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氧化與燃燒考點目錄:考點一、緩慢氧化與劇烈氧化考點、燃燒條件的探究考點、滅火方法考點、氧化反應 習題訓練考點一、緩慢氧化與劇烈氧化1.通常所說的燃燒、爆炸和緩慢氧化之間的相同之處是( A )A.都屬于氧化反應            B.都有發(fā)光、發(fā)熱現象C.都是劇烈的化學反應        D. 可燃物都要達到著火點2.下列有關緩慢氧化、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 C )A.緩慢氧化不放熱,燃燒放熱    B.它們有時不是化學變化C.它們本質上都是氧化反應     D.緩慢氧化不是氧化反應3.下列各組混合氣體,遇明火會發(fā)生爆炸的是( C )A.CO、H2、CH4      B.H2、CO、CO2  C.CH4、CO、O2       D.N2、CO2、O24.(2020·上城模擬)面粉是常見的食物,但是大量的面粉浮在空氣中也會爆炸,產生危險。如圖:拿一個在靠近底部打了一個小孔的八寶粥的空罐子,里面固定并點燃一枝生日蠟燭;另外在一個小塑料盒子里裝人面粉;用一用呀管從外而涌人而粉中,蓋好蓋子,迅速鼓人大量空氣。   (1)會發(fā)生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2)鼓人大量空氣的作用是:________    (3)爆炸的條件是:________    (4)如果你是面粉廠廠長,你如何避免爆炸事故的發(fā)生?  請給出可行建議(兩條即可):________、________【答案】(1)爆炸
(2)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滿罐子
(3)在密閉的空間內劇烈燃燒
(4)嚴禁煙火;開窗通風   【解析】(1)根據實驗裝置可知,面粉是易燃物,此實驗將使面粉在有限的空間內劇烈燃燒,瞬間累積大量的熱,會引起爆炸;
(2)鼓入的大量空氣正好對著面粉,所以作用是 吹散面粉,使面粉充滿罐子 ;
(3)由分析可知爆炸的條件是:在密閉的空間內劇烈燃燒;
(4)爆炸需要遇明火和在密閉的空間內,從這兩方面可以采取措施避免爆炸的發(fā)生:嚴禁煙火、開窗通風。
 考點、燃燒條件的探究1.(2020八下·拱墅期末)小明發(fā)現在紙疊的小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紙船安然無恙。紙船沒有燃燒的主要原因是(               A.水能滅火    B.沒有與氧氣接觸    C.紙不是可燃物    D.溫度沒有達到紙的著火點【答案】D   【解析】燃燒的條件:①有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據此分析判斷。 在紙疊的小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由于水的沸點為100℃,所以紙盆能夠達到的最高溫度為100℃。而紙片的著火點在130℃~180℃之間,因此紙船不能燃燒的主要原因是溫度沒有達到紙片的著火點,故D正確,而A、B、C錯誤。
2.(2020八下·吳興期末)對比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利用如圖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當溫度升高至60℃過程中,僅①燃燒;繼續(xù)升高至260℃過程中,又僅③開始燃燒。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①燃燒可證明白磷是可燃物        B.對比③④可知無煙煤的著火點比紅磷的高
C.對比①②可知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D.對比①③可知燃燒需要使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答案】C   【解析】燃燒的條件:①有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據此分析判斷。
A.根據燃燒的條件可知,①燃燒可證明白磷是可燃物,故A正確不合題意;
B.當溫度達到260℃時,③中紅磷開始燃燒,而④中無煙煤沒有燃燒,因此對比③④可知無煙煤的著火點比紅磷的高,故B正確不合題意;
C.要得到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的結論,必須控制可燃物的種類和溫度相同;①③中分別為白磷和紅磷,因此無法得到結論,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當溫度都達到60℃時,①中的白磷與氧氣接觸能夠燃燒,③中的紅磷與氧氣接觸不能燃燒,二者對比可知燃燒需要可燃物與溫度達到著火點,故D正確不合題意。
3.(2019八下·麗水期末)如圖所示裝置是研究物質燃燒條件的實驗。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白磷、紅磷均不超過綠豆大小,錐形瓶中的白磷與紅磷盡量拉開距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比較①和②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氧氣        B.比較②和③說明物質燃燒需要氧氣
C.比較②和③說明物質燃燒需要達到著火點  D.70℃熱水只起到提高溫度的作用【答案】A   【解析】燃燒的條件:①有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判斷。 A.①和②的其他條件相同,不同的是①與氧氣接觸,②不能與氧氣接觸,因此說明物質的燃燒需要氧氣,故A正確;
B.②和③與氧氣接觸的情形不同,且燃燒物的著火點不同,因此無法得到燃燒需要氧氣的結論,故B錯誤;
C.探究燃燒需要達到著火點,需要控制氧氣接觸相同和可燃物相同,而②和③中可燃物不同,故C錯誤;
D.70℃ 的熱水不但能夠提高溫度,還能隔絕氧氣,故D錯誤。
4.依據如圖進行實驗(夾持儀器略去).實驗過程:①通入N2點燃酒精燈,一段時間后,a、b中均無明顯現象;②熄滅酒精燈,立即改通O2,中無明顯現象,b中紅磷燃燒,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D  A.實驗過程①中,能說明N2不支持燃燒
B.實驗過程①中,將氮氣換為二氧化碳也能得出燃燒的有關條件
C.實驗過程②中,紅磷燃燒時產生大量白煙
D.實驗過程②中,能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  5.(2020八下·樂清期末)如圖所示,加熱燒瓶中的水使之沸騰,水蒸氣從銅管噴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處,火柴被加熱但不能燃燒,迅速移開火柴,火柴開始燃燒。   (1)加熱銅管的目的是________。    (2)火柴靠近管P處,火柴被加熱但不能燃燒,迅速移開火柴,火柴開始燃燒,該過程說明了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________。    【答案】(1)產生高溫水蒸氣或防止液化或使水蒸氣的溫度達到火柴的著火點
(2)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或助燃劑   【解析】(1)加熱銅管的目的是:產生高溫水蒸氣,防止液化或使水蒸氣的溫度達到火柴的著火點。
(2)火柴靠近管P處,火柴被加熱但不能燃燒,迅速移開火柴,火柴開始燃燒,該過程說明了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燃燒需要氧氣或空氣或助燃劑。
6.(2020八下·金華期中)班級聯歡會上,小剛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將一根銅絲繞成線圈,罩在蠟燭火焰上(如圖所示),觀察到火焰立即熄滅;再將銅圈加熱后罩在蠟燭火焰上,觀察到蠟燭照常燃燒。請你分析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   【答案】可燃物燃燒的兩個必要條件:有充足的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在兩種情況下,蠟燭都與氧氣充分接觸。前者是因為銅是熱的良導體,沒有加熱的銅圈很容易把熱量導走,使得蠟燭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從而熄滅;而后者熱銅絲不會吸熱,所以蠟燭可以正常燃燒   【解析】可燃物燃燒的兩個必要條件:有充足的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在兩種情況下,蠟燭都與氧氣充分接觸。前者是因為銅是熱的良導體,沒有加熱的銅圈很容易把熱量導走,使得蠟燭的溫度降低到著火點以下,從而熄滅;而后者熱銅絲不會吸熱,所以蠟燭可以正常燃燒 。 7.某化學小組圍繞燃燒與滅火的主題開展了相關活動。請你參與完成:    (1)【知識回憶】可燃物燃燒的必備條件是________。    (2)【交流討論】  ①改進后的裝置(如圖二)與圖一相比,其優(yōu)點是________。欲使圖二中的紅磷著火,可將試管從水中取出并________后才能對試管加熱。②將裝有某氣體的大試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試管罩住白磷(如圖三所示),結果觀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觀,則大試管所裝氣體可能是________。【答案】(1)與氧氣(空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2)減少污染(環(huán)保);擦干;氧氣(或空氣)  8.利用如圖裝置進行下列實驗.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    實驗1:I.將盛有足量鋅粒的燃燒匙伸入瓶中,塞緊瓶塞;II.打開K,從長頸漏斗向瓶內加入稀鹽酸,至浸沒鋅粒;III.當瓶中產生大量氣泡時,關閉K;實驗2:I.將盛有白磷的燃燒匙伸入瓶中,塞緊瓶塞;II.打開K,從長頸漏斗向瓶內加入約80℃的熱水,至浸沒白磷;III.從a口向瓶中鼓入空氣,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燒匙底部,關閉K;(1)連接儀器后,關閉K,加水至長頸漏斗內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時間后,液面高度保持不變,該現象說明________.    (2)實驗1中,瓶內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步驟III中,關閉K后的現象是________.(3)實驗2中,僅對比步驟II和III可知,欲探究的燃燒條件是________.    【答案】(1)裝置的氣密性好
(2)Zn+2HCl=ZnCl2+H2↑;內液面逐步緩緩下降,長頸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反應會因為瓶中液面過低而停止
(3)燃燒需要氧氣9.(2020八下·仙居期末)澳大利亞的大火給澳洲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小柯想通過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 (1)圖甲是探究燃燒需要________;    (2)如圖乙所示:在燃著的蠟燭上扣一個燒杯,過一會觀察到蠟燭熄滅,可以得出燃燒的條件之一是________。    (3)將裝有某氣體的大試管管口朝下豎直插入熱水中,使試管罩住白磷(如圖丙所示),結果觀察到了白磷在水中燃燒的“水火相容”奇觀.則大試管所裝氣體可能是________。    (4)下列為小柯提出的火災應急方案(滅火和自救措施),其中不合理的一項是(   ) 。            A.當火較小時,可以用各種滅火器材滅火
B.室內失火時,打開門窗,盡量讓濃煙從門窗排出
C.在滅火或逃生過程中,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D.發(fā)生森林大火時,可以砍掉周圍的一些樹木,防止火勢蔓延【答案】(1)可燃物(2)與氧氣接觸(3)氧氣(4)A,B   【解析】(1)在圖甲中,相同的酒精燈加熱,因此兩種物質的溫度相同,且都與氧氣接觸,因為小石塊不是可燃物,所以它沒有燃燒;而小木塊是可燃物,所以它可以燃燒,那么探究燃燒需要可燃物;
(2)燒杯構成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蠟燭燃燒會消耗其中的氧氣。當氧氣消耗完以后,蠟燭熄滅,由此得到燃燒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
(3)根據燃燒的條件可知,可燃物達到著火點后,必須與氧氣接觸才能開始燃燒,因此大試管所裝氣體可能是氧氣;
(4)A.無論火災大小,都必須選擇合適的滅火器滅火,故A錯誤;
B.室內失火時,不能打開門窗,這樣由于外面氧氣的進入,會造成火災迅速增大,故B錯誤;
C.在滅火或逃生過程中,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這樣可以過濾煙塵,防止灼熱的煙塵進入呼吸道,故C正確;
D.發(fā)生森林大火時,可以砍掉周圍的一些樹木,隔絕可燃物,防止火勢蔓延,故D正確。
 10.某同學打算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他查閱資料得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 ℃,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它們在空氣中燃燒都會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煙——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與水反應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他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對比實驗,請回答問題。(1)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銅片上的白磷         ,銅片上的紅磷和水中的白磷       。再用圖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不通氧氣時,熱水中的白磷        ;通氧氣時,熱水中的白磷       。根據上述實驗,得出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         。(2)圖甲與圖乙實驗相比,符合環(huán)保要求的是                 (3)若炒菜時油鍋內的油著火了,采用的滅火方法是      ,利用的滅火原理是         ;將燃著的蠟燭吹滅,利用的滅火原理是                        。【解析】(1)由提示信息可知,圖甲中銅片上的白磷既與氧氣接觸,溫度又達到它的著火點,因此銅片上的白磷燃燒并產生白煙;水中的白磷雖然溫度達到了它的著火點,但與氧氣隔絕,故水中的白磷無法燃燒;銅片上的紅磷雖然與氧氣接觸,但溫度未達到它的著火點,故不能燃燒。圖乙中不通氧氣時,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通入氧氣時,熱水中的白磷燃燒。(2)圖甲中白磷燃燒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反應生成有毒的偏磷酸,污染空氣;而圖乙中的白磷燃燒產生的五氧化二磷與水反應,不會逸散到空氣中,故符合環(huán)保要求的是圖乙。(3)炒菜時油鍋內的油著火時,可采用蓋上鍋蓋隔絕空氣(或氧氣)的方法滅火或采用倒入菜翻炒以將溫度降到油的著火點以下的方法滅火;將燃著的蠟燭吹滅,采用的是將溫度降到蠟燭著火點以下的方法。11.(2020八下·溫嶺期中)當把燃著的小蠟燭放入一個集氣瓶中并塞緊膠塞時,蠟燭一會兒就熄滅了。那么,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呢?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請你填答相關空格。【提出猜想】猜想Ⅰ:蠟燭燃燒把集氣瓶內的氧氣耗盡,導致蠟燭熄滅。猜想Ⅱ:蠟燭燃燒隨集氣瓶內氧氣含量的降低而變弱,放出的熱量減少,使溫度降至蠟燭的著火點以下,導致蠟燭熄滅。猜想Ⅲ:蠟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能滅火,導致蠟燭熄滅。【進行實驗】小組設計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來驗證猜想。實驗操作實驗現象點燃蠟燭并連同膠塞上的其它儀器藥品一起放入集氣瓶中,塞緊膠塞。①蠟燭火焰逐漸變微弱最終熄滅。蠟燭熄滅并靜置冷卻后,將銅絲上提,使盛有白磷的銅網勺高于試管口,試管倒下,水流出。②一會兒后,白磷著火燃燒,有大量白煙產生。【分析及結論】(1)瓶內的白磷能燃燒,證明猜想Ⅰ和________不能成立。    (2)集氣瓶中裝入一些生石灰的設計,目的是________。    (3)我們根據成立的猜想認為,應該把“燃燒需要氧氣”這一燃燒發(fā)生的條件補充完善為“________”。    【答案】(1)Ⅲ
(2)生石灰與試管中倒下的水反應放熱,提高集氣瓶中的溫度,使之達到白磷的著火點
(3)并達到燃燒所需的濃度   【解析】(1)瓶內的白磷能燃燒,說明集氣瓶中仍有氧氣,證明猜想Ⅰ和 猜想Ⅲ 不成立;
(2)可燃物燃燒除與氧氣接觸外還需溫度達到著火點,生石灰與試管中倒下的水反應放熱,可以提高集氣瓶中的溫度,使之達到白磷的著火點;
(3)有氧氣若濃度很小可燃物也不能燃燒,所以燃燒需要氧氣應需補充并達到燃燒所需的濃度。
 考點、滅火方法1.(2019八下·麗水月考)對“高低不同的燃著的蠟燭罩上茶杯后誰先熄滅?”這一問題,甲、乙兩同學有不同的認識:甲同學認為高的蠟燭先熄滅,乙同學認為低的蠟燭先熄滅,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他們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學認為高的蠟燭先熄滅,理由是________。    (2)本實驗條件下,甲同學的猜想被證明是正確的,同時還觀察到茶杯內壁變黑。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從著火燃燒的高樓房間中逃離,正確的方法是(    )。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勢跑出
C.沿墻角迅速爬向門外     D.打開窗戶跳出【答案】(1)蠟燭燃燒產生大量的熱和二氧化碳氣體,熱量會使氣體密度減小,形成向上的氣流,因此上層蠟燭先熄滅
(2)A,C   【解析(1) 甲同學認為高的蠟燭先熄滅,理由是 : 蠟燭燃燒產生大量的熱和二氧化碳氣體,熱量會使氣體密度減小,形成向上的氣流,因此上層蠟燭先熄滅 ;
(2)用毛巾捂住鼻子可以防止吸入一些煙塵等有害物質;由以上實驗獲知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氣體會上升,故因采取較低的姿勢逃生.在高樓打開窗戶跳出生存的機會不是很大,故正確的逃生方法有AC。
 2.(2020八下·溫嶺期中)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結合你所學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最近,小明家做飯時燃氣灶火焰呈現黃色,鍋底出現黑色。通過維修師傅調節(jié)燃氣灶的進風口之后,火焰變回淡藍色。這說明使燃料充分燃燒通常需要考慮兩點:一是燃燒時要有________;二是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2)請根據下圖回答下列問題:工廠排污導致小孩“血鉛超標”,工廠方面的辯解錯在哪里?________。   (3)若我們掌握一定的應急避險技能,可通過自救與互救來降低災害風險。例如身上著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壓滅。這種滅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________。    (4)請用文字表述“火場逃生”圖所示的火場逃生方法________。(答一種即可)【答案】(1)有充足的空氣(或氧氣)
(2)鉛筆芯的主要成分為石墨,不含鉛
(3)隔絕空氣
(4)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或彎腰匍匐前進、不乘坐電梯等)   【解析】(1)使燃料充分燃燒通常需要有充足的氧氣和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2)鉛筆芯的主要成分為石墨,不含鉛 ,所以鉛超標與咬鉛筆無關;
(3)身上著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壓滅 ,利用的是使可燃物與氧氣隔絕的滅火原理;
(4)因燃燒會產生濃煙和有害氣體,且隨熱空氣上升,所以火場逃生的方法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或彎腰匍匐前進、不乘坐電梯等。
3.(2019八下·衢州月考)油鍋著火能用水撲滅嗎?某科普類節(jié)目曾演示過一個模擬實驗:將鍋中的油加熱到燃燒后,身穿防護服的消防員將一瓶水倒入油鍋中,在水倒進鍋里的一瞬間,熱油飛濺,巨大的火苗竄起一米多高。請用所學的知識加以解釋。   【答案】可燃物燃燒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與助燃劑(氧氣)充分接觸,二是溫度達到著火點。當水倒入燃燒的油鍋時,因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無法覆蓋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絕氧氣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繼續(xù)燃燒,在高溫下,水迅速汽化過程中攜帶著油滴沖出油鍋,大量的油滴與空氣(氧氣)充分接觸,引發(fā)更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的熱。   【解析】根據燃燒的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可燃物燃燒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與助燃劑(氧氣)充分接觸,二是溫度達到著火點。當水倒入燃燒的油鍋時,因為水的密度比油大,水在下油再上,水無法覆蓋在油的表面,起不到隔絕氧氣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繼續(xù)燃燒,在高溫下,水迅速汽化過程中攜帶著油滴沖出油鍋,大量的油滴與空氣(氧氣)充分接觸,引發(fā)更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的熱,從而產生題中所示的現象。 考點氧化反應1.(2020八上·浙江期中)下列反應中,既屬于化合反應,又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A.鐵 + 氧氣 點燃 四氧化三鐵           B.通電 氫氣 + 氧水
C.鋅 + 稀硫酸 硫酸鋅 + 氫氣      D.甲烷+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 水【答案】A   【解析】兩種或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叫化合反應,而物質與氧氣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叫氧化反應,據此分析即可。
A.反應物有兩種,而生成物只有一種,該反應為化合反應;因為反應物為氧氣和鐵,所以該反應為氧化反應,故A正確;
B.反應物有一種,而生成物有兩種,為分解反應,故B錯誤;
C.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兩種,肯定不是化合反應,故C錯誤;
D.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兩種,肯定不是化合反應,故D錯誤。
2.(2019八下·仙居期末)于謙的《石灰吟》在初中科學中可用以下化學反應來表示: CaCO3 煅燒 CaO+CO2↑,該反應類型是(    )            A.化合反應   B.氧化反應   C.分解反應    D.以上都不是【答案】C  

相關試卷

科學浙教版第3節(jié) 化學方程式同步測試題:

這是一份科學浙教版第3節(jié) 化學方程式同步測試題,文件包含八下尖子生培優(yōu)333化學計算-基礎解析docx、八下尖子生培優(yōu)333化學計算-基礎原題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3頁, 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保護土壤綜合訓練題:

這是一份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6節(jié) 保護土壤綜合訓練題,文件包含八下尖子生培優(yōu)46保護土壤答案docx、八下尖子生培優(yōu)46保護土壤原題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6頁, 歡迎下載使用。

八年級下冊第4章 植物與土壤第1節(jié) 土壤的成分當堂檢測題:

這是一份八年級下冊第4章 植物與土壤第1節(jié) 土壤的成分當堂檢測題,文件包含八下尖子生培優(yōu)41土壤的成分答案docx、八下尖子生培優(yōu)41土壤的成分原題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4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3章 空氣與生命第4節(jié) 二氧化碳練習題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3章 空氣與生命第4節(jié) 二氧化碳練習題

科學八年級下冊第4節(jié) 二氧化碳課時訓練

科學八年級下冊第4節(jié) 二氧化碳課時訓練

初中科學第5節(jié) 磁生電同步達標檢測題

初中科學第5節(jié) 磁生電同步達標檢測題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2節(jié) 電生磁綜合訓練題

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2節(jié) 電生磁綜合訓練題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第2節(jié) 氧化和燃燒

版本: 浙教版

年級: 八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