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在諸子百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就是莊子。讀《莊子》一書,不僅因為他的文學(xué)價值,更多的是因為先生的大智與幽默,書中一個個風(fēng)趣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先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態(tài)度,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許多的啟迪”,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莊子的大智與幽默。
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宋國蒙人,戰(zhàn)國時期哲學(xué)家。他繼承并發(fā)揚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莊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莊子》一書中?!肚f子》中的文章以獨特的藝術(shù)造詣絕響于先秦諸子作品之中,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br/>《北冥有魚》出自《莊子》?!肚f子》,道家經(jīng)典之一?!肚f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gòu)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它不僅有很高的哲學(xué)成就,對后世文學(xué)的發(fā)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們評價這本書為“文學(xué)的哲學(xué)、哲學(xué)的文學(xué)”。 代表作品為《莊子》以及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
北 冥 鯤 摶扶搖
通假字北冥有魚 “冥”同“溟”,海
文言句式判斷句南冥者,天池也。
“……者,……也”表判斷。
名句積累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古義: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今義:憤怒
古義:這;今義:表示判斷的詞
古義:氣息,這里指風(fēng);今義:休息,消息
古義: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今義:未經(jīng)馴服的馬
古義:真正的顏色;今義:態(tài)度嚴肅,神色嚴厲
1.志:齊諧者,志怪者也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2.其:不知其幾千里也其恕乎奈何憂其壞
3.而:化而為鳥俄而雪驟人不知而不慍學(xué)而時習(xí)之
(與“俄”構(gòu)成副詞性詞組,表示時間短促,不久,一會兒)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志怪者也: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亦若是則已矣:扶搖直上:鵬程萬里:
指乘著風(fēng)勢快速上升。形容地位、名聲、價值等迅速往上升。形容前程遠大。
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作者為什么要將鯤鵬所居之地定為“北冥”?
“北冥”是特別之詞,為莊子創(chuàng)造,含義新穎,其中透露出曠遠神秘的意味,暗示著北冥是非世人所能見,亦非人智所能測的,這種意味與鯤鵬神秘的形象融為一體。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鯤:大魚名。 鵬:大鳥名。 怒:振奮,這里指用力鼓動翅膀。 垂:懸掛。
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作鯤。鯤的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作鵬。鵬的脊背,不知道幾千里;當它振翅而飛時,它的翅膀像懸掛在天空的云。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這只鳥,在海動風(fēng)起時就遷往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洱R諧》是一本記載怪異的事物的書?!洱R諧》中說:“當鵬鳥遷往南海時,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達三千里,乘著旋風(fēng)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fēng)離開?!?br/>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野馬: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 是:這樣。
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jié)果。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本文開頭描述鯤鵬的形象及奮飛時的壯美氣勢與論述 “逍遙游”有什么聯(lián)系?
鯤鵬展翅高飛,必須憑借六月的大風(fēng)。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從而回答了“逍遙”要有所依憑。
作者把鯤鵬的居住地定為“南冥”,目的何在?
把鯤鵬的目的地“南冥”與出發(fā)地“北冥”對舉,表明鯤鵬從渺遠幽深的極北之地遷徙至極南之地,可見其志向極遠。
作者假借齊諧之言,有什么目的?
作者假借齊諧之言,讓人們相信鯤鵬的真實性。運用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fā)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野馬”“塵?!钡倪\動依靠什么?寫它們有什么作用?
“野馬”“塵?!钡倪\動也必須依靠氣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里和鵬相比,說明萬物均“有所待”(有所待,須憑借,要依靠),世上的萬物無論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因此,大鵬也好,“野馬”“塵埃”也好,狀似逍遙,其實并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
1.在想象中夸張。 如對鯤、鵬形象的描寫,“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顯現(xiàn)出浩大的聲勢和廣闊的意境。
2. 在想象中進行對比。 作者列舉野馬、塵埃等“小”的形象,和鯤鵬作對比,以大小對立來闡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遙”,并將這種想象具體化,實則是蘊含了自己對理想的強烈追求。
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怒而飛時氣勢壯美。 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里)四個方面極寫鯤鵬形象磅礴壯觀。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鯤鵬,“不知其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鯤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
鯤鵬的形象是怎樣的?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
文章標題為北冥有魚,后來怎么又寫鳥了?
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鯤的體積有幾千里,變成鳥后,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里。說明莊子想像力豐富。
鳥為什么要遷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鳥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種精神的自由。
《北冥有魚》一文中莊子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的,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的。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八年級下冊(2018)北冥有魚完整版課件ppt,共2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一層大鵬的外形,第二層大鵬的活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八年級下冊北冥有魚精品ppt課件,共2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北冥有魚,“冥”同“溟”海,◆通假字,①怒而飛,②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古今異義,③野馬也塵埃也,◆一詞多義,其名為鵬其正色邪,代詞它的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北冥有魚評課ppt課件,共1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朗讀課文,天然形成的池子,文本探究,追求自由,閱讀感悟,無法制不自由,課文鑒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