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慶實驗中學2019-2020學年度高一上學期11月考試
化學試題
滿分:100分 時間:90分鐘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 H-1 C-12 N-14 O-16 Na-23 Ba-137
選擇題(共50分)
一.單選題(20道小題,共50分,1~10題每小題2分,11~20題每小題3分)
1.下列關(guān)于鈉及其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將剩余的金屬鈉丟棄在廢紙簍里
B. 小蘇打可用于制作糕點的膨松劑,蘇打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
C. 侯氏制堿法的工藝過程中應用了物質(zhì)溶解度的差異
D. 生活中用熱的燒堿溶液洗去油污
【答案】C
【解析】
【詳解】A. 由于金屬鈉能夠與空氣中的水反應產(chǎn)生氫氣,易引起安全事關(guān),因此剩余的金屬鈉應放回原試劑瓶,A項錯誤;
B. 小蘇打可用于制作糕點的膨松劑,小蘇打可用于治療胃酸過多,蘇打堿性太強,不能用于治療胃酸,B項錯誤;
C. 侯氏制堿法的工藝過程中應用了物質(zhì)溶解度的差異,即相同條件下碳酸氫鈉的溶解度較小,C項正確;
D. 生活中用熱的純堿溶液洗去油污,D項錯誤。
故答案選C。
2.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為NA,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1mol鈉與足量的氧氣完全反應,失電子數(shù)目為NA
B. 22.4L CO2與足量Na2O2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NA
C. 1mol·L-1的NaOH溶液中含Na+數(shù)目為NA
D. 78gNa2O2晶體中含有的陰離子數(shù)目為2NA
【答案】A
【解析】
【詳解】A.1mol鈉與足量的氧氣完全反應,鈉由0價升高到+1價,所以失電子數(shù)目為NA,A項正確;
B.缺少外界條件,氣體的摩爾體積不一定是22.4L/mol,故無法計算22.4L CO2的物質(zhì)的量,B項錯誤;
C.缺少溶液體積,無法計算氫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C項錯誤;
D.每個過氧化鈉中含有一個陰離子, 78gNa2O2即1mol過氧化鈉晶體中含有的陰離子數(shù)目為NA,D項錯誤。
故答案選A。
3.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 鈉和冷水反應:Na+2H2O=Na++2OH-+H2↑
B. 澄清石灰水與少量小蘇打溶液混合:Ca2+ + OH-+ HCO3-=CaCO3↓+ H2O
C. 向沸水中滴入適量的飽和氯化鐵溶液;Fe 3++3H2OFe(OH)3↓+3H+
D. 碳酸氫銨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 HCO3-+ OH-=CO32-+ H2O
【答案】B
【解析】
【詳解】A. 鈉和冷水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鈉和氫氣,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Na+2H2O=2Na++2OH-+H2↑,A項錯誤;
B. 澄清石灰水與少量小蘇打溶液混合,產(chǎn)生碳酸鈣、氫氧化鈉和水,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2+ + OH-+ HCO3-=CaCO3↓+ H2O,B項正確;
C. 向沸水中滴入適量的飽和氯化鐵溶液得到的是氫氧化鐵膠體,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 3++3H2OFe(OH)3(膠體)+3H+,C項錯誤;
D. 碳酸氫銨溶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產(chǎn)生一水合氨、碳酸鈉和水,對應離子方程式為:NH4++HCO3-+ OH-=CO32-+ H2O+NH3·H2O,D項錯誤。
故答案選B。
4.某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因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 Na+、H+、SO42-、HCO3- B. Cu2+、K+、SO42-、NO3-
C. Fe2+、K+、MnO4-、Cl- D. Fe3+、K+、SO42-、CO32-
【答案】C
【解析】
【詳解】A. Na+、H+、SO42-、HCO3-中氫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因發(fā)生復分解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A項不符合題意;
B. Cu2+、K+、SO42-、NO3-中四種離子之間不反應,可以大量共存,B項不符合題意;
C. Fe2+、K+、MnO4-、Cl-中,高錳酸根與亞鐵離子、氯離子因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C項符合題意;
D. Fe3+、K+、SO42-、CO32-中碳酸根離子和鐵離子因發(fā)生復分解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C。
5.下列各組物質(zhì)混合后,既有氣體生成,最終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
①金屬鈉投入到CuSO4溶液中 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
③金屬鎂投入到鹽酸中 ④Na2O2投入到FeCl3溶液中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詳解】①金屬鈉投入到CuSO4溶液中,鈉與水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鈉和氫氣,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銅沉淀,符合題意;
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只有氫氧化銅沉淀生成,沒有氣體產(chǎn)生,不符合題意;
③金屬鎂投入到鹽酸中只有氣體生成,沒有沉淀生成,不符合題意;
④Na2O2投入到FeCl3溶液中,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鈉和氧氣,氫氧化鈉和氯化鐵產(chǎn)生氫氧化鐵沉淀,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A。
6.下列實驗裝置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 驗證鈉與水的反應是否為放熱反應
B. 比較碳酸鈉、碳酸氫鈉的穩(wěn)定性
C. 轉(zhuǎn)移溶液
D. 分離乙醇和苯的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詳解】A.可以根據(jù)U型管兩邊液面的變化判斷鈉與水反應是放熱反應,A項不符合題意;
B.套管實驗中碳酸鈉應靠近火焰,碳酸氫鈉離熱源稍遠,可以證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wěn)定性,B項不符合題意;
C.轉(zhuǎn)移溶液需要使用玻璃棒進行引流,不能達到實驗目的,C項符合題意;
D.乙醇和苯為互溶的液體混合物,沸點不同,可以采用蒸餾的方法分離,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C。
7. 下列各組物質(zhì)相互作用,生成物不隨反應條件或反應物的用量變化而變化的是
A. Na和O2 B. NaOH和CO2 C. Ca(HCO3)2和Ca(OH)2 D. Na2CO3和HCl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A、Na和O2在常溫下反應生成氧化鈉,Na和O2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鈉,反應條件改變,會引起產(chǎn)物種類的改變,A錯誤;B、NaOH和CO2反應,CO2不足時生成碳酸鈉,CO2過量時生成碳酸氫鈉,反應物用量改變,會引起產(chǎn)物種類的改變,B錯誤;C、Ca(HCO3)2和Ca(OH)2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生成物不隨反應條件或反應物的用量變化而變化,C正確;D、Na2CO3和少量HCl反應生成氯化鈉、碳酸氫鈉;過量HCl則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物用量改變,會引起產(chǎn)物種類的改變,D錯誤,答案選C。
考點:考查與量或反應條件有關(guān)反應的判斷
8.高鐵酸鉀(K2FeO4)是一種高效綠色水處理劑,其工業(yè)制備的反應原理為:2Fe(OH)3+3KClO+4KOH=2K2FeO4+3KCl+5H2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制高鐵酸鉀用KClO做還原劑
B. KCl是還原產(chǎn)物
C. 高鐵酸鉀中鐵的化合價為+7
D. 1molFe(OH)3參加反應得到3 mol電子
【答案】B
【解析】
【詳解】A.次氯酸鉀中氯元素化合價由+1價降低到-1價,做氧化劑,A項錯誤;
B.氯元素化合價由+1價降低到-1價,因此KCl為還原產(chǎn)物,B項正確;
C.根據(jù)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0可知高鐵酸鉀中鐵元素化合價為+6價,C項錯誤;
D.鐵元素化合價由+3價升高到+6價,因此1molFe(OH)3參加反應失去3 mol電子,D項錯誤。
故答案選B
9.在溶液中加入過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 NH+4、Ba2+、Cl-、NO3- B. K+、CO32-、Cl-、SO42-
C. Ca2+、Mg2+、NO3-、HCO3- D. Na+、Cl-、CO32-、SO32-
【答案】B
【解析】
【詳解】A. 含有NH4+、Ba2+、Cl-、NO3-的溶液中加入過氧化鈉后銨離子會與氫氧根離子反應,A項不符合題意;
B. 含有K+、CO32-、Cl-、SO42-的溶液中加入過氧化鈉后,各種離子之間不反應,可以大量共存,B項符合題意;
C. 含有Ca2+、Mg2+、NO3-、HCO3-的溶液中加入過氧化鈉后會產(chǎn)生碳酸鈣、氫氧化鎂或碳酸鎂沉淀,C項不符合題意;
D.含有 Na+、Cl-、CO32-、SO32-的溶液加入過氧化鈉后亞硫酸根會被過氧化鈉氧化,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B。
10.有下列三個氧化還原反應: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鐵元素在反應①和②中均被氧化
B. 氧化性強弱順序為:MnO4->Cl2>I2>Fe3+
C. 在溶液中不可能發(fā)生反應:Cl2+ FeI2= I2+ FeCl2
D. 若溶液中有Fe2+、I-、Cl-共存,要除去I-而不影響Fe2+和Cl-共存,可加入的試劑是FeCl3溶液
【答案】D
【解析】
【詳解】A.根據(jù)給定反應可知反應①中鐵元素化合價降低,被還原,反應②中鐵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A項錯誤;
B.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強弱順序為:MnO4->Cl2 >Fe3+>I2,B項錯誤;
C.根據(jù)B項分析可知在溶液中可發(fā)生反應:Cl2+ FeI2= I2+ FeCl2,C項錯誤;
D.根據(jù)B項分析可知若溶液中有Fe2+、I-、Cl-共存,要除去I-而不影響Fe2+和Cl-共存,可加入的試劑是FeCl3溶液,D項正確。
故答案選D。
11.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
操作
A
觀察鈉與水反應的現(xiàn)象
用鑷子從煤油中取出金屬鈉,切下黃豆大小的鈉,小心放入裝滿水的燒杯中
B
檢驗NaHCO3與Na2CO3溶液
用小試管分別取少量溶液,然后滴加澄清石灰水
C
證明Na2O2與CO2是放熱反應
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滿CO2的集氣瓶中,棉花燃燒說明是放熱反應
D
檢驗Na2CO3與K2CO3溶液
用鉑絲分別蘸取溶液,在酒精燈外焰上灼燒,直接觀察火焰的顏色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從鈉的保存環(huán)境和鈉與水反應的劇烈程度考慮;B、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都和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C、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上,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滿CO2的集氣瓶中,棉花燃燒說明是放熱反應;D、鉀元素的焰色反應要透過藍色鈷玻璃,濾去黃光的干擾。
【詳解】A.因鈉保存在煤油中,表面有覆蓋的煤油,所以應用濾紙吸去表面的煤油,鈉與水反應劇烈,水的量也不應太多,選項A錯誤;B、碳酸氫鈉和碳酸鈉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鈣,現(xiàn)象相同,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鑒別碳酸氫鈉和碳酸鈉,選項B錯誤;C、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上,Na2O2用棉花包裹,放入充滿CO2的集氣瓶中,棉花燃燒,說明過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放出熱量導致棉花的溫度達到著火點以上而燃燒,選項C正確;D、焰色反應時,觀察鉀元素的焰色反應要透過藍色鈷玻璃濾去鈉元素黃光的干擾,否則觀察不到鉀元素的焰色反應,選項D錯誤;答案選C。
【點睛】本題考查了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明確焰色反應是元素的性質(zhì)不是原子或離子的性質(zhì),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鑒別,可以用氯化鈣鑒別。
12.Cl2通入70℃的某濃度的氫氧化鈉水溶液中,能同時發(fā)生兩個自身氧化還原反應(未配平):NaOH + Cl2→ NaCl + NaClO + H2O,NaOH + Cl2→ NaCl + NaClO3+ H2O。反應完成后測得溶液中NaClO與NaClO3的數(shù)目之比為5:2,則該溶液中NaCl與NaClO的數(shù)目之比為
A. 3∶1 B. 2∶1 C. 15∶2 D. 1∶1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設溶液中NaClO與NaClO3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5mol、2mol,NaClO與NaClO3均是氯氣的氧化產(chǎn)物,轉(zhuǎn)移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5mol×1+2mol×(5-0)=15mol。氯氣的還原產(chǎn)物是氯化鈉,則根據(jù)電子注意守恒可知NaCl的物質(zhì)的量=5mol×1+2mol×(5-0)=15mol,因此該溶液中NaCl與NaClO的數(shù)目之比為15mol:5mol=3:1,答案選A。
考點: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guān)計算
13.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飽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稀鹽酸,生成的CO2與原Na2CO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
C. 向Na2CO3飽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結(jié)晶析出
D. 等質(zhì)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在同溫同壓下,生成的CO2體積相同
【答案】C
【解析】
【詳解】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生成了Ca(HCO3)2,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飽和溶液,Ca(HCO3)2 和NaHCO3不反應,所以沒有CaCO3沉淀生成,故A不選;
B.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質(zhì)的量的稀鹽酸,發(fā)生反應Na2CO3+HCl=NaCl+NaHCO3,沒有CO2氣體產(chǎn)生,故B不選;
C. 向Na2CO3飽和溶液中通入CO2,發(fā)生反應: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所以通入過量的CO2會有NaHCO3晶體析出,故C選;
D.等物質(zhì)的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別和足量的鹽酸反應,在同溫同壓下,產(chǎn)生CO2的體積相同,但NaHCO3和Na2CO3的摩爾質(zhì)量不相同,所以等質(zhì)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在同溫同壓下,生成的CO2體積不相同,故D不選。
故選C。
14.根據(jù)表中信息判斷,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 )
序號
反應物
產(chǎn)物
①
KMnO4、H2O2、H2SO4
K2SO4、MnSO4
②
Cl2、FeBr2
FeCl3、FeBr3
③
MnO、Cl-
Cl2、Mn2+
A. 第①組反應的其余產(chǎn)物為H2O和O2
B. 第②組反應中參加反應的Cl2與FeBr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
C. 第③組反應中生成1 mol Cl2,轉(zhuǎn)移電子 2 mol
D. 氧化性由強到弱順序為MnO>Cl2>Fe3+>Br2
【答案】D
【解析】
A、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有升必有降和質(zhì)量守恒原則,第①組反應中,Mn元素化合價降低,則H2O2中的氧元素化合價升高,所以其余的反應產(chǎn)物為H2O和O2,所以A正確;B、由于Fe2+的還原性強于Br-,所以少量的Cl2只能氧化Fe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l2+6FeBr2=4FeBr3+2FeCl3,或用離子方程式Cl2+2Fe2+=2Fe3++2Cl-,故參加反應的Cl2與FeBr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則B正確;C、在第③組反應中,Cl-被MnO4-氧化生成Cl2,化合價從-1價升高為0價,所以生成1 mol Cl2,轉(zhuǎn)移2 mol電子,故C正確;D、在第②組反應中,由于Fe2+的還原性強于Br-,可推知Br2的氧化性強于Fe3+,在第③組反應中,MnO4-的氧化性強于Cl2,而Cl2能與鐵能發(fā)生如下反應3Cl2+2Fe2FeCl3,所以Cl2的氧化性強于Fe3+,所以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MnO4->Cl2>Br2>Fe3+,故D錯誤。本題正確答案為D。
點睛:對于氧化還原反應,一定要明確知道四種物質(zhì),即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chǎn)物、還原產(chǎn)物;有時不必寫出反應方程式,但要明確化合價有升必有降;要明確性質(zhì)強的物質(zhì)先反應;要明確氧化劑的氧化性強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還原劑的還原性強于還原產(chǎn)物的還原性。本題看似簡單,但要想真正解答正確,對于高一學生并不容易,其中BD選項最容易錯選。
15.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鹽酸,CO2的生成量與加入鹽酸的體積的關(guān)系如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在0~a范圍內(nèi),只發(fā)生H++OH-=H2O
B. ab段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O32-+2H+=H2O+CO2↑
C. a=0.2
D. 原混合溶液中NaOH與Na2CO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
【答案】D
【解析】
【分析】
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混合溶液中發(fā)生的反應順序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詳解】A. 在0~a范圍內(nèi),發(fā)生的反應為:NaOH+HCl=NaCl+H2O、Na2CO3+HCl=NaCl+NaHCO3,A項錯誤;
B.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ab段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CO3-+H+= H2O+CO2↑,B項錯誤;
C.根據(jù)縱坐標分析可知碳酸鈉的物質(zhì)的量為0.01mol,根據(jù)橫坐標可知當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的物質(zhì)的量為最大值時消耗的鹽酸的物質(zhì)的量為0.04mol,因此氫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為0.02mol,故a=0.3L,C項錯誤;
D.根據(jù)C項分析可知原混合溶液中NaOH與Na2CO3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D項正確。
故答案選D。
【點睛】解答這類問題應明確反應的順序以及圖像縱橫坐標的含義以及變化趨勢等,從而確定每個階段發(fā)生的反應,進而確定各物質(zhì)相關(guān)量的關(guān)系。
16.下列各組微粒能大量共存,當加入相應試劑后會發(fā)生化學變化,且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選項
微粒組
所加試劑
離子方程式
A
NH4+、Fe2+、SO42-
少量Ba(OH)2溶液
2NH4++SO42-+Ba2++2OH-=BaSO4↓+2NH3·H2O
B
Mg2+、Cl-、HCO3-
過量NaOH溶液
Mg2++2HCO3-+2OH-=MgCO3↓+CO32-+2H2O
C
Ba2+、NO3-、HSO3-
NaHSO4溶液
HSO3-+H+=SO2↑+H2O
D
K+、CO32-、OH-
通入少量CO2
2OH-+CO2=CO32-+H2O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加入少量氫氧化鋇溶液時,亞鐵離子與氫氧化鋇反應產(chǎn)生氫氧化亞鐵沉淀,而銨離子不反應,A項錯誤;
B.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時由于氫氧化鎂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鎂,因此產(chǎn)物為氫氧化鎂,B項錯誤;
C.加入硫酸氫鈉后,酸性條件下,硝酸根離子會與亞硫酸根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C項錯誤;
D.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氫氧根離子先反應產(chǎn)生碳酸根,D項正確。
故答案選D。
17.由Na2O2、Na2CO3、NaHCO3、Na2O、NaCl中的某幾種組成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有氣體放出。將氣體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氣體體積減少。將上述混合物在空氣中加熱,有氣體放出且固體質(zhì)量增加。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CO3、NaCl
B. 混合物中一定有Na2O2、NaHCO3、Na2O
C. 無法確定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HCO3
D. 混合物中一定不含Na2O2、NaCl
【答案】B
【解析】
【詳解】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鹽酸,有氣體放出。將氣體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氣體體積減少,說明原固體中一定含有過氧化鈉,至少含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中的一種;又將上述混合物在空氣中加熱,有氣體放出且固體質(zhì)量增加,所以原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氫鈉和氧化鈉,因此原固體中一定含有過氧化鈉、碳酸氫鈉和氧化鈉,碳酸鈉和氯化鈉是否存在不能確定。
A.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碳酸鈉和氯化鈉是否含有不能確定,A項錯誤;
B.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有Na2O2、NaHCO3、Na2O,B項正確;
C.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有碳酸氫鈉,C項錯誤;
D.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一定含有過氧化鈉,氯化鈉不能確定是否存在,D項錯誤。
故答案選B。
18.已知還原性I->Fe2+。某溶液X中僅可能含有K+、Na+、Fe2+、Fe3+、NH4+、SO42-、CO32-、I-、Cl-中的一種或多種,且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相同?,F(xiàn)進行下列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 該溶液X中可能含有Fe3+
B. 該溶液X中可能含有Cl-、Na+
C. 該溶液可能是由硫酸亞鐵、碘化鉀和氯化銨溶于水后得到的
D. 取少量溶液Z,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出現(xiàn)白色沉淀,沉淀可部分溶于稀鹽酸
【答案】C
【解析】
【詳解】由于加入過量的氯水和四氯化碳后,下層呈紫紅色,所以原溶液中含有碘離子,上層溶液加氫氧化鈉溶液產(chǎn)生紅褐色沉淀,說明加入氯水后溶液中存在鐵離子,又因鐵離子氧化性大于碘單質(zhì),因此原溶液中存在亞鐵離子而不存在鐵離子,根據(jù)離子共存可知原溶液不存在碳酸根離子,產(chǎn)生氣體說明原溶液中含有銨離子,所得溶液進行焰色反應實驗透過藍色鈷玻璃觀察到紫色火焰,因此原溶液中含有鉀離子,又因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相同,根據(jù)電荷守恒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存在硫酸根離子和氯離子,故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碘離子、亞鐵離子和鉀離子、銨離子和氯離子。
A.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不存在鐵離子,A項錯誤;
B.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不存在鈉離子,B項錯誤;
C.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該溶液可能是由硫酸亞鐵、碘化鉀和氯化銨溶于水后得到的,C項正確;
D.由于原溶液中存在有硫酸根,加入氯化鋇后只產(chǎn)生硫酸鋇沉淀,不溶于鹽酸,D項錯誤。
故答案選C。
19.將2 mol過氧化鈉與4 mol碳酸氫鈉固體混合,在密閉容器中,120°C充分反應后,排出氣體,冷卻,有固體殘留。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 殘留固體是4 mol Na2CO3
B. 殘留固體是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
C. 反應中轉(zhuǎn)移4 mol電子
D. 排出的氣體是3 mol氧氣
【答案】A
【解析】
由方程式:2NaHCO3Na2CO3+CO2↑+H2O,可知4mol NaHCO3分解得到Na2CO3、CO2和H2O各2mol,還會發(fā)生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由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可以認為過氧化鈉先與二氧化碳反應,再與水反應,Na2O2只有2mol,恰好和CO2反應生成2molNa2CO3和O2,氣體排出后,只剩余Na2CO3,碳酸鈉的總物質(zhì)的量為:2mol+2mol=4mol。A.根據(jù)分析可知,殘留固體為4mol碳酸鈉,故A錯誤;B.殘留固體為碳酸鈉,不含氫氧化鈉,故B錯誤;C.過氧化鈉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2mol過氧化鈉反應生成1mol氧氣,轉(zhuǎn)移了2mol電子,故C正確;D.排出的氣體為1mol氧氣和2mol水,故D錯誤;故選C。
點睛:本題考查混合物反應計算、化學方程式有關(guān)計算,明確發(fā)生反應原理為解答關(guān)鍵,注意理解“過氧化鈉先與二氧化碳反應,再與水反應”,為易錯點。
20.已知:還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在含3 mol 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質(zhì)的量的關(guān)系曲線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0~b間的反應可用離子方程式3SO32-+IO3-=3SO42-+I-表示
B. a點時消耗的NaHSO3的物質(zhì)的量為1.2 mol
C. b點到c點,KIO3與NaHSO3反應生成I2
D. 當溶液中I-與I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5∶3時,加入的KIO3為1.08 mol
【答案】B
【解析】
【詳解】A.根據(jù)還原性HSO3ˉ>Iˉ,氧化性IO3ˉ> I2,o~b, IO3 ̄氧化HSO3-生成I ̄、SO42 ̄、H+,離子方程式為:3HSO3-+ IO3-= 3SO42-+ I-+ 3H+,A項錯誤;
B.a點n(IO3 ̄)=0.4mol,根據(jù)離子方程式可得:n(NaHSO4)=3n(IO3 ̄)=3×0.4mol=1.2mol,B項正確;
C.b~c段,IO3 ̄氧化I ̄生成I2,反應為IO3 ̄+5I ̄+6H+=3I2+3H2O,C項錯誤;
D.氧化HSO3 ̄需要KIO3:1/3×3mol=1mol,生成I ̄1mol,設氧化I ̄的IO3 ̄為nmol,根據(jù)離子方程式可得氧化I ̄的物質(zhì)的量為5n mol,生成的I2物質(zhì)的量為3n mol,則(1-5n):3n=5:3,得n=0.1mol,所以加入的KIO3共1.1mol,D項錯誤。
故答案選B。
二.填空題
21.下列物質(zhì):①氫氧化鈉溶液 ②鈉 ③NaHSO4溶液 ④蔗糖 ⑤氨水 ⑥CO2氣體 ⑦小蘇打 ⑧Ba(OH)2固體 ⑨FeCl3溶液 ⑩熔融Na2SO4
(1)上述物質(zhì)中能導電且屬于電解質(zhì)的是___________。(填編號)
(2)上述十種物質(zhì)中有兩種物質(zhì)之間可發(fā)生離子反應:H++OH?=H2O,該離子反應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3)寫出將②加入⑨中總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向③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⑧至溶液呈中性,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
(5)已知:2Fe3++2I-=2Fe2++I2,2Fe2++Br2=2Fe3++2Br-。向含有1 mol FeI2和2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2 mol Cl2,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⑩ (2). NaOH+NaHSO4= NaHSO4+ H2O (3). 6Na+6H2O+2Fe3+=2Fe(OH)3↓+6Na++3H2↑ (4). Ba2++2OH-+2H++SO42- =BaSO4↓+2H2O (5). 2Cl2+2Fe2++2I-=2Fe3++I2+4 Cl-
【解析】
【分析】
(1)電解質(zhì)的概念及判斷;
(2)離子方程式改寫成化學方程式,明確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3)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4)與量有關(guān)的離子方程式書寫;
(5)定量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詳解】(1)①氫氧化鈉溶液能夠?qū)щ?,屬于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又不是非電解質(zhì);
②鈉能夠?qū)щ?,屬于單質(zhì),既不是電解質(zhì)又不是非電解質(zhì);
③NaHSO4溶液能夠?qū)щ?,屬于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又不是非電解質(zhì);
④蔗糖屬于有機物,屬于非電解質(zhì),不能導電;
⑤氨水能夠?qū)щ?,屬于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又不是非電解質(zhì);
⑥CO2氣體屬于非電解質(zhì),不能導電;
⑦小蘇打不能導電,屬于電解質(zhì);
⑧Ba(OH)2固體屬于電解質(zhì),不能導電;
⑨FeCl3溶液能夠?qū)щ?,屬于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又不是非電解質(zhì);
⑩熔融Na2SO4能夠?qū)щ?,屬于電解質(zhì),
故答案選⑩;
(2)H++OH?=H2O表示可溶性強酸或酸式鹽與堿反應產(chǎn)生可溶性鹽和水的反應,故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NaHSO4=NaHSO4+ H2O;
(3)金屬鈉投入到氯化鐵溶液中會產(chǎn)生氫氧化鐵沉淀、氫氣和氯化鈉,對應的總離子方程式為:6Na+6H2O+2Fe3+=2Fe(OH)3↓+6Na++3H2↑;
(4)向硫酸氫鈉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鋇溶液呈中性,此時二者反應產(chǎn)生硫酸鈉、硫酸鋇和水,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Ba2++2OH-+2H++SO42- =BaSO4↓+2H2O;
(5)根據(jù)給定信息可知還原性:I->Fe2+>Br-,因此向含有1 mol FeI2和2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2 mol Cl2,碘離子全部被氧化,亞鐵離子有2mol被氧化,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Cl2+2Fe2++2I-=2Fe3++I2+4 Cl-。
22.實驗室用NaOH溶液捕獲CO2。向濃度相等、體積均為50mL的A、B兩份NaOH溶液中,分別通入一定量的CO2后,再稀釋到100mL。在稀釋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鹽酸,產(chǎn)生CO2的體積(標準狀況)與所加鹽酸的體積關(guān)系如圖所示.
(1)曲線B表明原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質(zhì)為(寫化學式)_____________,其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__。當耗鹽酸0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