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貴君輕不愧亞圣性善氣正真乃完人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國人。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與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與孔子并稱“孔孟”。后人尊稱他為“亞圣”。主要思想:“仁政”、“民貴君輕”
代表作品:《魚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國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
《孟子》一書屬于語錄體散文集,全文共七篇,是記錄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認為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zhàn)國中期,屬儒家經(jīng)典著作。其學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四書:《孟子》《論語》《大學》《中庸》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
孟子的主要思想:仁、義、善人性方面:主張性善論。孟子認為人生來就具備仁、義、禮、智四種品德。人們可以通過內(nèi)省去保持和擴充它,否則將會喪失這些善的品質(zhì)。因而他要求人們重視內(nèi)省的作用。社會政治觀點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論。仁政就是對人民"省刑罰,薄稅斂。"他從歷史經(jīng)驗總結(jié)出"暴其民甚,則以身弒國亡,"又說三代得天下都因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因而他強調(diào)發(fā)展農(nóng)業(yè),體恤民眾,關(guān)注民生。價值觀方面:他強調(diào)舍身取義,"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強調(diào)要以"禮義"來約束自己的言行,不能為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而放棄禮義,"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 (韓愈《原道》)
故求觀圣人之道者,必自孟子始。
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
孟子所處的戰(zhàn)國中期,封建制已經(jīng)在各國確立。各諸侯國的統(tǒng)治者對外爭城奪地,互相攻伐;對內(nèi)殘酷剝削,勞役繁重,破壞生產(chǎn)。割據(jù)混戰(zhàn)的局面已成為社會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的嚴重障礙。在尖銳激烈的社會變革和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下,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張。孟子也針對社會現(xiàn)狀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便是其中的一篇。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選自《孟子·公孫丑上》“不忍人之心”,指憐愛別人的心?!叭倘恕保菪膶Υ齽e人?!叭私杂胁蝗倘酥摹笔敲献拥挠^點,即每個人都有憐愛別人的心。
問題:孟子所說的“四端”是指什么?明確:“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br/>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譯文: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愛別人的心。先王有憐愛別人的心,于是有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用憐愛別人的心實行憐憫體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轉(zhuǎn)動東西一樣容易了。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譯文:之所以說每個人都有憐憫體恤別人的心,(是因為)如果有人突然看見一個小孩要掉進井里了,都會產(chǎn)生驚奇同情的心理——這不是因為要想和孩子的父母結(jié)交,不是因為要想在鄉(xiāng)鄰朋友中博取聲譽,也不是因為厭惡這孩子的哭叫聲才產(chǎn)生這種恐懼同情心理的。
表因果,之所以……是因為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譯文:由此看來,沒有同情心,(簡直)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簡直)不是人;沒有謙讓心,(簡直)不是人;沒有是非心,(簡直)不是人。
對自身的不善感到羞恥,對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惡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譯文:同情心是仁的發(fā)端;羞恥心是義的發(fā)端;謙讓心是禮的發(fā)端;是非心是智的發(fā)端。人有這四種發(fā)端,就像有四肢一樣。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br/>譯文:有了這四種發(fā)端卻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認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棄君主的人。凡是有這四種發(fā)端的人,知道都要擴大充實它們,就像火剛剛開始燃燒,泉水剛剛開始流淌。如果能夠擴充它們,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夠擴充它們,就連贍養(yǎng)父母都成問題。
問題:本文的論證思路是怎樣的?
明確:全文可分為三層由開頭至“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見解,認為以“不忍人之心”而行“不忍人之政”,天下就會大治。由“所以謂人皆有不認人之心者”至“非惡其聲而然也”,舉例證明中心論點。從“由是觀之”到文末。闡述“四端”,并將其與“仁、義、禮、智”相配論述,并指出擴充“四端”的重要性。
問題:孟子認為“不忍人之心”有哪些內(nèi)容?
明確:孟子認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個方面,即“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心,簡稱“四心”。這“四心”是“仁、義、禮、智”這四種道德范疇的發(fā)端,或者說是“四端”。
惻隱---仁羞惡---義辭讓---禮是非---智
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政
問題:孟子認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但又要求“知皆擴 而充之”,二者是否矛盾?
明確:不矛盾。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因私欲膨脹,導致善的本性逐漸泯滅。所以, 必須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導人們自覺擴大充實自己的“四端”。
朗讀下面的對話,并概括告子和孟子對“性”不同看法。告子曰:“生之謂性?!泵献釉唬骸吧^性也,猶白之謂白與?”曰:“然?!薄鞍子鹬滓玻q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歟?”曰:“然?!薄叭粍t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歟?”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說:其生之自認之質(zhì)謂之性。
朗讀下面的文字,結(jié)合課文,理解孟子“性善論”內(nèi)涵。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蛟唬骸钥梢詾樯疲梢詾椴簧?;……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裨弧陨啤粍t彼皆非與?”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孟子?告子上》第六章)
今人作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nèi)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于鄉(xiāng)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孟子?告子上》第六章)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告子上》第六章)
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苯裼^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 (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朗讀下面的文字,理解孟子“浩然之氣”的內(nèi)涵,并背誦劃線部分文字。(公孫丑問曰):“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薄案覇柡沃^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qiè,快,足)于心,則餒矣?!?(《孟子?公孫丑篇上》)
根據(jù)下列章句,概括孟子所說的“大丈夫”的精神特質(zhì)。⑴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⑵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孟子?盡心下》)⑶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孟子?盡心上》)
1.居仁由義2.意志堅定3.人格獨立4.精神快樂(自由)
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孟子?盡心上》)
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孟子?盡心下》)
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逆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志之所在,氣亦隨之;氣之所在,天地鬼神亦隨之?!? (謝枋得《與李養(yǎng)吾書》)
舉例論證:孺子入井比喻論證:“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對比論證:正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反面: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正面:足以保四海/反面:不足以事父母
明確:①比喻說理,生動形象。(孺子入井、“四端”與“四體”)進行設(shè)喻,啟發(fā)對方,使對方更易接受自己的觀點。 ②排偶句式,氣勢磅礴。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極富雄辯色彩。
問題: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是如何進行說理的?
本文從人性的前提推導政治,即由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導仁政。文章在強調(diào)后天教養(yǎng)的重要性時,也闡釋了“不忍人之心”對個人和國家的重要作用。

相關(guān)課件

高中語文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多媒體教學ppt課件: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多媒體教學ppt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學習提示,素養(yǎng)目標,時代背景,仁政思想,性善論,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環(huán)節(jié)三整體把握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獎?wù)n件ppt: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等獎?wù)n件ppt,共3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課程目標,孟子及背景介紹,“亞圣”,“仁政”“王道”,價值觀,人性觀,研讀文本,文題解讀,擴而充之,論證思路與特色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說課課件ppt: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說課課件ppt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課件 更多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課ppt課件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課ppt課件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課文內(nèi)容ppt課件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課文內(nèi)容ppt課件

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學ppt課件

高中人教統(tǒng)編版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學ppt課件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授課課件ppt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授課課件ppt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電子課本

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選擇性必修 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