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16 神經調節(jié)

高考考點
考查內容
三年高考探源
考查頻率
人體神經調節(jié)和高級神經活動
1.通過列表比較反射類型、反射的種類,理解反射弧的組成與反射完成的關系;
2.以反射弧的組成為模板,掌握神經調節(jié)的全過程
2020全國Ⅲ卷·8
2020江蘇卷·26
2019全國卷Ⅰ·4
2019江蘇卷·8
2018全國Ⅲ卷·3
2018江蘇卷·11
2018天津卷·1
2018浙江卷·20
2018海南卷·27

★★★★☆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


核心考點一 人體神經調節(jié)和高級神經活動
1.反射弧各部分的特點和功能
興奮
傳導
反射弧結構
結構特點
功能
結構破壞對功能的影響
感受器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

效應器
感受器
感覺神經末梢的特殊結構
將適宜的內外界刺激的信息轉變?yōu)榕d奮(神經沖動)
既無感覺又無效應
傳入神經
感覺神經元的一部分
將興奮由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
既無感覺又無效應
神經中樞
調節(jié)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經元胞體群
對傳入的興奮進行分析與綜合
既無感覺又無效應
傳出神經
運動神經元的一部分
將興奮由神經中樞傳至效應器
只有感覺無效應
效應器
運動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對內外界刺激產生相應的規(guī)律性應答
只有感覺無效應
相互聯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斷,反射都不能發(fā)生,必須保證反射弧結構的完整性
2.人體部分生理(或病理)現象的生物學解釋
生理或病理現象
參與(損傷)神經中樞
考試專心答題時
大腦皮層V區(qū)和W區(qū)(高級中樞)參與
聾啞人學習舞蹈
大腦皮層視覺中樞,言語區(qū)的V區(qū)和軀體運動中樞參與
植物人
大腦皮層損傷、小腦功能退化,但下丘腦、腦干、脊髓功能正常
高位截癱
脊椎受損傷,大腦皮層、小腦等功能正常
【易混易錯】
(1)產生反應≠反射:反射必須經過完整的反射弧。當電刺激傳出神經或效應器時,都能使效應器產生反應,但卻不屬于反射。
(2)感受器、傳入神經和神經中樞破壞后,產生的結果相同,但機理不同:感受器破壞,無法產生興奮;傳入神經破壞,無法傳導興奮;神經中樞破壞,無法分析綜合興奮和向大腦傳導興奮。
(3)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tǒng)中最高級部位,低級中樞都受大腦皮層的調控;條件反射需要大腦皮層參與,非條件反射由大腦皮層以下各中樞參與。


考法一
(2020·浙江高考真題)人的一側大腦皮層外側面示意圖如下,圖中甲、乙、丙和丁表示部位。某人的右腿突然不能運動,經醫(yī)生檢查后,發(fā)現他的右腿無力。推測該患者大腦皮層的受損部位可能位于圖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分析】
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大腦皮層是覆蓋大腦半球表面的一層灰質,是調節(jié)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其中比較重要區(qū)域的功能:1.白洛嘉區(qū):運動性言語區(qū)(S區(qū)),位置:第三額葉回后部、靠近大腦外側裂處的一個小區(qū)。功能:①產生協(xié)調的發(fā)音程序;②提供語言的語法結構;③言語的動機和愿望。癥狀:①白洛嘉區(qū)病變引起的失語癥常稱運動性失語癥或表達性失語癥。閱讀、理解和書寫不受影響。他們知道自己想說什么但發(fā)音困難,說話緩慢費力;②不能使用復雜句法和詞法;③自發(fā)性主動語言障礙,很少說話和回答,語言有模仿被動的性質。2.韋尼克區(qū):聽覺性言語區(qū)(H區(qū)),韋尼克區(qū)包括顳上回、顳中回后部、緣上回以及角回。韋尼克區(qū)的損傷將產生嚴重的感覺性失語癥。3.中央前回:大腦皮層的額葉的上升側面上有與中央溝平行的中央前溝,二者間為中央前回。為皮質運動區(qū),管理對側半身的隨意運動。如損傷,可引起對側偏癱。4.中央后回:大腦皮層的體覺區(qū)。
【詳解】
A、甲是中央前回頂部,引起對側下肢運動,A正確;
B、乙是體覺區(qū)(中央后回)頂部,用電流刺激體覺區(qū)頂部引起對側下肢電麻樣感覺,B錯誤;
C、丙是體覺區(qū)底部,刺激它引起唇、舌、咽電麻樣感覺,C錯誤;
D、丁是中央前回底部,刺激它會引起面部運動,D錯誤。
故選A。

考法二
(2019·北京高考真題)為探究運動對海馬腦區(qū)發(fā)育和學習記憶能力的影響,研究者將實驗動物分為運動組和對照組,運動組每天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跑步/游泳)。數周后,研究人員發(fā)現運動組海馬腦區(qū)發(fā)育水平比對照組提高了1.5倍,靠學習記憶找到特定目標的時間縮短了約40%。根據該研究結果可得出
A.有氧運動不利于海馬腦區(qū)的發(fā)育
B.規(guī)律且適量的運動促進學習記憶
C.有氧運動會減少神經元間的聯系
D.不運動利于海馬腦區(qū)神經元興奮
【答案】B
【分析】
1、學習和記憶是腦的高級功能之一。學習是神經系統(tǒng)不斷地接受刺激,獲得新的行為、習慣和積累經驗的過程。記憶則是將獲得的經驗進行貯存和再現。學習和記憶相互聯系,不可分割。
2、研究發(fā)現,學習和記憶涉及腦內神經遞質的作用以及某些種類蛋白質的合成。短期記憶主要與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有關,尤其是與大腦皮層下一個形狀像海馬的腦區(qū)有關。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詳解】
由題意可知,運動組每天進行適量的有氧運動(跑步/游泳),數周后,研究人員發(fā)現運動組海馬腦區(qū)發(fā)育水平比對照組提高了1.5倍,因此,有氧運動有利于海馬腦區(qū)的發(fā)育,A錯誤;運動組海馬腦區(qū)發(fā)育水平高,且靠學習記憶找到特定目標的時間縮短了約40%,因此,規(guī)律且適量的運動促進學習記憶,B正確;有氧運動有利于學習記憶,而短期記憶主要與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有關,因此,有氧運動會增加神經元之間的聯系,C錯誤;據題意可知,運動組海馬腦區(qū)發(fā)育水平高,且學習記憶能力增強,不運動不利于海馬腦區(qū)神經元興奮,D錯誤;因此,本題答案選B。


1.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是腦的高級功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和動物都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功能
B.人大腦皮層的H區(qū)受損會導致無法聽到別人說話
C.學習和記憶涉及神經遞質的作用和某些蛋白質的合成
D.短期記憶可能與大腦皮層海馬區(qū)中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答案】C
【分析】
大腦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感知(感覺中樞在大腦皮層)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語言文字是人類進行思維的主要工具,是人類特有的高級功能(在言語區(qū))。下丘腦具有調節(jié)垂體和其它腺體的活動的功能。大腦皮層言語區(qū)中,W區(qū)為書寫中樞,V區(qū)為視覺性語言中樞,S區(qū)為運動性語言中樞,H區(qū)為聽覺性語言中樞。
【詳解】
A、語言屬于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A錯誤;
B、人大腦皮層的H區(qū)受損會導致無法聽懂別人說話,但能聽到聲音,B錯誤;
C、短期記憶與神經元的活動及神經元之間的聯系有關,長期記憶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故學習和記憶與腦內神經遞質的作用以及某些種類蛋白質的合成有關,C正確;
D、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D錯誤。
故選C。
2.抑郁癥的主要表現是顯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言語減少、記憶力下降、學習困難等。該病發(fā)病機制復雜,5-羥色胺(一種神經遞質)分泌不足是引發(fā)抑郁癥的原因之一。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 /> A.大腦皮層是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
B.語言、學習、記憶和情緒是人腦的高級功能
C.良好人際關系和適量運動可以減少情緒波動
D.加速突觸間隙5-羥色胺的清除是治療思路之一
【答案】D
【分析】
人腦的高級功能:位于大腦表層的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tǒng)中最高級的部位。它除了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詳解】
A、大腦皮層是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A正確;
B、語言、學習、記憶和情緒是人腦的高級功能,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B正確;
C、良好人際關系和適量運動可以減少情緒波動,C正確;
D、5-羥色胺(一種神經遞質)分泌不足是引發(fā)抑郁癥的原因之一,所以增加突觸間隙5-羥色胺的量是治療思路之一,D錯誤。
故選D。
3.鳶尾素是一種蛋白類激素。研究發(fā)現,鳶尾素對突觸結構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且能促進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海馬區(qū)神經元的生長。運動時血液中鳶尾素含量會上升。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br /> A.鳶尾素在細胞中的核糖體處合成
B.鳶尾素主要影響的是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C.體育鍛煉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或緩解記憶衰退
D.施加鳶尾素阻斷劑可使小鼠記憶能力提高
【答案】D
【分析】
鳶尾素是一種蛋白類激素,故合成場所是核糖體,它對突觸結構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還能促進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海馬區(qū)神經細胞的生長,故其有利于興奮的傳遞和記憶力的提高。
【詳解】
A、鳶尾素是一種蛋白類激素,故合成場所是核糖體,A正確;
B、“鳶尾素對突觸結構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說明鳶尾素主要影響的是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B正確;
C、體育鍛煉鳶尾素含量會上升,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或緩解記憶衰退,C正確;
D、鳶尾素能促進大腦中與記憶有關的海馬區(qū)神經細胞的生長,故施加了鳶尾素阻斷劑的小鼠記憶能力會降低,D錯誤。
故選D。
4.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會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的失常,如身體無法維持平衡、呼吸急促、不能看懂文字等。上述所列舉的現象,對應受損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部位依次是( )
①脊髓 ②小腦 ③下丘腦 ④腦干 ⑤大腦皮層言語區(qū)的V區(qū) ⑥視覺中樞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D
【分析】
1.人腦的組成及功能:
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最高級中樞,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有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
小腦:是重要的運動調節(jié)中樞,維持身體平衡;
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呼吸中樞;
下丘腦:有體溫調節(jié)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是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4
2.人腦的言語區(qū)包括W區(qū)為書寫性語言中樞;V區(qū)為視性語言中樞;S區(qū)為運動性語言中樞;H區(qū)為聽性語言中樞。運動性失語癥:運動性語言中樞S區(qū)受損傷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的談話,但自己卻不會講話,不能用詞語表思想。
【詳解】
小腦是重要的運動調節(jié)中樞,維持身體平衡,因此身體無法維持平衡應該是小腦受損;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呼吸中樞,因此呼吸急促是由于腦干受損;語言中樞位于大腦皮層,因此不能看懂文字是由于大腦皮層言語區(qū)的V區(qū)受損導致的,即D正確。
故選D。
5.排尿反射既有低級中樞也有高級中樞,下列有關排尿反射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嬰兒經常尿床,是因為排尿反射的高級中樞發(fā)育還不完善
B.正常成年人既能主動排尿也能主動“憋尿”,說明排尿反射的低級中樞可以受到高級中樞的調控
C.“植物人”出現像嬰兒那樣的尿床,可能與排尿反射的高級中樞受損有關
D.高位截癱的人意識清醒卻小便失禁,是因為排尿反射的高級中樞受損
【答案】D
【分析】
排尿反射既有低級中樞也有高級中樞,其中低級中樞是脊髓,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低級中樞會受到腦中相應高級中樞的調控。
【詳解】
A、嬰兒控制排尿反射的中樞發(fā)育不完善,從而導致嬰兒經常尿床,A正確;
B、正常成年人既能主動排尿也能主動“憋尿”,這里的“主動”說明排尿反射的低級中樞可以受到高級中樞的調控,B正確;
C、“植物人”出現像嬰兒那樣的尿床,說明排尿反射的低級中樞無法受到高級中樞的調控,有可能是尿反射的高級中樞受損,C正確;
D、高位截癱的人意識清醒說明大腦皮層沒有受損,小便失禁也有可能是排尿反射的低級中樞與排尿反射的高級中樞的通路受損,D錯誤。
故選D。

核心考點二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的產生及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2.神經沖動的傳導特點分析
(1)雙向傳導:刺激神經纖維的任何一點,所產生的神經沖動可沿神經纖維向兩側同時傳導。(如下圖)

①在膜外,局部電流的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反。
②在膜內,局部電流的方向與興奮傳導方向相同。
(2)生理完整性: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基礎是神經纖維結構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經纖維在切斷、機械壓力、冷凍、電擊和化學藥品等因素作用下,使其結構和局部功能改變,都會中斷沖動的傳導。
3.膜電位變化曲線解讀

(1)曲線表示受刺激前后,膜兩側電位差的變化情況。
(2)a點:靜息電位,膜電位為外正內負,K+通道開放使K+外流。
(3)b點:零電位,動作電位形成過程中,Na+通道開放使Na+內流。
(4)bc段:動作電位,膜電位為外負內正,Na+通道繼續(xù)開放。
(5)cd段:靜息電位恢復,K+通道開放使K+外流。
(6)de段:靜息電位恢復后,Na+-K+泵活動加強,排Na+吸K+,使膜內外離子分布恢復到初靜息水平。
4.電位測量與電流計偏轉原理
(1)膜電位的測量
測量方法
測量圖解
測量結果
電表兩極分別置于神經纖維膜的內側和外側


電表兩極均置于神經纖維膜的外側


(2)指針偏轉原理圖
下面圖中a點受刺激產生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沿神經纖維傳導依次通過“a→b→c→c右側”時靈敏電流計的指針變化如下:

【易混易錯】
(1)細胞內外K+、Na+濃度對神經電位的影響不同。細胞外液中K+濃度會影響神經元靜息電位的大小,而細胞外液中Na+濃度對神經元靜息電位幾乎無影響;細胞外液中Na+濃度會影響受刺激神經元的動作電位大小,而細胞外液中K+濃度對神經元動作電位幾乎無影響。
(2)興奮產生和傳導中K+、Na+的運輸方式不同。
①靜息電位產生時,K+由高濃度到低濃度運輸,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屬于協(xié)助擴散;
②動作電位產生時,Na+的內流需要載體蛋白,同時從高濃度到低濃度運輸,屬于協(xié)助擴散;
③恢復靜息電位時,起初的K+外流是協(xié)助擴散;但隨后的Na+—K+泵排Na+吸K+是逆濃度梯度運輸,為消耗能量的主動運輸。


考法一
(2020·海南高考真題)下列關于神經調節(ji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神經細胞在靜息狀態(tài)時,Na+外流使膜外電位高于膜內電位
B.神經細胞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之間形成局部電流
C.神經遞質在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下,從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間隙
D.從突觸前膜釋放的神經遞質只能作用于神經細胞
【答案】B
【分析】
神經纖維未受到刺激時,K+外流,維持靜息電位,細胞膜內外的電荷分布情況是外正內負;當某一部位受刺激時,Na+內流,產生動作電位,其膜電位變?yōu)橥庳搩日?br /> 【詳解】
A、神經細胞在靜息狀態(tài)時,K+通道打開,K+外流,維持細胞膜外正內負的電位,A錯誤;
B、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后,神經纖維膜對鈉離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點處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內正外負,該部位與相鄰部位產生電位差而發(fā)生電荷移動,形成局部電流,B正確;
C、神經遞質通過胞吐從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間隙,不需要載體蛋白的協(xié)助,C錯誤;
D、在神經-肌肉突觸中,突觸前膜釋放的遞質可作用于肌肉細胞,D錯誤;
故選B。
考法二
(2016·浙江高考真題)測量與記錄蛙坐骨神經受刺激后的電位變化過程如圖①→⑤所示,其中②、④的指針偏轉到最大。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對神經施加刺激,刺激點位于圖①甲電極的左側
B.圖②中甲電極處的膜發(fā)生去極化,乙電極處膜的Na+內流屬于被動運輸
C.圖④中甲電極處的膜發(fā)生去極化,乙電極處的膜處于極化狀態(tài)
D.處于圖⑤狀態(tài)時,膜發(fā)生的K+內流是順濃度梯度進行的
【答案】C
【分析】
本題考查神經纖維上受到刺激后的電位變化。根據題意,這五個指針變化圖是蛙坐骨神經受到刺激后電位變化的連續(xù)過程電位變化圖,即指針由①中間而②右偏,回③中間,再④向左,最后回到⑤中間。
【詳解】
靜息狀態(tài)下,神經纖維上的電位表現為外正內負,動作電位時為外負內正,指針偏向負電位一側,②中指針偏向右側,說明刺激點位于乙電極的右側,A錯誤;圖②中甲電極處的膜處于極化狀態(tài),B錯誤;圖4中甲電極處的膜發(fā)生去極化,乙電極處的膜處于極化狀態(tài),C項正確;處于圖⑤狀態(tài)時,膜發(fā)生的K+外流是順濃度梯度進行的,D錯誤,所以選C。


6.人依靠視桿細胞感受弱光刺激。在暗處,視桿細胞外段細胞膜上Na+通道開放,Na+經通道進入胞內。光照時,外段細胞膜上Na+通道關閉,膜電位發(fā)生改變,這種電位變化傳到視桿細胞突觸部,影響此處遞質的釋放。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黑暗環(huán)境中視桿細胞膜外Na+濃度高于膜內
B.光刺激使視桿細胞的膜電位轉變?yōu)閮日庳?br /> C.視桿細胞上視覺信息以電信號形式進行傳導
D.遞質通過改變突觸后膜電位來傳遞視覺信息
【答案】B
【分析】
據題干可知,黑暗條件下,視桿細胞興奮,打開鈉離子通道;光照條件下,視桿細胞被鈉離子通道關閉,無法興奮。
【詳解】
A、黑暗環(huán)境中視桿細胞膜外Na+濃度高于膜內,通過通道進入胞內,A正確;
B、光刺激使視桿細胞無法興奮,膜電位依舊保持外正內負,B錯誤;
C、視桿細胞上視覺信息以電信號形式進行傳導,C正確;
D、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后,打開相應離子通道,通過改變突觸后膜電位來傳遞視覺信息,D正確。
故選B。
7.下圖甲表示動作電位產生過程示意圖,圖乙、丙表示動作電位傳導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將離體神經纖維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濃度的溶液中,甲圖的c點將降低
B.圖丙中興奮是從左向右傳導的
C.圖甲、乙、丙中c、③、⑧點時細胞膜外側鈉離子均高于細胞膜內側
D.c點峰值隨有效刺激的增強而上升
【答案】C
【分析】
圖甲表示動作電位產生過程示意圖,圖中a處之前的膜電位(-70mv)表示神經纖維處于靜息電位,表現為外正內負(此時膜外鈉離子濃度高于膜內鈉離子濃度,膜內鉀離子濃度高于膜外鉀離子濃度);a點開始接受刺激,膜上鈉離子通道開放,鈉離子瞬時內流,膜電位由-70mv逐漸變?yōu)?,并進一步增大為+40mv,此時膜電位變?yōu)橥庳搩日▌幼麟娢唬┒a生興奮;當鈉離子通道關閉,鈉離子內流停止,膜上的鉀離子通道開放,膜內鉀離子外流,使膜上電位逐漸由外負內正恢復為外正內負(靜息電位),即cde為恢復階段。對此結合甲圖可知,由于處于恢復階段的膜不能立即再產生興奮,所以圖乙表示興奮由左傳到右,而圖丙表示興奮由右傳到左。
【詳解】
A、c點表示產生的動作電位最大值,所以若將離體神經纖維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濃度的溶液中,則Na+內流量增多,甲圖的c點將提高,A錯誤;
B、根據前面的分析可知,圖丙表示興奮由右傳到左,B錯誤;
C、圖甲、乙、丙中c、③、⑧點時,膜電位為外負內正,但整個細胞膜外側鈉離子仍高于細胞膜內側,C正確;
D、動作電位的大小與有效刺激的強弱無關,只要達到了有效刺激強度,動作電位就會產生,c點峰值不會隨有效刺激的增強而上升,D錯誤。
故選C。
8.下圖為反射弧中部分神經興奮傳導通路示意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①處興奮時細胞膜兩側電位為外正內負
B.反射活動中興奮可由②處傳到①處
C.②處興奮一定引起骨骼肌收縮
D.③處完成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轉換
【答案】D
【分析】
題圖分析:a、b是兩個神經元,其中①②是a神經元軸突上的兩個位點,④是b神經元軸突上的位點,③是a、b兩神經元之間形成的突觸結構。b神經元的軸突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構成效應器。
【詳解】
A、①處興奮時鈉離子內流,形成細胞膜兩側電位為外負內正,A錯誤;
B、反射活動中興奮沿反射弧由感受器向效應器單向傳遞,故興奮不能由②處傳到①處,B錯誤;
C、神經遞質分為興奮性遞質和抑制性遞質,故②處興奮不一定引起骨骼肌收縮,C錯誤;
D、③處為突觸,可完成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轉換,D正確。
故選D。
9.下圖為人體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圖,a、b處連接一個電表的兩個微電極。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皮膚細胞A作為效應器,其細胞膜上有神經遞質受體
B.刺激b處,電表的指針能發(fā)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C.興奮始終以電信號的形式在B、C、D之間雙向傳遞
D.細胞E是被傳出神經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細胞
【答案】D
【分析】
1、靜息時,神經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大,鉀離子大量外流,形成內負外正的靜息電位;受到刺激后,神經細胞膜的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大,鈉離子內流,形成內正外負的動作電位。興奮部位和非興奮部位形成電位差,產生局部電流,興奮就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下去。
2、興奮在神經元之間需要通過突觸結構進行傳遞,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其具體的傳遞過程為:興奮以電流的形式傳導到軸突末梢時,突觸小泡釋放遞質(化學信號),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引起突觸后膜產生膜電位(電信號),從而將興奮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
【詳解】
A、皮膚細胞A是感受器,細胞E才屬于效應器,A錯誤;
B、刺激b處,b興奮,膜電位變成外負內正,a未興奮(膜電位為外正內負),電表的指針偏轉一次,B錯誤;
C、興奮在神經纖維上以電信號的形式雙向傳導,在神經元之間需要通過神經遞質進行單向傳遞,C錯誤;
D、效應器指傳出神經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者腺體,細胞E屬于效應器,D正確。
故選D。
10.下圖是離體實驗條件下神經突觸后膜的膜電位變化的兩種情況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 )

A.突觸后膜只能是神經元的樹突膜
B.電位1是突觸后膜上Na+大量內流導致的,該過程為主動運輸
C.發(fā)生電位2的原因很可能是突觸后膜上發(fā)生了陰離子內流
D.神經遞質通過主動運輸釋放到突觸間隙
【答案】C
【分析】
題圖分析,電位1突觸后膜電位增加逐漸變成正值,然后恢復靜息電位,此時突觸后膜興奮;電位2突觸后膜電位進一步降低,然后又恢復靜息電位,此時突觸后膜抑制。
【詳解】
A、突觸后膜可以是神經元的樹突膜,也可以是神經元的細胞體膜,A錯誤;
B、電位1為動作電位,是突觸后膜受體接受興奮性神經遞質后,引起膜上Na+通道開放,Na+大量內流導致的,該過程為協(xié)助擴散,B錯誤;
C、發(fā)生電位2的原因很可能是突觸后膜上發(fā)生了陰離子內流,進而靜息電位的絕對值更大,C正確;
D、神經遞質以胞吐的形式釋放到突觸間隙,然后擴散到突觸后膜,D錯誤。
故選C。

核心考點三 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一、興奮的傳遞
1.傳遞結構:興奮在神經元間通過突觸傳遞。
2.突觸的類型(甲圖)

(1)甲圖中A突觸為軸突—胞體型,簡畫為。
(2)甲圖中B突觸為軸突—樹突型,簡畫為。
3.突觸的形成與結構(乙圖)
(1)形成:軸突末梢膨大形成突觸小體(即乙圖中g),突觸小體與其他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相接觸形成突觸。
(2)結構:由d、e、f組成(填字母),分別是突觸前膜、突觸間隙與突觸后膜。
4.興奮傳遞過程

5.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特點分析
(1)單向傳遞: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并作用于只存在于突觸后膜的受體,與受體特異性結合,所以傳遞方向是單向的。
(2)突觸延擱: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比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要慢,這是因為興奮由突觸前神經末梢傳至突觸后神經元,需要經歷神經遞質的釋放、擴散以及對突觸后膜作用的過程,所以需要較長的時間(約0.5 ms),這段時間就叫突觸延擱。因此,一個反射需要的神經元越多,突觸就越多,消耗的時間就越長。
(3)對某些藥物敏感:突觸后膜的受體對神經遞質有高度的選擇性,因此某些藥物也可以特異性地作用于突觸傳遞過程,阻斷或者加強突觸的傳遞。這可以應用于醫(yī)學麻醉。
6.神經遞質
(1)種類
(2)釋放方式:胞吐,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
(3)受體化學本質:糖蛋白。
(4)作用:引起下一神經元的興奮或抑制。
(5)去向:迅速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觸小體或擴散離開突觸間隙,為下一次興奮傳遞做好準備。
7.突觸傳遞異常分析
(1)正常情況下:神經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引起突觸后膜興奮或抑制后,立即被相應酶分解而失活。
(2)異常情況1:若某種有毒有害物質將分解神經遞質的相應酶變性失活,則突觸后膜會持續(xù)興奮或抑制。
(3)異常情況2:若突觸后膜上受體位置被某種有毒物質占據,則神經遞質不能與之結合,突觸后膜不會產生電位變化,阻斷信息傳遞。
【易混易錯】
(1)突觸小體≠突觸
①組成不同:突觸小體是上一個神經元軸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構成突觸前膜,是突觸的一部分;突觸由兩個神經元構成,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
②信號轉變不同:在突觸小體上的信號變化為電信號→化學信號;在突觸中完成的信號變化為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2)在一個反射活動的完成過程中,同時存在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突觸數量的多少決定著該反射所需時間的長短。
二、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和神經元之間傳遞比較

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結構基礎
神經元(神經纖維)
突觸
形式
電信號
電信號→化學信號→
電信號
過程
靜息電位動作電位
未興奮部位
興奮→突觸小體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速度

慢(有突觸延擱)
方向
可雙向傳導
單向傳遞


考法一
(2021·浙江高考真題)當人的一只腳踩到釘子時,會引起同側腿屈曲和對側腿伸展,使人避開損傷性刺激,又不會跌倒。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圖如下,“+”表示突觸前膜的信號使突觸后膜興奮,“-”表示突觸前膜的信號使突觸后膜受抑制。甲~丁是其中的突觸,在上述反射過程中,甲~丁突觸前膜信號對突觸后膜的作用依次為( ?。?br />
A.+、-、+、+ B.+、+、+、+
C.-、+、-、+ D.+、-、+、-
【答案】A
【分析】
提取題干信息可知:若一側受到傷害,如踩到釘子時,會引起同側腿屈曲和對側腿伸展;且“+”表示突觸前膜的信號使突觸后膜興奮,“-”表示突觸前膜的信號使突觸后膜受抑制。圖示對腳的有害刺激位于左側,則應表現為左側腿屈曲,右側腿伸展,據此分析作答。
【詳解】
由分析可知:該有害刺激位于圖示左側的腳,則圖示左側表現腿屈曲,即與屈肌相連的甲突觸表現為興奮,則為“+”,伸肌表現為抑制,則乙為“-”;圖示右側表現為伸展,則與伸肌相連的丙表現為興奮,即為“+”,屈肌表現為抑制,但圖示丁為上一個神經元,只有丁興奮才可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作用于與屈肌相連的神經元,使屈肌被抑制,故丁表現為“+”。綜上所述,甲~丁突觸前膜信號對突觸后膜的作用依次為+、-、+、+。A正確,
故選A。

考法二
(2017·浙江高考真題)下列對膝反射過程的分析,正確的是(  )
A.效應器肌梭受到叩擊后使感覺神經元的神經末梢產生動作電位
B.含有傳入神經元和傳出神經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張
C.動作電位沿運動神經元傳到屈肌后使之收縮從而完成膝反射
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間神經元能接受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
【答案】D
【詳解】
A、興奮在一個反射弧中是單向傳遞的,不能由效應器傳至感受器,故A錯誤;
B、含有傳入神經元和傳出神經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收縮,故B錯誤;
C、動作電位沿運動神經元傳到屈肌后使之收縮,不一定是反射活動,因為不能確定發(fā)射弧是否完整,故C錯誤;
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也能夠接受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D正確。
故選D。


11.兩個神經元間通過神經遞質傳遞信號的突觸稱為化學突觸,僅以電流的形式直接在神經元間傳遞信號的突觸稱為電突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化學突觸傳遞信號較慢,電突觸傳遞信號較快
B.化學突觸只能單向傳遞信號,電突觸可以雙向傳遞信號
C.化學突觸上存在“化學信號→電信號→化學信號”的轉化,電突觸只傳遞電信號
D.化學突觸可引起突觸后神經元的興奮或抑制,電突觸只引起突觸后神經元興奮
【答案】C
【分析】
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式是電信號、局部電流或神經沖動的形式,在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傳遞的,在突觸間傳遞時經過了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過程,需要的時間長,故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速度由突觸的數目決定。
題意分析:電突觸的突觸間隙很窄,在突觸前末梢無突觸小泡,間隙兩側的膜是對稱的,形成通道,帶電離子可通過通道傳遞電信號,所以,神經沖動通過電突觸的傳遞速度較化學突觸快,而且形成電突觸的兩個神經元中任何一個產生神經沖動均可通過突觸傳遞給另一個神經元。
【詳解】
A、電突觸的傳遞依靠電信號,而化學突觸的傳遞借助于神經遞質,因此電突觸的信號傳遞速度比化學突觸的信號傳遞速度快,A正確;
B、由于電突觸的突觸前膜沒有突觸小泡,不借助于神經遞質,且突觸間隙兩側的膜是對稱的,因此電突觸的兩個神經元任何一個產生的興奮均可以傳給另一個神經元,即化學突觸只能單向傳遞信號,而電突觸可以雙向傳遞信號,B正確;
C、化學突觸上存在“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化,而電突觸只傳遞電信號,C錯誤;
D、化學突觸因為神經遞質的種類不同可引起突觸后神經元的興奮或抑制,而電突觸只引起突觸后神經元興奮,D正確。
故選C。
12.下列關于突觸及其功能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突觸前膜和突觸后膜都具有選擇透過性
B.神經遞質發(fā)揮作用后會快速降解或回收再利用
C.神經遞質的合成、分泌以及向突觸后膜轉移都需要消耗ATP
D.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后,突觸后膜的膜電位不一定變?yōu)橥庳搩日?br /> 【答案】C
【分析】
突觸的結構: 突觸小體中有突觸小泡,突觸小泡中有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后膜,使后膜產生興奮(或抑制)所以是單向傳遞。(突觸前膜→突觸后膜,軸突→樹突或胞體)突觸的結構如圖所示:

【詳解】
A、突觸前膜和突觸后膜都是生物膜,都具有選擇透過性,A正確;
B、神經遞質發(fā)揮作用后會快速降解或回收再利用,B正確;
C、神經遞質的合成、分泌都需要消耗ATP,神經遞質向突觸后膜轉移為擴散作用,不需要消耗ATP,C錯誤;
D、神經遞質分為興奮性遞質和抑制性遞質,抑制性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后,突觸后膜的膜電位不會變?yōu)橥庳搩日珼正確。
故選C。
13.遠離毒品,珍愛生命。冰毒,是一種強效的精神興奮劑,可以作用于多巴胺能神經元突觸前膜上的多巴胺轉運體(DAT)和多巴胺能神經元囊泡上的II型單胺囊泡轉運體(VMAT—2)/DAT是一個雙向載體,它的重要作用是將突觸間隙內多巴胺重新攝入突觸前的細胞質,從而終止多巴胺生理效應;VMAT—2可將細胞合成的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儲存于囊泡中,并介導突觸前膜囊泡內儲存的多巴胺等神經遞質釋到突觸間隙。冰毒可通過與DAT結合或與VMAT—2作用引起突觸間隙中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含量的增加,從而使突觸后神經元持續(xù)興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冰毒與DAT結合可能會阻止DAT對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的回收
B.神經元中儲存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囊泡的形成主要與溶酶體直接相關,其中的神經遞質多以胞吐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中
C.冰毒使人上癮的原因可能是長期服用冰毒會導致突觸后膜上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受體數相對不足,服藥者必須服用更多的毒品來維持這些神經元的活動
D.冰毒可以使人具有短暫的興奮、抗疲勞甚至短時間內提升腦力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少量服用來增強學習和工作效率
【答案】C
【分析】
突觸的結構:突觸小體中有突觸小泡,突觸小泡中有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到突觸后膜,使后膜產生興奮(或抑制)所以是單向傳遞。(突觸前膜→突觸后膜,軸突→樹突或胞體)
根據題干信息“DAT可以將多巴胺回收,VMAT—2促進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而冰毒可以阻止DAT回收多巴胺,促進VMAT—2釋放神經遞質,增加突觸間隙神經遞質的含量,引起持續(xù)興奮。
【詳解】
A、根據題干信息冰毒是阻止了多巴胺的回收,促進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釋放,而不是阻止去甲腎上腺素的回收,A錯誤;
B、溶酶體可以分解衰老、受損的細胞器,與遞質的釋放無關,而含神經遞質的囊泡的形成主要與高爾基體有關,B錯誤;
C、冰毒可以引起突觸間隙中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含量的增加,所以可以推測長期服用冰毒會導致突觸后膜上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受體數相對不足,服藥者必須服用更多的毒品來維持這些神經元的活動,C正確;
D、冰毒會使人上癮,不能服用,D錯誤。
故選C。
14.如圖中a表示某種物質,b表示相關細胞,對兩者關系描述正確的是( )




A.如果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漿細胞或記憶細胞
B.如果a表示神經遞質,b表示神經細胞,此時b會興奮
C.如果a表示甲狀腺激素,b可能是垂體細胞
D.如果a表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細胞b,導致血漿滲透壓升高
【答案】C
【分析】
1、神經遞質的類型有興奮型和抑制型兩種。
2、下丘腦分泌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作用于甲狀腺,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作用于幾乎全身所有細胞。
3、下丘腦分泌、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促進其對水的重吸收。
【詳解】
A、a表示抗原分子,則細胞b不能是漿細胞,原因是漿細胞不能識別抗原,只能分泌特異性抗體,A錯誤;
B、a表示神經遞質,作用于神經細胞,將使神經細胞興奮或者抑制,B錯誤;
C、若a表示甲狀腺激素,由于甲狀腺激素存在分級調節(jié)和反饋調節(jié),故b可能是垂體細胞,C正確;
D、如果a表示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腎小管集合管細胞b,促進水的重吸收,將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D錯誤。
故選C。
15.蛋白質在生命活動的信息傳遞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內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需要蛋白質的參與
B.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細胞骨架可參與信息傳遞
C.腎上腺素在突觸處傳遞信息時一定依賴蛋白質
D.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昆蟲釋放的信息素的本質是蛋白質
【答案】D
【分析】
1、蛋白質的功能:
①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重要物質,即結構蛋白,如羽毛、頭發(fā)、蛛絲、肌動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絕大多數酶;
③傳遞信息,即調節(jié)作用:如胰島素、生長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體);
⑤運輸作用: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
2、細胞骨架是真核細胞中由蛋白質聚合而成的三維的纖維狀網架體系。細胞骨架在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物質運輸等等許多生命活動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詳解】
A、細胞內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包括DNA復制、轉錄和翻譯過程,這些過程需要的酶本質為蛋白質,A正確;
B、根據分析可知,細胞骨架主要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細胞骨架可參與細胞分裂、信息傳遞等過程,B正確;
C、腎上腺素在突觸處傳遞信息時需要與突觸后膜上的受體識別,而受體的本質為蛋白質,C正確;
D、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昆蟲釋放的信息素的本質不是蛋白質,D錯誤。
故選D。

相關試卷

新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16 神經調節(jié)(含解析):

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16 神經調節(jié)(含解析),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人體神經調節(jié)和高級神經活動,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解密15 神經調節(jié)(講義)-【高頻考點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新教材):

這是一份解密15 神經調節(jié)(講義)-【高頻考點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新教材),共16頁。

解密11 神經調節(jié)(講義)-【高頻考點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學生版):

這是一份解密11 神經調節(jié)(講義)-【高頻考點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學生版),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嗎啡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解密11 神經調節(jié)(分層訓練)-【高頻考點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解析版)

解密11 神經調節(jié)(分層訓練)-【高頻考點解密】2023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解析版)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16 神經調節(jié)(分層訓練)(解析版)

高中生物高考解密16 神經調節(jié)(分層訓練)(解析版)

高中生物解密16 神經調節(jié)(講義)-【高頻考點解密】2021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

高中生物解密16 神經調節(jié)(講義)-【高頻考點解密】2021年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

解密16 神經調節(jié)(分層訓練)-【高頻考點解密】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

解密16 神經調節(jié)(分層訓練)-【高頻考點解密】 高考生物二輪復習講義+分層訓練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