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播過程中;人耳;聲源
響度;喇叭(合理即可);空氣
1.據說,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失聰后,為了“聆聽”譜寫的樂曲,將硬棒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嘴中。這說明( )A.只有固體才能傳聲 B.固體能將聲音放大C.固體可以傳聲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2.【中考·四川廣安】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中考期間考場周圍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B.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C.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慢D.超聲波能排除人體內的結石是利用聲波傳遞信息
3.【中考·四川攀枝花】魔術師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獅吼功”:把嘴靠近紅酒杯發(fā)聲將紅酒杯震碎。其奧秘為通過控制聲音的頻率使其與紅酒杯的頻率相同,達到共振而震碎紅酒杯。魔術師表演中調節(jié)的是聲音的( )A.音調 B.響度 C.音色 D.聲速
【點撥】魔術師通過控制聲音的頻率使其與紅酒杯的頻率相同,達到共振而震碎紅酒杯,因為音調與物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所以,魔術師表演中調節(jié)的是聲音的音調。
4.【中考·廣西北?!筷P于聲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聲如洪鐘”指的是聲音的音調很高B.“擊鼓鳴金”的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C.用超聲波清洗戒指,是利用聲傳遞信息D.嘈雜環(huán)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聲的產生
【點撥】“聲如洪鐘”指的是聲音的響度大,A錯誤;“擊鼓鳴金”的聲音由物體振動產生,B正確;用超聲波清洗戒指,是利用聲傳遞能量,C錯誤;嘈雜環(huán)境里戴耳塞,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D錯誤。
6.【中考·湖南郴州】下列控制噪聲的措施中,相對應的解釋正確的是( )A.高速公路旁安裝隔音墻——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B.開會時把手機調到靜音狀態(tài)——在人耳處減弱噪聲C.關閉房間的門窗——在聲源處減弱噪聲D.機場跑道工作人員戴防噪聲耳罩——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7.【多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可以完成多個探究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應觀察橡皮筋是否在振動B.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應改變兩支鉛筆之間的距離C.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應將橡皮筋快速撥動D.探究音色與材料的關系,應改變振動橡皮筋的力度
【點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撥動橡皮筋能發(fā)出聲音,故A正確;移動兩鉛筆之間的距離,可以通過改變橡皮筋振動的頻率,來改變音調,故B正確;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應改變振動橡皮筋的力度,從而改變振幅,故C錯誤;探究音色與材料的關系,應改變橡皮筋的材料,不能改變振動橡皮筋的力度,故D錯誤。
8.在馳名中外的北京天壇里,有三處堪稱奇觀的聲學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當游客在圜丘頂層的天心石上說話時,聽到的聲音格外響亮,這是建筑師利用聲音的反射,使__________與原聲混在一起,聲音得到加強造成的音響效果。
【點撥】回聲與原聲到達人耳的時間差不超過0.1 s,人耳不能將它們分辨開,兩者會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得到加強。
9.廣場音樂聲往往很大,時間太晚會影響人們休息。學生們在談論這個問題時,有的建議把門窗關好,有的建議蒙住頭睡覺,有的建議讓跳舞的人早點散場或調小音量。以上建議分別是在____________減弱噪聲,在________處減弱噪聲,在________處減弱噪聲。
10.小麗用兩把傘做“聚音傘”的實驗,如圖所示,在右邊傘柄的A點掛一塊機械手表,當她的耳朵位于B點時聽不到表聲,把另一把傘放在左邊圖示位置后,在B點聽到了手表的嘀嗒聲,這個實驗表明聲音也可以發(fā)生反射現象,“聚音傘”增大了人聽到聲音的________,生活中____________ 的應用與這一原理相同;手表聲在兩傘之間傳播依靠的介質是________。
12.某同學學習了聲速的相關知識后,從網上下載了一些關于聲速與溫度關系的數據,如下表:
(1)根據表中數據,在如圖所示的坐標系中畫出空氣中聲速與溫度的關系圖像。
(2)將表中空格補充完整。
【點撥】分析表中數據和圖像可知,空氣溫度每升高10 ℃,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增加6 m/s,故30 ℃時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v=342 m/s+6 m/s=348 m/s。
(3)當飛機的飛行速度接近周圍的聲速時會受到相當大的阻力。20世紀中期,人們就嘗試進行超音速飛行。在當時飛機飛行速度有限的情況下,在高溫天氣還是在低溫天氣下進行實驗更容易成功?答:_________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溫天氣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較小
13.【中考·江蘇蘇州】Phyphx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物理實驗手機軟件,其中的AcusticStpwatch功能能夠自動記錄下所接收到的兩次響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當手機接收到第一次響聲時便自動計時,當再次接收到響聲時計時自動停止(類似于使用秒表時的啟動和停止),由于對聲音的響應非常靈敏,計時可精確到0.001 s。
甲、乙兩人使用手機在空曠安靜的廣場上測量聲音的傳播速度。他們分別站于距離為s的A、B兩處,打開手機軟件做好計時準備。甲先在手機邊擊掌一次,乙聽到擊掌聲之后,也在手機邊擊掌一次。查看甲、乙兩手機均有效記錄下了兩次擊掌聲的時間間隔,分別為t甲、t乙。求:
(1)若已知空氣中的聲速為340 m/s,0.001 s內聲音的傳播距離為多少?
解:聲音的傳播距離為s=vt=340 m/s×0.001 s=0.34 m
(2)本實驗中兩手機所記錄的時間大小關系。
由記錄過程知,乙手機記錄的時間為聽到甲擊掌聲到乙發(fā)出掌聲之間的時間間隔,甲記錄的時間為甲、乙發(fā)出擊掌聲的時間間隔和聲音從B到A的時間的總和,故t甲>t乙;
(3)測得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v聲。(用s、t甲、t乙表示)
14.小明和小軍想估測一段鐵路的長度,但由于沒有合適的直尺,所以不能如愿。學習了聲學的知識后,他們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1)實驗:小明在鐵路的一端用錘子敲擊一下鐵軌,小軍在這段鐵路的另一端聽到兩次響聲,記錄兩次的響聲的時間差為2 s。
(2)查閱資料:小明和小軍上網查詢了一些關于聲速的數據,如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2節(jié) 聲音的特性習題課件ppt,共3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習題鏈接,答案呈現,見習題,dB12500,期末提分練案,答案C,答案A,答案B,答案回聲,傳播過程中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四章 聲現象綜合與測試習題課件ppt,文件包含北師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習題課件期末提分練案第4講聲現象第1課時考點梳理與達標訓練ppt、北師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習題課件期末提分練案第4講聲現象第2課時方法訓練ppt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4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第五章 光現象綜合與測試習題課件ppt,共3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現,反射減小,反射虛,各種色光折射紫,靜止光的反射,見習題,光現象,答案C,答案D,答案B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