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面積,知道我國是個海陸兼?zhèn)涞膰?,疆域遼闊。
2.觀察我國的省級行政區(qū)域圖,了解我國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qū)的地理位置。
3.了解臺灣省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風土人情,知道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觀察中國地形圖,了解我國主要的山脈和江河,了解長江、黃河、黃山、天山等名山大川,體會祖國的大好河山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韻味。
5.知道我國遼闊的國土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教學重點
1.了解我國的地理位置、面積、疆域以及我國的省級行政區(qū)域劃分情況。
2.了解臺灣的地理位置、風土人情,懂得臺灣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真正懂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本插圖、世界地圖、中國疆域圖、中國省級行政區(qū)域圖、中國地形圖等等。
預習要求
收集資料,查找有關臺灣的美麗風光、民風民情和鄭成功收復臺灣的一些資料等等。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旁注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張世界地圖,引導觀同學們觀察,找一找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地圖上的位置。
2.指一名學生上講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教師引導: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的祖國,幾年來,我們學習了很多贊美祖國的優(yōu)秀詩篇大家還記得嗎?學生背一背自己學過的有關祖國的名篇名句。
預設:
《愛祖國更愛家鄉(xiāng)》—余秋雨
《把祖國摟進明月》—葉蒨心涼
《騰飛吧,我偉大的祖國》—淮河柳
3.是啊,這就是作家們眼中的中國。對于我們國家,大家有細致的了解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跟大家一起深入了解我們國的國土。
4.板書課題:我們神圣的國土
二、遼闊的國土
(一)地理位置和面積
1.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世界地圖,進一步了解中國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了解我們國家的地理位置和面積。
我們的祖國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陸地面積為960多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面積第三大的國家。
2.引導學生看一看俄羅斯的國土面積,再看一看加拿大的國土面積,體會我國幅員遼闊。
3.把中國國土面積和歐洲國土面積進行比較,引導學生看一看世界地圖,指生上講臺指一指中國的位置,再指一指歐洲的位置,明白我國的國土面積與歐洲面積差不多,再次體會我國國土面積之大,疆域之遼闊。
4.同學們,在學這一課之前,你們知道我國國土面積非常大嗎?是從哪里知道的?
預設:
我跟爸爸媽媽旅游的時候知道的,我們去三亞旅游,從北京坐飛機到三亞,要飛4-5個小時左右,后來我查了一下北京到三亞的距離,一共有2710公里。
我是從網上查閱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面積約為960萬多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島嶼岸線1.4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臺灣島最大,陸地同14個國家接壤,與6個國家海上相鄰。
我是從一些詩歌上知道的,記得我們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學過一篇詩歌,題目叫《祖國多么廣大》,這篇詩歌就寫出了我國領土面積非常大。
5.教師小結:是的,我國的領土面積非常大,疆域遼闊。從古到今,我們一直用“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等詞語來形容我們偉大的祖國。
(二)了解我國的疆域
1.出示中國的疆域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了解我國的疆域。
預設:
我國是個海陸兼?zhèn)涞膰遥谧鎳箨懙臇|面自北向南,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南海四海相連。
我國近海島嶼眾多,臺灣是我國的第一大島,除了臺灣島之外還有釣魚島、赤尾嶼、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嶼。
我國領土的四面分別為:最東邊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邊在帕米爾高原附近,最南端在立地暗沙,最北邊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
特別提醒: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疆域的時候,一定要結合中國地圖,邊說邊引導學生看地圖上的地理位置,這樣更加形象直觀的體會中國疆域的遼闊。
2.實踐操作題
請大家再看中國的疆域圖,找一找我國有哪些陸上鄰國?有哪些國家與我國隔海相望?再找一找我國大陸邊臨的四大海域和我國的臺灣島。
教師將中國的疆域圖放至最大,便于學生查找。
全班交流,指生上講臺指一指相應的地理位置。
預設:
在陸地上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有14個,分別是朝鮮、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
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3.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我國的地理位置、面積,體會到了我國疆域的遼闊。下面我們將目光投向我們內部,了解一下我國的省級行政區(qū)域。
(三)我國省級行政區(qū)域
1.出示中國的省級行政區(qū)域圖,學生仔細觀察,初步了解我國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qū)。
教師引導:同學們,我國現(xiàn)在有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qū),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下面請大家來找一找我們國家的首都北京在哪里?然后再找一找我們家鄉(xiāng)江蘇的位置。
2.出示課本46頁的閱讀角,學生讀一讀,初步了解我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qū)的一些知識。
3.教師再次引導學生回到中國的省級行政區(qū)域圖中來,師生共同觀察地圖,大概了解我國的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qū)的位置。
4.了解臺灣省
(1)將中國地圖放大到學生清楚的看到臺灣省。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地方是哪里嗎?(臺灣?。?br>(2)是的,這就是我國的臺灣省,關于臺灣大家了解多少呢?
師生共同交流,了解臺灣的一些知識。
預設:
臺灣省的地理位置:臺灣省位于我國東南沿海。
臺灣省的組成:臺灣省包括臺灣島,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島,釣魚島,赤尾嶼等島嶼。
臺灣省的特點:臺灣島山地面積大,氣候溫暖濕潤,景色秀美,物產豐富,經濟發(fā)達,有“海上明珠”“亞洲天然植物園”“海上米倉”“東方甜島”“水果之鄉(xiāng)”等美稱。
臺灣省在我國領土中的地位: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教師引導: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大致了解了臺灣的一些知識,不過,要想更深入的了解臺灣,我們還需要查閱更多的資料。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查閱一些有關臺灣省美麗風光、民風民情和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的資料,下面請大家拿出自己搜集的資料在小組中與同學們分享分享。
學生分小組活動,交流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這些資料可以是文字資料,如果有圖片資料就更好了。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收集的資料,然后有選擇的選取一些資料在全班進行交流。
(4)教師再補充一些音頻、視頻和圖片資料,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臺灣的美麗風光、民風民情,了解民族英雄收復臺灣的故事。
5.教師總結:同學們,幅員遼闊的國土,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我們世世代代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我們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三、好山好水好風光
1.教師引導:同學們,我們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許多名山大川,景色優(yōu)美,風光秀麗。
2.出示中國地形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中國地形圖,找一找我國的主要山脈和大江大河,看看他們都分布在哪里。
預設:
大江大河——長江、黃河、雅魯藏布江、塔里木河、淮河等主要河流。
山脈——太行山脈、長白山脈、大興安嶺、陰山山脈、秦嶺、巫山、雪峰山、橫斷山脈、祁連山脈、天山山脈、昆侖山脈、喜馬拉雅山脈等等。
3.請大家再仔細看看,我們的家鄉(xiāng)江蘇有什么著名的山脈呢?
學生找一找家鄉(xiāng)江蘇的名山大川。
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江蘇屬于里下河地區(qū),是平原地帶,沒有大的山脈,河流主要是長江、淮河,還有一條從北京到浙江的大運河流經江蘇。
4.教師引導:同學們,我國幅員遼闊,有連綿巍峨的高山和氣勢磅礴的高原,有群山環(huán)抱的盆地和一望無際的平原,還有高低起伏的丘陵和縱橫交錯的江河湖泊,祖國的大好河山就像一幅山水畫卷,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韻味。
5.出示課本49頁的4幅插圖,學生觀察這四幅插圖,并讀一讀下面的文字說明,了解長江、黃河、黃山、天山的有關資料。
6.除了我們書上提到的這4個地方之外,我國還有許多名山大川,你對這些名山大川有哪些了解呢?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所了解的名山大川。
預設:
喜馬拉雅山脈(梵語:him aalaya,意為雪域),藏語意為“雪的故鄉(xiāng)”。位于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達或超過海拔7350米。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長2450km,寬200~350km。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又名圣母峰,藏語名:Qm langma),是藏語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達8844.43米。據(jù)最新測定數(shù)據(jù)表明,珠穆朗瑪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雅魯藏布江:是中國最長的高原河流,位于西藏自治區(qū)境內,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發(fā)源于西藏西南部喜馬拉雅山北麓的杰馬央宗冰川,上游稱為馬泉河,由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繞過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轉向南流,經巴昔卡出中國境。水能蘊藏量豐富,在中國僅次于長江。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第一大峽谷,獲得中國世界紀錄協(xié)會的世界最深大峽谷、世界最長大峽谷兩項世界紀錄的認證。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我們國家的地理位置、面積、疆域以及省市自治區(qū)等情況。知道了臺灣是我國的第一大島,自古以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還知道了我國有許多名山大川,風景秀麗就像一幅山水畫卷,蘊含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韻味。
板書設計
我們神圣的國土
遼闊的國土
好山好水好風光
教學目標
1.觀察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分布圖,了解中國的世界文化自然遺產,進一步感受祖國的美景,懂得我們要保護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我們身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2.知道我國地形復雜,氣候多樣,在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下,我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也各具特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全班交流等方式,了解我國不同地區(qū)因為地形特點和氣候特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
教學難點
了解我國不同地區(qū)各具特色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真正體會“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本插圖、中國地形圖、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分布圖、我國不同地區(qū)各具特色的生產生活方式資料等等。
預習要求
查閱資料,收集有關我國地形特點、氣候特點的資料,以及我國不同地區(qū)各具特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資料。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旁注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我們國家的地理位置、面積以及疆域,知道了我們國家現(xiàn)有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qū),還知道了臺灣是我國的第一大島,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還領略了我們國家的名山大川。
2.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了解我們國家的風土人情。
3.板書課題:我們神圣的國土
二、好山好水好風光
1.教師引導:同學們,祖國處處是美景,其中有些美景很獨特,有些美景很罕見,還有些美景對研究自然環(huán)境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成為人類重要的世界自然遺產。
出示課本50頁的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分布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地圖,了解我國有哪些世界自然遺產?這些世界自然遺產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區(qū)?
2.討論交流:中國有無數(shù)的風景名勝,為什么只有書上的這些被選為世界自然遺產呢?大家了解這些世界自然遺產嗎?
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交流自己知道的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的有關知識,也可以說一說自己去這些地方旅游的經歷和感想。
教師相機補充一些有關這些世界自然遺產的資料,如圖片資料、文字資料或者視頻資料。
預設: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qū)的資料。
九寨溝: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網絡,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qū)。
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青藏高原、川西高原、山地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南距成都市300多公里,是一條縱深50余千米的山溝谷地,總面積64297公頃,森林覆蓋率超過80%。因溝內有樹正寨、荷葉寨、則查洼寨等九個藏族村寨坐落在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
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主要保護對象是以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及其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有74種國家保護珍稀植物,有18種國家保護動物,還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古冰川地貌。
“九寨歸來不看水”,是對九寨溝景色真實的詮釋。泉、瀑、河、灘108個海子,構成一個個五彩斑斕的瑤池玉盆。長海、劍巖、諾日朗、樹正、扎如、黑海六大景觀,呈“Y”字形分布。翠海、疊瀑、彩林、雪峰、藏情、藍冰,被稱為“六絕”。神奇的九寨,被世人譽為“童話世界”,號稱“水景之王”。
3.既然這些世界自然遺產十分重要,那么我們該如何去保護呢?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規(guī)定,整個國際社會都有責任通過合作保護世界自然遺產。
出示課本51頁的“閱讀角”《世界文化遺產以及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這篇文章,初步了解什么是世界文化遺產?什么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了解我國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4.同學們,對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北京故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杭州西湖、泰山、黃山這些地方,你們了解嗎?下面我們就以北京故宮為例,請大家來談一談自己對北京故宮的了解。
教師相機出示一些有關北京故宮的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引導學生看一看,并讀一讀。
附有關北京故宮的資料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是世界上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tǒng)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tǒng)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5.教師引導:同學們,對于這些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景區(qū)我們該如何去做呢?請大家想一想,然后設計一份《旅游文明公約》。
學生獨立完成《旅游文明公約》的設計,小組進行交流,對自己的《旅游文明公約》進行修改。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旅游文明公約》的設計情況。
全班交流,教師有選擇的出示學生設計好的《旅游文明公約》,引導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對《旅游文明公約》進行修改完善。
學生進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旅游文明公約》,然后舉行一個承諾儀式。
6.教師小結:同學們,保護世界遺產需要人類的共同行動,我們身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樣需要保護尊重自然,愛護生態(tài)和保護環(huán)境是我們的共同責任。
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一)不同的氣候特點
1.教師引導:同學們我國疆域遼闊,最南端到最北端約為5500千米,最東端到最西端約為5000千米。而且我國的地形復雜,氣候多變。正如一首詩歌里面說的:“當燦爛的太陽跳出東海的碧波,帕米爾高原依然是群星閃爍;當北國還是銀裝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著盎然的春色?!贝蠹伊私馕覈男┑胤降臍夂蛱攸c呢?
2、學生說一說自己了解的我國一些地方的氣候特點。
預設:
海南長夏無冬,黑龍江等地冬季漫長,長江中下游等中部地區(qū)四季分明。中國冬季溫度最低的地方在黑龍江的漠河鎮(zhèn),1月平均氣溫為-30.6℃,極端最低氣溫-52.3℃;溫度最高的地方在西沙群島附近,1月平均氣溫為22.9℃。中國夏季溫度最高的地方是新疆自治區(qū)的吐魯番,7月平均氣溫為33℃,極端最高氣溫49.6℃。
中國各地降水差別很大,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東南沿海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西北有大片地區(qū)年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基本沿秦嶺根據(jù)年降水量的多少,中國可以劃分為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和干旱地區(qū)。
年降水量的最低紀錄出現(xiàn)在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年均降水量5.9毫米,年降水天數(shù)不足10天,1968年僅為0.5毫米。
(二)各具特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正因為不同的氣候,因此就有了人們各具特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1.生產方式
出示課本52頁的4幅插圖,了解這4幅插圖的內容,想一想這4幅插圖分別在我國的什么位置?為什么這些地方會生產這些作物?
預設:
江南丘陵上的茶園
丘陵多為紅色酸性土壤,由于茶葉不需太多養(yǎng)分,水、熱足矣,所以紅壤適合,而紅壤多為丘陵,所以適合種在丘陵。丘陵地區(qū)由于斜坡的關系,排水方便,適宜種茶。丘陵地區(qū)多為熱帶或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熱量充足,適合種茶。丘陵地區(qū)多雨,水汽不易擴散,導致丘陵間云霧繚繞,空氣濕度大,茶葉喜濕,所以丘陵適合種茶。
東北東北平原上的農田
中國東北地區(qū),是中國的一個地理文化大區(qū)和經濟大區(qū)。東北肥沃的黑土地使得黑龍江省、吉林省皆為農業(yè)大省。東北盛產大米、玉米、大豆、馬鈴薯、甜菜、高粱以及溫帶瓜果蔬菜等?!昂r分異,干濕林牧全,麥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即說明了當?shù)氐霓r作物分布現(xiàn)象。
南方的漁業(yè)小鎮(zhèn)
在我國,海洋漁業(yè)主要分布在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因為漁業(yè)資源豐富。淡水魚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是長江中下游平原。
內蒙古高原上的牧場
內蒙古高原是四大高原中最平坦廣闊的高原,地面起伏不大,草場廣布,成為溫帶草原牧場。而青藏高原氣候寒冷,植被較少,牧場為高寒牧場。內蒙古高原是中國重要的牧場,草原面積約占高原面積的80%,屬歐亞溫帶草原區(qū)的一部分,是中國最大的綿羊及山羊放牧區(qū)和中國駱駝主要產區(qū)之一。
除了這些大家還了解我國哪些地區(qū)的各具特色的生產方式嗎?
預設:
江南水鄉(xiāng)的特點:氣候溫和,季節(jié)分明,雨量允沛,以水運為主的交通體系。居民的生產生活依賴著水,這種自然的環(huán)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極富韻味的江南水鄉(xiāng)民居的風貌與特色。
我國的種植業(yè)區(qū)也主要分布在濕潤、半濕潤的東部季風區(qū)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區(qū)。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農業(yè)在耕作制度、農作物種類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
牧業(yè)我國畜牧業(yè)可以分牧區(qū)畜牧業(yè)和農耕區(qū)畜牧業(yè)兩類。我國的牧區(qū)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區(qū)和青藏高原。內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國四大牧區(qū)。
水產業(yè)水產業(yè)包括淡水水產業(yè)和海洋水產。根據(jù)生產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撈和人工養(yǎng)殖兩大類。我國的水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國發(fā)展水產的水域條件優(yōu)越,陸地上河湖面積廣大,養(yǎng)殖歷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廣闊水域。
2.生活方式
是的,因為氣候不同,所以人們的生產方式也各不相同,不僅如此,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各具特色,其中以人們的居住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出示課本53頁的三幅插圖,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了解這三張插圖上人們的居住特點,再讀一讀旁邊的文字,想一想這些地區(qū)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居住特點?
預設:
東北雪鄉(xiāng)的傳統(tǒng)居住特點:
近代東北農村住宅,則都有取暖的火炕和火墻。一般民居,中間進門為活動場所的堂屋,兩邊為臥室,堂屋兩側均有灶,灶高度不大,但鐵鍋通常較大,一則便于一次可蒸較多饅頭,供幾天食用,其二則利用較大鍋膛燃燒木柴來使兩邊住房中的炕暖和起來,鍋膛與睡炕是相連的?;饓t是指用磚或土坯砌制成中間嵌空的墻,與灶膛相通因而可以使墻體溫暖,它在室內兼作隔墻,散熱量大,溫度均一,灰塵較少,保溫時間長。
陜北窯洞
窯洞是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上傳統(tǒng)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這一“穴居式”民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國陜甘寧地區(qū),黃土層非常厚,有的厚達幾十公里,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鑿洞而居,創(chuàng)造了被稱為綠色建筑的窯洞建筑。
一般窯洞為用石頭或者磚頭砌,窯洞上面覆蓋厚厚的夯實的黃土,規(guī)模大的可做成并列多間或上下多層,外部也可另建房屋形成院落。下沉式是在平地上向下挖院式天井,再在井壁橫向挖窯洞,分正房和廂房,入口坡道在東南角。獨立式實際上是窯洞形的地面建筑,冬暖夏涼。它與一般四合院沒有太大不同,前面有木構檐廊,屋頂覆土成平頂。
我國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分布多而集中,他們的建筑,尤其是干欄式住宅頗具特色,其中苗族民居就是一個重要方面。苗族多居住在山區(qū),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筑民居,黃土墻黑瓦房和古香古色的吊腳樓便成為苗族民居的主要式樣;苗族的一些上層首領也修筑磚石徹的帶風火墻壁的四合院落,寬敞而幽深;苗族一些貧寒的人家也筑簡陋的竹樓,低矮的石板屋和樹皮蓋頂?shù)拿┪?。但苗寨的主體部分仍是黑瓦房,吊腳落。
3.家鄉(xiāng)衣、食、住、行
除了居住上的特點之外,人們在衣、食、行等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就拿我們的家鄉(xiāng)江蘇來說,請大家想一想我們江蘇的衣、食、住、行各有什么特點?這與我們江蘇的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學生分小組交流,結合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談一談,我們江蘇人的衣食住行有什么特點?與我們江蘇的自然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預設:
江蘇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面積7萬多平方公里,占江蘇省面積的70%以上,比例居中國各省首位,主要由蘇北平原、黃淮平原、江淮平原、濱海平原、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江蘇地勢低平,河湖較多,平原、水面所占比例占江蘇省的90%以上,比例仍居中國各省首位,這是江蘇的地理特點。江蘇屬于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性氣候,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四季氣候分明,以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一線為界,以北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以南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江蘇菜簡稱蘇菜,主要以金陵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組成。起始于南北朝、唐宋時,經濟發(fā)展,推動飲食業(yè)的繁榮,蘇菜成為“南食”兩大臺柱之一。
江蘇民居以蘇州為代表。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蘇州水網密布,地勢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門、臺階、過道道均設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橋之中,多樓房,磚瓦結構為主。青磚藍瓦、玲瓏剔透的建筑風格,形成了江南地區(qū)纖巧、細膩、溫情的水鄉(xiāng)民居文化。由于氣候濕熱,為便于通風隔熱潮防雨,院落中多設天井,墻壁和屋頂較薄,有的有較寬的門廊或寬敞的廳閣。南方民居特點:窗戶大,注重通風。從北到南,民居的屋頂坡度逐漸增大,房檐逐漸加寬,房屋進深和高度逐漸加大,南方房屋多有前廊用以避雨。
出示江蘇的一些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欣賞這些圖片,進一步體會我們家鄉(xiāng)江蘇的風土人情。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俗話說:“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辈煌貐^(qū),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很大的差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同地區(qū)的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這需要人們不斷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習俗。
板書設計
我們神圣的國土
好山好水好風光
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相關教案

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家園6 我們神圣的國土教案及反思: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家園6 我們神圣的國土教案及反思,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合作探究,祖國的寶島——臺灣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政治 (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6 我們神圣的國土教學設計及反思:

這是一份政治 (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6 我們神圣的國土教學設計及反思,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導入,合作探究,祖國的寶島——臺灣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小學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6 我們神圣的國土第一課時教案及反思:

這是一份小學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6 我們神圣的國土第一課時教案及反思,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政治思品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6 校園里的號令教學設計及反思

政治思品一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6 校園里的號令教學設計及反思

政治思品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三單元 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家園6 我們神圣的國土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政治思品五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三單元 我們的國土 我們的家園6 我們神圣的國土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2020-2021學年6 我們神圣的國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2020-2021學年6 我們神圣的國土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小學政治思品6 我們神圣的國土第一課時教案

小學政治思品6 我們神圣的國土第一課時教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小學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6 我們神圣的國土

版本: 人教部編版

年級: 五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