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備戰(zhàn)2022 浙教版科學 中考高頻考點 加強練
第74講 堿的性質及其用途
一、單選題
1.(2021·杭州)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能說明稀鹽酸、氫氧化鈉恰好都完全反應的是( ???)
A.?加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加氫氧化鎂固體,固體全部溶解
C.?加酚酞試液,溶液顯紅色???????D.?測定溶液的pH,剛好顯中性
2.(2021·金華)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無明顯現(xiàn)象,要證明兩者已發(fā)生化學反應,下列操作及實驗現(xiàn)象(或結果),不能證明反應發(fā)生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屬Zn,無氣泡產(chǎn)生
B.?在混合液中加無色酚酞,溶液呈無色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試紙測混合液的pH,測得pH等于7
3.(2021·鄞州模擬)一定溫度下,向ag FeCl3溶液中加入NaOH固體,溶液的質量與加入NaOH固體的質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P點對應的溶液中NaOH達到飽和狀態(tài)
B.?加入 ngNaOH時,NaOH固體和FeCl3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C.?m>c-a
D.?生成Fe(OH)3的質量為(b-a)g
4.(2021九下·金華月考)下列關于酸、堿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苛性鈉、純堿、火堿都是氫氧化鈉
B.?氫氧化鈣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壤
C.?稀鹽酸能夠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D.?生活中許多常見的物質(如檸檬、柑橘)中含有酸
5.(2020九上·杭州期末)螞蟻等昆蟲叮咬人時,會向人體注入一種物質R,使皮膚紅腫。實驗測定物質R呈酸性,由此推斷,要消除紅腫,可涂抹下列物質中的(??? )
A.?食醋??????B.?肥皂水????C.?濃氫氧化鈉溶液???D.?稀鹽酸
6.(2020九上·嘉興期末)如圖所示是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pH的變化圖象,下列說法正( ??)
A.?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硫酸鈉和硫酸
B.?圖中b點時,硫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C.?圖中c點所示溶液呈堿性
D.?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到硫酸溶液中
7.(2020九上·西湖月考)下列選項中所列物質均不會和NaOH溶液反應的一組是(?? )
A.?HNO3、NO、SO2、HCl、KCl?????????B.?KNO3、NaCl、NH4Cl、NO2、SO2
C.?KOH、BaCl2、KCl、NaNO3?????????D.?K2CO3、K2SO4、CuCl2、NaNO3
8.(2020九上·越城期中)向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NaOH和NaCl
B.?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
C.?c點表示NaOH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D.?b點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9.(2020九上·余杭期中)Al(OH)3是用途廣泛的難溶性固體,可用NaOH溶液來制取,但又可溶于NaOH溶液: 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偏鋁酸鈉)+2H2O,現(xiàn)向一定質量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實驗現(xiàn)象如圖所示,對圖象理解錯誤的是(?? )
A.?b點生成的Al(OH)3質量達到最大值
B.?a、c點溶液中的溶質分別是AlCl3和NaAlO2
C.?bc段(不含端點)的鋁元素存在于Al(OH)3和NaAlO2中
D.?ad段和dc段消耗的NaOH質量比為3:1
10.(2020九上·臺州期中)氫氧化鈷[Co(OH)2]能與酸性溶液反應,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劑。制備方法為:
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①為復分解反應????????B.?鈷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弱
C.?氫氧化鈷可以干燥氯化氫氣體??D.?氫氧化鈷是一種難溶性堿
11.(2020九上·下城期中)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 表示不同離子)。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表示氯離子
B.?表示鈉離子
C.?此反應的實質是 和 結合生成水分子
D.?可用適量硝酸銀溶液和足量稀硝酸進行檢測
12.(2020九上·吳興月考)滴有酚酞的氫氧化鋇溶液與下列各種物質恰好完全反應后,溶液仍顯紅色的是( ??)
A.?H2SO4???????B.?Mg(NO3)2??????C.?K2CO3????D.?CO2
13.(2020九上·吳興月考)氫氧化鉀性質與氫氧化鈉相似,下列有關氫氧化鉀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氫氧化鉀固體露置在空氣中易變質
B.?氫氧化鉀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
C.?氫氧化鉀溶液與碳酸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
D.?112 克氫氧化鉀溶液與 98 克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14.(2020九上·杭州期中)下列用途中,不屬于氫氧化鈣的用途的是(??? )
A.?在農(nóng)業(yè)上常用來改良酸性土壤?????B.?作建筑材料,用來抹墻
C.?常用來檢驗銨鹽的存在????D.?廣泛用于制肥皂、造紙等工業(yè)
15.(2020九上·杭州期中)下列有關氫氧化鈉性質探究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甲:向接近沸騰的水中加入適量NaOH固體,液體迅速沸騰
B.?乙:將少量頭發(fā)加入到熱的濃NaOH溶液中,頭發(fā)逐漸溶解消失
C.?丙:向久置于空氣里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檢驗其是否變質
D.??。合蚴MCO2氣體的集氣瓶中加入適量濃燒堿溶液,雞蛋被“吞”入瓶中
二、填空題
16.(2021·麗水)物質結構決定性質,物質性質決定用途,反應本質決定變化現(xiàn)象。如圖是小科構建的氫氧化鈣部分知識網(wǎng)絡,其中“一”表示相連物質能發(fā)生化學反應,X與圖中所給物質的類別不同。請回答:
(1)酚酞試液在Ca(OH)2溶液中顯紅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離子是________
(2)列舉熟石灰[Ca(OH)2]在工農(nóng)業(yè)上的一種用途________;
(3)X溶液能與Ca(OH)2溶液反應并產(chǎn)生藍色絮狀沉淀,寫出產(chǎn)生該實驗現(xiàn)象的一個化學方程式________。
17.(2021·余杭模擬)一瓶完全變質的NaOH溶液,在變質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 ”表示________(填寫離子的符號);檢驗此瓶試劑是否已完全變質的方法是:________。
18.(2021九下·柯橋開學考)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鹽酸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中,并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曲線,根據(jù)圖示回答問題:
(1)請寫出AB段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2)C點處溶液的溶質是________。
19.(2020九上·江北期末)為探究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樣品是否全部變質,小科將少量樣品配制成溶液,取少 量溶液分別裝入兩支試管中,進行了如甲、乙兩圖所示實驗。(注:BaCl2 溶液呈中性)
(1)由甲圖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溶液呈________性。
(2)分析乙圖實驗的現(xiàn)象,可以確定樣品的變質情況為________。
(3)圖乙中,滴加足量的 BaCl2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0.(2020九上·余姚月考)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反應沒有明顯現(xiàn)象,為驗證 CO2與 NaOH能夠發(fā)生反應,某同學按如圖組裝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
(1)有時藥品滴加順序會影響實驗現(xiàn)象。如果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氣球先膨脹,后變癟”, 則加入試劑的順序應該是??? (填字母)。
A.先加入鹽酸,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B.先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再加入鹽酸
(2)請解釋氣球“先膨脹”的原因:________。
(3)寫出氣球“后變癟”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三、實驗探究題
21.(2021·溫州模擬)在研究堿的性質時,向充滿CO2的礦泉水瓶里加入少量氫化鈉溶液,擰緊瓶蓋并振蕩,瓶變癟,小明認為還不能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fā)生了反應,為解決小明的疑惑,小紅提出了實驗一并進行了實驗。
實驗
步驟與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實驗一
1.取2個相同的塑料瓶,分別集滿二氧化碳,編號A、B組.
兩瓶內(nèi)氣體無色透明,瓶子形狀正常。
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發(fā)生了反應
2.分別向A、B兩瓶中加入等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清水,立即擰緊瓶蓋并振蕩。
?
實驗二方案
先向反應前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充分通入二氧化碳后觀察洛液顏色變化,比較前后的顏色,得出結論
(1)小明認為反應未發(fā)生的假設依據(jù)是________.
(2)將表中“?”處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________.
(3)有人提出實驗二的方案,你認為是否能得出與實驗一相同的結論,并解釋原因________.
22.(2021九下·浙江期末)為探究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樣品是否全部變質,小柯取少量的樣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別裝入兩支試管中,進行了如甲、乙兩圖所示實驗。(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認為“甲圖實驗說明了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你認為小柯的觀點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________。
(2)分析乙圖實驗的現(xiàn)象,可以確定樣品的變質情況為________。
(3)進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樣品溶液,加入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直至過量。請在丙圖中畫出“生成CO2的質量隨加入稀鹽酸質量變化”的大致圖像。
四、解答題
23.(2021·寧波模擬)某錐形瓶內(nèi)盛有鹽酸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錐形瓶內(nèi)溶液質量m1與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m2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1)反應至A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________,此時所加NaOH溶液的質量為________g。
(2)反應至B點時,錐形瓶內(nèi)溶液的質量為多少g?
(3)反應至B點時,錐形瓶內(nèi)溶液中NaCl的質量分數(shù)為多少?
24.(2021·江北模擬)實驗員在檢查藥品時,發(fā)現(xiàn)有一瓶裝有燒堿的試劑瓶的瓶塞沒塞緊,實驗興趣小組想測定該瓶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小科取一定量的燒堿樣品加水稀釋,倒入放在電子秤上的燒杯內(nèi),然后將100g稀鹽酸分5次加入燒杯中,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序號
1
2
3
4
5
加入稀鹽酸質量/g
20
20
20
20
20
充分反應后電子秤的讀數(shù)/g
220
240
258.9
276.7
295.6
(1)在加入鹽酸的過程中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2)實驗取用的稀鹽酸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3)該瓶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不考慮氫氧化鈉吸水潮解,結果保留到 0.1%)
25.(2021·吳興模擬)實驗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時間的氫氧化鈉固體,為測定這瓶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做如下實驗:現(xiàn)取Wg樣品(已充分干燥)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向燒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鹽酸。實驗數(shù)據(jù)如圖所示:
試分析計算回答:
(1)P點對應的溶液溶質是________。
(2)Wg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精確到0.1%)
(3)在往燒杯內(nèi)逐滴加入稀鹽酸的過程中,有關溶液的各個量隨鹽酸質量的變化圖像如圖所示,則正確的有________。
五、綜合說理題
26.(2020九上·蘭溪期中)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溶液易變質,現(xiàn)向一定質量且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入稀鹽酸并振蕩。(酸的濃度盡可能的低,滴入時盡量緩慢)請在下面坐標圖中畫出表示反應過程中溶液質量隨加入鹽酸質量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并說明原因。(A代表起點,已畫好)
27.(2020·奉化模擬)有一個大型燒瓶,瓶底濕潤的泥沙中插上幾枝新鮮的枝條和一支盛有適量NaOH溶液的試管、燒瓶口緊包一個氣球,使燒瓶懸浮在玻璃缸中某一位置(如圖)。光照自然環(huán)境下持續(xù)觀察,最終可以發(fā)現(xiàn)燒瓶的浮沉情況如何?請解釋其中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單選題
1.答案: D
考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答:根據(jù)鹽酸與氫氧化鎂能反應、氫氧化鈉能使酚酞變紅及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溶液呈中性分析。
A、因反應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鈉,加硝酸銀溶液,能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所以不能證明反應恰好完全,不符合題意;
B、 加氫氧化鎂固體,固體全部溶解 ,說明鹽酸過量,不符合題意;
C、 加酚酞試液,溶液顯紅色 ,說明氫氧化鈉過量,不符合題意;
D、 測定溶液的pH,剛好顯中性 ,說明氫氧化鈉和鹽酸剛好完全反應,符合題意;
故選D
2.答案: C
考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答:根據(jù)鹽酸和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分析,鹽酸溶液pH小于7,能與金屬反應產(chǎn)生氫氣,氫氧化鈉溶液pH大于7,能使酚酞變紅。
A、鋅與鹽酸反應會產(chǎn)生氣泡,在混合液中加金屬Zn,無氣泡產(chǎn)生 ,可證明鹽酸發(fā)生了反應,不符合題意;
B、氫氧化鈉溶液能使酚酞變紅, 在混合液中加無色酚酞,溶液呈無色 ,說明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不符合題意;
C、反應后溶液中有氯化鈉也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不能判斷反應的發(fā)生,符合題意;
D、鹽酸的pH小于7,氫氧化鈉溶液pH大于7, 用pH試紙測混合液的pH,測得pH等于7 ,可證明二者發(fā)生了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答案: D
考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根據(jù)氯化鐵與氫氧化鈉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鐵沉淀,氯化鐵反應完全后氫氧化鈉過量,至氫氧化鈉達到飽和后溶液保持不變及質量守恒定律分析。
A、M點氫氧化鈉將氯化鐵完全反應,繼續(xù)加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溶解,溶液質量增加,至 P點,達到飽和,所以溶液質量不再增加,不符合題意;
B、 加入 ngNaOH時,NaOH固體和FeCl3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不符合題意;
C、c-a為溶液增加質量,因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后,氯化鐵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所以增重質量小于所加氫氧化鈉質量,不符合題意;
D、 生成Fe(OH)3的質量為(b-a-n)g ,符合題意;
故選D。
4.答案: A
考點:常見物質的俗稱,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解答:根據(jù)碳酸鈉、氫氧化鈉的俗名、氫氧化鈣的用途、酸的性質等分析。
A、 純堿是碳酸鈉 ,符合題意;
B、 氫氧化鈣呈堿性,可以用來改良酸性土壤 ,不符合題意;
C、 稀鹽酸呈酸性,能夠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不符合題意;
D、 生活中如檸檬、柑橘、醋等物質中含有酸,不符合題意;
故選A。
5.答案: B
考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答:根據(jù)酸堿中和的原理分析判斷。
根據(jù)酸的通性可知,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那么要消除紅腫,必須用堿中和掉蟻酸,那么A、D錯誤;
肥皂水呈弱堿性,而氫氧化鈉溶液堿性太強,容易造成二次傷害,故B正確,C錯誤。
故選B。
6.答案: B
考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答:根據(jù)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情況分析,該實驗過程中溶液pH由大于7減小,所以是將硫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 ,當溶液pH大于7,說明堿有剩余,pH小于7,說明酸有剩余,pH等于7,說明恰好完全反應。
A、 圖中a點pH大于7,說明堿有剩余,則該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硫酸鈉和氫氧化鈉 ,不符合題意;
B、 圖中b點時,pH=7,說明硫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 ,符合題意;
C、 圖中c點pH小于7,所示溶液呈酸性 ,不符合題意;
D、 該實驗過程中溶液pH由大于7減小,所以是將硫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 ,不符合題意;
故選B。
7.答案: C
考點: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根據(jù)堿的化學性質分析,堿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能與酸或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解答時需利用復分解反應條件進行判斷。
A、 HNO3、SO2、HCl能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 ,不符合題意;
B、 NH4Cl、NO2、SO2能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 ,不符合題意;
C、 KOH、BaCl2、KCl、NaNO3 都不能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 ,符合題意;
D、 CuCl2 能與氫氧化鈉發(fā)生反應 ,不符合題意;
故選C。
8.答案: B
考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據(jù)此分析判斷。
A.a點時溶液的pH小于7,呈酸性,那么溶質為HCl和反應產(chǎn)物NaCl,故A錯誤;
B.無論二者完全反應,還是哪一種物質有剩余,反應產(chǎn)物氯化鈉始終存在溶液中,既不會變成氣體溢出,也不會變成沉淀析出,故B正確;
C.b點時溶液的pH=7,此時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c點時氫氧化鈉過量,故C錯誤;
D.b點時溶液的pH=7,溶液呈中性,不能使石蕊試液變色,故D錯誤。
故選B。
9.答案: B
考點: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1)根據(jù)圖像分析b點的意義;
(2)根據(jù)前后兩個反應的產(chǎn)物分析;
(3)bc段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鈉正在反應,據(jù)此分析鋁元素的存在位置;
(4)根據(jù)橫軸上的線段長度分析。
A.b點生成的Al(OH)3質量達到最大值,故A正確不合題意;
B.a點是還沒有加入氫氧化鈉,所以該點時溶質就是AlCl3;c點反應全部結束,該點時的溶質為前面反應生成的NaCl和后面反應生成物的NaAlO2 , 故B錯誤符合題意;
C.bc段(不含端點),此時氫氧化鋁和氫氧化鈉正在反應,因此鋁元素存在于Al(OH)3和NaAlO2中,故C正確不合題意;
D根據(jù)圖像可知,ad段和dc段表示氫氧化鈉質量的線段長度之比為3:1,和因此消耗的NaOH質量比為3:1,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0.答案: D
考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1)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和種數(shù)判斷化學反應的類型;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只有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才能和酸反應生成氫氣;
(3)判斷氫氧化鈷和氯化氫、水能夠發(fā)生反應即可;
(4)根據(jù)方程式中的沉淀符號判斷。
A.根據(jù)方程式①可知,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單質和化合物組成,因此為置換反應,故A錯誤;
B.鈷能夠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說明它的活動性比氫強,而銅的活動性比氫弱,因此鈷的活動性比銅強,鈷B錯誤;
C.氫氧化鈷和潮濕的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鈷和水,故C錯誤;
D.根據(jù)方程式可知,氫氧化鈷為沉淀,肯定難溶于水和堿,故D正確。
故選D。
11.答案: C
考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
解答:根據(jù)氫氧化鈉鹽酸、氯化鈉的離子構成及中和反應的實質進行分析。
A、該實驗是向氫氧化鈉溶液中加鹽酸,反應后生成氯化鈉和水,由圖示可知,表示鈉離子,表示氯離子,則 表示氫離子 ,不符合題意;
B、 表示氯離子,不符合題意;
C、 此反應的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生成水分子,即 和 的反應 ,符合題意;
D、 適量硝酸銀溶液和足量稀硝酸可鑒別氯離子,即, 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2.答案: C
考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如果反應后溶液呈紅色,那么反應產(chǎn)物中肯定有堿生成,據(jù)此分析判斷。
氫氧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沒有堿,故A錯誤;
硝酸鎂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氫氧化鎂白色沉淀和硝酸鋇,溶液中也沒有堿,故B錯誤;
碳酸鉀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鉀,有堿生成,故C正確;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水,沒有堿生成,故D錯誤。
故選C。
13.答案: A
考點: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根據(jù)氫氧化鉀的性質分析判斷。
A.氫氧化鉀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鉀和水,因此露置在空氣中會變質,故A正確;
B.氫氧化鉀溶液呈減小,會使石蕊試液呈藍色,故B錯誤;
C.碳酸銅不溶于水,因此不能與氫氧化鉀反應,故C錯誤;
D.設與112g氫氧化鉀完全反應的硫酸質量為x,
KOH+H2SO4=K2SO4+H2O;
? 56? ? ? ? ? 98
? 112g? ? ? x
56112g=98x;
解得:x=196g,
故D錯誤。
故選A。
?
14.答案: D
考點: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
解答:根據(jù)氫氧化鈣的用途分析。
A、氫氧化鈣呈堿性,可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題意;
B、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堅硬碳酸鈣,可用作建筑材料,抹墻,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鈣與銨鹽反應可產(chǎn)生氨氣,用于檢驗銨鹽,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鈉廣泛用于制肥皂、造紙等工業(yè),不是氫氧化鈣的用途,符合題意;
故選D。
15.答案: C
考點: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A、根據(jù)氫氧化鈉溶解放熱分析;
B、根據(jù)氫氧化鈉的強腐蝕性分析;
C、根據(jù)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溶液都呈堿性分析;
D、根據(jù)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鈉反應分析。
A、 向接近沸騰的水中加入適量NaOH固體,氫氧化鈉溶解放熱,液體可以迅速沸騰 ,不符合題意;
B、 將少量頭發(fā)加入到熱的濃NaOH溶液中,氫氧化鈉有腐蝕性,頭發(fā)會逐漸溶解消失 ,不符合題意;
C、 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溶液都呈堿性,向久置于空氣里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無法檢驗其是否變質 ,符合題意;
D、 向盛滿CO2氣體的集氣瓶中加入適量濃燒堿溶液,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使裝置內(nèi)壓強減小,雞蛋被“吞”入瓶中 ,不符合題意;
故選C。
二、填空題
16.答案: (1)OH-
(2)中和酸性土壤(或中和酸性廢液等)
(3)CuSO4+Ca(OH)2=Cu(OH)2↓+CaSO4 (X 是可溶性銅鹽即可)
考點: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1)根據(jù)堿中氫氧根離子能使酚酞變紅分析;
(2)根據(jù)氫氧化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分析;
(3)根據(jù)銅鹽與氫氧化鈣反應可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分析。
(1) 酚酞試液在Ca(OH)2溶液中顯紅色, 是氫氧化鈣中的氫氧根離子使酚酞溶液變紅;
(2)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或中和酸性廢液等;
(3) X溶液能與Ca(OH)2溶液反應并產(chǎn)生藍色絮狀沉淀, 則X溶液為可溶性銅鹽,如硫酸銅與氫氧化鈣的反應,方程式為 CuSO4+Ca(OH)2=Cu(OH)2↓+CaSO4 ;
故答案為:(1) OH- ;(2) 中和酸性土壤(或中和酸性廢液等) ; CuSO4+Ca(OH)2=Cu(OH)2↓+CaSO4 (X 是可溶性銅鹽即可) 。
?
17.答案: CO32-;取少量待檢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靜置;在上層清液中滴加酚酞試液;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酚酞試液不變色,則說明其已完全變質(合理即可)。
考點: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根據(jù)氫氧化鈉變質是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及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溶液都呈堿性,要證明碳酸鈉中不含氫氧化鈉,需先除去碳酸鈉再證明氫氧化鈉分析。
氫氧化鈉變質是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所以變質前溶液中離子為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變質后為鈉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根據(jù)反應前后粒子種類可知, “ ”表示 CO32- ;要檢驗試劑完全變質,即需證明不含氫氧化鈉,要先加氯化鈣或氯化鋇溶液等將碳酸鈉除去,然后利用氫氧化鈉的堿性加以驗證。
故答案為: CO32- ; 取少量待檢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靜置;在上層清液中滴加酚酞試液;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酚酞試液不變色,則說明其已完全變質(合理即可)。
18.答案: (1)CuCl2+2NaOH═Cu(OH)2↓+2NaCl
(2)NaCl和 NaOH
考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氫氧化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再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據(jù)此分析判斷。
(1)AB段,氫氧化鈉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反應的方程式為: CuCl2+2NaOH═Cu(OH)2↓+2NaCl ;
(2)C點時,氫氧化鈉和二者的反應都已經(jīng)結束,此時加入的氫氧化鈉過量,此時溶質為反應產(chǎn)物NaCl和NaOH。
19.答案: (1)堿
(2)部分變質
(3)檢驗并完全除去 Na2CO3
考點: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根據(jù)氫氧化鈉變質會生成碳酸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溶液都呈堿性及碳酸鈉的性質分析。
(1)酚酞遇堿性溶液呈紅色,說明甲溶液呈堿性;
(2)加入足量氯化鋇產(chǎn)生白色沉淀,證明有碳酸鈉,并將碳酸鈉除去,再向上層清液中加酚酞,溶液呈紅色,說明還有氫氧化鈉,即氫氧化鈉部分變質;
(3)因碳酸鈉和氫氧化鈉溶液都呈堿性,但碳酸鈉能與氯化鋇反應產(chǎn)生沉淀,氫氧化鈉不與氯化鋇反應,加足量氯化鋇溶液的目的是檢驗并完全除去碳酸鈉;
故答案為:(1)堿;(2)部分變質;(3) 檢驗并完全除去 Na2CO3 。
20.答案: (1)B
(2)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廣口瓶內(nèi)氣壓減小
(3)Na2CO3+2HCl=2NaCl+H2O+CO2↑
考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1)根據(jù)氣球變化的情況結合裝置內(nèi)壓強的變化確定加入藥品順序分析;
(2)根據(jù)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會使裝置內(nèi)壓強減小分析;
(3)根據(jù)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1) 氣球先膨脹,后變癟說明裝置內(nèi)壓強先變小后變大,所以加入藥品順序為先加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裝置內(nèi)壓強減小,然后再加鹽酸,鹽酸與碳酸鈉反應又產(chǎn)生二氧化碳,使裝置內(nèi)壓強又變大;
(2) 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廣口瓶內(nèi)氣壓減小 ,所以氣球會膨脹;
(3) 氣球“后變癟” 是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chǎn)生了二氧化碳,壓強增大,反應方程式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故答案為:(1)B;(2) 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廣口瓶內(nèi)氣壓減小 ;(3) Na2CO3+2HCl=2NaCl+H2O+CO2↑ 。
三、實驗探究題
21.答案: (1)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與水發(fā)生反應
(2)AB組都變癟,且B組癟的更大
(3)不能,反應前氫氧化鈉溶液為堿性酚酞為紅色,反應前氫氧化鈉溶液也呈堿性酚酞呈紅色,無法說明發(fā)生化學變化
考點:堿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答:根據(j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與水反應,結合對比實驗的設計要求及碳酸鈉和氫氧化鈉溶液都呈堿性解答。
(1)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與水發(fā)生反應也會使礦泉水變癟,所以小明認為反應未發(fā)生;
(2)向集滿二氧化碳的A、B塑料瓶分別注入等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精水,AB組都變癟,且B組癟的更大 ,由此對比可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
(3) 應前氫氧化鈉溶液為堿性酚酞為紅色,反應前氫氧化鈉溶液也呈堿性酚酞呈紅色,無法說明發(fā)生化學變化,所以實驗二的方案不能得出結論。
故答案為:(1)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與水發(fā)生反應 ;(2) AB組都變癟,且B組癟的更大;(3) 不能,反應前氫氧化鈉溶液為堿性酚酞為紅色,反應前氫氧化鈉溶液也呈堿性酚酞呈紅色,無法說明發(fā)生化學變化 。
22.答案: (1)不正確,無論氫氧化鈉是否全部變質,都能讓無色酚酞變紅色
(2)部分變質
(3)解:如圖所示。
考點: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1)氫氧化鈉變質,其實就是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了碳酸鈉。碳酸鈉雖然是鹽,但是它的溶液卻呈堿性,也能使酚酞試液變成紅色。
(2)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滴加酚酞后,溶液變成紅色,說明溶液呈堿性,即溶液中還存在氫氧化鈉,據(jù)此分析判斷;
(3)根據(jù)稀鹽酸與兩種物質的反應分析即可。
(1)我認為小柯的觀點不正確,理由:無論氫氧化鈉是否全部變質,都能讓無色酚酞變紅色。
(2)根據(jù)乙圖實驗的現(xiàn)象可知,樣品中氫氧化鈉和碳酸鈉同時存在,可以確定樣品的變質情況為部分變質。
(3)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這段時間內(nèi)沒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當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后,再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當碳酸鈉完全反應后,不再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的質量保持不變,如下圖所示:
四、解答題
23.答案: (1)CuCl2 和NaCl;40g
(2)反應至B點,與氯化銅反應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200g-40g=160g,設生成沉淀質量為x,
2NaOH+CuCl2=2NaCl+Cu(OH)2↓
80????????????????? 98
160g×10%??????????? X
80:98=(160g×10%):x
x=19.6g
則 反應至B點時,錐形瓶內(nèi)溶液的質量為 100g+200g-19.6g=280.4g。
(3)由鈉元素反應前后不變可知,生成氯化鈉質量為200g×10%×2340÷2358.5=29.25g,
則反應至B點時,錐形瓶內(nèi)溶液中NaCl的質量分數(shù)為29.25g280.4g×100%=10.43%;
考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1)根據(jù)向盛有鹽酸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然后再與氯化銅反應,結合圖像中所給數(shù)據(jù)分析;
(2)根據(jù)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計算出產(chǎn)生氫氧化銅質量,反應后溶液為反應前總質量-氫氧化銅質量分析;
(3)根據(jù)鈉元素質量守恒,利用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中鈉元素即為生成氯化鈉中鈉元素,從而計算出氯化鈉質量,再由溶質質量分數(shù)=溶質質量/溶液質量計算所得溶液質量分數(shù)分析。
?
(1)向盛有鹽酸和氯化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先與鹽酸反應,然后再與氯化銅反應,A點為鹽酸剛好反應完全,則溶液中溶質為CuCl2 和NaCl ,因該反應不產(chǎn)生氣體和沉淀,所以溶液增重質量即為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40克。
24.答案: (1)一開始無明顯現(xiàn)象,后有氣體產(chǎn)生
(2)在第4次實驗時,加入20g稀鹽酸,
完全反應生成而氧化碳的質量:258.9g+20g-276.7g=2.2g;
設稀鹽酸的質量分數(shù)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 ? ? ? ?? 44
20gx? ? ? ? ?? 2.2g
7320gx=442.2g;
解得:x=18.25%。
(3)實驗最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220g+20g×4-295.6g=4.4g。
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 ? ? ??44
y ? ? ? ? ? ?4.4g
106y=444.4g;
解得:y=10.6g;
在第三次實驗中,加入20g稀鹽酸生成二氧化碳:240g+20g-258.9g=1.1g;
如果20g稀鹽酸完成反應,那么應該生成二氧化碳2.2g;
根據(jù)二氧化碳質量與稀鹽酸質量成正比可知,
與碳酸鈉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為:20g×1.1g2.2g=10g;
那么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20g-10g=10g;
則與全部氫氧化鈉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20g+20g+10g=50g;
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z,
NaOH+HCl=NaCl+H2O;
40? ? ?36.5g
z? ?50g×18.25%=9.125g
40z=36.5g9.125g;
解得:z=10g;
那么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10g10g+10.6g×100%=48.5%。
考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1)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再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據(jù)此描述反應現(xiàn)象。
(2)比較第3、4兩組數(shù)據(jù),得到與20g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然后再根據(jù)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稀鹽酸的質量分數(shù);
(3)根據(jù)第5組數(shù)據(jù)計算出反應最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然后根據(jù)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分析第三組數(shù)據(jù),得到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再與前面加入的40g相加得到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稀鹽酸的總質量,接下來根據(jù)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最后根據(jù)氫氧化氫鈉氫氧化鈉+碳酸鈉×100%計算出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
?
(1)在加入鹽酸的過程中能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一開始無明顯現(xiàn)象,后有氣體產(chǎn)生。
25.答案: (1)NaCl、NaOH、Na2CO3
(2)
Na2CO3+
2HCl═2NaCl+H2O+
CO2↑
106
73
44
m碳酸鈉
50g×P%
2.2g
m=5.3g????
P%=7.3%
NaOH+
HCl═NaCl+H2O
40
36.5
mNaOH
150g×7.3%
mNaOH=12g
P%= 12g17.3g×100% ≈69.4%
(3)CD
考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1)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再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P點時,沒有生成氣體,因此為稀鹽酸與氫氧化鈉的反應,根據(jù)反應產(chǎn)物和剩余的物質分析溶質種類。
(2)根據(jù)圖像可知,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2g,而與碳酸鈉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200g-150g=50g,根據(jù)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以及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稀鹽酸的質量為150g,根據(jù)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將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質量相加得到總質量,最后計算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shù)即可;
(3)根據(jù)反應產(chǎn)物和實驗過程,對各個量的變化進行判斷即可。
(3)A.當加入200g稀鹽酸時,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恰好完全反應,此時pH=7,此后隨著稀鹽酸的加入,pH會逐漸減小,故A錯誤;
B.在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反應過程中,溶液增大的質量就等于加入稀鹽酸的質量;在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的過程中,溶液增大的質量等于加入稀鹽酸與二氧化碳的質量之差,因此前者的增大速度大于后者,故B錯誤;
C.在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反應過程中,生成水的質量較多;在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的過程中,生成水的質量減小,故C正確;
D.無論是在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的反應,還是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產(chǎn)物氯化鈉的質量不斷增大,且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成正比,故D正確。
故選CD。
?
五、綜合說理題
26.答案:
考點: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加入稀鹽酸后,先與氫氧化鈉反應,再與碳酸鈉反應,根據(jù)反應產(chǎn)物分析溶液質量的變化規(guī)律即可。
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由于沒有氣體或沉淀生成,所以溶液質量的增加量就等于加入稀鹽酸溶液的質量。當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后,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由于有氣體生成,因此溶液質量增加量小于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當碳酸鈉完全反應后,反應結束,溶液質量的增加量等于加入稀鹽酸的質量,因此開始和結束時圖線的傾斜角度相同,且較大,而中間圖線的傾斜角度偏小,如下圖所示:
27.答案: 燒瓶將沉底:植物在燒瓶內(nèi)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瓶內(nèi)氣體量減少,使瓶內(nèi)氣壓減小,氣球體積變小,浮力變小,使得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最終沉底。
考點:植物的呼吸作用,浮力的變化,堿的化學性質
解答:(1)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
(2)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據(jù)此分析瓶內(nèi)氣壓的變化,確定氣球體積的變化;
(3)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當液體密度不變時,浮力與V排成正比;
(4)根據(jù)浮沉條件確定燒瓶的運動狀態(tài)。
最終發(fā)現(xiàn)燒瓶會沉底,理由是:植物在燒瓶內(nèi)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瓶內(nèi)氣體量減少,使瓶內(nèi)氣壓減小,氣球體積變小,浮力變小,使得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最終沉底。
這是一份第76講 復分解反應及其用途 備戰(zhàn)2022 浙教版科學 中考高頻考點 加強練,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2 浙教版科學 中考高頻考點 加強練 第28講 重力及其應用,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22講 三態(tài)變化及其性質 備戰(zhàn)2022 浙教版科學 中考高頻考點 加強練,共2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答題,實驗探究題,綜合說理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