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對遺傳物質的早期推測
u能夠自我復制,傳遞給下一代;u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u能控制生物性狀;u能貯存大量遺傳信息。
1866.孟德爾發(fā)表遺傳規(guī)律相關論文
1910.摩爾根基因在染色體上
20世紀中葉發(fā)現(xiàn)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20世紀20年代:觀點:認為蛋白質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理由:①它是由大約20多種的氨基酸組成的。②氨基酸有多種的排列順序,可能蘊含有遺傳信息。
20世紀30年代:觀點:蛋白質是遺傳物質的觀點占主導地位。對DNA分子的認識:①DNA分子是由許多脫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②脫氧核苷酸有四種,化學組成包括磷酸、堿基和脫氧核糖。
二、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
艾弗里(Oswald Avery)
格里菲思(Frederick Griffith)
S型鏈球菌(smth)會引發(fā)肺炎及并發(fā)癥致死
R型鏈球菌(rugh)不會引發(fā)肺炎
二、肺炎鏈球菌體的轉化實驗
R型表面粗糙(rugh)無多糖類的莢膜。
S型表面光滑(smth)有多糖類的莢膜,可以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敗血癥。
1.格里菲思的肺炎鏈球菌體內轉化實驗(1928年)①對比分析第一、二組說明什么?1、2組:R型細菌不具有致死性,S型細菌具有致死性;②對比分析第二、三組說明什么?2、3組: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不能使小鼠患敗血癥死亡;③如何解釋第一、三、四組實驗?已經(jīng)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含有某種促使R型活細菌轉化為S型活細菌的活性物質——轉化因子。
如果要證明“轉化因子”究竟是哪一種物質,實驗中最關鍵的設計思路是什么?
必須將S型細菌的各種成分分開,單獨、直接地觀察它們的作用,才能確定究竟哪種物質是“轉化因子”。
二、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2.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1944年)
他們加熱殺死S型細菌并使之破碎,再設法逐一去除裂解物中絕大部分糖類、蛋白質和脂質,制成細胞“提取物”。實驗結論:DNA是使R型細菌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
2.艾弗里的體外轉化實驗(1944年)
實驗結論:DNA是使R型細菌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
S型菌的蛋白質或S型菌的莢膜多糖
S型菌的DNA和DNA酶
①第1、2組對照,在第1組出現(xiàn)S型細菌,說明了什么?只有加入S型菌的DNA,才能使一部分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②第1、3組對照,也只在第1組出現(xiàn)S型細菌,說明了什么?只有加入S型菌的完整DNA分子,才能一部分R型細菌轉化為S型細菌。
說明:DNA才是使R型細菌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即DNA是遺傳物質。
遺傳物質的探索實驗一、肺炎鏈球菌的體內轉化實驗
已經(jīng)加熱致死的S型細菌,含有“轉化因子”。二、肺炎鏈球菌的體外轉化實驗DNA是“轉化因子”,蛋白質不是。
1.將DNA完全水解后,可以得到的化學物質是(D )A.氨基酸、葡萄糖、含氮堿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C.核糖、含氮堿基、磷酸D.脫氧核糖、含氮堿基、磷酸
2.用某種酶處理轉化因子后,R型細菌不能再轉化成S型細菌,這種酶是(C)A.蛋白酶B.分解多糖莢膜的酶C.DNA酶D.纖維素酶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3.某研究人員模擬肺炎鏈球菌轉化實驗,進行了以下4個實驗: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溫加熱后冷卻→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個實驗中小鼠存活的情況依次是 ( D)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3章 基因的本質第1節(jié)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精品ppt課件,共2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T2噬菌體,組成元素,蛋白質,DNA,HONS,HONP,S標記蛋白質,P標記DNA,實驗過程,第一步標記大腸桿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3章 基因的本質第1節(jié)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獲獎課件ppt,共2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遺傳物質的探索,問題探討,蛋白質是遺傳物質,世紀30年代后,對遺傳物質的早期推測,肺炎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的轉化實驗,加熱殺死S型菌,科學方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1節(jié)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課內容課件ppt,共3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DNA,蛋白質,“我們表示懷疑”,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積極思考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