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學年上學期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三單元學案教師版班級:_____ 姓名:_______ 家長簽名:_____日期:_____7.2服務社會一、教學目標:1、知道服務社會體現(xiàn)人生價值,促進全面發(fā)展;懂得服務社會需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需要熱愛勞動、愛崗敬業(yè)。2、理解服務社會的意義,能夠主動參與服務社會的活動。3、樹立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意識,培養(yǎng)親社會行為二、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服務社會的意義。2、教學難點:踐行服務和奉獻社會。三、教學方法:事例分析法、比較法、討論法、活動體驗法等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相關漫畫五、教學時間:1課時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熱愛勞動,愛崗敬業(yè)。我們要努力學習,增強勞動觀念,培養(yǎng)敬業(yè)精神,學會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為將來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做好準備。(二)教學過程 :合作學習,分小組問題探究:觀看視頻《抗擊疫情全民行動》,結(jié)合運用你的經(jīng)驗P80(1).你參加過類似的活動嗎?(2).看過視頻對你有何啟示?(3).奉獻社會對我們個人成長有什么意義?(討論)對個人:對社會:觀看視頻《新時代中國青年 要擔當時代責任》討論:青少年如何服務和奉獻社會?(三)檢測練習:單項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1.“殘年風燭,發(fā)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备啐g孤寡老人劉盛蘭拾荒助學的感人事跡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A.貢獻了什么B.得到了什么C.失去了什么D.經(jīng)歷了什么2.在殿堂和田壟之間,你選擇后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獲的時節(jié)?!边@是“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秦玥飛的頒獎詞。他從耶魯畢業(yè)后回國當村官,扎根基層,服務農(nóng)村。這體現(xiàn)了秦玥飛()①具有強烈的責任感②服務社會,積極為社會作貢獻③為了出名放棄了自身利益④實現(xiàn)了自身的價值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服務社會能夠促進我們?nèi)姘l(fā)展,體現(xiàn)在()①拓展我們的視野②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③豐富我們的知識④提升人際交往能力以及提高道德境界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4.2017年2月18日下午,廣州暨南大學內(nèi)舉辦了一場名為《年輕人,益起來》的公益組織交流會。此次交流會旨在探討如何向青少年有效傳達參與公益的健康理念,倡導青少年積極參與公益實踐活動。參與社會公益活動()A.會影響我們的學習B.只有環(huán)境保護、社區(qū)服務兩種形式C.就是當志愿者D.是服務和奉獻社會的有效途徑5.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青少年()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②只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③熱愛勞動,愛崗敬業(yè)④輟學打工,提高求生能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右圖漫畫《老少同心》中老人和兒童的善舉表明()①只有捐款才能體現(xiàn)愛心②他們幫助別人,服務社會③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④關愛能給人帶來溫暖和希望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7.2018年暑假,一兒童在游玩時不慎落水,一名年輕男子聽到呼救后,迅速跳入湖中施救。救人后,年輕男子未留下姓名,自稱是“一名消防員,這是應該的”,就默默地離開了。愛心救助,關愛他人,服務社會。下列能夠體現(xiàn)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是()①小明在體育測試前積極做熱身準備②公民舉報私人作坊制假售假③災害發(fā)生后同學們積極捐款捐物④小亮在十字路口左右看看沒有車輛通過,趕緊闖紅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2017年春節(jié),一家支付類網(wǎng)絡企業(yè)再次推出了“五福紅包”活動,收齊“五福”就可以參與分發(fā)網(wǎng)絡紅包。去年這個活動曾因為“敬業(yè)福”數(shù)量太少遭到吐槽。無敬業(yè)不成福,仿佛一個美妙的隱喻,讓許多人都意識到,敬業(yè)原來正是幸福的基石。這啟示我們()A.只要敬業(yè)就能實現(xiàn)自身價值B.培養(yǎng)敬業(yè)精神是我們的主要任務C.只要敬業(yè)就能獲得巨大利益D.要熱愛勞動,愛崗敬業(yè),服務和奉獻社會二、能力提升材料:某社區(qū)倡導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參與公益活動,用每一個人的熱情去激活社會的正能量,實現(xiàn)“微志愿—微文明—大文明”的轉(zhuǎn)變。(1)請你談一談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意義。(2)現(xiàn)實生活中你可以參加哪些社會公益活動?一、單項選擇題:A B D D B A B D二、能力提升:答:(1)是服務和奉獻社會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實現(xiàn)自身價值,能夠促進我們?nèi)姘l(fā)展;有利于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弘揚民族精神和傳統(tǒng)美德;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2)當志愿者、參與環(huán)境保護活動、參與社區(qū)服務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