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 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與伴性遺傳
單元檢測卷01
(檢測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
一、單項選擇題(含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2022·海南·高考真題)假性肥大性肌營養(yǎng)不良是伴X隱性遺傳病,該病某家族的遺傳系譜如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Ⅱ-1的母親不一定是患者 B.Ⅱ-3為攜帶者的概率是1/2
C.Ⅲ-2的致病基因來自Ⅰ-1 D.Ⅲ-3和正常男性婚配生下的子女一定不患病
【答案】A
【分析】假性肥大性肌營養(yǎng)不良是伴X隱性遺傳病,女性患病,其兒子必為患者。
【詳解】A、假性肥大性肌營養(yǎng)不良是伴X隱性遺傳病,女性患者的兩條X染色體一條來自父親,一條來自母親,Ⅱ-1的母親一定攜帶致病基因,但不一定是患者,A正確;
B、由于Ⅱ-3的父親為患者,致病基因一定會傳遞給Ⅱ-3,所以Ⅱ-3一定為攜帶者,B錯誤;
C、Ⅲ-2的致病基因來自Ⅱ-3,Ⅱ-3的致病基因來自其父親Ⅰ-2,C錯誤;
D、Ⅱ-3一定為攜帶者,設致病基因為a,則Ⅲ-3基因型為1/2XAXA、1/2XAXa,和正常男性XAY婚配生下的子女患病概率為1/2×1/4=1/8,即可能患病,D錯誤。
故選A。
2.(2022·北京·高考真題)蜜蜂的雌蜂(蜂王和工蜂)為二倍體,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雄蜂是單倍體,由未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由此不能得出(  )
A.雄蜂體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
B.雄蜂精子中染色體數目是其體細胞的一半
C.蜂王減數分裂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D.蜜蜂的性別決定方式與果蠅不同
【答案】B
【分析】題意分析,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發(fā)育而成的,因而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雌蜂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成的,其細胞中含有同源染色體,蜜蜂的性別是由染色體sum決定的。
【詳解】A、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直接發(fā)育成的,是單倍體,因此雄蜂體細胞中無同源染色體,A正確;
B、雄蜂精子中染色體數目與其體細胞的中染色體數目相同,B錯誤;
C、蜂王是由受精卵經過分裂、分化產生的,其體細胞中存在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會發(fā)生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C正確;
D、蜜蜂的性別決定方式與果蠅不同,蜜蜂的性別與染色體數目有關,而果蠅的性別決定與性染色體有關,D正確。
故選B。
6.(2022·全國·高考真題)依據雞的某些遺傳性狀可以在早期區(qū)分雌雄,提高養(yǎng)雞場的經濟效益。已知雞的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受1對等位基因控制。蘆花雞和非蘆花雞進行雜交,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下列分析及推斷錯誤的是( ?。?br /> A.正交親本中雌雞為蘆花雞,雄雞為非蘆花雞
B.正交子代和反交子代中的蘆花雄雞均為雜合體
C.反交子代蘆花雞相互交配,所產雌雞均為蘆花雞
D.僅根據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即可區(qū)分正交子代性別
【答案】C
【分析】根據題意可知,正交子代中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目相同,反交子代均為蘆花雞,說明控制雞羽毛性狀蘆花和非蘆花的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且蘆花為顯性。設基因A/a控制蘆花非蘆花。
【詳解】A、設基因A/a控制蘆花和非蘆花性狀,根據題意可知,正交為ZaZa(非蘆花雄雞)×ZAW(蘆花雌雞),子代為ZAZa、ZaW,且蘆花雞和非蘆花雞數目相同,反交為ZAZA×ZaW,子代為ZAZa、ZAW,且全為蘆花雞,A正確;
B、正交子代中蘆花雄雞為ZAZa(雜合子),反交子代中蘆花雄雞為ZAZa(雜合子),B正確;
C、反交子代蘆花雞相互交配,即ZAZa×ZAW,所產雌雞ZAW、ZaW(非蘆花),C錯誤;
D、正交子代為ZAZa(蘆花雄雞)、ZaW(非蘆花雌雞),D正確。
故選C。
7.(2022·浙江·高考真題)果蠅(2n=8)雜交實驗中,F2某一雄果蠅體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來自F1雄果蠅,這4條染色體全部來自親本(P)雄果蠅的概率是(????)
A.1/16 B.1/8 C.1/4 D.1/2
【答案】B
【分析】果蠅為XY型性別決定,雄果蠅的Y染色體來自父本,X染色體來自母本,每對常染色體均為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
【詳解】已知F2某一雄果蠅體細胞中有4條染色體來自F1雄果蠅,而F1雄果蠅的這4條染色體中的Y染色體來自親本的雄性,另外三條常染色體均來自親本雄果蠅的概率為1/2×1/2×1/2=1/8,即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10.(2022·浙江·高考真題)孟德爾雜交試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選擇了嚴格自花受粉的豌豆作為材料。自然條件下豌豆大多數是純合子,主要原因是(????)
A.雜合子豌豆的繁殖能力低 B.豌豆的基因突變具有可逆性
C.豌豆的性狀大多數是隱性性狀 D.豌豆連續(xù)自交,雜合子比例逐漸減小
【答案】D
【分析】連續(xù)自交可以提高純合子的純合度。
【詳解】孟德爾雜交試驗選擇了嚴格自花授粉的豌豆作為材料,而連續(xù)自交可以提高純合子的純合度,因此,自然條件下豌豆經過連續(xù)數代嚴格自花授粉后,大多數都是純合子,D正確。
故選D。
【點睛】本題考查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要求考生識記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及應用,掌握雜合子連續(xù)自交后代的情況,再結合所學的知識準確答題。
20.(2022·河南·南陽中學高三階段練習)玉米是二倍體異花傳粉作物,其籽粒的飽滿與凹陷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現用自然條件下獲得的若干飽滿玉米籽粒和凹陷玉米籽粒為實驗材料驗證分離定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兩種玉米分別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代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
B.兩種玉米分別自交,在子代中選擇兩種純合子進行雜交得到F1,F1自交,若F2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
C.兩種玉米雜交,若F1表現為兩種性狀且分離比為3:1,則可驗證分離定律
D.兩種玉米雜交,若F1表現為兩種性狀且分離比為1:1,則可驗證分離定律
【答案】C
【分析】驗證分離定律的方法有兩種,即自交和測交,具體實驗思路是:①將兩種玉米分別自交,若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則某些玉米子代會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②讓飽滿的玉米子粒和凹陷的玉米子粒雜交,如果子一代表現出兩種性狀,且比例為1∶1,說明遵循分離定律。
【詳解】A、讓籽粒飽滿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雜交,如果F1都表現一種性狀,則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A正確;
B、兩種玉米分別自交,在子代中選擇兩種純合子進行雜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B正確;
C、讓籽粒飽滿的玉米和籽粒凹陷的玉米雜交,如果F1表現兩種性狀,且表現為1∶1的性狀分離比,則可驗證分離定律,C錯誤;
D、兩種玉米雜交,若F1表現為兩種性狀且分離比為1∶1,則可驗證分離定律,能說明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開而分離,D正確。
故選C。
25.(2022·浙江·高三開學考試)下列有關豌豆在遺傳實驗中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
A.具有多對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是其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之一
B.研究分離定律時,選用子葉顏色比選用花瓣顏色需要的時間
C.雜交實驗時,某一植株可同時作為父本和母本
D.研究基因連鎖交換定律時,不能選用豌豆作為實驗材料
【答案】D
【分析】豌豆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有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有多對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
豌豆是雌雄同株植物,同一植株可同時作為父本和母本。
【詳解】A、豌豆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有自花傳粉、閉花授粉、有多對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等,A正確;
B、子葉出苗就可以觀察,花瓣需開花才能觀察,研究分離定律時,選用子葉顏色比選用花瓣顏色需要的時間短,B正確;
C、豌豆是雌雄同株植物,同一植株可同時作為父本和母本,C正確;
D、豌豆也會發(fā)生連鎖,可用作研究基因連鎖交換定律時,D錯誤。
故選D。
29.(2022·湖北·高三階段練習)利用“假說——演繹法”,孟德爾發(fā)現了兩大遺傳定律。下列關于孟德爾的研究及兩大遺傳學定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A.第一階段都是發(fā)現問題,發(fā)現問題都建立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遺傳實驗的基礎上
B.孟德爾假說的核心內容是“生物體能產生數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為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正反交實驗
D.孟德爾兩大遺傳學定律的細胞學基礎相同,都發(fā)生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
【答案】A
【分析】孟德爾發(fā)現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①提出問題(在實驗基礎上提出問題);②做出假設(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合);③演繹推理(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這樣F1會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后代應該會產生兩種數量相等的類型);④實驗驗證(測交實驗驗證,結果確實產生了兩種數量相等的類型);⑤得出結論(就是分離定律)。
【詳解】A、孟德爾提出問題是建立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的遺傳實驗基礎上的,A正確;
B、孟德爾假說的核心內容是“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B錯誤;
C、為驗證作出的假設是否正確,孟德爾設計并完成了測交實驗,C錯誤;
D、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所以兩者的細胞學基礎不同,D錯誤。
故選A。
15.(2022·河南·南陽中學高三階段練習)人類斑禿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男性只要攜帶一個斑禿基因(A)就表現斑禿,而女性只有顯性純合子(AA)才表現斑禿。某家庭有關斑禿的遺傳系譜圖如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I-4的基因型是aa
B.II-1和II-2的基因型不相同
C.III-1若為女孩,可能為斑禿
D.II-2和II-3再生一個非斑禿孩子的概率是3/4
【答案】D
【分析】人類斑禿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相關基因用A、a表示,男性只要攜帶一個斑禿基因(A)就表現斑禿,即男性斑禿的基因型為AA或Aa,女性斑禿的基因型只有AA),說明該性狀表現為從性遺傳。
題圖分析,Ⅰ-1和Ⅱ-3均為正常男性,二者的基因型均為aa,Ⅰ-2和Ⅱ-4均為斑禿女性,基因型都為AA。
【詳解】A、I-4為正常女性,其基因型可能為Aa或aa,A錯誤;
B、Ⅰ-1表現正常,其基因型為aa,II-1為斑禿男性,說明其基因型為Aa,II-2為正常女性,其基因型可能為Aa或aa,又知Ⅰ-2為斑禿女性,基因型為AA,因此,II-2的基因型只能為Aa,即II-1和II-2的基因型相同,B錯誤;
C、結合B項分析可知,II-2的基因型為Aa,Ⅱ-3為正常男性,基因型均為aa,則二者婚配生出孩子的基因型為Aa或aa,且二者的比例均等,若Ⅲ-1是女孩,則無論哪種基因型均表現正常,所以不可能為斑禿,C錯誤;
D、Ⅱ-2和Ⅱ-3再生一個孩子,基因型為1/2Aa、1/2aa,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1/2(男孩+1×1/2(女)=3/4,D正確。
故選D。
14.(2022·河北唐山·高三階段練習)某種自花傳粉植物的2對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25%可育、75%不育。B/b控制花色,紅花對白花為顯性。若基因型為AaBb的親本進行自交,則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子一代中紅花植株數是白花植株數的3倍
B.子一代中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所占比例是1/40
C.親本產生的不育雄配子數是可育雄配子數的3倍
D.親本產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數與含b的可育雄配子數相等
【答案】C
【分析】分析題意可知:A、a和B、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獨立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A、分析題意可知, 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故含a的花粉育性不影響B(tài)和b基因的遺傳,所以Bb自交,子一代中紅花植株B_:白花植株bb=3:1,A正確;
B、基因型為AaBb的親本產生的雌配子種類和比例為AB:Ab:aB:ab=1:1:1:1,由于含a的花粉25%可育,故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AB:Ab:aB:ab=4:4:1:1,所以子一代中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所占比例為1/4×1/10=1/40,B正確;
C、由于含a的花粉25%可育,75%不可育,故親本產生的可育雄配子是A+1/4a,不育雄配子為3/4a,由于Aa個體產生的A:a=1:1,故親本產生的可育雄配子數是不育雄配子的5/3倍,C錯誤;
D、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a不影響B(tài)/b的遺傳,所以Bb自交,親本產生的含B的雄配子數和含b的雄配子數相等,D正確。
故選C。
30.(2022·湖南·長郡中學高三)某種牛,基因型為AA的體色是紅褐色,aa是紅色,基因型為Aa的雄性紅褐色,雌性紅色。現有多只紅褐色雄牛和多只紅色雌牛進行隨機交配,F1雄性中紅褐色:紅色=19:5,雌性中紅褐色:紅色=1: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牛體色的遺傳遵循伴性遺傳的特點
B.親本紅褐色雄牛只有一種基因型AA
C.親本紅色雌牛只有一種基因型aa
D.F1中A基因頻率大于a基因頻率
【答案】D
【分析】基因的分離定律:雜合體中決定某一性狀的成對遺傳因子,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彼此分離,互不干擾,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對遺傳因子中的一個,從而產生數目相等的、兩種類型的配子,且獨立地遺傳給后代。
【詳解】A、分析題意“基因型為AA的體色是紅褐色,aa是紅色,基因型為Aa的雄性紅褐色,雌性紅色”這對基因不位于性染色體上,不屬于伴性遺傳,A錯誤;
B、根據題意,多只紅褐色雄牛和多只紅色雌牛進行隨機交配,子一代雄性中紅褐色:紅色=(AA+Aa)/aa=19:5,可推知親本紅褐色雄性中可能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B錯誤;
C、根據題意:多只紅褐色雄牛和多只紅色雌牛進行隨機交配,子一代雌性中紅褐色:紅色=AA/(Aa+aa)=1:3;可推知親本紅色雌性中可能有Aa和aa兩種基因型,C錯誤;
D、根據子一代雄性中紅褐色:紅色=(AA+Aa)/aa=19:5,雌性中紅褐色:紅色=AA/(Aa+aa)=1:3,故子一代中A基因頻率大于a基因頻率,D正確。
故選D。
16.(2022·貴州貴陽·高三開學考試)已知豌豆的高莖和矮莖是一對相對性狀。讓基因型為Dd的高莖豌豆連續(xù)自交,將后代的純合子、雜合子所占比例的部分統(tǒng)計結果繪制成如圖所示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曲線Ⅰ可代表雜合子所占比例隨自交代數的變化
B.曲線Ⅱ可代表自交n代后矮莖純合子所占的比例
C.每次自交產生的后代中高莖的數量始終多于矮莖
D.自交過程中D的基因頻率始終大于d的基因頻率
【答案】D
【分析】讓基因型為Dd的高莖豌豆連續(xù)自交,n代時Dd的比例是(1/2)n,純合子DD=dd=[1-(1/2)n]/2,則圖中的I表示Dd比例,II表示DD或dd。
【詳解】A、讓基因型為Dd的高莖豌豆連續(xù)自交,n代時Dd的比例是(1/2)n,該比例隨自交代數逐漸降低,可用曲線Ⅰ表示,A正確;
B、自交n代后矮莖純合子=[1-(1/2)n]/2,可用圖中的II表示,B正確;
C、自交后代中高莖的數量D-(DD和Dd)的數量始終多于矮莖(dd),C正確;
D、由于沒有淘汰某類個體,故D的基因頻率始終等于d的基因頻率,D錯誤。
故選D。
12.(2022·重慶南開中學高三階段練習)研究發(fā)現,水稻(雌雄同花)中存在一定“自私基因”R,它編碼的毒蛋白對雌配子沒有影響,但會使不含R基因的雄配子50%致死。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型為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型全為RR
B.基因型為Rr的植株自交后代中基因型比例為RR:Rr:rr=2:3:1
C.基因型比例為Rr:rr=1:1的群體產生雌配子的基因型比例為R:r=1:3
D.基因型比例為Rr:rr=1:1的群體產生雄配子的基因型比例為R:r=2:3
【答案】D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而同源染色體的分開是有性生殖生物產生有性生殖細胞的減數分裂特有的行為。
【詳解】A、基因型為RR的植株自交,產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均為R,則后代中基因型全為RR,A正確;
B、分析題意,水稻(雌雄同花)中存在一定“自私基因”R,它編碼的毒蛋白對雌配子沒有影響,但會使不含R基因的雄配子50%致死,由此可知基因型為Rr的植株自交,產生的雌配子為R:r=1:1,產生的雄配子為R:r=2:1,則后代中基因型比例為RR:Rr:rr=2:3:1,B正確;
C、分析題意可知,基因型Rr的群體產生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R:r=1:1,基因型rr的群體產生雌配子全為r,則基因型比例為Rr:rr=1:1的群體產生雌配子的基因型比例為R:r=1:3,C正確;
D、不考慮致死,基因型Rr的群體產生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R:r=1:1,其中不含R基因的雄配子50%致死,基因型rr的群體產生雄配子全為r,基因型比例為Rr:rr=1:1的群體致死配子所占比例為1/2×1/2×1/2=1/8,產生R雄配子的比例為1/2×1/2=1/4,產生r雄配子的比例為1-1/8-1/4=5/8,R:r=2:5,D錯誤。
故選D。
17.(2022·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學高三階段練習)用某種高等植物的純合紅花植株與純合白花植株進行雜交,F1全部表現為紅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紅花為272株,白花為212株;若用純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給F1紅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紅花為101株,白花為302株。根據上述雜交實驗結果推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純合體
B.F2中紅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種
C.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種類比紅花植株的多
D.控制紅花與白花的基因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
【答案】C
【分析】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紅花∶白花≈9∶7,這是9∶3∶3∶1的變式,又由于“用純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給F1紅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紅花∶白花≈1∶3,這是1∶1∶1∶1的變式,由此可以確定該對性狀由兩對基因(假設分別為A/a、B/b)共同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并且A_B_表現為紅花,其余表現為白花。
【詳解】A、根據純合紅花植株與純合白花植株進行雜交,F1全部表現為紅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紅花為272株,白花為212株;紅花∶白花≈9∶7,這是9∶3∶3∶1的變式,說明控制花色的是兩對等位基因(假設分別為A/a、B/b),則A-B-為紅花,子一代基因型為AaBb,子二代aaB-、A-bb和aabb均為白花,既有純合體,也有雜合體,A錯誤;
B、F2中紅花基因型為A_B_(AABB、AABb、AaBB和AaBb),共4種基因型,B錯誤;
C、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_bb(AAbb和Aabb)、aaB_(aaBB和aaBb)、aabb,有5種基因型,紅花基因型有4種,故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種類比紅花植株的多,C正確;
D、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紅花∶白花≈9∶7,說明控制紅花與白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故兩對基因在兩對同源染色體上,D錯誤。
故選C。
21.(2022·河南·高三階段練習)水稻由于果皮中色素含量不同可呈現多種不同顏色,科學家利用一個深褐色水稻品種分別與甲、乙兩個普通水稻(白色)品種雜交,F1表現均為親本的中間型,F1自交得到的F2果皮顏色由深褐依次變淺至白色,按照顏色深淺可分為7個不同等級,其比例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 /> 親本組合
F2顏色(+越多,顏色越深)
+++++++
++++++
+++++
++++
+++
++

深褐色×甲
1
6
15
20
15
6
1
深褐色×乙
3
18
45
60
45
18
67

A.該水稻果皮顏色性狀受三對等位基因控制,且三對基因獨立遺傳
B.決定色素含量的多對基因具有累加效應。即每多一個顯性基因顏色加深一等級
C.根據與乙雜交的結果推測,可能存在一對基因決定色素能否合成
D.與乙雜交的F2中白色水稻的基因型有29種
【答案】A
【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分裂產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
【詳解】A、由深褐色×乙這一組合產生的子二代的表現型比例之和為256可知,稻米顏色由4對等位基因控制,A錯誤;
B、結合深褐色×甲這一組合后代表現型及比例可知,全部基因均為顯性表現為深褐色,沒有顯性基因的個體表現為白色,且所占比例相同,可推測決定色素含量的多對基因具有累加效應,即每多一個顯性基因顏色加深一等級,B正確;
C、由深褐色×乙這一組合產生的子二代的表現型比例之和為256可知,除了三對基因控制果皮顏色外,還有一對基因決定色素能否合成,且只要這一對基因為隱性純合子,個體表現為白體,C正確;
D、結合C選項分析可知,假設A/a、B/b、C/c控制果皮顏色深淺,D/d控制色素能否形成,則與乙雜交的F2中白色水稻的基因型有------dd,含3×3×3=27種,aabbccD-,含2種,共29種,D正確。
故選A。
24.(2022·貴州貴陽·高三開學考試)玉米籽粒顏色黃色對白色為顯性,非糯對糯為顯性,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下列四個雜交實驗結果中,不能驗證上述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是(????)
A.黃色非糯×黃色非糯→黃色非糯:黃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9:3:3:1
B.黃色非糯×白色糯→黃色非糯:黃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1:1:1:1
C.黃色糯×白色非糯→黃色非糯:黃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1:1:1:1
D.黃色非糯×黃色糯→黃色非糯:黃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3:3:1:1
【答案】C
【分析】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A、設相關基因為A、a、B、b,黃色非糯×黃色非糯→黃色非糯:黃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9:3:3:1,分析該實驗,親本黃色非糯×黃色非糯,子代中黃色:白色=3:1,非糯:糯性=3:1,可知親本的基因型均為AaBb,兩對等位基因可自由組合,因此該實驗能驗證上述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A不符合題意;
B、黃色非糯(A-B-)×白色糯(aabb)→黃色非糯:黃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1:1:1:1,說明親代基因型為AaBb×aabb,由于aabb只能產生ab一種配子,則AaBb產生AB、Ab、aB、ab四種比例相等的配子,能驗證上述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B不符合題意;
C、黃色糯(A-bb)×白色非糯(aaB-)→黃色非糯:黃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1:1:1:1,子代黃色非糯:黃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1:1:1:1,說明親代基因型為Aabb×aaBb無論是獨立遺傳還是連鎖,子代均出現上述比例,不能驗證上述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C符合題意;
D、黃色非糯(A-B-)×黃色糯(A-bb)→黃色非糯:黃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3:3:1:1,可知親本的基因型為黃色非糯(AaBb)×黃色糯(Aabb),親本之一為黃色非糯(AaBb),該親本在減數分裂產配子時,兩對等位基因可自由組合,因此該實驗能驗證上述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二、不定項選擇題(含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31.(2022·湖南·高考真題)果蠅的紅眼對白眼為顯性,為伴X遺傳,灰身與黑身、長翅與截翅各由一對基因控制,顯隱性關系及其位于常染色體或X染色體上未知。純合紅眼黑身長翅雌果蠅與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蠅雜交,F1相互雜交,F2中體色與翅型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灰身長翅:灰身截翅:黑身長翅:黑身截翅=9∶3∶3∶1。F2表現型中不可能出現( ?。?br /> A.黑身全為雄性 B.截翅全為雄性 C.長翅全為雌性 D.截翅全為白眼
【答案】AC
【分析】假設控制紅眼和白眼的基因用W、w表示,控制黑身和灰身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長翅和截翅的基因用B、b表示,已知F2中灰身:黑身=3:1,長翅:截翅=3:1,可知灰身、長翅為顯性性狀,控制體色與翅型的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A、若控制黑身a的基因位于 X染色體上,只考慮體色,親本基因型可寫為XaXa、XAY,子二代可以出現XAXa、XaXa、XAY 、XaY,灰身:黑身=1:1,與題干不符;若控制黑身a的基因位于 常染色體上,后代表型與性別無關,故不會出現 黑身全為雄性,A符合題意;
B、若控制截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只考慮翅型,親本基因型可寫為XBXB、XbY,子二代可以出現XBXB、XBXb、XBY 、XbY,即截翅全為雄性,B不符合題意;
C、若控制長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只考慮翅型,親本基因型可寫為XBXB、XbY,子二代可以出現XBXB、XBXb、XBY 、XbY,即長翅有雌性也有雄性,C符合題意;
D、若控制截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體上,考慮翅型和眼色,親本基因型可寫為XBWXBW、XbwY,子二代可以出現XBWXBW、XBWXbw、XBWY 、XbwY,即截翅全為白眼,D不符合題意。
故選AC。
33.(2022·江蘇·泰州中學高三開學考試)擬南芥的葉片是光滑形邊緣,研究影響其葉片形狀的基因時,發(fā)現了6個不同的隱性突變,每個隱性突變只涉及1個基因。這些突變都能使擬南芥的葉片表現為鋸齒狀邊緣。利用上述突變培育成6個不同純合突變體①~⑥,每個突變體只有1種隱性突變。不考慮其他突變,根據表中的雜交實驗結果,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雜交組合
①×②
①×③
①×④
①×⑤
②×⑥
子代葉片邊緣
光滑形
鋸齒狀
鋸齒狀
光滑形
鋸齒狀
A.②和③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 B.③和④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
C.②和⑤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D.④和⑥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
【答案】BD
【分析】6個不同的突變體均為隱性純合,可能是同一基因突變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變形成的。
【詳解】AB、①×③、①×④的子代葉片邊緣全為鋸齒狀,說明①與③④應是同一基因突變而來,因此②和③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③和④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A錯誤;B正確;
C、①×②、①×⑤的子代葉片邊緣為全為光滑形,說明①與②、①與⑤是分別由不同基因發(fā)生隱性突變導致,但②與⑤可能是同一基因突變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變形成的;若為前者,則②和⑤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鋸齒狀,若為后者,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C錯誤;
D、①與②是由不同基因發(fā)生隱性突變導致,①與④應是同一基因突變而來,②×⑥的子代葉片邊緣為全為鋸齒狀,說明②⑥是同一基因突變形成的,則④與⑥是不同基因突變形成的,④和⑥雜交,子代葉片邊緣為光滑形,D正確。
故選BD。
34.(2022·河北省曲陽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開學考試)將紅色鱗莖百合與白色鱗莖百合植株雜交,F1均為紅色鱗莖百合植株,F1自交,F2中紅色鱗莖、黃色鱗莖和白色鱗莖百合植株分別有91株、29株和42株。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F2白色鱗莖百合植株中純合體所占比例約為1/2
B.F2中不同于親本的重組性狀個體所占比例約為3/8
C.若對F1測交,后代紅色鱗莖:黃色鱗莖,白色鱗莖=1:1:2
D.將F2紅色鱗莖百合自交,其中有4/9的植株自交后代的鱗莖僅出現紅色和黃色
【答案】AC
【分析】1、紅色鱗莖百合與白色鱗莖百合植株雜交,F1均為紅色鱗莖百合植株,說明紅色鱗莖為顯性性狀。
2、F1自交,F2中紅色鱗莖、黃色鱗莖和白色鱗莖百合植株分別有91株、29株和42株,比值為9:3:4,說明百合鱗莖受到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這兩對基因是獨立遺傳的。
【詳解】A、據題意可知,F2紅色鱗莖:黃色鱗莖:白色鱗莖=9:3:4,說明百合鱗莖顏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基因控制,假設基因型A_B_的個體表現為紅色鱗莖,基因型A_bb的個體表現為黃色鱗莖,基因型aa_ _的個體表現為白色鱗莖。F2白色鱗莖百合(1aaBB、2aaBb、laabb)中純合體所占比例約為1/2,A正確;
B、F2中不同于親本的重組性狀(黃色)個體占比約為3/16,B錯誤;
C、若對F1測交,子代紅色鱗莖百合(AaBb):黃色鱗莖百合(Aabb):白色鱗莖百合(aaBb、aabb)=1:1:2,C正確;
D、將F2紅色鱗莖百合單株種植,僅基因型AABb的自交子代出現紅色和黃色鱗莖,該基因型個體在F2中占比為2/9,D錯誤。
故選AC。
35.(2022·湖南·長郡中學高三)某種鳥類的羽毛顏色受Z染色體上Y(黃色)、A(棕色)、B(黑色)3個基因控制,三者互為等位基因,其中Y對A、B為完全顯性,A對B為完全顯性,并且只有Y基因而沒有A和B基因的胚胎致死(不計入個體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決定該鳥類羽毛顏色的基因型共有7種
B.ZYZA個體的ZY基因來自于母本的概率為1/2
C.若想獲得棕色純合雄性個體,可以選擇黃色雄性與棕色雌性個體相互交配
D.該種鳥類的羽毛顏色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答案】ACD
【分析】只有Y基因而沒有A和B基因的胚胎致死,即ZYZY、ZYW死亡。
【詳解】A、決定該鳥類羽毛顏色的基因型共有7種,分別是ZYZY(死亡)、ZYZA、ZYZB、ZAZA、ZAZB、ZBZB、ZYW(死亡)、ZAW、ZBW,A正確;
B、由于ZYW死亡,ZYZA個體的ZY基因來自于母本的概率為100%,B錯誤;
C、若想獲得棕色純合雄性個體ZAZA,可以選擇黃色雄性ZYZA與棕色雌性ZAW個體相互交配,C正確;
D、該種鳥類的羽毛顏色由位于Z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三個)控制,其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D正確。
故選ACD。
36.(2022·遼寧·高三開學考試)柑橘的果皮色澤同時受多對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當個體的基因型中每對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個顯性基因時(即A_B_C_……)為紅色,當個體的基因型中每對等位基因都不含顯性基因時(即aabbcc……)為黃色,否則為橙色。現有三株柑橘進行如下甲、乙兩組雜交實驗,據實驗結果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實驗甲:紅色×黃色→紅色:橙色:黃色=1:6:1
實驗乙:橙色×紅色→紅色:橙色:黃色=3:12:1
A.果皮的色澤受3對等位基因的控制
B.實驗甲中親代和子代的紅色植株基因型相同
C.實驗乙橙色親本有4種可能的基因型
D.實驗乙的子代中,橙色個體有9種基因型
【答案】ABD
【分析】根據題意分析可知,實驗甲中:紅色×黃色→紅色:橙色:黃色=1:6:1,相當于測交,說明受三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組的定律,即ABC基因同時存在時為紅色,沒有ABC基因就為黃色,其余基因型就為橙色。因此,其基因型為AaBbCc×aabbcc。乙組橙色×紅色→紅色:橙色:黃色=3:12:1,后代出現黃色1/16aabbcc,親本中紅色基因型是AaBbCc,所以橙色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
【詳解】A、根據分析,測交后代黃色占1/8=1/2×1/2×1/2,故果皮色澤受3對等位基因的控制,A正確;
B、實驗甲親代、子代中紅色植株基因型相同,都是AaBbCc,B正確;
C、實驗乙中,紅色親本的基因型是AaBbCc,所以橙色親本有3種可能的基因型,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C錯誤;
D、實驗乙中親本紅色基因型是AaBbCc,橙色基因型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紅色子代有AABbCc或AaBbCc(AaBBCc或AaBbCc,AaBbCC或AaBbCc)2種基因型,黃色子代有aabbcc1種基因型,子代中共有3×2×2=12種基因型,所以橙色基因型是12-2-1=9種,D正確。
故選ABD。
三、綜合題(5小題,共50分)
41.(2022·海南·高考真題)家蠶是二倍體生物(2n=56),雌、雄個體性染色體組成分別是ZW、ZZ。某研究所在野生家蠶資源調查中發(fā)現了一些隱性純合突變體。這些突變體的表型、基因及基因所在染色體見表?;卮鹣铝袉栴}。
突變體表型
基因
基因所在染色體
第二隱性灰卵
a
12號
第二多星紋
b
12號
抗?jié)夂瞬?br /> d
15號
幼蠶巧克力色
e
Z
(1)幼蠶巧克力色的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該性狀的遺傳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所列的基因,不能與b基因進行自由組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情況下,雌家蠶的1個染色體組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條染色體,雌家蠶處于減數分裂Ⅱ后期的細胞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條W染色體。
(4)幼蠶不抗?jié)夂瞬。―)對抗?jié)夂瞬。╠)為顯性,黑色(E)對巧克力色(e)為顯性。為鑒定一只不抗?jié)夂瞬『谏坌杂仔Q的基因型,某同學將其飼養(yǎng)至成蟲后,與若干只基因型為ddZeW的雌蠶成蟲交配,產生的F1幼蠶全部為黑色,且不抗?jié)夂瞬∨c抗?jié)夂瞬€體的比例為1∶1,則該雄性幼蠶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5)家蠶的成蟲稱為家蠶蛾,已知家蠶蛾有鱗毛和無鱗毛這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F有純合的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家蠶蛾雌、雄個體若干只,設計實驗探究控制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Z染色體上(不考慮Z、W同源區(qū)段),并判斷有鱗毛和無鱗毛的顯隱性。要求簡要寫出實驗思路、預期結果及結論。
【答案】(1)伴性遺傳
(2)a
(3)???? 28???? 0或2
(4)DdZEZE
(5)實驗思路:讓純合的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家蠶蛾雌、雄個體進行正反交實驗,得到F1,觀察并統(tǒng)計F1個體的表現型及比例。預期結果及結論:若正反結果只出現一種性狀,則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且控制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若正反交結果不同,則控制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Z染色體上,且F1中雄性個體表現出的性狀為顯性性狀。
【分析】1、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作伴性遺傳。
2、性別決定是指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性別決定的方式常見的有XY型和ZW型兩種。
(1)
位于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在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作伴性遺傳。
(2)
a與b基因都位于12號染色體上,位于同一對染色體上的基因不能發(fā)生自由組合。
(3)
家蠶是二倍體生物(2n=56),正常情況下,雌家蠶的1個染色體組含有28條染色體,減數分裂Ⅱ后期的細胞中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含有W染色體的條數為0或2。
(4)
該只不抗?jié)夂瞬『谏坌杂仔Q與若干只基因型為ddZeW的雌蠶成蟲交配,產生的F1幼蠶全部為黑色,說明該雄性關于該性狀的基因型為ZEZE。且F1中不抗?jié)夂瞬∨c抗?jié)夂瞬€體的比例為1∶1,說明該雄性關于該性狀的基因型為Dd,綜上分析雄性幼蠶的基因型是DdZEZE。
(5)
需要通過實驗來探究控制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還是Z染色體上(不考慮Z、W同源區(qū)段),但由于不知道顯隱關系,可以利用正反交實驗來探究。
實驗思路:讓純合的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家蠶蛾雌、雄個體進行正反交實驗,得到F1,觀察并統(tǒng)計F1個體的表現型及比例(假設相關基因為A和a)。
預期結果及結論:若控制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體上,正反交分別為AA×aa、aa×AA,其子一代基因型都為Aa,只出現一種性狀,且子一代表現出來的性狀為顯性性狀;若有鱗毛和無鱗毛的基因是位于Z染色體上,正反交分別為ZAZA×ZaW(后代雌雄全為顯性性狀)、ZaZa×ZAW(后代雄全為顯性性狀,雌性全為隱性性狀),則正反交結果不同,且F1中雄性個體表現出的性狀為顯性性狀。
43.(2022·湖北·高考真題)“端穩(wěn)中國碗,裝滿中國糧”,為了育好中國種,科研人員在雜交育種與基因工程育種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二倍體作物M的品系甲有抗蟲、高產等多種優(yōu)良性狀,但甜度不高。為了改良品系甲,增加其甜度,育種工作者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遺傳特性及雜交育種的研究
在種質資源庫中選取乙、丙兩個高甜度的品系,用三個純合品系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
雜交組合
F1表現型
F2表現型
甲×乙
不甜
1/4甜、3/4不甜
甲×丙

3/4甜,1/4不甜
乙×丙

13/16甜、3/16不甜
【實驗二】甜度相關基因的篩選
通過對甲、乙、丙三個品系轉錄的mRNA分析,發(fā)現基因S與作物M的甜度相關。
【實驗三】轉S基因新品系的培育
提取品系乙的mRNA,通過基因重組技術,以Ti質粒為表達載體,以品系甲的葉片外植體為受體,培有出轉S基因的新品系。
根據研究組的實驗研究,回答下列問題:
(1)假設不甜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則乙、丙雜交的F2中表現為甜的植株基因型有_____種。品系乙基因型為_______。若用乙×丙中F2不甜的植株進行自交,F3中甜∶不甜比例為_____。
(2)下圖中,能解釋(1)中雜交實驗結果的代謝途徑有___________。

(3)如圖是S基因的cDNA和載體的限制性內切核酸酶(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酶譜。為了成功構建重組表達載體,確保目的基因插入載體中方向正確,最好選用_____________酶切割S基因的cDNA和載體。

(4)用農桿菌侵染品系甲葉片外植體,其目的是________。
(5)除了題中所示的雜交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外,能獲得高甜度品系,同時保持甲的其他優(yōu)良性狀的育種方法還有___________(答出2點即可)。
【答案】(1)???? 7???? aabb???? 1∶5
(2)①③
(3)XbaⅠ、HindⅡ
(4)通過農桿菌的轉化作用,使目的基因進入植物細胞
(5)單倍體育種、誘變育種

【分析】農桿菌轉化法:取Ti質粒和目的基因構建基因表達載體、將基因表達載體轉入農桿菌、將農桿菌導入植物細胞、將植物細胞培育為新性狀植株。
雜交育種:雜交→自交→選優(yōu);誘變育種:物理或化學方法處理生物,誘導突變;單倍體育種:花藥離體培養(yǎng)、秋水仙素加倍;多倍體育種: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基因工程育種:將一種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另一種生物體內。
(1)
甲為純合不甜品系,基因型為AAbb,根據實驗一結果可推得乙基因型為aabb,丙基因型為AABB,乙、丙雜交的F2基因型有3×3=9種,假設不甜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F2中表現為甜的植株基因型有7種。若用乙×丙中F2不甜的植株進行自交,F3中不甜比例=1/3+2/3×3/4=5/6,F3中甜∶不甜比例為1∶5。
(2)
不甜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和Aabb,只有A導致不甜,當A與B同時存在時,表現為甜,故選①③。
(3)
為了成功構建重組表達載體,不破壞載體關鍵結構和目的基因,確保目的基因插入載體中方向正確,最好選用XbaⅠ、HindⅡ酶切割S基因的cDNA和載體。
(4)
用農桿菌侵染品系甲葉片外植體,可以通過農桿菌的轉化作用,使目的基因進入植物細胞。
(5)
除了題中所示的雜交育種和基因工程育種外,能獲得高甜度品系,同時保持甲的其他優(yōu)良性狀的育種方法還有單倍體育種、誘變育種。
45.(2022·浙江·高三開學考試)某植物的性別決定是XY型,其高莖和矮莖由一對等位基因(A/a)決定,寬葉和窄葉由另一對等位基因(B/b)決定,兩對基因都不位于Y染色體上,當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兩條染色體都丟失時,受精卵不能發(fā)育成胚,現有一高莖窄葉雄株(甲)和一矮莖寬葉雌株(乙),甲染色體組型正常,乙丟失了一條常染色體。用植株甲和植株乙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性別
親本
F1
F2(由F1雄株、雌株隨機授粉所得)
雄株
高莖窄葉(甲)
高莖寬葉
高莖寬葉:矮莖寬葉:高莖窄葉:矮莖窄葉=4:1:4:1
雌株
矮莖寬葉(乙)
高莖寬葉
高莖寬葉:矮莖寬葉=4:1
(注:F2中雄株和雌株數量相等)
回答下列問題:
(1)B/b基因位于______染色體上,依據是____________。
(2)植株甲的基因型為______,植株乙能產生______種基因型的配子。
(3)F2高莖寬葉雌株中染色體組型正常的純合子占______,讓F2中矮莖窄葉雄株和高莖寬葉雌株隨機授粉,所得子代植株中矮莖窄葉雄株占______。
(4)寫出對F1中染色體組型正常的雄株進行測交的遺傳圖解______。
【答案】(1)???? X???? F2中,窄葉只在雄株出現,說明B/b位于X染色體上
(2)???? AAXbY???? 兩

(3)???? 1/6???? 11/210
(4)
【分析】由表可知,甲乙雜交后F1全為高莖寬葉,說明高莖寬葉為顯性,根據F2可知,窄葉只在雄株出現,則親本甲為AAXbY,親本乙為aOXBXB。
(1)
由于F2中,窄葉只在雄株出現,說明B/b位于X染色體上。
(2)
由表可知,甲乙雜交后F1全為高莖寬葉,說明高莖寬葉為顯性,根據F2可知,窄葉只在雄株出現,則親本甲為AAXbY,親本乙為aOXBXB,乙可產生aXB和OXB兩種配子。
(3)
F1雌株基因型為1/2AaXBXb、1/2AOXBXb,雄株基因型為1/2AaXBY、1/2AOXBY,針對A/a基因,雌雄株均可產生1/2A,1/4a,1/4O,子代中OO不能正常存活,針對B/b基因,雌株可產生1/2XB,1/2Xb,雄株可產生1/2XB,1/2Y,故F2高莖寬葉雌株A-XBX-(12/15×1/2×1=6/15)染色體組型正常的純合子占AAXBXB(4/15×1/2×1/2=1/15)占(1/15)/(6/15)=1/6;讓F2中矮莖1/3aa、2/3aO窄葉雄株XbY和高莖4/12AA、6/12Aa、2/12AO寬葉雌株1/2XBXB、1/2XBXb隨機授粉,所得子代植株中矮莖aa或aO窄葉雄株XbY占(6/35aa+5/35aO)×1/2×1/2Xb×1/2Y=11/210。
(4)
F1中染色體組型正常的雄株為AaXBY,其測交圖解如下:
46.(2022·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高三階段練習)家蠶的性別決定為ZW型,蠶體的有斑和無斑受染色體上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A對a完全顯性。利用實驗室中有斑蠶和無斑蠶兩個純種品系進行的實驗如下。回答下列問題。
甲同學:有斑(♀)×無斑(♂)→有斑,雌雄相等
有斑(♂)×無斑(♀)→有斑,雌雄相等
乙同學:用X射線處理有斑雌蠶,得到一個易位雌蠶X,該蠶中的一個有斑基因發(fā)生了易位。
(1)分析甲同學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哪些結論? ______________
(2)乙同學的實驗中,雌蠶X中的這個有斑基因可能易位在Z染色體上,也可能易位在W染色體上。假定易位后雌蠶X的生命活動不受影響,且這個易位基因能正常表達,請設計實驗確定易位基因的所在染色體。(寫出實驗思路并預期結果和結論)
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期結果和結論______________。
(3)乙同學在家蠶育種時制訂了以下育種目標:一是一次育種,代代使用:二是讓蠶農可根據幼蠶體表是否有斑,去除雌蠶,只養(yǎng)雄蠶(雄蠶的蠶絲質量好、產量高)。為此,乙同學應該制備基因型為__________(填“aaZWA”或“aZAW”)的種蠶,不考慮另一種基因型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有斑對無斑為顯性;A/a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2)???? 將雌蠶X與無斑雄蠶雜交,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 若子代有斑♂:有斑♀:無斑♀=2:1:1,說明有斑基因易位在Z染色體上
(3)???? aaZWA???? 基因型為aaZAW的家蠶和基因型為aaZZ的家蠶雜交后,子代的基因型為aaZAZ(有斑雄蠶)、aaZW(無斑雌蠶),雖然能達到第二個育種目標,但親本aaZAW只能用一次,子代中不能再生aaZAW,沒有達到第一個育種目標
【分析】根據題意分析可知:兩個實驗是正反交,且實驗結果沒有雌雄之分,據此可說明控制有斑和無斑的基因在常染色體上,且有斑為顯性。
(1)
分析題意,甲同學:有斑(♀)×無斑(♂)→有斑,雌雄相等,子代中全為有斑,說明有斑是顯性性狀;且性狀在雌雄個體間無差異,說明A/a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
(2)
分析題意,用X射線處理有斑雌蠶,得到一個易位雌蠶X,該蠶中的一個有斑基因發(fā)生了易位,這個易位基因能正常表達,欲設計實驗探究其所在染色體的位置,可將雌蠶X與無斑雄蠶雜交,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若有斑基因易位在Z染色體上,則雙親基因型AOZAW×aaZZ,子代基因型是AaZAZ、aOZAZ、aOZAW、aOZW,是子代有斑♂:有斑♀:無斑♀=2:1:1。
(3)
分析題意,基因型為aaZAW的家蠶和基因型為aaZZ的家蠶雜交后,子代的基因型為aaZAZ(有斑雄蠶)、aaZW(無斑雌蠶),雖然能達到第二個育種目標,但親本aaZAW只能用一次,子代中不能再生aaZAW,沒有達到第一個育種目標;故應選擇aaZWA的種蠶。
47.(2022·廣東·高三階段練習)家蠶(二倍體昆蟲,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的繭形種類有圓簡形、紡錘形、橢圓形,分別由位于Z染色體上的復等位基因(在種群中,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點上,存在兩種的等位其因)A1、A2、A3控制,為研究其遺傳規(guī)律,科學家講行了相關雜交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卮鹣铝袉栴}:
親木組合方式
第一組
第二組
♂圓筒形×♀紡錘形
♂圓筒形×♀橢圓形
F1的表型及比例
圓筒形:紡錐形=1:1
圓筒形:紡錐形=1:1

(1)由題圖分析,復等位基因A1、A2、A3的顯隱性關系為_____。兩組實驗中雄性圓簡形繭家蠶的基因型均為_____。
(2)控制圓筒形、紡錘形、橢圓形性狀的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定律,上述實驗不能用于驗證對應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理由是_____。
(3)現有一只雄性紡錘形繭家蠶,請你設計一次雜交實驗,只通過子代雄性性狀即可確定此雄性紡錘形繭家蠶的基因型。
實驗思路:_____。
預測結果:_____。
【答案】(1)???? A1對A2為顯性,A2對A3為顯性(或A1>A2>A3)???? ZA1ZA3
(2)???? 基因分離???? 上述等位基因無論位于Z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常染色體上,結果都相同
(3)???? 讓該紡錘形繭家蠶與雌性橢圓形繭家蠶雜交,觀察子代中雄性繭的表型情況???? 若子代雄性個體均表現為紡錘形繭,則該雄性紡錘形繭家蠶的基因型為ZA2ZA2;若子代雄性個體中既有紡錘形繭,又有橢圓形繭,則該雄性紡錘形繭家蠶的基因型為ZA2ZA3
【分析】圓筒形、紡錘形、橢圓形分別由位于Z染色體上的復等位基因A1、A2、A3控制,根據第二組圓筒形與橢圓形生出紡錘形,說明圓筒形與紡錘形對橢圓形為顯性,圓筒形對紡錘形為顯性。
(1)
圓筒形、紡錘形、橢圓形分別由位于Z染色體上的復等位基因A1、A2、A3控制,根據第二組圓筒形與橢圓形生出紡錘形,說明圓筒形與紡錘形對橢圓形為顯性,圓筒形對紡錘形為顯性,故復等位基因A1、A2、A3的顯隱性關系為:A1對A2為顯性,A2對A3為顯性(或A1>A2>A3)。因此第一組親本的基因型為ZA1ZA2與ZA2W,第二組親本的基因型為ZA1ZA2與ZA3W。因此兩組實驗中雄性圓簡形繭家蠶的基因型均為ZA1ZA3。
(2)
一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分離定律;由(1)可知,若上述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第一組親本的基因型為ZA1ZA2與ZA2W,則F1的基因型為ZA1ZA2、ZA2ZA2、ZA2W、ZA1W,即F1雌雄的表型及比例圓筒形:紡錐形=1:1;第二組親本的基因型為ZA1ZA2與ZA3W,則F1的基因型為ZA1ZA3、ZA2ZA3、ZA1W、ZA2W,即F1雌雄的表型及比例圓筒形:紡錐形=1:1;由(1)可知,若上述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第一組親本的基因型為A1A2與A2A2,則F1的基因型為A1A2、A2A2,即F1雌雄的表型及比例圓筒形:紡錐形=1:1;第二組親本的基因型為A1A2與A3A3,則F1的基因型為A1A3、A2ZA3,即F1雌雄的表型及比例圓筒形:紡錐形=1:1;則上述等位基因無論位于Z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常染色體上,結果都相同,因此僅根據題述雜交實驗無法驗證基因位于Z染色體上。
(3)
根據題述信息可推斷,雄性紡錘形繭家蠶基因型可能為ZA2ZA2或ZA2ZA3,將其測交即與雌性橢圓形繭家蠶(ZA3W)雜交,觀察子代中雄性繭的表型情況。
若該雄性紡錘形繭家蠶的基因型為為ZA2ZA2,測交后代雄性個體中的基因型為ZA2ZA3,則子代雄性個體均表現為紡錘形繭;
若該雄性紡錘形繭家蠶的基因型為為ZA2ZA3,測交后代雄性個體中的基因型為ZA2ZA3、ZA3ZA3,則子代雄性個體中既有紡錘形繭(基因型為ZA2ZA3),又有橢圓形繭(基因型為ZA3ZA3)。

相關試卷

【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檢測-第五單元《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與伴性遺傳》(測試卷02)(新教材新高考):

這是一份【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檢測-第五單元《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與伴性遺傳》(測試卷02)(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課件與檢測-第五單元《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與伴性遺傳》測試卷02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docx、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課件與檢測-第五單元《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與伴性遺傳》測試卷02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檢測-第四單元《細胞的生命歷程》(測試卷)(新教材新高考):

這是一份【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檢測-第四單元《細胞的生命歷程》(測試卷)(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課件與檢測-第四單元《細胞的生命歷程》測試卷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docx、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課件與檢測-第四單元《細胞的生命歷程》測試卷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檢測-第三單元《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測試卷02)(新教材新高考):

這是一份【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檢測-第三單元《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測試卷02)(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課件與檢測-第三單元《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測試卷02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docx、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課件與檢測-第三單元《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測試卷02新教材新高考原卷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檢測-第三單元《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測試卷01)(新教材新高考)

【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檢測-第三單元《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測試卷01)(新教材新高考)

【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課件與檢測-第二單元《細胞的基本結構與物質運輸》(測試卷)(新教材新高考)

【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課件與檢測-第二單元《細胞的基本結構與物質運輸》(測試卷)(新教材新高考)

【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檢測-第一單元《走近細胞及細胞的分子組成》(測試卷)(新教材新高考)

【高考大一輪單元復習】高考生物單元復習檢測-第一單元《走近細胞及細胞的分子組成》(測試卷)(新教材新高考)

【新教材】2022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同步檢測:第五單元 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第16講 基因在染色體上及伴性遺傳 能力提升A卷

【新教材】2022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同步檢測:第五單元 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第16講 基因在染色體上及伴性遺傳 能力提升A卷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