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 102 頁第 7 題和練習二十五第 13 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能正確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初步識圖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感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學會合作學習, 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重難點: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幫助學生建立簡單的空間觀念。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法
學法:自主探究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宣布本節(jié)課的復習內(nèi)容,并板書:觀察物體的復習二、復習舊知
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
教師:要知道一個物體的全貌有什么辦法呢?
(我們應該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物體) 教師:怎樣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呢?
(從物體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觀察,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形狀不同。要感知一個物體的全貌,應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多媒體出示教材第 102 頁的第 7 題圖。讓學生獨立完成連線
練習。
集體訂正,然后小結(jié)。從不同的位置去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五第 13 題。
學生獨立完成,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2、下面的圖形是誰看到的?連一連。
四、總結(jié)提升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對觀察物體有了更深的了解。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嗎?提出來我們一起解決。
這是一份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5 觀察物體(一)教學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導入,探究新知,拓展延伸,全課總結(ji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5 觀察物體(一)教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總結(jié)方法,提升認識,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課堂小結(jié),暢談收獲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級上冊5 觀察物體(一)教案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運用新知,解決問題,鞏固提高,應用拓展,課堂小結(jié),暢談收獲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