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Na-23 S-32 As-75 Ga-70
第Ⅰ卷 (選擇題共6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 下列物質中,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 淀粉 B. 油脂 C. 葡萄糖 D. 聚乙烯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相對分子質量在10000以上的有機化合物為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分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纖維素、蛋白質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詳解】A.淀粉為多糖,相對分子質量在10000以上,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正確;
B.油脂是高級脂肪酸的甘油酯,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B錯誤;
C.葡萄糖為單糖,分子式為C6H12O6,相對分子質量較小,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C錯誤;
D.乙烯發(fā)生加聚反應生成聚乙烯,屬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錯誤。
答案選A。
2. 下列物質中互為同分異構體的是( )
A. 淀粉和葡萄糖 B. 蔗糖和纖維素
C. 橡膠和塑料 D. 果糖和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詳解】A.淀粉和葡萄糖的分子式分別為:(C6H10O5)n、C6H12O6,分子式不相同,不是同分異構體,故A不選;
B.蔗糖和纖維素的分子式分別為:C12H22O11、(C6H10O5)n,分子式不相同,不是同分異構體,故B不選;
C.橡膠和塑料都是高分子化合物,而且都是混合物,分子式不相同,不是同分異構體,故C不選;
D.果糖和葡萄糖的分子式都為C6H12O6,結構不同,屬于同分異構體,故D選;
故選D。
3. 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醫(yī)用酒精的濃度通常為99.9%
B. 單質硅是將太陽能轉變?yōu)殡娔艿某S貌牧?br />
C. 淀粉、纖維素和水泥都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 棉花和光導纖維都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
【答案】B
【解析】
【詳解】A.醫(yī)用酒精的濃度通常是75%,此濃度殺菌消毒作用強,故A錯誤;
B.單質硅為良好的半導體材料,是制作光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原料,光太陽能電池可將太陽能轉變?yōu)殡娔?,故B正確;
C.水泥的成分是硅酸二鈣,硅酸三鈣,鋁酸三鈣,是無機硅酸鹽材料,不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纖維素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錯誤;
D.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C6H10O5)n,屬于有機化合物,不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光導纖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故D錯誤;
答案為B。
4. 下列反應中,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A. 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將苯滴入溴水中,振蕩后水層接近無色
C.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甲烷與氯氣混合光照一段時間后黃綠色消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
加成反應是有機物分子中的不飽和鍵斷裂,斷鍵碳原子與其他原子或原子團相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詳解】
A.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烯發(fā)生氧化反應,故不選A;
B.將苯滴入溴水中,振蕩后水層接近無色,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單質,屬于物理變化,故不選B;
C.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屬于加成反應,故選C;
D.甲烷與氯氣混合在光照條件下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氫,黃綠色消失,屬于取代反應,故不選D。
選C。
5. 下列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種物質的是( )
A. C2H6 B. C4H10 C. C5H10Cl2 D. C5H12
【答案】A
【解析】
【詳解】A.C2H6只有一種結構,即CH3CH3,分子式只能表示一種物質,故A正確;
B.C4H10存在2種同分異構體,即CH3CH2CH2CH3,(CH3)2CHCH3,所以不能只表示一種物質,故B錯誤;
C.C5H10Cl2可看成戊烷中的2個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戊烷有三個同分異構體,即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CH3)2C(CH3)2,含季碳結構的新戊烷二氯代物(2種異構體),含叔碳結構的異戊烷二氯代物(10種異構體),直鏈碳架的正戊烷二氯代物(9種異構體),共有21個異構體,所以不能只表示一種物質,故C錯誤;
D.C5H12存在3種同分異構體,即CH3CH2CH2CH2CH3,(CH3)2CHCH2CH3,(CH3)2C(CH3)2,所以不能只表示一種物質,故D錯誤;
答案為A。
6. 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 乙烯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產(chǎn)生CO2
B. 濃硝酸與苯反應生成硝基苯
C. 鈉與酒精混合有產(chǎn)生H2
D. 苯滴入溴水中振蕩后水層接近無色
【答案】D
【解析】
【詳解】A.乙烯通入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溶液褪色,是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屬于化學變化,不是物理變化,故A不選;
B.濃硝酸與苯反應生成硝基苯,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是物理變化,故B不選;
C.鈉與酒精混合有氣泡,產(chǎn)生是H2,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不是物理變化,故C不選;
D.苯滴入溴水中振蕩后水層接近無色,是溴水中的溴萃取到苯中而使溴水中水層接近無色,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故D選;
故選D。
7. 異戊烷的系統(tǒng)名稱是
A. 2-甲基丁烷 B. 2-甲基戊烷
C. 2-乙基丁烷 D. 3-乙基丁烷
【答案】A
【解析】
【詳解】異戊烷結構簡式為,按有機物的系統(tǒng)命名法,主鏈有4個碳原子,從靠近支鏈的左端開始給主鏈上的碳原子編號,第2個碳原子上有一個甲基,所以異戊烷的系統(tǒng)名稱是2—甲基丁烷,答案選A。
8. 下列變化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石油分餾 B. 煤干餾
C. 石油裂解 D. 皂化反應
【答案】A
【解析】
【分析】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有新物質生成,則屬于化學變化;反之,則是物理變化。
【詳解】A.石油分餾是控制溫度,分離一定沸點范圍內(nèi)餾分的混合物的方法,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A正確;
B.煤的干餾是隔絕空氣加強熱過程中生成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B錯誤;
C.石油裂解是深度裂化,過程中生成新的物質,屬于化學變化,C錯誤;
D.皂化反應是油脂在堿性溶液中發(fā)生的水解反應,屬于化學變化,D錯誤;
答案選A。
【點睛】本題考查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題目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9. 鄰苯二甲酸二乙酯是增塑劑,其結構簡式如圖,關于該物質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該物質含有碳碳雙鍵
B. 其分子式為C12H15O4
C. 該物質完全水解能生成三種產(chǎn)物
D. 1mol該物質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能消耗2molNaOH
【答案】D
【解析】
【詳解】A.由結構可知,苯環(huán)中的鍵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特殊的鍵,屬于大π鍵,無碳碳雙鍵,故A錯誤;
B.由結構可知,該物質分子中有12個C原子,14個H原子,4個O原子,其分子式為C12H14O4,故B錯誤;
C.該物質完全水解生成鄰苯二甲酸和乙醇兩種物質,故C錯誤;
D.該物質水解生成鄰苯二甲酸和乙醇,鄰苯二甲酸含二個羧基,與NaOH發(fā)生反應,乙醇與NaOH不反應,則1mol該物質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能消耗2molNaOH,故D正確;
答案為D。
10. 某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CH3CH=CH-COOH,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 水溶液顯酸性 B. 所有原子一定共面
C. 能夠發(fā)生加成反應 D. 能夠發(fā)生酯化反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有機物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和羧基,結合相應官能團的結構與性質解答。
【詳解】A. 含有羧基,其水溶液顯酸性,A正確;
B. 含有甲基,則所有原子一定不共面,B錯誤;
C. 含有碳碳雙鍵,能夠發(fā)生加成反應,C正確;
D. 含有羧基,能夠發(fā)生酯化反應,D正確。
答案選B。
11. 欲除去下列物質中混入的少量雜質(括號內(nèi)物質為雜質),錯誤的是
A. 乙酸乙酯(乙酸):加飽和Na2CO3溶液,充分振蕩靜置后,分液
B. 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餾
C. 溴苯(溴):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蕩靜置后,分液
D. 乙酸(乙醇):加入金屬鈉,蒸餾
【答案】D
【解析】
【詳解】A、乙酸的酸性強于碳酸,飽和碳酸鈉吸收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析出,然后分液,故能得到純凈乙酸乙酯,A正確;
B、生石灰能夠吸收水,然后利用乙醇沸點較低,采用蒸餾的方法,提純乙醇,B正確;
C、溴單質和NaOH發(fā)生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鹽,而溴苯和氫氧化鈉很難反應,且溴苯是不溶于水的液體,采用分液的方法,提純溴苯,C正確;
D、乙酸電離出H+大于乙醇,金屬Na先與乙酸反應,把乙酸消耗了,方法不可取,D錯誤;
故選D。
12. 下列元素中,基態(tài)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不正確的是( )
A. Al 3s23p1 B. Cr 3d44s2
C. Ar 3s23p6 D. H 1s1
【答案】B
【解析】
【詳解】A.Al原子核外有13個電子,各電子層上電子依次為2,8,3,最外層3個電子,其基態(tài)原子價電子排布式為3s23p1,符合基態(tài)電子排布規(guī)律,故A正確;
B.Cr原子核外有24個電子,各電子層上電子依次為2,8,13,1,最外層1個電子,其原子基態(tài)價電子排布式為3d54s1,呈現(xiàn)半充滿,能量最低,穩(wěn)定,故B錯誤;
C.Ar原子核外18個電子,各電子層上電子依次為2,8,8,最外層8個電子,其基態(tài)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3s23p6,符合基態(tài)電子排布規(guī)律,故C正確;
D.H原子核外只有一個電子,H原子基態(tài)價電子排布式為1s1,符合基態(tài)電子排布規(guī)律,故D正確;
答案為B。
13. 質子核磁共振譜(PMR)是測定有機物分子結構的重要手段,在所研究的有機物分子中,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H原子在PMR譜中會給出相應的信號,如分子在PMR譜中會給出H原子的4種不同信號。試推斷CH3CH2OH分子在PMR譜中能看到H原子的不同信號有( )
A. 1種 B. 2種 C. 3種 D. 4種
【答案】C
【解析】
【詳解】由結構可知,該結構中有4種H原子,如,分子在PMR譜中會給出H原子的4種不同信號,則CH3CH2OH分子中有3種不同的H原子,如,在PMR譜中能看到H原子的不同信號應該有3種,C正確;
答案為C。
14. 下面的價電子排布中,第一電離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
A. ns2np3 B. ns2np5 C. ns2np4 D. ns2np6
【答案】C
【解析】
【詳解】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電離能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增大而呈增大趨勢,但同一周期中第ⅡA族元素比第ⅢA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大,第ⅤA族比第ⅥA族第一電離能大,ns2np3、ns2np4、ns2np5、ns2np6屬于同一周期且其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但ns2np3屬于第VA元素,ns2np4屬于第ⅥA族,所以元素的第一電離能的大小順序是ns2np6、ns2np5、ns2np3、ns2np4,所以最小的為ns2np4,故選C。
【點睛】本題考查了同一周期元素第一電離能大小的判斷,注意原子軌道處于半充滿、全充滿狀態(tài)下結構穩(wěn)定,同一周期中第ⅡA族元素比第ⅢA族元素的第一電離能大,第ⅤA族比第ⅥA族第一電離能大。
15. 下列物質的分子中既有σ鍵,又有π鍵的是
①HCl ②H2O ③N2 ④H2O2 ⑤C2H4 ⑥C2H2
A. ①②③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詳解】在雙鍵及叁鍵中均含有σ鍵又有π鍵,而氮氣中含有氮氮叁鍵、乙烯中含有碳碳雙鍵、乙炔中含有碳碳叁鍵,故答案為D。
16. 用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判斷NO的立體構型( )
A. 正四面體 B. V形 C. 三角錐形 D. 平面三角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價層電子對個數(shù)=σ鍵個數(shù)+孤電子對個數(shù),σ鍵個數(shù)=配原子個數(shù),孤電子對個數(shù)=(a-xb),a指中心原子價電子個數(shù),x指配原子個數(shù),b指配原子形成穩(wěn)定結構需要的電子個數(shù),根據(jù)價層電子對個數(shù)判斷中心原子雜化類型,再判斷立體構型。
【詳解】NO3-中價層電子對個數(shù)=3+(5+1-3×2)=3+0=3,中心N原子采取sp2雜化,VSEPR構型為平面三角形,孤電子對個數(shù)為0,NO3-的立體構型為平面三角形,D正確;答案為D。
17. 根據(jù)相關化學原理,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若X是原子晶體,Y是分子晶體,則熔點:X<Y
B. 若A2+2D-→2A-+D2,則氧化性:D2>A2
C. 若R2-和M+電子層結構相同,則原子序數(shù):R>M
D. 若弱酸HA的酸性強于弱酸HB,則同濃度鈉鹽溶液的堿性:NaA<NaB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A.原子晶體的熔點大于分子晶體,錯誤;
B .在此反應中A2是氧化劑,D2是氧化產(chǎn)物,氧化性:D2NH3,因此物質的沸點最高的是HF,答案:HF;
(4)Na、Mg、Al、S、Cl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Na+、Mg2+、Al3+是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形成的陽離子,核外電子排布都是2、8;S2-、Cl-是原子獲得電子形成的陰離子,核外電子排布都是2、8、8。由于離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越多,離子半徑越大;當離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相同時,離子的核電荷數(shù)越小,離子半徑越大,所以上述元素形成的單核離子中,半徑最大的離子是S2-,答案:S
【點睛】原子或單核離子半徑比較方法,先比電子層數(shù)多少,電子層數(shù)越多粒子半徑越大;電子層數(shù)相同的情況下再比核電荷數(shù),核電荷數(shù)越大粒子半徑越小;如果電子層數(shù)和核電荷數(shù)都相同,再比最外層電子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越多粒子半徑越大。
22. 甲酸乙酯天然存在于蜂蜜、草莓等物質中,是一種重要的食用香精,某興趣小組通過如圖轉化關系研究其性質。
(1)A的名稱為_______,C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為____。
(2)C、E中官能團名稱分別為_______、_______。
(3)①和④的反應類型分別為______反應、______反應。
(4)①和③兩步的化學方程式為:
①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答案】 (1). 甲酸鈉 (2). CH3OCH3 (3). 羥基 (4). 羧基 (5). 水解(或取代) (6). 氧化 (7). HCOOCH2CH3+NaOHHCOONa+CH3CH2OH (8). 2CH3CH2OH+O22CH3CHO+2H2O
【解析】
分析】
甲酸乙酯在堿性條件下水解生成A和C,C能連續(xù)被氧化,則C為CH3CH2OH,A為HCOONa,A酸化得到B為HCOOH;C被氧化生成D為CH3CHO,D被氧化生成E為CH3COOH,結合題目分析解答。
【詳解】(1)通過以上分析知,A為甲酸鈉,C是乙醇,其同分異構體為甲醚,甲醚結構簡式為CH3OCH3,
故答案為:甲酸鈉;CH3OCH3;
(2)C為CH3CH2OH,C中官能團是羥基,E為CH3COOH,E中官能團是羧基,
故答案為:羥基; 羧基;
(3)①的反應類型是水解(或取代),④的反應類型是氧化反應,
故答案為:水解(或取代);氧化;
(4)①為甲酸乙酯的水解反應,反應方程式為HCOOCH2CH3+NaOHHCOONa+CH3CH2OH,③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反應方程式為2CH3CH2OH+O22CH3CHO+2H2O,故答案為:HCOOCH2CH3+NaOHHCOONa+CH3CH2OH;2CH3CH2OH+O22CH3CHO+2H2O;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