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漢樂府《江南》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周敦頤(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謚號“元”,北宋哲學(xué)家。因世居道縣濂溪,后居廬山蓮花峰講學(xué),峰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故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著有《周元公集》。 寫作背景:《愛蓮說》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dān)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lǐng)屬下在官署的一側(cè)挖池種蓮,后人稱為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fēng)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于是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xiàn)象抒發(fā)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上比較自由活潑,篇幅一般不長,跟現(xiàn)代雜文頗為相似??梢灾苯诱f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二、梳理文意,把握內(nèi)容 1.以小組為單位,疏通文意,交流并嘗試解決預(yù)習(xí)過程中有疑問的地方。 2.全班交流本文的翻譯,掌握重點詞語和重點句子的意思。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很喜歡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我則唯獨喜愛蓮——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它的柄)內(nèi)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句末語氣詞,相當于“啊”“呀”
香氣遠聞更加清芬;它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隱居避世。這里是說菊花不與別的花爭奇斗艷
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嘆詞,表示感慨相當于“唉”
唉!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朗讀課文,說說題目中包含的信息。
愛 蓮 說
含義:談?wù)剱酆蒙徎ǖ母邢?br/>文章題為《愛蓮說》,也就是“說說我對蓮花的喜愛,作者究竟喜歡蓮花的什么”(請用文章的語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文中又是從幾方面表現(xiàn)對蓮花的喜愛?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這些描寫句句寫蓮。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zhì),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之情。
作者把蓮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贊美君子形象,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借贊花來贊人。
“蓮”之特點 “蓮”之象征(君子)
君子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潔身自好的品行
君子內(nèi)心通達,行為正直,不攀附權(quán)貴
君子純真、自然,不嘩眾取寵
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君子高潔獨立,令人敬重
課文對蓮花進行描寫和歌頌,還寫了哪幾種花?用意何在?
課文除了寫蓮,還寫了哪幾種花?用意何在?
《飲酒》 陶淵明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不為五斗米折腰,遠離污濁的官場、喧囂的塵世,歸隱田園后過著悠然自得、閑適恬淡的隱居避世的生活。
“不為五斗米折腰”故事公元405年秋,他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時,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wù),潯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tǒng),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縣。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唐·劉禹錫《賞牡丹》“三條九陌花時節(jié),萬馬千車看牡丹?!? ——徐凝
作者用“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婉曲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fēng)。
作者用菊和牡丹來進行正襯和反襯,從中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作者寫蓮花,為什么要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表達作用?
反問。表面上感嘆愛蓮者少,實際感嘆與自己一樣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者太少了。
找出文中能體現(xiàn)作者思想的句子,并指出作者的處事態(tài)度是什么?
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于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渝地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我們再聯(lián)系周敦頤的人生態(tài)度,他主張入世,不贊成避世。避世者不染世之塵埃,固然可貴,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則境界更高。
本文借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贊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事態(tài)的厭惡和鄙視以及對潔身自好的追求。
重點字詞解釋1、可愛者甚蕃2、自李唐來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4、濯清漣而不妖
(予:我;獨:只;染:沾染) 之:用于主謂消獨,無實義不譯;
(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妖:艷麗。)
5、中通外直6、不蔓不枝7、香遠益清8、亭亭凈植9、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10、陶后鮮有聞11、宜乎眾矣
(蔓:名詞作動詞,橫生藤蔓; 枝:名詞作動詞,旁生枝節(jié))
(遠:形容詞作動詞,傳得遠;益:越發(fā),更加)
(亭亭:聳立的樣子;植:豎立)
(褻:親近而不莊重;褻玩:玩弄。)
(鮮:少;聞:聽,聽說)
一詞多義(1)鮮陶后鮮有聞(2)之水陸草木之花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愛
(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結(jié)構(gòu)助詞,賓語前置標志)
詞類活用1、不蔓不枝2、香遠益清
(“蔓”“枝”:名詞活用作動詞“生蔓”“長枝”)
(遠、清:形容詞作動詞,譯為“遠播”“顯得清幽”)
特殊句式1、牡丹,花之富貴者也。2、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者……也”判斷句)
(菊之愛,即愛菊,對菊的愛;“之”為賓語前置標志)
綜合探究:.《陋室銘》和《愛蓮說》這兩篇短文在寫作特色和思想內(nèi)容上有何相似之處?
(1)在寫作特色上,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堵毅憽方杪沂惆l(fā)了作者安貧樂道的志趣和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愛蓮說》借贊美蓮花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tài)度。
(2)兩篇文章都對所描寫的事物進行了生動傳神的描繪。《陋室銘》從居室環(huán)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情趣等方面由表及里地刻畫“陋室”主人的情操;《愛蓮說》則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fēng)度氣質(zhì)等角度來贊美君子的品格。 (3)在思想內(nèi)容上,兩篇文章都表現(xiàn)了作者高潔的品質(zhì)?!堵毅憽繁憩F(xiàn)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愛蓮說》表現(xiàn)了作者在污濁的世間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第四單元17 短文兩篇愛蓮說示范課ppt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愛蓮說,生長環(huán)境,富貴者,托物言志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7 短文兩篇愛蓮說公開課課件ppt,共3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愛蓮說,文章寫作的主體,作者的感情,走近作者,初讀課文,細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翻譯全文,◆古今異義,文言積累,◆詞類活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人教部編版第四單元17 短文兩篇愛蓮說一等獎?wù)n件ppt,共1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導(dǎo)入,作者介紹,背景介紹,主要特點是,正字音,解釋下列重點的詞語,疏通文意,鮮少宜應(yīng)當?shù)葍?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