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與能力】
1.說出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
2.使用顯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過程與方法】
學生先自己預習顯微鏡的構造及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和步驟,然后老師講解,播放“顯微鏡的使用”的視頻讓學生加深印象,學生動手練習使用顯微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幫助學生認同顯微鏡的重要作用,愛護顯微鏡。關注科學與技術相互促進發(fā)展的關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正確、規(guī)范使用顯微鏡。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顯微鏡,并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課前準備
課件、顯微鏡、玻片標本等。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300多年前,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虎克利用自己研制的顯微鏡觀察軟木薄片,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細胞這一結構,這對生物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F(xiàn)在我們有了放大倍數(shù)更高、成像更清晰的顯微鏡,我們應該如何使用它呢?
講授新課
一、出示具體的學習目標
1.顯微鏡的構造是怎樣的?
2.顯微鏡的使用步驟有哪些?
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為什么在下降鏡筒時眼睛要注視物鏡?
4.目鏡內(nèi)看到的是什么像?怎樣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
5.顯微鏡觀察的材料必須是怎樣的材料?
二、學生自學顯微鏡的發(fā)展史
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本41頁“科學·技術·社會”部分,教師概括講解。
三、顯微鏡的結構
結合37頁課本插圖引導學生認識顯微鏡結構,對各個結構的功能適當給以解釋和說明(重點介紹物鏡和目鏡、反光鏡、準焦螺旋、轉換器的作用和用法)
四、顯微鏡的使用
(一)播放視頻:顯微鏡的構造和操作。
(二)對照書上的方法步驟,組織學生分步練習顯微鏡使用,在每一步驟重點強調(diào)注意事項。
1.取鏡和安放
2.對光
(1)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
(2)根據(jù)光線強弱選擇反光鏡平面或凹面。
3.觀察
(1)玻片標本正對通光孔的中心。
(2)物鏡下降時眼睛一定要看著物鏡,以免壓碎玻片標本。
(3)左眼注視目鏡時,右眼要睜開。
(4)調(diào)節(jié)粗準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再調(diào)節(jié)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三)找到物象后,請同學們上下左右移動玻片標本,體會物象與實際標本之間的關系,提出問題:
1.觀察到的圖像與標本擺放的方向是什么關系?
2.物象移動的方向和玻片標本移動的方向一致嗎?
課堂小結
練習使用顯微鏡,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板書設計
練習使用顯微鏡
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1.取鏡和安放。
2.對光。
3.觀察。
4.整理。
隨堂練習
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第一章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第一節(jié)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具準備,教學過程,作業(yè)布置,板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第一節(jié)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案,共1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課前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一節(jié) 練習使用顯微鏡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知探究,顯微鏡的使用方法,鞏固提升,課后達標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