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一、單選題(共30小題,每小題2.0分,共60分)
1.下列選項的括號內(nèi)是除去雜質(zhì)所用的試劑,其中錯誤的是( ?。?br />
A. 二氧化氮中混有NO(水)
B. NaNO3溶液中混有Na2SO4[Ba(NO3)2]
C. 氯氣中混有水蒸氣(濃硫酸)
D. 氨氣中混有水蒸氣(堿石灰固體)
【答案】A
【詳解】A.一方面,NO是難溶于水的氣體,用水無法吸收NO;另一方面,水能與被提純的NO2反應(yīng):3NO2+H2O=2HNO3+NO,A項錯誤;
B.Na2SO4可與Ba(NO3)2反應(yīng):Ba(NO3)2+Na2SO4=BaSO4↓+2NaNO3,在混合溶液中加入適量的Ba(NO3)2溶液,過濾,棄濾渣,即可得到NaNO3溶液,B項正確;
C.濃硫酸具有很強的吸水性,且不與Cl2反應(yīng),所以混有水蒸氣的氯氣通過濃硫酸即可得到純凈的氯氣,C項正確;
D.堿石灰固體具有很強的吸水性,且不與氨氣反應(yīng),所以混有水蒸氣的氨氣通過堿石灰固體即可得到純凈的氨氣,D項正確;答案選A。
2.配制一定體積、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下列操作對實驗結(jié)果不會產(chǎn)生影響的是( )
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餾水 B. 溶解所用的燒杯未洗滌
C. 定容時仰視觀察液面 D. 定容時俯視觀察液面
【答案】A
【詳解】A. 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餾水,不影響溶質(zhì)的量和溶液的體積,對實驗結(jié)果無影響,A正確;
B. 溶解所用的燒杯未洗滌,造成溶質(zhì)的量減小,所配溶液的濃度偏低,B錯誤;
C. 定容時仰視觀察液面,造成溶液的體積偏大,所配溶液的濃度偏低,C錯誤;
D. 定容時俯視觀察液面,造成溶液的體積偏小,所配溶液的濃度偏高,D錯誤;
綜上所述,本題選A。
3.下列有關(guān)物質(zhì)的分類正確的是( ?。?br />
A. SO2、SiO2、CO均為酸性氧化物
B. 稀豆?jié){、硅酸、氯化鐵溶液均為膠體
C. 硫酸、鹽酸、氫氟酸均為強酸
D. 氯水、水玻璃、氨水均為混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進行分類前先確立分類“標準”,由此分析。
【詳解】A.CO不能與堿反應(yīng)生成鹽和水,也不能與水化合生成對應(yīng)價態(tài)的含氧酸,所以CO不屬于酸性氧化物,A項錯誤;
B.根據(jù)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氯化鐵溶液屬于溶液,硅酸屬于純凈物,所以硅酸和氯化鐵溶液都不是膠體,B項錯誤;
C.強酸屬于強電解質(zhì),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而氫氟酸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電離:HFH++F-,所以氫氟酸不屬于強酸,C項錯誤;
D.混合物是指含有2種或2種以上成分的物質(zhì)。氯水是氯氣的水溶液,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氨水是NH3的水溶液,所以氯水、水玻璃、氨水都是混合物,D項正確;答案選D。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 />
A. 標準狀況下,22.4 L氫氣中含有2NA個中子
B. 0.1NA個氯化氫分子占有體積為2.24 L
C. 2克金屬鈣變成鈣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0.1NA
D. 50 mL 0.1 mol·L-1H2SO4溶液中含有H+數(shù)為0.005NA
【答案】C
【詳解】A. 因為無法知道組成氫氣分子的核素種類,所以不能確定標準狀況下的22.4 L氫氣中所含的中子數(shù),A項錯誤;
B.0.1NA個氯化氫分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0.1mol,0.1mol氯化氫分子占有的體積V=n·Vm,由于未明確標準狀況,不能確定氣體摩爾體積(Vm)的數(shù)值,無法計算氯化氫分子占有的體積,B項錯誤;
C.2g金屬鈣的物質(zhì)的量==0.05mol,因為1個鈣原子失去2個電子變成鈣離子,則0.05mol鈣原子失去電子物質(zhì)的量為0.05mol×2=0.1mol,即失去的電子數(shù)為0.1NA,C項正確;
D.50mL0.1mol·L-1H2SO4溶液中含H2SO4物質(zhì)的量為0.05L×0.1mol/L=0.005mol,0.005molH2SO4電離產(chǎn)生的H+物質(zhì)的量為0.005mol×2=0.01mol,所以該溶液中所含H+數(shù)目至少是0.01NA,D項錯誤;答案選C。
5.下列家庭小實驗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據(jù)分散質(zhì)的粒子直徑,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濁液。溶液的粒子直徑小于1nm,濁液的粒子直徑大于100nm,膠體的粒子直徑介于1nm~100nm之間。
【詳解】食鹽和蔗糖都易溶于水,食鹽的離子和蔗糖分子的直徑都小于1nm,因此食鹽和蔗糖分別溶于水,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食鹽溶液和蔗糖溶液;植物油易溶于汽油,植物油為小分子,分子直徑小于1nm,植物油溶解在汽油中也能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植物油的汽油溶液;泥土不溶于水,泥土以顆粒形式分散在水中,其顆粒直徑大于100nm,形成不穩(wěn)定的懸濁液,答案選B。
6.同溫同壓下,質(zhì)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五種氣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所占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H2>CH4>O2>CO2>SO2
B. 所含分子數(shù)由多到少的順序是:H2>CH4>O2>CO2>SO2
C. 密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SO2>CO2>O2>CH4>H2
D. 所含的電子數(shù)由多到少的順序是:CO2>SO2>CH4>O2>H2
【答案】D
【解析】試題分析:A.根據(jù)n=m/M可知,質(zhì)量相同時,摩爾質(zhì)量越大,物質(zhì)的量越小,則同溫同壓下體積與物質(zhì)的量成正比,質(zhì)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五種氣體,所占的體積由大到小的順序是:H2>CH4>O2>CO2>SO2,故A正確;B.根據(jù)n=m/M可知,質(zhì)量相同時,摩爾質(zhì)量越大,物質(zhì)的量越小,分子數(shù)越少,同溫同壓下,質(zhì)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分子數(shù)由多到少的順序是:H2>CH4>O2>CO2>SO2,故B正確;C.同溫同壓下,密度之比等于摩爾質(zhì)量之比,CO2、H2、O2、CH4、SO2五種氣體摩爾質(zhì)量由小到大的順序是:H2<CH4<O2<CO2<SO2,密度之比為:H2<CH4<O2<CO2<SO2,故C正確;D.取mg四種氣體,質(zhì)量相同的CO2、H2、O2、CH4、SO2五種氣體含電子數(shù)分別為:m/44×22,m/2×2,m/32×16,m/16×10,m/64×32,所含的電子數(shù)由多到少是:H2>CH4>CO2=O2=SO2,故D錯誤;故選D。
7.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KOH溶液時,導致濃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
A. 用敞口容器稱量KOH且時間過長
B. 配置前先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餾水
C. 容量瓶盛過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滌
D. 溶解后快速轉(zhuǎn)移到容量瓶,然后加足量蒸餾水,定容
【答案】A
【詳解】A.用敞口容器稱量KOH且時間過長,使KOH吸收了空氣中水蒸氣和CO2,稱量的物質(zhì)中所含的KOH質(zhì)量偏小,即溶質(zhì)物質(zhì)的量偏小,根據(jù)公式=可知會導致所配KOH溶液的濃度偏低,A項正確;
B.配置前先向容量瓶中加入少量蒸餾水,不影響溶質(zhì)物質(zhì)的量和溶液體積V,根據(jù)公式=可知不影響KOH溶液的濃度,B項錯誤;
C.容量瓶盛過KOH溶液,使用前未洗滌,使得溶質(zhì)物質(zhì)的量增大,根據(jù)公式=可知會導致所配KOH溶液的濃度偏大,C項錯誤;
D.KOH固體溶于水時會放出大量的熱,KOH溶解后快速轉(zhuǎn)移到容量瓶,然后加足量蒸餾水,定容,此時溶液的溫度較高,冷卻到室溫時溶液的體積V偏小,根據(jù)公式=可知會導致所配KOH溶液的濃度偏大,D項錯誤;答案選A。
8.下列狀態(tài)的物質(zhì),既屬于電解質(zhì)又能導電的是( )
A. 氯化鎂晶體 B. 氯化鈉溶液
C. 液態(tài)氯化氫 D. 熔融氫氧化鉀
【答案】D
【詳解】A. 氯化鎂晶體是化合物,是電解質(zhì),晶體里沒有自由移動的離子不導電,故A 錯誤;
B. 氯化鈉溶液是混合物,不是電解質(zhì),故B錯誤;
C. 液態(tài)氯化氫是電解質(zhì),但不導電,故C錯誤;
D. 熔融氫氧化鉀屬于電解質(zhì),有自由移動的離子,能導電,故D正確;
故選D。
9.下列各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離的是( )
A. 四氯化碳和水 B. 汽油和食用油
C. 濃硫酸和濃硝酸 D. 酒精和水
【答案】A
【詳解】兩種互不相溶且密度相差較大的液態(tài)混合物通常用分液漏斗分離。
A.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所以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可能用分液漏斗分離,A項正確;
B.食用油易溶于汽油,汽油和食用油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離,B項錯誤;
C.濃硫酸和濃硝酸互溶,濃硫酸和濃硝酸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離,C項錯誤;
D.酒精和水互溶,酒精和水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離,D項錯誤;答案選A。
10.下列各組物質(zhì),按化合物、單質(zhì)、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br />
A. 干冰、鐵、氯化氫 B. 生石灰、白磷、純堿
C. 燒堿、液態(tài)氧、碘酒 D. 空氣、氮氣、膽礬(CuSO4?5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稱為化合物;只有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稱為單質(zhì);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成分的物質(zhì)稱為混合物,由此分析。
【詳解】A.氯化氫是純凈物,不是混合物,A項錯誤;
B.純堿是純凈物,不是混合物,B項錯誤;
C.燒堿的化學式為NaOH,屬于化合物;液態(tài)氧的化學式為O2,屬于單質(zhì);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屬于混合物。C項正確;
D.空氣是由N2、O2等氣體組成的混合物,不是化合物,膽礬是純凈物不是混合物,D項錯誤;答案選C。
11. 下列化學反應(yīng)中,屬于氧化還原反應(yīng)的是( )
A. Na2CO3+2HCl=2NaCl+CO2↑+H2O B. CaO+H2O=Ca(OH)2
C. CaCO3CaO+CO2↑ D. 2CO +O2 2CO2
【答案】D
【解析】試題分析: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yīng)是氧化還原反應(yīng)。故D項正確。
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液態(tài)HCl不導電,所以HCl是非電解質(zhì)
B. NH3、CO2的水溶液能導電,所以NH3、CO2是電解質(zhì)
C. 銅、石墨均能導電,所以它們都是電解質(zhì)
D. 蔗糖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時均不導電,所以是非電解質(zhì)
【答案】D
【解析】試題分析:A.HCl在水溶液中能導電,所以HCl是電解質(zhì),A錯誤;B.NH3、CO2本身不能電離出離子,溶于水反應(yīng)生成一水合氨電解質(zhì)溶液導電,屬于非電解質(zhì),B錯誤;C.銅、石墨是單質(zhì),既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C錯誤;D.蔗糖在水溶液中或熔融時均不導電,所以是非電解質(zhì)。D正確,選D。
13.電解水時,在相同條件下產(chǎn)生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 )
A. 1∶2 B. 2∶1 C. 1∶1 D. 3∶2
【答案】B
【詳解】電解水反應(yīng)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根據(jù)方程式計量關(guān)系可知,相同條件下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答案選B。
14.常溫下,在溶液中可發(fā)生以下反應(yīng):①2Fe2++Br2=2Fe3++2Br-???②2Br-+Cl2=Br2+2Cl-???③2Fe3++2I-=2Fe2++I2.由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鐵元素在反應(yīng)①中被還原,在③中被氧化
B. 反應(yīng)②中當有1mol Cl2被氧化時,有2mol Br-被還原
C. 氧化性強弱順序為:Cl2>I2>Br2>Fe3+
D. 還原性強弱順序為:I->Fe2+>Br->Cl-
【答案】D
【解析】A、反應(yīng)①鐵元素的化合價升高,被氧化,反應(yīng)③中鐵元素的化合價降低,被還原,A錯誤。B、反應(yīng)②中應(yīng)該是Cl2被還原,Br-被氧化,B錯誤。C、根據(jù)在同一個反應(yīng)中,氧化劑的氧化性大于氧化產(chǎn)物的氧化性的規(guī)律可知各物質(zhì)的氧化性的大小關(guān)系,①中:Br2>Fe3+、?②中:Cl2>Br2、③中:Fe3+>I2,所以氧化性的大小順序為:Cl2>Br2>Fe3+>I2,C錯誤。D、氧化劑的氧化性越大,其對應(yīng)的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小,可知還原性的大小順序為:I->Fe2+>Br->Cl-,D正確。正確答案為D
15.40.5 g某金屬氯化物RCl2含有0.6 mol 氯離子,則金屬R的摩爾質(zhì)量為( )
A. 135 g B. 135 g·mol-1
C. 64 g D. 64 g·mol-1
【答案】D
【詳解】因為每個“RCl2”中含2個氯離子,含0.6mol氯離子的RCl2的物質(zhì)的量為×0.6mol=0.3mol,金屬氯化物RCl2的摩爾質(zhì)量為=135g/mol,即RCl2的式量為135,所以R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為135-35.5×2=64,金屬R的摩爾質(zhì)量為64g/mol,答案選D。
16.設(sh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1 mol所含的質(zhì)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都為10NA
B. NA個微粒就是6.02×1023個微粒
C. 0.1 mol硫酸中含有的原子總數(shù)為0.7NA
D. 1 mol CO所含電子數(shù)是28NA
【答案】C
【詳解】A.每個“NH2-”含有9個質(zhì)子和10個電子,所以1molNH2-含有9NA個質(zhì)子和10NA個電子,A項錯誤;
B.NA的近似值為6.02×1023,B項錯誤;
C.硫酸的分子式為H2SO4,每個硫酸分子中含有7個原子,所以0.1mol硫酸中含有的原子總數(shù)為0.7NA,C項正確;
D.每個CO分子含有14個電子,所以1molCO所含電子數(shù)是14NA,D項錯誤;答案選C。
17.已知X2、Y2、Z2、W2四種物質(zhì)的氧化能力為W2>Z2>X2>Y2,下列氧化還原反應(yīng)能發(fā)生的是( )
A. 2NaW+Z2===2NaZ+W2 B. 2NaX+Z2===2NaZ+X2
C. 2NaW+Y2===2NaY+W2 D. 2NaZ+X2===2NaX+Z2
【答案】B
【解析】A、該反應(yīng)中,氧化性Z2>W(wǎng)2,與已知不符合,所以不能發(fā)生,選項A不選;B、該反應(yīng)中,氧化性Z2>X2,與已知符合,所以能發(fā)生,選項B選;C、該反應(yīng)中氧化性Y2>W(wǎng)2,與已知不相符,所以不能發(fā)生,選項C不選;D、該反應(yīng)中氧化性X2>Z2,與已知不符合,所以不能發(fā)生,選項D不選。答案選B。
18.下列反應(yīng)可用離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br />
A. NaHSO4溶液與Ba(OH)2溶液混合 B. 氫氧化鎂溶于鹽酸
C. 澄清石灰水與硝酸混合 D. 醋酸除去水垢
【答案】C
【詳解】A.NaHSO4與Ba(OH)2反應(yīng)時除了有水生成,還有硫酸鋇沉淀生成,不能用H++OH-=H2O表示,A項錯誤;
B.氫氧化鎂是難溶物,與鹽酸反應(yīng)方程式為Mg(OH)2+2HCl=MgCl2+2H2O,其離子方程式為Mg(OH)2+2H+=Mg2++2H2O,B項錯誤;
C.石灰水與硝酸反應(yīng)方程式為Ca(OH)2+2HNO3=Ca(NO3)2+2H2O,其離子方程式為H++OH-=H2O,C項正確;
D.醋酸除去水垢的主要化學反應(yīng)為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其離子方程式為2CH3COOH+CaCO3=2CH3COO-+Ca2++CO2↑+H2O,D項錯誤;答案選C。
19.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粒子數(shù)相同的任何氣體具有相同的( )
A. 質(zhì)量 B. 密度
C. 體積 D. 均不能確定
【答案】C
【詳解】由阿伏加德羅定律可知:在相同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具有相同數(shù)目的粒子,所以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粒子數(shù)相同的任何氣體具有相同的體積,答案選C。
20.離子方程式CO32-+2H+=CO2↑+H2O表示 ( )
A. 碳酸鹽與鹽酸之間的反應(yīng)
B. 一切碳酸鹽與一切酸之間的反應(yīng)
C. 可溶性碳酸鹽與強酸之間的反應(yīng)
D. 可溶性碳酸鹽與一切酸之間的反應(yīng)
【答案】C
【解析】
【分析】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是:不僅表示某一特定的離子反應(yīng),而且也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yīng)。
【詳解】A.不能表示難溶性碳酸鹽與鹽酸的離子反應(yīng),如CaCO3+2H+=Ca2++CO2↑+H2O,A項錯誤;
B.既不能表示難溶性碳酸鹽與強酸的離子反應(yīng),如A項的分析;也不能表示可溶性碳酸鹽與弱酸的離子反應(yīng),如Na2CO3與醋酸的反應(yīng):CO32-+2CH3COOH=CO2↑+H2O+2CH3COO-,B項錯誤;
C.在書寫離子方程式時可溶性碳酸鹽和強酸都可以拆成離子形式,所以這一類型的離子反應(yīng)都可以表示為CO32-+2H+=CO2↑+H2O,C項正確;
D.不能表示可溶性碳酸鹽與弱酸之間的反應(yīng),如(NH4)2CO3與醋酸的反應(yīng):CO32-+2CH3COOH=CO2↑+H2O+2CH3COO-,D項錯誤;答案選C。
21.下列變化過程中失去電子的是( )
A. Fe3+→Fe2+ B. → Mn2+
C. Cl-→Cl2 D. N2O3→HNO2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氧化還原反應(yīng)中失去電子必然引起元素化合價的升高,即發(fā)生氧化反應(yīng),由此分析。
【詳解】A.因為元素化合價升高的過程即為失去電子的過程,鐵元素由+3價變化到+2價,元素化合價降低,A項錯誤;
B.錳元素的化合價由+7價變化到+2價,化合價降低,B項錯誤;
C.氯元素的化合價由-1價變化到0價,化合價升高,C項正確;
D.該過程前后氮元素的化合價都是+3價,化合價沒有變化,D項錯誤;答案選C。
22.下列各組物質(zhì)中,前者為混合物,后者為單質(zhì)的是( )
A. Na2CO3·10H2O、石墨 B. 碘酒、干冰
C. 石油、液氧 D. 鹽酸、水
【答案】C
【詳解】A、Na2CO3·10H2O是化合物,石墨是單質(zhì),故A錯誤;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干冰是化合物,故B錯誤;C、液氧是單質(zhì),石油是多種烴的混合物,故C正確;D、鹽酸是HCl和H2O的混合物,水是化合物,D錯誤。故選C。
23.古詩詞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下列詩句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yīng)的是( )
A.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C.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D.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答案】C
【詳解】A.柴草的燃燒是氧化還原反應(yīng),A項錯誤;
B.蠟炬的主要成分是烴,烴的燃燒是氧化還原反應(yīng),B項錯誤;
C.碳酸鈣的高溫煅燒CaCO3 CaO+ CO2↑,該反應(yīng)中各元素化合價都沒有變化,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yīng),C項正確;
D.爆竹中火藥的爆炸是氧化還原反應(yīng),D項錯誤;答案選C。
24.按照交叉分類法,下列物質(zhì)的分類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交叉分類法就是對同一對象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分類法進行分類的方法。
【詳解】A.對于鹽的交叉分類法,可以根據(jù)組成鹽的陽離子分為鎂鹽、銅鹽;根據(jù)組成鹽的陰離子分為硝酸鹽、硫酸鹽,A項正確;
B.對于鹽的交叉分類法,可以根據(jù)鹽的溶解性分為可溶性鹽、難溶性鹽;根據(jù)組成鹽的陰離子分為碳酸鹽、硫酸鹽。Ag2CO3屬于難溶性鹽,B項錯誤;
C.NaHCO3屬于鹽,不屬于酸;CH3COOH屬于酸,不屬于氧化物,C項錯誤;
D.Mn2O7屬于金屬氧化物,D項錯誤;答案選A。
25.已知還原性Cl-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