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圖為“寧波市某區(qū)域地形剖面和人口與聚落分布相對數變化曲線圖”,讀圖回答1~3題。
1.該區(qū)域的主要植被類型是( )
A. 熱帶雨林 B.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C.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 D. 溫帶落葉闊葉林
2.影響①②③④四個區(qū)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 B. 氣候 C. 河流 D. 土壤
3.該區(qū)域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區(qū)域最可能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B 2.A 3.D
【解析】1.寧波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此該區(qū)域的主要植被類型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2.由圖中人口與聚落分布相對數與地形剖面圖的關系可以判斷,地勢越平坦,人口與聚落分布相對數越多,所以影響①②③④四個區(qū)域人口與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
3. 由圖中人口與聚落分布相對數與地形剖面圖的關系可以判斷,地勢越平坦,人口與聚落分布相對數越多,④區(qū)域聚落分布最密集。
讀“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坡度與海拔、人口累積百分比曲線圖”,完成4~5題。
4.由材料可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
A. 降水 B. 坡度 C. 水源 D. 海拔
5.該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 )
A. 海拔3000m以下 B. 海拔3000-4000m
C. 坡度5°以下 D. 坡度5°-11°
【答案】4.B 5.C
【解析】4.根據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坡度與海拔、人口累積百分比曲線圖,可知坡度在5°以下,人口總數達到80%,而坡度較大的地方人口比重較小,主要跟坡度有關。
5.讀圖可知,坡度在5°以下,人口總數達到80%,人口主要分布在1000米以下。
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緯70°至南緯50°地區(qū)。下圖顯示為緯度每隔10°范圍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結合下圖完成6-7題。
6.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緯度范圍是( )
A. 10°S~20°S B. 20°N~30°N
C. 30°N~40°N D. 40°N~50°N
7.南緯40°~50°范圍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為( )
A. 氣候酷寒 B. 山地多,平原少
C. 陸地面積小 D. 干旱區(qū)面積大
【答案】6.B 7.C
【解析】6.依據題目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為23.2%,是最大值。7.南緯40°~50°范圍大部分是海洋。
下圖是“非洲某地區(qū)人口分布與海拔高度相關示意圖”,讀圖完成8~10題。
8.圖中所示地區(qū)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多的海拔高度在( )
A. 0--500米 B. 500米左右
C. 500--1000米 D. 2000米以上地區(qū)
9.該海拔區(qū)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礦產豐富 B. 交通便利
C. 宗教圣地 D. 氣候適宜
10.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的城市大多分布于( )
A. 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區(qū) B. 漁業(yè)發(fā)達的沿海地區(qū)
C. 鐵礦與煤礦資源豐富的地區(qū) D. 森林茂密的地區(qū)
【答案】8.C 9.D 10.A
【解析】 第8題,從圖中看,圖示地區(qū)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多的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C正確。第9題,非洲大部分地區(qū)地處熱帶,海拔較高的地區(qū),氣候涼爽,適宜人類居住,D正確。第10題,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的城市大多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區(qū),A正確。
圖示的西伯利亞地區(qū)是俄羅斯的一個重要開發(fā)區(qū),這里針葉林廣布……。據此回答11~12題。
11.該地區(qū)南部人口密度相對較高,這主要是由于南部( )
①氣溫較適宜 ②位于平原地帶 ③開發(fā)歷史較長 ④經濟相對發(fā)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世紀后期以來,該地區(qū)內部呈現(xiàn)人口由南向北的遷移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北部( )
A.人口密度低 B.開發(fā)了新資源
C.交通條件改善 D.市場廣闊
【答案】11.C 12.B
【解析】11.西伯利亞的南部地區(qū)緯度相對較低,氣溫相對較高,自然條件相對較好,因而開發(fā)歷史較長,經濟相對發(fā)達,人口較多,人口密度相對較高;但由圖可知該區(qū)域是許多大河的發(fā)源地,可以推斷該地區(qū)多山地高原,地勢較高。
12. 由圖可知西伯利亞地區(qū)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分布相對偏北,隨著西伯利亞地區(qū)成為俄羅斯的一個重要開發(fā)區(qū),北部礦產資源的開發(fā)可以促進改善基礎設施、提供眾多的就業(yè)機會,帶動經濟的發(fā)展,所以吸引該地區(qū)內部呈現(xiàn)人口由南向北的遷移趨勢。
二、非選擇題
13.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某島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降水致使植物生長十分茂盛。島嶼東西兩側降水有明顯的差異,人類活動具有明顯的地區(qū)差異。下圖為該島嶼相關信息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描述該島嶼人口分布特征,并簡要分析原因。
【答案】13.沿海分布;沿河流下游分布;沿交通線(鐵路線)分布;主要分布在東部。
沿海地區(qū),對外交通便利;地勢較低平,利于城市、交通建設和發(fā)展經濟;河流下游,水資源充足(且取水成本低)
1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2014年美國人口數量達3.188億,為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國家。美國是發(fā)達國家中唯一人口數量仍在以較快速度增長的國家。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位于美國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區(qū),面積約41.1萬平方千米,為美國人口最多的州。如圖為美國本土人口分布圖。
(1)指出美國人口的分布特點,分析東北部人口稠密的地理原因。
(2)簡述近三十多年來加利福尼亞州吸引人口遷移,逐漸成為人口大州的原因。
(3)說明美國人口持續(xù)增長的原因,從地理角度評價美國人口增長對本國和全球的主要影響。(12分)
14.【答案】(1)特點:東北部(東北沿海和五大湖區(qū))人口稠密;南部和西部沿海人口較多;廣大內陸地區(qū)人口稀少。
原因:煤、鐵資源豐富;開發(fā)時間長;經濟(工業(yè)、金融貿易發(fā)達)基礎好;水陸交通便利。
(2)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達;經濟發(fā)展迅速,就業(yè)機會多;陽光充足,環(huán)境優(yōu)美。
(3)原因:較高的生育率水平;人口死亡率低;人口平均壽命提高;外來移民多。
影響:增強綜合國力;為經濟發(fā)展提供充足的勞動力和廣闊的消費市場;高素質移民遷入促進創(chuàng)新發(fā)展;促進多元文化交流;美國人均資源消耗量大,人口快速增長會給全球能源安全和環(huán)境帶來巨大挑戰(zhàn)。
這是一份高中地理魯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第二節(jié) 地域文化與城鄉(xiāng)景觀習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綜合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魯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第三節(jié) 城鎮(zhèn)化當堂檢測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魯教版 (2019)第二節(jié) 人口遷移同步訓練題,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三產業(yè)比重上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