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擇題(15分)
1.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3分)
A.悟言一室之內
B.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C.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D.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臣欲奉詔奔馳
B.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C.放浪形骸之外
D.曷不違心任去留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活用類型與示例中的加點詞相同的一項是( )(3分)
示例:死生亦大矣
A.園日涉以成趣
B.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C.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D.駝業(yè)種樹
4.下列各句中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3分)
A.今臣亡國賤俘
B.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C.故知一死生為虛誕
D.得雙石于潭上
5.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孝廉”,漢代所設薦舉人才的一種科目,推舉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晉時仍保留此制。
B.“持一象笏至”中的“象笏”,指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級較高的官員朝見君主時執(zhí)笏,供指畫和記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C.“修禊事也”中的“修禊”,古代民俗,于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國魏以后固定為三月初三)到水邊嬉戲,以拔除不詳。
D.“三徑就荒”中的“三徑”,源于西漢末年的蔣詡,他隱居后在院中開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后“三徑”成為隱士的代稱。
二、名篇名句默寫(6分)
6.根據情景,默寫相關的句子。(6分)
(1)李密在《陳情表》中,以烏鴉反哺作比表達孝道的句子是:“ , ?!?br>(2)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用來表明自己生和死,長壽和短命的觀點的句子是:“ ,
?!?br>(3)《項脊軒志》中,描寫項脊軒里面有書香之味的句子是:“ , ?!?br>三、語言文字運用(6分)
7.請仿照示例,在“蘇軾”“柳宗元”“王羲之”“陶淵明”中任選兩位作為寫作對象,再寫兩個句子,使其構成一組排比句。(6分)
示例:柳永,你潑墨的瞬間,委婉含蓄,隱約聽到紅牙板叮當,歌“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四、文言文閱讀(33分)
(一)課內閱讀(本題共4小題,14分)
閱讀《蘭亭集序》,完成8~11題。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必M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永和九年,歲在癸丑 歲:時間。
B.足以極視聽之娛極:窮盡。
C.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暫:一時。
D.每覽昔人興感之由由:經過。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B.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C.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D.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其孰能譏之乎
10.下列對文意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序是一種文體,大多用以題贈或作為著述的前言?!短m亭集序》是朋友之間互相唱和的贈言,體現(xiàn)了贈序的特點。
B.無論摹山范水還是描竹畫樹,對宴集環(huán)境的描述可謂素淡雅致、極盡神韻,表現(xiàn)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的熱愛。
C.想到往日美好易成陳跡,作者不免感慨橫生,悲嘆人生苦短、往事不再,由此體悟到“死生亦大矣”的生命之“痛”。
D.“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說明不管生活方式怎樣不同,人總是留戀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戀有生之樂。
11.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5分)
(1)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2)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二)課外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2~15題。
食舊堂集序
姚 鼐
①丹徒王禹卿先生,少則以詩稱于丹徒。長入京師,則稱于京師。負氣好奇,欲盡取天下異境以成其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讀全魁使琉球,邀先生同渡海,即欣然往。故人相聚,涕泣留,先生不聽。入海覆其舟,幸得救,不死。乃益自喜,曰:“此天所以成吾詩也!”為之益多且奇。
②鼐故不善詩,嘗漫詠之,以自娛而已。遇先生于京師,顧稱許以為可。后遂與交密,居閑蓋無日不相求也。一日,值天寒晦,與先生及遼東朱子潁登城西黑窯廠,據地飲酒,相對悲歌至暮,見者皆怪之。其后,先生自海外歸,以第三人登第,進至侍讀。出為云南臨安府知府,赴任,過揚州。時鼐在揚州,賦詩別去。鼐旋仕京師,而子潁亦入蜀,皆不得見。時有人自西南來者傳兩人滇蜀間詩雄杰瑰異如不可測蓋稱其山川云。
③先生在臨安三年,以吏議降職,遂返丹徒,來往于吳、越,多徜徉之辭。久之,鼐被疾還江南,而子潁為兩淮運使,興建書院,邀余主之。于是與先生別十四年矣,而復于揚州相見,其聚散若此,豈非天邪?
④先生好浮屠道,近所得日進,嘗同宿使院,鼐又渡江,宿其家食舊堂內,共語窮日夜,教以屏欲澄心,返求本性。其言絕善,鼐生平不常聞諸人也。然先生豪縱之氣,亦漸衰減,不如其少壯。然則昔者周歷山水,偉麗奇變之篇,先生自是將不復作乎?鼐既盡讀先生之詩,嘆為古今所不易有。子潁乃俾人抄為十幾卷,曰《食舊堂集》,將雕板傳諸人,鼐因為之序。
(選自《惜抱軒全集》,有刪改)
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時有人自西南來者/傳兩人滇/蜀間詩/雄杰瑰異/如不可測/蓋稱其山川云
B.時有人/自西南來者傳/兩人滇蜀間詩/雄杰瑰異如不可測蓋/稱其山川云
C.時有人/自西南來者傳/兩人滇蜀間詩/雄杰瑰異/如不可測/蓋稱其山川云
D.時有人自西南來者/傳兩人滇/蜀間詩/雄杰瑰異如不可測蓋/稱其山川云
13.下列各項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姚鼐”,系清代著名散文家,與方苞、歸有光并稱為“桐城三祖”。
B.“翰林侍讀”,指翰林院侍讀,為皇帝及太子講讀經史,備顧問應對。
C.“出”,指京官外調,由侍讀到出任地方官,可見王禹卿是出問題而被貶。
D.“浮屠”,指佛塔,與“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意同,說明禹卿還愛好建筑。
14.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丹徒的王禹卿先生,年少時就憑借詩歌在丹徒被人稱許。成年后到京師,在京師被人稱許。
B.王禹卿跟隨全魁出使琉球,在海上翻船,有幸得救,因而感嘆上天這是要成就他的詩作。
C.姚鼐在京師遇到了王禹卿,得到稱贊,便與王先生交往密切起來,每天都去求教。
D.王禹卿信奉佛教,后來豪放不羈的氣概已漸漸地衰退,追求本性,從此決定不再寫詩。
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負氣好奇,欲盡取天下異境以成其文。
(2)據地飲酒,相對悲歌至暮,見者皆怪之。
五、寫作(60分)
1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19年6月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qū)一中633班班主任蘭會云帶著11名高中畢業(yè)生,從朔州一路騎行去上海,總行程1800多千米。盡管蘭老師事前做了很多準備,如規(guī)劃騎行線路、學生體能測試、簽訂免責協(xié)議、購買安全保險等,但出發(fā)前,還是遇到很多壓力:校領導不主張老師們效仿,有的人認為蘭老師是拿職業(yè)生涯做賭注,有家長死活不答應讓孩子參加……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參加騎行活動學生當事人的身份完成寫作。
(1)騎行活動出發(fā)前,給面臨壓力的蘭老師寫一封信。
(2)在騎行活動中,給父母寫一封信。
(3)給愿意參加騎行活動,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如愿的同學寫一封安慰信。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中語文(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第三單元檢測(基礎卷)
參考答案
1.A【解析】悟,同“唔”,面對。
2.C【解析】A項,古義,奔走效勞;今義,(車、馬等)迅速地跑。B項,古義,一丈見方;今義,佛寺或道觀中住持住的房間;寺院的住持。D項,古義,指生死;今義,離去或留下。
3.C【解析】C項與示例中加點詞都是形容詞作名詞,年齡小的人和年齡大的人。A項,名詞作狀語,每日。B項,形容詞作動詞,遠離。D項,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業(yè)。
4.D【解析】D項是倒裝句。其它三項為判斷句。
5.D【解析】“隱士的代稱”不當,“三徑”后來指隱士住處。
6.(1)烏鳥私情 愿乞終養(yǎng) (2)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齊彭殤為妄作 (3)借書滿架 偃仰嘯歌
7.蘇軾,你揮筆的剎那,慷慨激昂,隱約聽到銅琵琶鏗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解析】本題考查語言表達之仿寫能力。來分析例句的結構。本題所給的例句結構為:詞人名,你+偏正短語,詞人的寫作風格,隱約聽到+主謂短語,動詞+詞人的代表詞句。然后,從題目所給的三位著名詞人中任意選取兩位作為陳述主體,按照例句的結構格式進行仿寫。仿寫時注意陳述的內容與詞人的創(chuàng)作傾向和主要風格要對應。
8.B【解析】D項,“由”,原因。
9.B【解析】A項,“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中,于,介詞,在;“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中,于,通“吁”。B項,“每覽昔人興感之由”中,之,助詞,的;“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中,之,助詞,的。
C項,“猶不能不以之興懷”中,以,介詞,因;“夫夷以近,則游者眾”中,以,連詞,表并列,而。
D項,“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中,其,他們;“其孰能譏之乎”中,其,副詞,表反問語氣,難道。
10.A【解析】A項,“《蘭亭集序》是朋友之間互相唱和的贈言”解說錯誤,《蘭亭集序》是書序。
11.(1)借以縱展眼力,開暢胸懷,足夠極盡視聽的樂趣,實在是快樂啊。
(2)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懷抱負,面對面在室內暢談;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自由放縱地生活。
【參考譯文】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陰歷三月初,(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是為了從事修禊祭禮。眾多賢才都匯聚在這里,年長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一般)環(huán)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清流激湍)來作為流觴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以令人抒發(fā)內心深處的情意。這一天,晴明爽朗,春風和暖暢快。向上看,天空廣大無邊,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縱展眼力,開暢胸懷,盡情地享受視聽的樂趣,實在是快樂呀!
人們彼此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時把自己的志趣抱負,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時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任何拘束,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取舍愛好各不相同,安靜與躁動不同,(可是)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自足,不覺得老年即將到來;等到(對于)那些所得到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改變,感慨隨著而產生。過去感到高興的事,轉眼之間成為舊跡,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觸,何況壽命的長短,聽憑造化,最終歸結于消亡!古人說:“死生也是一件大事?!痹趺茨懿槐茨兀?br>每當看到古人(對死生的大事)發(fā)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樣相合,沒有不面對他們的文章而感嘆悲傷的,(卻)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現(xiàn)在,也正如同我們今天看過去一樣,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個一個記下當時參加聚會的人,抄錄下他們作的詩賦,即使時代變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們興發(fā)感慨的緣由,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后世的讀者,也將有感慨于這次集會的詩文。
12.A【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中“人自西南來者”定語后置句,不要斷開;“兩人滇蜀間詩”作“傳”的賓語,不要斷開;由此排除B、C;“蓋”句首語氣詞,前面斷開,由此排除D。
13.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A項,“歸有光”錯誤應為“劉大魁”,“歸有光”是明代散文家,“唐宋派”代表;C項,“可見王禹卿是出問題而被貶”錯誤,“可見”推斷沒有依據;D項,“說明禹卿還愛好建筑”錯誤,浮屠這里指佛教,應該是禹卿愛好佛教。
14.D【解析】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項,“從此決定不再寫詩”錯誤,文中無據。
15.(1)他自負才氣,喜好新奇,想要取盡天下的奇異境界來成就詩文。
(2)坐在地上飲酒,相對著悲壯歌詠一直到天黑,見到我們的人都覺得很奇怪。
【參考譯文】
丹徒的王禹卿先生,年少時就憑借詩在丹徒被人稱許。成年后到京師,在京師也被人頌揚。他自負才氣,喜好新奇,想要取盡天下的奇異境界來成就詩文。乾隆二十一年,翰林侍讀全魁出使琉球,邀請王先生一道渡海,他便很高興地去了。朋友們相聚在一起,流著眼淚想挽留王先生,他不聽從。在渡海時船翻了,他有幸得救,沒有死。于是自己越發(fā)高興,說:“這是上天要成就我的詩作??!”(于是)作詩更多且奇特。
我原先不善于作詩,曾經胡亂吟詠幾句,來自我消遣罷了。在京師遇到了先生,他卻稱道贊許我的詩作,認為寫得還可以,之后,我就與先生交往密切起來,平時空閑時大概沒有一天不去求教他的。一天,遇上天氣寒冷而又陰暗,和先生及遼東朱子潁登上城西黑窯廠,坐在地上飲酒,相對著悲壯歌詠一直到天黑,見到我們的人都覺得很奇怪。后來,先生從海外回來,以第三名的成績考上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后)離開朝廷做云南臨安府知府,赴任途中經過揚州。那時正好我也在揚州,便賦詩分別而去。我隨后到京師做官,而朱子潁也到了四川,都不能相見。那時有從西南來的人,傳頌兩人在云南、四川一帶寫的詩,這些詩雄健杰出,瑰麗奇異,好像不能推測想象,大約都是些贊美山川壯麗之作。
王先生在臨安做了三年知府,由于官吏議事而被降職,于是返回丹徒,來往于吳、越一帶。所作詩文多帶徘徊、彷徨之意。過了很久,我因病回到江南,而朱子潁出任兩淮運使,興建書院,邀請我主持。到這時已與王先生分別十四年了,而又在揚州相見,人的相聚離散竟是如此,難道不是天意嗎?
王先生喜歡佛教,近來收獲一天比一天多。王先生和我曾經在使院一同住宿,我又過江住到他家的食舊堂內,整日整夜地暢談,又以摒棄俗念,使心境清靜教我,回歸探求人的本性。那些話妙極了,我生平很少從別人那里聽到。但是王先生的豪放不羈的氣概也漸漸地衰退,不如少壯的時候了。那么從前遍游山水時寫的宏偉壯麗、奇特多變的詩篇,王先生從此將不會再寫了嗎?我已讀完了王先生的詩作,感嘆那些從古至今少見的作品。朱子潁便讓人抄寫了十幾卷,取名《食舊堂集》,將要刻印傳給世人,我于是寫了這篇序言。
16.【寫作指導】本題考查寫作的能力。材料中主要講述的是蘭會云老師帶著11名學生騎行去上海的故事。對于蘭會云老師的做法,人們各執(zhí)一詞。師者,教書育人也。一個好的老師不僅能在課堂上傳道授業(yè)解惑,更能在課外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人格和自由探索的興趣,這是值得肯定的。在當下,過分束縛教師手腳,教師想為而不敢為時,蘭會云及其所在的學校無疑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教育,除了教師能夠盡責外,更要從制度和體制上營造讓教師敢于作為的環(huán)境和兜底性的保障,這樣才能激發(fā)教師的活力,才前能讓“別人家的老師”成為身邊的常態(tài)。而積極參與這一活動的學生,也該在青春年華里,接受挑戰(zhàn),勇往直前。
(1)選擇第一個任務,文體注意書信的格式;對象是蘭老師;內容應認可蘭老師的做法,肯定他的準備工作,相信他能克服壓力,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支持和自己有信心等。
(2)選擇第二個任務,文體注意書信的格式;對象是父母;內容應介紹自己的行程,騎行的收獲,大家的互助,吃住行安全,并讓父母放心、寬心,表明自己的堅持等。
(3)選擇第三個任務,文體注意書信的格式;對象是想參加騎行卻未能如愿的同學;內容應在分清這些同學未能如愿的具體原因的基礎上進行安慰,如體能不達標,讓其以后多加鍛煉,如家長不同意去,讓其理解家長的擔心等,或其他如家里有事甚至個人不會騎車等情況,結合實際談出個人看法。
【參考立意】
用自身的實際行動闡述什么是信守承諾
正確認識“教育”
做好充足的準備,面對困難和危險
規(guī)劃好路線,規(guī)避風險
學會堅持,學會克服途中遇到的困難
信守承諾等
【例文】
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
親愛的爸爸媽媽:
你們好!帶著你們的擔心和叮囑,我們踏上了行程,但請你們放心,我們已做好了準備,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不是嗎?
往往轉瞬即逝的就是世間最美的風景。如彩虹,雨后才能一見;如北極光,冬日才會在高緯出現(xiàn);如青春,稍縱即逝。這樣的青春里,挑戰(zhàn)和機遇時時出現(xiàn),我們需要的是勇敢的付出,不負最美的年華。
學校曾經組織我們看過一部電影——《弱點》。兩個多小時的影片,卻給自己上了最深刻的一課。故事中的主人公麥克,是一位黑人,他從小經歷了太多太多,他生活在白人之中,他怕,他慌,他敏感了,他封閉自己的內心。直到遇到莉安一家,受到他們的感化,他才勇取面對自己的弱點,直視人生。在十八歲這么美麗的青春年華里,他在橄欖球場上揮灑汗水,收獲幸福!在莉安耐心的教育引導之下,麥克漸漸地放開了自己,笑著對待每一個人,用友善換來了友情,換來了親情,換來了人生的無價之寶。他敞開心扉,用汗水和勇氣,使他的青春無悔。這樣的主人公勇敢地度過了自己的青春年華,應當成為我們的典范。
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F(xiàn)在的我們,正值青春年華,有過彷徨,有過膽怯,有過焦慮,有過太多之前沒有經歷過的內心感受,這種感受,清晰而深刻。我們不似之前,初生牛犢不怕虎,敢闖敢拼,我們慢慢變得成熟了,慢慢懂了,做事要未雨綢繆,人生要有自己的規(guī)劃。更重要的,我們要有足夠的勇氣,去挑戰(zhàn)很多的不可能。此時的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挑戰(zhàn)青春,來嘗試不同的出行方式,來感受親力親為才有的收獲,可以說,我們這次贏了。
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未來的一切都是未知,對奔向未來的路上,也許荊棘叢生,但只要我們努力過,就不會后悔。
青春路上的我們,都應該勇敢一點,不要吝嗇付出,每一次的付出都會有每一次的收獲。無畏的青春,我們不該辜負,主動地給青春繪出最美的風景,只有勇敢和付出,在這青春之旅中,才能留下最美的芳華!親愛的爸爸媽媽,也請你們放心,并相信,我能行!
你們的孩子: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單元研習任務課時訓練,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基礎題,名篇名句默寫,語言運用,古詩文閱讀,寫作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下冊單元研習任務課后復習題,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選擇性必修 下冊第二單元單元研習任務課后測評,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材料二作者在這篇評傳的最后寫道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