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案9 電解質(zhì)溶液
最新考綱展示 1.了解電解質(zhì)的概念;了解強電解質(zhì)和弱電解質(zhì)的概念。2.了解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的電離,以及電解質(zhì)溶液的導電性。3.了解弱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平衡。4.了解水的電離、水的離子積常數(shù)。5.了解溶液pH的定義;了解測定溶液pH的方法,能進行pH的簡單計算。6.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鹽類水解的應用。7.了解難溶電解質(zhì)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積的含義及其表達式,能進行相關的計算。
基礎回扣
1.NH3·H2O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電離常數(shù)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改變下列一種條件:
①升高溫度?、诩铀♂尅、奂由倭縉aOH(s)?、芡ㄉ倭縃Cl(g)?、菁尤隢H4Cl(s)?、藜尤隢a2CO3(s)
其中能實現(xiàn)下列要求的是:
(1)使電離平衡正向移動的有________。
(2)使c(NH)減小的有________。
(3)使c(H+)增大的有________。
(4)使平衡常數(shù)Kb增大的有________。
答案 NH3·H2ONH+OH-
Kb=
(1)①②④ (2)②③⑥ (3)①②④⑤ (4)①
2.有下列幾種物質(zhì):①NH3·H2O?、贜H4Cl
③(NH4)2SO4?、躈H4HSO4?、軳H4HCO3
⑥Na2CO3?、逳aHCO3?、郚aOH
按要求回答問題:
(1)能促進水的電離且溶液呈酸性的是________。
(2)同濃度的①~④的溶液中c(NH)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溫下,同濃度⑤~⑧溶液,pH由小到大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
(4)NaHCO3溶液顯堿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HCO3溶液的電荷守恒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溶液的物料守恒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②③
(2)③>④>②>①
(3)⑤c(OH-)
答案 D
解析 A項,醋酸為弱酸,pH=3的醋酸溶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大于0.001 mol·L-1;B項,將醋酸溶液稀釋10倍,CH3COOH的電離程度增大,n(H+)、n(CH3COO-)增大,但c(H+)、c(CH3COO-)減小,由于Kw=c(H+)·c(OH-)不變,則c(OH-)增大;C項,當醋酸和NaOH恰好完全反應時,得到CH3COONa溶液,CH3COO-水解使溶液呈堿性;D項,Ⅰ和Ⅱ等體積混合得到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溶液呈酸性,離子濃度大小關系為c(CH3COO-)>c(Na+)>c(H+)>c(OH-)。
“電離平衡”分析判斷中的常見誤區(qū)
(1)誤認為電離平衡向正向移動,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程度一定增大。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但醋酸的電離程度減小。
(2)誤認為弱電解質(zhì)在加水稀釋的過程中,溶液中離子濃度都減小,如氨水加水稀釋時,c(H+)增大。
(3)誤認為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3 mol·L-1的溶液一定呈堿性。如25 ℃,0.1 mol·L-1的鹽酸或氫氧化鈉溶液中由水電離的c(H+)都為1.0×10-13 mol·
L-1。
(4)弱電解質(zhì)溶液加水稀釋過程中,判斷某些微粒濃度的關系式是否發(fā)生變化時,首先要考慮該關系式是否是電離常數(shù)、離子積常數(shù)以及它們的變形。
(二)多角度攻克鹽類水解問題
4.正誤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為確定某酸H2A是強酸還是弱酸,可測NaHA溶液的pH。若pH>7,則H2A是弱酸;若pH<7,則H2A是強酸(×)
(2)25 ℃時,a mol·L-1一元酸HA與b mol·L-1 NaOH等體積混合后pH為7,則c(A-)≤c(Na+)(×)
(3)NaHSO4溶液、KF溶液、KAl(SO4)2溶液、NaI溶液中,前三個都對水的電離平衡產(chǎn)生影響,且都促進水的電離(×)
(4)鹽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的溶質(zhì)為NH4Cl(×)
(5)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氣體生成(×)
(6)25 ℃時,用醋酸溶液滴定等濃度NaOH溶液至pH=7,V醋酸<VNaOH(×)
(7)NaCl溶液和CH3COONH4溶液均顯中性,兩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5.現(xiàn)有①Na2CO3溶液 ②CH3COONa溶液 ③NaOH溶液各25 mL,物質(zhì)的量濃度均為0.1 mol·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種溶液的pH大小順序是③>②>①
B.將三種溶液稀釋相同倍數(shù),pH變化最大的是①
C.分別加入25 mL 0.1 mol·L-1的鹽酸后,溶液的pH大小順序是①>③>②
D.三種溶液中,由水電離的c(OH-)大小順序是③>①>②
答案 C
解析 根據(jù)“組成鹽的弱酸根離子對應的弱酸酸性越弱,鹽溶液的堿性越強”可得,三種溶液的堿性:③>①>②,pH:③>①>②,A錯;稀釋會促進①、②的水解,因此pH變化最大的是③,B錯;分別加入25 mL 0.1 mol·L-1鹽酸后,①中溶質(zhì)為NaHCO3和NaCl,顯堿性,②中溶質(zhì)為CH3COOH和NaCl,顯酸性,③中溶質(zhì)為NaCl,顯中性,pH大小順序為①>③>②,C對;NaOH溶液抑制水的電離,Na2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促進水的電離,故③中由水電離的c(OH-)最小,D錯。
6.化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有著重要的應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明礬水解形成的Al(OH)3膠體能吸附水中懸浮物,可用于水的凈化
B.某雨水樣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時間,pH由4.68變?yōu)?.28,是因為溶液中的SO水解
C.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備Fe(OH)3膠體,利用的是鹽類水解原理
D.純堿溶液呈堿性的原因是:CO+H2OHCO+OH-
答案 B
解析 明礬電離出的Al3+水解生成Al(OH)3膠體,A項正確;雨水放置一段時間后,H2SO3被氧化成強酸H2SO4,所以pH變小,B項錯;Fe3+在沸水中水解生成Fe(OH)3膠體,C項正確;D項是CO的水解,正確。
水解平衡分析中常見錯誤
(1)誤認為水解平衡向正向移動,離子的水解程度一定增大。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3固體,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動,但Fe3+的水解程度減小。
(2)誤認為弱酸強堿鹽都因水解而顯堿性。如NaHSO3因為酸式酸根的電離能力大于水解能力,其溶液顯酸性。
(3)由于加熱可促進鹽類水解,錯誤地認為可水解的鹽溶液在蒸干后都得不到原溶質(zhì)。其實不一定,對于某些水解程度不是很大,水解產(chǎn)物離不開平衡體系的情況[如Al2(SO4)3、Na2CO3]來說,溶液蒸干仍得原溶質(zhì)。
(三)多角度分析溶液中的平衡問題
7.H2S水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H2SH++HS-和HS-H++S2-。若向H2S溶液中 ( )
A.加水,平衡向右移動,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
B.通入過量SO2氣體,平衡向左移動,溶液pH值增大
C.滴加新制氯水,平衡向左移動,溶液pH值減小
D.加入少量硫酸銅固體(忽略體積變化),溶液中所有離子濃度都減小
答案 C
解析 加水促進電離,但氫離子濃度減小,A項錯誤;B項發(fā)生反應:2H2S+SO2===3S↓+2H2O,當SO2過量時溶液顯酸性,而且酸性比H2S強,pH值減小,B項錯誤;滴加新制氯水,發(fā)生反應Cl2+H2S===2HCl+S↓,平衡向左移動,溶液pH值減小,C項正確;加入少量硫酸銅固體,發(fā)生反應H2S+Cu2+===CuS↓+2H+, H+濃度增大,D項錯誤。
8.將Ca(OH)2加入蒸餾水中,一段時間后達到沉淀溶解平衡:Ca(OH)2(s)Ca2+(aq)+2OH-(aq)。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恒溫下向溶液中加CaO,溶液的pH升高
B.給溶液加熱,溶液的pH升高
C.恒溫下向溶液中加CaO后,溶液中的n(OH-)減小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固體,Ca(OH)2固體的質(zhì)量不變
答案 C
解析 由于溫度不變,故Ca(OH)2濃度不變,A錯誤;升溫時,由于Ca(OH)2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c(OH-)減小,故溶液pH降低,B錯誤;恒溫時加入CaO后會消耗一部分水,導致溶劑減少,故n(OH-)減小,C正確;加入NaOH固體,溶解平衡左移,Ca(OH)2固體的質(zhì)量增加,D錯誤。
9.常溫下,0.1 mol·L-1 HA溶液與0.1 mol·L-1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混合后溶液體積的變化忽略不計),測得混合液的pH=8。請回答下列問題:
(1)混合后溶液的pH=8的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
(2)混合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__________(填“”或“=”)0.1 mol·L-1 NaOH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
(3)已知NH4A溶液為中性,又知將HA溶液加入Na2CO3溶液中有氣體放出,試推斷(NH4)2CO3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相同溫度下,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下列四種鹽溶液按pH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為________(填序號)。
a.NH4HCO3 b.NH4A
c.(NH4)2CO3 d.NH4Cl
答案 (1)A-+H2OHA+OH- (2)>
(3)> c>a>b>d
解析 (1)0.1 mol·L-1 HA溶液與0.1 mol·L-1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得到0.05 mol·L-1 NaA溶液,混合溶液的pH=8,說明NaA為強堿弱酸鹽,A-水解使溶液呈堿性。(2)混合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0-6 mol·L-1,而0.1 mol·L-1 NaOH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0-13 mol·L-1。(3)HA溶液加入Na2CO3溶液中有氣體放出,說明HA的酸性比碳酸強,由于NH4A溶液顯中性,則(NH4)2CO3溶液顯堿性。由于酸性:HCl>HA>H2CO3>HCO,故四種鹽溶液的pH大小為c>a>b>d。
(四)突破電解質(zhì)溶液簡答題
10.常溫下,濃度均為0.1 mol·L-1的6種溶液pH如下:
溶質(zhì)
Na2CO3
NaHCO3
Na2SiO3
Na2SO3
NaHSO3
NaClO
pH
11.6
9.7
12.3
10.0
4.0
10.3
請根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回答:
(1)常溫下,相同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下列稀溶液,其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__________(用A、B、C表示)。
A.H2SiO3 B.H2SO3 C.H2CO3
(2)在上述NaHCO3溶液中加0.1 mol·L-1CaCl2,不能產(chǎn)生CaCO3沉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種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最小的是________(填化學式)。
(4)若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濃度,可向氯水中加入上表中的物質(zhì)是________(填化學式)。
(5)等濃度的H2SO3和NaHSO3混合液,加入少量的強酸或強堿溶液,pH值都沒有明顯變化,請解釋之。(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C>A
(2)HCO的電離程度較小,c(CO)很小,QcKsp(CuS),A項正確;該反應達平衡時c(Mn2+)、c(Cu2+) 保持不變,但不一定相等,B項錯誤;往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體后,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Mn2+)變大,C項正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D項正確。
4.25 ℃時,0.01 mol·L-1兩種弱酸溶液的pH如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弱酸
CH3COOH
HCN
pH
3.4
5.6
A.相同pH的兩種酸溶液中,CH3COOH溶液中水電離的c(H+)較大
B.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同的CH3COONa與NaCN溶液中,CH3COONa溶液的pH較大
C.等體積、相同pH的兩種酸溶液,分別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中和,消耗等量的NaOH
D.HCN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Ka)與CN-的水解平衡常數(shù)(K)存在如下關系:Ka·K=Kw
答案 D
解析 相同pH的CH3COOH和HCN溶液,由水電離的c(H+)相等,A錯;酸性:CH3COOH>HCN,則濃度相同時CN-比CH3COO-更容易水解,NaCN溶液的pH較大,B錯;酸性:CH3COOH>HCN,因此等體積、相同pH的兩種溶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HCN>CH3COOH,HCN溶液消耗的NaOH較多,C錯;HCN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Ka=,CN-的水解平衡常數(shù)K=,則Ka·K=Kw,D對。
(三)電解質(zhì)溶液中平衡常數(shù)的計算
5.在25 ℃下,將a mol·L-1的氨水與0.01 mol·L-1的鹽酸等體積混合,反應平衡時溶液中c(NH)=c(Cl-),則溶液顯__________(填“酸”、“堿”或“中”)性;用含a的代數(shù)式表示NH3·H2O的電離常數(shù)K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
解析 氨水與HCl等體積混合后的溶液中的電荷守恒關系式為c(NH)+c(H+)=c(Cl-)+c(OH-),因c(NH)=c(Cl-),故有c(H+)=c(OH-),溶液顯中性。
6.碳氫化合物完全燃燒生成CO2和H2O。常溫常壓下,空氣中的CO2溶于水,達到平衡時,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 mol·L-1。若忽略水的電離及H2CO3的第二級電離,則H2CO3HCO+H+的平衡常數(shù)K1=________。(已知:10-5.60=2.5×10-6)
答案 4.2×10-7
解析 由H2CO3H++HCO得平衡常數(shù)
K1=,其pH=5.60
則c(H+)=2.5×10-6 mol·L-1=c(HCO)
因此K1=≈4.2×10-7。
7.pC類似pH,是指極稀溶液中,溶質(zhì)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常用對數(shù)負值。如某溶液溶質(zhì)的濃度為1×10-3 mol·L-1,則該溶液中溶質(zhì)的pC=-lg(1×10-3)=3。下圖為H2CO3在加入強酸或強堿溶液溶液后,平衡時溶液中三種成分的pC—pH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人體血液中,HCO能起到使人體血液pH保持在7.35~7.45的作用。
①請用電解質(zhì)溶液中的平衡解釋:__________________(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②正常人體血液中,HCO的水解程度________電離程度(填“”或“=”)。
③pH=7.00的血液中,c(H2CO3)________c(HCO)(填“”或“=”)。
(2)H2CO3一級電離平衡常數(shù)的數(shù)值Ka1≈________。
(3)某同學認為該溶液中Na2CO3的水解是微弱的,發(fā)生水解的CO不超過其總量的10%。請你設計簡單實驗證明該同學的觀點是否正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某溫度下Li2CO3的Ksp為1.68×10-3,將適量Li2CO3固體溶于100 mL水中至剛好飽和,飽和Li2CO3溶液中c(Li+)=0.15 mol·L-1、c(CO)=0.075 mol·L-1。若t1時刻在上述體系中加入100 mL 0.125 mol·L-1 Na2CO3溶液,列式計算說明是否有沉淀產(chǎn)生。
答案 (1)①HCOH++CO、HCO+H2OH2CO3+OH-?、??、踓(Cl-)=c(I-)
C.CO2的水溶液:c(H+)>c(HCO)=2c(CO)
D.含等物質(zhì)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3c(Na+)=2[c(HC2O)+c(C2O)+c(H2C2O4)]
答案 A
解析 NaHSO4溶液中,根據(jù)電荷守恒有c(Na+)+c(H+)=c(OH-)+2c(SO),又因為c(Na+)=c(SO),綜合可得:c(H+)=c(OH-)+c(SO),A正確;相同條件下AgI的溶解度小于AgCl的,含有AgCl和AgI固體的懸濁液中,顯然有c(Ag+)>c(Cl-)>c(I-),B錯誤;CO2與水反應生成弱酸H2CO3,只有部分電離生成H+和HCO,受H+的抑制作用,HCO的電離程度更小,離子濃度關系為c(H+)>c(HCO)>2c(CO),C錯誤;含等物質(zhì)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中,根據(jù)物料守恒有2c(Na+)=3[c(HC2O)+c(C2O)+c(H2C2O4)],D錯誤。
3.(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11)一定溫度下,下列溶液的離子濃度關系式正確的是( )
A.pH=5的H2S溶液中,c(H+)=c(HS-)=1×10-5 mol·L-1
B.pH=a的氨水溶液,稀釋10倍后,其pH=b,則a=b+1
C.pH=2的H2C2O4溶液與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C2O)
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種溶液的c(Na+):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A項,pH=5的H2S溶液中,H+的濃度為1×10-5mol·L-1,但是HS-的濃度會小于H+的濃度,H+來自于H2S的第一步電離、HS-的電離和水的電離,故H+的濃度大于HS-的濃度,錯誤;B項,弱堿不完全電離,弱堿稀釋10倍時,pH減小不到一個單位,a碳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根據(jù)越弱越水解的原則,pH相同的三種鈉鹽,濃度的大小關系為醋酸鈉>碳酸氫鈉>次氯酸鈉,則鈉離子的濃度為①>②>③,故D正確。
4.(2014·四川理綜,6)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0.1 mol·L-1 NaHCO3溶液與0.1 mol·L-1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O)>c(HCO)>c(OH-)
B.20 mL 0.1 mol·L-1 CH3COONa溶液與10 mL 0.1 mol·L-1 HCl溶液混合后溶液呈酸性,所得溶液中:c(CH3COO-)>c(Cl-)>c(CH3COOH)>c(H+)
C.室溫下,pH=2的鹽酸與pH=12的氨水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Cl-)+c(H+)>c(NH)+c(OH-)
D.0.1 mol·L-1 CH3COOH溶液與0.1 mol·L-1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OH-)>c(H+)+c(CH3COOH)
答案 B
解析 A項,等濃度等體積的NaHCO3與NaOH混合時,兩者恰好反應生成Na2CO3,在該溶液中CO能進行兩級水解:CO+H2OHCO+OH-、HCO+H2OH2CO3+OH-,故溶液中c(OH-)>c(HCO),該項錯誤;B項,CH3COONa與HCl混合時反應后生成的溶液中含有等量的CH3COONa、CH3COOH、NaCl,因溶液顯酸性,故溶液中CH3COOH的電離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該項正確;C項,在混合前兩溶液的pH之和為14,則氨水過量,所得溶液為少量NH4Cl和過量NH3·H2O的混合溶液,則c(Cl-)c(HCN)>c(H+)
B.c(OH-)>c(CN-)>c(F-)>c(H+)
C.c(OH-)>c(F-)>c(CN-)>c(H+)
D.c(F-)>c(OH-)>c(HCN)>c(HF)
答案 D
解析 根據(jù)越弱越水解可得c(F-)>c(CN-),c(HCN)>c(HF);根據(jù)弱酸根離子水解程度較小可得:c(F-)遠大于c(OH-)和c(HF),c(CN-)遠大于c(OH-)和c(HCN)。由此即可判斷只有D正確。
2.相同溫度下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下列溶液中,c(NH)最大的是( )
A.NH4Cl B.(NH4)2Fe(SO4)2
C.(NH4)2SO4 D.(NH4)2CO3
答案 B
解析 (NH4)2Fe(SO4)2溶液中,NH、Fe2+水解均產(chǎn)生H+,相互抑制水解,導致NH水解程度減小,即溶液中c(NH)最大。
3.已知25 ℃時,H2CO3的K1=4.4×10-7,K2=4.7×10-11,NH3·H2O的K=1.75×10-5。下列有關0.1 mol·L-1的(NH4)2CO3、NH4HCO3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NH4HCO3溶液呈中性
B.(NH4)2CO3溶液呈酸性
C.(NH4)2CO3溶液中,c(NH)+c(NH3·H2O)=2[cCO)+c(HCO)+c(H2CO3)]
D.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兩種溶液中的NH濃度:前者一定是后者的2倍
答案 C
解析 由電離平衡常數(shù)知碳酸的一級電離常數(shù)不等于NH3·H2O的電離常數(shù),因此NH4HCO3溶液不可能呈中性;NH3·H2O的電離常數(shù)大于H2CO3的二級電離常數(shù),即NH的水解程度小于CO的水解程度,故(NH4)2CO3溶液呈堿性;兩種鹽溶液中只有在NH水解程度相同時,才可能存在D項中的關系式。
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是選好“參照物質(zhì)”,弄清電離程度或水解程度的相對大小。
(二)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關系
4.25 ℃時,在1.0 L濃度均為0.01 mol·L-1的某一元酸HA與其鈉鹽組成的混合溶液中,測得c(Na+)>c(A-),則下列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該溶液的pHc(A-),則c(H+)7,A錯;該溶液顯堿性,說明A-的水解程度大于HA的電離程度,B對;根據(jù)物料守恒,則c(A-)+c(HA)=0.02 mol·L-1,C對;由電荷守恒得n(A-)+n(OH-)=n(Na+)+n(H+)=0.01 mol+n(H+),D對。
5.下列物質(zhì)的量濃度關系錯誤的是( )
A.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HA溶液與MOH溶液等體積混合:c(H+)+c(M+)=c(OH-)+c(A-)
B.等體積、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F溶液與HF溶液混合:c(Na+)=c(F-)+c(HF)
C.物質(zhì)的量濃度相等的CH3COOH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體積混合:c(CH3COO-)+2c(OH-)=2c(H+)+c(CH3COOH)
D.硫酸氫銨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至溶液恰好呈中性:
c(Na+)>c(SO)>c(NH)>c(OH-)=c(H+)
答案 B
解析 A項根據(jù)電荷守恒,正確;B項,根據(jù)物料守恒,應為2c(Na+)=c(HF)+c(F-),錯誤;C項,寫出電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式,消去c(Na+),即得本項等式,正確;D項,注意SO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
6.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等pH的氨水、KOH溶液、Ba(OH)2溶液中:c(NH)=c(K+)=c(Ba2+)
B.將1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逐滴滴入10 mL 0.1 mol·L-1鹽酸中:c(Na+)>c(Cl-)>c(HCO)>c(CO)
C.向NH4HCO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pH=7:c(NH)+c(Na+)=c(HCO)+c(CO)
D.0.2 mol·L-1某一元弱酸HA溶液和0.1 mol·L-1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后的溶液:2c(OH-)+c(A-)=2c(H+)+c(HA)
答案 D
解析 A項,根據(jù)電荷守恒,等pH的氨水、KOH溶液、Ba(OH)2溶液中,c(NH)=c(K+)=2c(Ba2+);B項,將Na2CO3溶液逐滴滴入鹽酸中,發(fā)生反應,最終得到0.000 5 mol Na2CO3和0.001 mol NaCl的混合溶液,c(Na+)>c(Cl-)>c(CO)>c(HCO);D項,反應后得到等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HA和NaA的混合溶液,由電荷守恒:c(Na+)+c(H+)=c(A-)+c(OH-),由物料守恒:2c(Na+)=c(HA)+c(A-),消去c(Na+)可得:2c(OH-)+c(A-)=2c(H+)+c(HA)。
題型4 酸堿中和滴定及應用
1.(2014·海南,6)NaOH溶液滴定鹽酸的實驗中,不必用到的是( )
A.酚酞 B.圓底燒瓶
C.錐形瓶 D.堿式滴定管
答案 B
解析 用已知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來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時所需儀器:帶滴定管夾的鐵架臺、堿式滴定管、燒杯、錐形瓶、漏斗(可用來向滴定管中加入液體),用不到圓底燒瓶。滴定終點用指示劑酚酞來判斷。
2.(2014·海南,11)室溫下,用0.100 mol·L-1 NaOH溶液分別滴定20.00 mL 0.100 mol·L-1 的鹽酸和醋酸,滴定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Ⅱ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線
B.pH=7時,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小于20 mL
C.V(NaOH) =20.00 mL時,兩份溶液中c(Cl-)=c(CH3COO-)
D.V(NaOH) =10.00 mL時,醋酸溶液中c(Na+)>c(CH3COO-)>c(H+)>c(OH-)
答案 B
解析 A項,滴定開始時0.100 0 mol·L-1鹽酸pH=1,0.100 0 mol·L-1醋酸pH>1,所以滴定鹽酸的曲線是Ⅱ,滴定醋酸的曲線是Ⅰ,錯誤;B項,醋酸鈉水解呈堿性,氯化鈉不水解,pH=7時,醋酸所用NaOH溶液的體積小,正確;C項,V(NaOH)=20.00 mL 時,二者反應生成氯化鈉和醋酸鈉,醋酸根發(fā)生水解,濃度小于氯離子,錯誤;D項,加入10 mL氫氧化鈉時,溶液中恰好為同濃度的醋酸和醋酸鈉,醋酸的電離程度大于醋酸根的水解程度,所以c(CH3COO- ) >c(Na+ ),錯誤。
3.[2014·天津理綜,9(5)(6)]某活動小組測定制取的Na2S2O3·5H2O的純度的方法如下:準確稱取W g產(chǎn)品,用適量蒸餾水溶解,以淀粉作指示劑,用0.100 0 mol·L-1碘的標準溶液滴定。反應原理為2S2O+I2===S4O+2I-
(5)滴定至終點時,溶液顏色的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測定起始和終點的液面位置如圖,則消耗碘的標準溶液體積為________mL。產(chǎn)品的純度為(設Na2S2O3·5H2O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M)________。
答案 (5)由無色變藍色
(6)18.10 ×100%
4.[2014·重慶理綜,9(1)(2)(3)(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2760-2011)規(guī)定葡萄酒中SO2最大使用量為0.25 g·L-1。某興趣小組用圖1裝置(夾持裝置略)收集某葡萄酒中SO2,并對其含量進行測定。
圖1
圖2
(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水通入A的進口為________。
(2)B中加入300.00 mL葡萄酒和適量鹽酸,加熱使SO2全部逸出并與C中H2O2完全反應,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去C中過量的H2O2,然后用0.090 0 mol·L-1NaOH標準溶液進行滴定,滴定前排氣泡時,應選擇圖2中的________;若滴定終點時溶液的pH=8.8,則選擇的指示劑為________;若用50 mL滴定管進行實驗,當?shù)味ü苤械囊好嬖诳潭取?0”處,則管內(nèi)液體的體積(填序號)____________(①=10 mL,②=40 mL,③40 mL)。
(4)滴定至終點時,消耗NaOH溶液25.00 mL,該葡萄酒中SO2含量為________g·L-1。
答案 (1)冷凝管(或冷凝器) b
(2)SO2+H2O2===H2SO4
(3)③ 酚酞 ④ (4)0.24
解析 (1)A儀器的名稱為冷凝管或冷凝器;為使冷卻效果好,應將冷卻水從處于低處的b口通入。
(2)SO2具有強還原性,H2O2具有強氧化性,二者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SO2+H2O2===H2SO4。
(3)NaOH盛裝在堿式滴定管中,應將橡皮管向上彎曲排出氣泡,故選③。滴定至終點時溶液的pH=8.8,在酚酞的變色范圍內(nèi),故可選用酚酞作指示劑。液面在10 mL時滴定管中有刻度的液體為40 mL,因滴定管的下端有一段無刻度,故管內(nèi)液體的體積大于40 mL。
(4)SO2與NaOH存在如下關系:
SO2 ~ H2SO4 ~ 2NaOH
64 g 2 mol
m(SO2) 0.090 0 mol·L-1×0.025 L
解得:m(SO2)==0.072 g,故葡萄酒中SO2的含量為=0.24 g·L-1。
中和滴定要點歸納
(1)酸堿中和滴定原理:H++OH-===H2O,即c標·V標=c待·V待
(2)酸堿中和滴定的關鍵:
①準確測定V標和V待,正確使用酸式、堿式滴定管。
②準確判斷中和反應是否恰好完全進行,借助酸堿指示劑判斷滴定終點。
(3)酸堿中和滴定實驗操作:
①滴定前的準備工作。a.滴定管的檢漏:關閉活塞,加水觀察活塞周圍有無水滲出;旋轉活塞180°再檢驗有無水滲出。b.洗滌:滴定管用水洗后一定要用待裝液進行潤洗;錐形瓶水洗后不能進行潤洗。c.裝液調(diào)零:將溶液裝入滴定管中,趕出氣泡,并將液面調(diào)節(jié)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
②滴定操作(以鹽酸標準液滴定NaOH為例)。左手握活塞并旋轉開關,右手搖瓶,目視溶液,顏色突變且半分鐘內(nèi)不褪色,說明達到滴定終點。
(一)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
1.正誤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
(2)讀數(shù)為22.30(×)
(3)可用25 mL堿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
(4)讀取滴定管內(nèi)液體的體積,俯視讀數(shù)導致讀數(shù)偏小(√)
(5)用50 mL酸式滴定管可準確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
(6)中和滴定實驗時,用待測液潤洗錐形瓶(×)
(7)“中和滴定”實驗中,容量瓶和錐形瓶用蒸餾水洗凈后即可使用,滴定管和移液管用蒸餾水洗凈后,須經(jīng)干燥或潤洗后方可使用(√)
(8)酸堿滴定時,若加入待測液前用待測液潤洗錐形瓶,將導致測定結果偏高(√)
(9)(√)
(10)滴定前滴定管內(nèi)無氣泡,終點讀數(shù)時有氣泡,所測體積偏小(√)
(二)滴定過程中粒子濃度的分析
2.20 ℃時向20 mL 0.1 mol·L-1醋酸溶液中不斷滴入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pH變化如圖所示。此過程中離子濃度的關系錯誤的是( )
A.a(chǎn)點:c(CH3COO-)>c(Na+)>c(H+)>c(OH-)
B.b點:c(Na+)=c(CH3COO-)>c(H+)=c(OH-)
C.c點:c(H+)=c(CH3COOH)+c(OH-)
D.d點:c(Na+)>c(CH3COO-)>c(OH-)>c(H+)
答案 C
解析 a點是CH3COOH和CH3COONa的等量混合,離子濃度關系為c(CH3COO-)>c(Na+)>c(H+)>c(OH-);b點,呈中性,溶質(zhì)為CH3COONa和少量CH3COOH,根據(jù)電荷守恒判斷;c點,正好生成CH3COONa溶液,根據(jù)質(zhì)子守恒得c(OH-)=c(CH3COOH)+c(H+);d點是CH3COONa和NaOH的混合,其中CH3COONa的物質(zhì)的量是NaOH的2倍,該式正確。
3.(2013·山東理綜,13)
某溫度下,向一定體積0.1 mol·L-1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濃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pOH=-lg[OH-])與p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則( )
A.M點所示溶液的導電能力強于Q點
B.N點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
C.M點和N點所示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D.Q點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等于醋酸溶液的體積
答案 C
解析 結合醋酸與NaOH溶液的反應,pOH、pH的定義及題給圖像,分析各選項并得出合理答案。
Q點pOH=pH=a,則有c(H+)=c(OH-),此時溶液呈中性,那么c(CH3COO-)=c(Na+);N點溶液呈堿性,c(OH-)>c(H+),那么c(CH3COO-)A點
B.由水電離出的c(OH-):B點>C點
C.從A點到B點,混合溶液中可能存在:c(CH3COO-)=c(Na+)
D.從B點到C點,混合溶液中一直存在:c(Na+)>c(CH3COO-)>c(OH-)>c(H+)
答案 D
解析 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在B點時恰好完全反應,B點為CH3COONa溶液,溶液顯堿性,水的電離程度在三點中最大,溶液溫度最高時醋酸的電離平衡常數(shù)最大,A、B選項正確;從A點到B點混合溶液可能顯中性,依據(jù)電荷守恒可知C選項正確;在C點時為等濃度的CH3COONa、NaOH混合溶液,c(OH-)>c(CH3COO-),D選項錯誤。
巧抓“四點”,突破反應過程中“粒子”濃度關系
(1)抓反應“一半”點,判斷是什么溶質(zhì)的等量混合。
(2)抓“恰好”反應點,生成什么溶質(zhì),溶液呈什么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3)抓溶液“中性”點,生成什么溶質(zhì),哪種反應物過量或不足。
(4)抓反應“過量”點,溶質(zhì)是什么,判斷誰多、誰少還是等量。
(二)滴定原理的應用
6.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探究強堿和不同的酸的中和反應,過程如下:
(1)實驗步驟:
①分別配制濃度均為0.1 mol·L-1的NaOH、HCl、CH3COOH溶液備用。配制過程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量筒、燒杯、容量瓶、玻璃棒、細口瓶、__________。
②在錐形瓶中加入10 mL 0.1 mol·L-1的HCl溶液,在25.00 mL________(填“酸式”或“堿式”)滴定管中加入0.1 mol·L-1的NaOH溶液,連接數(shù)據(jù)采集器和pH傳感器。
③向錐形瓶中滴入NaOH溶液,接近估算的NaOH溶液用量附近時,減慢滴加速度,等讀數(shù)穩(wěn)定后,再滴下一滴NaOH溶液。
④利用計算機繪制pH變化圖。
用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代替HCl溶液重復上述②~④的實驗操作。
(2)結果分析:
20 ℃時,用NaOH溶液分別滴定HCl、CH3COOH溶液的pH變化曲線如下。
根據(jù)上述曲線回答下列問題:
①測得醋酸起點pH為3,則20 ℃時該濃度醋酸的電離度為______________;
②滴定開始后醋酸pH變化比鹽酸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時pH=7,而醋酸恰好完全反應時pH在8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膠頭滴管?、趬A式 (2)①1% ②醋酸是弱酸,中和反應生成的醋酸根離子對醋酸的電離產(chǎn)生抑制作用?、壑泻秃笊傻拇姿徕c水解使溶液顯堿性
解析 (1)①定容時需要用到膠頭滴管。②量取NaOH溶液用堿式滴定管。(2)①醋酸的pH=3,則發(fā)生電離的c(CH3COOH)=0.001 mol·L-1,故醋酸的電離度為×100%=1%。②醋酸和NaOH溶液反應后生成的CH3COO-對醋酸的電離有抑制作用,因此pH變化較快。③醋酸與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生成CH3COONa溶液,CH3COO-水解使溶液顯堿性。
7.滴定分析是一種操作簡便、準確度很高的定量分析方法,它可廣泛應用于中和滴定、氧化還原反應等滴定中。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利用滴定分析法進行下面兩項定量分析。
(1)測定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NaOH的含量。實驗操作為先向混合液中加過量的BaCl2溶液使Na2CO3完全轉化成BaCO3沉淀,然后用標準鹽酸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劑)。
①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直接滴入鹽酸,則終點顏色的變化為______________,為何此種情況能測出NaOH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時,若滴定管中的滴定液一直下降到活塞處才達到滴定終點,則能否由此準確地計算出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測定某品牌的碘鹽(含有碘酸鉀)中碘元素的百分含量。準確稱取5.000 0 g該碘鹽,溶于蒸餾水,然后與足量的KI溶液在酸性條件下混合(發(fā)生的反應為KIO3+3H2SO4+5KI===3K2SO4+3I2+3H2O),充分反應后將混合
溶液稀釋至250 mL,然后用5.0×10-4 mol·L-1的Na2S2O3標準溶液進行滴定(用淀粉作指示劑,反應為I2+2S2O===2I-+S4O)。取用Na2S2O3的標準溶液應該用________式滴定管。有關實驗數(shù)值如下表所示(第一次滴定終點的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請將讀得的數(shù)據(jù)填入表中)。
滴定次數(shù)
待測液的
體積(mL)
滴定前的
讀數(shù)(mL)
滴定后的
讀數(shù)(mL)
第一次
25.00
0.00
V=________
第二次
25.00
0.00
14.99
第三次
25.00
0.00
15.01
該碘鹽中碘元素的百分含量為________,下列操作中,會導致所測得的碘元素的百分含量偏大的是________。
a.滴定終點時,俯視刻度
b.沒有用Na2S2O3標準溶液潤洗相應的滴定管
c.錐形瓶中有少量的蒸餾水
答案 (1)①由紅色變成無色 滴定終點時溶液呈弱堿性,BaCO3不參與反應 ②不能 因為活塞處無刻度,無法準確地讀出所用標準鹽酸的體積
(2)堿 15.90 3.18×10-4×100% b
解析 (1)酚酞變色的pH范圍為8~10,pH≤8時無色。(2)Na2S2O3為強堿強酸鹽,該溶液顯堿性,應用堿式滴定管。a操作會導致滴定后讀數(shù)偏小,測量值偏?。籦操作會導致標準溶液被稀釋,測量的結果偏大;c操作對實驗結果無影響。
這是一份【考前三個月】2022屆高考化學(2019新人教版)考前專題復習題-物質(zhì)的組成、分類及化學用語(19頁,含答案解析),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物質(zhì)的組成、性質(zhì)和分類,5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7 kJ,4 kJ·ml-1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考前三個月】2022屆高考化學(2019新人教版)考前專題復習題-氧化還原反應(17頁,含答案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3NA、0,強弱規(guī)律的常見應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考前三個月】2022屆高考化學(2019新人教版)考前專題復習題-化學實驗基礎知識(16頁,含答案解析),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00 mL 0,85 mL的KMnO4溶液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