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大連市2019-2020學年第一學期高一期中考試地理試卷(時間:60分鐘 總分:100分)第Ⅰ卷一、選擇題(本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2017年10月4日中秋夜20點左右,一道火光劃過云南香格里拉縣城西北40千米處的德欽縣上空,后經證實,這是一枚自太空墜落的“火流星”。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 自太空墜落的“火流星”一般多屬于A. 巨行星 B. 星云 C. 恒星 D. 小行星2. 在下列天體中,“火流星”現(xiàn)象不可能發(fā)生的是A. 金星 B. 月球 C. 火星 D. 土星【答案】1. D    2. B【解析】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火流星”所屬類型及火流星現(xiàn)象發(fā)生條件。【1題詳解】“火流星”是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后,與地球大氣摩擦燃燒形成的,故D正確;巨行星和星云體積大,恒星位置相對穩(wěn)定,ABC錯誤。故選D。【2題詳解】“火流星”是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后,與地球大氣摩擦燃燒形成的,月球上沒有大氣不可能發(fā)生“火流星”現(xiàn)象,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2016年6月19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預言:在2020年的某一天,美國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斕的極光光幕過后,電網會突然變得閃爍不定,燈光在瞬時明亮后將會停電,一分半鐘之后,這個大停電現(xiàn)象將會遍及美國整個東部地區(qū),甚至整個歐洲以及中國、日本等區(qū)域也會同樣經歷這樣的災難,而這場災難僅僅源于太陽打了一個強烈的“噴嚏”。據此回答下列各題。3. 材料中所述強烈的“噴嚏”極有可能是(  )A. 太陽耀斑爆發(fā) B. 太陽爆炸 C. 太陽輻射增強 D. 太陽輻射減弱4. 該“噴嚏”還可能產生的明顯影響不包括(  )A. 短波通信中斷 B. 信鴿丟失 C. 指南針失靈 D. 地球各地出現(xiàn)極光【答案】3. A    4. D【解析】該題主要考查了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有:擾動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xiàn)象;使兩極地區(qū)產生“極光”現(xiàn)象;許多自然災害的發(fā)生也與太陽活動有關。該“噴嚏”指的是太陽活動。【3題詳解】2014年的某一天,美國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斕的極光光幕過后,電網會突然變得閃爍不定,燈光在瞬時明亮后將會停電,結合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相關知識進行分析,太陽活動使極地附近產生極光現(xiàn)象;太陽活動使無線電短波產生中斷,導致電網會突然變得閃爍不定。故太陽打了強烈的“噴嚏”極有可能是太陽耀斑爆發(fā)。故選A【4題詳解】A、太陽活動擾動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使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中斷,故不符合題意;B、太陽活動對信鴿的磁場產生破壞和干擾,直接影響信鴿的導航系統(tǒng),造成信鴿丟失,故不符合題意;C、太陽活動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xiàn)象,使指南針失靈,故不符合題意;D、太陽活動與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無關,故正確。故選D。北京時間2017年9月15日,“卡西尼”號航天器結束了長達13年的土星探測使命,以主動墜毀的方式墜入土星大氣層。下圖為太陽及太陽系八大行星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5. “卡西尼”探測器主要探測的行星是A. 甲 B. 丙 C. 己 D. 庚6. 對“卡西尼”探測器向地面?zhèn)魉托畔⒁桩a生干擾的是A. 太陽活動 B. 太陽輻射 C. 地球自轉 D. 晝夜交替【答案】5. C    6. A【解析】【5題詳解】太陽系八大行星,按與太陽的距離由近及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圖中己為土星,C正確;甲是水星、丙是地球、庚是天王星,ABD錯誤。故選C。【6題詳解】當太陽活動強烈時,其發(fā)射的高能帶電粒子流進入地球大氣層,會引起大氣層中電離層擾動,使地球上無線電短波通信受到影響,甚至出現(xiàn)短暫的中斷,故太陽活動會干擾探測器向地面?zhèn)魉托畔?,A正確。故選A。 【點睛】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當太陽黑子和耀斑增多時,其發(fā)射的電磁波進入地球大氣層,會引起大氣層擾動,使地球上無線電短波通信受到影響,甚至出現(xiàn)短暫的中斷;太陽大氣拋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會擾亂地球磁場 ,使地球突然出現(xiàn)“磁暴”現(xiàn)象,導致羅盤指針劇烈顫動、不能正確指示方向;如果太陽大氣拋出的高能帶電粒子高速沖進兩極地區(qū)的高空大氣,并與那里的稀薄大氣相互碰撞,還會出現(xiàn)美麗的極光;近幾十年的研究還表明,地球上許多自然災害的發(fā)生與太陽活動有關,如地震、水旱災害等。7.為了探測莫霍面的情況,在下圖中的A、B、C、D四點同時進行了地震波的測定,其中最遲得到從莫霍面?zhèn)鱽淼牡卣鸩ǖ牡攸c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詳解】夏威夷群島、墨西哥灣、剛果盆地和喜馬拉雅山脈的珠峰處相比,珠峰處海拔最高,距離莫霍界面最遠,因此是其中最遲得到從莫霍面?zhèn)鱽淼牡卣鸩ǖ牡攸c。故選D。8.當地震發(fā)生時,地面上的人們感覺到( )A. 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動B. 先上下顛動,后左右搖晃C. 只有上下顛動D. 只有左右搖晃【答案】B【解析】【詳解】由于縱波的傳播速度快于橫波,故陸地上地震發(fā)生時,先感覺上下顛簸,后感覺左右搖晃。B正確。當地時間2015年4月22日,智利蒙特港,卡爾布科火山口噴發(fā),噴出的濃厚的火山灰和煙塵幾公里外都能看見。據此回答下列各題。9. 巖漿物質沖破了巖石圈的束縛后才噴發(fā)出來。關于巖石圈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巖石圈屬于地殼的一部分,是由巖石構成的 B. 巖石圈屬于上地幔的一部分C. 巖石圈與生物圈關系密切 D. 巖石圈的上部是軟流層10. 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質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  )A. 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B. 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C. 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 D. 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答案】9. C    10. A【解析】1.在地幔上部存在一個由塑性物質組成的軟流層,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與地殼主要由巖石組成,構成了巖石圈。2.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層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此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最上面是大氣圈,中間是水圈,最下面是巖石圈,其中,生物圈位于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部。【9題詳解】A、巖石圈包括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個地殼,所以地殼是巖石圈的一部分,故不符合題意;B、巖石圈是指上地幔頂部和地殼,所以巖石圈不僅僅包括上地幔一部分還包括地殼,不符合題意;C、生物圈存在于大氣圈的底部、巖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全部,故正確;D、巖石圈包括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個地殼,所以巖石圈的下部是軟流層,故不符合題意。故選C【10題詳解】由題干“蔓延的火山灰”知火山灰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不是從火山灰的來源開始,又根據“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最上面是大氣圈,中間是水圈,最下面是巖石圈,其中,生物圈為于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巖石圈的上部.很顯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氣圈中慢慢會沉積下來進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終沉積下來到巖石圈.故蔓延的火山灰物質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故選A。下表是我國華北某地天氣狀況數據。讀下圖“地球表面受熱過程示意圖”,回答下列各題。日期白天最高氣溫天氣11月2日19℃11月3日17℃霾-多云11月4日16℃霾-雨  11. 圖中表示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熱源的是A. ① B. ② C. ③ D. ④12. 上圖中①~④序號含義正確的是A. ①-地面輻射 B. ②-大氣輻射 C. ③-太陽輻射 D. ④-大氣逆輻射13. 與前兩日相比,11月4日白天最高氣溫較低的原因是A. 輻射①減弱 B. 輻射④增強 C. 作用⑤增強 D. 作用⑥減弱【答案】11. C    12. D    13. C【解析】1.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大氣受熱過程。2.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大氣熱力作用。3.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11題詳解】近地面大氣主要的直接熱源是地面長波輻射。圖中③表示地面長波輻射。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12題詳解】圖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太陽輻射、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13題詳解】由表中內空可知,114日,該地出現(xiàn)霾、雨天氣,云層厚,云量多,空氣中雜質多,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反射作用增強,到達地面太陽輻射減少,氣溫較低。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下圖所示為我國東南福建省沿海地區(qū)被海風“吹彎了腰”的草叢。讀圖,回答下列各題。14. 下列能正確示意圖中風向形成原因的是A.  B. C.  D. 15. 該地一年中盛行風向也因海陸間溫度差異發(fā)生季節(jié)變化。盛行風從海洋吹向陸地的是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16. 下列屬于水循環(huán)主要地理意義的是(  )A. 維持全球水的動態(tài)平衡 B. 加速冰川融化C. 使水呈三態(tài)變化 D. 使海平面上升【答案】14. B    15. B    16. A【解析】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熱力環(huán)流。【14題詳解】依據圖中草的倒伏方向可知,當時風從海洋吹響陸地。由于水的比熱容大于陸地,白天升溫慢,形成高壓,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5題詳解】夏季,陸地升溫快于海洋,形成熱低壓,因此風從洋吹向陸地,冬季相反;春、秋海陸溫差異小,風向不明顯。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6題詳解】水循環(huán)主要地理意義的是:維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陸地淡水資源;聯(lián)系四大圈層,進行物質遷移和能量轉換;調節(jié)全球熱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態(tài)等。A對。故選A。在陜西某礦區(qū),工人們發(fā)現(xiàn)在礦燈照耀下,夾在頁巖地層中的煤層烏黑發(fā)亮,仔細辨認,還能看出蘇鐵、銀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樹干。據此回答下列各題。17. 該煤層形成的地質年代和該地質年代最繁盛的動物可能是(  )A. 古生代、三葉蟲 B. 中生代、恐龍C. 新生代第三紀、哺乳類 D. 新生代第四紀、魚類18. 該煤層形成的古地理環(huán)境是(  )A. 濕熱的草原地區(qū) B. 溫暖廣闊的淺海 C. 濕熱的森林地區(qū) D. 干旱的陸地環(huán)境【答案】17. B    18. 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理環(huán)境的演變。【17題詳解】讀題干信息及已學知識可知,蘇鐵、銀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時期是在中生代,而恐龍又是該地質年代最繁盛的動物,B對。故選B。【18題詳解】煤層形成時代的古地理環(huán)境應該是植物茂盛的時期。根據蘇鐵、銀杏等植物判斷,此時地球的植物非常茂盛,因此,濕熱的森林環(huán)境應是該煤層形成時的古地理環(huán)境,C對。故選C。2017年9月8日,在俄羅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飛機與龍卷風狹路相逢,三條大小不一的風柱從天際垂到海面,飛機在極其危險的距離內躲過了這股自然之力,平安飛越該區(qū)域,成功著陸。據此完成下列問題。19. 飛機與龍卷風狹路相逢時,飛機正位于地球大氣層中的A. 對流層 B. 平流層 C. 電離層 D. 高層大氣20. 該飛機在下降過程中,周圍大氣整體溫度變化正確的是A. 逐漸下降 B. 逐漸上升C. 先上升后下降 D. 先下降后上升【答案】19. A    20. B【解析】本題考查大氣的垂直分層與特點,熟練掌握大氣的垂直分層及特點即可得答案。【19題詳解】龍卷風是大氣中最強烈的渦旋的現(xiàn)象,常發(fā)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氣時,尤以下午至傍晚最為多見。由此判斷龍卷風多發(fā)生在對流運動旺盛的對流層,飛機與龍卷風相逢,說明相逢于對流層,故答案選A【20題詳解】對流層的熱量主要來自于地面,隨著高度的上升,溫度逐漸降低。因此飛機在下降過程中,周圍大氣整體溫度應該逐漸上升,B正確。21.同緯度地區(qū),四圖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大氣的熱力作用。【詳解】白天晴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少,故氣溫高,晚上晴天,云少,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故晝夜溫差最大。因此晝夜都為晴天溫差最大,C正確。故選C。22.如圖所示,一架飛機在北半球高空自東向西飛行,飛機左側是高壓,可判斷(    ) A. 順風飛行 B. 逆風飛行C. 風從東側吹來 D. 風從北側吹來【答案】B【解析】【詳解】飛機左側為高壓,右側為低壓,水平氣壓梯度力方向為正北;由于飛機在北半球高空飛行,不考慮摩擦力的影響,在向右的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風不斷向右偏轉,最終形成與等壓線平行的西風,因此飛機是逆風飛行。故選B。23.下列關于海水運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 風浪、海嘯、洋流是海水運動的三種主要形式B. 海嘯是風浪強烈發(fā)展的一種形式,給人類帶來了巨大能量C. 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發(fā)生的周期性海水漲落現(xiàn)象D. 早晨的海水上漲稱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稱為汐【答案】C【解析】【詳解】風浪、潮汐、洋流是海水運動的三種主要形式,海嘯是海底地震引發(fā)的,不是海水的運動形式,A錯;風暴潮是風浪強烈發(fā)展的一種形式,給人類帶來了巨大能量,B錯;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發(fā)生的周期性海水漲落現(xiàn)象,C正確;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漲落現(xiàn)象,在白天的稱潮,夜間的稱汐,總稱潮汐,D錯。選C正確。【點睛】潮汐是沿海地區(qū)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是指海水在天體(主要是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產生的周期性運動,習慣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漲落稱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動稱為潮流。人類們的祖先為了表示潮的時刻,把發(fā)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發(fā)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這是潮汐的名稱的由來。24. 下列海水運動同能量來源組合正確的一組是(  )A. 波浪—密度差異B. 海嘯—月球和太陽的引力C. 風浪—太陽輻射D. 洋流—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動【答案】C【解析】波浪是一種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海水運動形式;而海嘯則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fā)或風暴引起的巨浪;洋流的形成與風力、溫度和鹽度等因素有關。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25. 此時,甲地的風向是(  )A. 東南風 B. 西北風 C. 東北風 D. 西南風26. 圖中①②③④四地,風力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答案】25. D    26. A【解析】【分析】本題考查風向的判斷和等值線的判讀。【25題詳解】首先過甲地垂直等壓線畫出水平氣壓梯度力,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基礎上適當右偏即為甲地的風向。通過畫圖可知,甲地的風向是西南風,D對。故選D。【26題詳解】讀圖可知,圖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①地等壓線最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大,因而風速最大,風力也最大,A對。故選A。【點睛】近地面的風和等壓線斜交。27.波羅的海及其周圍區(qū)域(如圖)曾經經歷了地質時期最后一次寒冷時期,此時期結束后轉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羅的海。波羅的海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域,即1 kg海水中含鹽類物質的克數很低(不足1%,比世界大洋的平均鹽度3.5%還低)。對該海區(qū)鹽度低的原因,解釋不合理的是(  )A. 緯度偏高,氣溫較低,蒸發(fā)較弱 B. 氣候濕潤,降水較多C. 與外海連通,鹽度得到稀釋 D. 眾多河流注入,年均徑流量較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特征分析”。【詳解】波羅的海是世界上鹽度最低的海域,主要和該地的蒸發(fā)量與降水量的關系、降水量、海域的封閉狀況、地表徑流等方面有關系。波羅的海緯度偏高,氣溫較低,蒸發(fā)較弱;受西風影響,氣候濕潤,雨水較多;眾多河流注入,年均徑流量較大,因此海水的鹽度較低。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蒸發(fā)旺盛,鹽度會升高,根據題干要求應選擇說法不正確的選項,故符合題意的選項應為C,故選C下圖是長江口外水域葉綠素含量、水溫和鹽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監(jiān)測數據合成圖。葉綠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間先升后降。據此回答下面小題。28 圖中①、②、③曲線依次代表(    )A. 鹽度、溫度、葉綠素含量B. 鹽度、葉綠素含量、溫度C. 葉綠素含量、鹽度、溫度D. 葉綠素含量、溫度、鹽度29. 從圖中可以看出(    )A. 水深超過10米后,鹽度隨深度增加持續(xù)升高B. 水深超過10米后,水溫隨深度增加持續(xù)降低C. 水深15米處,葉綠素含量、溫度、鹽度值均達到最高D 水深超過20米后,葉綠素含量隨深度增加而升高【答案】28. C    29. B【解析】【28題詳解】長江口外水域從垂直方向看,溫度曲線應為③,因為水溫熱量來源于太陽輻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陽輻射越少,水溫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陽光線不能照射到,水溫變化很小。葉綠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間先升后降,因此應為①曲線。而鹽度曲線是②,地處長江口外,由于長江匯入淡水密度小,留在表層,鹽度低。故選C。【29題詳解】,從圖中可以看出水深超過10米后,鹽度隨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時,鹽度穩(wěn)定。水深15米深處,只有葉綠素含量達到最大值,水深超過20米后,葉綠素含量很小。水深超過10米后,水溫隨深度增加而持續(xù)降低。故選B。海水密度是指單位體積的海水質量,其大小取決于鹽度、水溫和壓力。讀海水溫度、鹽度、密度隨緯度變化圖,完成下列問題。30. 由圖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層海水A. 溫度低、鹽度較高、密度小 B. 溫度高、鹽度較高、密度大C. 溫度高、鹽度較低、密度小 D. 溫度低、鹽度較低、密度大31. 下列關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響的說法正確的是A. 表層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規(guī)律是從赤道向兩極遞減B. 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規(guī)律是從表層向深層逐漸增加C. 海水最大密度出現(xiàn)在低緯地區(qū)的海面D. 海水密度與洋流運動無關【答案】30. C    31. B【解析】考查氣候類型的綜合運用。【30題詳解】根據海水鹽度副熱帶海區(qū)最高、依次向南北兩側遞減,可以判斷出圖中②是鹽度曲線;根據海水溫度總體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的規(guī)律,可判斷圖中①是溫度曲線;進而可知③是密度曲線。故赤道地區(qū)溫度高、鹽度較低、密度小,C正確。故選C。【31題詳解】根據上題分析,結合圖片可知,海水密度由低緯度向高緯度遞增,從赤道向兩極遞增,海水最大密度不是出現(xiàn)在低緯地區(qū)的海面,A、C錯誤;說明密度與溫度負相關,而海水由表層到深層溫度降低,故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規(guī)律是從表層向深層逐漸增加,B正確;由題干可知,密度與鹽度相關,洋流運動會引起海水鹽度與溫度的變化,故海水密度與洋流運動有關,D錯誤。故選B。  32.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是(  )A. 大氣運動 B. 地轉偏向力 C. 海水密度差異 D. 大陸輪廓和島嶼影響【答案】A【解析】【分析】洋流是海洋水體沿相對穩(wěn)定的方向作大規(guī)模運動的現(xiàn)象,它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大氣運動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詳解】大氣運動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風是大氣的水平運動,盛行風是海洋水體運動的主要動力,A正確。故選A33. 漁場多分布在寒暖流交匯處的主要原因是A. 寒暖流交匯處水溫比較適宜魚類的生長B. 寒暖流交匯處魚的種類比較豐富多樣C. 寒暖流交匯使海水的鹽度比較適中,有利于魚類產卵D. 寒暖流交匯給魚類帶來豐富多樣的餌料【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洋流對海洋生物的影響。【詳解】漁場多分布在寒暖流交匯處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匯會使海水攪動,帶動海底的營養(yǎng)鹽類上泛,這些鹽類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D正確。故選D。錢塘江大潮號稱“天下第一潮”。讀杭州灣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34. 與錢塘江大潮形成無關的因素是(  )A. 河口形狀 B. 夏季風 C. 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引力 D. 地轉偏向力35. 下圖是日、地、月運動示意圖。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繞地球運動的位置。當錢塘江出現(xiàn)大潮時,月球位于(  )A. 甲、乙位置 B. 丙、丁位置 C. 甲、丙位置 D. 乙、丁位置【答案】34. D    35. C【解析】1.本題考查錢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與該區(qū)域的河口形狀、夏季風、以及地月引力等有關。2.太陽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時期(即朔和望時)之潮,由于海洋的滯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農歷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奇觀是在浙江的錢塘江大潮。【34題詳解】發(fā)生大潮時,再加上杭州灣是三角形海灣,口大內小,海潮涌起時,海水由外海進入灣中,潮位堆高,潮差可達10米;夏秋季節(jié)夏季風盛行,加劇了潮勢。與地轉偏向力無關。故選D。【35題詳解】由圖文信息可知,當太陽和月球的引潮力位于一條直線時,形成天文大潮,即日地月成一直線時,故選甲和丙位置。故選C。第Ⅱ卷二、綜合題(共30分。)3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我國西部地區(qū)要想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注重開發(fā)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術開發(fā)水源,在嚴重干旱地區(qū)模擬“人造山脈”,進行人工增雨增雪;二是發(fā)展集雨工程。材料二 下圖為水循環(huán)示意圖。(1)按水循環(huán)發(fā)生的空間范圍,圖中體現(xiàn)的水循環(huán)類型有哪些?(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詩句中主要涉及哪些水循環(huán)的環(huán)節(jié)?從水循環(huán)的角度來分析,這句詩是否嚴密?為什么?(3)各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中,能夠對H環(huán)節(jié)產生直接影響的環(huán)節(jié)是字母        。能夠使H環(huán)節(jié)的儲水量增大的條件有哪些?(4)以城市化建設為例,說明人類活動對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的主要影響。【答案】(1)海陸間循環(huán)、陸地內循環(huán)、海上內循環(huán)。(2)降水和地表徑流。不嚴密,自然界的水體是相互轉化和相互聯(lián)系的,海陸間循環(huán)通過各個環(huán)節(jié)把海洋水和陸地水聯(lián)系起來,形成循環(huán)。(3)D;降水強度小,時間長;地面坡度??;植被覆蓋好。(4)城市化建設破壞地表植被,使蒸發(fā)、蒸騰減弱;地面硬化,降水之后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地下徑流減少。【解析】【分析】該題主要考查水循環(huán)的過程及人類活動對水循環(huán)的影響。【詳解】(1)讀圖可知,按水循環(huán)發(fā)生的空間范圍,圖中體現(xiàn)的水循環(huán)類型有海陸間循環(huán)、陸地內循環(huán)、海上內循環(huán)。2)植物的蒸騰作用和水分的蒸發(fā),使水蒸氣到空中,在空中凝結成云,然后以雨雪的形式落在地面上,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吸收,剩余的水匯集入江河,由此可見,“黃河之水天上來”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匯集流入海洋,雖然海洋中的水不會倒流入河,回到陸地.但海洋中的水,又會蒸發(fā),以水蒸氣的形式到達陸地上空,最終又會以雨雪的形式從天上來到陸地.從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角度來看,陸地上的水可以匯入海洋,海洋中的水也可再返回陸地.3)讀圖可知,水循環(huán)環(huán)節(jié)中H環(huán)節(jié)為下滲,影響下滲的因素有:降水強度大小,時間長;地面坡度大?。恢脖桓采w狀況等。4)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城市化建設主要是對地表狀況進行改變,由于地表狀況的改變,使水循環(huán)發(fā)生變化,如:破壞地表植被,使蒸發(fā)、蒸騰減弱;地面硬化,降水之后下滲減少,地表徑流增加,地下徑流減少。37.讀“全球降水與氣溫隨緯度變化”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全球氣溫變化特點是             。降水的形成首先需要空氣中有充足的水汽,空氣在抬升過程中水汽會逐漸冷卻凝結。(2)全球年降水量最多的緯度范圍是       ,降水量最少的緯度范圍是         。請你在兩地中任選其一,結合降水形成的條件,嘗試用熱力環(huán)流原理解釋成因。【答案】(1)從低緯向南北兩極遞減。(2)北緯0°-10°;南緯80°-90°;赤道終年高溫,大氣受熱上升,水汽冷卻凝結形成降水(或極地附近終年寒冷,大氣冷卻下沉,水汽不易凝結形成降水)。【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內容為:全球降水與氣溫隨緯度的變化示意圖的閱讀。【詳解】(1)閱讀地圖,緯度高的地區(qū)氣溫低,緯度低的地區(qū)氣溫高,全球氣溫變化特點是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逐漸降低。2)閱讀地圖,全球年降水量最多的緯度范圍是<10°,年降水量最少的緯度范圍是>70°。全球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區(qū)位于赤道附近,緯度低,氣溫高,蒸發(fā)旺盛,空氣中的水汽充足,氣流上升,在上升的過程中氣溫逐漸降低,水汽逐漸冷卻凝結,容易形成降雨,所以降水多。全球年降水量最少的地區(qū)位于極低附近,緯度高,氣溫低,大氣冷卻下沉,水汽不易凝結,所以降水少。

相關試卷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遼寧省六校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Word版含解析: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遼寧省六校協(xié)作體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Word版含解析,共21頁。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遼寧省實驗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Word版含解析: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遼寧省實驗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Word版含解析,共17頁。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遼寧省遼河油田第二高級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Word版含解析: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遼寧省遼河油田第二高級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Word版含解析,共19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遼寧省沈陽市城郊市重點聯(lián)合體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遼寧省沈陽市城郊市重點聯(lián)合體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海南省海南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海南省海南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遼寧省凌源市實驗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遼寧省凌源市實驗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A卷)試題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 20192020學年北京市豐臺區(qū)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A卷)試題 Word版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電子課本

全冊綜合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必修 第一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