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分卷I
一、單選題(共30小題,每小題2.0分,共60分)
1.“納米技術”廣泛應用于催化及軍事科學中,“納米材料”是粒子直徑在1~100 nm(納米)之間的材料,納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種。若將納米碳均勻地分散到蒸餾水中,所形成的物質(zhì)( )
①是溶液 ②是膠體?、凼菨嵋骸、懿荒芡高^濾紙
⑤能透過濾紙?、弈墚a(chǎn)生丁達爾效應 ⑦靜置后,會析出黑色沉淀
A. ②⑤⑥ B. ②⑥⑦ C. ①⑤ D. ③④⑦
【答案】A
【解析】試題分析:納米粒子的直徑為1~100nm,分散在水中形成膠體,膠體不能透過半透膜,而能通過濾紙,具有丁達爾效應,因此選項A正確。
2.amol O2和amol O3相比較一定相同的是( ?。?br />
A. 體積 B. 原子數(shù) C. 分子數(shù) D. 質(zhì)量
【答案】C
【解析】
【詳解】A. 溫度和壓強不能確定,則二者的體積不一定相等,A錯誤;
B. amol O2和amol O3的原子數(shù)之比是2:3,B錯誤;
C. 根據(jù)N=nNA可知在物質(zhì)的量相等的條件下,其分子數(shù)相等,C正確;
D. 根據(jù)m=nM可知在物質(zhì)的量相等的條件下,其質(zhì)量之比為32:48=2:3,D錯誤;
答案選C。
3.下列物質(zhì)中,與6 g CO(NH2)2(尿素)含氮物質(zhì)的量不相同的是( )
A. 3.4 g氨氣 B. 0.1 mol硝酸銨
C. 5.35 g氯化銨 D. 13.2 g硫酸銨
【答案】C
【解析】
【詳解】6 g CO(NH2)2(尿素)的物質(zhì)的量是6g÷60g/mol=0.1mol,含氮的物質(zhì)的量為0.4mol。則
A. 3.4 g氨氣的物質(zhì)的量是3.4g÷17g/mol=0.2mol,含氮的物質(zhì)的量為0.2mol,A不選。
B. 0.1 mol硝酸銨含氮的物質(zhì)的量為0.2mol,B不選。
C. 5.35 g氯化銨的物質(zhì)的量是5.35g÷53.5g/mol=0.1mol,含氮的物質(zhì)的量為0.4mol,C選。
D. 13.2 g硫酸銨的物質(zhì)的量是13.2g÷132g/mol=0.1mol,含氮的物質(zhì)的量為0.2mol,D不選。
答案選C。
4.在同溫、同壓條件下,物質(zhì)的量相同的氮氣與氫氣之間的關系不正確的是( )
A. 體積都是22.4 L B. 具有相同的體積
C. 具有相同的原子數(shù) D. 具有相同的分子數(shù)目
【答案】A
【解析】
【分析】同溫同壓下,氣體摩爾體積相等,物質(zhì)的量相等的N2氣體與H2氣體,根據(jù)V=nVm、N=nNA結(jié)合分子結(jié)構計算。
【詳解】同溫同壓下,氣體摩爾體積相等,物質(zhì)的量相等的N2氣體與H2氣體,則
A.因為溫度和壓強未知無法確定其摩爾體積,所以不能計算其體積具體數(shù)值,故A錯誤;
B.根據(jù)V=nVm知,氣體摩爾體積相等時其物質(zhì)的量與體積成正比,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相等,所以其體積相等,故B正確;
C.根據(jù)N=nNA知,氣體的分子數(shù)與物質(zhì)的量成正比,物質(zhì)的量相等,所以其分子總數(shù)相等,每個分子中原子個數(shù)相等,所以其總原子數(shù)相等,故C正確;
D.根據(jù)C知,二者的分子數(shù)相等,故D正確;
故答案選A。
5.據(jù)中央電視臺報道,近年來我國的一些沿江城市多次出現(xiàn)大霧天氣,致使高速公路關閉,航班停飛,霧屬于下列哪種分散系( )
A. 乳濁液 B. 溶液 C. 膠體 D. 懸濁液
【答案】C
【解析】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屬于膠體,膠體具有丁達爾現(xiàn)象,大霧時,用燈照射時會出現(xiàn)一條光亮的通路,則霧屬于膠體分散系,故選:C.
6.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4 mol?L﹣1,SO4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7 mol?L﹣1,則此溶液中K+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mol?L﹣1)為( )
A. 0.1 B. 0.15 C. 0.2 D. 0.25
【答案】C
【解析】
【分析】電解質(zhì)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溶液中陽離子帶正電荷總數(shù)等于陰離子帶負電荷總數(shù),溶液呈電中性。
【詳解】溶液中存在的離子有:K+、Al3+、SO42-,根據(jù)電荷守恒定律可知,K+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7 mol/L×2-0.4mol/L×3=0.2mol/L;正確選項C。
7.下列反應中關于“H2O”的說法錯誤的是( ?。?br />
A. 2F2+2H2O=4HF+O2反應中,水作還原劑,失電子
B. 2Na+2H2O=2NaOH+H2↑反應中,水被氧化
C. CH4+2O2=CO2+2H2O反應中,H2O是還原產(chǎn)物
D. Na2O+H2O=2Na++2OH﹣反應中,水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
【答案】B
【解析】
【詳解】A、2F2+2H2O=4HF+O2反應中水中的氧由負-2價變0價失電子,水作還原劑,故A正確;
B、2Na+2H2O=2NaOH+H2↑反應中水中氫由+1價變0價得到電子,被還原,是氧化劑,故B錯誤;
C、CH4+2O2=CO2+2H2O反應中氧氣是氧化劑,所以水是還原產(chǎn)物,故C正確;
D、Na2O+H2O=2Na++2OH﹣反應中,無元素化合價的變化,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故D正確;
故答案選B。
8.下圖為蒸餾實驗裝置圖,圖中標示的四種儀器名稱不正確的是( )
A. 酒精燈 B. 蒸餾燒瓶 C. 冷凝管 D. 燒瓶
【答案】D
【解析】
【詳解】根據(jù)裝置圖,A為酒精燈、B為蒸餾燒瓶、C為冷凝管、D為錐形瓶,D的名稱不正確,故選D。
9.下面做法或物質(zhì)用途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 鹽鹵可用于制豆腐 B. 活性炭作吸附劑
C. 以無水酒精作外科消毒劑 D. 明礬作凈水劑
【答案】C
【解析】
【詳解】A. 鹽鹵可用于制豆腐利用的是膠體遇到電解質(zhì)發(fā)生聚沉,A正確;
B. 活性炭的表面積大,吸附性強,可作吸附劑,B正確;
C. 以70%酒精作外科消毒劑,不是無水酒精,C錯誤;
D. 明礬溶于水電離出的鋁離子水解生成氫氧化鋁膠體,膠體具有吸附性,可作凈水劑,D正確;
答案選C。
10.標準狀況下,700 L氨氣溶于1 L水得到密度為0.9 g·cm-3的飽和氨水,則該氨水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約為( )
A. 16.4 mol·L-1 B. 17.4 mol·L-1 C. 18.4 mol·L-1 D. 19.4 mol·L-1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令氨氣為700L,則水為1L,氨氣的物質(zhì)的量==mol,
氨氣的質(zhì)量=mol×17g/mol=g,水的質(zhì)量=1L×1000g/L=1000g,
溶液的體積==L,
所得氨水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mol÷L==18.37mol/L,故選C。
11.下列變化一定需要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xiàn)的是( ?。?br />
A. HCO3—→CO2 B. HCl→Cl2
C. KClO3→KCl D. MnO4—→Mn2+
【答案】D
【解析】試題分析:A、碳酸氫根離子變成二氧化碳,不是氧化還原反應,不選A;B、氯化氫變氯氣,氯元素化合價升高,做還原劑,需要加入氧化劑,錯誤,不選B;C、氯元素化合價降低,但氯酸鉀受熱分解就可以實現(xiàn),不需要加入還原劑,錯誤,不選C;D、錳元素化合價降低,做氧化劑,需要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xiàn),選D。
12.下列物質(zhì)的水溶液能導電,但屬于非電解質(zhì)的是( )
A. 氨氣 B. 氯氣 C. 硝酸銨 D. 硝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狀態(tài)下均不能夠?qū)щ姷幕衔锸欠请娊赓|(zhì),含有自由移動電子或離子的物質(zhì)可以導電,據(jù)此判斷。
【詳解】A.NH3的水溶液能導電,是因NH3和水反應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電離生成離子而導電,即發(fā)生電離不是NH3本身,故NH3屬于非電解質(zhì),故A正確;
B.氯氣是單質(zhì),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故B錯誤;
C.硝酸銨是鹽,溶于水導電,但屬于電解質(zhì),故C錯誤;
D.硝酸是一元強酸,溶于水導電,但是電解質(zhì),故D錯誤;
故答案選A。
13.下列各物質(zhì)所含原子數(shù)目,按由大到小順序排列的是( ?。?br />
①0.5 mol NH3②標準狀況下22.4 L He ③4 ℃ 9 mL水 ④19.6 g H3PO4
A. ①④③② B. ④③②①
C. ②③④① D. 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先計算物質(zhì)的量,再根據(jù)各物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以及分子中含有的原子個數(shù)來解答。
【詳解】①0.5molNH3含有的原子物質(zhì)的量為0.5mol×4=2mol;②標準狀況下22.4L氦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1mol,則所含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1mol×1=1mol;③4℃9mL水的質(zhì)量為9g,物質(zhì)的量為0.5mol,則所含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0.5mol×3=1.5mol;④0.2mol H3PO4含有的原子物質(zhì)的量為0.2mol×8=1.6mol;所以所含原子數(shù)目,按由大到小順序排列的是①④③②,故選A。
14.等質(zhì)量的CO和N2,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br />
A. 密度一定相同 B. 分子數(shù)一定相同
C. 原子數(shù)一定相同 D. 物質(zhì)的量一定相同
【答案】A
【解析】
【詳解】A.密度ρ=M/Vm,由于氣體摩爾體積不一定相同,則二者的密度不一定相同,A錯誤;
B.CO和N2的摩爾質(zhì)量均為28g/mol,根據(jù)N=nNA=mNA/M可知,二者含有的分子數(shù)一定相同,B正確;
C.CO和N2為雙原子分子,根據(jù)選項B可知二者分子數(shù)相同,則含有原子數(shù)也一定相同,C正確;
D.CO和N2的摩爾質(zhì)量均為28g/mol,根據(jù)n=m/M可知二者的物質(zhì)的量一定相等,D正確;
答案選A。
15.40.5 g某金屬氯化物RCl2含有0.6 mol 氯離子,則金屬R的摩爾質(zhì)量為( )
A. 135 g B. 135 g·mol-1 C. 64 g D. 64 g·mol-1
【答案】D
【解析】
【詳解】因為每個“RCl2”中含2個氯離子,含0.6mol氯離子的RCl2的物質(zhì)的量為×0.6mol=0.3mol,金屬氯化物RCl2的摩爾質(zhì)量為=135g/mol,即RCl2的式量為135,所以R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35-35.5×2=64,金屬R的摩爾質(zhì)量為64g/mol,答案選D。
16.在氫硫酸溶液中加入(或通入)少量下列物質(zhì): ①O2、②Cl2、③SO2、④CuCl2能使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②
【答案】C
【解析】
【詳解】①H2S具有還原性,能被強氧化劑氧化,2H2S+O2=S↓+2H2O,該反應由酸性變?yōu)橹行?,所以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減小,故①不符合;
②H2S+Cl2=S+2HCl,氫硫酸屬于弱酸,HCl屬于強酸,所以溶液酸性增強,則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故②符合;
③2H2S+SO2=3S↓+2H2O,溶液由酸性變?yōu)橹行裕瑒t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減小,故③不符合;
④H2S+CuSO4=CuS↓+H2SO4,氫硫酸是弱酸、硫酸是強酸,則溶液酸性增強,溶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故④符合;
故答案選C。
17.將3.72 g由金屬鈉、氧化鈉和過氧化鈉組成的混合物與足量水反應,在標準狀況下得到672 mL混合氣體。將該混合氣體用電火花點燃,恰好完全反應,則原混合物中鈉、氧化鈉、過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是( )
A. 3∶2∶1 B. 4∶2∶1 C. 2∶1∶1 D. 1∶1∶1
【答案】C
【解析】
【詳解】該混合氣體通過放電,恰好完全反應,根據(jù)方程式2H2+O22H2O可知,氫氣和氧氣反應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恰好等于它們反應的計量數(shù)之比,即氫氣和氧氣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標準狀況下得到672mL混合氣體,所以氫氣的體積為672mL×2/3=448mL,物質(zhì)的量為0.02mol。氧氣的體積為672mL-448mL=224mL,物質(zhì)的量為0.01mol。根據(jù)2Na+2H2O=2NaOH+H2↑可知鈉的物質(zhì)的量為0.04mol,鈉的質(zhì)量為0.92g;根據(jù)2Na2O2+2H2O=4NaOH+O2↑可知過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為0.02mol,過氧化鈉的質(zhì)量為0.02mol×78g/mol=1.56g。所以氧化鈉的質(zhì)量為3.72g-0.92g-1.56g=1.24g,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為1.24g÷62g/mol=0.02mol,所以原混合物中鈉、氧化鈉、過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0.04mol:0.02mol:0.02mol=2:1:1,答案選C。
18.某溶液中可能存在Mg2+、Fe2+、Fe3+,加入氫氧化鈉溶液,開始時有白色絮狀沉淀,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下列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 ( )
A. 一定有Fe2+,一定沒有Fe3+、Mg2+
B. 一定有Fe3+,一定沒有Fe2+、Mg2+
C. 一定有Fe3+,可能有Fe2+,一定沒有Mg2+
D. 一定有Fe2+,可能有Mg2+,一定沒有Fe3+
【答案】D
【解析】試題分析:加入NaOH溶液,開始時有白色絮狀沉淀,后迅速變?yōu)榛揖G色,最后變?yōu)榧t褐色,該變化為亞鐵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的現(xiàn)象,據(jù)此判斷一定存在Fe2+;氫氧化鐵為紅褐色,顏色比白色深,若有Fe3+存在,不會看到溶液中白色沉淀,所以一定不存在Fe3+;Mg2+與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白色的氫氧化鎂沉淀,所以不能確定是否有Mg2+,故各種離子存在情況是:一定有Fe2+,可能有Mg2+,一定沒有Fe3+,選項D正確。
19.把ag鐵鋁合金粉末溶于足量鹽酸中,加入過量NaOH溶液。過濾出沉淀,經(jīng)洗滌、干燥、灼燒,得到紅色粉末的質(zhì)量仍為ag,則原合金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
A. 70% B. 52.4% C. 47.6% D. 30%
【答案】A
【解析】試題分析:由鐵鋁合金粉末溶于足量鹽酸中,加入過量NaOH 溶液,沉淀為氫氧化鐵,則經(jīng)洗滌、干燥、灼燒,得到紅棕色粉末為氧化鐵,則a g Fe、Al合金→a g Fe2O3,合金中鋁的質(zhì)量等于氧化鐵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則合金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等于氧化鐵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原合金中鐵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70%,故選A。
20.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到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盛冷水的燒杯中,甲同學認為可以觀察到下列實驗現(xiàn)象,其中正確的有 ( )
①鈉投入水中,先沉入水底,后浮出水面?、阝c立即與水反應,并有氣體產(chǎn)生?、鄯磻笕芤鹤兗t ④鈉熔化成閃亮的小球?、菪∏蛟谒嫔纤奶幱蝿印、抻小八凰弧钡捻懧暟l(fā)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①鈉投入水中,鈉的密度小于水,所以鈉不會沉入水底,故①錯誤;②2Na+2H2O2NaOH+H2↑,鈉立即與水反應,并有氣體產(chǎn)生,故②正確;③生成氫氧化鈉使石蕊變藍,反應后溶液變藍,故③錯誤;④鈉熔點低,反應放熱,鈉熔成閃亮的小球,故④正確;⑤在氫氣的推動下,小球在水面上四處游動,故⑤正確;⑥氫氣在鈉塊與水之間的縫隙中逸出,有“嘶嘶”的響聲發(fā)出,故⑥正確。故選C。
21.下列檢驗Cl-的方法正確的是( )
A. 在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說明該溶液中有Cl-
B. 在某溶液中先滴加鹽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有Cl-
C. 在某溶液中先滴加AgNO3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再滴加鹽酸,沉淀不消失,說明溶液中有Cl
D. 在某溶液中滴加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說明溶液中有Cl-
【答案】D
【解析】
【分析】氯離子的特征離子反應是可以和銀離子反應生成白色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注意排除其它離子的干擾,以此解答該題。
【詳解】A.可能生成碳酸銀、硫酸銀等沉淀,不能說明該溶液中Cl-,故A錯誤;
B.先滴加鹽酸,引入Cl-,不能說明該溶液中有Cl-,故B錯誤;
C.加入鹽酸,不能排除Cl-的干擾,故C錯誤;
D.因氯化銀不能溶解于硝酸,滴加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產(chǎn)生白色沉淀,可說明溶液中有Cl-,故D正確。
故答案選D。
22.下列可用于判斷碳酸氫鈉粉末中混有碳酸鈉的實驗方法及現(xiàn)象是( )
A. 加熱時無氣體放出
B. 滴加鹽酸時有氣泡放出
C. 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 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C
【解析】
【詳解】A.碳酸氫鈉受熱易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鈉不分解,不能利用加熱判斷是否混有碳酸鈉,故A錯誤;
B.二者均與鹽酸反應生成氣體,滴加鹽酸時有氣泡放出不能判斷是否混有碳酸鈉,故B錯誤;
C.碳酸氫鈉與氯化鋇不反應,而碳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則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可判斷存在碳酸鈉,故C正確;
D.二者均與石灰水反應生成白色沉淀,則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判斷是否混有碳酸鈉,故D錯誤。
答案選C。
23.下列反應中說明氨氣具有還原性和堿性的是( )
A. 2NH3+3CuO=3Cu+N2+3H2O
B. 8NH3+3Cl3=6NH4Cl+N2
C. 4NH3+6NO5N2+6H2O
D. NH3+HCl=NH4Cl
【答案】B
【解析】
【分析】氨有還原性,則反應中化合價應升高,得到相應的氧化產(chǎn)物,氨有堿性,則應與酸生成相應的鹽,據(jù)此解答。
【詳解】A.在反應2NH3+3CuO3Cu+N2+3H2O中氮元素化合價升高,表現(xiàn)氨氣的還原性,無銨鹽生成,不能體現(xiàn)氨氣的堿性,故A錯誤;
B.在反應8NH3+3Cl3=6NH4Cl+N2中氮元素化合價升高,表現(xiàn)氨氣的還原性,有銨鹽生成,說明氨有堿性,故B正確;
C.在反應4NH3+6NO5N2+6H2O中,氮元素化合價升高,表現(xiàn)氨氣的還原性,無銨鹽生成,不能體現(xiàn)氨氣的堿性,故C錯誤;
D.在反應NH3+HCl=NH4Cl中氮元素化合價不變,生成銨鹽,只體現(xiàn)氨氣的堿性,故D錯誤;
故答案選B。
24.焰色反應可用來檢驗( )
A. 所有元素的存在 B. 所有金屬單質(zhì)的存在
C. 某些金屬單質(zhì)或金屬離子的存在 D. 所有非金屬元素的存在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焰色反應只能用來檢驗某些金屬元素的存在,不能檢驗所有元素或所有金屬或非金屬元素,故C正確。
25.取氯化鈉進行焰色反應實驗,火焰呈現(xiàn)黃色,顯色的原因是( )
A. 氯化鈉受熱揮發(fā) B. 氯化鈉受熱分解
C. 鈉離子中電子躍遷 D. 氯離子中電子躍遷
【答案】C
【解析】
【詳解】進行焰色反應時,吸收能量,鈉離子電子發(fā)生躍遷,產(chǎn)生發(fā)射光譜,為黃色,與氯化鈉的揮發(fā)無關,且在加熱條件下氯化鈉不能分解,與氯離子的電子躍遷無關。故答案選C。
26.下列離子的檢驗方法合理的是( )
A. 向某溶液中滴入硫氰化鉀溶液呈紅色,說明不含F(xiàn)e2+
B. 向某溶液中通入氯氣,然后再加入硫氰化鉀溶液變紅色,說明原溶液中含有Fe2+
C. 向某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得紅褐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Fe3+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觀察到顏色逐漸變?yōu)榧t褐色,說明該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答案】C
【解析】
【詳解】A.KSCN溶液與Fe3+溶液作用的方程式為:Fe3++3SCN-=Fe(SCN)3,而Fe2+與KSCN溶液不反應,如果該溶液既含F(xiàn)e3+,又含F(xiàn)e2+,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紅色,證明存在Fe3+而不能證明沒有Fe2+,故A錯誤;
B.若原溶液中含F(xiàn)e2+,通入Cl2,氯氣將Fe2+氧化成Fe3+,滴加KSCN溶液后顯紅色,若原溶液中不含F(xiàn)e2+,含有Fe3+,通入Cl2,加入KSCN溶液同樣可以變血紅色,故B錯誤;
C.加入NaOH溶液,得紅褐色沉淀,說明溶液中含有Fe3+,故C正確;
D.氫氧化鎂為白色沉淀,能被紅褐色沉淀掩蓋,無法確定,故D錯誤;
故答案選C。
27.某興趣小組探究SO2氣體還原Fe3+,他們使用的藥品和裝置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 )
A. 能表明I-的還原性弱于SO2的現(xiàn)象是B中藍色溶液褪色
B. 裝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氣,防止污染空氣
C. 為了驗證A中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加入KMnO4溶液,紫紅色褪去
D. 為了驗證A中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加入用稀鹽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
【答案】C
【解析】
【詳解】A、B中藍色褪去,說明二氧化硫和碘單質(zhì)反應,I2+SO2+2H2O=2HI+H2SO4,依據(jù)氧化還原反應中還原劑的還原性大于還原產(chǎn)物,二氧化硫還原性大于碘離子,故A正確;
B、二氧化硫是污染性氣體不能排放到空氣中,需要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因此裝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氣,防止污染空氣,故B正確;
C、二氧化硫、亞鐵離子都具有還原性,都可以和高錳酸鉀溶液發(fā)生反應使之褪色,不能驗證A中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故C錯誤;
D、鐵離子氧化二氧化硫為硫酸,2Fe3++SO2+2H2O=2Fe2++SO42-+4H+,加入氯化鋇生成白色沉淀說明反應進行生成了硫酸根離子,故D正確;
故答案選C。
28.等質(zhì)量的鎂條分別在①氧氣中、②空氣中、③氮氣中、④二氧化碳中完全燃燒,燃燒后所得固體產(chǎn)物的質(zhì)量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
A. ②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