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I-127
第Ⅰ卷 (共42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我國毛筆的制作技藝屬于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相傳古人制作該毛筆的過程為“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外衣)”,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枯木的主要成分蛋白質(zhì)
B. 鹿毛、羊毛均只含有C、H、O三種元素
C. 枯木、鹿毛的主要成分互為同分異構體
D. 采用灼燒法可以區(qū)分枯木、毛筆的“外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詳解】A.枯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纖維,故A錯誤;
B.鹿毛、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含有C、H、O三種元素,還含有N元素,故B錯誤;
C.枯木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纖維,鹿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它們的分子式不相同,不屬于同分異構體,故C錯誤;
D.區(qū)分蛋白質(zhì)和化學纖維一般可以使用灼燒法,有燒焦羽毛氣味的毛筆的“外衣”羊毛,無此現(xiàn)象的是枯木,故D正確;
答案選D。
2.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太陽能以光和熱的形式傳送到地面,人們可以直接利用這些光和熱
B. 反應熱就是化學反應中放出的能量
C. 煤中含有硫元素,大量直接燃燒煤會引起酸雨等環(huán)境問題
D. 等量的硫蒸氣和硫固體分別完全燃燒,前者放出的熱量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詳解】A.人們可以直接利用光和熱,如太陽能熱水器,故A正確;
B.反應過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熱都是反應熱,故B錯誤;
C.煤中含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引起酸雨等環(huán)境問題,故C正確;
D.因為硫固體變?yōu)榱蛘魵庖鼰?,所以等量的硫蒸氣和硫固體分別完全燃燒,前者放出的熱量多,故D正確;
答案選B。
3.汽油的主要成分為辛烷,25℃、101KPa時,5.7g辛烷完全燃燒時,放出熱量275.9kJ,則辛烷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A. C8H18(l)+12.5O2(g)=8CO2(g)+9H2O(l) △H=-5518 kJ/mol
B. 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H=-5518 kJ/mol
C. C8H18(l)+12.5O2(g)=8CO2(g)+9H2O(l) △H=+5518 kJ/mol
D. C8H18(l)+12.5O2(g)=8CO2(g)+9H2O(g) △H=-5518 kJ/mol
【答案】A
【解析】
【詳解】在25℃時,101kPa下,5.7g辛烷的物質(zhì)的量,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態(tài)水放出275.9 kJ的熱量,則1mol辛烷即114g辛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態(tài)水放出5518 kJ的熱量,根據(jù)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tài)及反應熱寫出其熱化學反應方程式,C8H18(l)+12.5O2(g)=8CO2(g)+9H2O(l) △H=-5518 kJ/mol,答案選A。
4.已知反應A2(s)+2B2(g) ?2AB2(g) ΔH<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降低溫度,正反應速率增加,逆反應速率減小
B. 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或增大壓強,重新達平衡時,平衡常數(shù)不發(fā)生變化
C. 升高溫度有利于反應速率增加,從而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
D. 達到平衡后,降低溫度或減小壓強都有利于該反應平衡正向移動
【答案】C
【解析】
【詳解】A.降低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故A錯誤;
B.正反應為放熱反應,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減小,壓強的改變不影響平衡常數(shù),故B錯誤;
C.升高溫度,活化分子百分數(shù)增加,反應速率增加,從而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故C正確;
D.正反應為放熱反應,達到平衡后,降低溫度有利于該反應平衡正向移動,反應左右兩邊氣體的體積不變,減小壓強平衡不移動,故D錯誤;
答案選C。
【點睛】本題的易錯點是A2的狀態(tài)是固態(tài),固體在反應體系不占體積,考慮體積變化時,不考慮A,這個反應體系的左右兩邊氣體的體積不變。
5.一定量鹽酸跟過量的鐵粉反應時,為了減緩反應速率,且不影響生成氫氣的總量,可向鹽酸中加入適量的( )
①NaOH固體 ②KNO3溶液 ③水 ④CH3COONa固體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詳解】①加入NaOH固體,與鹽酸反應,酸減少生成氫氣減少,故不符合;
②加KNO3溶液,鐵與H+、NO3-反應不生成氫氣,則生成氫氣的總量減少,故不符合;
③加水,氫離子濃度減小,所以與鐵反應的速率減慢,同時氫離子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則不影響生成氫氣的總量,故符合;
④加入CH3COONa固體,與鹽酸反應生成醋酸,溶液中已電離出的氫離子濃度減小,但物質(zhì)的量不變,則減緩反應速率,且不影響生成氫氣的總量,故符合;
綜上③④,符合題意;
本題答案選D。
6.常溫下,關于pH相同的氨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c(NaOH)>c(NH3·H2O)
B. c()=c(Na+)=c(OH-)
C. 兩種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
D. 等體積的氨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分別與相同濃度的鹽酸完全中和時,消耗的鹽酸體積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詳解】A.NH3·H2O是弱電解質(zhì),pH相同的氨水和氫氧化鈉溶液,c(NH3·H2O)>c(NaOH),故A錯誤;
B.氨水中存在一水合氨和水的電離平衡,故溶液中的離子有氫離子、氫氧根和銨根離子,根據(jù)電荷守恒可有:c(OH-)=c()+c(H+),同理,在NaOH溶液中:c(OH-)=c(Na+)+c(H+),又因為兩溶液pH相同,故c()=c(Na+)<c(OH-),故B錯誤;
C.pH相同的氨水和氫氧化鈉溶液,水電離的H+濃度相同,兩種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故C正確;
D.NH3·H2O是弱電解質(zhì),電離程度小,濃度大,等體積的氨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分別與相同濃度的鹽酸完全中和時,氨水所消耗的鹽酸體積多,故D錯誤;
答案選C。
【點睛】pH相同的氨水和氫氧化鈉溶液,氨水的濃度大,為易錯點。
7.下列有關的敘述合理的是( )
A. 銅的精煉工業(yè)和電鍍銅工業(yè),均可采用CuSO4溶液做電解質(zhì)溶液
B. 明礬可用于自來水凈化和殺菌消毒
C. 水庫的鋼閘門與電源負極相連以防止其生銹,該法即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D. 測定醋酸鈉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點在濕潤的pH試紙上
【答案】A
【解析】
【詳解】A.銅的精煉工業(yè)和電鍍銅工業(yè)上,銅均需做陽極失電子變?yōu)镃u2+進入電解質(zhì)溶液,Cu2+再在陰極上得到電子析出,故電解質(zhì)溶液均選用含銅離子的溶液,均可以用CuSO4溶液,故A正確;
B.明礬的凈水原理是利用鋁離子水解生成的氫氧化鋁膠體的吸附性,不能用于殺菌消毒,故B錯誤;
C.水庫的鋼閘門與電源負極相連以防止其生銹,此時鐵作陰極,該法為外接電源的陰極保護法,故C錯誤;
D.測定醋酸鈉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點在pH試紙上,不能將pH試紙潤濕,會稀釋醋酸溶液,使pH增大,測量數(shù)據(jù)有誤差,故D錯誤;
答案選A。
8.下列表示方法正確的是( )
A. 乙烷分子的最簡式: CH3? B. 醋酸的結構式:CH3COOH
C. CCl4的球棍模型: D. 羥基的電子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詳解】A.乙烷的分子式為C2H6,最簡式為有機物中各種原子的個數(shù)最簡比,故乙烷分子的最簡式為:CH3,故A正確;
B.醋酸的結構簡式為CH3COOH,將所有共價鍵用短線表示即為醋酸的結構式,醋酸正確的結構式為:,故B錯誤;
C.CCl4的球棍模型為,為CCl4的比例模型,故C錯誤;
D.羥基的電子式:,故D錯誤;
答案選A。
【點睛】氫氧根離子的電子式和羥基電子式的區(qū)別是:羥基是帶一個自由電子而不帶電的基團,氫氧根是得到電子的帶負電的離子,學生容易混淆。
9.下列各種物質(zhì)中,能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鑒別的是( )
A. 乙烯、乙炔? B. 1-己烯、苯乙烯
C. 苯、環(huán)己烷 D. 乙苯、苯甲酸
【答案】D
【解析】
【詳解】A.乙烯中含碳碳雙鍵、乙炔含碳碳三鍵,都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溶液都褪色,不能鑒別,A錯誤;
B. 1-己烯、苯乙烯中都含有碳碳雙鍵,都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不能鑒別,B錯誤;
C. 苯、環(huán)己烷中都沒有碳碳雙鍵,都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不能鑒別,C錯誤;
D.乙苯是苯的同系物,可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溶液褪色,苯甲酸不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反應,溶液不褪色,能鑒別,D正確;
答案選D。
10.Y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由化合物X制得。

下列關于化合物X、Y說法正確的是( )
A. X分子中含有三種官能團
B. X、Y均能與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
C. X、Y分子均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取代反應
D. 1 mol X、Y分別與足量NaOH反應,消耗NaOH的最多量相同
【答案】C
【解析】
【詳解】A.X分子中含有官能團:碳碳雙鍵、醚鍵、酯基、羧基共4種官能團,A錯誤;
B.含有酚羥基的物質(zhì)才能與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故X不能,Y能,B錯誤;
C.X、Y中含有碳碳雙鍵,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也能和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即還原反應,X、Y都含有羧基,能與醇類發(fā)生取代反應,C正確;
D.X中能與NaOH反應的有酯基和羧基,且酯基水解后生成乙酸和酚羥基,則1molX能消耗3molNaOH,Y中能與NaOH反應的有酚羥基和羧基,則1molX能消耗2molNaOH,則兩者消耗的NaOH量不同,D錯誤;
答案選C。
11.下列實驗中,所選裝置或實驗設計合理的是( )

A. 用圖①所示裝置可以檢驗乙炔的生成
B. 用圖②所示裝置可以分離乙酸乙酯和飽和碳酸鈉的混合溶液
C. 用圖③所示裝置檢驗苯酚存在
D. 圖④滴定管中讀數(shù)為26.50mL
【答案】B
【解析】
【詳解】A.乙炔及混有的硫化氫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不能檢驗是否有乙炔的生成,A錯誤;
B.乙酸乙酯和飽和碳酸鈉溶液分層,用分液漏斗可以分離,B正確;
C.應加入飽和溴水來檢驗苯酚的存在,C錯誤;
D.滴定管的讀數(shù)是從上到下增大的,正確讀數(shù)為25.50mL,D錯誤;
答案選B。
12.實驗室制備溴苯的反應裝置如下圖所示,關于實驗操作或敘述錯誤的是

A. 向圓底燒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開K
B. 實驗中裝置b中的液體逐漸變?yōu)闇\紅色
C. 裝置c中的碳酸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氫
D. 反應后的混合液經(jīng)稀堿溶液洗滌、結晶,得到溴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溴化鐵作催化劑作用下,苯和液溴反應生成無色的溴苯和溴化氫,裝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揮發(fā)出的苯和溴蒸汽,裝置c中碳酸鈉溶液呈堿性,能夠吸收反應生成的溴化氫氣體,倒置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詳解】A項、若關閉K時向燒瓶中加注液體,會使燒瓶中氣體壓強增大,苯和溴混合液不能順利流下。打開K,可以平衡氣壓,便于苯和溴混合液流下,故A正確;
B項、裝置b中四氯化碳的作用是吸收揮發(fā)出的苯和溴蒸汽,溴溶于四氯化碳使液體逐漸變?yōu)闇\紅色,故B正確;
C項、裝置c中碳酸鈉溶液呈堿性,能夠吸收反應生成的溴化氫氣體,故C正確;
D項、反應后得到粗溴苯,向粗溴苯中加入稀氫氧化鈉溶液洗滌,除去其中溶解的溴,振蕩、靜置,分層后分液,向有機層中加入適當?shù)母稍飫缓笳麴s分離出沸點較低的苯,可以得到溴苯,不能用結晶法提純溴苯,故D錯誤。
故選D。
【點睛】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實驗能力和評價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實驗操作要點,結合物質(zhì)的性質(zhì)綜合考慮分析是解答關鍵。
13.下列敘述中,正確的一組是( )
①糖類、油脂、蛋白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都能發(fā)生水解
②制造嬰兒用的一次性紙尿片采用的吸水保水的材料可以是
③石油的分餾、裂化和煤的干餾都是化學變化
④葡萄糖與果糖、淀粉與纖維素均互為同分異構體
⑤淀粉遇碘酒變藍色,葡萄糖能與新制Cu(OH)2發(fā)生反應
⑥塑料、橡膠和纖維都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⑦向蛋白質(zhì)溶液中加入飽和CuSO4溶液,出現(xiàn)沉淀,加水沉淀溶解
⑧將溴丙烷與NaOH溶液混合共熱, 再滴加硝酸銀溶液有沉淀生成,可證明溴丙烷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
A. ①⑤⑦ B. ②⑤ C. ③④⑥ D. ②⑥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詳解】①油脂、蛋白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都能發(fā)生水解,糖類中單糖不能水解,故①錯誤;
②一次性紙尿片能吸水保水的主要原因是水能溶解在材料當中(水少材料多時),反之材料能溶解在水中(材料少水多時),大多數(shù)有機物是難溶于水的,但多元醇卻易溶于水,如丙三醇,(聚乙烯醇)是一種多元醇,且C與-OH之比僅2:1,分子具有一定極性易溶于水,故②正確;
③石油的分餾為物理變化、而裂化和煤的干餾都是化學變化,故③錯誤;
④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屬于同分異構體,淀粉和纖維素的聚合度n不同,不屬于同分異構體,故④錯誤;
⑤淀粉遇碘酒變藍色,葡萄糖含有醛基,可與氫氧化銅濁液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故⑤正確;
⑥塑料、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都為高聚物,為合成高分子材料,纖維有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天然纖維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橡膠也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⑥錯誤;
⑦鹽析為可逆過程,則向蛋白質(zhì)溶液中加入飽和CuSO4溶液,蛋白質(zhì)變性,加水不再溶解,故⑦錯誤;
⑧NaOH能與AgNO3反應,因此需要先加稀硝酸,除去多余的NaOH,再加入AgNO3溶液,若有淡黃色沉淀產(chǎn)生,則證明溴丙烷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⑧錯誤;
故正確的有②⑤,答案選B。
14.下列敘述中,正確的一組是( )
A. 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屠呦呦女士用乙醚從黃花蒿中提取青蒿素,該技術應用了萃取原理
B. 研究發(fā)現(xiàn)DHA是生成大腦細胞的物質(zhì)基礎,魚油中含有DH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與乙酸互為同系物
C. 醫(yī)用酒精可以消毒,是由于酒精能夠與細菌、病毒中的蛋白體發(fā)生氧化反應
D. 提純粗苯甲酸的實驗中,加熱溶解后,除去不溶性雜質(zhì)時采用充分冷卻后過濾
【答案】A
【解析】
【分析】
【詳解】A.利用乙醚從黃花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因青蒿素易溶于乙醚,不易溶于水,為萃取原理,A正確;
B.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為不飽和羧酸,乙酸為飽和羧酸,結構不相似,不能互為同系物,B錯誤;
C.酒精消毒原理是使蛋白質(zhì)變性,C錯誤;
D. 溫度低時苯甲酸溶解度很低,易析出,過濾會使其與不溶性雜質(zhì)混合濾出導致其損失,則除去不溶性雜質(zhì)時應趁熱過濾,D錯誤;
答案選A。

第Ⅱ卷(共58分)
15.聚乙烯醇()為常見的滴眼液的主要成分,其生產(chǎn)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副產(chǎn)物乙酸甲酯。用副產(chǎn)物乙酸甲酯催化醇解反應可制備甲醇和乙酸己酯,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3COOCH3(l)+C6H13OH(l)CH3COOC6H13(l)+CH3OH(l) ΔH。已知:υ正= k正χ(CH3COOCH3)?χ(C6H13OH),υ逆= k逆χ(CH3COOC6H13)?χ(CH3OH),其中υ正、υ逆 為正、逆反應速率,k正、k逆為速率常數(shù),χ為各組分的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
(1)反應開始時,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質(zhì)的量之比1:1投料,測得348K、343K、338K三個溫度下乙酸甲酯轉化率(α)隨時間(t)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

348K指的是曲線_______(填“①”“②”或“③”),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該醇解反應的ΔH_________0(填“>”或“ (4). 1 (5). A (6). C (7). 2:1 (8). bc
【解析】
【分析】
【詳解】(1)通過圖像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反應進行乙酸甲酯轉化率(α)先上升后不變,當轉化率不變時說明反應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但三條曲線達到平衡的時間不一樣,最快的是①,說明①速率最快,溫度最高,且同一時間①的轉化率是最高的,說明該反應溫度升高向正向進行的程度在增大,該反應為吸熱反應,故348K指的是曲線①,理由是①反應達平衡的時間短,說明反應速度快,溫度高;ΔH>0;
(2) 338K時轉化率曲線為③,平衡時乙酸甲酯轉化率為50%,己醇和乙酸甲酯按物質(zhì)的量之比1:1投料,根據(jù)反應CH3COOCH3(l)+C6H13OH(l)CH3COOC6H13(l)+CH3OH(l),達到平衡時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物質(zhì)的量分數(shù)相等,Kx=χ(CH3COOC6H13)?χ(CH3OH)/[χ(CH3COOCH3)?χ(C6H13OH)]=1;
A、B、C、D四點中,A、C點的溫度高于B、D點,A、B點反應物濃度相等,但大于C、D點,υ正最大的是A,C點轉化率最大,得到的生成物濃度最大,υ逆最大的是C;
(3)要提高某一反應物的轉化率,可以通過增加其他反應物的濃度來實現(xiàn),以己醇和乙酸甲酯物質(zhì)的量之比1:1作為參照,1:2時乙酸甲酯的轉化率會降低,2:1時乙酸甲酯的轉化率會升高,故2:1時乙酸甲酯轉化率最大;
(4)a.催化劑參與了醇解反應,改變反應歷程,a錯誤;
b.催化劑使正逆反應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加,,即使k正和k逆增大相同倍數(shù),b正確;
c.催化劑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c正確;
d. 催化劑不會引起平衡的移動,無法提高轉化率,d錯誤;
故正確的為bc。
【點睛】當曲線走勢相同時,可通過觀察拐點來考慮外界條件的影響,進而進行比較。
16.Na2SO3、NaHSO3、Na2S2O5可用于食品工業(yè)的漂白劑、防腐劑、抗氧化劑。已知:1mol?L﹣1Na2SO3溶液的pH≈9;1mol?L﹣1NaHSO3溶液的pH≈5。
(1)NaHSO3溶液的pH≈5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學用語并結合文字說明回答)。
(2)甲同學結合微粒觀,應用所學知識,設計了如圖所示實驗,發(fā)現(xiàn)閉合開關后靈敏電流計指針發(fā)生偏轉。

則:
①a電極為_______(填“正極”或“負極”);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
②取少量Na2SO3溶液電極附近的混合液,加入_______,產(chǎn)生白色沉淀,證明產(chǎn)生了。
(3)制備Na2S2O5也可采用三室膜電解技術,裝置如圖所示,其中SO2堿吸收液中含有NaHSO3和Na2SO3,則陽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電解后,_____________室的NaHSO3濃度增加。

(4)乙同學測定市面上某干紅葡萄酒中Na2S2O5殘留量,取50.00 mL葡萄酒樣品于錐形瓶中,用裝有0.010 mol·L?1碘標準液的_________(填“酸式”或“堿式”)滴定管滴定至終點,消耗標準液10.00 mL。該樣品中Na2S2O5的殘留量為____________g·L?1(以SO2計)。(已知:)
【答案】 (1). NaHSO3溶液存在?H++的電離平衡和+H2O?H2SO3+OH-的水解平衡,電離平衡大于水解平衡而顯酸性 (2). 正極 (3). Fe3++e-=Fe2+ (4). 足量鹽酸和BaCl2溶液 (5). 2H2O-4e-=4H++O2↑ (6). m (7). 酸式 (8). 0.128
【解析】
【分析】
根據(jù)題干信息,比較電離水解程度分析1mol?L﹣1NaHSO3溶液的pH≈5的原因;根據(jù)原電池和電解池工作原理判斷電極并書寫電極反應式,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得關系式進行相關計算。
【詳解】(1)NaHSO3溶液中同時存在電離平衡和水解平衡:?H++、+H2O?H2SO3+OH-,且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顯酸性;
(2)指針發(fā)生偏轉,說明構成了原電池,a電極溶液中Fe3+具有氧化性,得電子,a為正極,電極反應式為,b電極溶液中具有還原性,失電子,b為負極,電極反應式為,檢驗選擇足量鹽酸和BaCl2溶液;
(3)電解池中陽極失電子發(fā)生氧化反應,陽極區(qū)是稀,OH-放電,電極反應式為2H2O-4e-=4H++O2↑,陽極區(qū)H+增多,通過陽離子交換膜進入m室,與Na2SO3反應生成NaHSO3,m室NaHSO3增加,陰極H+放電,OH-增多,與NaHSO3反應生成Na2SO3,n室NaHSO3減少;
(4),具有氧化性,應用酸式滴定管滴加,消耗碘,則,含量為。
【點睛】(3)為電解池,根據(jù)電解池原理和放電順序分析兩極產(chǎn)物,在考慮到是工藝中用到了陽離子交換膜,分析兩室的進一步反應情況,比較濃度大小。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如圖是辣椒素中影響辣椒辣味的活性成分的其中一種分子的結構,其含有的官能團有_______種;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_。

(2)有機物CH3CH(C2H5)CH(CH3)2的名稱是________。
(3)為了測定芳香烴A的結構,做如下實驗:
①將9.2g該芳香烴A完全燃燒,生成標況下15.68L CO2和7.2g H2O;
②用質(zhì)譜儀測定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得如圖所示的質(zhì)譜圖,由圖可知該分子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________,則有機物A的分子式為________。

③用核磁共振氫譜測得該有機物有四個峰,且四個峰面積之比是1∶2∶2∶3,則該有機物A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
【答案】 (1). 4 (2). 醚鍵、羥基、肽鍵 (3). 2,3-二甲基戊烷 (4). 92 (5). C7H8 (6). 甲苯
【解析】
【分析】
(1)由結構簡式可知,該有機物含有醚鍵、羥基、肽鍵和碳碳雙鍵四種官能團;
(2)有機物CH3CH(C2H5)CH(CH3)2屬于烷烴,分子中最長碳鏈有5個碳原子,側鏈為2個甲基;
(3)由質(zhì)譜圖可知,芳香烴A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92,9.2g,芳香烴A的物質(zhì)的量為0.1mol,由完全燃燒生成標況下15.68L CO2和7.2g H2O可知,分子中含有的C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0.7mol,H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2=0.8mol,則n:n(C):n(H)=0.1:0.7:0.8=1:7:8,則分子式為C7H8。
【詳解】(1)由結構簡式可知,該有機物含有醚鍵、羥基、肽鍵和碳碳雙鍵四種官能團,其中醚鍵、羥基、肽鍵屬于含氧官能團,故答案:4;醚鍵、羥基、肽鍵;
(2)有機物CH3CH(C2H5)CH(CH3)2屬于烷烴,分子中最長碳鏈有5個碳原子,側鏈為2個甲基,名稱為2,3-二甲基戊烷,故答案為:2,3-二甲基戊烷;
(3)②由質(zhì)譜圖可知,芳香烴A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92,9.2g芳香烴A的物質(zhì)的量為0.1mol,由完全燃燒生成標況下15.68L CO2和7.2g H2O可知,分子中含有的C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0.7mol,H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2=0.8mol,則n:n(C):n(H)=0.1:0.7:0.8=1:7:8,則分子式為C7H8,故答案為:92;C7H8;
③由核磁共振氫譜有四個峰,且四個峰的面積之比是1∶2∶2∶3可知,芳香烴A為甲苯,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
18.丙炔酸甲酯(CH≡C-COOCH3 )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沸點為103℃。實驗室制備少量丙炔酸甲酯的反應為:CH≡C-COOH+CH3OHCH≡C-COOCH3+H2O。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1:在反應瓶中加入14 g丙炔酸、50 mL甲醇和2 mL濃硫酸,攪拌加熱回流一段時間;
步驟2:蒸出過量的甲醇(裝置見圖);

步驟3:反應液冷卻后,依次用飽和NaCl溶液、5%Na2CO3溶液、水洗滌,分離出有機相;
步驟4:有機相經(jīng)無水Na2SO4干燥、過濾、蒸餾,得7.56g丙炔酸甲酯。
(1)步驟1中,加入過量甲醇的目的是________。
(2)步驟2中,圖中所示的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自來水從________(填“e”或“f”)進入該儀器;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
(3)步驟3中,用5%Na2CO3溶液洗滌,主要除去的物質(zhì)是________;分離出有機相的操作名稱為________。
(4)步驟4中,蒸餾時不能用水浴加熱的原因是________。
(5)丙炔酸甲酯的產(chǎn)率為________。
【答案】 (1). 作為溶劑、提高丙炔酸的轉化率 (2). (直形)冷凝管 (3). f (4). 防止暴沸 (5). 丙炔酸 (6). 分液 (7). 丙炔酸甲酯的沸點比水的高 (8). 45%
【解析】
【詳解】(1)甲醇可以溶解丙炔酸,可作為溶劑;該酯化反應是可逆反應,甲醇為反應物,加入過量的甲醇可提高丙炔酸的轉化率;
(2)儀器A為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加熱液體時,應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暴沸;
(3)丙炔酸中含有羧基,具有酸性,所以用5%Na2CO3溶液洗滌,主要除去的物質(zhì)是丙炔酸;生成的丙炔酸甲酯不溶于水,溶液分層,故用分液的方法分離有機相;
(4)丙炔酸甲酯的沸點是103℃,水的沸點是100℃,有機物的沸點比水的高,所以蒸餾時不能用水浴加熱;
(5)甲醇過量,則理論上生成丙炔酸甲酯的質(zhì)量為:,丙炔酸甲酯的產(chǎn)率為
。

19.有機物M可由A(C2H4)按如圖路線合成:

已知:①RCHO+CH3CHO RCH=CHCHO+H2O;
②同一個碳原子上連有兩個羥基的有機物不穩(wěn)定,易脫水形成羰基。
③C、F均能發(fā)生銀鏡反應。
回答下列問題:
(1)B中含有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_。
(2)③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
(3)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4)G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
(5)分子式為C9H12且是D的同系物的同分異構體共有________種。
(6)參照上述合成路線,設計以C為原料制備高吸水性樹脂 的合成路線(無機試劑任選)。________
【答案】 (1). 羥基 (2). 取代 (3).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4). (5). 8 (6). CH3CHOCH3CH=CHCHOCH3CH=CHCOOH CH3CH=CHCOONa
【解析】
【分析】
由分子式C2H4可知A為乙烯,乙烯與水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B,B為C2H5OH,B發(fā)生催化氧化生成C,C為CH3CHO;由分子式C7H8可知D為,D與氯氣在光照時發(fā)生甲基上的取代反應生成E,結合E的分子式可知,E為,E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F,結合信息②可知,F(xiàn)為;C與F發(fā)生信息①中反應生成G,G為,G發(fā)生氧化反應,酸化后生成H,H為,H與甲醇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M,M為,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1) B為C2H5OH,含有的官能團是羥基;
(2)根據(jù)上述分析,反應③是取代反應;
(3) 反應②為乙醇的催化氧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H3CH2OH+O22CH3CHO+2H2O;
(4) 根據(jù)上述分析,G為;
(5) D為,分子式為C9H12且是D的同系物,則也為苯的同系物,若苯環(huán)上只有一個取代基則為正丙基或異丙基共2種同分異構體;若有兩個取代取則為一個甲基一個乙基,位置上有鄰、間、對位共3種同分異構體;若有三個取代基,為三個甲基,位置上有1,2,3、1,2,4、1,3,5共3種同分異構體;故符合條件的共有2+3+3=8種;
(6)以乙醛為原料制備,需要首先合成CH3CH=CHCOONa,可以由乙醛先在堿性、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CH3CH=CHCHO,然后用銀氨溶液氧化得到CH3CH=CHCOOH,再與NaOH發(fā)生中和反應得到CH3CH=CHCOONa,最后發(fā)生加聚反應得到目標物,合成路線為:CH3CHOCH3CH=CHCHOCH3CH=CHCOOHCH3CH=CHCOONa。
20.瑞德西韋在臨床上用于對于新冠肺炎的治療有一定的療效。如圖是合成該藥的中間體M的合成路線。

已知:RCOOHRCOCl
回答下列問題:
(1)A 的名稱為________;乳酸生成物質(zhì)E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
(2)E中含有的官能團的名稱________。
(3)反應物質(zhì)A生成物質(zhì)B中加入CH3COCl的目的是________。
(4)反應物C生成D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5)符合下列條件的B的同分異構體有________種。
①能與FeCl3溶液顯色 ②能發(fā)生銀鏡反應
其中苯環(huán)上的一氯代物有兩種的物質(zhì)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
【答案】 (1). 苯酚 (2). 取代 (3). 溴原子、羧基 (4). 保護羥基不在苯環(huán)上引入硝基時被混酸氧化 (5). +H2O+CH3COOH (6). 13 (7).
【解析】
【分析】
由M的合成路線分析可知,A(C6H6O)與CH3COCl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B(),則A為,B與濃硫酸濃硝酸在加熱的條件下發(fā)生取代(硝化)反應生成C,C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D;乳酸與Br2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E,E與NH3再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F,F(xiàn)與SOCl2發(fā)生已知反應生成,則F為,與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G;D、G在一定條件下分別取代H中的Cl原子生成中間體M,據(jù)此分析解答問題。
【詳解】(1)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A的結構簡式為,其名稱為苯酚,乳酸與Br2發(fā)生取代反應生成E,故答案為:苯酚;取代反應;
(2)E的結構簡式為,含有的官能團有溴原子和羧基,故答案為:溴原子、羧基;
(3)酚羥基容易被氧化,因此加入CH3COCl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羥基不在苯環(huán)上引入硝基時被混酸氧化,故答案為:保護羥基不在苯環(huán)上引入硝基時被混酸氧化;
(4)C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O+CH3COOH,故答案為:+H2O+CH3COOH;
(5)B的結構簡式為,其分子式為C8H8O2,其同分異構體中能與FeCl3溶液顯色,則含有酚羥基,能發(fā)生銀鏡反應,則含有醛基,滿足條件的有兩種情況:①苯環(huán)上連—OH、—CH2CHO,共有鄰間對3種結構;②苯環(huán)上連—OH、—CH3、—CHO,共有10種結構,則符合條件的同分異構體共有3+10=13種,其中苯環(huán)上的一氯代物有兩種的物質(zhì)的結構簡式為,故答案為:13;。

英語朗讀寶
相關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