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0分)
我國大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改善。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森林可以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
B. 森林為陸生動物提供了棲息環(huán)境
C. 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
D.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如圖為小麥葉肉細胞內部分代謝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小麥因具①過程故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
B. 僅②過程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 ①②過程依次在光下與黑暗條件下進行
D. 生產上欲使小麥增產,需同時促進①②過程
公益廣告:“我國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450億雙,相當于要砍伐600萬棵成年大樹。專家估計,一棵樹的生態(tài)價值是其木材價值的9倍?!毕铝袑G色植物的生態(tài)價值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引起地球溫室效應
B. 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C. 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D. 直接或間接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源
下列有關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說法,不科學的是( )
A. 大量植樹造林可以緩解溫室效應
B. 很多樹木可以分泌抗生素,殺滅空氣中的病菌
C. 成片的樹木可以有效阻滯和吸附灰塵
D. 綠地和森林的作用相同,要多種草少種樹
如圖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碳循環(huán)示意圖,甲、乙、丙、丁表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成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碳循環(huán)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
B. 一條完整的食物鏈需要甲、乙、丙、丁四種生物成分
C. ①②③都表示呼吸作用,丁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D. 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至關重要作用的是丙
有關動植物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動物能固定太陽能,為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
B. 植物對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C. 植物能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D. 腐生細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使生物圈中的碳得以周而復始地循環(huán)
下列有關森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 森林占據了廣大的地區(qū),導致耕地和居住地面積減少,因此應減少森林面積
B. 森林是各種動物生活的理想居所,破壞了森林,就破壞了動物的家
C. 我們所使用的木材、煤等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于森林
D. 森林釋放了大量的氧氣,在維持大氣中的碳氧平衡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伴隨著能量的流動,如圖為生態(tài)系統(tǒng)大氣的碳循環(huán)示意圖。下列關于該圖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 圖示中“大氣”的成分是二氧化碳
B. 此系統(tǒng)中的動物能將動植物遺體分解為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
C. 生理過程①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
D. 過程②的意義不僅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質和能量,還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低碳指較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 排放。圖示為碳循環(huán)的部分過程,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 參與 ①過程的生物包括生產者、消費者
B. 通過 ②過程不能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C. 人類減少對 ③的依賴是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
D. 碳在無機環(huán)境和各種生物之間以碳酸鈣的形式循環(huán)
如圖為小麥葉肉細胞內,部分代謝過程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②過程決定了小麥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
B. ①過程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 生產上欲使小麥增產,需同時促進①②過程
D. ①②過程分別在光下與黑暗條件下進行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4.0分)
同學們,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生物學呢?學完了七上生物,相信大家有所了解了,現(xiàn)代生活、現(xiàn)代農業(yè)、醫(yī)藥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生物技術產業(yè)等都離不開它。
(1)1996年在英國出生的克隆羊多莉,曾經引起世界的極大關注,因為它標志著一種新的生物技術的面世——哺乳動物體細胞________技術。多莉羊與生它的母羊長相不同,而與提供細胞核的母羊幾乎一樣,這說明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存在于_________中。
(2)通過學習“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我們了解了可以從________植物中提取來的碘、褐藻膠和瓊脂等,可以供工業(yè)和醫(yī)藥上使用;還了解了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看不到___________植物,把這種植物作為檢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
(3)當我們漫步在公園中,芳香的花草樹木,令人心曠神怡,那些都是園藝師根據生物學原理,為我們的生活增添美。請你解釋①移栽的樹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葉②栽花需要松土所蘊含的原理。
(4)“現(xiàn)代農業(yè)離不開生物學”,例如現(xiàn)代農業(yè)基地利用溫室進行蔬菜、瓜果等栽培,這是利用___________作用的原理來提高農作物產量。請你再說出一條利用這一原理來提高產量的措施。
(5)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有什么意義?請你列舉兩條。
請閱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在過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溫度大約已升高了0.3-0.6℃,到2030年估計將再升高1-3℃。當全世界平均溫度升高1℃,就會產生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降水重新分布,改變了當前的世界氣候格局;其次,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和破壞了食物鏈,帶來更為嚴重的自然惡果。溫室效應、生物的多樣性減少、土地沙漠化、化學污染等世界環(huán)境問題已經嚴重地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而人類的活動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斷增加,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倡導“低碳減排,綠色生活。”
(1)近百年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升高,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 野生動物大量滅絕 B. 地震海嘯頻繁發(fā)生
C. 淡水資源嚴重污染 D. 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2)下列行為不是我們倡導的“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的行為是____________。
A. 出行時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 B. 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C. 盡量少用塑料袋 D. 外出旅游時,開大排量的汽車
(3)我們應當保護現(xiàn)有森林,并大力植樹造林,充分發(fā)揮綠色植物通過_________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生物圈____________平衡的作用。
(4)保護環(huán)境需要全球共同行動,這說明生物圈是一個____________的整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浙江青田縣稻魚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著“六月魚苗放下田,九月再聞稻花香”的景象,被評為首批世界農業(yè)文化遺產。下圖為稻魚生態(tài)系統(tǒng)簡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稻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中,水稻、稗草等屬于________,稻飛虱、泥包蟲等昆蟲和魚類屬于________。除此之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魚類取食雜草,可以緩解雜草與水稻的________關系,有利于水稻生長。
(3)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稻飛虱、泥包蟲等害蟲可能使水稻減產,但它們同時是魚類的食物,人們經常養(yǎng)殖鯉魚來防治害蟲,請寫出養(yǎng)殖鯉魚防治害蟲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
(4)由下表可知,稻魚種養(yǎng)結合模式的化肥使用量相比常規(guī)水稻種植模式明顯________,這是因為鯉魚排出的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氮、磷和鉀等元素。這種種養(yǎng)結合模式有效地增加土壤肥力,促進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循環(huán)。
(5)有毒物質可能會通過________不斷積累,危害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許多生物。在稻魚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人們很少使用農藥,所以對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危害較小。
(6)相比于常規(guī)水稻種植模式,稻魚種養(yǎng)結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物種的多樣性,使得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________能力增強。綜合來看,稻魚種養(yǎng)結合模式不僅提高了空間利用率,而且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緩解土壤和水體的污染,是生態(tài)農業(yè)的典范。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森林可以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正確;
B、森林為陸生動物提供了棲息環(huán)境,正確;
C、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正確;
D、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錯誤;
故選:D。
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fā)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葉的表皮上的氣孔是氣體進出的門戶,因此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葉。
2.【答案】A
【解析】解:A、小麥因具①光合作用過程,能夠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有機物和能量,故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正確;
B、①過程吸收二氧化碳,吸收氧氣,在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錯誤;
C、①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進行,②過程在光下與黑暗都能進行。錯誤;
D、生產上欲使小麥增產,時促進①光合作用,抑制②呼吸作用過程。錯誤。
故選:A。
(1)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如表:
(2)圖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以及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綠色植物的生態(tài)價值。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知綠色植物的生態(tài)價值。
【解答】
A.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減緩溫室效應而不是引起溫室效應,A錯誤;
B.綠色植物通過進行光合作用能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B正確;
C.綠色植物能通過蒸騰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絕大多數(shù)以水蒸氣的形式蒸發(fā)到大氣中,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C正確;
D.綠色植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物,可見植物直接或間接地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D正確。
故選A。
4.【答案】D
【解析】解:A、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緩解溫室效應,A正確;
B、很多樹木可以分泌抗生素,殺滅空氣中的病菌,凈化空氣,B正確;
C、植物葉片表面多茸毛,粗糙不平,有油脂或黏性物質,能吸附、滯留和黏著一部分粉塵。C正確;
D、森林、草原等植被調節(jié)碳一氧平衡,凈化空氣,調節(jié)氣候,同時它們能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因此,我們要既要種草又要種樹。另外綠地和森林的作用并不相同,D錯誤。
故選:D。
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合成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的過程,稱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實質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物質轉化是指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的過程,能量轉化是指將光能轉化為儲存在有機物里的化學能的過程。
此題考查了光合作用的概念。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題考查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以及物質循環(huán),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食物鏈、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以及物質循環(huán)。
【解答】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都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渠道實現(xiàn)的,物質是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而能量又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循環(huán)往復,兩者密不可分。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量流動一般是從生產者固定太陽能開始的,圖中乙為雙向箭頭,①吸收二氧化碳表示光合作用,②③釋放二氧化碳表示呼吸作用,所以乙為生產者,丙、丁是消費者,甲是分解者。
A.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循環(huán)往復,A正確;
B.一條完整的食物鏈不需要甲分解者,B錯誤;
C.生物通過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將二氧化碳返回無機環(huán)境,所以②③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①表示光合作用,乙可以進行光合作用,C錯誤;
D、乙綠色植物在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至關重要作用,D錯誤。
故選A。
6.【答案】A
【解析】植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并將光能貯存在有機物中, 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動物不能固定太陽能,制造有機物,它們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森林的生態(tài)價值。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知森林有調節(jié)氣候、凈化空氣、防風固沙、維持碳-氧平衡、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環(huán)境等的作用。
【解答】
AD.綠色植物不斷進行著光合作用,消耗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的氧又以氣體形式進入大氣,使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tài),簡稱碳-氧平衡,雖然森林占據了廣大的地區(qū),但有助于維持大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wěn)定,故A錯誤,D正確;
B.森林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環(huán)境,破壞了森林,就破壞了動物的家園,故B正確;
C.森林能提供木材,煤是由古代的蕨類植物形成的,因此我們所使用的木材、煤等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于森林,故C正確。
故選A。
8.【答案】B
【解析】解:A、在無機環(huán)境和生物之間,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循環(huán),所以圖中“大氣”的成分是二氧化碳,A正確;
B、此系統(tǒng)中的微生物能將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無機鹽,這些物質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進而制造有機物,B錯誤;
C、圖中②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表示光合作用;①③④表示生物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表示呼吸作用,C正確;
D、②是植物體的光合作用,不僅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質和能量,還維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D正確。
故選:B。
(1)生態(tài)系統(tǒng)大氣中的碳循環(huán)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的。
(2)圖中,②是光合作用,①③④是呼吸作用。
理解掌握生態(tài)系統(tǒng)大氣中的碳循環(huán)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的。
9.【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及溫室效應。碳在無機環(huán)境和各種生物之間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環(huán);能夠產生二氧化碳的生物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夠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是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重要因素;人類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開發(fā)利用綠色能源,是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過程及其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綠色植物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過程及其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綠色植物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答】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
A.①是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進行;②是呼吸作用,有光無光均可以進行。因此,①過程決定了小麥屬于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故A不符合題意;
B.①光合作用過程決定了小麥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產者,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故B符合題意;
C.欲使小麥增產就要增強①光合作用,減弱②呼吸作用,故C不符合題意;
D.①光合作用在光下進行,②呼吸作用過程在光下和黑暗條件下都進行,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1.【答案】(1)克隆;細胞核
(2)藻類;苔蘚
(3)①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 ②有利于根部進行呼吸作用
(4)光合;合理密植或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等
???????(5)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能量、氧氣來源;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碳——氧平衡或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
【解析】
【分析】
此題考查了克隆技術的應用、細胞核在遺傳中的作用、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呼吸作用原理和光合作用原理及蒸騰作用原理的應用、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熟練掌握有關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解決此題的關鍵。
【解答】
(1)克隆羊多莉哺乳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的產物,克隆技術屬于無性生殖。生物的性狀主要由遺傳物質來決定。多莉羊與生它的母羊長相不同,而與提供細胞核的母羊幾乎一樣,這說明細胞中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核是遺傳的控制中心。
(2)通過學習“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我們了解了可以從藻類植物中提取來的碘、褐藻膠和瓊脂等,可以供工業(yè)和醫(yī)藥上使用,其中含碘冠軍是海帶;還了解了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看不到苔蘚植物,因為苔蘚植物的葉僅有一層細胞,容易被有害氣體入侵,而受到傷害,萎蔫甚至死亡。因此,人們把這種植物作為檢測空氣污染的指示植物。
(3)①移栽的樹苗常被剪去大量的枝葉,依據原理是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散失。因為剛移栽的幼苗根吸收水分的能力很差,適當采取措施降低蒸騰作用有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②栽花需要松土依據的原理是有利于根部進行呼吸作用。因為根呼吸的是土壤中的空氣,松土有利于豐富土壤中的空氣,增強根的呼吸作用。
(4)現(xiàn)代農業(yè)基地利用溫室進行蔬菜、瓜果等栽培,這是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來提高農作物產量。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方法還有: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或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光照強度等。
(5)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義有:綠色的能量轉換器—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身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能量、氧氣來源;天然的空氣凈化器—通過光合作用維持碳——氧平衡或自動的蓄水池—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中的水循環(huán)?等。
12.【答案】(1)D
(2)BD
(3)光合;碳-氧(C-O)
(4)統(tǒng)一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保護生物圈的意識。解題的關鍵是了解低碳生活的特點,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樹立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解答】
(1)光合作用是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的過程。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由于人類的過度開發(fā)利用,使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因此近百年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逐年升高,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故D符合題意,故選D。
(2)出行時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可節(jié)約能源,減少尾氣排放;一次性木筷取材于樹木,多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費資源;盡量少用塑料袋,可減少白色污染;外出旅游時,開大排量的汽車,浪費能源,增加尾氣排放,污染空氣。因此,不是我們倡導的“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的行為是多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外出旅游時開大排量的汽車,故BD符合題意。故選BD。
(3)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因此,我們應當保護現(xiàn)有森林,并大力植樹造林,充分發(fā)揮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維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的作用。
(4)保護環(huán)境需要全球共同行動,這說明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
故答案為:
(1)D
(2)BD
(3)光合;碳-氧(C-O)
(4)統(tǒng)一
13.【答案】(1)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2)競爭
(3)水稻→稻飛虱(泥包蟲)→鯉魚
(4)減少;物質
(5)食物鏈
(6)自動調節(jié)(自我調節(jié))

【解析】
【分析】
???????本題考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食物鏈、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生物富集現(xiàn)象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相關知識。
【解答】
(1)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部分。水稻、稗草等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是生產者;稻飛虱、泥包蟲等昆蟲和魚類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是消費者.根據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可知,圖中除此之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還包括圖中沒有表示出來的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2)雜草與水稻爭奪陽光、養(yǎng)料、水分等,說明二者之間存在著競爭關系。
(3)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稻飛虱、泥包蟲等害蟲可能使水稻減產,但它們同時是魚類的食物,由此構成的食物鏈:水稻→稻飛虱→魚類;水稻→泥包蟲→魚類。
(4)據表中數(shù)據可見:稻魚種養(yǎng)結合模式的化肥使用量相比常規(guī)水稻種植模式明顯減少,原因是鯉魚排出的糞便中含有豐富的氮、磷和鉀等元素。這種種養(yǎng)結合模式有效地增加土壤肥力,促進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5)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和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當人類排放的有毒物質進入生態(tài)系統(tǒng),有毒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危害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許多生物,最終威脅人類.
(6)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生態(tài)系統(tǒng)調節(jié)能力的大小取決于它自身結構特點,一般來說,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jié)能力就越大,反之,調節(jié)能力就弱。相比于常規(guī)水稻種植模式,稻魚種養(yǎng)結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物種的多樣性,使得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增強。 模式
化肥使用量(kg/hm2)
農藥使用量(kg/hm2)
常規(guī)水稻種植模式
1883
7.02
稻魚種養(yǎng)結合模式
1597
4.20
節(jié)約比例
15.2%
40.2%
區(qū)別
聯(lián)系
場所
原料
條件
產物
能量
光合作用
葉綠體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
儲存能量
相互聯(lián)系
相互依存
呼吸作用
所有的活細胞
有機物、氧氣
有無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釋放能量

相關試卷

初中生物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6單元 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第18章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1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達標測試:

這是一份初中生物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6單元 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第18章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1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達標測試,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簡答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復習 【人教版】2023屆中考一輪復習專用訓練卷—專題9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含解析):

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復習 【人教版】2023屆中考一輪復習專用訓練卷—專題9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含解析),共23頁。

初中生物中考復習 專題05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原卷版):

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復習 專題05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原卷版),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知識結構導圖,知識點鞏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保護植被,綠化祖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初中生物中考復習 專題05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解析版)

初中生物中考復習 專題05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解析版)

初中生物中考復習 【人教版】2023屆中考一輪復習專用訓練卷—專題9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含解析)

初中生物中考復習 【人教版】2023屆中考一輪復習專用訓練卷—專題9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含解析)

2020-2021學年第二節(jié) 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精品復習練習題

2020-2021學年第二節(jié) 動物行為的生理基礎精品復習練習題

備考中考生物專題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解析版

備考中考生物專題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解析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生物蘇科版八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2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版本: 蘇科版

年級: 八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