸升溫,導致雪山開始融化,直接影響到銀狐的生活環(huán)境。
資料(二):某市工業(yè)迅速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隨之所帶來的的環(huán)境問題也相當嚴重:工廠排放大量塵埃,使城市難見晴朗的天空;各冶煉廠燃燒含硫量高的燃料,排放大量廢棄(如二氧化硫)并產生酸雨,使城市建筑被腐蝕,土壤和水酸化,生物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1)因大氣中______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而導致的地球升溫,人們將這種現象稱為______。
(2)如果長期生活在塵埃粒子超標環(huán)境中,人容易患_______類疾病。
(3)空中死神酸雨的產生,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了嚴重危害,酸雨的形成過程是______+水蒸氣→酸雨
(4)植物有吸收和吸附多種有害污染物的功能,并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為了凈化環(huán)境,美化我們的家園,我們應該________。
【答案】(1)?二氧化碳##CO2???? 溫室效應
(2)呼吸道
(3)二氧化硫##SO2##酸性氧化物
(4)植樹造林
【分析】(1)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yè)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fā)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
(2)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它形式的大氣降水,是大氣受污染的一種表現。當大氣受到污染時,大氣中的酸性氣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濃度增高,溶于雨雪中生成亞硫酸、硝酸使降水的PH值降低謂之酸雨。
【詳解】(1)人類在其自身活動中燃燒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急劇提高,致使溫室效應不斷加劇。
(2)空氣中的污染物能嚴重危害人和其它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統疾病。所以如果長期生活在塵埃粒子超標的環(huán)境中,人容易患呼吸道疾病。
(3)酸雨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氧化物過多,這些酸性氧化物結合水形成相應的酸性物質會引起酸雨,酸雨的形成過程是二氧化硫(酸性氧化物)+水蒸氣→酸雨。
(4)綠色植物能夠吸附和吸收多種被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污染物,具有防治大氣污染,改善空氣質量的功能,因此,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是防治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29.請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蘇州《城市商報》報道:去年全年我市共有152天出現霧霾天氣。其中,1月中旬和12月上旬分別出現區(qū)域性持續(xù)霾天氣,空氣質量明顯下降,對人體健康和道路交通造成一定影響。
材料二:霧霾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PM2.5(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被認為是造成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研究表明,直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不易被阻擋,被吸入人體后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fā)包括哮喘、支氣管炎等方面的疾病。
(1)PM2.5顆粒物能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危害人體健康。PM2.5顆粒經過鼻、咽、喉以后,在進入血液之前,還會經過的結構依次是( )
A.氣管、支氣管、肺泡????????????B.氣管、肺泡、支氣管???
C.支氣管、肺泡、氣管????????????D.肺泡、氣管、支氣管
(2)人體在平靜狀態(tài)下吸氣時,肋骨和膈的運動方式是______。
(3)肺泡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_____來實現的。
(4)老張因為吸入過多的細顆粒物,引發(fā)支氣管炎去醫(yī)院就診,通過血液檢查會發(fā)現他的______高于正常值。
(5)為減少霧霾天氣,蘇州市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能有效控制霧霾天氣發(fā)生的措施有______。
【答案】(1)A????
(2)收縮????
(3)呼吸運動????
(4)白細胞????
(5)增加綠化面積等
【分析】(1)呼吸系統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
(2)根據空氣污染的途徑及有關做法的合理性進行分析:如大量燃放煙花炮竹、常見化石燃料的燃燒等都會產生大氣的污染,而節(jié)約能源,開發(fā)新能源則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
【詳解】(1)組成呼吸系統的器官如圖所示:
從圖中看出,PM2.5依次經過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才能進入肺.因此“PM2.5顆粒經過鼻、咽、喉以后,在進入血液之前”,還會經過的結構依次是氣管、支氣管、肺泡。
故選:A。
(2)吸氣時:肋間外肌、膈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肌頂部下降)→胸廓擴大、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外界大氣壓力大于肺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因此人體在平靜狀態(tài)下吸氣時,肋骨和膈的運動方式是收縮。
(3)吸氣時,肋間肌收縮,肋骨上舉,胸骨向上向外移動,胸廓的左右徑和前后徑變大,這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徑變大,這時肺內壓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的氣體進入肺,完成吸氣動作;呼氣時,肋間肌舒張,肋骨下降,胸骨向下向里移動,胸廓的左右徑和前后徑變小,這時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徑變小,這時肺內壓大于外界大氣壓,肺內的氣體排出體外,完成呼氣動作,因此肺的通氣是依靠呼吸運動實現的。
(4)白細胞能夠吞噬病菌,有防御疾病的作用,故人體被細菌感染出現炎癥時,白細胞會增多;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若數目明顯下降時,凝血功能障礙,會引起人體皮下出血。因此,老張因為吸入過多的顆粒物,引發(fā)支氣管炎去醫(yī)院就診,經過血常規(guī)化驗發(fā)現血液中的白細胞數量高過正常值。
(5)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吸毒、除塵、殺菌、凈化污水、降低噪音、防止風沙、調節(jié)氣候以及對有毒物質的指示監(jiān)測等作用,因此,植樹造林,增加增加綠化面積,增加空氣流動,禁止焚燒秸稈和大力推廣新能源出租車,都能有效控制霧霾天氣發(fā)生。
30.昆蟲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請分析下列三則關于昆蟲的資料,并回答相關問題:
資料一:2020年初,一場歷史罕見的蝗蟲災害,席卷東非和亞歐大陸。本次災害的“主角”是沙漠蝗蟲,主要啃食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
資料二:黃粉蟲又叫“面包蟲”,黃粉蟲幼蟲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被譽為“蛋白質飼料庫”,常用來作為魚類的餌料;干燥的黃粉蟲的蛋白質含量:幼蟲40%、蛹57%、成蟲60%,故作為宇航員在太空的肉源食品之一。
資料三:前幾年,華南農業(yè)大學副教授梁杜堅通過山東、江西和新會本地的昆蟲雜交,培育出吃新會柑肉的陳皮蟲,實現了新會柑肉的無公害處理及回收利用,為解決制作新會陳皮過程中浪費掉的數萬噸新會柑肉問題提供了一條出路。
(1)三個資料介紹的昆蟲跟蜘蛛一樣都屬于節(jié)肢動物,因為它們的體表都有堅韌的______,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
(2)資料一中介紹的蝗蟲具有以綠色和褐色為主的保護色,這些適應環(huán)境的特征是長期______的結果。由于蝗蟲的發(fā)育過程要經過卵、______和成蟲三個時期,黃粉蟲和蝗蟲的發(fā)育過程不同,黃粉蟲發(fā)育過程叫______發(fā)育。
(3)資料二中介紹的黃粉蟲能作為宇航員肉源食品的主要原因是黃粉蟲富含蛋白質,蛋白質在人體內消化酶的作用下最終分解為______,被人體吸收利用。
(4)從資料三可知,陳皮蟲的培育和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一樣,是人們應用______的原理培育的新品種。
【答案】(1)外骨骼
(2)?自然選擇???? 若蟲???? 完全變態(tài)
(3)氨基酸
(4)遺傳變異
【分析】節(jié)肢動物: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代表動物有:各種昆蟲、甲殼動物、蜘蛛、蜈蚣等。節(jié)肢動物的身體許多體節(jié)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jié),包括昆蟲綱、多足綱、蛛形綱、甲殼綱。蒼蠅、蚊子、蝗蟲都屬于昆蟲;而鼠婦又稱“潮蟲”,屬無脊椎動物節(jié)肢動物門甲殼綱,不是昆蟲。
【詳解】(1)昆蟲和蜘蛛都是節(jié)肢動物,節(jié)肢動物體表有外骨骼,因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而得名。
(2)蝗蟲具有以綠色和褐色為主的保護色,咀嚼式口器,活動、繁殖能力強等特征,這些適應環(huán)境的特征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昆蟲的發(fā)育是變態(tài)發(fā)育,又因是否有蛹期分為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和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蝗蟲的發(fā)育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因此是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黃粉蟲的發(fā)育過程為卵、幼蟲、蛹、成蟲,因此是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所以蝗蟲和黃粉蟲的發(fā)育過程不同。
(3)蛋白質是在小腸中徹底被分解成氨基酸被吸收利用。
(4)陳皮蟲的培育和袁隆平用野生水稻與普通水稻雜交,培育出了高產的雜交水稻,就是利用遺傳變異的原理培育的新品種。
31.分析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鳥的消化特點
雀形類的鳥所吃的谷物、果實或昆蟲,經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殘渣,1.5小時后隨糞便排出。綠頭鴨吃進的食物.經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殘渣,0.5小時后隨類便排出。
雀形類的鳥一天所吃的食物,相當于自身體重的10%~30%,蜂鳥一天所吃的蜜漿,約等于它體重的2倍。體重為1500克的雀鷹,一晝夜能吃掉800~1000克肉。
材料二:人與鳥的心臟占體重的百分比及每分鐘心搏次數的比較
占體重的百分比/%
每分鐘心搏次數/次
人
0.42
72
鴿
1.71
135~244
金絲雀
1.68
514
蜂鳥
2.37
615
材料三:洞熊是一種史前動物,它與熊貓、棕熊屬于哺乳動物。洞熊體型巨大,體寬可達1.7米,身長可達3.5米。科學研究發(fā)現,洞熊擁有強壯的頜骨,牙齒大而平,居住地周圍只生長密集的植被。這一切都表明,洞熊在28000年滅絕的原因。相比之下,棕熊的食物有水果、蜂蜜、魚等,豐富的飲食結構使它們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更強,從而能廣泛分布。
(1)材料一說明,鳥消化的特點是食量大,消化食物時間______,糞便及時排出。
(2)材料二說明,鳥的心臟占體重的百分比______,每分鐘心搏次數多。
(3)鳥的消化特點和心臟的特點有利于飛行過程中獲得充足的______和大量的______:糞便及時排出有利于減輕自身比重,這些特點和空中飛行生活相適應。
(4)洞熊和熊貓、棕熊同屬于哺乳動物,絕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胚胎在雌性體內發(fā)育,通過______從母體獲得營養(yǎng),出生后,雌性用自己的______哺育后代,使后代在優(yōu)越的營養(yǎng)條件下成長,從而提高了后代的______。
(5)由資料得知,洞熊是草食動物,它適應草食生活的結構特點是______。與肉食動物相比,它沒有______齒。
(6)洞熊滅絕,而棕熊可以存活至今、分布廣泛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短
(2)大
(3)?能量 氧氣
(4)?胎盤???? 乳汁???? 成活率
(5)?牙齒大而平???? 犬
(6)棕熊食性復雜,獲得的營養(yǎng)豐富,更易適應復雜的環(huán)境
【分析】本題考查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特征。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是解題關鍵。
【詳解】(1)由材料一可知,鳥類的食量大,消化食物的時間短,糞便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排出。
(2)由材料二可知,鳥的心臟占體重的百分比比人要高,每分鐘心搏次數比人要多。
(3)鳥類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強,以適應飛行時消耗大量能量的需要。鳥類的心臟與哺乳類的一樣,具有完全分隔開的四腔,有兩條完善的血液循環(huán)路線,動脈血和靜脈血完全分開,血液運送氧的能力強。鳥的消化特點和心臟的特點有利于飛行過程中獲得充足的能量和大量的氧氣。這些特點和空中飛行生活相適應。
(4)哺乳動物胚胎通過胎盤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獲得營養(yǎng),排出廢物。幼崽出生后,雌性用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優(yōu)越的營養(yǎng)條件下成長,從而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5)哺乳動物牙齒有門齒、臼齒和犬齒的分化。由材料三可知,洞熊是草食動物,它適應草食生活的結構特點是牙齒大而平,適合切斷和磨碎植物。洞熊與肉食動物相比,它沒有犬齒。
(6)洞熊食性單一,環(huán)境變化時有滅絕的風險。棕熊食性復雜,獲得的營養(yǎng)豐富,更易適應復雜的環(huán)境。
32.閱讀科普短文,回答問題。
六月底的四川馬邊大鳳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林木蔥郁,溪流飛濺,鳥鳴悠揚,一派生機盎然。一只紅嘴藍鵲從高高的樹冠中飛出,劃過溪谷上空。突然一只比它小一些的黑色鳥兒,尖叫著沖向它,勇猛地發(fā)起戰(zhàn)斗。幾個回合下來,紅嘴藍鵲落荒而逃。這一幕剛好被從營地走出的觀察者看到。
這只黑色小鳥是紫嘯鶇,它主要以植食性的昆蟲和蝸牛等為食。紫嘯鶇為什么如此勇敢地挑戰(zhàn)比自己體型更大更兇悍的紅嘴藍鵲呢?
在距戰(zhàn)斗地點不到30米的地方,觀察者發(fā)現另一只紫嘯鶇在石長間跳躍穿梭,很快嘴里就叼滿了昆蟲??伤]有吞下,而是銜著食物先飛到大約15米高的樹枝上,停了一會兒后又飛到樹干的側面。原來那里有一個隱蔽的鳥巢,觀察者發(fā)現巢中有幾只雛鳥,于是他靜靜地站在原處繼續(xù)觀察,詳細記錄了親鳥忙碌的身影。
為什么會有這些有趣的現象呢?親鳥喂食一只雛鳥后,如果不立剩飛走,其它未獲得食物的雛鳥會發(fā)出尖叫,引來天敵。而白色的糞囊如果不及時處理,則會留下痕跡和氣味,同樣使雛鳥的安全受到威脅。
紫嘯鶇夫婦通過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應對著大自然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這樣的一幕幕隨時都在自然界上演。各種生物都在運用自己的生存智慧,適應著復雜的環(huán)境,延續(xù)著生命的樂章。
(1)馬邊大風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屬于森林生態(tài)系統,紅嘴藍鵲和紫嘯鶇都是該生態(tài)系統中的______者。根據文中信息,寫出一條包含紫嘯鶇的食物鏈:______。
(2)紫嘯鶇親鳥喂食雛鳥的行為是生來就有的,屬于______(填“先天性”或“學習”)行為。捕獲食物的紫嘯鶇不直接回巢,而是停留一會兒才飛回喂食。推測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3)除了文中介紹的紫嘯鶇相關事例,每種生物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都有自己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請你試舉一例:______。
【答案】(1)?消費???? 植物(樹木)→(植食性)昆蟲→紫嘯鶇或者植物(樹)→蝸牛→紫嘯鶇
(2)?先天性???? 為了避免鳥巢被天地發(fā)現,保護雛鳥
(3)仙人掌葉退化成刺,適應干旱環(huán)境;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合理即可)
【分析】(1)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2)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
【詳解】(1)紅嘴藍鵲和紫嘯鶇都屬于動物,是生態(tài)系統中的消費者。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資料中包含紫嘯鶇的食物鏈是:植物(樹木)→(植食性)昆蟲→紫嘯鶇或者植物(樹木)→蝸?!蠂[鶇。
(2)資料中,紫嘯鶇親鳥喂食雛鳥的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因此屬于先天性行為。捕獲食物的紫嘯鶇不直接回巢,而是停留一會兒才飛回喂食,推測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為了避免鳥巢被天敵發(fā)現,保護雛鳥。
(3)每種生物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都有自己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如:仙人掌葉退化成刺,適應干旱環(huán)境;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33.閱讀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幼獅天生的利爪能夠幫它成功狩獵,本能地突襲那些引起它注意的目標,這非常有利于它的生存。然而,要想完全掌握狩獵技巧,還需要不斷實踐以積累經驗。
材料二:胡楊林是牲畜天然的庇護所和棲息地,馬、鹿、野駱駝、鵝喉羚、鴛鴦等百余種野生動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還伴著甘草、駱駝刺等多種沙生植物,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特殊的生態(tài)體系,營造了一個個綠洲。
(1)材料一中,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說,幼獅用利爪本能地突襲目標的行為屬于_________行為,是由其體內的_________決定的。
(2)材料二中,劃線部分的動物其生殖和發(fā)育的特點是_________,有利于提高它們后代的_________。
(3)鹿群中有組織、有分工,鹿的肛門周圍有白色的毛發(fā),又稱后盾,平時被尾巴遮擋,當遇到敵害時會將尾巴翹起,露出白色的毛發(fā),其他成員看見后就會作出相應的躲避動作。這說明鹿群個體間可以進行_________。
【答案】(1)?先天性???? 遺傳物質
(2)?胎生、哺乳???? 后代成活率
(3)信息交流(通訊)
【分析】動物行為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是動物的一種本能,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而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由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是在先天性行為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新的行為活動,也稱為后天性行為。
【詳解】(1)先天性行為是指動物生來就有的一種行為方式,幼獅用利爪本能地突襲目標的行為就屬于先天性行為,受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
(2)馬、鹿、野駱駝、鵝喉羚,都屬于哺乳動物,其特有的生殖發(fā)育特點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有利于提高后代成活率。
(3)社會行為是群體內形成了一定的組織,成員間有明確分工的動物群集行為,有的高等動物還形成等級。鹿群內有組織,它們分工明確,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因此屬于社會行為。動物通過動作、聲音、氣味、分泌物(性外激素)進行信息交流。鹿的肛門周圍有白色的毛發(fā),又稱后盾,平時被尾巴遮擋,當遇到敵害時會將尾巴翹起露出白色的毛發(fā),其他成員看見后會作出相應的躲避動作。這事例說明動物間能夠進行信息交流(通訊)。
34.認真閱讀材料,分析并解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號上搭載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發(fā)布的照片顯示了棉花種子已經長出了嫩芽,標志著我國首次完成了人類在月球背面進行的生物試驗。嫦娥四號上搭載的科普載荷是一個密閉的生態(tài)系統,其中包括土豆、擬南芥、油菜、棉花、果蠅和酵母菌等6種生物。
材料二:2020年初,世界各地遭受蝗災,鄰國巴基斯坦的蝗蟲嚴重危害當地農作物。應巴方請求,中國政府派出蝗災防治工作組抵達巴基斯坦。10萬“國紹1號”鴨苗組成的“鴨子軍隊”隨后出征!
(1)材料一中,把嫦娥四號中的密閉載荷罐看成一個微型生態(tài)系統;6種生物中能作為分解者的是___________。果蠅直接以植物為食,不斷地從食物中獲得能量的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等廢物被植物利用,這體現了動物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的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包含的食物鏈是:___________。
(3)引鴨入巴基斯坦,是利用鴨對蝗蟲捕食關系來控制蝗蟲的數量,最大的優(yōu)點是不污染環(huán)境。這種方法叫___________。
【答案】(1)?酵母菌???? 物質循環(huán)
(2)農作物→蝗蟲→鴨子
(3)生物防治
【分析】(1)生態(tài)系統是指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和分解者(細菌、真菌)組成。
(2)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所以食物鏈中不應該出現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
【詳解】(1)資料一中的6種生物中酵母菌屬于真菌,營腐生生活,屬于生態(tài)系統中的分解者。果蠅直接以植物為食,不斷地從食物中獲得能量的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等廢物被植物利用,可見動物能促進物質循環(huán)。
(2)資料二中包含的食物鏈:農作物→蝗蟲→鴨子。
(3)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大致可以分為以蟲治蟲、以鳥治蟲和以菌治蟲三大類。生物防治是降低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一類生物。它的最大優(yōu)點是不污染環(huán)境,成本低,是農藥等非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于維持生態(tài)平衡。
35.閱讀下面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餐廚垃圾是城市垃圾的一個重要來源,既帶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又導致大量生物能源的浪費。于是科學家們研究出一些新型技術來處理餐廚垃圾——“波卡西堆肥法”。
波卡西堆肥法是將EM活菌制劑混合到廚余垃圾中,一同放進密封的、底部可排水的堆肥桶內,通過厭氧發(fā)酵來分解廚余的方法。其中的EM菌是由各種不同的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組成的。光合菌和乳酸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在堆肥過程中,EM菌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產生,正確使用,能夠避免堆肥發(fā)出難聞的氣味。“波卡西堆肥法”的步驟如下:
步驟一:在帶水龍頭的桶里鋪上一層報紙。
步驟二:收集廚余垃圾,將廚余垃圾切成小塊。
步驟三:準備EM發(fā)酵粉,在廚余垃圾上每十厘米撒一層發(fā)酵粉,覆蓋度最好在75%以上,壓實。
步驟四:容器需留有發(fā)酵空間。在停止加廚余垃圾的第七天開始每隔1-2天排水一次。這個水就是波卡西發(fā)酵液。
步驟五:10-15天后桶內會長出白色或偏紅色的菌絲。15-23天后,菌絲老化,將底肥倒出做基底肥,埋入土中。兩周后,堆肥就做成了。
波卡西堆肥法可以幫助家庭消耗廚余垃圾,為生活垃圾減量這一目標做出貢獻。它將餐廚垃圾變廢為寶,發(fā)酵產生的有機肥料,能很好的促進農作物生長。但如混有其他垃圾,就無法進行有效堆肥。
(1)EM菌中的光合菌屬于______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
(2)波卡西堆肥法所需的發(fā)酵環(huán)境應為__________(填“有氧”或“無氧”)環(huán)境。
(3)步驟三相當于培養(yǎng)細菌和真菌步驟中的_______。廚余垃圾主要為EM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______這一物質條件。
(4)堆肥產生的有機肥料主要能為植株的生長提供_______這一營養(yǎng)物質。
(5)結合材料,請你為波卡西堆肥有效實施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核
(2)無氧
(3)接種???? 有機物
(4)無機鹽
(5)做好垃圾分類/不把其他垃圾和餐廚垃圾混合
【分析】發(fā)酵技術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發(fā)酵作用,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fā)酵過程,大規(guī)模的生產發(fā)酵產品的技術。微生物的發(fā)酵技術在食品、藥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義。
【詳解】(1)細菌雖有DNA集中的區(qū)域,卻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樣的生物稱為原核生物。真菌、動植物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因此光合菌屬于原核生物。
(2)“波卡西堆肥法是將EM活菌制劑混合到廚余垃圾中,一同放進密封的、底部可排水的堆肥桶內,通過厭氧發(fā)酵來分解廚佘的方法”,因此發(fā)酵環(huán)境應為無氧環(huán)境。
(3)接種就是把已有的菌種,用某種方式取少量的菌種,接到培養(yǎng)基上的過程。步驟三中撒發(fā)酵粉的過程就相當于接種。由題干信息可知,EM菌屬于腐生菌,需要消耗廚余垃圾中的有機物進行發(fā)酵,因此廚余垃圾主要為EM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有機物。
(4)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肥料給農作物的生長提供無機鹽。因此堆肥產生的有機肥料主要能為植株的生長提供無機鹽。
(5)為了方便進行波卡西堆肥法,應將廚余垃圾與其他垃圾區(qū)分開,因此要分類回收處理垃圾,不把其他垃圾和餐廚垃圾混合。
36.分析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我們周圍的微生物種類極其豐富,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方式和生殖方式,人類的衣食住行往往離不開它們,但也有部分微生物對人類造成危害。如圖為幾種微生物的結構示意圖。
資料二:近幾年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爆發(fā),在這場疫情阻擊戰(zhàn)中,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預防有了新的發(fā)現和研究。2020年3月3日,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發(fā)表題為《關于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xù)進化》的論文,通過對迄今最大規(guī)模的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揭示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演化出兩個亞型。
資料三: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歷程中,黨中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處置局部地區(qū)聚集性疫情,有效推進疫苗研制和免費接種,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1)高端的食材往往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中國人民用智慧制作出多種美食。做饅頭時,將一小包發(fā)酵用的粉末狀物質倒入溫水中調勻,然后用來和面,該粉末狀物質是資料一圖中的【????】______。
(2)圖中D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______組成。而圖B生物沒有______,只有DNA集中的區(qū)域;圖中生物ABC都沒有______,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3)資料二中揭示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演化出兩個亞型,這體現了新型冠狀病毒具有______(填“遺傳”或“變異”)的特性。
(4)接種疫苗是阻止新型冠狀病毒傳播蔓延的重要方法之一。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來看,接種疫苗屬于______。接種疫苗之后,人體內產生相應的______,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
【答案】(1)A酵母菌
(2)?遺傳物質???? 成形的細胞核???? 葉綠體
(3)變異
(4)?保護易感人群???? 抗體
【分析】圖A是酵母菌,單細胞真菌,圖B是大腸桿菌,屬于單細胞細菌,圖C是霉菌,圖D是病毒。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代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
【詳解】(1)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用于發(fā)面和蒸饅頭,酵母菌在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都能產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團蓬松多孔。
(2)病毒的結構是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沒有細胞結構,大腸桿菌是細菌,是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區(qū)域,細菌、真菌以及動物都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
(3)病毒是不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演化出兩個亞型,這體現了新型冠狀病毒具有變異的特性。
(4)疫苗是減毒和滅活的病原體,為了刺激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病毒入侵時,與體內的抗體結合,預防傳染病的三種措施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以及保護易感人群,所以,接種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37.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關問題:
材料一:2022年北京冬奧會既是全球矚目的體育盛會,也是一場文化盛宴?!皝頃r迎客松,走時送別柳”,這是中國給全世界的浪漫。
材料二:我國科考隊員在九寨溝自然保護區(qū)發(fā)現的珍稀瀕危植物一耳墜苔和花斑煙桿蘚,它們有假根,有類似莖和葉的分化。
材料三:蘇鐵蕨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可作為強鈣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1)生物分類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___________。
(2)迎客松屬于裸子植物,最主要的依據是___________。
(3)耳墜苔和花斑煙桿蘚都屬于___________(填植物類群名稱)。蘇鐵蕨外形頗似蘇鐵,靠__________繁殖后代。
(4)地球上現存的植物已知的大約有30萬種,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種類組成了大自然中的整個植物界。下圖為植物進化過程示意圖,其中最低等的植物類群是[???]___________。(“[???]”填字母,橫線上填植物類群名稱)
【答案】(1)種
(2)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
(3)?苔蘚植物???? 孢子
(4)A藻類植物
【分析】圖可知,A是藻類植物,B是苔蘚植物,C是蕨類植物,D是裸子植物,E是被子植物。
【詳解】(1)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
(2)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發(fā)達的根、莖、葉,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沒有花、果實這兩個器官。迎客松屬于裸子植物,最主要的依據是種子外沒有果皮包被。
(3)耳墜苔和花斑煙桿蘚都屬于苔蘚植物,有莖、葉的分化,但是無根,只有假根,體內無輸導組織,植株矮小。蘇鐵蕨外形頗似蘇鐵,靠孢子繁殖后代,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比較高大,蕨類植物也不結種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屬于孢子植物,蕨類植物的生殖離不開水,適于生活在陰濕處。
(4)植物的進化歷程:原始藻類植物→原始苔蘚植物和原始蕨類植物→原始的種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圖為植物進化過程示意圖,其中最低等的植物類群是A藻類植物。
38.長沙市岳麓山地形復雜,氣候差異明顯,動植物種類豐富。某校生物研學小組在五月中旬進入岳麓山風景區(qū),對部分動植物種類進行了調查?;卮鹣铝袉栴}。
資料一:岳麓山上有山毛櫸(野生板栗)、紅楓、野生葡萄、人工種植的櫻桃、茶子樹、檜柏、側柏、扁柏、馬尾松等。
資料二:根據調查的六種動物,繪制如下分類圖示:
(1)研學小組將資料一中的植物進行分類,檜柏、側柏、扁柏、馬尾松為一類,其它為另一類,分類的依據是______。五月正值櫻桃成熟,同學們還參加了采摘活動,櫻桃的可食用部分由花的______發(fā)育而成。
(2)資料二的A處應填寫______,F表示______。如圖可知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形態(tài)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______。
【答案】(1)?種子是否有果皮包被(或形態(tài)結構)???? 子房壁
(2)?胎生???? 濕潤的體壁???? 生理功能
【分析】(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種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發(fā)達的根、莖、葉,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沒有花、果實這兩個器官。
(2)花經過傳粉和受精后的發(fā)育情況為:
(3)哺乳動物一般具有胎生哺乳,體表被毛覆蓋有保溫作用,體腔內有膈,牙齒分為門齒、臼齒、犬齒,心臟四腔,用肺呼吸,體溫恒定等特征。
(4)環(huán)節(jié)動物的特征為身體有許多彼此相似的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
【詳解】(1)研學小組將資料一中的植物進行分類,檜柏、側柏、扁柏、馬尾松為一類,屬于裸子植物,產生種子,種子外面沒有果皮包被,其它為另一類,山毛櫸(野生板栗)、紅楓、野生葡萄、人工種植的櫻桃、茶子樹,屬于被子植物,產生種子,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分類的依據是種子是否有果皮包被(或形態(tài)結構)。五月正值櫻桃成熟,同學們還參加了采摘活動,櫻桃的可食用部分由花的子房壁發(fā)育而成,種子是由胚珠發(fā)育來的。
(2)資料二中的松鼠屬于哺乳動物,A處應填寫胎生,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蚯蚓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氧氣先溶解在體壁的粘液里,然后滲透到體壁內的毛細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過體壁排出體外,蚯蚓是用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的,所以F表示濕潤的體壁。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tài)結構如是否有翅、身體是否分節(jié)等,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內部構造如有無脊椎和生理功能,如體溫是否恒定、呼吸等,所以如圖可知動物的分類除了要比較形態(tài)結構,往往還要比較動物的生理功能。
39.2021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每年5月22日)的主題是“呵護自然,你我有份”,旨在號召國際社會團結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分析以下材料,請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前年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鄭重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br />
材料二:我國生物多樣性法律法規(guī)體系越來越完善,如2021年4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
材料三:去年3月,我國遭遇了近十年來的最強沙塵暴,此次沙塵暴起源于蒙古國戈壁荒漠。蒙古國由過度放牧導致土壤荒漠化,再加上今年春季氣溫較往年偏高5~8℃,導致干旱、大風,就此形成了超強沙塵暴。
(1)中國要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一方面應保護現有森林,并大力植樹造林,利用綠色植物進行________消耗二氧化碳;另一方面需從能源結構、工業(yè)制造和個人生活等方面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中規(guī)定加強對抗生素藥物等抗微生物藥物使用和殘留的管理,因為這些藥物殘留可能會沿________逐漸積累危及人體健康,也可能污染環(huán)境;還規(guī)定加強對人類和珍稀動植物遺傳資源的調查、管理與監(jiān)督,這是從________多樣性的角度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及生物安全。
(3)“呵護自然,你我有份”,下列個人行為不利于保護自然的是________。
A.隨手關燈 B.光盤行動 C.放生巴西龜 D.垃圾分類投放
(4)我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減少沙塵暴的發(fā)生?________________(答兩點)。
【答案】(1)光合作用
(2)?食物鏈???? 基因
(3)C
(4)加強植樹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導全球合作,減少碳排放,減緩氣候變化(意思相近即可)
【分析】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的多樣性。
【詳解】(1)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同時釋放氧的過程。植樹造林是利用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2)在生態(tài)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即抗微生物藥物這些藥物殘留可能會沿食物鏈逐漸積累危及人體健康,也可能污染環(huán)境。加強對人類和珍稀動植物遺傳資源的調查、管理與監(jiān)督,這是從基因多樣性的角度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及生物安全。
(3)隨手關燈、光盤行動,倡導厲行節(jié)約。垃圾分類投放,提高廢棄物的再循環(huán)率,這些做法有利于保護自然。放生巴西龜,即引入外來物種有可能會造成生物入侵,會破壞當地生態(tài)系統的多樣性,不利于保護自然。故選C。
(4)為了減少沙塵暴的發(fā)生,我國可以加強植樹造林,治理荒漠化,倡導全球合作,減少碳排放,減緩氣候變化。
4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蜜蜂,(Bee/Honeybee)膜翅目、蜜蜂科。體長為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后足為攜粉足(可攜帶花粉)。兩對翅:前翅大,后翅小,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
蜜蜂與鳥類、蝙蝠等傳粉者影響了全球35%的作物生產,增加了全球87種主要糧食作物的產量。千百年來,蜜蜂作為地球上最勤勞的生物之一,造福了人類、植物和環(huán)境。通過將花粉從一朵花帶到另一朵花,蜜蜂和其他傳粉者不僅幫助生產了大量的水果、堅果和種子,還使產品更加多樣且質量更高,有助于糧食安全和營養(yǎng),被譽為“農業(yè)之翼”。“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是對蜜蜂這個“不可或缺的工人”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蜜蜂在一些農業(yè)區(qū)遭受重創(chuàng),這些地區(qū)單一的種植模式導致蜜蜂賴以生存的野花大規(guī)模消失,農場過度使用殺蟲劑也給蜜蜂種群造成了傷害。為保護蜜蜂,5月20日被定為“世界蜜蜂日”。
(1)蜜蜂的身體分為___________三部分,足和觸角分___________。
(2)蜜蜂與蜜源植物的關系是___________。蜜蜂的發(fā)育過程經過四個時期,這種發(fā)育方式是___________。
(3)“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說明蜜蜂分布廣泛,能適應干旱的環(huán)境,這與其體表的___________可以防止水分蒸發(fā)有關。
(4)當一只工蜂發(fā)現蜜源后,會通過復雜的___________動作,將食物的數量、距離和方位等信息傳遞給同伴,其他蜜蜂便會“蜂擁而入”。
(5)蜜蜂作為生態(tài)系統中特殊的消費者,對于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著重要作用。請?zhí)岢鲇行ПWo蜜蜂的建議或做法:___________(答出一條即可)。
【答案】(1)?頭、胸、腹???? 節(jié)
(2)?捕食???? 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3)外骨骼
(4)舞蹈
(5)農業(yè)區(qū)種植多樣化;利用生物防治,減少或禁止使用殺蟲劑
【分析】1.蜜蜂的發(fā)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蝗蟲的發(fā)育過程包括“卵→幼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2.生物之間的聯系有種內關系和種間關系。種內關系包括種內互助、種內斗爭等。種間關系按性質包括兩方面:一是種間互助性的相互關系,如原始合作、共棲、共生等;二是種間對抗性的相互關系,如寄生、捕食、競爭等。
【詳解】(1)蜜蜂等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生有一對觸角,為感覺器官;胸部一般著生有兩對翅、三對足,為昆蟲的運動器官;昆蟲的足和觸角都分節(jié),屬于節(jié)肢動物。
(2)蜜蜂采集植物的花粉和花蜜而不殺死植物的行為屬于牧食,是捕食的一種形式。所以,蜜蜂與蜜源植物的關系是捕食。蜜蜂的發(fā)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這種發(fā)育方式是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
(3)蜜蜂等昆蟲的體表具有堅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的蒸發(fā)散失,這是適應干旱陸地生活的特點之一。
(4)蜜蜂的舞蹈是通過動作告訴其它工蜂蜜源的位置、方向,是信息交流的方式。
(5)結合分析可知,保護蜜蜂的建議或做法可以是:農業(yè)區(qū)種植多樣化;利用生物防治,減少或禁止使用殺蟲劑(答出一條,合理即可)。
41.小明同學在學習了生物學的遺傳和變異后,對家人的眼瞼、酒窩等特征做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請據此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成員
父親
母親
兒子
特征
眼瞼
雙眼皮
單眼皮
單眼皮
酒窩
有酒窩
有酒窩
無酒窩
膚色
正常膚色
正常膚色
白化病
(1)人的眼瞼、酒窩、膚色等在生物學上統稱為_______,它是指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行為習慣等具有的各種特征。
(2)假設控制有酒窩的基因(A)相對于無酒窩的基因(a)為顯性,那么父親的基因組成為_______,兒子的基因組成為_______。
(3)小明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為22對常染色體+XY性染色體。性染色體中的X染色體來自于_______。
(4)白化病是由隱性基因(r)控制的一種遺傳病,它導致人體細胞內黑色素合成缺陷,從而表現為皮膚、毛發(fā)等的色素缺陷。如果小明的母親已經懷孕,你認為她生一個膚色正常的女兒的幾率是_______。由于遺傳病多發(fā)生在血緣關系比較近的家庭中,所以我國婚姻法明確規(guī)定:禁止_______。
【答案】(1)性狀
(2)?Aa???? aa
(3)母親
(4)?3/8???? 近親結婚
【分析】生物體的某些性狀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而成對的基因往往有顯性和隱性之分,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只有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才會表現出隱性性狀。
【詳解】(1)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因此表中涉及到的人的眼瞼、酒窩、膚色等是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屬于性狀。
(2)已知控制有酒窩的基因(A)相對于無酒窩基因(a)為顯性。兒子為無酒窩,控制無酒窩的基因一定是aa,根據其基因由父母雙雙個提供一個,父親有酒窩的基因組成為Aa,母親的有酒窩基因組成為Aa,則他們的后代的基因組成和性狀表現如圖所示:
(3)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有一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做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這樣男性產生的精子就有兩種,一種是含有X染色體的,另一種是含Y染色體的;女性產生的卵細胞只有一種,是含有X染色體的;如果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與含X染色體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體就是XX,由它發(fā)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與含Y染色體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體就是XY,由它發(fā)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見小明體細胞的XY性染色體,其中的X染色體來自于母親,Y染色體來自于父親。
(4)人類皮膚正常由顯性基因(R)控制,白化病由隱性基因(r)控制。小明的父母皮膚均正常,而小明為白化病,小明的基因組成為rr,說明小明正常膚色的父母遺傳給小明白化(rr)的基因一定是r,則小明的父母的基因組成都是Rr,遺傳圖譜如圖所示:
由此可知,小明父母再生一個孩子膚色正常的概率是3/4,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從理論上講,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1/2,所以從理論上講,小明父母再生一個皮膚正常的女兒概率為;白化病是一種由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遺傳病多發(fā)生在近親結婚的人群中,這是因為血緣關系越近的人,其遺傳基因越相似,婚后子女得遺傳病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國婚姻法明確規(guī)定:禁止近親結婚。
42.請閱讀下列資料并回答問題:
資料一:人類有膚色之別。根據膚色特征可分為:白色人種、黃色人種、棕色人種和黑色人種。不同人種膚色的基因組成是不同的。但是長期曬太陽的非黑色人種,膚色也會變黑。
資料二:染色體、DNA和基因的關系示意圖。
(1)膚色是一種性狀,是由______控制的。
(2)白化病是隱性遺傳病。一對膚色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白化病孩子,若這對夫婦膚色的基因組成均為Aa(如圖),則這個孩子膚色的基因組成是______。這對夫婦想再生一個孩子,孩子膚色正常的概率是______。
(3)資料二中染色體主要由[????]______和[????]______組成。
【答案】(1)基因
(2)?aa???? 3/4##75%
(3)?②DNA##③蛋白質???? ③蛋白質##②DNA
【分析】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顯性基因是控制顯性性狀發(fā)育的基因,隱性基因,是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當細胞內控制某種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顯性或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生物體表現出顯性基因控制的性狀;當控制某種性狀的基因都是隱性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才會表現出來。
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則親代個體表現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由一對隱性基因控制。
【詳解】(1)生物體的形態(tài)特征、生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叫做性狀。膚色是一種性狀,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染色體存在于細胞核里。
(2)白化病屬于家族遺傳性疾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常發(fā)生于近親結婚的人群中。膚色正常的夫婦生出了患白化病的孩子,說明夫婦雙方除含有一個控制正常膚色的基因外,都含有一個控制白化病的隱性基因,父母親的基因組成都是Aa,這對基因的遺傳圖解如圖所示:
由遺傳圖解可知:則白化病孩子的基因組成是aa。
這對夫婦想再生一個孩子,結合遺傳圖解可知,孩子膚色正常的概率是75%。
(3)資料二中染色體是細胞核內具有遺傳作用的物體,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①染色體;每條染色體含有一個DNA分子,染色體是由②DNA和③蛋白質兩種物質組成。
43.閱讀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中國科學院經過多年不斷努力,終于在克隆技術方面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世界首個體細胞克隆獼猴“中中”于2017年11月27日在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平臺誕生,一周后的12月5日,第二個體細胞克隆獼猴“華華”誕生。
資料二:青霉能產生青霉素,人們把青霉中有關基因切下來,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大腸桿菌中去,依靠大腸桿菌的快速繁殖產生大量的青霉素。
資料三:據《科技日報》2020年4月15日報道,由袁隆平院士領銜的科研田隊在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研究方面取得新變破。袁院士介紹道,我們還將不斷挖掘水稻耐鹽成基因,將其轉育到第三代超級稻上,培育出既耐鹽堿又高產的“海水稻”。該技術成功后將使我國大片荒蕪的鹽堿地變成糧倉。
(1)產生“中中”、“華華”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填“有性生殖”或“無性生殖”)。
(2)以大腸桿菌產生青霉素的技術稱_______。
(3)培育“海水稻”的育種方式是_______。
(4)人工選擇育種、誘變育種都是人類應用_______、_______原理培育新品種。
【答案】(1)無性生殖
(2)轉基因技術
(3)雜交育種
(4)?遺傳???? 變異
【分析】轉基因技術就是把一個生物體的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體內的生物技術。它是在分子水平上進行的遺傳操作,按照預先設計的藍圖把一種生物的基因分離出來,在體外進行拼接組合,然后轉入另一種生物的體內,從而改造某些遺傳性狀,最終獲得人們所需要的新品種。轉基因技術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與另一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產生特定的具有優(yōu)良遺傳性狀的新品種。利用轉基因技術可以改變動植物性狀,培育新品種,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體培育出人類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醫(yī)藥、食品等方面。
【詳解】(1)克隆技術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而獲得新個體的方法,屬于無性生殖。
(2)轉基因技術就是把一個生物體的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體內的生物技術。它是在分子水平上進行的遺傳操作,按照預先設計的藍圖把一種生物的基因分離出來,在體外進行拼接組合,然后轉入另一種生物的體內,從而改造某些遺傳性狀,最終獲得人們所需要的新品種。以大腸桿菌產生青霉素的技術稱轉基因技術。
(3)雜交育種:不同種群、不同基因組成的個體間進行雜交,并在其雜種后代中通過選擇而育成純合品種的方法,如雜交水稻等。培育“海水稻”的育種方式是雜交育種。
(4)利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的方法有多種,人類應用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等可遺傳變異來培育生物新品種。如培育的雜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組合培育出的新品種,培育出人工雜交稻來,既是人工選育,又屬雜交育種;用一定劑量的放射性鈷照射小麥的種子,屬于用射線誘導發(fā)生基因突變,產生可遺傳變異的過程,屬誘變育種,還有人工選擇育種,從產奶不同的奶牛,經過選擇,繁育出高產奶牛。
44.科學家做過如下實驗:將深色樺尺娥和淺色尺蛾分別進行標記,然后放養(yǎng)于不同的地點,工業(yè)污染區(qū)樹干呈黑色,未污染區(qū)樹干呈灰色,一段時間后,將放養(yǎng)的尺蛾盡量收回,統計其數目,結果如表。請結合達爾文的進化論回答下列問題:
環(huán)境
工業(yè)污染區(qū)
未污染區(qū)
類型
淺色樺尺蛾
深色尺蛾
淺色樺尺蛾
深色樺尺蛾
釋放數目
201只
601只
496只
473只
再回收率
15.9%
34.1%
12.5%
6.3%
(1)棒尺娥的體色有深色和淺色之分,這是_________的現象。(選填“遺傳”或“變異”)
(2)在工業(yè)污染區(qū)_________樺尺娥是有利變異,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并繁殖后代;在未污染區(qū)_________樺尺蛾是有利變異,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并繁殖后代
(3)從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生存環(huán)境中生活著的樺尺蛾,其保護色是不同的。根據達爾文進化論,保護色的形成是_________(填字母)。A.人工選擇的結果 B.自然選擇的結果
C.不能解釋的自然現象 D.動物聰明的表現
(4)通過上述事實說明,樺尺蛾的變異方向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是_________的(選填“定向”或“不定向”)。
【答案】(1)變異
(2)?深色 淺色
(3)B
(4)定向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在工業(yè)污染區(qū),深色樺尺蛾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業(yè)區(qū),淺色樺尺蛾更容易生存;這說明生物的體色與環(huán)境的顏色一致時即具有保護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
【詳解】(1)根據分析可知,樺尺蛾的體色(深色、淺色)在生物學上稱為性狀。樺尺蛾的體色有深淺之分,體現了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這是一種變異現象。
(2)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相似,從而不易被敵害發(fā)現,利于其避敵和捕食,這種體色叫做保護色;工業(yè)污染之后,樺尺蛾較深的體色對其本身來說是一種保護色;生物只有適應環(huán)境才能生存,在工業(yè)污染區(qū)深色樺尺蛾在生存競爭屬于有利變異的個體,就容易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相反,樺尺蛾的淺色個體是不利變異,這類樺尺蛾在生存斗爭中容易被淘汰;在非工業(yè)區(qū)淺色樺尺蛾不容易被敵害發(fā)現,因此淺色的樺尺蛾是有利的變異,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并繁殖后代。
(3)由資料分析可知,工業(yè)污染區(qū),樺尺蛾的生活環(huán)境被工廠的煙熏成了深顏色,這樣深色樺尺蛾就不容易被發(fā)現,而淺色樺尺蛾容易被敵害發(fā)現;在非工業(yè)區(qū),樺尺蛾的生活環(huán)境未被污染顏色淺,所以淺色的樺尺蛾不容易被敵害發(fā)現而生存下來,可以說明樺尺蛾的體色使樺尺蛾對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在污染區(qū)深色樺尺蛾是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從科學家實驗的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的樺尺蛾,保護色是不同的,根據達爾文理論,認為生物的適應性是動物在自然界長期演化中形成的,保護色的形成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故選B。
(4)在自然界中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為爭奪足夠的食物和空間進行生存斗爭,生存斗爭包括生物同種個體和不同種個體之間的斗爭,以及生物與自然條件,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同時將有利變異遺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通過上述事實說明,樺尺蛾的變異方向是不定向,而選擇是定向的,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45.閱讀下列資料,請回答問題。
資料一:2021年12月17日8時~12月18日8時,陜西新增報告本土確診病例7例,疫情不容忽視,抗疫仍在繼續(xù)。新冠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全球性流行疾病。我國除采取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等常態(tài)化防控措施,還大力推進疫苗接種工作,以早日實現全民免疫目標。
資料二:脊髓灰質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的急性傳染病。輕癥時僅有低熱癥狀;重癥時發(fā)熱較嚴重,肢體疼痛,數天內出現軟癱偶爾也危及生命。嬰幼兒時期可通過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小兒麻痹糖丸)來有效預防。
(1)從傳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型冠狀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均屬于引起傳染病的______。
(2)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兒童屬于傳染病流行環(huán)節(jié)中的______。
(3)資料一中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切斷傳播途徑的做法是______。
(4)從免疫角度分析,新冠疫苗和小兒麻痹糖丸相當于______,能刺激體內淋巴細胞,產生種特殊的蛋白質,這種免疫屬于______免疫。
【答案】(1)病原體
(2)傳染源
(3)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
(4)?抗原???? 特異性
【分析】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詳解】(1)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新型冠狀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從傳染病的角度來說,它屬于病原體。新型冠狀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寄生在動物體中,因此屬于動物病毒。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2)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感染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兒童屬于傳染病流行環(huán)節(jié)中的傳染源。
(3)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等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推進疫苗接種工作等屬于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保護易感人群。
(4)從免疫的角度看,小兒麻痹糖丸和新冠疫苗屬于抗原,該物質進入人體內后,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第三道防線的淋巴細胞產生可以抵抗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抗體,抗體具有特異性,因此這種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
46.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奧密克戎(Omicron)是Covid-19的變種,于2021年11月9日在南非被首次檢測到。據國家衛(wèi)健委官網報道:2022年4月9日0-24時,31個?。ㄗ灾螀^(qū)、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351例。截至2022年4月13日,全國31個?。ㄗ灾螀^(qū)、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疫苗(如:滅活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重組蛋白疫苗)330588.4萬劑次。理論上講,全國人民已經完成了2針的全程接種,現正在有序接種第三針加強針,當下,整個社會都必須認識到奧密克戎的潛在危害性,為盡早建立我國群體免疫屏障而努力。回答下列問題:
(1)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是病毒。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部的______和蛋白質外殼組成。
(2)如果有人一旦被確診為新冠病毒感染者,醫(yī)院會立刻將其隔離治療,這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______。
(3)資料中提到的“滅活疫苗”是科研人員將新冠病毒接種到非洲綠猴腎細胞中進行培養(yǎng)、研制的;“腺病毒載體疫苗”是把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嵌人不致病的腺病毒中制備而成,接種該疫苗后,人體可合成S蛋白,進而刺激淋巴細胞產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體,從免疫的角度來看,S蛋白相當于______;制備“重組蛋白疫苗”首先需要把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轉入酵母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這一環(huán)節(jié)運用到的生物技術主要有微生物培養(yǎng)和______技術。
(4)針對新冠肺炎,我們要以預防為主,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①出門戴口罩;②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③堅持吃消炎藥;④居家鍛煉,增強體質
【答案】(1)遺傳物質
(2)控制傳染源
(3)?抗原???? 轉基因
(4)①②④
【分析】1.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傳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即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
2.非特異性免疫是生來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對多種病原體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線。特異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線,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對特定的病原體有防御作用。是患過這種病或注射過疫苗后獲得的。
【詳解】(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部的遺傳物質和外部的蛋白質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一旦離開就會變成結晶體,失去生命活動。
(2)預防傳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有人一旦被確認為感染者,醫(yī)院會立刻將其隔離治療,這屬于傳染病預防措施中的控制傳染源。
(3)腺病毒載體疫苗是把新型冠狀病毒的S蛋白基因嵌入到不致病的腺病毒中制備而成。接種該疫苗后,人體內可合成S蛋白,進而刺激淋巴細胞產生能夠抵抗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殊蛋白質,即抗體。從免疫的角度來看,S蛋白相當于抗原。制備重組蛋白疫苗首先需要把新型冠狀病毒的S蛋白基因轉入到酵母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中,使之合成S蛋白。這一環(huán)節(jié)運用到的生物技術有微生物培養(yǎng)和轉基因技術。
(4)從提高機體免疫力的角度看,預防新冠肺炎關鍵是居家鍛煉,增強體質。吃消炎藥不能預防新冠肺炎,吃抗病毒藥對人體造成危害,出門戴口罩、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目的是切斷傳播途徑。故針對新冠肺炎,我們要以預防為主,①出門戴口罩,②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④居家鍛煉,增強體質。
4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肆虐,給人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接種疫苗進行預防是最有效的方法。我國研發(fā)的新冠病毒疫苗已進入全民三劑接種階段,政府部門要求所有公民應接必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后,人體內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極大增強了我們防控疫情的能力和信心。
材料二:蓮花清瘟膠囊,清瘟解毒,宣肺泄熱。用于治療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是OTC甲類藥。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中成藥蓮花清瘟先后被列入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相關專家也證實了蓮花清瘟治療和預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性。
(1)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看,新冠病毒屬于引起人患新冠肺炎的__________。
(2)蓮花清瘟膠囊,是OTC甲類藥,必須在藥店由執(zhí)業(yè)醫(yī)師指導購買和使用。OTC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藥。
(3)接種滅活減毒的新冠病毒疫苗相當于__________(填“抗原”或“抗體”),接種滅活疫苗注射入人體后,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這種免疫類型屬于__________(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免疫。
(4)如圖為人體初次及再次免疫過程中,抗體產生的一般規(guī)律,在第一次受到抗原刺激時,__________細胞會產生相應的抗體。當同樣的抗原再次刺激時,機體會快速產生__________(填“大量”或“少量”)的相應抗體,將抗原清除。
【答案】(1)病原體
(2)非處方
(3)?抗原???? 特異性
(4)?淋巴???? 大量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傳染病和免疫的相關知識;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徊≡w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生物;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傳染病能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根據這三個基本采取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抗原是指引起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抗原物質,抗原包括進入人體的微生物等病原體、異物、異體器官等;抗體是指抗原物質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該抗原物質的特殊蛋白質,可與相應抗原發(fā)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抗體能將抗原(或病原體)消滅,等人的病好后,抗體還留在人的身體里,人就不會再患這種病了,不同的抗體在人體內存留的時間長短不同。
【詳解】(1)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生物,新冠病毒是引起人患新冠肺炎的微生物,因此屬于病原體。
(2)非處方藥是指不需要憑醫(yī)師處方即可購買,按所附說明服用的藥物,非處方藥適于消費者可以自我診斷、自我治療的小傷小病,簡稱OTC;由此可知,OTC是指非處方藥。
(3)注射的新冠疫苗是由病原體制成的,只不過經過處理之后,其毒性減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體,進入人體后不會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則這種疫苗相當于抗原,其產生的抗體只對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新冠病毒起作用,對其他病原體無效,可見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針對性的,屬于特異性免疫。
(4)注射的新冠疫苗是由病原體制成的,只不過經過處理之后,其毒性減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該抗原物質的特殊蛋白質——抗體;由圖可知,當同樣的抗原再次刺激時,機體會快速產生大量的相應抗體,將抗原清除。
48.資料一: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癌癥免疫治療方面所作出的貢獻。評獎委員會說,今年的獲獎者“創(chuàng)立了癌癥療法的一個全新理念”,“通過激發(fā)我們免疫系統內在的能力來攻擊腫瘤細胞”,他們的發(fā)現是“我們在與癌癥戰(zhàn)斗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資料二:2019年8月17日,2019年季節(jié)性流感防控策略學術交流會在北京召開。春季往往是流感傳染的高發(fā)季節(jié),H7N9型流感就是其中的一種,感染該病會在早期出現發(fā)熱等癥狀,類似普通流感。對季節(jié)性的流感,疫苗是最主要的干預工具。
(1)癌癥是由細胞癌變引發(fā)的疾病,癌變后的細胞可以通過不斷______產生大量新的癌細胞,形成腫瘤。從免疫的角度看,腫瘤細胞相當于抗原,可以刺激人體產生相應的______。
(2)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被稱為“生活方式病”。作為中學生,你應該選擇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答出2點即可)______。
(3)流感屬于傳染病,其病原體是______,它沒有______結構,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______組成。
(4)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看,注射疫苗屬于______。
(5)注射普通流感疫苗不能預防H7N9型流感,原因是______。
【答案】(1)?分裂 抗體
(2)要營養(yǎng)均衡;堅持鍛煉身體;按時休息;不吸煙、不喝酒;拒絕毒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等
(3)?流感病毒???? 細胞???? 遺傳物質
(4)保護易感人群
(5)特異性免疫只針對特定病原體,具有專一性
【分析】免疫是指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體內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內部環(huán)境的平衡和穩(wěn)定。
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有的還具有季節(jié)性和地方性的特點。病原體指能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傳染病若能流行起來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huán)節(jié)。人類的傳染病根據傳播途徑的不同可以分為: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體表傳染病。如蛔蟲?。纳x性傳染病)、肺結核(細菌性傳染病)、艾滋病(病毒性傳染?。┑?。傳染病的預防措施。①控制傳染源:如隔離患者、封鎖疫區(qū)、給生病的人打針吃藥、讓生病的人在家休養(yǎng)、對攜帶病原體的動物進行焚毀、掩埋處理等;②切斷傳播途徑:如噴灑消毒液、自來水消毒、殺滅蚊蟲、搞好個人衛(wèi)生、流感流行時戴口罩出門等;③保護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強體育鍛煉、遠離疫區(qū)等。
【詳解】(1)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了淋巴細胞,使其產生了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抗體。癌癥是由于細胞癌變引發(fā)的疾,病癌變后的細胞可以不斷分裂產生大量新的癌細胞,并形成腫瘤。從免疫的角度看,腫瘤細胞相當于抗原,可以刺激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
(2)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規(guī)律、保證均衡營養(yǎng)、一日三餐按時就餐、異性同學間應建立真誠友誼、積極參加文娛活動和體育運動、不吸煙、不酗酒、拒絕毒品等。青少年思想發(fā)育不成熟,生活經驗少,有了心理矛盾,及時向老師、家長請教,不能悶在心理,否則會影響身體健康。作為中學生,在生活中應該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要營養(yǎng)均衡,堅持體育鍛煉;按時作息;不吸煙、不喝酒;拒絕毒品,積極參加集體活動。
(3)病原體是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生物。流感屬于傳染病,其病原體是流感病毒,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部的遺傳物質和外部的蛋白質外殼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一旦離開就會變成結晶體,失去生命活動。
(4)傳染病的預防措施。①控制傳染源:如隔離患者、封鎖疫區(qū)、給生病的人打針吃藥、讓生病的人在家休養(yǎng)、對攜帶病原體的動物進行焚毀、掩埋處理等;②切斷傳播途徑:如噴灑消毒液、自來水消毒、殺滅蚊蟲、搞好個人衛(wèi)生、流感流行時戴口罩出門等;③保護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加強體育鍛煉、遠離疫區(qū)等。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看,注射疫苗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5)人感染甲型H7N9流感后的早期癥狀與普通流感相似,但是特異性免疫只針對某一-特定病原體,具有專一性,因此注射普通流感疫苗不能用來預防甲型H7N9流感。
49.2021年10月11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在云南昆明開幕,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一起努力。分析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去年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做出鄭重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材料二:今年4月15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我國生物多樣性法律法規(guī)體系越來越完善。
材料三:2021年11月武漢呼吁市民圍剿“加拿大一枝黃花”,該花高度可達2米左右,深秋初冬的時候開花,然后結出果實形成種子?!耙恢S花”繁殖能力特別強,能迅速形成單生優(yōu)勢,并且難以根除,一旦蔓延,將嚴重破壞生態(tài)平衡,影響生態(tài)安全,故又被稱為“霸王花”“生態(tài)殺手”。
(1)中國要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一方面應保護現有森林,并大力植樹造林,利用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維持__________平衡。另一方面需從能源結構、工業(yè)制造和個人生活等方面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生物安全法》中規(guī)定加強對抗生素藥物等抗微生物藥物使用和殘留的管理,因為這些藥物殘留可能會沿_______逐漸積累危及人體健康,也可能污染環(huán)境;還規(guī)定加強對人類和珍稀動植物遺傳資源的調查、管理與監(jiān)督,這是從___________多樣性的角度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及生物安全。
(3)云南省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qū),在云南省生活著亞洲象,今年亞洲象一路“逛吃”北遷,吃掉了大量的農作物,在“農作物→亞洲象”這條食物鏈中能量的源頭是_________,能量傳遞的特點是___________。這些植物在動物體內經過分解釋放能量,而大象排出的糞便或遺體內的有機物經過細菌和真菌的分解成為無機物,可見動物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的___________。
(4)“加拿大一枝黃花”因在我國缺少天敵大量繁殖,危機我國生物的生存。我國政府明確規(guī)定,禁止旅客攜帶任何新鮮水果和蔬菜入境。這一規(guī)定是為了防止_________,威脅我國的生物安全。
【答案】(1)碳—氧
(2)食物鏈???? 基因
(3)太陽能????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物質循環(huán)
(4)外來物種入侵
【分析】生態(tài)系統中能量和物質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物質可以循環(huán),能量不能循環(huán),逐漸減少,綠色植物是生產者,能夠固定太陽能,太陽能是食物鏈的能量源頭。
【詳解】(1)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同時釋放氧的過程,植樹造林是利用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在生態(tài)系統中,有害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其濃度隨著消費者級別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這種現象叫生物富集,即抗微生物藥物的殘留可能會沿食物鏈逐漸積累危及人體健康,也可能污染環(huán)境。生物多樣性的內涵通常包括三個方面,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的多樣性。所以對人類和珍稀動植物遺傳資源的調查、管理與監(jiān)督,這是從基因多樣性的角度保護我國生物多樣性及生物安全。
(3)在這個生態(tài)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從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開始的,通過食物鏈依次傳遞的,其特點是單向的、不循環(huán)的,并且是逐級遞減的。動物在生態(tài)系統中屬于消費者,作用是促進了生態(tài)系統中的物質循環(huán)。
(4)在生物學上,外來物種是指出現在其自然分布范圍和分布位置以外的一種物種、亞種或低級分類群,包括這些物種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體。外來物種入侵是指生物物種由原產地通過自然或人為的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過程,它有兩層意思,第一,物種必須是外來、非本土的,第二,該外來物種能在當地的自然或人工生態(tài)系統中定居、自行繁殖和擴散,最終明顯影響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當地生物多樣性。入侵的外來物種可能會破壞景觀的自然性和完整性,摧毀生態(tài)系統,危害動植物多樣性,影響遺傳多樣性。
5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材料一:近年來江西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向好,珍稀物種在各地頻繁出現,數量也逐漸增多。2018年12月在靖安縣拍攝到20多只中華秋沙鴨,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第三紀冰川期殘存下來的物種,數量極其稀少;2021年4月在九嶺山保護區(qū)發(fā)現我國瀕危植物一—野生大黃花蝦脊蘭。蝦脊蘭花色有白、玫瑰紅、藍、紫等多種,可用塊莖人工繁殖。
材料二:今年五一假期,來自上海、天津,南昌等地的近2名學生,在江西省生態(tài)學會和省科學院的專家指導下,開展了鄱陽湖生態(tài)研學活動。同學們體驗了鄱陽湖江豚保護工作。在湖灘草測上認識了蘆葦、革嵩、苔草等濕地植物,對鄱陽湖越冬候鳥有了感性認識。
(1)中華秋沙鴨是越冬候鳥,其體表覆羽,_____________變成翼。
(2)材料中描述蝦脊蘭具有多種花色,這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_____________多樣性,其用塊莖繁殖的方式屬于_____________(填“有性”或“無性”)生殖。
(3)根據材料中劃線部分的內容,可知湖灘草洲屬于_____________生態(tài)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
(4)從行為的獲得途徑判斷,候鳥來鄱陽湖越冬屬于_____________行為。
(5)江西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向好,頻繁出現珍稀物種,這體現了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
【答案】(1)前肢
(2)?基因???? 無性
(3)濕地
(4)先天性
(5)環(huán)境影響生物
【分析】(1)鳥類的主要特征是:有喙無齒,身體被覆羽毛,前肢特化為翼,長骨中空,心臟四腔,用肺呼吸,有氣囊輔助呼吸,體溫恒定,卵生。
(2)生物多樣性通常有三個層次的含義,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的多樣性。
(3)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4)生態(tài)系統的種類多種多樣,主要有森林生態(tài)系統、草原生態(tài)系統、海洋生態(tài)系統、淡水生態(tài)系統、濕地生態(tài)系統、農田生態(tài)系統、城市生態(tài)系統等,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是生物圈,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有不同的功能。
(5)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詳解】(1)中華秋沙鴨是越冬候鳥,其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是飛行器官。
(2)生物多樣性通常有三個層次的含義,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的多樣性,資料中描述蝦脊蘭具有多種花色,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基因的多樣性。用塊莖繁殖的方式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的一部分發(fā)育為新的個體,屬于無性生殖。
(3)濕地生態(tài)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tài)系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以沼澤植物占優(yōu)勢,動物的種類也很多,濕地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能調節(jié)區(qū)域小氣候,有地球的腎之稱。根據材料中劃線部分的內容,可知湖灘草洲屬于濕地生態(tài)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
(4)從行為的獲得途徑判斷,候鳥來鄱陽湖越冬屬于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
(5)生物影響環(huán)境,環(huán)境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huán)境才能生存,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聯系。因此,江西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向好,頻繁出現珍稀物種,體現了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是環(huán)境影響生物。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3年中考生物重點【題型必刷】專練15-實驗題專練 實驗題(60題),文件包含專練15實驗題60題解析版docx、專練15實驗題60題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3年中考生物重點【題型必刷】專練12-判斷題專練 判斷題(30題),文件包含專練12判斷題30題解析版docx、專練12判斷題30題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7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3年中考生物重點【題型必刷】專練11-填空題專練 填空題(40題),文件包含專練11填空題40題解析版docx、專練11填空題40題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