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傳媒的行程(鞏固達標訓練)一、單選題1.下列屬于古代信息傳遞方式的有        ①烽火狼煙  ②晨鐘暮鼓  ③驛寄梅花  ④鴻雁傳書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古代信息傳遞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古代信息傳遞方式的有烽火狼煙、晨鐘暮鼓、驛寄梅花、鴻雁傳書等。故選擇C。2.截至20159月,全球已開辦了495所孔子學院和1 000個孔子課堂。此外,各個國家的2 500余所大學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開設了漢語課程。這種文化傳播方式是      A. 商業(yè)貿易    B. 人口遷徙     C. 教育活動     D. 大眾傳媒【答案】 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化傳播方式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可知,這種文化傳播方式是教育活動。故選擇C。3.實現了報業(yè)和出版業(yè)的跨越式發(fā)展,使中國的印刷業(yè)從“鉛與火”的年代邁進“光與電”的年代是由于      A. 中國古代的印刷術              B. 德國人發(fā)明的印刷機C. 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的應用        D. 網絡的出現【答案】 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文化傳媒發(fā)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字激光照排系統(tǒng)的應用實現了報業(yè)和出版業(yè)的跨越式發(fā)展,使中國的印刷業(yè)從“鉛與火”的年代邁進“光與電”的年代。故選擇C4.下列關于“電子郵局”“網上會診”“網上售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使人們足不出戶,便能快速便捷地完成各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B. 突破了時空對人們生活的限制C. 提高了人們的辦事效率和生活質量D. 加深了人們對計算機的依賴,使人類變得更加懶散【答案】 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信息技術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它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所以,有人說,我們的生活正在步入信息時代,故D表述錯誤。故選擇D。5.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民南遷到汀南地區(qū),帶來豐富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發(fā)展。以上文化傳播的途徑屬于       A. 商貿活動    B. 教育    C. 民族融合     D. 人類的遷徙活動【答案】 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化傳播途徑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人民南遷到汀南地區(qū),帶來豐富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發(fā)展”可知,這種文化傳播的途徑是人類的遷徙活動。故選擇D。6.據調查顯示,當前青少年中有讀報習慣的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以下關于報紙的看法,錯誤的是(    A. 互聯網可以取代報紙    B. 報紙在社會上仍然有巨大的影響力C. 可以反復閱讀,容易保存  D. 通過互聯網可以瀏覽報紙和電視這兩種媒體的信息【答案】 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傳媒的有關知識。傳媒的發(fā)展經歷著一個過程,但是并不意味著他們之間是一種取代的關系。新的傳媒的出現,也并不意味著舊的傳媒的消失。因此互聯網這個新型的傳媒并不會取代傳播的傳媒報紙。故選A。7.從“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到“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過程中,起重大作用的傳媒是(      )?A. 廣播       B. 報紙       C. 電話      D. 電視【答案】 C【解析】此題主要考察大眾傳媒相關知識。課標要求為歸納文化傳播的手段和方式,感受現代傳媒的發(fā)展、特點和影響。無論是廣播、報紙、電話還是電視都是文化傳播的方式,其各自有著獨自的優(yōu)點和長處。這其中,大大縮短地域之間的限制,讓人們感受地域范圍變小的是電話。故本題答案為C。8.和其他媒體相比,報紙最突出的特點是(     A. 不容易受文化程度的限制       B. 畫面表現的內容形象直觀C. 可以長期保存,便于檢索       D. 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答案】 C【解析】此題考查對報紙的認識。報紙的便于攜帶,易于保存,廉價方便。不足是形象表達功能欠佳,信息量有限。故符合題意的是C。9.傳媒是社會溝通與文化傳播的橋梁。下列有關傳媒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傳媒的發(fā)展大致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階段。B. 印刷媒體的推廣標志著大眾傳媒開始出現。C. 互聯網兼收并蓄各種媒體的優(yōu)勢使其足以取代各種傳統(tǒng)媒體。D. 大眾傳媒已經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答案】 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傳媒的有關知識。互聯網可以兼收并蓄各種已有的大眾傳媒,人們從中能獲取書籍、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的信息,同時又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是虛擬的人際交往平臺和信息傳播平臺,但并不足以取代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傳統(tǒng)媒體,所以C錯誤。故選擇C。10.互聯網出現后,人們常通過博客、微博等表達、交流思想。這表明科技進步(   A. 促進了文化傳播方式的變革         B. 優(yōu)化了文化資源的內容C. 促成了新傳媒代替舊傳媒          D. 促進了先進文化的發(fā)展【答案】 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文化傳播的有關知識。依托技術的進步,傳媒的發(fā)展經歷了從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階段。這一過程是文化傳播方式不斷變革與發(fā)展的過程。故選A二、材料分析題11.20世紀20年代末,當無線電廣播剛剛出現時,曾有人對印刷業(yè)的前途憂心忡忡,預言報紙將壽終正寢。當集圖像與聲音為一體的電視出現時,又有人以更悲觀的論調提出:電視是報紙的真正掘墓者。但是,現實的發(fā)展并沒有應驗這些人的預言。報紙由少到多不斷擴大,不但沒有消亡,并且仍然是當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大眾傳播媒介之一。1)廣播、電視相對于報紙,有哪些優(yōu)點?2)廣播、電視的出現,報紙沒有消亡,互聯網的出現,報紙會壽終正寢嗎?為什么?3)新技術、新媒體的出現,對傳媒世界產生什么影響?【答案】 (1)傳播速度,信息量大,受眾廣泛,覆蓋面廣,聲情圖文并茂,參與性強,時效性強等。2)報紙相對于廣播、電視、互聯網,雖然存在著不足,但依然存在以下優(yōu)點:便于閱讀、不受播出時間限制、便于長期保存。報紙依然擁有一部分受眾等。3)新的枝術、新的媒介充實、完善了舊媒介,使媒介形式更為多樣、更為豐富多彩。新媒介與原有媒介~各自面對特定的受眾,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補充,共同筑起影晌巨大的傳媒世界。【解析】本題考查傳媒發(fā)展的相關知識。本題是基礎題。廣播、電視相對于報紙,傳播速度,信息量大,受眾廣泛,覆蓋面廣,聲情圖文并茂,參與性強,時效性強等。報紙相對于廣播、電視、互聯網,雖然存在著不足,但依然存在以下優(yōu)點:便于閱讀、不受播出時間限制、便于長期保存。報紙依然擁有一部分受眾等。新技術、新媒體的出現,對傳媒世界產生新的枝術、新的媒介充實、完善了舊媒介,使媒介形式更為多樣、更為豐富多彩。新媒介與原有媒介~各自面對特定的受眾,既相互競爭又相互補充,共同筑起影晌巨大的傳媒世界。1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某初中學生自從家中買了一臺電腦后,就喜歡上了互聯網,他覺得互聯網可以取代其他所有的大眾傳媒。他經常遇到難題找百度,想看新聞上新浪,想發(fā)表觀點就寫博客,通過QQ他還交了很多新朋友。最近,他還迷戀上了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1)除了互聯網,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傳媒?請至少列舉三種。2)你贊成該同學關于互聯網可以取代其他所有大眾傳媒的觀點嗎?請說明理由。3)該同學經常遇到難題找百度,說明網絡使人們在什么方面發(fā)生了改變?4)分析上述材料,說說該同學的哪些行為是不妥當的?【答案】 (1)電視、廣播、書籍、報紙等。2)不贊成。因為每種傳媒都有其優(yōu)點,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人們在利用大眾傳媒時,往往要根據媒體的特點及自己的需求做出具體的選擇。3)網絡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4)沉迷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解析】(1)本題考查的是傳媒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傳媒主要有電視、廣播、書籍、報紙、互聯網等。2)本題考查的是傳媒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因為每種傳媒都有其優(yōu)點,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人們在利用大眾傳媒時,往往要根據媒體的特點及自己的需求做出具體的選擇。3)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網絡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式。4)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沉迷網絡游戲和網絡聊天是不恰當的。 

相關試卷

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二課 傳媒的行程課后測評:

這是一份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二課 傳媒的行程課后測評,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培根說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歷史與社會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第二課 山川秀美優(yōu)秀當堂檢測題: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與社會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第二課 山川秀美優(yōu)秀當堂檢測題,共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材料分析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歷史與社會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第二課 南方地區(qū)精品練習:

這是一份初中歷史與社會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第二課 南方地區(qū)精品練習,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材料分析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 生活的變化第三課 生活的故事精品課后測評

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 生活的變化第三課 生活的故事精品課后測評

初中歷史與社會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第一課 規(guī)則的演變精品課后作業(yè)題

初中歷史與社會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第一課 規(guī)則的演變精品課后作業(yè)題

2020-2021學年第四課 青藏地區(qū)優(yōu)秀綜合訓練題

2020-2021學年第四課 青藏地區(qū)優(yōu)秀綜合訓練題

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一課 北方地區(qū)精品練習

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一課 北方地區(qū)精品練習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歷史與社會人教版 (新課標)七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第二課 傳媒的行程

版本: 人教版 (新課標)

年級: 七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