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制 紋飾 銘文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形制指其外形表現(xiàn),直接對應青銅器的造型藝術。由于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青銅器物應用面廣、流傳時間很長、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人類天生的對藝術美的追求,使得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形制豐富多彩。從青銅器的造型能看出我們祖先卓越的審美想象能力和巨大的創(chuàng)造能力。
我們祖先在青銅器造型藝術中充分考慮了如下因素:1、在實用基礎上注重裝飾,將實用與審美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 實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時為了滿足對審美的要求,施以各種外形裝飾。
足部的裝飾:柱狀足、錐形足、圓足、扁足、方足、獸蹄足……
腹部裝飾:各種深淺浮雕甚至是透雕紋飾、扉棱、各種鳥獸雕塑……
提梁裝飾:作成龍形、蛇形、鳥形等……
耳、鋬的裝飾:作成龍形、蛇形、鳥形、或裝飾龍頭、羊頭、牛頭、鳥首……
蓋的裝飾:在蓋上塑以各種動物、人物、或將蓋與器體制作成完整的動物…
2、幾何形體與動物形體單用、并用及復合使用 圓球體、圓柱體、圓椎體、橢球體、立方體等作為青銅器形體的基本形狀被廣泛使用,為避免形式上的過于簡潔和呆板,古人熟練地將這些基本幾何體復合使用,構成繁復精美的各種造型體,顯示出我們祖先驚人的智慧。 動物崇拜是原始人類普遍的行為,以各種動物形態(tài)作為青銅器的形體也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一大特點,而且模仿得微妙維俏。
3、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規(guī)律 中國古代青銅器造型普遍遵從如下形式美的基本規(guī)律:平衡對稱單純多樣剛柔相濟靜中寓動背離規(guī)則
盡管青銅器藝術家在青銅器形制的設計上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和諧。和諧是抽象形式美的最高追求、是諸種互不相向的因素的協(xié)調一致。盡管有些青銅器的造型比較簡單.有些較為復雜,但凡是能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器皿的造型,在總體上都能見出和諧。
鄂爾多斯式青銅器 商周以來,活動在我國廣大的北方草原地區(qū)的古代部族,大都過著游牧或半游牧的生活。他們不僅為發(fā)展畜牧經濟付出了艱辛勞動,而且還創(chuàng)造了獨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在我國北方長城沿線,尤其是鄂爾多斯地區(qū),曾出土了大量的以動物紋為特征的青銅藝術品,人們通常稱之為“鄂爾多斯式青銅器”,它是我國北方草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具有這種藝術特征的器物,不僅有種類繁多的裝飾品,還有不少日常生活實用器。由于當時特定的歷史原因,許多珍貴的鄂爾多斯式青銅器流散到國外。鄂爾多斯式青銅器以動物紋為裝飾的優(yōu)美造型,馳譽世界,為許多美術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所珍藏。
關于中國古代青銅器形制的思考 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形制與彩陶的形制有必然的聯(lián)系中國青銅禮器大略經過了1500年以上的歷史變遷,由于歷史、禮制、習俗、文化的發(fā)展變化,每—類青銅器在形制上亦有一定的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掌握青銅器的形制變化規(guī)律,對青銅器的鑒別很有幫助。青銅器的形制與統(tǒng)治者的身份地位有密切的聯(lián)系。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具有明顯不同的形制。
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紋飾,始于二里頭文化期,最早出現(xiàn)在容器上的是實心的連珠紋;帶紋飾的器物集中在商周,且以商周最為著名。說商周銅器有—種獰厲之美,神秘、威嚴、精細,很大程度上是指其紋飾。紋飾的出現(xiàn)使商周青銅器更具藝術價值。(商周器物紋飾的這種特點與其作為禮器,用于祭祀祖先神靈有關,也與圖騰崇拜有關。紋飾內容有時同器物用途有很大關系。祭祀場面的肅穆,觀念上對神靈的尊崇,必然使得紋飾趨于神秘,令今人看去有怵目驚心之感。)
古代青銅器的紋飾要點 青銅器紋飾是青銅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常飾在器物的腹、頸、圈足或蓋上。
春秋戰(zhàn)國時,由于奴隸制度開始瓦解,紋飾便開始描繪現(xiàn)實生活,如狩獵、宴樂、攻戰(zhàn)等,從神秘、威嚴的氣氛中脫離出來。在西漢后期或東漢時,銅器表面往往不用紋飾,稱之為素面。動物紋是中國青銅器紋飾的主體,它們在青銅藝術中占有大約一千五百多年的統(tǒng)治地位??梢哉f中國青銅器的紋飾,一開始就是以動物紋為主要內容的;
注:下述的青銅器紋飾,主要是指華夏族系統(tǒng)的青銅器紋飾。
獸面紋舊稱饕餮紋。饕餮(tā tiè)之名本于《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蹲髠鳌の墓四辍?。古人說:貪財為饕,貪食為餮”。 宋人將青銅器上表現(xiàn)獸的頭部,或以獸的頭部為主的紋飾都稱饕餮紋。實際上這類紋飾是各種各樣動物或幻想中的物象頭部正視的圖案。后來不少著作中稱它為獸面紋。
獸面紋的特點 以鼻梁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較具體的獸面紋在目上還有眉,目的兩側有的有耳,多數(shù)獸面紋有曲張的爪,兩側有左右展開的體軀或獸尾,少數(shù)簡略形式的沒有獸的體部或尾部。所有獸面紋基本上是按這一模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現(xiàn)方法和技巧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有所不同。
龍紋 龍,四靈之長,變幻無窮。據(jù)研究,炎、黃二帝就是上古以龍為總圖騰的部族聯(lián)盟領袖。進入封建社會以后,龍作為帝王權力的象征,代表著帝德天威。歷代帝王無不以真龍?zhí)熳幼悦?。從皇宮帝苑到服飾器皿,都充斥著龍的裝飾。同時,在民間,龍既是神靈,是祥瑞,又是人們的審美對象,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象。
青銅器上的龍紋 青銅器上的龍紋常被稱為夔紋和夔龍紋,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是表現(xiàn)一足的、類似爬蟲的物象都稱之為夔,這是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記載。其實,一足的動物是雙足動物的側面寫形,故不采用夔紋一詞,稱為夔龍紋或龍紋。 青銅器紋飾中,凡是較粗大的蜿蜒形體軀的動物,都可歸之于龍類,稱之為龍紋。
商代早期的龍紋主要見于玉器,如玉玦、玉壁等環(huán)狀器物。青銅器上的龍紋始見于商代中期。此時的龍紋主要可分為兩大類: 1、鱷魚狀爬行龍紋,作兩首相對或首尾徊接的形式,體態(tài)似魚體、曲折體為多,此類龍紋多見于鼎、尊、盉、觚等器物。 2、蟠龍紋。 商代晚期,龍紋極盛,變化更繁復,趨于圖案化、裝飾化,有不少變形圖紋出現(xiàn)。 西周早期的龍紋沿襲商代晚期的風格,但到了西周中晚期,龍紋更趨抽象化,只有將早期龍紋同其對比觀察,才能從中看出發(fā)展軌跡。這是因為在周人的觀念里青銅器紋飾的宗教含義已不如商代強烈,由“象物”形式轉向圖案化,氣氛活潑輕松,體現(xiàn)出一種審美情趣,當然,也含有祥瑞意義。
蟠虺(huǐ)紋 青銅器紋飾之一。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構成幾何圖形。盛行于春秋戰(zhàn)國。蟠螭(chī)紋 青銅器紋飾之一。圖案表現(xiàn)傳說中的一種沒有角的龍(螭),張口,卷尾,蟠屈。盛行于春秋戰(zhàn)國。
鳳鳥紋 鳳鳥紋包括鳳紋和各種鳥屬的圖案,鳳鳥紋的特征比較形象。最早的鳳鳥紋發(fā)現(xiàn)于新石器時代,如良諸文化出土的玉器上已有明確的鳳鳥紋。 鳳與龍齊名,都是古代的祥瑞動物,在“四靈”中,龍和魚源自爬行動物,麒麟源自獸類,鳳凰則源自鳥類。從古代巖畫、陶器、青銅器、玉器等器物上保存了大量的鳳凰史料和藝術造型。在這些鳳凰身上,有孔雀的影子,有鷹、鸮的特征且與雞、雁、鴨也有聯(lián)系。
動物紋 動物在我國早已開始飼養(yǎng),馬、牛、羊、雞、犬、豬是著名的六畜,還有一些野生動物,象、鹿、犀、虎、兔和一些變形的動物如長鼻獸、蝸身獸,此外還有一些小動物,如蛇、蟬、魚、龜、蟾蜍等不能獨立.無所歸屬,皆列入動物紋。這些動物在青銅器上大多有類似的形象,屬于這些動物的正面形象已歸入獸面紋的各種角型,但動物的側面或全軀形象在構圖上不能列入獸面紋,應該作為動物紋、則動物紋包括虎紋、牛紋、象紋、鹿紋、兔紋、蝸身獸紋、蛇紋、龜紋、蟾蜍紋、魚紋、蟬紋等。
這是一份初中美術人美版九年級上冊10.民間工藝品制作集體備課課件ppt,共3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樸實無華,高貴精巧,準備揉泥,作品完成,學習建議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人美版初中美術九年級上冊課文《民間工藝品制作》,完整版PPT課件免費下載,優(yōu)秀PPT背景圖搭配,精美的免費ppt模板。輕松備課,歡迎免費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人美版10.民間工藝品制作背景圖課件ppt,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了解泥塑及發(fā)展,惠山泥人作品特點,作品展示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