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位數(shù)加法的筆算(不連續(xù)進位),驗算
可以用樹葉制作粘貼畫,擺進櫥窗展覽。
同學們制作了一批樹葉粘貼畫,選出142幅放進櫥窗展覽,還剩86幅。
142+86= ( )
你能用豎式計算嗎?先算一算,再和同學交流。
+ 8 6
要知道算得對不對,可以怎樣做?
+ 1 4 2
答:一共制作了 幅。
用豎式計算643+752 ,并驗算。
+ 7 5 2
+ 6 4 3
+ 4 3 5
+ 8 4 8
+ 9 6
+ 2 5 2
+ 1 5 4
+ 6 0 5
+ 8 7
+ 9 4 3
+ 3 1 3
3.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 2 8
+ 6 0 2
+ 7 9 4
+ 4 0 5
+ 3 0 3
+ 8 9 5
+ 7 4
+ 5 4 2
山地自行車比公路自行車貴175元。
答:山地自行車418元。
+ 1 7 5
運算符號并不是隨著運算的產(chǎn)生而立即出現(xiàn)的。我國在商代就已經(jīng)有加法、減法運算,但同埃及、希臘和印度等文明古國一樣,都還沒有加法符號,只是把兩個數(shù)字寫在一起來表示相加。公元6世紀,印度人開始把單詞的縮當成運算符號。后來歐洲人承襲印度人的做法。
1489年,德國數(shù)學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 、“-”表示剩余和不足。1514年,荷蘭數(shù)學家赫克把它用作代數(shù)運算符號之一, 后來又經(jīng)過法國數(shù)學家韋達的宣傳和提倡,才開始普及,但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認。
這是一份數(shù)學蘇教版六 兩、三位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教學課件ppt,共2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回顧復習,豎式計算并驗算,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探索新知,一年級捐了298本,二年級捐了405本,≈300,≈400,個位上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蘇教版二年級下冊六 兩、三位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教學演示課件ppt,共2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回顧復習,豎式計算,探索新知,一共制作了多少幅,個位上,十位上,向前一位進1,百位上,向千位進1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六 兩、三位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圖文課件ppt,共1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六單元,導入新課,探究新知,百十個,鞏固練習,+89,+907,+910,+353,上山走了235米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