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22 沉淀溶解平衡及圖像分析
目錄
一、熱點題型歸納………………………………………………………………………………………………………1
【題型一】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1
【題型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實驗………………………………………………………………………………………3
【題型三】沉淀溶解平衡的計算………………………………………………………………………………………5
【題型四】濃度-溫度圖像……………………………………………………………………………………………8
【題型五】濃度-濃度圖像……………………………………………………………………………………………10
【題型六】沉淀滴定圖像………………………………………………………………………………………………14
二、最新??碱}組練……………………………………………………………………………………………………15

【題型一】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
【典例分析】
【典例1】(2021·江蘇選擇考)室溫下,用0.5mol·L-1Na2CO3溶液浸泡CaSO4粉末,一段時間后過濾,向濾渣中加稀醋酸,產(chǎn)生氣泡。已知Ksp(CaSO4)=5×10-5,Ksp(CaCO3)=3×10-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5mol·L-1Na2CO3溶液中存在:c(OH-)=c(H+)+c(HCO3-)+c(H2CO3)
B.反應CaSO4+CO32-CaCO3+SO42-正向進行,需滿足>×104
C.過濾后所得清液中一定存在:c(Ca2+)=且c(Ca2+)≤
D.濾渣中加入醋酸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CaCO3+2H+Ca2++CO2↑+H2O
【解析】選C。0.5mol·L-1Na2CO3溶液中存在質(zhì)子守恒:c(OH-)=c(H+)+c(HCO3-)+2c(H2CO3),A錯誤;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104,當濃度商<K時,反應正向進行,B錯誤;上層清液為碳酸鈣的保護溶液,所以清液中滿足c(Ca2+)=,由于硫酸鈣沉淀轉(zhuǎn)化為碳酸鈣沉淀,所以清液為硫酸鈣的不飽和溶液,則c(Ca2+)≤,C正確;醋酸為弱酸,不能拆成離子形式,D錯誤。
【提分秘籍】
1.識別外部條件影響沉淀溶解平衡的方向和程度

2.應用Ksp和Qc判斷溶液狀態(tài)
(1)Qc>Ksp:溶液過飽和,有沉淀析出
(2)Qc=Ksp:溶液飽和,處于平衡狀態(tài)
(3)Qc<Ksp:溶液未飽和,無沉淀析出
【變式演練】
1.(江蘇省揚州2021~2022學年高三3月模擬)常溫下,Ksp(ZnS)=l.6×10-24,Ksp(FeS)=6.4×10-18,其中FeS為黑色晶體,ZnS是一種白色顏料的組成成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向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的FeSO4和ZnSO4混合液中滴加Na2S溶液,先產(chǎn)生黑色沉淀
B.常溫下,反應FeS(s)+Zn2+(aq)ZnS(s)+Fe2+(aq)的平衡常數(shù)K=4.0×l06
C.在ZnS的飽和溶液中,加入FeSO4溶液,一定不會產(chǎn)生FeS沉淀
D.向FeS懸濁液中通入少許HC1,c(Fe2+)與Ksp(FeS)均增大
【解析】選B。Ksp(ZnS)<Ksp(FeS),根據(jù)Ksp小的先沉淀可知,先產(chǎn)生ZnS白色沉淀,故A錯誤;反應FeS(s)+Zn2+(aq)ZnS(s)+Fe2+(aq)的平衡常數(shù)K=====4.0×l06,故B正確;在ZnS的飽和溶液中,加入FeSO4溶液,由于FeSO4濃度未知,則Qc(FeS)可能大于Ksp(FeS),故可能產(chǎn)生FeS沉淀,故C錯誤;Ksp(FeS)只與溫度有關,通入少許HCl,Ksp(FeS)不變,故D錯誤。
2.(四川宜賓2021~2022學年度高三上學期期中)某研究性學習小組通過傳感器測量一定溫度下溶液的電導率(電導率越大,說明溶液的導電能力越強),各物質(zhì)的電導率數(shù)據(jù)如下:
序號
物質(zhì)
電導率

CaCO3(固體)
0

H2O
7

CaCO3飽和溶液
37

CaSO4飽和溶液
389

NaCl0.001mol·L-1
1989

AgNO30.001mol·L-1
1138

AgCl飽和溶液
13
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依據(jù)數(shù)據(jù),CaCO3固體中不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
B.與②對比,說明⑦中存在:AgCl(s)Ag+(aq)+Cl-(aq)
C.將Na2CO3固體加入④中,可以生成CaSO4沉淀
D.⑤⑥等體積混合后過濾,推測濾液的電導率大于13
【解析】選C。電導率可反映自由移動離子的濃度大小。碳酸鈣為離子化合物,由離子構成,離子間形成離子鍵,離子不能自由移動,故A正確;與②對比,⑦AgCl飽和溶液的電導率為13,說明⑦氯化銀飽和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AgCl(s)Ag+(aq)+Cl-(aq),故B正確;CaCO3飽和溶液的電導率比CaSO4的小,說明CaCO3的溶解度比CaSO4小的多,應生成CaCO3沉淀,故C錯誤;⑤⑥等體積、等濃度混合,混合后過濾得到硝酸鈉、硝酸銀的飽和溶液,電導率一定大于13,故D正確。
3.(2022·大連一模)已知:CaSO4(s)Ca2+(aq)+SO42-(aq)ΔH<0。對含有大量CaSO4(s)的濁液改變一個條件,下列圖像符合濁液中c(Ca2+)變化的是( )。

【解析】選D。加入少量BaCl2固體,Ba2+與SO42-結(jié)合成BaSO4(s),使平衡CaSO4(s)Ca2+(aq)+SO42-(aq)正向移動,c(Ca2+)增大,A選項錯誤;加入少量蒸餾水,平衡正向移動,但是溶液中含有大量CaSO4(s),得到的溶液仍為CaSO4飽和溶液,則c(Ca2+)不變,B選項錯誤;加入少量硫酸,增大了c(SO42-),平衡逆向移動,c(Ca2+)減小,但是變化為線性關系,不出現(xiàn)折點,C選項錯誤;適當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c(Ca2+)增大,D選項正確。
4.(2020·全國Ⅱ卷)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可對海洋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造成很大影響,其原理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海水酸化能引起HCO3-濃度增大、CO32-濃度減小
B.海水酸化能促進CaCO3的溶解,導致珊瑚礁減少
C.CO2能引起海水酸化,其原理為HCO3-H++ CO32-
D.使用太陽能、氫能等新能源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環(huán)境
【解析】選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H2CO3H++HCO3-,使c(H+)、c(HCO3-)增大,C錯誤;產(chǎn)生的H+與碳酸鈣溶解得到的CO32-發(fā)生反應H++CO32-HCO3-,使c(CO32-)減小,c(HCO3-)增大,溶解平衡右移,促進CaCO3的溶解,導致珊瑚礁減少,A、B正確;使用太陽能、氫能等新能源可減少CO2的排放,改善珊瑚的生存環(huán)境,D正確。
【題型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實驗
【典例分析】
【典例2】(2022?湖北襄陽一模)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其轉(zhuǎn)化,某小組進行如下實驗。關于該實驗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①濁液中存在平衡:Ag2CrO4(s)2Ag+(aq)+CrO42-(aq)
B.②中溶液變澄淸原因:AgOH+2NH3?H2O[Ag(NH3)2]OH+2H2O
C.③中顔色變化說明有AgCl生成
D.該實驗可以證明AgCl比Ag2CrO4更難溶
【解析】選D。分析實驗過程,2mL 0.004mol/L的K2CrO4溶液中,加入2mL 0.01mol/L的AgNO3溶液,產(chǎn)生紅色沉淀Ag2CrO4,加入2mol/L的氨水,溶液先渾濁,生成AgOH,后來澄清,生成[Ag(NH3)2]+,加入2mL 2mol/L的HCl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AgCl。①濁液中存在Ag2CrO4,也就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2CrO4(s)2Ag+(aq)+CrO42-(aq),故A正確;②中加入2mol/L的氨水,先渾濁,后來澄清,則是由于生成了[Ag(NH3)2]+,變澄清的原因是:AgOH+2NH3?H2O[Ag(NH3)2]OH+2H2O,故B正確;③中加入2mL 2mol/L的HCl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AgCl,顏色變化就是說明有AgCl生成,故C正確;AgCl和Ag2CrO4不是同類型的沉淀,不能直接比較難溶性,需要定量計算,實驗證明沉淀是可以轉(zhuǎn)化的,故D錯誤。
【提分秘籍】
1.Ksp認識的三誤區(qū)
(1)誤認為只要Ksp越大,其溶解度就會越大。Ksp還與難溶物化學式中的各離子配比有關,只有同類型的難溶物的Ksp大小才可用于比較其溶解度大小。
(2)誤認為Ksp小的不能轉(zhuǎn)化為Ksp大的,只能實現(xiàn)Ksp大的向Ksp小的轉(zhuǎn)化。實際上當兩種難溶電解質(zhì)的Ksp相差不是很大時,通過調(diào)節(jié)某種離子的濃度,可實現(xiàn)難溶電解質(zhì)由Ksp小的向Ksp大的轉(zhuǎn)化。
(3)誤認為Ksp越小越先沉淀。當組成類型不同的難溶物,不能只根據(jù)Ksp大小確定。誤認為Ksp越小越先沉淀。當組成類型不同的難溶物,不能只根據(jù)Ksp大小確定。
2.沉淀的生成
(1)本質(zhì)原因:Q>Ksp
(2)分步沉淀原理
①實驗前提:被沉淀的離子濃度必須相同
②反應規(guī)律:混合液中滴加沉淀劑,優(yōu)先生成溶解度小的沉淀
3.沉淀的轉(zhuǎn)化
(1)實質(zhì):沉淀溶解平衡的正向移動
(2)基本規(guī)律
①一般來說,溶解度大→溶解度小
②沉淀的溶解度差別越大,越容易轉(zhuǎn)化
(3)特殊規(guī)律:溶解度小的也可能轉(zhuǎn)化為溶解度大的沉淀
①內(nèi)在條件:Ksp相差不大,一般相差1~2個數(shù)量級
②外在條件:控制離子濃度(加濃溶液、可溶性固體),使Q>Ksp
(4)銀鹽轉(zhuǎn)化:AgCl→AgBr→AgI→Ag2S
①現(xiàn)象:白色沉淀→淺黃色沉淀→黃色沉淀→黑色沉淀
②原因:這四種沉淀的溶解度越來越小
(6)實驗設計:兩種沉淀所含的共同離子的量要少
①少量AgNO3溶液AgClAgBr
②少量NaOH溶液Mg(OH)2Fe(OH)3
【變式演練】
1.為了研究Mg(OH)2溶于銨鹽溶液的原因,進行如下實驗:①向2mL 0.2mol·L-1MgCl2溶液中滴加1mol·L-1NaOH溶液至不再產(chǎn)生沉淀,將濁液分為2等份。②向一份中逐滴加入4mol·L-1NH4Cl溶液,另一份中逐滴加入4mol·L-1CH3COONH4溶液(pH≈7),邊滴加邊測定其中沉淀的量,沉淀的量與銨鹽溶液的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

③將①中的NaOH溶液用氨水替換,重復上述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Mg(OH)2濁液中存在:Mg(OH)2(s)Mg2+(aq)+2OH-(aq)
B.②中兩組實驗中均存在反應:Mg(OH)2+2NH4+Mg2++2NH3·H2O
C.H+可能參與了NH4Cl溶液溶解Mg(OH)2的過程
D.③中獲得的圖像與②相同
【解析】選D。Mg(OH)2是難溶電解質(zhì),故Mg(OH)2濁液中存在:Mg(OH)2(s)Mg2+(aq)+2OH-(aq),A正確;②中兩組實驗均加入銨鹽,對比結(jié)果可知實驗中NH4+與OH-反應生成NH3·H2O,促使Mg(OH)2(s)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動而逐漸溶解,B正確;加入相同體積的NH4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時,沉淀溶解,可能是因為NH4Cl溶液中NH4+發(fā)生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H+與OH-反應生成H2O,促使Mg(OH)2(s)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動,C正確;將①中的NaOH溶液用氨水替換,所得濁液中含有Mg(OH)2和NH4Cl,重復題中實驗,濁液中NH4+影響實驗結(jié)果,故③中獲得的圖像與②不同,D錯誤。
2.室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0.1mol·L-1H2S溶液的性質(zhì)
實驗
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
1
用pH計測定其pH約為3.9
2
向溶液中通入SO2發(fā)生反應2H2S+SO23S↓+2H2O
3
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產(chǎn)生黑色沉淀,再加入硫酸錳溶液,沉淀量增加
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Ka1(H2S)約為10-6.8
B.實驗2中的溶液pH先增大后減小,最終保持不變
C.實驗3可以說明Ksp(CuS)>Ksp(MnS)
D.實驗1中溶液存在c(H+)=c(HS-)+2c(S2-)+c(OH-)
【解析】選C。0.1mol·L-1H2S溶液用pH計測定其pH約為3.9,c(H+)=10-3.9mol·L-1,弱酸的第一步電離遠遠大于第二步電離,計算時可用忽略第二步電離。根據(jù)電離方程式H2SH++HS-,Ka1(H2S)=≈=10-6.8,A正確;實驗2中向溶液中通入SO2發(fā)生反應2H2S+SO23S↓+2H2O,氫硫酸消耗時溶液pH先增大,后亞硫酸過量,溶液pH減小,最終保持不變,B正確;實驗3向溶液中加入的硫酸銅溶液和硫酸錳溶液的濃度和體積未知,不能說明發(fā)生沉淀轉(zhuǎn)化,故不能說明Ksp(CuS)>Ksp(MnS),C錯誤;實驗1中H2S溶液存在電荷守恒:c(H+)=c(HS-)+2c(S2-)+c(OH-),D正確。
3.(2022·廣東珠海一模)將等體積的0.1mol/LAgNO3溶液和0.1mol/LNaCl溶液混合得到濁液,過濾后進行如下實驗:

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①的現(xiàn)象說明上層清液中不含Ag+
B.②的現(xiàn)象說明該溫度下Ag2S比Ag2SO4更難溶
C.③中生成[Ag(NH3)2]+,促進AgCl(s)溶解平衡正向移動
D.若向③中滴加一定量的硝酸,也可以出現(xiàn)白色沉淀
【解析】選A。①0.1mol/LAgNO3溶液和0.1mol/LNaCl溶液等體積混合得到濁液,說明生成氯化銀沉淀;②取少量①的濾液,依次滴加0.1mol/L的Na2SO4溶液、0.1mol/LNa2S溶液,后者出現(xiàn)渾濁,此實驗說明①過濾后溶液中仍然存在銀離子,同時說明硫化銀比Ag2SO4更難溶;③取少量氯化銀沉淀,滴加幾滴氨水,發(fā)生反應AgCl(s)+2NH3·H2O[Ag(NH3)2]++Cl-+2H2O,沉淀逐漸溶解,若向③中滴加一定量的硝酸,氨水濃度減小,AgCl(s)+2NH3·H2O[Ag(NH3)2]++Cl-+2H2O平衡逆向移動。根據(jù)上述分析,取少量①的濾液,滴加0.1mol/LNa2S溶液,出現(xiàn)渾濁,此實驗說明①過濾后溶液中仍然存在銀離子,故A錯誤;取少量①的濾液,滴加0.1mol/L的Na2SO4溶液、0.1mol/LNa2S溶液,后者出現(xiàn)渾濁,此實驗說明硫化銀比Ag2SO4更難溶,故B正確;取少量氯化銀沉淀,滴加幾滴氨水,發(fā)生反應AgCl(s)+2NH3·H2O[Ag(NH3)2]++Cl-+2H2O,沉淀逐漸溶解,故C正確;若向③中滴加一定量的硝酸,氨水濃度減小,AgCl(s)+2NH3·H2O[Ag(NH3)2]++Cl-+2H2O平衡逆向移動,出現(xiàn)氯化銀沉淀,故D正確。
【題型三】沉淀溶解平衡的計算
【典例分析】
【典例3】(2021·廣東選擇考節(jié)選)對廢催化劑進行回收可有效利用金屬資源。某廢催化劑主要含鋁(Al)、鉬(Mo)、鎳(Ni)等元素的氧化物,一種回收利用工藝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25℃時,H2CO3的Ka1=4.5×10-7,Ka2=4.7×10-11;Ksp(BaMoO4)=3.5×10-8;Ksp(BaCO3)=2.6×10-9;該工藝中,pH>6.0時,溶液中Mo元素以MoO42-的形態(tài)存在。“沉鉬”中,pH為7.0。
(1)生成BaMoO4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條件控制不當,BaCO3也會沉淀。為避免BaMoO4中混入BaCO3沉淀,溶液中c(HCO3-)∶c(MoO42-)=_________________(列出算式)時,應停止加入BaCl2溶液。
【解析】(1)濾液II中含有鉬酸鈉,加入氯化鋇溶液后生成BaMoO4沉淀,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MoO42-+Ba2+BaMoO4↓。(2)若開始生成BaCO3沉淀,則體系中恰好建立如下平衡:HCO3-+BaMoO4BaCO3+MoO42-+H+,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為K===。為避免BaMoO4中混入BaCO3沉淀,必須滿足≤,由于“沉鉬”中pH為7.0,c(H+)=1×10-7mol·L-1,所以溶液中===時,開始生成BaCO3沉淀,即c(HCO3-)∶c(MoO42-)=時,應停止加入BaCl2溶液。
【答案】(1)MoO42-+Ba2+BaMoO4↓(2)
【提分秘籍】
1.沉淀溶解平衡的計算
(1)將有關數(shù)據(jù)代入Ksp表達式計算
①注意溶液體積是否變化,濃度為混合后離子的濃度
②開始沉淀:一般認為該離子濃度不變
③完全沉淀:一般認為該離子濃度≤10-5mol·L—1
(2)計算金屬陽離子開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
①計算依據(jù):Ksp[M(OH)n]=c(Mn+)·c(OH-)n
②計算方法:先求pOH,再求pH
(3)計算完全沉淀的離子的平衡濃度
①根據(jù)方程式計算過量物質(zhì)中剩余離子的濃度
②根據(jù)Ksp表達式計算完全反應的離子的濃度
③將0.018mol·L-1的AgNO3和0.020mol·L-1鹽酸等體積混合
已知
Ksp(AgCl)=1.8×10-10
計算
混合后溶液中c(Ag+)=_____mol·L-1
(4)An+和Bm-兩種離子恰好完全沉淀(AmBn)
①溶液中的離子濃度滿足化學式中的計量關系:=
②設沉淀的溶解度為x mol/L,則c(An+)=mx mol/L,c(Bm-)=nx mol/L
③根據(jù)Ksp=(mx)m·(nx)n計算x
2.運用Ksp進行多種沉淀共存時離子濃度關系計算
(1)化學組成相同時:直接通過二者的Ksp進行兩種離子濃度的互求,如在AgBr和AgCl沉淀同時存在的溶液中:=
(2)化學組成不相同時:可以通過二者的Ksp和共同含有的離子濃度為中介,實現(xiàn)互求。如Fe(OH)3和Mg(OH)2同時存在的體系中,如果知道c(Fe3+),可通過Ksp[Fe(OH)3]求出c(OH-),再根據(jù)Ksp[Mg(OH)2]可求出c(Mg2+)。
(3)難溶電解質(zhì)的Qc與Ksp的表達式相同,但Qc表達式中離子濃度為任意時刻的濃度,Ksp表達式中離子濃度為平衡時的濃度??衫肣c與Ksp的相對大小來判斷難溶電解質(zhì)能否生成或溶解。
3.常見定量關系
(1)多元難溶弱堿陽離子的水解常數(shù)Kh與弱堿的Ksp的關系
①平衡:Fe3+(aq)+3H2O(l)Fe(OH)3(s)+3H+(aq)
②關系:Kh===
(2)沉淀轉(zhuǎn)化常數(shù)K與Ksp的關系
①平衡:3Mg(OH)2(s)+2Fe3+(aq)2Fe(OH)3(s)+3Mg2+(aq)
②關系:K===
(3)M(OH)n懸濁液中Ksp、pH間關系
①平衡:M(OH)n(s)Mn+(aq)+nOH-(aq)
②關系:pOH=-lg=-lg,pH=14-pOH=14+lg
(4)金屬硫化物溶于酸的K及其Ksp、H2S的Kal、Ka2的關系
①平衡:CuS(s)+2H+(aq)Cu2+(aq)+H2S(g)
②關系:K===
【變式演練】
1.(2021·全國乙卷)磁選后的煉鐵高鈦爐渣,主要成分有TiO2、SiO2、Al2O3、MgO、CaO以及少量的Fe2O3。為節(jié)約和充分利用資源,通過如下工藝流程回收鈦、鋁、鎂等。

該工藝條件下,有關金屬離子開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見下表:
金屬離子
Fe3+
Al3+
Mg2+
Ca2+
開始沉淀的pH
2.2
3.5
9.5
12.4
沉淀完全(c=1.0×10-5mol?L-1)的pH
3.2
4.7
11.1
13.8
“水浸”后“濾液”的pH約為2.0,在“分步沉淀”時用氨水逐步調(diào)節(jié)pH至11.6,依次析出的金屬離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母液①”中Mg2+濃度為_________。
【解析】“水浸”后“濾液”的pH約為2.0,用氨水逐步調(diào)節(jié)pH至11.6,依次析出Fe3+、Al3+、Mg2+;母液①的pH為11.6,故c(H+)=10-11.6mol/L,c(OH-)==10-2.4mol/L,設母液①中鎂離子濃度為x,依據(jù)圖表數(shù)據(jù)可知,pH為11.1時,鎂離子濃度為1.0×10-5mol/L,Ksp(氫氧化鎂)=10-2.9mol/L×10-2.9mol/L×1.0×10-5mol/L=x?10-2.4mol/L×10-2.4mol/L,解得x=1.0×10-6mol/L。
【答案】Fe3+、Al3+、Mg2+;1.0×10-6mol/L
3.(2021·福建省等級考)“凈化”時,浸出液中殘留的Cu2+、Fe2+轉(zhuǎn)化為沉淀除去。研究表明,該溶液中c(S2-)和pH的關系為:lgc(S2-)=pH-15.1。為了使溶液中的雜質(zhì)離子濃度小于1.0×10-6mol·L-1,應控制溶液的pH不小于_______。(已知:pKsp=-lgKsp;CuS和FeS的pKsp分別為35.2和17.2)
【解析】CuS和FeS的pKsp分別為35.2和17.2,則Ksp(CuS)=10-35.2,Ksp(FeS)=10-17.2,要使Cu2+濃度小于1.0×10-6mol·L-1,則S2-濃度大于mol/L=10-29.2mol/L,要使Fe2+濃度小于1.0×10-6mol·L-1,則S2-濃度大于mol/L=10-11.2mol/L,綜述:c(S2-)>10-11.2mol/L,c(S2-)=10-11.2mol/L時,lg(10-11.2)=pH-15.1,pH=15.1-11.2=3.9。
【答案】3.9
4.(2022·江蘇省選擇考)已知:Ksp(FeS)=6.5×10-18,Ksp[Fe(OH)2]=5.0×10-17;H2S電離常數(shù)分別為Kal=1.1×10-7、Ka2=1.3×10-13。在弱酸性溶液中,反應FeS+2H+Fe2++HS-的平衡常數(shù)K的數(shù)值為_______。
【解析】反應FeS+2H+Fe2++HS-的平衡常數(shù)K=,由題目信息可知,Ksp(FeS)=c(Fe2+)×c(S2-)=6.5×10-18,H2S電離常數(shù)Ka2==1.3×10-13,所以K====5×10-5。
【答案】5×10-5
5.(2022·廣東省等級考)稀土(RE)包括鑭、釔等元素,是高科技發(fā)展的關鍵支撐。我國南方特有的稀土礦可用離子交換法處理,一種從該類礦(含鐵、鋁等元素)中提取稀土的工藝如下:

已知:月桂酸(C11H23COOH)熔點為44℃;月桂酸和C11H23COO)3RE均難溶于水。該工藝條件下,稀土離子保持+3價不變;(C11H23COO)2Mg的Ksp=1.8×10-8,Al(OH)3開始溶解時的pH為8.8;有關金屬離子沉淀的相關pH見下表。
離子
Mg2+
Fe3+
Al3+
RE3+
開始沉淀時的pH
8.8
1.5
3.6
6.2~7.4
沉淀完全時的pH
/
3.2
4.7
/
“過濾2”后,濾餅中檢測不到Mg元素,濾液2中Mg2+濃度為2.7g·L-1。為盡可能多地提取RE3+,可提高月桂酸鈉的加入量,但應確?!斑^濾2”前的溶液中c(C11H23COO-)低于_______mol·L-1(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解析】濾液2中Mg2+濃度為2.7g·L-1,即0.1125mol/L,根據(jù)Ksp[(C11H23COO)2Mg]=1.8×10-8=c(Mg2+)×c2(C11H23COO-),若要加入月桂酸鈉后只生成C11H23COO)3RE,而不產(chǎn)生(C11H23COO)2Mg,則c(C11H23COO-)<=mol·L-1=410-4mol·L-1。
【答案】4.010-4
【題型四】濃度-溫度圖像
【典例分析】
【典例4】(2019·全國卷II)絢麗多彩的無機顏料的應用曾創(chuàng)造了古代繪畫和彩陶的輝煌。硫化鎘(CdS)是一種難溶于水的黃色顏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圖中a和b分別為T1、T2溫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圖中各點對應的Ksp的關系為:Ksp(m)=Ksp(n)<Ksp(p)<Ksp(q)
C.向m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體,溶液組成由m沿mpn線向p方向移動
D.溫度降低時,q點的飽和溶液的組成由q沿qp線向p方向移動
【解析】選B。CdS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CdSCd2++S2-,其溶度積Ksp=c(Cd2+)·c(S2-),在飽和溶液中,c(Cd2+)=c(S2-)=S(溶解度),結(jié)合圖像可以看出,圖中a和b分別表示T1和T2溫度下CdS的溶解度,A項正確;CdS的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度積受溫度影響,m、n和p點均在溫度為T1條件下所測的對應離子濃度,則其溶度積相同,B項錯誤;m點達到沉淀溶解平衡,向其中加入硫化鈉后,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Cd2+)減小,c(S2-)增大,溶液組成由m沿mnp向p方向移動,C項正確;從圖像中可以看出,隨著溫度的升高,溶解的離子濃度增大,則說明CdSCd2++S2-為吸熱反應,則溫度降低時,q點對應飽和溶液的溶解度下降,溶液中的c(Cd2+)與c(S2-)同時減小,會沿qp線向p點方向移動,D項正確。
【提分秘籍】
1.離子濃度隨離子濃度的變化曲線
(1)反應:AmBn(s)mAn+(aq)+nBm-(aq)

(2)圖像中的點
①曲線上的任意點:表示平衡狀態(tài)
②曲線上方的點:表示過飽和狀態(tài)
③曲線下方的點:表示不飽和狀態(tài)
④恒溫下,平衡只能沿著曲線移動
(3)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變化
①蒸發(fā)不飽和溶液時,電解質(zhì)離子濃度都增大
②蒸發(fā)飽和溶液時,電解質(zhì)離子濃度都不變
③稀釋溶液時,電解質(zhì)離子濃度都減小
(4)溶度積常數(shù)
①只能用曲線上的某點上數(shù)據(jù)計算Ksp的值,要注意看清橫坐標、縱坐標是c還是lg c(或-lg c)。
②在同一曲線上的點,溶度積常數(shù)相同
③當溶液中離子濃度≤10-5mol·L-1時,可認為該離子沉淀完全,可結(jié)合Ksp確定此時另一離子的濃度。
2.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曲線
(1)根據(jù)濃度隨溫度的變化判斷熱效應:若T1<T2,則該溶解過程吸熱

(2)氯化銀和硫酸鋇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曲線

①雖然曲線上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幅度大,但實際上變化幅度不大
②無法用冷卻結(jié)晶的方法分離二者的混合物。
【變式演練】
1.(2014·新課標全國卷I)溴酸銀(AgBrO3)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溴酸銀的溶解時放熱過程
B.溫度升高時溴酸銀溶解速度加快
C.60℃時溴酸銀的Ksp約等于6×10-4
D.若硝酸鉀中含有少量溴酸銀,可用重結(jié)晶方法提純
【解析】選A。由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關系可知:溫度升高,該物質(zhì)的溶解度增大??梢婁逅徙y(AgBrO3)溶解是吸熱過程,A錯誤;溫度升高,溴酸銀溶解在水中的微粒運動速度加快,擴散的更快,因此升高溫度使其溶解速度加快,B正確;60℃溴酸銀的溶解度大約是0.6g,則n(AgBrO3)==0.0025mol,c(AgBrO3)==0.025mol/L,Ksp=c(Ag+)·c(BrO3-)=0.025mol/L×0.025mol/L≈6×10-4mol2/L2,C正確;由于硝酸鉀的溶解度比較大,而溴酸銀的溶解度較小,所以若硝酸鉀中含有少量溴酸銀,可用重結(jié)晶方法提純,D正確。
2.(2022·深圳高三3月模擬)AlP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圖所示(T2>T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像中四個點的Ksp:a=b>c>d
B.AlPO4在b點對應的溶解度大于c點
C.AlPO4(s)Al3+(aq)+PO43-(aq)ΔH<0
D.升高溫度可使d點移動到b點
【解析】選B。由圖像可知,升高溫度,c(Al3+)、c(PO43-)都增大,則Ksp=c(Al3+)·c(PO43-)也增大,說明該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動,則磷酸鋁溶解過程是吸熱過程,△H>0,C選項錯誤;溶度積只與溫度有關,而且溫度越高Ksp越大,所以四個點對應的溶度積大小關系:a=c=d<b,A選項錯誤;b點溶度積大于a點,溶度積越大,對應的溶解度越大,B選項正確;升高溫度,c(Al3+)、c(PO43-)都增大,d點移動到b點c(PO43-)不變,所以升高溫度不能使d點移動到b點,D選項錯誤。
3.(2022?江蘇泰州一模)硫酸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溫度一定時,Ksp(SrSO4)隨c(SO42-)的增大而減小
B.三個不同溫度中,363K時Ksp(SrSO4)最大
C.283K時,圖中a點對應的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D.283K下的SrSO4飽和溶液升溫到363K后變?yōu)椴伙柡腿芤?br /> 【解析】選C。沉淀溶解平衡中的溶度積常數(shù)只與溫度有關,與濃度改變無關;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也隨離子濃度改變;硫酸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線,縱軸是鍶離子濃度的對數(shù),橫軸是硫酸根離子濃度的對數(shù).圖象分析采取定一議二的方法進行分析。Ksp只與溫度有關與濃度無關,故A錯誤;由圖象可知:在相同條件下,溫度越低,c(SO42?)?c(Sr2+)越大,Ksp(SrSO4)越大,B不正確; a點在283K的下方,屬于不飽和溶液,C正確;283K下的SrSO4飽和溶液升溫到363K后會有晶體析出,但還是屬于飽和溶液,D錯誤。
【題型五】濃度-濃度圖像
【典例分析】
【典例5】(2022·海南省選擇考)某元素M的氫氧化物M(OH)2(s)在水中的溶解反應為:M(OH)2(s)M2+(aq)+2OH-(aq),M(OH)2(s)+2OH-(aq)M(OH)42-(aq),25℃,-lgc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c為M2+或M(OH)42-濃度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曲線①代表-lgc(M2+)與pH的關系
B.M(OH)2的Ksp約為1×10-10
C.向c(M2+)=0.1mol·L-1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9.0,體系中元素M主要以M(OH)2(s)存在pH=9.0,體系中元素M主要以M(OH)2(s)存在
D.向c[M(OH)42-]=0.1mol·L-1的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4mol/L的HCl后,體系中元素M主要以M2+存在
【解析】選BD。由題干信息,M(OH)2(s)M2+(aq)+2OH-(aq),M(OH)2(s)+2OH-(aq)M(OH)42-(aq),隨著pH增大,c(OH-)增大,則c(M2+)減小,c[M(OH)42-]增大,即-lgc(M2+)增大,-lgc[M(OH)42-]減小,因此曲線①代表-lgc(M2+)與pH的關系,曲線②代表-lgc[M(OH)42-]與pH的關系。由分析可知,曲線①代表-lgc(M2+)與pH的關系,A正確;由圖象,pH=7.0時,-lgc(M2+)=3.0,則M(OH)2的Ksp=c(M2+)·c2(OH-)=1×10-17,B錯誤;向c(M2+)=0.1mol·L-1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9.0,根據(jù)圖像,pH=9.0時,c(M2+)、c[M(OH)42-]均極小,則體系中元素M主要以M(OH)2(s)存在,C正確;c[M(OH)42-]=0.1mol·L-1的溶液中,由于溶解平衡是少量的,因此加入等體積的0.4mol·L-1的HCl后,體系中元素M仍主要以M(OH)42-存在,D錯誤。
【提分秘籍】
1.兩坐標為離子濃度的曲線型圖像

(1)Ksp(CaSO4)=8×10-6mol2·L-2
(2)b點的Q>Ksp,有沉淀析出
(3)d點的Q<Ksp,不飽和溶液
(4)溫度不變,增大c(SO42-),平衡沿曲線a→c變化
2.坐標為對數(shù)或負對數(shù)的直線型圖像

(1)坐標含義:Cu=-lgc(Cu+),pX=-lgc(X-),式中X-表示鹵素陰離子。
(2)Ksp數(shù)據(jù):Ksp(CuCl)=1.0×10-7,Ksp(CuBr)=1.0×10-9,Ksp(CuI)=1.0×10-12。
(3)圖像分析
①X、Y、Z依次代表CuCl、CuBr、CuI
②圖中a點:Ksp(CuI)=c(Cu+)×c(I-)=10-a×10-a=1.0×10-12,a=6。
③圖中的A點對CuBr是生成沉淀,對于CuCl是不飽和溶液
3.氫氧化物的溶解平衡圖像

(1)Ksp[Fe(OH)3]<Ksp[Cu(OH)2]
(2)a點到b點可加入堿性物質(zhì)
(3)d點對于Fe3+可沉淀,對于Cu2+不可沉淀
4.圖像分析應注意下列四點
(1)曲線上任一點均為飽和溶液,線外的點為非飽和溶液,可根據(jù)Q與Ksp的大小判斷。
(2)求Ksp時可找曲線上合適的一點確定離子濃度進行計算,曲線上任一點的Ksp相同。
(3)若坐標表示濃度的對數(shù)時,要注意離子濃度的換算,如lgc(X-)=a,則c(X-)=10a。
(4)若坐標表示濃度的負對數(shù)[pX=-lgc(X-)]時,pX越大,c(X-)越小,c(X-)=10-pX。
【變式演練】
1.(2022·山東省等級考)工業(yè)上以SrSO4(s)為原料生產(chǎn)SrCO3(s),對其工藝條件進行研究?,F(xiàn)有含SrCO3(s)的0.1mol·L-1、1.0mol·L-1 Na2CO3溶液,含SrSO4(s)的0.1mol·L-1、1.0mol·L-1 Na2SO4溶液。在一定pH范圍內(nèi),四種溶液中l(wèi)g[c(Sr2+)/mol·L-1]隨p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SrSO4(s)+CO32-SrCO3(s)+SO42-的平衡常數(shù)K=
B.a(chǎn)=-6.5
C.曲線④代表含SrCO3(s)的1.0mol·L-1 Na2CO3溶液的變化曲線
D.對含SrSO4(s)且Na2SO4和Na2CO3初始濃度均為1.0mol·L-1的混合溶液,pH≥7.7時才發(fā)生沉淀轉(zhuǎn)化
【解析】選D。反應SrSO4(s)+CO32-SrCO3(s)+SO42-的平衡常數(shù)K===,故A正確;硫酸是強酸,溶液pH變化,溶液中硫酸根離子濃度幾乎不變,則含硫酸鍶固體的硫酸鈉溶液中鍶離子的濃度幾乎不變,pH相同時,溶液中硫酸根離子越大,鍶離子濃度越小,所以曲線①代表含硫酸鍶固體的0.1mol/L硫酸鈉溶液的變化曲線,曲線②代表含硫酸鍶固體的1mol/L硫酸鈉溶液的變化曲線,則硫酸鍶的溶度積Ksp(SrSO4)=10-5.5×0.1=10-6.5,溫度不變,溶度積不變,則溶液pH為7.7時,鍶離子的濃度為mol·L-1=10-6.5 mol·L-1,則a為6.5;由分析可知,曲線④表示含碳酸鍶固體的1mol/L碳酸鈉溶液的變化曲線,故C正確;由分析可知,硫酸是強酸,溶液pH變化,溶液中硫酸根離子濃度幾乎不變,則含硫酸鍶固體的硫酸鈉溶液中鍶離子的濃度幾乎不變,所以硫酸鍶的生成與溶液pH無關,故D錯誤。
2.(2021·全國甲卷)已知相同溫度下,Ksp(BaSO4)<Ksp(BaCO3)。某溫度下,飽和溶液中-lg[c(SO42-)]、-lg[c(CO32-)]與-lg[c(Ba2+)]的關系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曲線①表示BaCO3的沉淀溶解曲線
B.該溫度下BaSO4的Ksp(BaSO4)值為1.0×10-10
C.加適量BaCl2固體可使溶液由a點變到b點
D.c(Ba2+)=10-5.1時,兩溶液中=10y2-y1
【解析】選B。根據(jù)BaCO3、BaSO4的Ksp及橫縱坐標,可知-lg Ksp=x+y。相同溫度下,Ksp(BaSO4)<Ksp(BaCO3),通過計算得Ksp:曲線①<曲線②,則曲線①表示BaSO4的沉淀溶解曲線,故A錯誤;曲線①為BaSO4溶液中-lgc(Ba2+)與-lgc(SO42-)的關系,由圖可知,當溶液中-lgc(Ba2+)=3時,-lgc(SO42-)=7,則-lgKsp(BaSO4)=7+3=10,因此Ksp(BaSO4)=1.0×10-10,故B正確;向飽和BaSO4溶液中加入適量BaCl2固體后,溶液中c(Ba2+)增大,根據(jù)溫度不變則Ksp(BaSO4)不變可知,溶液中c(SO42-)將減小,因此a點將沿曲線①向左上方移動,故C錯誤;由圖可知,當溶液中c(Ba2+)=10-5.1時,兩溶液中====10y1-y2,故D錯誤。
3.(2021年1月高三八省聯(lián)考遼寧卷)天然水體中的H2CO3與空氣中的CO2保持平衡。已知Ksp(CaCO3)=2.8×10-9,某溶洞水體中l(wèi)gc(X)(X為H2CO3、HCO3-、CO32-或Ca2+)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曲線①代表CO32-
B.H2CO3的一級電離常數(shù)為10-8.3
C.c(Ca2+)隨pH升高而增大
D.pH=10.3時,c(Ca2+)=2.8×10-7.9mol·L-1
【解析】選D。根據(jù)圖像可知,隨著pH的增大,溶液堿性增強,HCO3-、CO32-濃度都增大,而曲線①在pH很小時也產(chǎn)生,因此曲線①代表HCO3-,②代表CO32-,③代表Ca2+。由上述分析可知,曲線①代表HCO3-,A錯誤;曲線①為HCO3-,由點(6.3,-5)可知,H2CO3的一級電離常數(shù)Ka1===1.0×10-6.3,B錯誤;曲線③代表Ca2+,根據(jù)圖像可知,c(Ca2+)隨pH升高而減小,C錯誤;已知Ksp(CaCO3)=2.8×10-9,根據(jù)圖像,pH=10.3時,c(HCO3-)=c(CO32-)=10-1.1,則c(Ca2+)==mol/L=2.8×10-7.9mol·L-1,D正確。
4.(四川省成都市2022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檢測)X為一元弱酸,YOH為一元強堿。常溫下,向難溶強電解質(zhì)(YX)的懸濁液中加入某酸,測得c(Y+)與c(H+)的變化關系如圖實線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M點時,c(X-)<c(Y+)
B.水的電離程度:N>P
C.實驗時可加入的酸為鹽酸
D.難溶物XY的溶度積K為a22
【解析】選C。M點溶液呈堿性c(OH-)>c(H+),又有電荷守恒有c(OH-)+c(X-)=c(H+)+c(Y+),因此該點溶液中c(X-)<c(Y+),A正確;在難溶性鹽YX的懸濁液中存在水的電離平衡:H2OH++OH-,向其中加入酸,增大了其中c(H+),對水電離平衡其抑制作用,使水電離程度減小。c(H+)越大,水的電離程度就越小。由于c(H+):P>N,所以水的電離程度:N>P,B正確;如果加入某酸為HCl,則與X-反應產(chǎn)生弱酸HX,c(X-)減小,c(Y+)增大,與圖像不符,因此實驗時可加入的酸不為鹽酸,應為HX,C錯誤;在一定溫度下,難溶物XY的溶度積K=c(Y+)?c(X-),但由于在N點時c(H+)=10-7mol/L,根據(jù)電荷守恒,c(Y+)=c(X-),所以K為a22,D正確。
【題型六】沉淀滴定圖像
【典例分析】
【典例6】(2022·湖南省等級考)室溫時,用0.100mol·L-1的標準AgNO3溶液滴定15.00mL濃度相等的Cl-、Br-和I-混合溶液,通過電位滴定法獲得lgc(Ag+)與V(AgNO3)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忽略沉淀對離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離子濃度小于1.0×10-5mol·L-1時,認為該離子沉淀完全。Ksp(AgCl)=1.8×10-10,Ksp(Ag Br)=5.4×10-13,Ksp(AgI)=8.5×10-1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chǎn)點:有白色沉淀生成
B.原溶液中I-的濃度為0.100mol·L-1
C.當Br-沉淀完全時,已經(jīng)有部分Cl-沉淀
D.b點:c(Cl-)>c(Br-)>c(I-)>c(Ag+)
【解析】選C。向含濃度相等的Cl-、Br-和I-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根據(jù)三種沉淀的溶度積常數(shù),三種離子沉淀的先后順序為I-、Br-、Cl-,根據(jù)滴定圖示,當?shù)稳?.50mL硝酸銀溶液時,Cl-恰好沉淀完全,此時共消耗硝酸銀的物質(zhì)的量為4.50mL×10-3L/mL×0.1000mol/L=4.5×10-4mol,所以Cl-、Br-和I-均為1.5×10-4mol。I-先沉淀,AgI是黃色的,所以a點有黃色沉淀AgI生成,故A錯誤;原溶液中I-的物質(zhì)的量為1.5×10-4mol,則I-的濃度為c(I-)==0.0100mol·L-1,故B錯誤;當Br-沉淀完全時(Br-濃度為1.0×10-5mol·L-1),溶液中的c(Ag+)===5.4×10-8mol·L-1,若Cl-已經(jīng)開始沉淀,則此時溶液中的c(Cl-)===3.3×10-3mol·L-1,原溶液中的c(Cl-)=c(I-)=0.0100mol·L-1,則已經(jīng)有部分Cl-沉淀,故C正確;b點加入了過量的硝酸銀溶液,Ag+濃度最大,則b點各離子濃度為:c(Ag+)>c(Cl-)>c(Br-)>c(I-),故D錯誤。
【提分秘籍】
1.沉淀滴定曲線

2.滴定終點:曲線上突變點(幾乎垂直于橫軸的線)
(1)此時,溶液中的離子濃度滿足化學式中的計量關系
(2)根據(jù)突變點對應的離子濃度,可以求出沉淀的Ksp
3.指示劑的選擇
(1)溶液指示:標準液先與待測液反應,最后1滴標準液與指示劑作用
(2)沉淀指示:選擇生成比主體沉淀溶解度大的沉淀的可溶性物質(zhì)
【變式演練】
1.(2018·全國卷Ⅲ)用0.100mol·L-1AgNO3滴定50.0mL0.0500mol·L-1Cl-溶液的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描述錯誤的是( )。

A.根據(jù)曲線數(shù)據(jù)計算可知Ksp(AgCl)的數(shù)量級為10-10
B.曲線上各點的溶液滿足關系式c(Ag+)·c(Cl-)=Ksp(AgCl)
C.相同實驗條件下,若改為0.0400mol·L-1Cl-,反應終點c移到a
D.相同實驗條件下,若改為0.0500mol·L-1Br-,反應終點c向b方向移動
【解析】選C。根據(jù)Ag++Cl-AgCl↓可知,達到滴定終點時,消耗AgNO3溶液的體積為V(AgNO3)==20.0mL,C項錯誤;由題圖可知,當AgNO3溶液的體積為50.0mL時,溶液中的c(Cl-)略小于10-8mol·L-1,此時混合溶液中c(Ag+)==2.5×10-2mol·L-1,故Ksp(AgCl)=c(Ag+)·c(Cl-)≈2.5×10-2×10-8=2.5×10-10,A項正確;因反應過程中有沉淀生成,溶液中必然存在平衡AgCl(s)Ag+(aq)+Cl-(aq),故曲線上的各點均滿足c(Ag+)·c(Cl-)=Ksp(AgCl),B項正確;相同實驗條件下,沉淀相同量的Cl-和Br-消耗的AgNO3的量相同,由于Ksp(AgBr)<Ksp(AgCl),當?shù)渭酉嗟攘康腁g+時,溶液中c(Br-)<c(Cl-),故反應終點c向b方向移動,D項正確。
2.(2021~2022學年四川德陽高三4月模擬)已知pCa=-lg c(Ca2+),Ksp(CaSO4)=9.0×10-6,Ksp(CaCO3)=2.8×10-9,向10mL CaCl2溶液中滴加0.1mol/L的Na2SO4溶液時,溶液中pCa與Na2SO4溶液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實線),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已知lg 3=0.48)

A.y值為3.48
B.a(chǎn)與b兩點c(Ca2+)之比為50∶3
C.原CaCl2溶液濃度為1mol/L
D.若把0.1mol/L的Na2SO4溶液換成0.1mol/L的Na2CO3溶液,則圖像在終點后變?yōu)樘摼€部分
【解析】選D。未滴加Na2SO4溶液時pCa=1,可知原溶液中c(Ca2+)=0.1mol/L,a點為滴加10mL 0.1mol/L的Na2SO4溶液,此時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c(Ca2+)=c(SO42-)==mol/L=3.0×10-3mol/L,pCa=-lg c(Ca2+)=-lg(3.0×10-3)=3-lg 3=2.52,即y值為2.52,故A、C錯誤;a點溶液中c(Ca2+)=3.0×10-3mol/L,b點溶液中加入Na2SO4的體積為20mL,則溶液中c(SO42-)=mol/L,則此時溶液中c(Ca2+)==mol/L=2.7×10-4mol/L,所以a點和b點溶液中c(Ca2+)之比為(3.0×10-3mol/L)∶(2.7×10-4mol/L)=100∶9,故B錯誤;CaSO4的溶解度比CaCO3的大,前者Ksp數(shù)值更大,因此在使用相同量的Na2CO3溶液代替Na2SO4溶液時,溶液中Ca2+濃度下降的快,則pCa值相對較大,圖像應在原圖像上方,故D正確。
3.(寧波市2023學年高三第一學期選考模擬)某溫度下,向10mL0.10mol/LBaCl2溶液中滴加0.10mol/LNa2CO3溶液,滴加過程中溶液中-lgc(Ba2+)與Na2CO3溶液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Ksp(BaSO4)=1.1×10-10。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溫度下Ksp(BaCO3)=10-8.6
B.a(chǎn)、c兩點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c>a
C.b點溶液中:c(CO32-)+c(HCO3-)+c(H2CO3)=c(Na+)
D.若把Na2CO3溶液換成等濃度Na2SO4溶液,則曲線變?yōu)镮
【解析】選C。向10mL0.10mol/LBaCl2溶液中滴加0.10mol/LNa2CO3溶液時,二者恰好反應完全得到氯化鈉溶液和碳酸鋇沉淀,則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4(s)Ba2+(aq)+SO42-(aq),c(Ba2+)=c(CO32-),該溫度下Ksp(BaCO3)=10-4.3×10-4.3=10-8.6,A正確;a中滴入碳酸鈉不足,溶質(zhì)為強酸強堿鹽溶液,室溫下水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為10-7mol/L、c點溶液中碳酸鈉過量,溶液因水解呈堿性、水的電離被促進,則:a、c兩點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c>a,B正確;b點,滴入的碳酸鈉提供的碳酸根主要存在于碳酸鋇沉淀中,溶液中碳元素很少:c(CO32-)+c(HCO3-)+c(H2CO3)<c(Na+),C不正確;若把Na2CO3溶液換成等濃度Na2SO4溶液:向10mL0.10mol/LBaCl2溶液中滴加0.10mol/LNa2SO4溶液時,二者恰好反應完全得到氯化鈉溶液和硫酸鋇沉淀,則存在沉淀溶解平衡:BaSO4(s)Ba2+(aq)+SO42-(aq),c(Ba2+)=c(SO42-),該溫度下Ksp(BaSO4)=1.1×10-10,則c(Ba2+)=c(SO42-)==1×10-5mol/L,-lgc(Ba2+)=5>4.3,則曲線變?yōu)镮,D正確。

1.(天津市部分區(qū)2021~2022學年度高三第一學期期中)對飽和BaSO4,溶液(有BaSO4固體存在)進行下列操作后,Ksp(BaSO4)發(fā)生變化的是( )。
A.加少量水稀釋 B.加熱
C.加入少量BaCl2 D.加入少量Na2SO4
【解析】選B。Ksp只與溫度有關,溫度不變,Ksp不變,只有B選項符合題意。
2.(廣東省名校聯(lián)盟2021~2022學年高三下學期開學考試)化工生產(chǎn)中含Cu2+的廢水常用MnS(s)作沉淀劑,其反應原理為Cu2+(aq)+MnS(s)CuS(s)+Mn2+(aq)。一定溫度下,下列有關該反應的推理正確的是( )。
A.該反應達到平衡時,c(Mn2+)=c(Cu2+)
B.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CuS(s)后,c(Mn2+)變小
C.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Cu(NO3)2(s)后,c(Mn2+)變大
D.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
【解析】選C。該反應達到平衡時離子的濃度保持不變,但c(Mn2+)與c(Cu2+)不一定相等,故A錯誤;因為CuS為固體,加入后不改變平衡,故錳離子的濃度不變,故B錯誤;根據(jù)反應物的濃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動,所以c(Mn2+)變大,故C正確;已知Cu2+(aq)+MnS(s)CuS(s)+Mn2+(aq),由反應可知,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故D錯誤。
3.(2021~2022學年四川內(nèi)江高三上學期期中)牙齒表面覆蓋的牙釉質(zhì)是人體中最堅硬的部分,起著保護牙齒的作用,其主要成分為羥基磷酸鈣[Ca5(PO4)3OH]。在牙齒表面存在著如下平衡:Ca5(PO4)3OH(s)5Ca2+(aq)+3PO43-(aq)+OH-(aq)Ksp=6.8×10-3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殘留在牙齒上的糖發(fā)酵會產(chǎn)生H+,經(jīng)常吃糖易造成齲齒
B.由上述平衡可知,小孩長牙時要少吃糖多補鈣
C.若減小OH-的濃度,上述平衡將向右移動,Ksp的值相應增大
D.使用含氟牙膏能防止齲齒,是因為Ca5(PO4)3OH(s)轉(zhuǎn)化為更難溶的Ca5(PO4)3F(s)[Ca5(PO4)3F(s)的Ksp=2.8×10-61]
【解析】選C。殘留在牙齒上的糖發(fā)酵會產(chǎn)生H+,H+與牙釉質(zhì)溶解產(chǎn)生的OH-發(fā)生酸堿中和反應,促使牙釉質(zhì)溶解,堅硬的部分消耗,細菌容易侵蝕。所以經(jīng)常吃糖易造成齲齒,A正確。由上述平衡可知,小孩長牙時要少吃糖可以減少牙釉質(zhì)的溶解,多補鈣可以促使牙釉質(zhì)的形成,而且特可以增加體內(nèi)骨骼的Ca的補充,B正確。若減小OH-的濃度,上述平衡將向右移動,但是Ksp的值只與溫度有關,而與離子的濃度無關。溫度不變。Ksp也不變,C錯誤。若使用含氟牙膏,則牙膏中的F-會與牙釉質(zhì)溶解產(chǎn)生的離子結(jié)合形成結(jié)構相似但是溶解度比牙釉質(zhì)更小的Ca5(PO4)3F,因此牙齒會更堅硬??梢员Wo牙齒,D正確。
4.(2022~2023學年濰坊高三11月檢測)在一個絕熱容器中,放入Ca(OH)2懸濁液,有平衡:Ca(OH)2(s)Ca2+(aq)+2OH-(aq)△H<0。已知:CaO(s)+H2O(l)=Ca(OH)2(s)△H<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向溶液中加少量CaO,達新平衡后,溶液的pH不變
B.向溶液中加少量CaO,達新平衡后,溶液的pH降低
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Ca(OH)2固體質(zhì)量增加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體,Ca(OH)2固體質(zhì)量不變
【解析】選B。向飽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后不僅消耗水,溶液的溫度也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溶液中c(OH-)越小,溶液的pH越小,故A錯誤;向飽和石灰水中加少量生石灰后不僅消耗水,溶液的溫度也升高,氫氧化鈣的溶度積越小,則溶液中c(OH-)越小,溶液的pH越小,故B正確;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Ca2+和CO32-形成碳酸鈣沉淀,Ca(OH)2(s)Ca2+(aq)+2OH-(aq)△H<0,平衡正向進行,其中Ca(OH)2固體質(zhì)量減小,故C錯誤;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體,溶液中c(OH-)增大,Ca(OH)2(s)Ca2+(aq)+2OH-(aq)△H<0,平衡逆向進行,Ca(OH)2固體質(zhì)量增大,故D錯誤。
5.(2022·長寧一模)取1mL0.1mol·L-1AgNO3溶液進行如下實驗(實驗中所用試劑濃度均為0.1mol·L-1):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驗①白色沉淀是難溶的AgCl
B.由實驗②說明AgI比AgCl更難溶
C.若按①③順序?qū)嶒?,看不到黑色沉?br /> D.若按②①順序?qū)嶒灒床坏桨咨恋?br /> 【解析】選C。化學反應向著更難溶的方向進行。AgNO3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發(fā)生Ag++Cl-AgCl↓,即實驗①中白色沉淀是AgCl,故A說法正確;實驗②中加入過量KI溶液,出現(xiàn)黃色沉淀,說明產(chǎn)生AgI,即發(fā)生AgCl(s)+I-(aq)AgI(s)+Cl-(aq),推出AgI比AgCl更難溶,故B說法正確;實驗③得到黑色沉淀,該黑色沉淀為Ag2S,推出Ag2S比AgI更難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AgCl>AgI>Ag2S,按①③順序?qū)嶒?,能觀察黑色沉淀,故C說法錯誤;根據(jù)選項C分析,按照②①順序?qū)嶒灒筛y溶的AgI,不能得到AgCl,即無法觀察到白色沉淀,故D說法正確。
6.(2022~2023湖北公安高三上學期期中檢測)實驗室中利用復分解反應制取Mg(OH)2,實驗數(shù)據(jù)和現(xiàn)象如下表所示(溶液體積均取用1mL):
組別
藥品1
藥品2
實驗現(xiàn)象
I
0.1mol/L NaOH溶液
0.1mol/L Mg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II
0.1mol/L氨水
0.1mol/L MgCl2溶液
無現(xiàn)象
III
1mol/L氨水
1mol/L MgCl2溶液
現(xiàn)象III
IV
1mol/L氨水
0.1mol/L Mg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V
0.1mol/L氨水
1mol/L MgCl2溶液
無現(xiàn)象
關于以上實驗的說法正確是( )。
A.實驗Ⅱ、Ⅴ無現(xiàn)象,而Ⅳ生成白色沉淀,說明增大c(Mg2+)不能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動,增大氨水溶液的濃度才能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動
B.實驗Ⅲ無現(xiàn)象,因為氯化鎂溶液和氨水濃度都增大,則導致氯化銨濃度增大,而氫氧化鎂可以溶解在氯化銨溶液中
C.由于氫氧化鎂可以溶解在氯化銨溶液中,而氯化鎂溶液和氨水反應可以生成氯化銨,所以該兩種溶液混合后可能會出現(xiàn)先生成沉淀后溶解的現(xiàn)象
D.實驗Ⅲ的現(xiàn)象是生成白色沉淀,因為增大兩種溶液中任意一種的濃度,都能使混合液的離子積達到氫氧化鎂的Ksp
【解析】選D。對比試驗分析實驗Ⅳ、Ⅴ,c(NH3·H2O)、c(Mg2+)各不相同,MgCl2溶液和氨水混合后存在下列化學平衡:Mg2+(aq)+2NH3·H2O(aq)2NH4+(aq)+Mg(OH)2(s),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c(NH3·H2O)、c(Mg2+)改變相同的程度,c2(NH3·H2O)的影響更大(或起主要作用),不是增大c(Mg2+)不能向生成沉淀分析進行,是增大鎂離子濃度不能達到溶度積常數(shù),故A錯誤;IV中1mol/L氨水與0.1mol/L MgCl2溶液混合產(chǎn)生表示沉淀,則Ⅲ中1mol/L氨水與1mol/L MgCl2溶液混合,兩實驗中,溶液的氫氧根離子濃度相同,Ⅲ中鎂離子的濃度更大,二者結(jié)合生成白色沉淀Mg(OH)2,故B錯誤;氯化銨溶液中銨根離子增大會結(jié)合氫氧根離子生成弱電解質(zhì),氫氧化鎂溶解,氯化鎂溶液和氨水反應可以生成氯化銨和氫氧化鎂沉淀,不能溶解在生成的氯化銨溶液中,故C錯誤;IV中1mol/L氨水與0.1mol/L MgCl2溶液混合產(chǎn)生表示沉淀,則Ⅲ中1mol/L氨水與1mol/L MgCl2溶液混合,兩實驗中,溶液的氫氧根離子濃度相同,Ⅲ中鎂離子的濃度更大,實驗Ⅲ的現(xiàn)象是生成白色沉淀,因為增大兩種溶液中任意一種的濃度,都能使混合液的離子積達到氫氧化鎂的Ksp,故D正確。
7.(2022·寧夏石嘴山高三3月模擬)某溶液中含有K+、Mg2+、Al3+、Cu2+等離子,為了將它們一一分離(不要求各離子恢復到原來的形態(tài)),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四個實驗方案,其中不正確的是[已知:Mg2+、Al3+溶液中通入H2S不產(chǎn)生沉淀;Ksp(CuS)=1.3×10-36。]( )。

【解析】選B。通入H2S可的到CuS沉淀,加入過量KOH得到Mg(OH)2沉淀,過濾后在溶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氣體生成Al(OH)3沉淀,K+存在與濾液中,故A正確;通入H2S可的到CuS沉淀,加入過量氨水生成Mg(OH)2和Al(OH)3,加入鹽酸沉淀溶解又生成Mg2+、Al3+,不能分離,故B錯誤;通入H2S可的到CuS沉淀,濾液中加入過量碳酸鉀溶液生成Mg(OH)2和Al(OH)3,加入過濾KOH溶解Al(OH)3,過濾后通入過量二氧化碳氣體生成Al(OH)3沉淀,K+存在與濾液中,故C正確;加入過量KOH得到Mg(OH)2和Cu(OH)2,加入過量氨水Cu(OH)2溶解,可分離Mg(OH)2和Cu(OH)2,過濾后在溶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氣體生成Al(OH)3沉淀,K+存在與濾液中,故D正確。
8.(2022?上海普陀區(qū)二模)一定溫度下,難溶強電解質(zhì)的飽和溶液中存在著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數(shù)稱為溶度積(Ksp,化學平衡常數(shù)中的一種)。例如:Ag2CrO4(s)2Ag+(aq)+CrO42-(aq)。Ksp=[c(Ag+)]2?c(CrO42-)。
物質(zhì)
Fe(OH)2
Cu(OH)2
Fe(OH)3
Ksp(25℃)
8.0×10-16
2.2×10-20
4.0×10-38
對于含F(xiàn)e2(SO4)3、FeSO4和CuSO4各0.5mol的混合溶液1L,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判斷,說法錯誤的是( )。
A.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紅褐色沉淀
B.向溶液中加入雙氧水,并用CuO粉末調(diào)節(jié)pH,過濾后可獲較純凈的CuSO4溶液
C.該溶液中c(SO42-)∶[c(Fe3+)+c(Fe2+)+c(Cu2+)]=5∶4
D.將少量FeCl3粉末加入含Cu(OH)2的懸濁液中,其中c(Cu2+)增大
【解析】選C。從表格中可以看出,F(xiàn)e(OH)3的Ksp是最小的,所以它最先出現(xiàn)沉淀,故A正確;加入雙氧水,將亞鐵離子氧化為易除去的鐵離子,用氧化銅調(diào)節(jié)pH,不引入新的雜質(zhì),故B正確;等物質(zhì)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溶液中設物質(zhì)的量為1mol,n(SO42-)=5mol,n(Cu2+)+n(Fe2+)+n(Fe3+)=4mol,但Cu2+、Fe2+、Fe3+在水溶液中發(fā)生水解,所以該混合溶液中c(SO42-)∶[c(Cu2+)+c(Fe2+)+c(Fe3+)]>5∶4,故C錯誤;少量FeCl3粉末加入含Cu(OH)2的懸濁液中,因為FeCl3的水解產(chǎn)生的氫離子使氫氧化銅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動,所以c(Cu2+)增大,故D正確。
9.(2022·江西上饒高三3月模擬)工業(yè)上可通過如圖流程回收鉛蓄電池中的鉛,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PbSO4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PbSO4(s)Pb2+(aq)+SO42-(aq)
B.生成PbCO3的離子方程式為PbSO4+CO32-PbCO3+SO42-
C.濾液中不存在Pb2+
D.pH:濾液<飽和Na2CO3溶液
【解析】選C。PbSO4難溶于水,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PbSO4(s)Pb2+(aq)+SO42-(aq),A正確;鉛膏(主要成分為PbSO4)中加入飽和Na2CO3溶液,過濾得到PbCO3,則生成PbCO3的離子方程式為PbSO4+CO32-PbCO3+SO42-,B正確;PbSO4、PbCO3都難溶于水,在水中都存在溶解平衡,故濾液中仍存在Pb2+,C錯誤;濾液中溶質(zhì)主要為Na2SO4,含有少量CO32-,其中c(CO32-)小于飽和Na2CO3溶液中的c(CO32-),則濾液中CO32-水解產(chǎn)生的c(OH-)小于飽和Na2CO3溶液中CO32-水解產(chǎn)生的c(OH-),Na2CO3溶液的堿性強,故pH:濾液

相關試卷

【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29 無機化工流程綜合分析:

這是一份【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29 無機化工流程綜合分析,文件包含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29無機化工流程綜合分析教師版docx、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29無機化工流程綜合分析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24 實驗分析設計型選擇題:

這是一份【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24 實驗分析設計型選擇題,文件包含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24實驗分析設計型選擇題教師版docx、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24實驗分析設計型選擇題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4頁, 歡迎下載使用。

【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21 電解質(zhì)溶液圖像分析:

這是一份【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21 電解質(zhì)溶液圖像分析,文件包含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21電解質(zhì)溶液圖像分析教師版docx、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21電解質(zhì)溶液圖像分析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2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17 化學平衡圖表分析

【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17 化學平衡圖表分析

【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16 新型電化學裝置分析

【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16 新型電化學裝置分析

【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13 反應微觀機理分析

【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13 反應微觀機理分析

【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07 氧化還原反應分析

【新高考】2023年高考化學二輪題型精講精練——專題07 氧化還原反應分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