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學(xué)年北京市朝陽區(qū)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30分,每小題2分)
1.(2分)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
A.千克 B.牛頓 C.焦耳 D.瓦特
2.(2分)如圖所示的四個實例中,目的是為了增大摩擦的是
A.行李箱下面裝有輪子 B. 在軸承中裝有滾珠
C.汽車輪胎上有凸起的條紋 D. 給自行車加潤滑油
3.(2分)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壓強的是
A.滑雪板的面積較大 B.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鋒利
C.汽車安全帶做得很寬 D.載重汽車安裝了很多車輪
4.(2分)如圖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筷子 B.托盤天平
C.核桃夾 D.瓶起子
5.(2分)如圖所示的物體受力示意圖中。屬于一對平衡力的是
A. B.
C. D.
6.(2分)打木樁的重錘自由下落時,關(guān)于它的動能和勢能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動能不變,勢能不變 B.動能增大,勢能不變
C.動能增大,勢能減小 D.動能減小,勢能增大
7.(2分)如圖所示,下列現(xiàn)象中能說明氣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guān)的是
A.用吸管吸飲料,飲料上升
B.吸盤上掛物體,吸盤在豎直墻壁上靜止
C.向兩紙片中間吹氣紙片合攏
D.放松筆膽,墨水被吸到鋼筆中
8.(2分)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景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是
A.用力推小車沒有推動
B.提著滑板車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C.用力搬石頭沒有搬動
D.將貨物從地面拉到高處
9.(2分)如圖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墻時常常利用鉛垂線來確定豎直的方向,以此來檢查所砌的墻壁是否豎直,這主要利用了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B.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成正比
C.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D.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10.(2分)提出問題在科學(xué)探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指明了進行科學(xué)探究的方向,下列問題中屬于可以探究的科學(xué)問題的是
A.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
B.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C.阻力對物體的運動有怎樣的影響
D.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所處的高度是否有關(guān)
11.(2分)如圖所示,大人想用滑輪將重物吊到二樓,孩子想幫忙,卻把自己吊上去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裝置中所用的滑輪為動滑輪
B.使用該裝置中的滑輪可以省力
C.使用該裝置中的滑輪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
D.重物受到的重力小于孩子受到的重力
12.(2分)如圖所示,用一根細(xì)線拴一塊橡皮,甩起來,使橡皮繞手做圓周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橡皮的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
B.橡皮只受細(xì)線對它的拉力
C.手松開細(xì)線后橡皮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D.橡皮對細(xì)線也會產(chǎn)生拉力的作用
13.(2分)如圖所示,用鋼尺快速擊打一摞棋子中間的一個,該棋子飛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回原位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被擊打的棋子飛出說明它不具有慣性
B.被擊打的棋子飛出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上面的棋子沒有隨著一起飛出是由于它們具有慣性
D.上面的棋子沒有隨著一起飛出是由于它們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14.(2分)小陽小組的同學(xué)依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彈簧的長度與彈簧受到拉力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彈簧受到的拉力為時,彈簧伸長了
B.彈簧的長度為時,受到的拉力為
C.分析圖象可知彈簧的長度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D.若用該彈簧制成測力計,則其量程為
15.(2分)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盛有密度不同的鹽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將同一只雞蛋先后放入甲、乙兩杯中,當(dāng)雞蛋靜止時,兩杯中的液面恰好相平,如圖所示。若甲、乙兩杯鹽水的密度分別為和,杯中鹽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分別為和,雞蛋受到的浮力分別為和,甲、乙兩杯鹽水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分別為和.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 B. C. D.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符合題意的選項均多于一個.共1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選項全對的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錯選的不得分)
16.(2分)圖所示的物品在使用過程中應(yīng)用了連通器原理的是
A.茶壺 B.?dāng)r河壩形狀上窄下寬
C.排水管的型“反水彎” D.盆景自動補水裝置
17.(2分)如圖所示的是托里拆利實驗的過程,其中玻璃管長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甲中:在玻璃管中裝滿水銀是為了排凈管中的空氣
B.圖乙中:松開堵住管口的手指,管內(nèi)水銀將下降
C.圖丙中:玻璃管外大氣壓大于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
D.圖丁中:玻璃管傾斜時,水銀柱的長度增加說明外界大氣壓發(fā)生了改變
18.(2分)如圖所示,裝有水的容器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正方體物塊懸浮在水中,其上表面與水面平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的側(cè)面不受水的壓力
B.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小于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
C.上、下表面受到水壓力的合力大于受到的浮力
D.上、下表面受到水壓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受到的重力大小
19.(2分)為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在短時間內(nèi)建成了火神山醫(yī)院,展示了讓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如圖所示的是數(shù)千萬網(wǎng)友在線云監(jiān)工下的施工現(xiàn)場,其中大型挖掘機被呢稱為“大黃”,小型挖掘機被呢稱為“小黃”,“大黃”以的功率工作,“小黃”以的功率工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大黃”的機械效率比“小黃”的機械效率高
B.“大黃”做功一定比“小黃”做功快
C.“大黃”做功可能比“小黃”做功少
D.“大黃”做功的時間一定比“小黃”做功的時間短
20.(2分)在一個罐子中,把橡皮筋和小鐵塊按照如圖所示裝配好(此時橡皮筋沒有發(fā)生扭轉(zhuǎn)形變)。用手推一下罐子,它能在水平地板上向前滾動一段距離,自已還能滾回來,甚至可以來回滾動幾次,最后停在水平地板上。松手后有關(guān)能量分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罐子第一次向前滾動的過程,動能主要轉(zhuǎn)化為橡皮筋的彈性勢能
B.罐子第一次滾回來的過程,橡皮筋的彈性勢能主要轉(zhuǎn)化為動能
C.罐子來回滾動的過程中,整個裝置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D.罐子來回滾動的過程中,整個裝置的重力勢能保持不變
三、實驗解答題(共48分,21~23題各2分,26~29.31.33題各3分,25.30題各4分,24.34題各5分,32題6分)
21.(2分)如圖所示,分別在、、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感受到手推門的難易程度不同,這說明力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ㄟx填“大小”、“方向”或“作用點” 有關(guān)。
22.(2分)如圖所示,斜面的底邊水平,一木塊靜止在斜面上,點為木塊的重心,、、為三根帶箭頭的線段,其中能正確表示斜面所受壓力示意圖的線段為 ?。ㄟx填“”、“ ”或“” 。
23.(2分)如圖所示,是以點為支點的杠桿,是作用在杠桿端的力。圖中線段與力的作用線在同一條直線上,且.線段 ?。ㄟx填“”、“ ”或“” 表示力的力臂。
24.(5分)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zhì)量關(guān)系的實驗中,小陽將不同質(zhì)量的鉤碼分別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量并記錄數(shù)據(jù),完成實驗。
(1)實驗中當(dāng)鉤碼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時,如圖所示。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ㄟx填選項前的字母,多選)。
.鉤碼受到的重力與鉤碼對彈簧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鉤碼受到的重力與彈簧對鉤碼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鉤碼對彈簧的拉力與彈簧對鉤碼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2)圖所示的鉤碼的重力為 。
(3)請你畫出本實驗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25.(4分)如圖所示,為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同學(xué)們進行了如下實驗: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毛巾、棉布、木板,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自由滑下,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
(1)實驗中換用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觸面是為了改變 。
(2)實驗中每次讓同一小車從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靜止滑下的目的是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 。
(3)實驗中運動的小車最終停下來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該現(xiàn)象說明了力是 的原因。
26.(3分)小陽小組的同學(xué)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組裝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他們的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1)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木塊在水平力作用下沿水平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 的知識,可知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相等,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記錄。
(2)取一個砝碼放在木塊上,仿照步驟(1)再做一次實驗,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記錄。
(3)此實驗探究的是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是否有關(guān),在此實驗過程中,控制不變的量是 。
27.(3分)如圖所示的是小陽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
(1)實驗中他是通過觀察小車是否處于 狀態(tài)來判斷它受到的兩個力是否平衡。
(2)改變兩個托盤中放入砝碼的質(zhì)量,使兩個托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相等或不相等,是為了探究兩個力的 對小車平衡的影響。
(3)保持兩個托盤中的砝碼質(zhì)量相等,把小車在水平桌面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后釋放,觀察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是為了探究兩個力是否在 對小車平衡的影響。
28.(3分)如圖所示的是小陽用小桌、砝碼和海綿等器材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1)實驗中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 顯示的。
(2)甲、乙兩圖所示的實驗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有關(guān);乙、丙兩圖所示的實驗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有關(guān)。
29.(3分)為了驗證“浸在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有關(guān)”,小明選用如圖所示的圓柱體、彈簧測力計和裝有適量水的燒杯進行實驗。
(1)以下是他的部分實驗步驟,請你幫他補充完整:
①將圓柱體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靜止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②將圓柱體下部的一格浸入水中,圓柱體不接觸容器,靜止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③ ,靜止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2)由 (選填“”或“” ,可以驗證“浸在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有關(guān)”。
30.(4分)小陽利用圖所示的實驗研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水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表示為、、、。
(1)第1次實驗時,測得的數(shù)據(jù)為:,,,,請將該次實驗測量及計算的數(shù)據(jù)填在下表中的對應(yīng)位置。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次數(shù)
物體所受重力
物體在水中時測力計的讀數(shù)
物體所受浮力
小桶和物體排開水所受的總重力
小桶所受的重力
物體排開水所受的重力
1
(2)小陽通過多次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是: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ㄟx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物體排開水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31.(3分)水平桌面上有微小壓強計和完全相同的兩個燒杯,杯中盛有密度不同的兩種液體。小陽用上述器材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是否有關(guān)。他將已調(diào)好的壓強計的金屬盒(探頭)先后浸沒到兩種液體中,如圖所示,分別記下壓強計形管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和,小陽發(fā)現(xiàn)小于,于是得出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guān)的結(jié)論。你認(rèn)為小陽的實驗操作 (選填“正確”或“不正確” ,理由是 。
32.(6分)圖甲所示的是用撬棒撬石頭的示意圖,其中阻礙撬棒這一杠桿轉(zhuǎn)動的力是 ?。ㄟx填“”或“” ,其施力物體是 。為了探究當(dāng)杠桿平衡時、、、滿足怎樣的關(guān)系,小陽利用輕質(zhì)細(xì)桿(桿上相鄰刻度線之間的距離相等)和質(zhì)量相等的鉤碼等器材進行實驗。
(1)如圖乙所示,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 側(cè)調(diào)節(jié)。
(2)將杠桿調(diào)節(jié)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如圖丙所示,在杠桿上的點懸掛了2個鉤碼,為了使杠桿保持在此位置平衡,可以在點懸掛 個鉤碼;也可以在點用彈簧測力計豎直 ?。ㄟx填“向上”或“向下” 拉杠桿使其水平平衡。
(3)小陽通過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杠桿平衡時,、、、的滿足的關(guān)系式是: 。
33.(3分)在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如圖所示,讓同一鋼球從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靜止?jié)L下。實驗表明,鋼球從高處滾下,高度越高時,鋼球到達水平面時越 ,木塊被撞得越遠(yuǎn)。所以,質(zhì)量相同的鋼球,其速度越大,動能越 。以下事例中的 (選填“”或“” 應(yīng)用了該實驗的結(jié)論。
.高速公路上對機動車的最高行駛速度進行限制
.同樣道路上對不同車型設(shè)定不一樣的最高行駛速度
34.(5分)小陽在做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滑輪的重力相等,每個鉤碼的重力也相等。
(1)該實驗的原理是 。
(2)該實驗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所提升鉤碼的重力、鉤碼被提升的高度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和 。
(3)實驗中,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應(yīng)該豎直向上 拉動繩子自由端。
(4)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甲,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說明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高低跟 有關(guān);乙、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說明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高低跟 有關(guān)。
四、科普閱讀題(共4分)
35.(4分)請閱讀《輪軸和斜面》并回答問題。
輪軸和斜面
輕輕轉(zhuǎn)動門把手,就可以把門鎖打開;司機用不大的力轉(zhuǎn)動方向盤,在軸上就能產(chǎn)生較大的力使汽車轉(zhuǎn)彎。門把手、方向盤等屬于又一類簡單機械一輪軸。輪軸由具有共同轉(zhuǎn)動軸的大輪和小輪組成。通常把大輪叫輪,小輪叫軸,如圖1所示。天門山盤山公路(如圖2所示)是位于張家界天門山的一條公路,張家界天門山盤山公路有“通天大道”之稱。盤山公路全長約11千米,海拔從200米急劇提升到1300米,大道兩側(cè)絕壁千仞,空谷幽深,共計99個彎。汽車沿著盤山公路,可以駛上高聳入云的山峰。上山的公路為什么修得彎彎曲曲如盤龍,而不是從山下直通山頂?找一張直角三角形的紙,按照圖2那樣,可以模擬一個盤山公路的形狀??梢韵胂笕魧⒈P山公路取直,就相當(dāng)于將這張紙展開,汽車是沿它的斜邊(斜面)爬到山峰的。汽車沿這個邊爬到山峰,比起直通山頂?shù)穆?,走的路程要長得多。斜面也是一種簡單機械,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隨處可見。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通常人們使用輪軸和斜面的目的是為了 。(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省力 .省距離 .省功
(2)如圖所示的三個實例中,屬于輪軸的是 (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3)一輛重的卡車沿天門山盤山公路勻速開到山頂,卡車在此過程中的機械能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若汽車受到沿盤山路向上的牽引力為,該斜面的機械效率大約是 ?。ńY(jié)果取百分?jǐn)?shù)的整數(shù)位)。取
五、計算題(共8分,每題4分)
36.(4分)水平桌面上有一個溢水杯,溢水杯中裝滿水,如圖所示,杯中水深,杯子的底面積為.將小球放入溢水杯中靜止時,溢水杯溢出水的體積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已知水的密度,取。求:
(1)水對杯底的壓強;
(2)水對杯底的壓力;
(3)小球在溢水杯中受到的浮力;
(4)小球的重力。
37.(4分)如圖所示,起重機在內(nèi)把質(zhì)量為的大石頭勻速提升了,而它的電動機所做的功是,取。求:
(1)起重機提升大石頭的有用功率;
(2)起重機的機械效率。
2019-2020學(xué)年北京市朝陽區(qū)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共30分,每小題2分)
1.(2分)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
A.千克 B.牛頓 C.焦耳 D.瓦特
【分析】物理學(xué)中,各個物理量都有自己專用的單位,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為;
【解答】解: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為;
中的千克是質(zhì)量的單位;故錯誤;
中的牛頓是力的單位;故正確;
中的焦耳是能量和熱量的單位;故錯誤;
中的瓦特是功率的單位;故錯誤;
故選:。
【點評】物理學(xué)中各個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單位,不要將單位相互混淆。
2.(2分)如圖所示的四個實例中,目的是為了增大摩擦的是
A.行李箱下面裝有輪子 B. 在軸承中裝有滾珠
C.汽車輪胎上有凸起的條紋 D. 給自行車加潤滑油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
(2)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摩擦力;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
【解答】解:、行李箱下面裝有輪子,是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力。故不合題意;
、在軸承中裝有滾珠,是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力。故不合題意;
、汽車輪胎上有凸起的條紋,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符合題意;
、給自行車加潤滑油,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力。故不合題意。
故選:。
【點評】本題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問題在生活中應(yīng)用非常廣泛,解答此題類問題時要利用控制變量法研究。
3.(2分)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壓強的是
A.滑雪板的面積較大 B.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鋒利
C.汽車安全帶做得很寬 D.載重汽車安裝了很多車輪
【分析】壓強大小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guān)。
增大壓強的方法: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是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
減小壓強的方法: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是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壓強。
【解答】解:、滑雪板的面積較大,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錯誤。
、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鋒利,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正確。
、汽車安全帶做得很寬,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錯誤。
、載重汽車安裝了很多車輪,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故錯誤。
故選:。
【點評】這是一道與生活聯(lián)系非常密切的物理題,在我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增大或減小壓強,要學(xué)會學(xué)以致用,活學(xué)活用,這才是學(xué)習(xí)物理的真正意義。解答時,要注意使用控制變量法。
4.(2分)如圖所示的生活用具中,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筷子 B.托盤天平
C.核桃夾 D.瓶起子
【分析】結(jié)合圖片和生活經(jīng)驗,先判斷它們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guān)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杠桿的分類: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省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為費力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等臂杠桿。
【解答】解:
.筷子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正確;
、托盤天平在使用時,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桿,故錯誤;
、核桃夾、酒瓶起子在使用時,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錯誤。
故選:。
【點評】本題的解題關(guān)鍵是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先判斷各種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關(guān)系,再判斷它是屬于哪種類型的杠桿。
5.(2分)如圖所示的物體受力示意圖中。屬于一對平衡力的是
A. B.
C. D.
【分析】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解答】解:、兩個力沒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不符合題意;
、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為一對平衡力,符合題意;
、兩力大小不相等,不符合題意;
、兩力沒有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不符合題意。
故選:。
【點評】本題考查平衡的辨別,關(guān)鍵是明確二力平衡要同時滿足“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四個條件。
6.(2分)打木樁的重錘自由下落時,關(guān)于它的動能和勢能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動能不變,勢能不變 B.動能增大,勢能不變
C.動能增大,勢能減小 D.動能減小,勢能增大
【分析】(1)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zhì)量、速度。質(zhì)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2)重力勢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zhì)量、被舉得高度。質(zhì)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解答】解:打木樁的重錘在自由下落的過程中,它的質(zhì)量不變,高度逐漸減小,所以它的重力勢能逐漸減??;又因為它的速度在逐漸增大,所以它的動能逐漸增大。
故選:。
【點評】掌握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判斷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機械能的變化。
7.(2分)如圖所示,下列現(xiàn)象中能說明氣體的壓強跟流速有關(guān)的是
A.用吸管吸飲料,飲料上升
B.吸盤上掛物體,吸盤在豎直墻壁上靜止
C.向兩紙片中間吹氣紙片合攏
D.放松筆膽,墨水被吸到鋼筆中
【分析】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流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流速越小、壓強越大。
【解答】解:向兩張紙片中間吹氣,紙片中間空氣流速大,壓強變小,紙內(nèi)外存在壓強差,使紙片合攏,符合題意;
吸管吸飲料、吸盤被壓在墻上、墨水被吸到鋼筆中,這些現(xiàn)象都是大氣壓的作用,不符合題意。
故選:。
【點評】本題考查了學(xué)生對流體壓強和流速關(guān)系、大氣壓應(yīng)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礎(chǔ)題。
8.(2分)如圖所示的四種情景中,力對物體做功的是
A.用力推小車沒有推動
B.提著滑板車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C.用力搬石頭沒有搬動
D.將貨物從地面拉到高處
【分析】做功必須具備兩個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體上的力,②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判定有沒有做功,就從是否具備這兩個必要因素入手。
【解答】解:
、用力推小車但沒有推動,有力作用在小車上,但小車沒有通過距離,所以力對物體不做功,故不合意題。
、提著滑板車在水平路面上前行,人給滑板車一個向上的拉力,但滑板車沒有在拉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所以力對物體不做功,故不合題意;
、人用力搬石頭但沒有搬動,有力作用在石頭上,但石頭沒有通過距離,所以力對物體不做功,故不合題意。
、將貨物從地面拉到高處,人給貨物一個向上的拉力,貨物在拉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所以力對物體做功,故符合題意。
故選:。
【點評】該題考查了做功的必要條件,注意三種不做功的情況:一是有力沒距離;二是有距離沒力;三是有力有距離,但力的方向與通過距離相互垂直。
9.(2分)如圖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墻時常常利用鉛垂線來確定豎直的方向,以此來檢查所砌的墻壁是否豎直,這主要利用了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B.重力的大小與質(zhì)量成正比
C.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D.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分析】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重垂線的這一規(guī)律的應(yīng)用。
【解答】解:根據(jù)重力方向豎直向下,如果墻壁和重垂線是平行的,墻壁是豎直的,否則墻壁不豎直。
故選:。
【點評】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根據(jù)重力的方向檢查墻壁是否豎直,檢查桌面或窗臺是否水平。
10.(2分)提出問題在科學(xué)探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指明了進行科學(xué)探究的方向,下列問題中屬于可以探究的科學(xué)問題的是
A.二力平衡的條件是什么
B.浮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C.阻力對物體的運動有怎樣的影響
D.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所處的高度是否有關(guān)
【分析】科學(xué)問題是指能夠通過收集數(shù)據(jù)而回答的問題。一般而言,可以探究的科學(xué)問題描述的是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關(guān)系。
【解答】解:可以探究的科學(xué)問題描述的是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關(guān)系。
、二力平衡的條件有四個,沒有具體說明與哪一個因素的關(guān)系,不具有可探究性。故不符合題意;
、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和排開液體的體積都有關(guān)系,沒有具體說明浮力與哪一因素的關(guān)系,不屬于可探究科學(xué)問題。故不符合題意;
、阻力對物體運動的作用是明確的,沒有進行探究的價值。故不符合題意;
、對于同一個物體,通過改變高度,就能準(zhǔn)確得出重力勢能與高度的關(guān)系,可以進行探究,所以屬于可以探究的科學(xué)問題。故符合題意。
故選:。
【點評】從實際的角度能選出可探究的科學(xué)問題是解決該題的關(guān)鍵。
11.(2分)如圖所示,大人想用滑輪將重物吊到二樓,孩子想幫忙,卻把自己吊上去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該裝置中所用的滑輪為動滑輪
B.使用該裝置中的滑輪可以省力
C.使用該裝置中的滑輪可以改變用力的方向
D.重物受到的重力小于孩子受到的重力
【分析】(1)軸的位置不變的滑輪叫定滑輪,使用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軸隨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叫動滑輪,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
(2)重物的重力大于孩子的重力。
【解答】解:
、由圖知,使用的滑輪的軸的位置不變,是定滑輪,故錯誤;
、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其作用是改變力的方向,故錯誤,正確;
、由于重物的重力大于小孩的重力,使得小孩被提上去,故錯誤。
故選:。
【點評】本題中的圖為人教版的教材原圖,考查了定滑輪的特點,屬于基礎(chǔ)題目。
12.(2分)如圖所示,用一根細(xì)線拴一塊橡皮,甩起來,使橡皮繞手做圓周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橡皮的運動狀態(tài)保持不變
B.橡皮只受細(xì)線對它的拉力
C.手松開細(xì)線后橡皮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D.橡皮對細(xì)線也會產(chǎn)生拉力的作用
【分析】(1)運動狀態(tài)改變是指速度大小的改變、運動方向的改變或者二者同時改變。
(2)地球表面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運動狀態(tài)不發(fā)生改變。
(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
【解答】解:、橡皮的運動方向不斷發(fā)生變化,所以其運動狀態(tài)不斷改變,故錯誤;
、橡皮受到的豎直向下的重力,細(xì)線對它沿水平方向的拉力,故錯誤;
、橡皮在細(xì)線的拉力作用下做圓周運動,松手后拉力消失,還受到重力作用,橡皮將做拋物線運動,故錯誤。
、細(xì)線對橡皮有沿水平方向的拉力,同時,橡皮對對細(xì)線也會產(chǎn)生拉力的作用,故正確。
故選:。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對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以及物體受力分析等知識的理解和應(yīng)用,正確分析物體受力情況是解題的關(guān)鍵。
13.(2分)如圖所示,用鋼尺快速擊打一摞棋子中間的一個,該棋子飛出而上面的棋子又落回原位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被擊打的棋子飛出說明它不具有慣性
B.被擊打的棋子飛出說明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C.上面的棋子沒有隨著一起飛出是由于它們具有慣性
D.上面的棋子沒有隨著一起飛出是由于它們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分析】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維持物體運動不需要力。
【解答】解:、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被擊打的棋子飛出是因為它受到了力的作用,但仍具有慣性,故錯誤;
、被擊打的棋子飛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故錯誤;
、上面的棋子沒有隨著一起飛出是由于它們具有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靜止?fàn)顟B(tài),故正確;
、上面的棋子沒有隨著一起飛出是由于它們具有慣性,而不是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們此時仍受到重力作用,故錯誤。
故選:。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有關(guān)慣性現(xiàn)象的解釋,以及對力與運動關(guān)系的理解等,這是中考的一個重點知識,應(yīng)該重點掌握。
14.(2分)小陽小組的同學(xué)依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彈簧的長度與彈簧受到拉力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彈簧受到的拉力為時,彈簧伸長了
B.彈簧的長度為時,受到的拉力為
C.分析圖象可知彈簧的長度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D.若用該彈簧制成測力計,則其量程為
【分析】認(rèn)真讀圖象,當(dāng)不受拉力時彈簧的長度就是其原長;用的拉力時對應(yīng)的長度減去原長,就是彈簧的伸長量;當(dāng)圖象呈線性變化時,就說明兩個量是成正比的。
【解答】解:、讀圖可知,當(dāng)拉力為0時,彈簧的長度為,這就是它的原長;彈簧在受拉力時,其長度為,則其伸長量為,故錯誤;
、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拉力不大于的范圍內(nèi),彈簧的長度與拉力的變化圖線呈線性變化,說明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根據(jù)此原理制成了彈簧測力計,若用該彈簧制成測力計,則其量程為,故錯誤,正確。
故選:。
【點評】閱讀圖象是本題解答的重要手段,搞清橫縱坐標(biāo)所表示的量,讀出關(guān)鍵的數(shù)據(jù)再進行針對性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15.(2分)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玻璃杯,盛有密度不同的鹽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將同一只雞蛋先后放入甲、乙兩杯中,當(dāng)雞蛋靜止時,兩杯中的液面恰好相平,如圖所示。若甲、乙兩杯鹽水的密度分別為和,杯中鹽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分別為和,雞蛋受到的浮力分別為和,甲、乙兩杯鹽水對水平桌面的壓力分別為和.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 B. C. D.
【分析】(1)根據(jù)漂浮和懸浮條件知,同一只雞蛋無論漂浮或懸浮,其浮力都等于排開鹽水的重,也等于自身的重力;在浮力相同時,排開的液體體積越大,說明液體的密度是越小。
(2)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判斷鹽水對玻璃杯底壓強大小關(guān)系。
(3)由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條件知,雞蛋的重力等于排開水的重力,可將雞蛋看作是排開的鹽水,再根據(jù)鹽水密度關(guān)系判斷鹽水重力大小,杯子和鹽水總重大小,最后根據(jù)水平面受到杯子的壓力等于杯子和液體的總重判斷壓力大小。
【解答】解:、因為雞蛋在甲中懸浮、乙中漂浮,所以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即雞蛋在甲、乙兩燒杯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在浮力相同時,甲杯中的大,所以,故錯誤;
、當(dāng)雞蛋靜止時,兩杯中的液面恰好相平,由可知,,故錯誤;
、由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條件知,雞蛋的重力等于排開水的重力,可將雞蛋看作是排開的鹽水;因為,由知,甲鹽水重力小于乙鹽水重力,所以甲杯總重小于乙杯總重,甲杯對水平面的壓力小于乙杯對水平面的壓力,即,故正確。
故選:。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體浮沉條件、阿基米德原理、壓力和壓強大小的比較等,綜合性強,難度較大;解題時要注意壓強公式的正確選擇。
二、多項選擇題(下列各小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符合題意的選項均多于一個.共1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選項全對的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錯選的不得分)
16.(2分)圖所示的物品在使用過程中應(yīng)用了連通器原理的是
A.茶壺 B.?dāng)r河壩形狀上窄下寬
C.排水管的型“反水彎” D.盆景自動補水裝置
【分析】根據(jù)連通器的定義和特點進行判斷,即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連通器里只有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的情況下,連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總是相平的。
【解答】解:、茶壺的壺嘴與壺身底部相通,上端開口,壺嘴和壺身在同一高度,倒?jié)M水后,液面相平,故利用了連通器;符合題意;
、攔河大壩設(shè)計成上窄下寬的形狀,是因為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是利用連通器原理,不符合題意;
、排水管的型“反水彎”,水不流動時,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氣味散發(fā)出來,是利用了連通器原理,符合題意;
、在一個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下,大氣壓可以支持約高的水柱。瓶中水面能高于盆內(nèi)水面不會流出來,正是因為盆景中的水與大氣相通,是大氣壓支持著瓶內(nèi)的水不會流出來。與連通器無關(guān)。不符合題意。
故選:。
【點評】本題考查生活中常見的連通器原來的應(yīng)用,同時干擾選項設(shè)計到大氣壓的應(yīng)用、液體壓強特點等,屬于簡單題目,考試需要準(zhǔn)確區(qū)分各物理知識點及其應(yīng)用。此點中考出現(xiàn)概率很高。
17.(2分)如圖所示的是托里拆利實驗的過程,其中玻璃管長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甲中:在玻璃管中裝滿水銀是為了排凈管中的空氣
B.圖乙中:松開堵住管口的手指,管內(nèi)水銀將下降
C.圖丙中:玻璃管外大氣壓大于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
D.圖丁中:玻璃管傾斜時,水銀柱的長度增加說明外界大氣壓發(fā)生了改變
【分析】(1)在玻璃管中裝滿水銀是為了排凈管中的空氣。
(2)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只能支持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
(3)當(dāng)玻璃管上方的真空時,大氣壓等于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
(4)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跟水銀柱的高度和水銀的密度有關(guān),跟管內(nèi)水銀多少無關(guān)。
【解答】解:、在玻璃管中裝滿水銀是為了排凈管中的空氣,使大氣壓等于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故正確。
、由于管長是,標(biāo)準(zhǔn)大氣壓只能支持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所以松開堵住管口的手指,水銀柱要下降,故正確。
、當(dāng)玻璃管上方的真空時,大氣壓等于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所以玻璃管外大氣壓等于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故錯誤。
、玻璃管傾斜時,進入玻璃管的水銀增加,但是高度不變,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不變,外界大氣壓不變,故錯誤。
故選:。
【點評】玻璃管的粗細(xì)、長度、水銀多少、上提下壓都不能改變水銀柱的高度,如果灌入空氣,管內(nèi)氣體壓強增加,水銀柱的高度會下降。
18.(2分)如圖所示,裝有水的容器靜止放在水平桌面上,正方體物塊懸浮在水中,其上表面與水面平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的側(cè)面不受水的壓力
B.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小于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
C.上、下表面受到水壓力的合力大于受到的浮力
D.上、下表面受到水壓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受到的重力大小
【分析】根據(jù)物體的浮沉條件: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若,則物體上浮(最后漂?。?;若,則物體下沉;若,則物體懸??;
結(jié)合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上下表面受到的液體壓力差”分析解答。
【解答】解:
、因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所以物體的側(cè)面同樣受水的壓力,故錯誤;
、由圖知,上表面所處的深度較小,根據(jù)可知,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小于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強,而上下表面的面積相同,則由可知,上表面受到水的壓力小于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故正確;
、正方體物塊懸浮在水中,則,
其上表面與水面平行,根據(jù)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可知,上、下表面受到水壓力的合力大小,
由此可知,故錯誤,正確;
故選:。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力的合成與應(yīng)用、物體浮沉條件的運用,難度不大。
19.(2分)為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在短時間內(nèi)建成了火神山醫(yī)院,展示了讓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如圖所示的是數(shù)千萬網(wǎng)友在線云監(jiān)工下的施工現(xiàn)場,其中大型挖掘機被呢稱為“大黃”,小型挖掘機被呢稱為“小黃”,“大黃”以的功率工作,“小黃”以的功率工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大黃”的機械效率比“小黃”的機械效率高
B.“大黃”做功一定比“小黃”做功快
C.“大黃”做功可能比“小黃”做功少
D.“大黃”做功的時間一定比“小黃”做功的時間短
【分析】機械效率是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說明做功快;
物體做功多少與功率和做功時間都有關(guān)系。
【解答】解:、機械效率高低與功率大小無關(guān),故不正確;
、功率描述物體做功的快慢,功率大,做功快,所以“大黃”做功一定比“小黃”做功快,故正確;
、由公式知,物體做功多少與功率和做功時間都有關(guān)系,功率大的機械如果做功時間少,做功也可能較少,故正確;
、由公式知,做功相同,功率越大,所用時間越少,兩臺機械做功多少不確定,所以所用時間不確定,故不正確。
故選:。
【點評】此題考查了機械效率、功率、功概念的辨析和有關(guān)公式的應(yīng)用,正確、全面理解概念是解答此類問題的基礎(chǔ)。
20.(2分)在一個罐子中,把橡皮筋和小鐵塊按照如圖所示裝配好(此時橡皮筋沒有發(fā)生扭轉(zhuǎn)形變)。用手推一下罐子,它能在水平地板上向前滾動一段距離,自已還能滾回來,甚至可以來回滾動幾次,最后停在水平地板上。松手后有關(guān)能量分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罐子第一次向前滾動的過程,動能主要轉(zhuǎn)化為橡皮筋的彈性勢能
B.罐子第一次滾回來的過程,橡皮筋的彈性勢能主要轉(zhuǎn)化為動能
C.罐子來回滾動的過程中,整個裝置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D.罐子來回滾動的過程中,整個裝置的重力勢能保持不變
【分析】根據(jù)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進行分析回答;動能與物體的質(zhì)量與速度有關(guān),彈性勢能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guān)。
【解答】解:
、紙筒向前滾動時,配重螺母由于慣性不旋轉(zhuǎn),使得橡皮筋擰緊在一起,橡皮筋的彈性形變增大,其彈性勢能增大,而紙筒向前滾動得越來越慢,紙筒的動能減小,所以罐子第一次向前滾動的過程中,主要是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故正確;
、罐子第一次滾回來的過程,橡皮筋會恢復(fù)原狀,其彈性勢能變小,罐子的速度變大,動能變大,橡皮筋的彈性勢能主要轉(zhuǎn)化為動能,故正確;
、紙筒來回滾動的過程中,由于要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所以整個裝置的機械能總量不斷減小,故錯誤、正確。
故選:。
【點評】本題考查了動能與勢能的影響因素以及能量之間的相互轉(zhuǎn)化,關(guān)鍵是認(rèn)真觀察橡皮筋的變化和紙筒運動快慢,進而得出能量變化。
三、實驗解答題(共48分,21~23題各2分,26~29.31.33題各3分,25.30題各4分,24.34題各5分,32題6分)
21.(2分)如圖所示,分別在、、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感受到手推門的難易程度不同,這說明力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與力的 作用點?。ㄟx填“大小”、“方向”或“作用點” 有關(guān)。
【分析】力的三要素有: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解答】解:在、、處用同樣大小的力推門,感受到手推門的難易程度不同,這說明力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guān)。
故答案為:作用點。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力的三要素的理解和掌握。
22.(2分)如圖所示,斜面的底邊水平,一木塊靜止在斜面上,點為木塊的重心,、、為三根帶箭頭的線段,其中能正確表示斜面所受壓力示意圖的線段為 (選填“”、“ ”或“” 。
【分析】木塊對斜面的壓力,作用在斜面上,作用點就畫在斜面上,方向是垂直斜面向下的。
【解答】解:斜面所受壓力作用點在木塊和斜面的接觸面的中點,方向垂直斜面向下,、方向與作用點都錯誤,故正確。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考查力的示意圖的畫法,注意壓力的作用點在接觸面上,方向與接觸面垂直,難度不大。
23.(2分)如圖所示,是以點為支點的杠桿,是作用在杠桿端的力。圖中線段與力的作用線在同一條直線上,且.線段 ?。ㄟx填“”、“ ”或“” 表示力的力臂。
【分析】從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叫做力臂。
【解答】解:線段與力的作用線在同一條直線上,,則是點到作用線的距離,即的力臂。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考查了杠桿的五要素、力臂的定義,屬于基礎(chǔ)知識,要熟記。
24.(5分)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zhì)量關(guān)系的實驗中,小陽將不同質(zhì)量的鉤碼分別掛在彈簧測力計下,測量并記錄數(shù)據(jù),完成實驗。
(1)實驗中當(dāng)鉤碼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時,如圖所示。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選填選項前的字母,多選)。
.鉤碼受到的重力與鉤碼對彈簧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鉤碼受到的重力與彈簧對鉤碼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
.鉤碼對彈簧的拉力與彈簧對鉤碼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2)圖所示的鉤碼的重力為 。
(3)請你畫出本實驗的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分析】(1)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2)先明確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量程,再根據(jù)指針位置讀數(shù),可得鉤碼的重力;
(3)在表格中需有質(zhì)量、重力欄目,為得出普遍性的結(jié)論要多次測量。
【解答】解:
(1)實驗中當(dāng)鉤碼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即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鉤碼所受重力的大??;
、鉤碼受到的重力、彈簧對鉤碼的拉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錯誤;
、鉤碼受到的重力、彈簧對鉤碼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符合平衡力的條件,故正確;
、鉤碼對彈簧的拉力與彈簧對鉤碼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正確。
故選:。
(2)彈簧測力計每一個大格代表,每一個小格代表,示數(shù)是,可得鉤碼的重力為。
(3)實驗中要測量質(zhì)量、重力,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如下:
故答案為:(1);(2)2;(3)
。
【點評】本題考查了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以及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zhì)量關(guān)系的實驗表格,屬于常見題。
25.(4分)如圖所示,為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同學(xué)們進行了如下實驗: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毛巾、棉布、木板,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自由滑下,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
(1)實驗中換用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觸面是為了改變 阻力大小 。
(2)實驗中每次讓同一小車從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靜止滑下的目的是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 。
(3)實驗中運動的小車最終停下來是由于受到 的作用,該現(xiàn)象說明了力是 的原因。
【分析】(1)根據(jù)實驗?zāi)康?,結(jié)合三種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回答;
(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要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3)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解答】解:(1)從毛巾、棉布到木板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變小,為了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換用不同粗糙程度的接觸面是為了改變阻力大?。?br />
(2)實驗中每次讓同一小車從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靜止滑下,目的是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3)實驗中運動的小車最終停下來,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了改變,是由于受到阻力的作用,該現(xiàn)象說明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故答案為:(1)阻力大?。唬?)速度;(3)阻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
【點評】本題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考查控制變量法、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等知識。
26.(3分)小陽小組的同學(xué)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組裝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他們的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1)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木塊在水平力作用下沿水平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 二力平衡 的知識,可知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相等,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記錄。
(2)取一個砝碼放在木塊上,仿照步驟(1)再做一次實驗,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記錄。
(3)此實驗探究的是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 是否有關(guān),在此實驗過程中,控制不變的量是 。
【分析】(1)根據(jù)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
(3)根據(jù)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兩個因素結(jié)合控制變量法進行解答。
【解答】解:
(1)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木塊在水平力作用下沿水平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二力平衡知識可知,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相等,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并記錄。
(3)由圖可知,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將砝碼放在木塊上,木塊對水平面的壓力增大,則此實驗探究的是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是否有關(guān),在此實驗過程中,控制不變的量是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故答案為:(1)二力平衡;(3)壓力大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點評】本題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考查實驗原理及控制變量法的運用,體現(xiàn)了對過程和方法的考查。
27.(3分)如圖所示的是小陽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
(1)實驗中他是通過觀察小車是否處于 靜止 狀態(tài)來判斷它受到的兩個力是否平衡。
(2)改變兩個托盤中放入砝碼的質(zhì)量,使兩個托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相等或不相等,是為了探究兩個力的 對小車平衡的影響。
(3)保持兩個托盤中的砝碼質(zhì)量相等,把小車在水平桌面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后釋放,觀察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是為了探究兩個力是否在 對小車平衡的影響。
【分析】(1)靜止的物體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實驗中通過調(diào)整砝碼盤中砝碼的個數(shù)來改變拉力的大??;
(3)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將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當(dāng)兩個力滿足四個條件時,才是一對平衡力,即“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合力為0。
【解答】解:(1)靜止的物體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因此實驗中通過小車是否靜止來判斷二力是否平衡。
(2)實驗中通過改變兩個托盤中放入砝碼的質(zhì)量來改變小車兩端的拉力大小,因此使兩個托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相等或不相等,是為了探究兩個力的大小對小車平衡的影響。
(3)實驗中保持兩個托盤中的砝碼質(zhì)量相等,則和相等,把小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松手后,小車將無法在此位置平衡,目的是為了探究兩個力是否在同一直線上對小車平衡的影響。
故答案為:(1)靜止;(2)大??;(3)同一直線上。
【點評】探究二力平衡條件時,是用靜止的物體進行探究的,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二力平衡條件是推理得到的。
28.(3分)如圖所示的是小陽用小桌、砝碼和海綿等器材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1)實驗中壓力的作用效果是通過 海綿的凹陷程度 顯示的。
(2)甲、乙兩圖所示的實驗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有關(guān);乙、丙兩圖所示的實驗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 有關(guān)。
【分析】本實驗通過海綿的凹陷程度來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轉(zhuǎn)換法;
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guān),實驗時應(yīng)采用控制變量法,
即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時應(yīng)控制受力面積的大小不變,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時應(yīng)控制壓力的大小不變。據(jù)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1)實驗中用海綿的凹陷程度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轉(zhuǎn)換法;
(2)比較甲圖和乙圖,受力面積相同,乙中壓力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故比較甲乙兩圖的實驗可以得出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有關(guān);
比較丙圖和乙圖,壓力相同,乙中受力面積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故可以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即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有關(guān)。
故答案為:(1)海綿的凹陷程度;(2)壓力大??;受力面積。
【點評】本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主要考查控制變量法及轉(zhuǎn)換法的應(yīng)用,體現(xiàn)了對過程和方法的考查。
29.(3分)為了驗證“浸在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有關(guān)”,小明選用如圖所示的圓柱體、彈簧測力計和裝有適量水的燒杯進行實驗。
(1)以下是他的部分實驗步驟,請你幫他補充完整:
①將圓柱體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靜止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②將圓柱體下部的一格浸入水中,圓柱體不接觸容器,靜止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③ 將圓柱體下部的兩個格浸入水中,圓柱體不接觸容器 ,靜止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2)由 ?。ㄟx填“”或“” ,可以驗證“浸在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有關(guān)”。
【分析】(1)影響浮力的因素:液體的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要探究浸在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的關(guān)系,需要控制液體密度相同,改變物體排開水得體積,據(jù)此補充步驟。
(2)根據(jù)稱量法算出兩次浮力,比較得出結(jié)論。
【解答】解:(1)③要探究:浸在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的關(guān)系,需要控制液體密度相同,改變排開液體的體積,故需要將圓柱體下部的兩個格浸入水中,圓柱體不接觸容器,靜止時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2)圓柱體下部的一格浸入水中時的浮力:;
圓柱體下部的兩個格浸入水中時的浮力:;
由知,可得“浸在水中的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跟物體排開水的體積有關(guān)”。
故答案為:(1)將圓柱體下部的兩個格浸入水中,圓柱體不接觸容器;(2)。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的是學(xué)生對“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探究實驗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考查學(xué)生對浮力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綜合性很強,有一定難度,掌握控制變量法是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
30.(4分)小陽利用圖所示的實驗研究浮力大小與排開水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分別表示為、、、。
(1)第1次實驗時,測得的數(shù)據(jù)為:,,,,請將該次實驗測量及計算的數(shù)據(jù)填在下表中的對應(yīng)位置。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次數(shù)
物體所受重力
物體在水中時測力計的讀數(shù)
物體所受浮力
小桶和物體排開水所受的總重力
小桶所受的重力
物體排開水所受的重力
1
(2)小陽通過多次實驗得到的結(jié)論是: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等于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物體排開水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分析】(1)根據(jù)測力計示數(shù)的變化求出浮力和排開的水的重力;
(2)根據(jù)浮力和排開的水的重力分析。
【解答】解:
(1)由圖甲可知在空氣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等于物體的重力,即物體所受重力為,
由圖乙可知為物體在水中時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
則物體所受的浮力:;
由圖丙可知為小桶和物體排開水所受的總重力,為,
由圖丁可知為小桶所受的重力,為,
則物體排開水所受的重力:;
(2)由上面的計算結(jié)果和多次實驗可知,物體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
故答案為:(1)
次數(shù)
物體所受重力
物體在水中時測力計的讀數(shù)
物體所受浮力
小桶和物體排開水所受的總重力
小桶所受的重力
物體排開水所受的重力
1
1.5
0.7
0.8
1.2
0.4
0.8
(2)等于。
【點評】此題考查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探究以及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能力,是一道常見題。
31.(3分)水平桌面上有微小壓強計和完全相同的兩個燒杯,杯中盛有密度不同的兩種液體。小陽用上述器材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是否有關(guān)。他將已調(diào)好的壓強計的金屬盒(探頭)先后浸沒到兩種液體中,如圖所示,分別記下壓強計形管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和,小陽發(fā)現(xiàn)小于,于是得出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guān)的結(jié)論。你認(rèn)為小陽的實驗操作 不正確?。ㄟx填“正確”或“不正確” ,理由是 。
【分析】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guān),要判斷壓強與液體密度的關(guān)系,需使深度相同。
【解答】解:由甲乙兩圖知,壓強計的金屬盒浸沒到液體中的深度不同,所以不能根據(jù)壓強的大小來判斷液體密度的大小,所以小陽的實驗操作不正確。
故答案為:不正確;實驗中沒有控制壓強計的金屬盒浸沒到液體中的深度相同。
【點評】此題是通過液體壓強的特點判斷兩種液體的密度大小,根據(jù)公式,應(yīng)控制深度相同,考查了學(xué)生對控制變量法的應(yīng)用。
32.(6分)圖甲所示的是用撬棒撬石頭的示意圖,其中阻礙撬棒這一杠桿轉(zhuǎn)動的力是 ?。ㄟx填“”或“” ,其施力物體是 。為了探究當(dāng)杠桿平衡時、、、滿足怎樣的關(guān)系,小陽利用輕質(zhì)細(xì)桿(桿上相鄰刻度線之間的距離相等)和質(zhì)量相等的鉤碼等器材進行實驗。
(1)如圖乙所示,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 側(cè)調(diào)節(jié)。
(2)將杠桿調(diào)節(jié)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如圖丙所示,在杠桿上的點懸掛了2個鉤碼,為了使杠桿保持在此位置平衡,可以在點懸掛 個鉤碼;也可以在點用彈簧測力計豎直 (選填“向上”或“向下” 拉杠桿使其水平平衡。
(3)小陽通過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杠桿平衡時,、、、的滿足的關(guān)系式是: 。
【分析】根據(jù)圖示分析人去撬動石塊,所以石塊對杠桿的力是阻力;
(1)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平衡螺母應(yīng)向上翹的一端移動;
(2)(3)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解答;
【解答】解:圖甲所示的是用撬棒撬石頭的示意圖,其中阻礙撬棒這一杠桿轉(zhuǎn)動的力是,其施力物體是石塊;
(1)如圖乙所示,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應(yīng)向上翹的一端移動,即將平衡螺母向左側(cè)調(diào)節(jié);
(2)若每個鉤碼重,每一個小格長為,為了使杠桿保持在此位置平衡,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應(yīng)有:,解得,所以可以在點懸掛1個鉤碼;
點受到鉤碼豎直向下的拉力。這個力的作用效果是讓杠桿逆時針轉(zhuǎn)動,為了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在點用彈簧測力計施加豎直向上的力;
(3)小陽通過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杠桿平衡時,、、、的滿足的關(guān)系式是:;
故答案為:;石塊;(1)左;(2)1;向上;(3)。
【點評】本題考查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關(guān)鍵是將實驗操作要求及結(jié)論記憶清楚,仔細(xì)分析即可。
33.(3分)在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如圖所示,讓同一鋼球從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靜止?jié)L下。實驗表明,鋼球從高處滾下,高度越高時,鋼球到達水平面時越 快 ,木塊被撞得越遠(yuǎn)。所以,質(zhì)量相同的鋼球,其速度越大,動能越 。以下事例中的 (選填“”或“” 應(yīng)用了該實驗的結(jié)論。
.高速公路上對機動車的最高行駛速度進行限制
.同樣道路上對不同車型設(shè)定不一樣的最高行駛速度
【分析】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有兩個:質(zhì)量和速度。讓同一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是采用控制變量法,控制質(zhì)量一定而速度不同,從斜面越高的位置滾下,鋼球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就越大。質(zhì)量一定時,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木塊推得越遠(yuǎn),則鋼球的動能越大。
【解答】解:同一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位置高的滾到斜面底端的速度就大,木塊被撞得越遠(yuǎn),表明動能大;可得結(jié)論:質(zhì)量相同的鋼球,其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高速公路上對機動車的最高行駛速度進行限制,是在質(zhì)量一定時通過減小速度來減小機動車的動能;故正確;
.同樣道路上對不同車型設(shè)定不一樣的最高行駛速度,是在速度一定時,通過限制質(zhì)量的大小來限制動能的大小,故錯誤。
故答案為:快;大;。
【點評】明確本實驗中研究動能大小的決定因素時運用了控制變量法,反映動能多少時運用了轉(zhuǎn)換法。
34.(5分)小陽在做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所用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每個滑輪的重力相等,每個鉤碼的重力也相等。
(1)該實驗的原理是?。弧?。
(2)該實驗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所提升鉤碼的重力、鉤碼被提升的高度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和 。
(3)實驗中,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應(yīng)該豎直向上 拉動繩子自由端。
(4)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甲,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說明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高低跟 有關(guān);乙、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同,說明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高低跟 有關(guān)。
【分析】(1)該實驗的原理是;
(2)由實驗原理分析回答;
(3)實驗中,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應(yīng)該豎直向上勻速拉動繩子自由端,此時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拉力與測力計示數(shù)大小相等;
(4)甲、乙兩滑輪組相同,提升物體的重力不同,機械效率不同,據(jù)此判斷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什么量有關(guān);
乙、丙兩滑輪組提升物體的重力相同,動滑輪個數(shù)(動滑輪重力)不同,機械效率不同,據(jù)此判斷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什么量有關(guān)。
【解答】解:(1)該實驗的原理是;
(2)由實驗原理可知,該實驗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所提升鉤碼的重力、鉤碼被提升的高度、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和繩子自由端的拉力;
(3)實驗中,使用滑輪組提升重物時,應(yīng)該豎直向上勻速拉動繩子自由端;
(4)甲、乙兩滑輪組相同,提升物體的重力不同,機械效率不同,說明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高低跟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guān);
乙、丙兩滑輪組提升物體的重力相同,動滑輪個數(shù)(動滑輪重力)不同,機械效率不同,說明滑輪組機械效率的高低跟動滑輪的重力有關(guān)。
故答案為:
(1); (2)繩子自由端的拉力;(3)勻速;(4)提升物體的重力;動滑輪的重力。
【點評】本題是測量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考查了實驗原理、測量的物理量、注意事項、控制變理法和數(shù)據(jù)分析。
四、科普閱讀題(共4分)
35.(4分)請閱讀《輪軸和斜面》并回答問題。
輪軸和斜面
輕輕轉(zhuǎn)動門把手,就可以把門鎖打開;司機用不大的力轉(zhuǎn)動方向盤,在軸上就能產(chǎn)生較大的力使汽車轉(zhuǎn)彎。門把手、方向盤等屬于又一類簡單機械一輪軸。輪軸由具有共同轉(zhuǎn)動軸的大輪和小輪組成。通常把大輪叫輪,小輪叫軸,如圖1所示。天門山盤山公路(如圖2所示)是位于張家界天門山的一條公路,張家界天門山盤山公路有“通天大道”之稱。盤山公路全長約11千米,海拔從200米急劇提升到1300米,大道兩側(cè)絕壁千仞,空谷幽深,共計99個彎。汽車沿著盤山公路,可以駛上高聳入云的山峰。上山的公路為什么修得彎彎曲曲如盤龍,而不是從山下直通山頂?找一張直角三角形的紙,按照圖2那樣,可以模擬一個盤山公路的形狀??梢韵胂笕魧⒈P山公路取直,就相當(dāng)于將這張紙展開,汽車是沿它的斜邊(斜面)爬到山峰的。汽車沿這個邊爬到山峰,比起直通山頂?shù)穆?,走的路程要長得多。斜面也是一種簡單機械,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隨處可見。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通常人們使用輪軸和斜面的目的是為了 。(選填選項前的字母)
.省力 .省距離 .省功
(2)如圖所示的三個實例中,屬于輪軸的是 ?。ㄟx填選項前的字母)。
(3)一輛重的卡車沿天門山盤山公路勻速開到山頂,卡車在此過程中的機械能 ?。ㄟx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若汽車受到沿盤山路向上的牽引力為,該斜面的機械效率大約是 ?。ńY(jié)果取百分?jǐn)?shù)的整數(shù)位)。取
【分析】(1)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越平緩,越省力,使用輪軸可以省力;
(2)輪軸的原理:輪軸的實質(zhì)是可以連續(xù)旋轉(zhuǎn)杠桿。使用輪軸時,一般情況下作用在輪上的力和軸上的力的作用線都與輪和軸相切,因此,它們的力臂就是對應(yīng)的輪半徑和軸半徑。由于輪半徑總大于軸半徑,因此當(dāng)動力作用于輪時,輪軸為省力費距離杠桿;
(3)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機械能動能勢能;根據(jù)機械效率公式求出機械效率。
【解答】解:
(1)根據(jù)斜面和輪軸的工作特點可知,使用斜面和輪軸的目的是為了省力,故正確;
(2)自行車剎車閘、賽艇的漿應(yīng)用的杠桿的原理,水龍頭開關(guān)上部分相當(dāng)于輪,下部分相當(dāng)于軸,應(yīng)用的是輪軸的原理,故正確;
(3)汽車在勻速開到山頂?shù)倪^程中質(zhì)量不變,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高度增加,重力勢能增大,機械能增大;
斜面的機械效率:
。
故答案為:(1);(2);(3)增大;。
【點評】本題考查簡單機械的特點與分類、機械能、以及機械效率,是一道綜合題。
五、計算題(共8分,每題4分)
36.(4分)水平桌面上有一個溢水杯,溢水杯中裝滿水,如圖所示,杯中水深,杯子的底面積為.將小球放入溢水杯中靜止時,溢水杯溢出水的體積為,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已知水的密度,取。求:
(1)水對杯底的壓強;
(2)水對杯底的壓力;
(3)小球在溢水杯中受到的浮力;
(4)小球的重力。
【分析】(1)知道溢水杯內(nèi)水深,利用求水對杯底的壓強;
(2)知道溢水杯底面積,利用求水對杯底的壓力;
(3)小球排開水的體積等于溢出水的體積,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小球受到的浮力;
(4)由于小球靜止,小球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加上浮力等于小球的重力,據(jù)此求小球的重力。
【解答】解:
(1)水對杯底的壓強:
;
(2)由可得水對杯底的壓力:
;
(3)小球排開水的體積:
,
小球受到的浮力為:
;
(4)因為小球靜止,小球受到豎直向上的拉力加上浮力等于小球的重力,
小球的重力:
。
答:(1)水對杯底的壓強為;
(2)水對杯底的壓力為;
(3)小球在溢水杯中受到的浮力為;
(4)小球的重力為。
【點評】本題考查了液體壓強公式、壓強定義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應(yīng)用,關(guān)鍵是知道小球完全浸沒在水中時,排開水的體積與溢出水的體積相等。
37.(4分)如圖所示,起重機在內(nèi)把質(zhì)量為的大石頭勻速提升了,而它的電動機所做的功是,取。求:
(1)起重機提升大石頭的有用功率;
(2)起重機的機械效率。
【分析】(1)利用求石頭的重力,再利用求起重機做的有用功,根據(jù)算出起重機提升大石頭的有用功率;
(2)知道電動機做的總功,起重機的機械效率等于有用功與總功之比。
【解答】解:
(1)鋼材的重力:
,
起重機對鋼材所做的有用功:
,
起重機提升大石頭的有用功率:
;
(2)由題知,電動機做的總功:,
則起重機的機械效率:
。
答:(1)起重機提升大石頭的有用功率為;
(2)起重機的機械效率為。
【點評】本題考查了重力、有用功、功率、機械效率的計算,明確有用功、總功是關(guān)鍵。
聲明: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日期:2020/10/16 1:06:48;用戶:初中物理+張?zhí)炖?;郵箱:younzx8@xyh.com;學(xué)號:37084881
這是一份北京市朝陽區(qū)2019-2020學(xué)年八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物理試題,共27頁。
這是一份2019-2020學(xué)年北京市人大附中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共3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實驗解答題,科普閱讀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19-2020學(xué)年北京市交大附中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共4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多選題,實驗探究題,科普閱讀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