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試題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
1.化學與生產(chǎn)、生活密切相關,下列過程中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是( )
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里的異味
B. 用明礬溶液清除銅鏡表面的銅銹
C. 用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硫黃和水共煮制石硫合劑農(nóng)藥(棕紅色)
D. 古代用銀針檢驗食品中是否含有劇毒粗砒霜(含硫化物雜質的As2O3)
【答案】A
【解析】
【詳解】A、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冰箱里的意味,此過程屬于物理變化,故A正確;
B、明礬是KAl(SO4)2·12H2O,明礬溶于水發(fā)生Al3++3H2O AlOH)3+3H+,溶液顯酸性,銅銹與H+發(fā)生反應,達到清除銅銹的目的,此過程發(fā)生化學反應,故B錯誤;
C、用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硫磺和水共煮得到CaSx,發(fā)生化學反應,故C錯誤;
D、銀針檢驗 砒霜生成Ag2S,屬于化學反應,故D錯誤。
2.下列有關儀器用途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試管、燒杯均可用于給液體、固體加熱
B. 使食鹽水中NaCl結晶析出時,用到的儀器有坩堝、酒精燈、玻璃棒、泥三角
C. 區(qū)別NaCl、Na2SO4時常用到膠頭滴管、試管
D. 漏斗可用于過濾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
【答案】C
【解析】
【詳解】A.試管可以給液體、固體加熱,而燒杯只能用于給液體加熱,故A錯誤;
B.使食鹽水中NaCl晶體析出的方法通常是蒸發(fā)結晶,使用的儀器應是蒸發(fā)皿而不是坩堝,故B錯誤;
C.由于物質鑒別所用試劑量較少,故應使用試管作反應容器,通過膠頭滴管滴加試劑,故C正確;
D.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的方法是直接將試劑瓶中的液體轉移到滴定管中,不需要漏斗,故D錯誤;
故選C。
【點睛】本題考查了常見儀器的使用方法判斷,注意掌握常見儀器的構造及正確的使用方法,選項A為易錯點,注意燒杯不能給固體加熱,只能給液體加熱,且加熱時需要墊上石棉網(wǎng)。
3.下列關于物質分類的說法正確的是( ?。?br />
A. 墨水、稀豆?jié){都能產(chǎn)生丁達爾現(xiàn)象
B. 鹽酸、次氯酸都屬于含氧酸
C. 苛性鈉、純堿都屬于鈉鹽
D. 石英、液態(tài)氧、氯水分別屬于混合物、單質、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詳解】A. 墨水和稀豆?jié){都是膠體,都能產(chǎn)生丁達爾現(xiàn)象,故A正確;
B. 鹽酸是無氧酸,不是含氧酸,故B錯誤;
C. 苛性鈉是NaOH,不屬于鹽,屬于堿,故C錯誤;
D. 氯水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D錯誤;
正確答案是A。
【點睛】本題考查了膠體的性質應用,注意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特有的性質,是解答本題的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4.分類法在化學學科的發(fā)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類標準合理的是( ?。?br />
A. 根據(jù)水溶液否能夠導電將化合物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B. 根據(jù)分散系是否有丁達爾現(xiàn)象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C. 根據(jù)氧化物的組成元素將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等
D. 根據(jù)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D
【解析】
【詳解】A. 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區(qū)別在于能否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電離而導電,不一定要在水溶液中導電,故A錯誤;
B. 分散系的分類依據(jù)是根據(jù)分散系中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而非是否具有丁達爾現(xiàn)象,故B錯誤;
C. 根據(jù)氧化物的性質可以將氧化物分為堿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跟堿起反應,只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與酸反應只成鹽和水的氧化物是堿性氧化物,故C錯誤;
D. 根據(jù)反應中是否發(fā)生電子轉移,可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本質是有電子轉移,表現(xiàn)為有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非氧化還原反應則沒有電子轉移,元素化合價不會發(fā)生變化,故D正確;
【點睛】本題考查反應的分類和物質的分類,題目難度不大,涉及氧化物、分散系、元素的分類,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題目較簡單。
5.下列判斷合理的是( ?。?br />
①蔗糖、硝酸和氨水分別屬于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②硫酸、燒堿、醋酸鈉和生石灰分別屬于酸、堿、鹽和氧化物
③Na2O、Fe2O3、Al2O3屬于堿性氧化物
④根據(jù)分散系是否具有丁達爾效應,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
⑤根據(jù)反應中是否有電子的轉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⑥CO2、SO2、NO2都能和堿溶液發(fā)生反應,因此它們都屬于酸性氧化物
A. ②④⑥ B. ①⑤ C. ①③⑤ D. ②⑤
【答案】D
【解析】
【詳解】試題分析:①蔗糖在水溶液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蔗糖為非電解質;硝酸是強酸,屬于強電解質;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故①錯誤;
②硫酸屬于酸,燒堿是NaOH屬于堿,醋酸鈉屬于鹽,生石灰是氧化鈣屬于氧化物,故②正確;
③氧化鋁是兩性氧化物,故③錯誤;
④分散系的分類依據(jù)是根據(jù)分散系中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而不是否具有丁達爾現(xiàn)象,故④錯誤;
⑤根據(jù)反應中是否發(fā)生電子轉移,可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本質是有電子轉移,表現(xiàn)為有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非氧化還原反應則沒有電子轉移,元素化合價不會發(fā)生變化,故⑤正確;
⑥NO2和堿反應生成兩種鹽,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故⑥錯誤;
綜上所述,正確答案是D。
【點睛】本題考查了電解質與非電解質、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判斷等物質的分類方法等知識,題目難度中等,試題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充分考查了學生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
6.下列與化學有關的文獻,理解正確的是
A. 《石灰吟》中“…烈火焚燒若等閑…要留清白在人間”,其中“清白”指氫氧化鈣
B. 《詠煤炭》中“鑿開混沌得烏金…不辭辛苦出山林”,其中“烏金”主要成分是木炭
C. 《本草綱目》中“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堿浣衣”,其中的“堿”是一種鹽溶液
D. 《天工開物》中有如下描述:“世間絲、麻、裘、褐皆具素質…”文中的“絲”“麻”、“裘”主要成分均屬于多糖
【答案】C
【解析】
【詳解】A、《石灰吟》中描述的是碳酸鈣受熱分解,即CaCO3CaO+CO2↑,“清白”指的是CaO,故A錯誤;
B、《詠煤炭》描述的是煤炭的開采,其中“烏金”的主要成分是煤炭,故B錯誤;
C、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堿浣衣,其中“堿”是碳酸鉀,K2CO3為鹽,故C正確;
D、絲、裘主要成分是蛋白質,麻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故D錯誤。
7.下列關于膠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ā? )
A. 膠體區(qū)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
B. 光線透過膠體時,膠體中可發(fā)生丁達爾效應
C. 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膠體時,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相同
D. Fe(OH)3膠體能夠使水中懸浮的固體顆粒沉降,達到凈水目的
【答案】C
【解析】
【詳解】A.膠體區(qū)別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質特征是分散質的微粒直徑在10-9~10-7m之間,即1nm~100nm,故A正確;
B.光線透過膠體時,膠體中可發(fā)生丁達爾效應,是膠體特有的性質,故B正確;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膠體時,F(xiàn)e(OH)3膠體中會產(chǎn)生光亮的通路,產(chǎn)生丁達爾現(xiàn)象,NaCl溶液無此現(xiàn)象,故C錯誤;
D.Fe(OH)3膠體粒子具有較大的表面積,能夠使水中懸浮的固體顆粒沉降,達到凈水目的,故D正確;
故選C。
【點睛】本題的易錯點為A,要注意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的依據(jù)是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因此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大小是溶液、膠體和濁液的本質區(qū)別。
8.納米是長度單位,1納米等于1×10-9米,物質的顆粒達到納米級時,具有特殊的性質。例如將單質銅制成“納米銅”時,具有非常強的化學活性,在空氣中可以燃燒。下列對“納米銅”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 “納米銅”是一種膠體
B. “納米銅”與銅是同位素
C. “納米銅”顆粒更細小,反應時接觸面積大,反應速率快
D. 常溫下“納米銅”比銅片的還原性強,反應時反應速率快
【答案】C
【解析】
【詳解】A. 膠體是由分散質和分散劑組成的混合物,“納米銅”是純凈物,不是膠體,故A錯誤;
B. “納米銅”與銅都是Cu元素的同種單質,只是顆粒大小不同而已,故B錯誤;
C. “納米銅”顆粒更細小,化學反應時接觸面大,接觸面積越大,化學反應速率越快,故C正確;
D. “納米銅”與銅片化學性質相同,得失電子能力一樣,故D錯誤。
故選C。
9.下列事實或性質與膠體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
A. 在河流入海處易形成三角洲
B. 用微波手術刀進行外科手術,可使開到處的血液迅速凝固,減少失血
C. 同一鋼筆使用不同牌號的墨水容易堵塞
D. 氫氧化鐵固體溶于鹽酸得澄清溶液
【答案】D
【解析】
【詳解】A. 江河中泥沙屬于膠體分散系,江河入??谌侵薜男纬膳c膠體的聚沉性質有關,故A錯誤;
B. 血液屬于膠體,使用微波手術刀進行外科手術,可使開刀處的血液迅速凝固而減少失血應用了膠體聚沉的原理,故B錯誤;
C. 不同牌號的墨水屬于不同膠體,混合使用會發(fā)生聚沉,故C錯誤;
D. 氫氧化鐵可與鹽酸反應,與膠體性質無關,故D正確;
正確答案是D。
【點睛】本題考查了膠體的性質,題目難度不大,熟悉膠體的性質是解題關鍵,注意膠體聚沉發(fā)生的條件和應用。
10.下列實驗裝置或操作與微粒的大小無直接關系的是( )
A. 過濾 B. 滲析
C. 萃取 D. 丁達爾效應
【答案】C
【解析】
【詳解】A、懸濁液的分散質粒子不能通過濾紙,過濾利用了分散質粒子的大小進行分離,故A不選;
B、膠體的分散質粒子不能透過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質粒子能透過半透膜,滲析利用了分散質粒子的大小進行分離,故B不選;
C、萃取利用一種溶質在兩種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進行分離,與物質微粒大小無直接關系,故C可選;
D、膠體微粒能對光線散射,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而溶液中的離子很小,不能產(chǎn)生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與分散質粒子的大小有關,故D不選;
故選C。
11.下列各組反應中不屬于離子反應的是()
A. NaCl與AgNO3反應
B. FeCl3與Cu反應
C. Na2O與H2O反應
D. 在氧氣中點燃氫氣
【答案】D
【解析】
【詳解】A.NaCl溶液和AgNO3溶液反應,二者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鈉,離子方程式為Ag++Cl-=AgCl↓,與題意不符,故A錯誤;
B.FeCl3溶液與Cu反應生成亞鐵離子和銅離子,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2Fe3+═Cu2++2Fe2+,與題意不符,故B錯誤;
C.Na2O溶于水生成氫氧化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Na2O+H2O=2Na++2OH-,與題意不符,故C錯誤;
D.氫氣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水,反應中沒有離子參加,不是離子反應,與題意相符,故D正確。
故選D。
12.下列物質的水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不存在其他分子的是( )
A. NaHSO3 B. NH4NO3 C. NaCl D. CH3COONa
【答案】C
【解析】
【詳解】A. NaHSO3是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的產(chǎn)物有HSO3-,HSO3-會水解產(chǎn)生H2SO3分子,水溶液中,除了水分子外,存在其他分子,故A錯誤;
B. NH4NO3電離出的銨根離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分子,所以溶液中除水分子外,還存在一水合氨分子,故B錯誤;
C. NaCl是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的氯離子和鈉離子,所以溶液中只有水分子,故C正確;
D. CH3COONa電離出的醋酸根離子水解生成醋酸分子,所以溶液中除水分子外,還存在CH3COOH分子,故D錯誤;
正確答案是C。
【點睛】本題考查了弱電解質的概念,明確弱電解質的性質是解答本題的關鍵,平時注意基礎知識的積累,題目難度不大。
13.某混合溶液由三種物質溶于水制成,且在溶液中一定滿足如下關系:c(K+)=c(Cl-),c(Na+)=2c(SO42-),則溶質可能是( )
A. KCl、Na2SO4、H2SO4 B. KCl、Na2SO4、NaC1
C. NaC1、Na2SO4、K2SO4 D. KCl、K2SO4、Na2SO4
【答案】C
【解析】
【詳解】A、Na2SO4、KCl滿足c(Na+)=2c(SO42-)、c(K+)=c(Cl-),再加入H2SO4,則c(Na+)≠2c(SO42-),故A錯誤;
B、KCl、Na2SO4滿足c(Na+)=2c(SO42-)、c(K+)=c(Cl-),再加入NaCl,則c(Na+)≠2c(SO42-)、c(K+)≠c(Cl-),故B錯誤;
C、NaC1、Na2SO4、K2SO4按照2:1:1比例混合,符合上述要求,故C正確;
D、KCl、Na2SO4滿足c(Na+)=2c(SO42-)、c(K+)=c(Cl-),再加入K2SO4則c(Na+)≠2c(SO42-)、c(K+)≠c(Cl-),故D錯誤;
故選C。
14.下列關于離子的檢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過量的鹽酸沉淀不消失,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向某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鹽酸,產(chǎn)生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C. 向某溶液中滴加過量的稀NaOH溶液未聞到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則該溶液一定不含NH4+
D. 向某無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入適量的CCl4,振蕩靜置,下層顯橙紅色,則該溶液中一定含有Br﹣
【答案】D
【解析】
【詳解】A. 白色沉淀可能為AgCl或硫酸鋇,則原溶液中可能含SO42-或銀離子,但二者不能同時存在,故A錯誤;
B. 向某溶液中加入過量的鹽酸,產(chǎn)生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若是二氧化碳,該溶液也可能含有HCO3-,故B錯誤;
C. NH4+的檢驗是向溶液中加入NaOH的濃溶液、然后加熱,若加入稀NaOH溶液且不加熱,生成NH3·H2O,不會放出氣體,故C錯誤;
D. 因氯氣氧化溴離子生成溴單質,溴在四氯化碳中為橙紅色,則某無色溶液滴加氯水和CCl4,振蕩、靜置后,下層溶液顯橙紅色,則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r-,故D正確;
正確答案是D。
【點睛】本題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評價,涉及離子的檢驗及氣體的檢驗等,注意檢驗中排除其它離子的干擾及檢驗操作等,側重實驗細節(jié)的考查,題目難度不大。
15.下列物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錯誤的是( ?。?br />
A. NaHCO3═Na++HCO3﹣
B. NaHSO4═Na++HSO4﹣
C. HNO3═H++NO3﹣
D. (NH4)2 Fe(SO4)2═2NH4++Fe2++2SO42﹣
【答案】B
【解析】
【詳解】A. 碳酸氫根離子是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不能拆分,正確電離方程式為:NaHCO3═Na++HCO3-,故A正確;
B. HSO4-為強酸的酸式酸根離子,應拆分,硫酸氫鈉的電離方程式為:NaHSO4═Na++H++SO42-,故B錯誤;
C. HNO3是強酸,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硝酸根和氫離子,HNO3═H++NO3﹣,故C正確;
D. (NH4)2 Fe(SO4)2是可溶性鹽,在水溶液中電離出硫酸根、銨根和亞鐵離子,(NH4)2 Fe(SO4)2═2NH4++Fe2++2SO42﹣,故D正確;
題目要求選錯誤的,故選B。
16.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 向硫酸酸化的FeSO4溶液中加入過量的H2O2溶液:2Fe2++H2O2+2H+═2Fe3++2H2O
B. 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CO32﹣+2H+═CO2↑+H2O
C 碳酸鎂與鹽酸反應:CO32﹣+2H+═CO2↑+H2O
D. 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Ca2++HCO3﹣+OH﹣═CaCO3↓+H2O
【答案】A
【解析】
【詳解】A. FeSO4溶液中加入過量H2O2,亞鐵離子被雙氧水氧化,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Fe2++H2O2+2H+═2Fe3++2H2O,故A正確;
B. 小蘇打是碳酸氫鈉,離子方程式中碳酸氫根不能拆,與鹽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CO3-+H+═CO2↑+H2O,故B錯誤;
C. MgCO3微溶偏不溶于水,通常不以離子態(tài)參加反應,不能拆,故C錯誤;
D. 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Ca(HCO3)2中兩個HCO3-完全反應生成兩個水分子,正確的方程式為:Ca2++2HCO3﹣+2OH﹣═CaCO3↓+2H2O,故D錯誤;
正確答案是A。
【點睛】本題考查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題目難度中等,明確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注意反應中反應物的過量與不足情況,要求學生熟悉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17.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br />
A. 用FeCl3溶液腐蝕印刷電路板:Fe3++Cu═Fe2++Cu2+
B. 向氫氧化鋇溶液中加硫酸溶液:Ba2++SO42﹣═BaSO4↓
C. 鈉與水的反應:2Na+2H2O═2Na++2OH﹣+H2↑
D. 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
【答案】C
【解析】
【詳解】A. 用FeCl3溶液腐蝕印刷電路板的離子反應為2Fe3++Cu═Cu2++2Fe2+,選項中的離子方程式電荷不守恒,故A錯誤;
B. 氫氧化鋇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2H++SO42-+Ba2++2OH-=BaSO4↓+2H2O,故B錯誤;
C. 鈉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能夠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Na+2H2O═2Na++2OH-+H2↑,故C正確;
D. 氯化鋁加入足量氨水生成氫氧化鋁沉淀和氯化銨,NH3?H2O是弱電解質,不能拆成離子,氫氧化鋁難溶于弱堿氨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l3++3NH3?H2O=Al(OH)3↓+3NH4+,故D錯誤;
正確答案是C。
【點睛】本題考查了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為中等難度的試題,注意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原則,明確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常用方法:檢查反應物、生成物是否正確,檢查各物質拆分是否正確,如難溶物、弱電解質等需要保留化學式,檢查是否符合守恒關系(如: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等)、檢查是否符合原化學方程式等。
18.下列各組離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br />
A. 酸性溶液中:K+、NO3﹣、Cl﹣、CO32﹣
B.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Na+、K+、MnO4﹣、AlO2﹣
C. 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D. 能與金屬鋁反應放出H2的溶液:HCO3﹣、Na+、Mg2+、SO42﹣
【答案】B
【解析】
【詳解】A. 酸性溶液中有H+,CO32﹣和H+會反應,不能大量共存,故A錯誤;
B.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Na+、K+、MnO4﹣和AlO2﹣相互不反應,可以大量共存,故B正確;
C. Fe3+、SCN-結合生成絡離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錯誤;
D. 能與金屬鋁反應放出H2的溶液可能是堿性或者酸性,酸性溶液中HCO3﹣不能共存,堿性溶液中Mg2+和HCO3-不能共存,故D錯誤;
正確答案是B。
【點睛】本題考查離子共存,為高頻考點,側重于學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常見離子的性質以及反應類型的判斷,答題時注意題目無色,能與鋁反應生成氫氣的要求,難度不大。
19.三氟化氮(NF3)是微電子工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必不可少的關鍵原料之一,可由氨氣和氟氣反應得到:4NH3+3F2=NF3+3NH4F,該反應屬于( ?。?br />
A. 化合反應 B. 置換反應
C. 分解反應 D. 氧化還原反應
【答案】D
【解析】
【詳解】A. 化合反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該反應不符合,故A錯誤;
B. 置換反應是單質與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化學反應,該反應不符合,故B錯誤;
C. 分解反應是化學反應的常見的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是指由一種物質反應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物質的反應,該反應不符合,故C錯誤;
D. 該反應中NH3→NF3氮元素的化合價由-3價→+3價,F(xiàn)2→NF3氟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1價,所以氨氣作還原劑氟氣作氧化劑而發(fā)生氧化反應,故D正確;
正確答案是D。
【點睛】本題考查了氧化還原反應,明確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和判斷方式是解本題關鍵。
20.下列變化中,必須加入還原劑才能發(fā)生的是( ?。?br />
A. SO2→S B. S→SO2
C. SO32﹣→SO2 D. HCO3﹣→CO32﹣
【答案】A
【解析】
【詳解】A. SO2→S中硫元素化合價降低,則需要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xiàn),故A正確;
B. S→SO2中硫元素化合價升高,則需要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xiàn),故B錯誤;
C. SO32-→SO2中硫元素、氧元素化合價都不變,需要加入強酸才能實現(xiàn),故C錯誤;
D. HCO3﹣→CO32﹣中C元素、O元素化合價都不變,需要加入強堿才能實現(xiàn),故D錯誤;
正確答案是A。
【點睛】本題考查氧化還原反應,為高考常見題型,把握反應中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解答的關鍵,注意氧化劑中元素的化合價降低,題目難度不大。
21. 前幾年,部分巨能鈣被檢出含有雙氧水,而雙氧水有致癌性,可加速人體衰老。因此衛(wèi)生部加緊調查巨能鈣。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H2O2、Na2O2都屬于過氧化物,都存在共價鍵
B. 雙氧水是綠色氧化劑,可作醫(yī)療消毒劑
C. 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與Cl2、KMnO4反應是表現(xiàn)H2O2的氧化性
D. H2O2做漂白劑是利用其氧化性,漂白原理與HClO類似,與SO2不同
【答案】C
【解析】
【詳解】A. H2O2、Na2O2中都存在O-O共價鍵,A項正確;
B. 雙氧水有強氧化性,可做漂白劑和消毒劑,其還原產(chǎn)物為H2O,故被稱為“綠色氧化劑”,B、D項正確;
C. H2O2中O為-1價,故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當與具有很強氧化性的物質如KMnO4、Cl2等強氧化劑相遇時被氧化,H2O2表現(xiàn)還原性,C項錯誤;
D. H2O2做漂白劑是利用其氧化性,漂白原理與HClO類似,而SO2不是因強氧化性而漂白,D項正確;
答案選C。
第Ⅱ卷(非選擇題)
二.主觀題
22.(1)進行下面的實驗,必須用到下列何種儀器,請用該儀器的名稱填空:
①欲干燥NH3需使用儀器_____;
②欲分離互不相溶兩種液態(tài)物質,須使用_____;
③欲分離液態(tài)混合物中沸點不同的組分,須使用_____;
④欲分離浮于液體中的固體物質,須使用_____.
(2)物質的分離是化學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填寫下列物質分離時需使用的方法(不必敘述操作細節(jié)).
①固體和液體的分離_____.
②含固體溶質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劑_____.
③幾種沸點相差較大的互溶液體的分離_____.
④根據(jù)兩種物質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提純物質:_____.
【答案】 (1). 球形干燥管 (2). 分液漏斗 (3). 蒸餾燒瓶、酒精燈 (4). 漏斗 (5). 過濾 (6). 蒸發(fā) (7). 蒸餾 (8). 結晶.
【解析】
【分析】
(1)①干燥氨氣用堿石灰,堿石灰屬于固體干燥劑,應該盛放在干燥管中;
②分液漏斗用于分離互不相溶的兩種液態(tài)物質;
③蒸餾燒瓶用于分離互溶的、沸點不同的液態(tài)混合物;
④漏斗用于分離不溶固體和液體混合物;
(2)①固體和液體可用過濾法分離;
②含固體溶質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劑,因溶劑易揮發(fā),可用蒸發(fā)的方法分離;
③幾種沸點相差較大的互溶液體,可用分餾(或蒸餾)的方法分離;
④兩種物質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用結晶提純。
【詳解】(1)①干燥氨氣用堿石灰,堿石灰屬于固體干燥劑,應該盛放在干燥管中,所以欲干燥NH3需使用儀器為球形干燥管G;故答案為:球形干燥管;
②分液漏斗用于分離互不相溶的兩種液態(tài)物質,則欲分離互不相溶的兩種液態(tài)物質,須使用分液漏斗C;故答案為:分液漏斗;
③蒸餾燒瓶用于分離互溶的、沸點不同的液態(tài)混合物,則欲分離互溶的、沸點不同的液態(tài)混合物,須使用蒸餾燒瓶和酒精燈;故答案為:蒸餾燒瓶、酒精燈;
④漏斗用于分離不溶固體和液體混合物,則欲分離固體和液體物質,須使用漏斗F;故答案為:漏斗;
(2)①固體和液體可用過濾法分離,故答案為:過濾;
②含固體溶質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劑,因溶劑易揮發(fā),可用蒸發(fā)的方法分離,故答案為:蒸發(fā);
③幾種沸點相差較大的互溶液體,可用分餾(或蒸餾)的方法分離,故答案為:蒸餾;
④兩種物質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用結晶提純,故答案為:結晶。
【點睛】本題考查了常見儀器的使用和物質分離的實驗操作,綜合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題目難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質的性質的異同以及常見分離方法,學習中注意相關基礎知識的積累。
23.下面A~E是中學化學實驗中常見的幾種實驗裝置,試回答下列問題:
(1)請為進行下列實驗挑選合適的裝置(填序號字母)
①量氣裝置是_____②過濾裝置是_____
③蒸發(fā)裝置是_____④蒸餾裝置是_____
⑤消石灰與氯化銨共熱制NH3選用_____⑥I2的CCl4溶液中提取I2選用_____
(2)其中常用于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的裝置是_____(填序號),請另寫出一種要用到分液漏斗進行分離和提純的基本實驗操作的名稱_____。
【答案】 (1). A (2). C (3). D (4). E (5). B (6). E (7). CDE (8). 萃取、分液
【解析】
【分析】
(1)根據(jù)A裝置是量氣裝置解答;根據(jù)B裝置是固體+固體氣體的裝置解答;根據(jù)C裝置是過濾裝置解答;根據(jù)D裝置是蒸發(fā)裝置解答;根據(jù)E裝置是蒸餾裝置解答;
(2)根據(jù)常見的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的方法:過濾、蒸發(fā)、蒸餾、分液、萃取等;根據(jù)萃取和分液都需要分液漏斗解答;
【詳解】(1)①因A裝置是量氣裝置,故答案為:A;
②因C裝置是過濾裝置,故答案為:C;
③因D裝置是蒸發(fā)裝置,故答案為:D;
④因E裝置是蒸餾裝置,故答案為:E;
(2)常見的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的方法:過濾、蒸發(fā)、結晶、蒸餾、分液、萃取等,故答案為:CDE;因萃取和分液都需要分液漏斗,故答案為:萃取、分液。
24.現(xiàn)有以下物質: ①硫酸氫鈉固體 ②稀硫酸 ③鋅 ④二氧化硫氣體 ⑤無水乙醇(C2O5OH) ⑥熔融態(tài)KCl ⑦CaO ⑧碘酒。請回答下列問題(用序號):
以上物質中屬于電解質的是_____, 能導電的是_____,屬于非電解質_____。①在熔融下的電離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⑥⑦ (2). ②③⑥ (3). ④⑤ (4). NaHSO4=Na++HSO4-
【解析】
【詳解】①硫酸氫鈉固體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因此為電解質,但是固態(tài)時不導電;
②稀硫酸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能導電,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③鋅能夠導電,但是鋅是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④二氧化硫氣體在水溶液里生成亞硫酸,亞硫酸電離出離子而使溶液導電,二氧化硫為非電解質,氣態(tài)二氧化硫不導電;
⑤無水乙醇(C2O5OH)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為非電解質;
⑥熔融態(tài)KCl有自由移動的離子,能導電,為電解質;
⑦CaO在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屬于電解質,常溫下不導電;
⑧碘酒為碘的酒精溶液,不導電,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結合以上分析可知:屬于電解質的是①⑥⑦;能導電的是②③⑥;屬于非電解質④⑤;①硫酸氫鈉固體在熔融下的電離方程式NaHSO4=Na++HSO4-;綜上所述,本題答案是:①⑥⑦; ②③⑥; ④⑤; NaHSO4=Na++HSO4-。
25.處于下列狀態(tài)的物質中:A、氯化鈉晶體B、干冰C、液態(tài)醋酸D、銅 E、硫酸鋇晶體 F、蔗糖G、酒精H、熔融的硝酸鉀
(1)上述物質中能導電的是(填字母,下同)_____;
(2)上述物質中屬于電解質的是_____;
(3)上述物質中屬于非電解質的是_____;上述物質中屬于強電解質的是_____.
【答案】 (1). DH (2). ACEH (3). BFG (4). AEH?。?br />
【解析】
【分析】
在水溶液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電解質包括酸、堿、鹽、水和活潑金屬氧化物等,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判斷物質能否導電看其中有無自由移動的帶電微粒,金屬導電是因為其中含有自由電子,電解質溶于水或熔化狀態(tài)下導電是因為其中含有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據(jù)此判斷。
【詳解】氯化鈉晶體是鹽,屬于強電解質,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狀態(tài)下導電,固態(tài)不導電;干冰(CO2)是非金屬氧化物,屬于非電解質,不導電,在水溶液中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導電;銅是金屬單質,導電,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硫酸鋇晶體是鹽,屬于強電解質,在熔融狀態(tài)下導電,固態(tài)不導電;蔗糖是有機物,屬于非電解質,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酒精是有機物,屬于非電解質,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硝酸鉀是鹽,屬于強電解質,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狀態(tài)下導電。綜上所述能導電的是DH;屬于電解質的是ACEH;屬于非電解質的是BFG;屬于強電解質的是AEH。
26.某溶液含Cl-、SO42-、CO32-三種陰離子,欲依次檢驗出此三種陰離子且只取用一次該溶液,則:
(1)最先檢出的離子是____,需加入稍過量的試劑是____________(寫化學式);
(2)最后檢出的離子是____,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O32- (2). HNO3 (3). Cl- (4). Ag++Cl-=AgCl↓
【解析】
【詳解】檢驗氯離子選擇硝酸銀溶液,檢驗SO42-選擇含Ba2+的溶液,檢驗CO32-選擇硝酸溶液;而硝酸銀溶液與氯離子、SO42-、CO32-都生成白色沉淀,Ba2+與SO42-、CO32-也都生成白色沉淀,所以應先檢驗CO32-;加入足量的硝酸使CO32-生成二氧化碳逸出,然后加入硝酸鋇溶液,與硫酸根離子生成白色的硫酸鋇沉淀,最后檢驗氯離子。實驗順序為:滴加足量的硝酸溶液至氣體不再產(chǎn)生,再滴加硝酸鋇溶液至沉淀不再增加,過濾;最后加入硝酸銀溶液。所以(1)最先檢出的離子是CO32-,需加入稍過量的試劑是HNO3;(2)最后檢出的離子是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Ag++Cl-=AgCl↓。
27.依次書寫下列有關反應化學方程式或離子方程式,并指出某些反應的氧化劑。
(1)鐵與水蒸氣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劑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硅與碳在高溫下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劑_________
(3)硝酸銀與氯化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粗鹽提純中與氯化鋇反應的相關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Fe+4H2OFe3O4+4H2(g) (2). H2O (3). SiO2+2CSi+2CO↑ (4). SiO2 (5). Ag++Cl﹣=AgCl↓ (6). Ba2++CO32-=BaCO3↓、Ba2++SO42-=BaSO4↓
【解析】
【分析】
(1)鐵與水蒸氣反應生成氫氣和四氧化三鐵,元素化合價降低的是氧化劑;
(2)二氧化硅與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CO和硅單質,元素化合價降低的是氧化劑;
(3)硝酸銀與氯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銀和硝酸鈉;
(4)粗鹽提純中加入氯化鋇為了除去硫酸根離子;過量的氯化鋇需要用碳酸鈉除去。
【詳解】(1)鐵與水蒸氣反應生成氫氣和四氧化三鐵,方程式為3Fe+4H2OFe3O4+4H2(g),該反應中H元素化合價降低,故氧化劑是H2O;
(2)二氧化硅與碳在高溫下反應生成CO和硅單質,方程式為SiO2+2CSi+2CO↑,該反應中Si元素化合價降低,故氧化劑是SiO2;
(3)硝酸銀與氯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銀和硝酸鈉,方程式為AgNO3+NaCl=AgCl +NaNO3,離子方程式為Ag++Cl﹣=AgCl↓;
(4)粗鹽提純中加入氯化鋇為了除去硫酸根離子,離子方程式為:Ba2++SO42-=BaSO4↓;過量的氯化鋇需要用碳酸鈉除去,離子方程式為:Ba2++CO32-=BaCO3↓。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