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
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qū)域均無效。
4.考試結(jié)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
一、單選題
1.《茶疏》中對泡茶過程有如下記載:“治壺、投茶、出浴、淋壺、燙杯、釃茶、品茶…… ”文中未涉及下列操作原理的是( )
A.溶解 B.萃取 C.蒸餾 D.過濾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洗凈的錐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進烘箱中烘干
B.容量瓶、量筒上都標有使用溫度,都無“0”刻度,用量筒量取完液體后需洗滌殘留在內(nèi)壁上的液體并與剛量完的液體合并
C.金屬汞一旦灑落在實驗室地面或桌面時,必須盡可能收集,并深埋處理
D.用容量瓶配溶液時,若加水超過刻度線,立即倒掉重配
3.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22.4LCO2與CO的混合氣體中含碳原子數(shù)為NA
B.常溫下,1L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數(shù)為0.2 NA
C.2.7g金屬鋁變?yōu)殇X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shù)目為0.3NA
D.室溫下,21.0 gC2H4和C4H8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原子數(shù)目為4.5 NA
4.下列變化中,必須加入還原劑才可以實現(xiàn)的是( )
A.KC1 →KC1O3 B.KMnO4→MnO2 C.Fe2(SO4)3→FeSO4 D.CaO→Ca(OH)2
5.下列分類或歸類正確的是( )
①液氯、氨水、干冰、碘化銀均為純凈物? ②CaCl2、NaOH、HCl、IBr均為化合物??
③明礬、水銀、燒堿、硫酸均為電解質(zhì) ④ 火堿、純堿、碳酸鈣都是電解質(zhì)?
⑤碘酒、淀粉、云霧、納米材料均為膠體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⑤
6.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均正確的是( )
A. B.
C. D.
7.有一真空瓶質(zhì)量為m1,該瓶充入空氣(已知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9)后質(zhì)量為m2。在相同狀況下,若改為充入某氣體A時,總質(zhì)量為m3。則A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
A.29m2/m1 B.29m3/m1 C.29(m3-m1)/(m2-m1) D.29(m2-m1)/(m3-m1)
8.下列有關(guān)實驗裝置進行的相關(guān)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圖1為蒸餾時的接收裝置 B.利用圖2裝置向容量瓶中引入蒸餾水
C.利用圖3裝置可以分離醋酸和水 D.利用圖4裝置進行固體藥品的溶解
9.在xR2++yH++O2===mR3++nH2O的離子方程式中,對系數(shù)m和R3+的判斷正確的是( )
A.m=4;R2+是還原劑 B.m=n;R3+是氧化產(chǎn)物
C.m=2;R2+是氧化劑 D.m=y(tǒng);R3+是還原產(chǎn)物
10.實驗過程中,下列溶液的導電能力變化不大的是( )
A.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溶液 B.醋酸溶液中滴入氨水至過量
C.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 D.NH4Cl溶液中加入適量的NaOH固體
11.有些電影、電視劇中的仙境美輪美奐,這些神話仙境中所需的煙霧是在放于溫熱石棉網(wǎng)上的NH4NO3和Zn粉的混合物中滴幾滴水后產(chǎn)生的白煙:NH4NO3+Zn===ZnO+N2↑+2H2O,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該反應中NH4NO3只作氧化劑 B.ZnO是還原產(chǎn)物
C.水在反應中可能起催化作用 D.每生成1 mol N2共轉(zhuǎn)移2 mol電子
12.下列實驗內(nèi)容與得出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內(nèi)容
結(jié)論
A
某物質(zhì)的水溶液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該物質(zhì)一定是堿
B
向盛有碘水的試管中加苯,振蕩、靜置,下層溶液顯紫紅色
苯萃取了碘水中的碘
C
向某物質(zhì)的水溶液中加入鹽酸能產(chǎn)生無色無味氣體,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該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
向某溶液中滴入稀鹽酸,若無明顯現(xiàn)象,再滴入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
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13.標準狀況下,①6.72LNH3;②1.204×1023個H2S;③5.6gCH4;④0.5molHCl,下列關(guān)系不正確的是( )
A.體積大?。孩?③>①>② B.原子數(shù)目:③>①>④>②
C.密度大小:④>②>①>③ D.質(zhì)量大?。孩?③>②>①
14.在下列各溶液中,離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強堿性溶液中:K+、Al3+、Cl-、SO42-
B.在無色透明的溶液中:K+、Cu2+、NO3-、SO42-
C.含有0.1 mol·L?1 Ca2+的溶液中:Na+、K+、CO32-、Cl-
D.室溫下,pH=1的溶液中:Na+、Fe3+、NO3-、SO42-
15.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硫酸鐵溶液中滴加氨水Fe3+ +3OH-=Fe(OH)3 ↓
B.碳酸氫鈉溶于鹽酸:HCO3-+H+ =H2O + CO2 ↑
C.硫酸氫鈉溶液與NaOH溶液混合:HSO4-+ OH-= H2O + SO42-
D.石灰石溶于硝酸:CO32- + 2H+ = H2O + CO2 ↑
16.有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3+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4mol/L,SO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7 mol/L,則此溶液中K+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
A.0.1 mol/L B.0.15 mol/L C.0.2 mol/L D.0.25 mol/L
17.下列實驗方案設計中,不可行的是( )
A.加過量稀鹽酸后過濾,可除去混在銅粉中的少量鎂粉和鋁粉
B.用蒸餾的方法制取純凈水
C.只用一種試劑可以鑒別CuO粉末、炭粉、鐵粉三種黑色粉末
D.將混有氫氣的氧氣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可除去其中的氫氣
18.除去括號內(nèi)雜質(zhì)所用試劑和方法不正確的是( )
A.CO2(HCl)-氫氧化鈉溶液,洗氣
B.KNO3(NaCl)-溶解,蒸發(fā)濃縮,冷卻結(jié)晶,過濾
C.水(NaCl)-蒸餾
D.Cu(Fe)-溶于足量鹽酸,過濾
19.某白色粉末由兩種物質(zhì)組成,為鑒別其成分進行如下實驗:①取少量樣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體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鹽酸,有氣泡產(chǎn)生,固體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樣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氣泡產(chǎn)生,振蕩后仍有固體存在。該白色粉末可能為( )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CO3、BaCO3 D.Na2CO3、CuSO4
20.下列說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實現(xiàn)的是( )
①酸性氧化物與酸發(fā)生反應?、跊]有電子轉(zhuǎn)移的氧化還原反應?、蹧]有水生成,也沒有沉淀和氣體生成的復分解反應?、苡袉钨|(zhì)參加的非氧化還原反應 ⑤通過單質(zhì)化合形成FeCl2
A.①③④ B.②⑤ C.全部 D.③④⑤
2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有( )
①鹽鹵點豆腐、江河入??谔帯叭侵蕖钡男纬伞⒏邏褐绷麟姵裏焿m均與膠體的性質(zhì)有關(guān)
②通電時,溶液中的溶質(zhì)粒子分別向兩極移動,膠體中的分散質(zhì)粒子向某一極移動
③氫氧化鐵膠體能穩(wěn)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膠體粒子做布朗運動
④做氫氧化鐵膠體電泳實驗時,陰極周圍紅褐色加深,說明氫氧化鐵膠體帶正電
⑤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可制得Fe(OH)3膠體
⑥1mol FeCl3完全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鐵膠體粒子數(shù)約為NA個
⑦淀粉溶液和蛋白質(zhì)溶液是溶液,不可能是膠體
A.②③④⑤⑥⑦ B.全部 C.③④⑤⑥ D.②⑤⑥⑦
2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MnO2+ 4HCl(濃)MnCl2 +Cl2↑ + 2H2O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4
B.2H2S+ SO2=3S+2H2O中,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
C.3S+ 6KOH=2K2S+ K2SO3+3H2O中,被氧化和被還原的硫元素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
D.Al2O3+N2+3C2AlN+3CO中,氧化劑和還原劑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3
二、綜合題
23.某工廠的工業(yè)廢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較多的CuSO4和少量Na2SO4。為了減少污染并變廢為寶,工廠計劃從該廢水中回收硫酸亞鐵和金屬銅。請根據(jù)下列流程圖,完成回收硫酸亞鐵和銅的實驗方案。
(1)加入的試劑①為______(填化學式),加入試劑①的目的是______。
(2)操作a的名稱為過濾、洗滌,所需要的玻璃儀器為______。洗滌固體B的操作是________。
(3)固體E的成分為_____,加入的試劑④為_____,發(fā)生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
(4)從溶液D和溶液G中得到FeSO4?7H2O晶體的操作為______、______、______、洗滌、干燥。
三、推斷題
24.在Na+濃度為0.5 mol/L的某澄清溶液中,還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種離子。(已知H2SiO3為不溶于水的膠狀沉淀,加熱時易分解為兩種氧化物,SiO32-和Ag+、Ca2+、Ba2+不共存)
陽離子
K+
Ag+
Ca2+
Ba2+
陰離子
NO3-
CO32-
SiO32-
SO42-
現(xiàn)取該溶液100mL進行如下實驗(氣體體積在標準狀況下測定)。
序號
實驗內(nèi)容
實驗結(jié)果
Ⅰ
向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生成白色膠狀沉淀并放出標準狀況下0.56 L氣體
Ⅱ
將Ⅰ中產(chǎn)生的混合液過濾,對沉淀洗滌、灼燒至恒重,稱量所得固體質(zhì)量
固體質(zhì)量為2.4g
Ⅲ
向Ⅱ的濾液中滴加BaCl2溶液
無明顯現(xiàn)象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Ⅰ能確定一定不存在的離子是________;
(2)實驗Ⅰ中生成氣體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
(3)通過實驗Ⅰ、Ⅱ、Ⅲ和必要計算,填寫下表中陰離子的濃度(能計算出的,填寫計算結(jié)果,一定不存在的離子填“0”,不能確定是否存在的離子填“?”)。
陰離子
NO3-
CO32-
SiO32-
SO42-
c(mol/L)
________
0.25mol/L
________
________
(4)判斷K+是否存在,若存在,計算其最小濃度;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實驗題
25.已知某“84消毒液”瓶體部分標簽如圖所示,該“84消毒液”通常稀釋100倍(體積之比)后使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該“84消毒液”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約______mol·L-1(小數(shù)點后保留一位)。
(2)某同學取100mL該“84消毒液”,稀釋后用于消毒,稀釋后的溶液中c(Na+)=______mol·L-1。
(3)該同學參閱該“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體配制80mL含NaClO質(zhì)量分數(shù)為25%的消毒液。需要稱量NaClO固體的質(zhì)量為_______g。下列為打亂了的操作示意圖,其正確排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過程中下列各項操作對消毒液物質(zhì)的量濃度有和影響(填“偏小”、“偏大”或“無影響”)
A.用托盤天平稱量 NaClO固體時,砝碼生銹__________________。
B.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未干燥,含有少量蒸餾水____________________。
C.定容時,俯視容量瓶刻度線進行定容 ___________________。
D.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搖勻后發(fā)現(xiàn)液面低于刻度線,便補充幾滴水至刻度處___________。
五、填空題
26.有下列物質(zhì):①氫氧化鋇固體?、贙HSO4 ③HNO3 ④稀硫酸 ⑤二氧化碳氣體?、捭~?、咛妓徕c粉末 ⑧蔗糖晶體?、崛廴诼然c?、釩uSO4·5H2O晶體。請用序號填空:
(1)上述狀態(tài)下可導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屬于電解質(zh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屬于非電解質(zh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②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①與②在溶液中反應使溶液呈中性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③與⑥可以發(fā)生如下反應:Cu+4HNO3(濃) =Cu(NO3)2+2NO2↑+2H2O,回答下列問題:
I.還原產(chǎn)物是________。
II.當有2 mol HNO3參加反應時,被氧化的物質(zhì)的質(zhì)量為________g。
Ⅲ.用單線橋法標出反應中電子轉(zhuǎn)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鐵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產(chǎn)中有廣泛的應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①黃鐵礦(FeS2,二硫化亞鐵)是生產(chǎn)硫酸和冶煉鋼鐵的重要原料。其中一個反應為3FeS2+8O2=6SO2+Fe3O4,氧化產(chǎn)物為_____,若有3mol FeS2參加反應,轉(zhuǎn)移__________mol電子。
②FeCl3與氫碘酸反應時可生成棕色物質(zhì)I2,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
(2)對反應NH3+O2-NO+H2O(未配平,反應條件略去)作分析,該反應中,還原劑是_______,還原產(chǎn)物是________,被還原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參加反應的氧化劑為3.2g時,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的物質(zhì)的量為________________。
(3)對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進行處理是防止水體污染、改善水質(zhì)的主要措施。含氰廢水中的CN-有劇毒。在微生物的作用下,CN-能夠被氧氣氧化成HCO,同時生成NH3,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提示:反應過程中N元素化合價不發(fā)生改變)。
【參考答案】
1.C
【詳解】投茶、出浴涉及茶的溶解,淋壺、燙杯、釃茶過程涉及萃取以及過濾等操作,而蒸餾涉及到物質(zhì)由液態(tài)變?yōu)闅怏w后再變?yōu)橐后w,泡茶過程沒有涉及到此蒸餾。A. 溶解符合題意;B. 萃取溶解符合題;C. 蒸餾不溶解符合題;D. 過濾溶解符合題;故選:C。
2.D
【詳解】A、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時,容量瓶不用干燥,容量瓶中有無水,對實驗結(jié)果無影響,故A錯誤;
B、用量筒量取完液體后需洗滌殘留在內(nèi)壁上的液體并與剛量完的液體合并,造成液體物質(zhì)的量偏高,故B錯誤;
C、應用硫粉覆蓋在汞表面,故C錯誤;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時,加水超過刻度線,需要重新配制,故D正確。
3.A
【詳解】A. 沒有給定標況下條件,所以不能確定22.4LCO2與CO的混合氣體為1mol,也就無法確定混合氣體中含碳原子數(shù)為NA,故A錯誤;
B. 無論NH4+水解與否,根據(jù)元素守恒規(guī)律,溶液中的N元素都是0.2mol,數(shù)目為0.2 NA,故 B正確;
C. 1mol金屬鋁在反應中只能失去3mol電子,因此2.7g金屬鋁(物質(zhì)的量為0.1mol)變?yōu)殇X離子時失去的電子數(shù)目為0.3NA,故C正確;
D. 由于乙烯和丁烯最簡式都是:CH2,所以21g中混合物中含碳質(zhì)量=21×12/(12+2)=18g,即含碳原子的量為18/12=1.5mol,含氫的質(zhì)量為21×2/(12+2)=3g,即含氫原子的量為3/1=3mol,所以合氣體中含有的原子數(shù)目為4.5NA;故D正確;
綜上所述,本題選A。
4.C
【解析】
【分析】還原劑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如果變化需要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xiàn),這說明該物質(zhì)一定是得到電子的,化合價一定是降低的,據(jù)此解答。
【詳解】A、KC1→KC1O3中Cl的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需要加入氧化劑,A錯誤;
B、KMnO4→MnO2中Mn元素的化合價降低,但高錳酸鉀分解即可產(chǎn)生二氧化錳,不需要加入還原劑,B錯誤;
C、Fe2(SO4)3→FeSO4中Fe的化合價降低,需要加入還原劑,C正確;
D、CaO→Ca(OH)2中元素的化合價不變,氧化鈣與水反應即可得到氫氧化鈣,不是氧化還原反應,D錯誤。
答案選C。
5.C
【解析】
【詳解】①氨水是氨氣的水溶液,屬于混合物,故①錯誤;
②CaCl2、NaOH、HCl、IBr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故②正確;
③水銀是單質(zhì),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故③錯誤;
④碳酸鈣是電解質(zhì),火堿是氫氧化鈉,純堿是碳酸鈉,二者也都是電解質(zhì),故④正確;
⑤碘酒是碘單質(zhì)的酒精溶液,淀粉、納米材料不是分散系,云霧是膠體,故⑤錯誤;
答案選C。
6.A
【解析】
【分析】應從得失電子是否正確以及得失電子數(shù)目的角度判斷。
【詳解】A、S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S→SO32-失去4e-,2S→2S2-得到2×2e-,故A正確;
B、根據(jù)反應方程式,轉(zhuǎn)移電子物質(zhì)的量應為12mol,故B錯誤;
C、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的規(guī)律,同種元素不同價態(tài)參與反應,向中間價態(tài)靠攏,不能交叉,ClO3-→Cl2,Cl-→Cl2,1molKClO3轉(zhuǎn)移電子物質(zhì)的量應為5mol,故C錯誤;
D、CuO中Cu應得到電子,C應失去電子,故D錯誤。
7.C
【解析】試題分析:有一真空瓶質(zhì)量為m1,該瓶充入空氣后質(zhì)量為m2,則充入空氣的質(zhì)量為(m2-m1);在相同狀況下,若改為充入某氣體A時,總質(zhì)量為m3,則充入體A的質(zhì)量為(m3-m1);分子的實際質(zhì)量與相對分子質(zhì)量呈正比,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9,設A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x,則,x=29;故選C。
8.D
【解析】
【詳解】A、作蒸餾裝置的接收器時,錐形瓶不能有橡膠塞,故A錯誤;
B、引流時,玻璃棒下端應在容量瓶刻度線以下,故B錯誤;
C、醋酸和水互溶,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進行分離,故C錯誤;
D、溶解固體,把固體放到燒杯中,加水溶解,并用玻璃棒進行攪拌,故D正確。
9.A
【解析】
【分析】先根據(jù)原子守恒,x=m,n=2,y=4,然后得失電子數(shù)目守恒,求出x為4,然后根據(jù)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分析。
【詳解】依據(jù)氧原子守恒,推出n=2,氫原子守恒,推出y=4,1molO2得到4mol電子,R2+→R3+失去1mol電子,即x=m=4,
A、根據(jù)上述分析,m=4,R2+的化合價升高,R2+為還原劑,故A正確;
B、根據(jù)上述分析,m和n不相等,R3+為氧化產(chǎn)物,故B錯誤;
C、根據(jù)上述分析,m=4,R2+為還原劑,故C錯誤;
D、m=y=4,R3+為氧化產(chǎn)物,故D錯誤。
10.D
【解析】導電能力的大小,要比較單位體積內(nèi)離子濃度的大小。A、氫氧化鋇是強電解質(zhì),加入硫酸后,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導電能力下降直至為零,然后隨著H2SO4溶液的滴入,導電性增強,A錯誤;B、醋酸是弱酸,導電能力不大,加入氨水后,生成醋酸銨是強電解質(zhì),導電能力增強,導電性變化大,B錯誤;C、氫氧化鈣是強電解質(zhì),通入二氧化碳后會產(chǎn)生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水,導電能力幾乎變?yōu)榱?,再通入二氧化碳,會生成碳酸氫鈣,導電性又會逐漸增強,溶液的導電能力變化較大,C錯誤;D、氯化銨為強電解質(zhì),加入NaOH后生成弱電解質(zhì)一水合氨和強電解質(zhì)NaCl,離子的濃度變化不大,故導電性變化不大,D正確;答案選D。
11.C
【解析】對該反應分析:。A項,反應中NH4NO3既作氧化劑又作還原劑,錯誤;B項,ZnO是氧化產(chǎn)物,錯誤;C項,滴幾滴水后產(chǎn)生白煙,水可能起催化作用,正確;D項,每生成1molN2轉(zhuǎn)移5mol電子,錯誤;答案選C。
12.D
【解析】
【詳解】A、某物質(zhì)的水溶液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說明溶液顯堿性,該物質(zhì)不一定是堿,可能是強堿弱酸鹽,如Na2CO3、NaHCO3的水溶液顯堿性,Na2CO3、NaHCO3屬于鹽,故A錯誤;
B、苯的密度小于水,上層應為碘的苯溶液,顯紫色,故B錯誤;
C、HCO3-與鹽酸反應也產(chǎn)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該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也可能含有HCO3-,故C錯誤;
D、向某溶液中滴入稀鹽酸,若無明顯現(xiàn)象,再滴入BaCl2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該沉淀為BaSO4,原溶液中有SO42-,故D正確。
13.D
【解析】標準狀況下,①6.72 L NH3的物質(zhì)的量是6.72L÷22.4L/mol=0.3mol;②1.204×1023 個H2S的物質(zhì)的量是1.204×1023÷6.02×1023=0.2mol;③5.6 g CH4的物質(zhì)的量是5.6g÷16g/mol=0.35mol。
A.四種物質(zhì)的體積分別為:①6.72 L、②4.48L、③7.84L、④11.2L,故體積大小順序為④>③>①>②,故A正確;B.根據(jù)上述分析可知,四種物質(zhì)中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分別為:① 1.2mol、② 0.6mol、③ 1.75mol、④ 1.0mol,因此原子數(shù)目大小順序為:③>①>④>②,故B正確;C.相同條件下,氣體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對分子質(zhì)量之比,四種物質(zhì)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分別為:① 17、② 34、③ 16、④ 36.5,因此密度大小順序為:④>②>①>③,故C正確;D.根據(jù)m=n×M可知,四種氣體的質(zhì)量分別為:① 5.1g、② 6.8g、③ 5.6g、④ 18.25g,因此四種氣體的質(zhì)量大小順序為:④>②>③>①,故D錯誤;
故答案選D。
14.D
【解析】試題分析:A、強堿性溶液含有OH-離子,與Al3+反應,生成Al(OH)3沉淀,故不能共存;B、溶液無色透明,故要排除Cu2+,錯誤;C、Ca2+與 CO32-形成沉淀,故錯誤;D、酸性溶液中,均共存。
15.B
【解析】
【詳解】A. 一水合氨難電離,硫酸鐵溶液中滴加氨水的方程式為:Fe3++3NH3·H2O=3NH4++Fe(OH)3↓,A錯誤;
B. 碳酸氫鈉溶于鹽酸:HCO3-+H+=H2O+CO2↑,B正確;
C. 硫酸氫鈉是強酸的酸式鹽,則硫酸氫鈉溶液與NaOH溶液混合的方程式為H++OH-=H2O,C錯誤;
D. 石灰石是碳酸鈣,難溶于水,則溶于硝酸的方程式為CaCO3+2H+=Ca2++H2O+CO2↑,D錯誤。
答案選B。
16.C
【解析】根據(jù)溶液是電中性可知,溶液中K+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7 mol/L×2-0.4 mol/L×3=0.2mol/L,答案選C。
17.D
【解析】
【詳解】A、銅粉中的少量鎂粉和鋁粉,加入鹽酸鎂粉和鋁粉反應生成鹽和氫氣,銅不與鹽酸反應,過濾可以除去雜質(zhì),選項A可行;B、經(jīng)過蒸餾得到的水是純凈水,選項B可行;C、CuO粉末,炭粉,鐵粉中分別加入稀鹽酸,氧化銅能與鹽酸反應生成藍色的氯化銅溶液,與鐵粉反應能夠生成氣體(氫氣)和淺綠色溶液(氯化亞鐵),與炭粉不反應,故三者中加入一種物質(zhì)可以鑒別,選項C可行;D、將氧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氫氣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生成的銅又能與氧氣反應,不能用來除雜,選項D不可行。答案選D。
18.A
【解析】
【詳解】A.二者均與NaOH溶液反應,不能除雜,應選飽和NaHCO3溶液來除去CO2中的HCl,A錯誤;
B. 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而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則通過溶解,蒸發(fā)濃縮,冷卻結(jié)晶,過濾可實現(xiàn)除雜,B正確;
C.水是液體,而氯化鈉難揮發(fā),則可以用蒸餾的方法除去氯化鈉雜質(zhì),C正確;
D.Fe與鹽酸反應,而Cu不能反應,則加足量鹽酸后過濾可除去Fe中的Cu,D正確。
答案選A。
19.C
【解析】A、NaHCO3溶于水,Al(OH)3 不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水,碳酸氫鈉溶解,氫氧化鋁不溶,但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后,發(fā)生NaHCl3+HCl=NaCl+CO2↑+H2O,Al(OH)3+3HCl=AlCl3+2H2O,沉淀全部溶解,②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HCO3-+H+=H2O+CO2↑,Al(OH)3+3H+=Al3++3H2O,沒有固體存在,故A錯誤;B、AgCl不溶于鹽酸,因此足量的鹽酸,仍有固體存在,故B錯誤;C、Na2SO3溶于水,加入鹽酸反應,HSO3-+H+=H2O+SO2↑,BaCO3不溶于水,加入鹽酸后發(fā)生BaCO3+2H+=Ba2++CO2↑+H2O,固體全部溶解,但加入硫酸后,發(fā)生BaCO3+H2SO4=BaSO4+H2O+CO2↑,有固體存在,故C正確;D、兩者放入硫酸中,沒有沉淀產(chǎn)生,不符合題意,故D錯誤。
20.A
【解析】
【詳解】①SO2和濃HNO3的反應,SO2具有還原性,HNO3具有氧化性,兩者發(fā)生SO2+2HNO3=H2SO4+2NO2↑,因此酸性氧化物與酸能發(fā)生反應,故①符合題意;
②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zhì)是電子的得失或偏移,因此②不能實現(xiàn),故②不符合題意;
③如CH3COONa與鹽酸的反應:CH3COONa+HCl=CH3COOH+NaCl,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能夠?qū)崿F(xiàn),故③符合題意;
④有單質(zhì)參加的反應不一定為氧化還原反應,如同素異形體之間的轉(zhuǎn)化,3O2=2O3,屬于非氧化還原反應,故④符合題意;
⑤Fe和氯氣反應生成FeCl3,故⑤不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選項A正確。
21.A
【解析】
【詳解】①豆?jié){、河水、煙塵均為膠體,鹽鹵點豆腐、江河入??谔帯叭侵蕖钡男纬墒前l(fā)生了膠體聚沉,用高壓直流電除煙塵是膠體的電泳,均和膠體性質(zhì)有關(guān),故①不符合題意;
②通電時,溶質(zhì)為電解質(zhì),電離出陰陽離子分別向兩極移動,若溶質(zhì)為非電解質(zhì),則不向兩極移動,故②符合題意;
③氫氧化鐵膠體穩(wěn)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是膠粒帶電,且?guī)N電荷,膠粒之間互相排斥,導致膠體比較穩(wěn)定,故③符合題意;
④膠體本身不帶電,帶電的是膠粒,做氫氧化鐵膠體電泳實驗時,陰極周圍紅褐色加深,說明氫氧化鐵膠粒帶正電,故④符合題意;
⑤氫氧化鐵膠體制備:向沸水中滴加幾滴飽和FeCl3溶液,加熱至出現(xiàn)紅褐色液體,故⑤符合題意;
⑥膠體微粒是多個分子的聚合體,1molFeCl3完全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鐵膠粒的個數(shù)小于NA,故⑥符合題意;
⑦淀粉溶液和蛋白質(zhì)溶液為膠體,故⑦符合題意;
綜上所述,選項A正確。
22.D
【解析】
【詳解】A、MnO2中Mn元素化合價降低做氧化劑;HCl中Cl元素化合價升高做還原劑。但4molHCl參加反應只有2mol被氧化,所以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A錯誤;
B.從反應中2molH2S做還原劑被氧化得到氧化產(chǎn)物2molS;1molSO2做氧化劑被還原得到還原產(chǎn)物1molS,所以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B錯誤;
C.3molS反應其中有2molS化合價降低被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其中1molS化合價升高被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所以被氧化和被還原的硫元素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C錯誤。
D.反應中N由0價降低到-3價,氮氣是氧化劑,C由0價升高到+2價,碳是還原劑,所以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3,D正確。
答案選D。
23.NaOH 將溶液中的Fe2+和Cu2+轉(zhuǎn)化為沉淀,便于與含有Na+的溶液分離 漏斗、玻璃棒、燒杯 沿玻璃棒向過濾器中加蒸餾水至剛好沒過沉淀B,靜置,使水自然流出,重復2~3次 Fe和Cu 稀硫酸 Fe+H2SO4=FeSO4+H2↑ 蒸發(fā)濃縮 冷卻結(jié)晶 過濾
【解析】
【詳解】(1)工業(yè)廢水中含有Na+、Fe2+和Cu2+,加入NaOH溶液,使將溶液中的Fe2+和Cu2+轉(zhuǎn)化為沉淀,便于與含有Na+的溶液分離;綜上所述,本題答案是:NaOH ,將溶液中的Fe2+和Cu2+轉(zhuǎn)化為沉淀,便于與含有Na+的溶液分離。
(2)操作a的名稱為過濾,所需要的玻璃儀器為:漏斗、玻璃棒、燒杯;洗滌固體B的操作:沿玻璃棒向過濾器中加蒸餾水至剛好沒過沉淀B,靜置,使水自然流出,重復2~3次;綜上所述,本題答案是:漏斗、玻璃棒、燒杯 ;沿玻璃棒向過濾器中加蒸餾水至剛好沒過沉淀B,靜置,使水自然流出,重復2~3次。
(3)溶液C的成分為CuSO4,FeSO4、H2SO4,過量的鐵是為了將CuSO4中的銅全部置換出來,過濾出Fe、Cu,溶液D中只有一種鹽是硫酸亞鐵,所以固體E就是Fe、Cu;銅與稀硫酸不反應,鐵與硫酸反應,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所以混合物中加入過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銅中的鐵,實現(xiàn)了回收金屬銅;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 Fe和Cu;稀硫酸 Fe+H2SO4=FeSO4+H2↑。
(4)蒸發(fā)是從溶液中獲得晶體常采用的方法,產(chǎn)生沉淀后通過過濾實現(xiàn)分離,因此從溶液D和溶液G中得到FeSO4?7H2O晶體的操作為蒸發(fā)濃縮、冷卻結(jié)晶、過濾;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 蒸發(fā)濃縮、冷卻結(jié)晶、過濾。
24.Ag+、Ca2+、Ba2+ CO32-+2H+ = H2O+CO2↑ ? 0.4 0 存在,最小濃度為0.8 mol/L
【解析】
【分析】I:加入鹽酸,生成白色膠狀沉淀,該沉淀為H2SiO3,原溶液中有SiO32-,Ag+、Ca2+、Ba2+不能大量存在,根據(jù)溶液呈現(xiàn)電中性,原溶液中一定含有K+,有氣體產(chǎn)生,該氣體為CO2,原溶液中含有CO32-,其物質(zhì)的量為0.56/22.4mol=0.025mol;
II:最后得到固體為SiO2,原溶液中SiO32-的物質(zhì)的量為2.4/60mol=0.04mol;
III:向濾液II中加入BaCl2溶液,無現(xiàn)象,說明原溶液中不含有SO42-;綜上所述,NO3-可能含有;
【詳解】I:加入鹽酸,生成白色膠狀沉淀,該沉淀為H2SiO3,原溶液中有SiO32-,Ag+、Ca2+、Ba2+不能大量存在,根據(jù)溶液呈現(xiàn)電中性,原溶液中一定含有K+,有氣體產(chǎn)生,該氣體為CO2,原溶液中含有CO32-,其物質(zhì)的量為0.56/22.4mol=0.025mol;
II:最后得到固體為SiO2,原溶液中SiO32-的物質(zhì)的量為2.4/60mol=0.04mol;
III:向濾液II中加入BaCl2溶液,無現(xiàn)象,說明原溶液中不含有SO42-;綜上所述,NO3-可能含有;
(1)根據(jù)上述分析,實驗I中一定不存在的離子是Ag+、Ca2+、Ba2+;
(2)實驗I中生成氣體的離子方程式為CO32-+2H+=CO2↑+H2O;
(3)根據(jù)上述分析,NO3-可能含有,也可能不含有,因此NO3-的濃度為?;SiO32-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04/(100×10-3)mol·L-1=0.4mol·L-1;SO42-不含有,濃度為0;
(4)根據(jù)上述分析,K+一定存在,根據(jù)電中性,當沒有NO3-時,K+濃度最小,n(K+)+n(Na+)=2n(SiO32-)+2n(CO32-),代入數(shù)值,解得n(K+)=0.08mol,即c(K+)=0.8mol·L-1。
25.4.0 0.04 29.8 ③④①⑥②⑤ 偏大 無影響 偏大 偏小
【解析】
【詳解】(1)c=1000ρω/M=1000×1.19×25%/74.5mol·L-1≈4.0mol·L-1;
(2)稀釋前后溶質(zhì)的物質(zhì)的量的不變,100×10-3×4=10000×10-3×c(Na+),解得c(Na+)=0.04mol·L-1;
(3)配制80mL溶液,需要用100mL的容量瓶,需要m(NaClO)=100×1.19×25%g=29.75g,因此需要稱量NaClO固體的質(zhì)量為29.8g;配制一定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溶液的步驟是計算→稱量→溶解→冷卻→移液→洗滌→定容→搖勻,因此順序是③④①⑥②⑤;
(4)A、稱量時砝碼生銹,藥品的質(zhì)量增大,所配溶液的濃度偏大;
B、容量瓶中有無水,對實驗不產(chǎn)生影響,應填“無影響”;
C、定容時,俯視刻度線造成容量瓶中溶液的體積減小,濃度偏大;
D、定容搖勻后,發(fā)現(xiàn)低于刻度線,加入水補充,對原溶液稀釋,濃度偏小;
26.④⑥⑨ ①②③⑦⑨⑩ ⑤⑧ KHSO4=K+ + H+ +SO42- Ba2++2OH-+2H++SO42-=BaSO4↓+2H2O NO2 32
【解析】
【詳解】(1)導電的物質(zhì)包括:金屬單質(zhì)、石墨、熔融的堿或鹽、酸的水溶液、水,因此上述狀態(tài)下導電的是④⑥⑨;
(2)電解質(zhì)包括酸、堿、多數(shù)的鹽、多數(shù)的金屬氧化物、水,上述屬于電解質(zhì)的是①②③⑦⑨⑩;
(3)非電解質(zhì)為除電解質(zhì)的化合物,即上述屬于非電解質(zhì)的是⑤⑧;
(4)KHSO4在水中電離方程式為KHSO4=K++H++SO42-;Ba(OH)2和KHSO4反應后溶液顯中性,兩者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2,因此離子方程式為Ba2++2OH-+2H++SO42-=BaSO4↓+2H2O;
(5)I.還原產(chǎn)物是氧化劑被還原的產(chǎn)物,根據(jù)反應方程式,HNO3中N的化合價降低,HNO3為氧化劑,即NO2為還原產(chǎn)物;
II.根據(jù)反應方程式,2molHNO3參加反應時,被氧化的Cu的質(zhì)量為2×64/4g=32g;
III.單線橋從化合價升高的元素出發(fā),指向化合價降低的元素,1molCu參與反應,轉(zhuǎn)移電子物質(zhì)的量為2mol,則有。
27.SO2、Fe3O4 32 2Fe3++2I-=2Fe2++I2 NH3 NO、H2O O2 0.4mol 4H2O + 2CN- + O2 = 2HCO3- + 2NH3
【解析】
【詳解】(1)①氧化產(chǎn)物是還原劑被氧化得到產(chǎn)物,根據(jù)反應方程式,化合價升高的元素是Fe、S,即氧化產(chǎn)物是Fe3O4和SO2;FeS2中Fe的化合價由+2價→+8/3價,S由-1價→+4價,3molFeS2參加反應,轉(zhuǎn)移電子物質(zhì)的量3×(2/3+2×5)mol=32mol;
②生成I2,利用Fe3+的強氧化性把I-氧化成I2,本身被還原成Fe2+,離子方程式為2Fe3++2I-=2Fe2++I2;
(2)還原劑是化合價升高的物質(zhì),根據(jù)反應方程式,還原劑為NH3;還原產(chǎn)物是氧化劑被還原的產(chǎn)物,即還原產(chǎn)物是NO和H2O;被還原物質(zhì)的是氧化劑,即被還原物質(zhì)為O2;3.2g氧化劑參與反應,轉(zhuǎn)移電子物質(zhì)的量為3.2×4/32mol=0.4mol;
(3)根據(jù)信息,得出CN-+O2→HCO3-+NH3,N元素化合價不發(fā)生變化,N化合價為-3價,CN-中C的化合價為+2價,HCO3-中C的化合價為+4價,O2中O的化合價降低,根據(jù)化合價升降法進行配平得出:2CN-+O2→2HCO3-+2NH3,
根據(jù)原子守恒,推出離子反應方程式為4H2O + 2CN- + O2 = 2HCO3- + 2NH3。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