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課上,老師用力吹一根較長的塑料吸管的同時,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圖所示.同學們聽到的聲音是管內(nèi)的空氣柱 產(chǎn)生的;這時同學們聽到的聲音與不剪時相比 變了.(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2.寓言“刻舟求劍”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劍,是因為他選擇的參照物是 ;詩句“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其中“橋流”詩人選擇的參照物是 .
3.每年到了這個季節(jié),氣溫變化較大,兒童極易感冒發(fā)燒,為了降溫常在額頭貼上(如圖)所示的退熱貼,退熱貼內(nèi)部是一種呈固態(tài)的膠狀物,在使用過程中膠狀物會逐漸消失,請問在這過程中膠狀物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此過程需要 熱(填“吸/放”).
4.甲乙兩圖中,物體長度是 cm;溫度計示數(shù)是 ℃.
5.甲、乙兩同學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進行,他們運動的s﹣t圖象如圖所示,由此可判斷 同學運動較快,開始運動時兩同學相距 m,圖中的a點表示 .
6.將裝有水的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對燒杯進行加熱,如圖所示,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中的水沸騰,而試管中的水 (選填“會”或“不會”)沸騰,原因是 ,如果要讓燒杯中的水快一些沸騰,你采取的方法是 .

二、選擇題(每題2分,共16分;第7-12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第13-14題,每小題有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2分,只選1個且正確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
7.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測得文具盒的寬度分別為9.20cm、9.21cm、9.20cm,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測量結果最后應記作9.20cm
B.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C.9.21cm這個記錄結果是錯誤的
D.9.20中末位的“0”是有意義的
8.小林騎自行車沿河堤向下游行進,感覺無風,但堤上柳樹的枝葉卻在隨風飄拂.此時的風向是( )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對岸D.從對岸吹來
9.最新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動平衡,天天運動”,李老師喜歡繞東區(qū)廣場行走,通過手機軟件測得40min行走6000步,路程約4km.據(jù)此估計一個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進一步長度.下列選項中最合理的一項是( )
A.6km/h 65cmB.1.5km/h 1.2cm
C.6km/h 20cmD.1.5km/h 0.6cm
10.如圖所示,電視節(jié)目中“闖關游戲”的筆直通道上每隔8m設有一個關卡,各關卡同步放行和關閉,放行和關閉時間分別為5s和2s,當小強正通過關卡1左側9m遠的A處時,關卡剛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最先擋住他前進的關卡是( )
A.關卡4B.關卡3C.關卡2D.關卡1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夏天剛從游泳池里上來感覺冷是由于水蒸發(fā)放熱
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銀溫度計測量氣溫,是因為水銀的凝固點較低
C.汽車加油時應熄火是因為汽油在常溫下易升華成汽油蒸氣,汽油蒸氣遇明火容易爆炸
D.舞臺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霧,是因為干冰升華吸熱使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12.某晶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根據(jù)圖象判斷正確的是( )
A.開始計時,晶體開始熔化
B.第 25min 后,晶體開始熔化
C.溫度達到 80℃時,晶體開始熔化
D.溫度達到 50℃時,晶體開始熔化
13.聲音無處不在,下列關于聲音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同學們在校園能聽到上課鈴聲,說明空氣可以傳播聲音
B.你在手機播放的音樂中,能辨別美妙的鋼琴聲,是依據(jù)音調的不同
C.鬧市中,人們關緊門窗,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運動場上,同學們的吶喊聲越大,聲音傳播的速度越大
14.二氧化碳氣體被壓縮、降溫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樣的固體,俗稱干冰.干冰被拋到空中,會迅速變?yōu)闅怏w,促使其周圍水蒸氣凝結成水滴或小冰晶,實現(xiàn)人工降雨.下列關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態(tài)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是凝華
B.水蒸氣凝結成水,是凝固
C.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氣體,放出熱量
D.水蒸氣凝結成小冰晶,吸收熱量

三、實驗探究題(共22分)
15.(4分)為了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發(fā)聲的音箱上,感覺音箱在晃動;小華把發(fā)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小華把發(fā)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他這樣做的目的是 .
(2)小明用手使勁敲桌子,發(fā)出很大的響聲,但是他看到桌子幾乎每有振動,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是 .
(3)如圖所示,將正在發(fā)聲的手機放在與抽氣機連通的密閉玻璃瓶內(nèi).
①在用抽氣機把玻璃瓶內(nèi)的空氣逐漸抽出的過程中,聽到的聲音將會逐漸 .
②分析實驗現(xiàn)象,運用的科學方法可得出結論 .
16.(8分)小明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加熱一定時間后,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 ℃;
(2)當觀察到 時,說明水已沸騰;
(3)水在沸騰過程中雖然溫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燈要持續(xù)加熱,這說明液體在沸騰過程中要 ;
(4)圖乙中能正確表示實驗過程中水溫度變化的圖象是 (填“A”“B”“C”或“D”).
17.(10分)某同學利用如圖來探究一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低端的平均速度.
(1)你認為為了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應該利用 公式來進行實驗.
(2)實驗中要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原因是 .
(3)為了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下滑到撞擊底端金屬片的時間t,在正式測量前,要多練習幾次,目的是 .
(4)一同學首先測出圖中的距離s后,再測出小車從A點到C點所需時間t,上述測量中, 的測量有誤,原因是 .

四、綜合應用題(18題8分、19題10分.共18分)
18.(8分)圖中為“捷馬”電動自行車的技術參數(shù):
(1)電動自行車正常行駛時,充電一次可正常行駛多長時間?
(2)小李騎電動車以正常速度到工廠至少需要30min,則小李到工廠的距離大約是千米?
19.(10分)甲乙兩地的距離是900km,一列火車從甲地早上7:30出發(fā)開往乙地,途中??苛藥讉€車站,在當日16:30到達乙地.列車行駛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度為400m的橋梁,列車全部通過橋梁的時間是25s.求:
(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
(2)火車的長度是多少米?

2017-2018學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八年級(上)期中物理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4分)
1.物理課上,老師用力吹一根較長的塑料吸管的同時,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圖所示.同學們聽到的聲音是管內(nèi)的空氣柱 振動 產(chǎn)生的;這時同學們聽到的聲音與不剪時相比 音調 變了.(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考點】91:聲音的產(chǎn)生;9D:頻率及音調的關系.
【專題】12 :應用題;511:聲現(xiàn)象.
【分析】(1)音調是指聲音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頻率有關;響度指聲音的大小,與振幅和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音色與發(fā)聲體的材料、結構有關;
(2)管樂器都是靠空氣柱的振動發(fā)出聲音的,空氣柱越短,聲音的音調越高.
【解答】解:老師用力吹吸管時發(fā)出的聲音是靠吸管內(nèi)空氣柱的振動產(chǎn)生的,不斷的剪短,空氣柱越短,發(fā)出聲音的音調越高,所以剪短后同學們聽到的聲音與不剪時相比音調變高了.
故答案為:振動;音調.

2.寓言“刻舟求劍”的主人公找不到掉入江中的劍,是因為他選擇的參照物是 船 ;詩句“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其中“橋流”詩人選擇的參照物是 水 .
【考點】52:參照物及其選擇.
【專題】12 :應用題;571:長度、時間、速度.
【分析】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判斷物體的運動和靜止,首先確定一個參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沒有發(fā)生位置的改變,被研究的物體是靜止的,否則是運動的.
【解答】解:
以河岸上的景物為參照物,船與河岸之間的位置關系發(fā)生了變化,船是運動的;
而劍與運動的船之間的位置也發(fā)生了變化,因此以乘坐的船為參照物,劍是運動的,所以刻舟人最終沒能尋到劍.
“橋流”說明橋處于相對運動狀態(tài),那么所選參照物與橋之間的位置應該發(fā)生了變化,
詩人在橋上走,以流動的水為參照物,水是相對靜止的,橋就是運動的,所以會感覺“橋流水不流”.
故答案為:船;水.

3.每年到了這個季節(jié),氣溫變化較大,兒童極易感冒發(fā)燒,為了降溫常在額頭貼上(如圖)所示的退熱貼,退熱貼內(nèi)部是一種呈固態(tài)的膠狀物,在使用過程中膠狀物會逐漸消失,請問在這過程中膠狀物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升華 ,此過程需要 吸 熱(填“吸/放”).
【考點】1P:升華和凝華的定義和特點.
【專題】522: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
【分析】升華是由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是需要吸收熱量的.
【解答】解:退熱貼內(nèi)部是一種呈固態(tài)的膠狀物,在使用過程中膠狀物會逐漸消失,是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了氣態(tài),所以在這過程中膠狀物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升華,升華吸熱.
故答案為:升華;吸.

4.甲乙兩圖中,物體長度是 2.35 cm;溫度計示數(shù)是 36 ℃.
【考點】64:長度的測量;16:溫度計的使用及其讀數(shù).
【專題】12 :應用題;5A3:基本儀器的使用專題.
【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常用溫度計是根據(jù)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先要弄清楚溫度計的分度值,讀數(shù)時視線與液柱最高處所對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區(qū)分溫度是零上還是零下.
【解答】解:
(1)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物體左側與0.00cm對齊,右側與2.35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2.35cm;
(2)在溫度計上,10℃之間有10個小格,一個小格代表1℃,所以此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40”在“30”以上,說明溫度高于0℃,為36℃.
故答案為:2.35;36.

5.(3分)甲、乙兩同學在平直的路面上同向進行,他們運動的s﹣t圖象如圖所示,由此可判斷 甲 同學運動較快,開始運動時兩同學相距 10 m,圖中的a點表示 甲同學追上了乙同學 .
【考點】69: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專題】21 :信息給予題;571:長度、時間、速度.
【分析】(1)在相同時間內(nèi),比較路程的遠近可以比較運動快慢,根據(jù)圖象,運用控制變量法,分析出甲、乙兩位同學的運動快慢情況;
(2)由圖象可知相距的距離;
(3)圖中的a點表示相遇.
【解答】解:(1)由圖象可以看出,在時間為5s時,甲同學運動25m,乙車運動25m﹣10m=15m;相同時間內(nèi),甲同學通過的路程大,所以甲同學運動得快;
(2)由圖象可知開始運動時,甲同學從0m出發(fā),乙同學距離甲出發(fā)點前10m,故相距的距離為10m;
(3)由圖象可知,圖中的a點表示相遇,即甲同學追上了乙同學.
故答案為:甲;10;甲同學追上了乙同學.

6.(3分)將裝有水的試管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用酒精燈對燒杯進行加熱,如圖所示,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中的水沸騰,而試管中的水 不會 (選填“會”或“不會”)沸騰,原因是 達到沸點但不能繼續(xù)吸熱 ,如果要讓燒杯中的水快一些沸騰,你采取的方法是 提高水的初溫 .
【考點】1I:沸騰及沸騰條件.
【專題】12 :應用題;522: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
【分析】(1)液體沸騰有兩個必要條件:達到沸點,繼續(xù)吸熱;當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時即可沸騰;
(2)要解決此題,首先要知道加熱時間與水的多少、是否給燒杯加蓋、水的初溫有關,水的量越少、水的初溫越高,達到沸點所吸收的熱量越少,所以加熱時間越少,同時給燒杯加蓋,可以減少熱量的損失,縮短加熱時間.
【解答】解:
(1)當大燒杯中的水沸騰后,盡管不斷吸熱,但燒杯中的水溫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點溫度不變;小試管中的水從大燒杯中吸熱,溫度達到水的沸點后,就和燒杯中的水的溫度一樣,就不能從燒杯中繼續(xù)吸熱,這時雖然達到了沸點,但不能吸收熱量,所以不會沸騰;
(2)從造成加熱時間過長的原因入手可以知道,減少加熱時間可以采取:減少水的質量、提高水的初溫、加蓋、調大酒精燈的火焰等方法.
故答案為:不會;達到沸點但不能繼續(xù)吸熱;提高水的初溫.

二、選擇題(每題2分,共16分;第7-12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第13-14題,每小題有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2分,只選1個且正確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
7.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測得文具盒的寬度分別為9.20cm、9.21cm、9.20cm,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測量結果最后應記作9.20cm
B.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C.9.21cm這個記錄結果是錯誤的
D.9.20中末位的“0”是有意義的
【考點】64:長度的測量.
【專題】32 :定量思想;571:長度、時間、速度.
【分析】對于刻度尺測量結果的記錄我們一般要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對于一個完整的測量結果而言,我們也可以從數(shù)據(jù)上判斷其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為了減小誤差,我們還常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并且保留到與原測量值相同的位數(shù).因此,明確了這些要求,可以幫助我們判斷選項中內(nèi)容的正確性.
【解答】解:A、求三次測量的平均值,并四舍五入保留小數(shù)點后兩位可得,≈9.20cm.故A正確;
B、根據(jù)測量結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計值,所以倒數(shù)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mm,故B正確;
C、結果中9.2cm是準確值,0.01cm是估計值,只要前面的準確值沒有讀錯,后面的估計值是會變化的,9.21cm這個記錄結果很正常,故C錯誤;
D、9.20cm最末位的“0”是估計值,長度測量時,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計值,當刻度正好在整數(shù)刻度時,我們就應估讀為“0”,故D正確.
故選C.

8.小林騎自行車沿河堤向下游行進,感覺無風,但堤上柳樹的枝葉卻在隨風飄拂.此時的風向是( )
A.向下游B.向上游C.向河對岸D.從對岸吹來
【考點】5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專題】572:運動和力.
【分析】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看被研究的物體與所選的標準,即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是否發(fā)生了改變,如果發(fā)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未發(fā)生變化,則物體是靜止的.
【解答】解:小明騎自行車沿河堤向下游行駛,以自己作為參照物,
他騎車的速度與風速相同,所以感覺無風,此時的風向應該是向下游;
以柳樹作為參照物,會看到堤上柳樹的枝葉卻在隨風飄動.所以選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9.最新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倡“吃動平衡,天天運動”,李老師喜歡繞東區(qū)廣場行走,通過手機軟件測得40min行走6000步,路程約4km.據(jù)此估計一個健康的成年人行走的平均速度和進一步長度.下列選項中最合理的一項是( )
A.6km/h 65cmB.1.5km/h 1.2cm
C.6km/h 20cmD.1.5km/h 0.6cm
【考點】69: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專題】11 :計算題;571:長度、時間、速度.
【分析】已知時間和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已知路程和行走的步數(shù)可求一步的長度,然后對照各個選項做出判斷即可.
【解答】解:
運動的時間t=40min=h,路程s=4km=4×105cm,
則李老師行走的速度:
v===6km/h,
一步的長度為≈66.7cm/步,最接近于65cm.
故選A.

10.如圖所示,電視節(jié)目中“闖關游戲”的筆直通道上每隔8m設有一個關卡,各關卡同步放行和關閉,放行和關閉時間分別為5s和2s,當小強正通過關卡1左側9m遠的A處時,關卡剛好放行,若他全程以2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最先擋住他前進的關卡是( )
A.關卡4B.關卡3C.關卡2D.關卡1
【考點】69: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專題】11 :計算題;571:長度、時間、速度.
【分析】計算到達各個關卡的時間與關卡放行和關閉的時間對比,得出結果.
【解答】解:
由題知,關卡放行和關閉時間分別為5s和2s,小強正通過A處時,關卡剛好放行,
由v=可得,小強到達關卡1時所用的時間:t1===4.5s<5s,所以關卡1不會擋住他;
每兩個關卡間距離8m,所以小強通過相鄰兩關卡所用的時間t===4s,
小強到達關卡2的時間:t2=t1+t=4.5s+4s=8.5s,5s+2s<t2<5s+2s+5s,所以關卡2不會擋住他;
小強到達關卡3的時間:t3=t2+t=8.5s+4s=12.5s,5s+2s+5s<t3<5s+2s+5s+2s,所以關卡3會最先擋住他.
故選B.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夏天剛從游泳池里上來感覺冷是由于水蒸發(fā)放熱
B.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銀溫度計測量氣溫,是因為水銀的凝固點較低
C.汽車加油時應熄火是因為汽油在常溫下易升華成汽油蒸氣,汽油蒸氣遇明火容易爆炸
D.舞臺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霧,是因為干冰升華吸熱使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考點】1H: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1B:熔點和凝固點;1M:液化及液化現(xiàn)象;1P:升華和凝華的定義和特點.
【專題】31 :定性思想;48 :歸謬反證法;521:溫度計、熔化和凝固;522: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
【分析】①選擇溫度計的原則是:溫度計內(nèi)的測溫物質的凝固點應該比被測溫度低,沸點應該比被測溫度高;
②在六種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中,熔化、汽化、升華吸收熱量;凝固、液化、凝華放出熱量.
【解答】解:A、蒸發(fā)是汽化的一種,蒸發(fā)過程中吸收熱量,故A錯誤;
B、在北方很冷的地區(qū)溫度非常低,所以應該選凝固點低的物質做測溫物質,一般選酒精溫度計,而水銀的凝固點高,故B錯誤;
C、液態(tài)的汽油變成汽油蒸汽屬于汽化現(xiàn)象,不是升華現(xiàn)象,故C錯誤;
D、舞臺上利用干冰能制造白霧,是因為干冰升華吸熱,使周圍空氣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白霧,故D正確.
故選D.

12.某晶體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根據(jù)圖象判斷正確的是( )
A.開始計時,晶體開始熔化
B.第 25min 后,晶體開始熔化
C.溫度達到 80℃時,晶體開始熔化
D.溫度達到 50℃時,晶體開始熔化
【考點】1C: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專題】31 :定性思想;521:溫度計、熔化和凝固.
【分析】要解決此題需要掌握晶體熔化過程的特點,并且要掌握熔點的概念.
會分析晶體的熔化圖象,若有一段時間溫度不變,則為晶體.此時的溫度即為該晶體的熔點.
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則為晶體的熔化時間.
【解答】解:AB、該物質從第10分鐘開始熔化到第25分鐘完全熔化完,故AB錯誤;
CD、由圖知,此物質在熔化過程中保持80℃不變,該物質的熔點為80℃,故溫度達到80°C時,若繼續(xù)吸熱,晶體開始熔化,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13.聲音無處不在,下列關于聲音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同學們在校園能聽到上課鈴聲,說明空氣可以傳播聲音
B.你在手機播放的音樂中,能辨別美妙的鋼琴聲,是依據(jù)音調的不同
C.鬧市中,人們關緊門窗,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D.運動場上,同學們的吶喊聲越大,聲音傳播的速度越大
【考點】92:聲音的傳播條件;93:聲速;9I:音調、響度與音色的區(qū)分;9L:防治噪聲的途徑.
【專題】12 :應用題;511:聲現(xiàn)象.
【分析】(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不同的物體振動發(fā)出的聲音不同,叫做音色;
(3)可以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可以在入耳處減弱噪聲;
(4)影響聲音傳播速度的是介質種類和溫度.
【解答】解:A、同學們在校園能聽到上課鈴聲,是聲音靠空氣傳播的,故A正確;
B、能夠辨別美妙的鋼琴聲,是依據(jù)音色的不同,故B錯誤;
C、鬧市中,人們關緊門窗,可以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C正確;
D、運動場上,同學們的吶喊聲越大,聲音傳播的越遠,聲音傳播速度與響度大小無關,故D錯誤.
故選:AC.

14.二氧化碳氣體被壓縮、降溫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樣的固體,俗稱干冰.干冰被拋到空中,會迅速變?yōu)闅怏w,促使其周圍水蒸氣凝結成水滴或小冰晶,實現(xiàn)人工降雨.下列關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態(tài)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二氧化碳氣體變成干冰,是凝華
B.水蒸氣凝結成水,是凝固
C.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氣體,放出熱量
D.水蒸氣凝結成小冰晶,吸收熱量
【考點】1P:升華和凝華的定義和特點;1M:液化及液化現(xiàn)象.
【專題】31 :定性思想;522: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
【分析】(1)物質由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熔化,由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叫凝固;
(2)物質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叫汽化,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液化;
(3)物質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升華,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凝華.
【解答】解:A、二氧化碳變成干冰,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屬于凝華,故A正確;
B、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滴,由氣態(tài)變成液態(tài),屬于液化;故B錯誤;
C、干冰變成二氧化碳氣體,由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屬于升華,升華吸熱,故C錯誤;
D、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冰晶,由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屬于凝華,凝華放熱,故D錯誤.
故選A.

三、實驗探究題(共22分)
15.(4分)為了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幾個實驗:小明把手放在發(fā)聲的音箱上,感覺音箱在晃動;小華把發(fā)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小華把發(fā)聲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他這樣做的目的是 驗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
(2)小明用手使勁敲桌子,發(fā)出很大的響聲,但是他看到桌子幾乎每有振動,為了使看到的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你的改進方法是 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紙屑 .
(3)如圖所示,將正在發(fā)聲的手機放在與抽氣機連通的密閉玻璃瓶內(nèi).
①在用抽氣機把玻璃瓶內(nèi)的空氣逐漸抽出的過程中,聽到的聲音將會逐漸 變小 .
②分析實驗現(xiàn)象,運用的科學方法可得出結論 真空不能傳聲 .
【考點】91:聲音的產(chǎn)生;92:聲音的傳播條件.
【專題】13 :實驗題;511:聲現(xiàn)象.
【分析】(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振動停止,發(fā)聲停止;
(2)利用轉換法解答,把發(fā)聲體的振動轉換成一些較明顯的小物體的振動;
(3)聲音的傳播需要靠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解答】解:(1)發(fā)聲的音叉激起水花,都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2)桌子是較大的物體,發(fā)聲振動不易觀察,可轉換成桌面上小紙屑的振動,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紙屑;
(3)瓶內(nèi)空氣越來越少,聲音就越來越小,是聲音傳播的物質(空氣)逐漸減少造成的,運用的科學方法可得出真空不能傳聲.
故答案為:(1)驗證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2)在桌子上放一些碎紙屑;(3)變小;真空不能傳聲.

16.(8分)小明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加熱一定時間后,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 89 ℃;
(2)當觀察到 溫度計度數(shù)不變 時,說明水已沸騰;
(3)水在沸騰過程中雖然溫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燈要持續(xù)加熱,這說明液體在沸騰過程中要 繼續(xù)吸熱 ;
(4)圖乙中能正確表示實驗過程中水溫度變化的圖象是 A (填“A”“B”“C”或“D”).
【考點】1O: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專題】5A5: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溫度計的讀數(shù):確定每一個大格和每一個小格各代表是示數(shù),再進行讀數(shù);
(2)水沸騰前和沸騰時都會從水底冒出氣泡,但一種緩慢、一種劇烈,且在溫度和形態(tài)變化上也有不同.
(3)液體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4)根據(jù)液體沸騰的特點: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對各個圖象注意分析即可.
【解答】解:(1)每一個大格代表10℃,每一個小格代表1℃,示數(shù)是89℃.
(2)水在沸騰時,水溫都達到沸點,溫度不再升高,水在各個部位同時汽化,因此大量氣泡會在上升過程中逐漸得到補充,加之越往水面液體的壓強越小,因此氣泡會越變越大;
(3)液體沸騰時要繼續(xù)吸收熱量,因此水在沸騰過程中雖然溫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燈要持續(xù)加熱;
(4)液體沸騰的特點: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如圖A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升高到沸點以后,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圖A所示的是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圖B是晶體熔化圖象,C圖是晶體凝固圖象,D圖表示吸收熱量,溫度一直升高,故BCD都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89;(2)溫度計度數(shù)不變;(3)繼續(xù)吸熱;(4)A.

17.(10分)某同學利用如圖來探究一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低端的平均速度.
(1)你認為為了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應該利用 v= 公式來進行實驗.
(2)實驗中要使斜面保持較小的坡度,原因是 減小小車運動的速度,便于計時,提高測量的精確度 .
(3)為了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下滑到撞擊底端金屬片的時間t,在正式測量前,要多練習幾次,目的是 減小測量時間的誤差 .
(4)一同學首先測出圖中的距離s后,再測出小車從A點到C點所需時間t,上述測量中, 路程 的測量有誤,原因是 小車運動的距離比s小 .
【考點】6D:變速運動與平均速度.
【專題】13 :實驗題;23 :實驗探究題;5A4:測量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1)探究小車速度變化的實驗原理是:速度公式v=;
(2)實驗時,斜面放的坡度要小些,這樣小車的運動時間時間長;
(3)測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時間時前先練習幾次可以減小測量誤差;
(4)由圖可知在測量路程錯誤,沒有減去小車的長度.
【解答】解:(1)實驗原理是v=;
(2)實驗時,斜面的坡度應很小,減小小車運動的速度,便于計時,提高測量的精確度;
(3)測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底端所用的時間時前先練習幾次,目的是熟悉測量過程,減小測量時間的誤差;
(4)由圖可知,測量的距離s有錯誤,小車運動的距離等于s減去小車的長度.
故答案為:(1)v=;
(2)減小小車運動的速度,便于計時,提高測量的精確度;
(3)減小測量時間的誤差;
(4)路程;小車運動的距離比s小.

四、綜合應用題(18題8分、19題10分.共18分)
18.(8分)圖中為“捷馬”電動自行車的技術參數(shù):
(1)電動自行車正常行駛時,充電一次可正常行駛多長時間?
(2)小李騎電動車以正常速度到工廠至少需要30min,則小李到工廠的距離大約是千米?
【考點】69: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專題】12 :應用題;571:長度、時間、速度.
【分析】(1)由表中數(shù)據(jù)求出正常行駛的速度和持續(xù)里程,由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可以求出行駛的時間;
(2)已知速度與行駛時間,由速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可以求出路程.
【解答】解:(1)由v=,
可得正常行駛時間:
t1==≈0.33h;
(2)由v=,t2=30min=0.5h,
所以路程s2=vt2=15km/h×0.5h=7.5km;
答:(1)電動自行車正常行駛時,充電一次可正常行駛0.33h;
(2)小李到工廠的距離大約是7.5km.

19.(10分)甲乙兩地的距離是900km,一列火車從甲地早上7:30出發(fā)開往乙地,途中??苛藥讉€車站,在當日16:30到達乙地.列車行駛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度為400m的橋梁,列車全部通過橋梁的時間是25s.求:
(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
(2)火車的長度是多少米?
【考點】6D:變速運動與平均速度.
【專題】11 :計算題;571:長度、時間、速度.
【分析】(1)已知甲乙兩地的距離和甲地開往乙地的時間,利用v=即可求得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已知速度和時間可求火車和橋梁的總長,總長減橋梁長就是火車的長度.
【解答】解:(1)火車從甲地早上7:30出發(fā)開往乙地,途中??苛藥讉€車站,在當日16:30到達乙地,則甲地開往乙地所用時間t1=9h.
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km/h;
(2)v′=144km/h=40m/s,
由v=得:火車過橋通過的總距離:
s′=v′t′=40m/s×25s=1000m,
所以火車的長度s火車=s′﹣s橋=1000m﹣400m=600m.
答:(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km/h;
(2)火車的長度是600米.

最大速度
20km/h
正常速度
15km/h
持續(xù)里程
5km
額定載重
900kg
最大速度
20km/h
正常速度
15km/h
持續(xù)里程
5km
額定載重
900kg

相關試卷

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中考三模物理試題:

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中考三模物理試題,共4頁。

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2月期末物理試題:

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2月期末物理試題,共2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題,選擇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綜合應用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中考一模物理試題(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中考一模物理試題(含解析),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題,單選題,多選題,作圖題,實驗題,綜合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2-2023學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

2022-2023學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

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

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2019-2020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物理試題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題(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qū)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qū)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試卷(WORD版,含解析)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中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