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目標1、了解命題者在選擇題中設誤的常用手段2、熟悉在選擇題中設置干擾項的常見類型學習方法練-析-練
一、把握命題規(guī)律 了解論述類閱讀題設置錯誤選項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題準確性,命題者設計錯誤選項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從信息范圍的大小上看,有范圍不清和以偏概全兩種錯誤2、從信息的有無上看,有無中生有和有意缺失兩種錯誤。3、從因果邏輯關系上看,有強加因果和因果顛倒兩種錯誤。4、從信息指代內容上看,有偷換概念和指代不明兩種錯誤。5、從信息的時態(tài)上看,有未然說成已然和已然說成未然兩種錯誤。
二、常 見 錯 誤 類 型
即以部分替代整體,以局部替代全局,以個別替代一般,從而使考生作出錯誤的判斷。
例1【對應文段】比如藏醫(yī),很長一個時期,它的傳授是在寺廟中以隱秘的方式進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獨有的植物、動物、礦物和食物對患者進行治療,對包括癌癥、中風在內的多種令現(xiàn)代醫(yī)學棘手的疾病有著較好的療效。
【試題】關于中醫(yī)學與西醫(yī)學的比較,下列說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湖南卷第8題)
????B.中醫(yī)學能治療包括中風在內的所有疑難雜癥,西醫(yī)學對這些病則感到束手無策。
解題對策:在閱讀文章時,一定要特別注意重要詞語前邊的修飾與限制詞。重點關注:a表數(shù)量多少的詞語(少數(shù),部分,幾個,大多數(shù));b表范圍大小的詞語(凡,全,都 ,所有;部分等);c表程度輕重的詞語( 特別,十分,稍微等);d表頻率高低的詞語(通常,總是;? 有時,偶爾等)
?例2【對應文段】宋朝統(tǒng)治者為什么如此重視“茶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保持友好關系,以便集中力量與西北少數(shù)民族政權抗衡。“茶馬互市”除了為朝廷提供一筆巨額茶利收入補充軍費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滿足了國家對戰(zhàn)馬的需要,又維護了宋朝西南邊境的安全。(第二段)
????那么,藏族為什么也很重視“茶馬互市”呢?因為藏族非常喜歡飲茶……對于長期以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為主的藏族來說,他們并不需要外界供給很多東西,但茶葉卻是絕對不可缺少的。(第三段)
【試題】關于宋朝統(tǒng)治者重視“茶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全國卷l第3題)
????D.藏族非常喜歡飲茶,以馬易茶可以滿足他們對茶葉的需求
主要指命題人在解釋概念,或轉述文意時,故意弄錯對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誤入歧途。
解題對策:同學們在閱讀原文時,一定要關注事物的對象,并用圈、點、劃、批的方法標出,在做題時,應注意看選項中是否存在信息錯誤對接的現(xiàn)象,尤其看命題的主語、謂語與原文是否一致。 此外還要留心文中的代詞的指代。“這些”“那些”“這個”“那個”“其”等詞語,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詞語所指代的具體內容,結合語境判斷。
例3【對應文段】根據(jù)世界報業(yè)協(xié)會2003年6月13日發(fā)表的全球日報發(fā)行量排行榜,中國有3份報紙進入前20名:《參考消息》以日發(fā)行量270萬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報》以日發(fā)行量186萬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報》以日發(fā)行量150萬份排在第20名。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報紙消費國,日銷量達8200萬份。僅次于中國的是日本,日銷量是7080萬份。
【試題】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上海卷)
????A.不久前《參考消息》等3份中國報紙以其發(fā)行量巨大、國際影響深遠而在全球日報發(fā)行量統(tǒng)計中名列前茅。
是指所給選項中所說的內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從有效信息句中推斷出來。
解題對策:考生在做題時要仔細檢查所給選擇項的內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據(jù),或者是否能根據(jù)原文合理地推斷出來。
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因果顛倒,就是把“因”錯斷為“果”,“果”錯斷為“因”,顛倒了兩者的關系;二是強加因果,就是把沒有因果關系的說成是因果關系。
⑴到了清代,“茶馬互市”作為一種重要制度逐漸從歷史地平線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邊茶貿易”制度。藏族對茶葉的需求有增無減,對其他產品如絲綢、布料、鐵器等的需求也開始增加;而內地對藏區(qū)馬匹的需求雖然減少,卻對藏區(qū)皮革、黃金,以及蟲草、貝母等珍貴藥材的需求大幅增加。這樣,漢藏之間的貿易范圍更加廣泛,騾鈴聲聲,馬蹄陣陣,“茶馬古道”沿線的民間貿易更加繁榮。
例4.根據(jù)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D.內地對藏區(qū)皮革、黃金以及藥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馬匹的交易量減少。
下列關于“生態(tài)文明”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D.生態(tài)文明是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因此它也是一個哲學問題。
⑵[對應信息] 生態(tài)文明不僅是經(jīng)濟、政治和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哲學問題。
解題對策:在遇到涉及有因果關系的選項時,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比較一下,仔細分析有無因果關系,或者因果關系是否倒置。重點關注:因為、因此、由于、因而等詞語。
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現(xiàn)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題人設計陷阱時,有時會將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對應文段】到宋代……在這種情況下,“茶馬互市”除了為朝廷提供一筆巨額茶利收入補充軍費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滿足了國家對戰(zhàn)馬的需要,又維護了宋朝西南邊境的安全。
例5【試題】下列關于“茶馬古道”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全國卷第7題)
???? B.在宋代,“茶馬古道”上的巨額茶利收入是當時全國軍費的主要來源。
另外,陸緣海邊的“氣冰”開采起來十分困難,至今尚沒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開發(fā)的技術,一旦發(fā)生井噴事故,就會造成海水汽化,發(fā)生海嘯翻船。此外,“氣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氣冰”經(jīng)常作為沉積物的膠結物存在,它對沉積物的強度起著關鍵作用。“氣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夠影響沉積物的強度,進而誘發(fā)海底大陸架滑坡等地質災害。由此可見,作為未來新能源的“氣冰”,也是一種危險的能源?!皻獗钡拈_發(fā)利用就像一柄“雙刃劍”,需要小心對待。
例6.下列對“氣冰”“是一種危險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B.“氣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雙刃劍”,從目前的情況看,“氣冰”的危害遠大于功用。
一是已然說成未然。忽視原文中“已經(jīng)如此”等修飾語,把原文中既成事實說成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xiàn)的事情。二是未然說成已然。忽視原文中“將來如此”等修飾語,把原文中尚未確定或還未實現(xiàn)的事情說成既成事實。
1、解開植物睡眠之謎,將為某種“綠色”農藥的誕生鋪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劑還無法只讓田菁等豆科雜草枯萎而不損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員已經(jīng)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斷劑,實驗結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這種阻斷劑只對田菁起作用,因此不會影響大豆的生長。
例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D.目前只讓田菁枯萎而不損害大豆生長的“綠色”農藥已經(jīng)研制出來。
2、【對應文段】胚胎干細胞另一個研究重點是用于產生能分泌胰島素的胰腺組織,再將這些胰腺組織移植到體內,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將胰島素基因轉入小鼠的干細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再將這些干細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結果小鼠的糖尿病癥狀消失了。胚胎干細胞還有多種可能的用途。不過,醫(yī)學界的美夢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變成現(xiàn)實。
【試題】根據(jù)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已經(jīng)證實,把胰島素基因轉入人類胚胎干細胞可以產生能分泌胰島素的胰腺組織。
解題對策:在閱讀文章時,一定要特別注意表示時間的詞語。重點關注:已經(jīng)、曾經(jīng)、過去、了、現(xiàn)在、目前、正在、 在、著、將要、即將、將來、尚未、之前、之后、成為、過。
從必要和充分條件上看,有或然說成必然和必然說成或然兩種錯誤?!盎蛉弧笔侵缚赡馨l(fā)生,也可能不發(fā)生的事情;“必然”是指一定發(fā)生的事情。
原文信息: 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紋飾中,只有鳥紋而沒有鳳紋,真正的鳳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現(xiàn),而且此時是華冠短尾鳥和華麗而飾有眼翎的長尾鳥同時出現(xiàn),可見“鳳”是由鳥演變而來的。綜觀甲骨文和商代青銅器,鳳鳥的演變應該是鳥在先,鳳在后,貫穿整個商代的不是鳳而是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在商人的歷史中鳥始終扮演著圖騰始祖的重要角色
例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在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紋飾中,華麗而飾有眼翎的長尾鳥形狀的鳳紋還沒有出現(xiàn)
【對應文段】例5 以上這些思考方式,其實也是彼此相關,互相加強的。全面、有機與動態(tài)幾項,只是從不同角度陳述相同的現(xiàn)象,而直觀的悟性則以非分析的思考統(tǒng)攝上述幾個思考的角度。這些思考方式落實在中國人的人生態(tài)度中,即是認識世事多變化,也準備面對變化?!叭旰訓|,三十年河西”,“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日中則仄,月盈則虧”“盛極則衰,否極泰來”。有了這些對變化形勢的理解,中國人不是坐待命運降臨的宿命論者,卻是隨時準備面對變化的命運調整自已的反應。這是一種樂觀的命運觀,正如海邊沖浪的弄潮兒,隨時抓住變化的潮頭,調整自己的劫作。在滿潮時,為即將開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時,準備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機。這種智慧不能全由直覺獲得,必須有一定深度的哲學探討,始能濃縮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試題】E項:中國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覺獲得,沒有有深度的哲學探討。
解題對策:在閱讀文章時,要注意勾畫那些標志肯定與否定的詞語,區(qū)別作者對每一種事物的觀點態(tài)度,特別注意含有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語句。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語文復習:實用類文本閱讀技巧 課件
這是一份2023屆高考專題復習:高考論述類文本答題技巧 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察方向,整體閱讀技巧點撥,張冠李戴,真題演練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論述類文本快速閱讀比對技巧課件,共20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