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編鐘興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戰(zhàn)國直至秦漢,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鐘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是中國漢民族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下列關(guān)于編鐘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悠揚的鐘聲是由空氣的振動產(chǎn)生的
B.用相同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鐘,發(fā)聲的音調(diào)不同
C.敲鐘時,用力越大,鐘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越大
D.通過鐘聲判斷鐘是否破損,利用了聲可以傳遞能量
【答案】B
【解析】解:A、悠揚的鐘聲是由編鐘的振動產(chǎn)生的,故A錯誤;
B、用相同的力敲擊大小不同的鐘,聲音的振動頻率不同,發(fā)聲的音調(diào)不同,故B正確;
C、敲鐘時,用力越大,響度越大,鐘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不變,故C錯誤;
D、通過鐘聲判斷鐘是否破損,利用了聲可以傳遞信息,故D錯誤。
故選:B。
2.(2分)關(guān)于聲音的說法,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廣場上的噪聲監(jiān)測儀能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B.會場內(nèi)把手機調(diào)成靜音狀態(tài),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C.人們可以從次聲波中獲取信息來預(yù)報地震、臺風等
D.聲吶利用超聲波探測魚群位置
【答案】A
【解析】解:A、廣場上的噪聲監(jiān)測儀能不能減弱噪聲,故A錯誤;
B、會場內(nèi)把手機調(diào)成靜音狀態(tài),是為了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正確;
C、人們可以從次聲波中獲取信息來預(yù)報地震、臺風等,故C正確;
D、聲吶利用超聲波探測魚群位置,故D正確。
故選:A。
3.(2分)皮影戲是流傳于全國各省區(qū)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它用獸皮或紙板剪制成形象,借助燈光照射所剪形象并投射到屏幕上,如圖甲所示。圖①②③④現(xiàn)象中與皮影戲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①圖:空中彩虹B.②圖:水中倒影
C.③圖:杯中“折”筆D.④圖:日晷計時
【答案】D
【解析】解: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屏幕上便出現(xiàn)影子,皮影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
A、空中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與皮影的原理不同,故A不符合題意;
B、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與皮影的原理不同,故B不符合題意;
C、“彎折”筷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與皮影的原理不同,故C不符合題意;
D、古代日晷是根據(jù)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影子來計時的,與皮影的原理相同,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4.(2分)2024年12月25日晚上9時,在澳門旅游塔對出海面舉行了“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成立25周年煙花表演”,向國家和澳門特區(qū)致以美好的祝愿,為居民和旅客送上喜悅及祝福。煙花炫麗多彩,現(xiàn)場氣氛熱烈,下列對此場景說法錯誤的是( )
A.煙花屬于光源
B.煙花照亮了地面,地面對光發(fā)生鏡面反射
C.先看到煙花后聽到爆炸聲,說明光速比聲速快
D.煙花把人影照在地面上,人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答案】B
【解析】解:A、煙火自身能發(fā)光,所以焰火是光源,是人造光源,故A正確;
B、煙花照亮了地面,地面凹凸不平,對光發(fā)生漫反射,故B錯誤;
C、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108m/s,故先看到焰火后聽到爆炸聲,說明光速比聲速快,故C正確;
D、焰火把人影照在地面上,是人擋住了焰火發(fā)出的光形成了陰影,故人影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D正確。
故選:B。
5.(2分)西漢時期的《淮南萬畢術(shù)》中,記載有“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毕铝欣斫忮e誤的是( )
A.“削冰令圓”是把冰削成凸透鏡形狀
B.“舉以向日”是將凸透鏡正對太陽光
C.“以艾承其影”是把“艾”(易燃物)放在透鏡的兩倍焦距處
D.“火生”是利用了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
【答案】C
【解析】解:A.凸透鏡中間比邊緣厚,“削冰令圓”是將冰磨成一種冰透鏡,該透鏡中間厚、邊緣薄,屬于凸透鏡,故A正確;
BCD.“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則火生”是將磨成的凸透鏡正對太陽光,把“艾”(易燃物)放在透鏡的焦點上,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聚成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的溫度很高,會將艾點燃,故C錯誤,BD正確。
故選:C。
6.(2分)關(guān)于紅外線和紫外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家用消毒柜的滅菌燈是利用紅外線進行消毒的
②電視機的遙控器是利用紅外線進行遙控的
③驗鈔機是利用紫外線來鑒別鈔票真?zhèn)蔚?br>④紅外線、紫外線均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③④D.只有①④
【答案】B
【解析】解:①家用消毒柜的滅菌燈是利用紫外線進行消毒的,故①錯誤;
②電視機的遙控器是利用紅外線進行遙控的,故②正確;
③驗鈔機是利用紫外線來鑒別鈔票真?zhèn)蔚?,故③正確;
④紅外線、紫外線均都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故④錯誤。
綜上所述,②③正確,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7.(2分)小燕同學(xué)在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調(diào)試到如圖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現(xiàn)清晰的像(未畫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凸透鏡焦距為20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C.蠟燭燃燒變短,屏上像的位置會下降
D.取走光屏,則凸透鏡不成像
【答案】B
【解析】解:
A、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實像,此時u>2f,即40cm>2f,焦距大小為f<20cm,故A錯誤;
B、能在光屏上成像,并且物距大于像距,只有u>2f,2f>v>f,成倒立縮小實像,故B正確;
C、因為經(jīng)過光心的光線方向不發(fā)生改變,則蠟燭變短時,像應(yīng)該先上移動,故C錯誤;
D、凸透鏡成像與有無光屏無關(guān),所以取走光屏,則凸透鏡仍能成像,故D錯誤。
故選:B。
8.(2分)“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關(guān)于節(jié)氣中的物態(tài)變化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雨水時節(jié)雨的形成——汽化
B.白露時節(jié)露的形成——液化
C.霜降時節(jié)霜的形成——凝固
D.大雪時節(jié)雪的形成——熔化
【答案】B
【解析】解:A、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時變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現(xiàn)象,故A錯誤;
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時變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現(xiàn)象,故B正確;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時直接變成小冰晶,這是凝華現(xiàn)象,故C錯誤;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溫度降低時直接變成小冰晶,這是凝華現(xiàn)象,故D錯誤。
故選:B。
9.(2分)水是人類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水通過吸熱、放熱在固態(tài)、液態(tài)、氣態(tài)三種狀態(tài)間轉(zhuǎn)化,如圖所示。已知甲是水,則( )
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氣
C.由丙到甲的過程放熱D.由丙到甲是熔化過程
【答案】D
【解析】解:由甲是水,由甲轉(zhuǎn)變成乙要吸熱可知,乙是氣體,可推導(dǎo)出丙是固體。
故A、B錯誤;從丙到甲是熔化過程,要吸熱,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
10.(2分)甲、乙兩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出發(fā)沿直線向同一方向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5s內(nèi),乙的平均速度為5m/s
B.5s時,甲、乙兩物體的速度相等
C.4s時,乙在甲前方3m處
D.3﹣5s內(nèi),乙做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C
【解析】解:由s﹣t圖像可知:
A、0~5s內(nèi)甲、乙通過的路程都為15m,則甲、乙的平均速度均為v=st=15m5s=3m/s,故A錯誤;
B、由圖像可知5s時甲做勻速直線運動,乙靜止,則二者的速度不相等,故B錯誤;
C、甲、乙同時同地向同一方向運動,由圖像可知4s時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說明甲在乙的后方,乙的路程為15m,甲的路程s甲=vt′=3m/s×4s=12m,甲、乙相距15m﹣12m=3m,故乙在甲前方3m處,故C正確;
D、3~5s內(nèi)乙的s﹣t圖像是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表示乙處于靜止狀態(tài),故D錯誤。
故選:C。
11.(2分)小明用凸透鏡甲、乙做光學(xué)實驗。他先用一“F”光源和凸透鏡甲、光具座、光屏做實驗,把它們放在如圖1所示位置時,“F”光源會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等大的像,再把凸透鏡乙正對著太陽光,調(diào)整凸透鏡的位置,直至在白紙上觀察到一個最小亮點,測量凸透鏡光心到亮點的距離,如圖2所示。
圖1中,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進行以下操作( )
①凸透鏡甲和“F”光源的位置都不動,光屏向右適當移動一段距離
②凸透鏡甲位置不動,“F”光源向右適當移動一段距離,光屏向右適當移動一段距離
③“F”光源和凸透鏡甲的位置都不動,把凸透鏡甲更換為凸透鏡乙,光屏向左適當移動一段距離
A.只有①②是可行B.只有②③是可行
C.只有①③是可行D.①②③都可行
【答案】B
【解析】解:①由圖1可知,“F”光源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等大的像,此時u=v=20.0cm,根據(jù)u=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即2f=20.0cm,故該凸透鏡的焦距f=10.0cm;若凸透鏡甲和“F”光源的位置都不動,此時u=2f,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v=u=2f,即光屏的位置應(yīng)該不動,故①錯誤;
②凸透鏡甲位置不動,“F”光源向右適當移動一段距離,此時物距減小,根據(jù)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右適當移動一段距離,故②正確;
③由圖2可知,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主光軸上一點,這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乙的焦距是6cm,小于凸透鏡甲的焦距;“F”光源和凸透鏡甲的位置都不動,把凸透鏡甲更換為凸透鏡乙,此時凸透鏡的焦距變小,對光的會聚能力增強,會將光線提前會聚成像,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應(yīng)向左適當移動一段距離,故③正確。
故選:B。
12.(2分)我們經(jīng)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電影銀幕上的像;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④
C.屬于實像的是①③④
D.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②⑤
【答案】A
【解析】解: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
②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③放大鏡成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
④電影銀幕上的像,屬于凸透鏡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
⑤汽車觀后鏡是凸面鏡,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
其中,屬于實像的是①④;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故只有A選項正確。
故選:A。
二、填空題(共6題,每空1分,共20分)
13.(3分)如圖所示,密封的錘形玻璃泡內(nèi)裝有少量碘顆粒,碘的熔點約為114℃。打開電吹風熱風擋對玻璃泡加熱,溫度約為60℃,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玻璃泡內(nèi)彌漫著紫紅色的碘蒸氣,這個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停止加熱,冷卻后玻璃泡內(nèi)又出現(xiàn)碘顆粒,這個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此時需要 熱。
【答案】升華;凝華;放。
【解析】解: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玻璃泡內(nèi)彌漫著紫紅色的碘蒸氣,碘的熔點約為114℃。打開電吹風熱風擋對玻璃泡加熱,溫度約為60℃,碘不會熔化,這個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升華;停止加熱,冷卻后玻璃泡內(nèi)又出現(xiàn)碘顆粒,這個過程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凝華,此時需要放熱。
故答案為:升華;凝華;放。
14.(5分)如圖所示,取適量碎冰放入試管中,插入溫度傳感器探頭,再將試管置于放有水的燒杯中。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并觀察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冰熔化的溫度﹣﹣時間圖像,同時觀察冰的狀態(tài)變化情況。
(1)實驗時沒有用酒精燈直接給試管中的冰加熱,而是用水浴法給冰加熱,這樣做的好處是 ;
(2)根據(jù)圖乙所示的圖像中 (AB/BC/CD)段溫度的變化特點可知冰 (有/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從而判斷冰 (是/不是)晶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物質(zhì)處于
態(tài)。
【答案】(1)使冰受熱均勻;(2)BC;有;是;固液共存。
【解析】解:(1)實驗時,利用“水浴法”加熱而不用酒精燈直接給試管加熱,這樣做的好處有:使冰受熱均勻,使冰的溫度上升速度較慢,便于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
(2)圖乙BC段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可知冰有固定的熔化溫度是晶體,BC段的物質(zhì)處于熔化過程中,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
故答案為:(1)使冰受熱均勻;(2)BC;有;是;固液共存。
15.(4分)《天工開物》是我國古代科技著作,記錄了我國古代的傳統(tǒng)手工技術(shù)。
(1)圖甲中,“透火焙干”是造紙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將剛生產(chǎn)出來的濕紙張貼在烤火的墻上。給墻壁烤火能加快濕紙變干的主要原因是提高濕紙的 ,從而加快了水的 ;
(2)書中對釜的鑄造,有“鐵化如水,以泥固純鐵柄杓從嘴受注”(如圖乙)這樣的記載。其中“鐵化如水”描述的物態(tài)變化是 ;
(3)據(jù)書中記載,可從朱砂礦石中提煉水銀(液態(tài)汞)。如圖丙所示,給密閉鍋內(nèi)的砂礦石加熱,就會在倒扣的鍋壁上布滿水銀。在倒扣鍋壁上形成水銀的物態(tài)變化是 。
【答案】(1)溫度;蒸發(fā);(2)熔化;(3)液化。
【解析】解:(1)“透火焙干”中把濕紙貼在熱墻上,濕紙從墻上吸收熱量,使紙的溫度升高,從而使水分蒸發(fā)加快,使?jié)窦埜傻酶臁?br>(2)“鐵化如水”是指鐵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是熔化現(xiàn)象。
(3)給密閉鍋內(nèi)的朱砂礦石加熱,就會在倒扣的鍋壁上布滿水銀,這說明礦石中的水銀由液體變成氣體,即先汽化,氣態(tài)的水銀蒸汽遇冷變成液態(tài)水銀,即發(fā)生液化。
故答案為:(1)溫度;蒸發(fā);(2)熔化;(3)液化。
16.(3分)如圖所示,我國自主研制的“飛行汽車”成功完成全球首條跨??绯呛骄€的首飛,以210km/h的巡航速度從深圳到珠海飛行了70km,用時 min;起飛時以旁邊的建筑為參照物,飛行汽車是運動的,以駕駛員為參照物,飛行汽車是 的,說明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 的。
【答案】20;靜止;相對。
【解析】解:已知v=210km/h,s=70km,由v=st得,巡航時間為:
t=sv=70km210km/h=13h=20min;由題可知,飛行汽車相對于駕駛員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是靜止的;
同一個研究對象,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研究對象可能是運動的,也可能是靜止的,可見物體的運動具有相對性。
故答案為:20;靜止;相對。
17.(3分)如圖甲所示,是某同學(xué)在測量物體長度時的兩種情況,讀數(shù)時視線正確的是
(甲/乙/丙),物體的長度為 cm。圖乙中秒表讀數(shù)為 s。
【答案】乙;3.50;338.5。
【解析】解:刻度尺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由圖可知,讀數(shù)時乙視線與尺面垂直,是正確的,甲和丙視線沒有與尺面垂直,是錯誤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起始位置對應(yīng)的刻度值是0.00cm,末端對應(yīng)的刻度值是3.50cm,物體的長度是3.50cm。
秒表中間表盤的分度值為0.5min,分針在5min與6min之間偏向6min一側(cè),大表盤的分度值為0.1s,秒表的指針在38.5s處,所以時間為5min38.5s=338.5s。
故答案為:乙;3.50;338.5。
18.(2分)小江同學(xué)上學(xué)時,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為了不遲到,他快步以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他在前后半程所用時間之比為 ,他上學(xué)的平均速度是 。
【答案】3:2;1.2m/s。
【解析】解:(1)設(shè)上學(xué)的路程為2s,由v=st知,前后半程所用時間分別為:
t前=s前v前=s1m/s,t后=s后v后=s1.5m/s,
則前后半程所用時間之比:
t前:t后=s1m/s:s1.5m/s=3:2;
(2)走完全程的時間:
t=s1m/s+s1.5m/s=,
上學(xué)的平均速度:
v=st=。
故答案為:3:2;1.2m/s。
三、作圖、探究題.(每圖2分,每空1分,共34分)
19.(2分)如圖所示,請根據(jù)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A'B'。
【答案】
【解析】解:分別作出物體AB端點A、B關(guān)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
20.(2分)請在圖中畫出入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折射后的折射光線。
【答案】見解析圖
【解析】解:與主軸平行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折射光線經(jīng)過另一側(cè)的焦點,如下圖所示:
21.(2分)在圖中畫出折射光線的入射光線。
【答案】
【解析】解: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反向延長通過焦點,如圖所示:
22.(7分)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同學(xué)們選取一塊茶色玻璃板、兩個完全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白紙、方格紙等器材進行實驗。
(1)如圖所示,將一張方格紙放在水平桌面上,茶色玻璃板 放置在方格紙上;實驗中選用茶色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目的是 ;
(2)將棋子A放在茶色玻璃板前,棋子B放在茶色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與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表明棋子像的大小與棋子的大小 ;在方格紙上記下棋子A和B的位置;
(3)移走棋子B,將白紙放到棋子B的位置,在白紙上 (能/不能)直接觀察到棋子A的像,此現(xiàn)象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虛/實)像;
(4)改變棋子A的位置,重復(fù)步驟(2),發(fā)現(xiàn)棋子A的像與棋子A始終在方格紙的同一條直線上。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它們到茶色玻璃板的距離,記錄在表格中。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棋子的像與棋子到茶色玻璃板的距離 ;
(5)實驗表明,棋子在平面鏡中的像與棋子關(guān)于鏡面 。
【答案】(1)垂直;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相等;
(3)不能;虛;
(4)相等:
(5)對稱。
【解析】解:(1)如果玻璃板不垂直,后面的棋子與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樣操作都不會重合的,也就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因此應(yīng)將茶色玻璃垂直放置在方格紙上,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為探究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的大小關(guān)系,將棋子A放在薄玻璃板前,棋子B放在薄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與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表明棋子像的大小與棋子的大小相等;
(3)移走棋子B,將白紙放到棋子B的位置,因為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因此在白紙上不能直接觀察到棋子A的像;
(4)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數(shù)值可知,棋子的像與棋子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5)平面鏡成的像和物體各對應(yīng)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并且像和物體各對應(yīng)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所以棋子與它的像關(guān)于鏡面對稱。
故答案為:(1)垂直;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相等;
(3)不能;虛;
(4)相等:
(5)對稱。
23.(6分)小明和小紅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
(1)為了測出所用凸透鏡的焦距,小明將透鏡對著太陽,如圖甲所示,移動白紙位置直到白紙上出現(xiàn)最小最亮的點,測量出該點到透鏡光心距離即為焦距。小紅指出小明的操作中存在的錯誤是 ,改正錯誤后,小明用正確方法測出凸透鏡焦距為10cm;
(2)測出焦距后,他們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線處,然后點燃蠟燭,調(diào)節(jié)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得燭焰中心、光屏中心在凸透鏡的 ;
(3)當燭焰離凸透鏡較遠時,調(diào)節(jié)光屏到透鏡的距離,當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位置如圖乙所示,此時光屏上成倒立的 (放大/等大/縮?。┑膶嵪?;如果固定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只要將凸透鏡移到 cm刻度線處,光屏上能再次成一個清晰的像;
(4)實驗完成之后,小明將小紅的眼鏡放在燭焰與凸透鏡之間,如圖丙所示,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移去眼鏡,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小明將光屏向凸透鏡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的像再次清晰,則小紅同學(xué)的眼鏡為 (近視/遠視)眼鏡,該眼鏡對光具有 (發(fā)散/會聚)作用。
【答案】(1)凸透鏡沒有正對太陽光;(2)主光軸上;(3)縮?。?5;(4)遠視;會聚。
【解析】解:(1)根據(jù)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可知,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過凸透鏡后會會聚到焦點上,所以實驗中應(yīng)使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
(2)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在光具座上依次放蠟燭、凸透鏡、光屏,點燃蠟燭,使燭焰、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這樣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3)當燭焰離凸透鏡較遠時,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焦距,調(diào)節(jié)光屏到透鏡的距離,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如果固定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根據(jù)光路可逆可知,只要將凸透鏡移到35cm刻度線處時,原來的物距等于像距,像距等于物距,則在光屏上能再次成一個清晰倒立、放大的實像;
(4)小明將小紅同學(xué)的眼鏡放在蠟燭與凸透鏡之間,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得模糊了,將光屏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后,說明像推遲會聚了,根據(jù)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可知,該眼鏡為凸透鏡,凸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
故答案為:(1)凸透鏡沒有正對太陽光;(2)主光軸上;(3)縮?。?5;(4)遠視;會聚。
24.(8分)小明、小紅兩位同學(xué)分別探究“水的沸騰”。如圖甲所示,向水壺中注入適量的水,閉合開關(guān)加熱,觀察水的溫度變化和水中發(fā)生的現(xiàn)象。
(1)當水溫度達到90℃時,開始每隔10s記錄一次溫度,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計時開始20s后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甲所示,此時水的溫度為 ℃;
(2)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在圖乙坐標系中標出各個時刻水的溫度,然后用平滑的曲線將它們連接起來;
(3)實驗時,當看到水中有大量氣泡不斷上升、變大,到液面破裂開來,里面的 (水蒸氣/空氣)散發(fā)到空氣中,就表明水沸騰了。由上表可知水的沸點為 ℃,繼續(xù)給沸騰的水加熱,水的溫度會 (升高/不變/降低);
(4)在實驗過程中,小紅在不同時間內(nèi)觀察到如圖丙所示的實驗現(xiàn)象,圖 (a/b)是水沸騰時氣泡上升過程大小變化的情況;
(5)實驗中杯口周圍出現(xiàn)大量“白氣”,“白氣”的形成要 (吸/放)熱;
(6)小明發(fā)現(xiàn)自己每次記錄的溫度值都要比同一次小紅記錄的數(shù)值高,分析后發(fā)現(xiàn)是自己讀取溫度計示數(shù)時,視線不規(guī)范造成的,根據(jù)上面的情況可知,小明讀數(shù)時是按圖丁中
(A/B/C)所示的情景讀取的。
【答案】(1)92;(2);(3)水蒸氣;100;不變;(4)b;(5)放;(6)A。
【解析】解:(1)溫度計分度值為1℃,液面在90℃向上2小格,因此為92℃;
(2)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描點,并用平滑曲線連接,如圖:
;
(3)水沸騰時,整個容器內(nèi)水溫相同,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有水汽化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越來越大;水沸騰時持續(xù)吸熱,溫度不變,不變的溫度叫做沸點,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水的沸點為100℃;
(4)水沸騰時,整個容器內(nèi)水溫相同,氣泡在上升過程中,不斷有水汽化為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越來越大,故選b;
(5)物質(zhì)由氣態(tài)轉(zhuǎn)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液化現(xiàn)象,液化放熱,“白氣”是由水蒸氣液化而成,因此放熱;
(6)溫度計讀數(shù)時,玻璃泡應(yīng)該留在待測液體中,視線要與液柱上表面相平,俯視會使結(jié)果偏大、仰視會使結(jié)果偏小,故選A。
故答案為:(1)92;(2);(3)水蒸氣;100;不變;(4)b;(5)放;(6)A。
25.(7分)在“比較紙錐下落快慢”的活動中:
(1)將如圖甲所示兩個等大的圓紙片,各裁去一個扇形,做成如圖A、B所示的兩個錐角不等的紙錐。應(yīng)選擇圖 (乙/丙)中所示的位置,將兩個紙錐從同一高度同時釋放;
(2)在實際測量時,發(fā)現(xiàn)紙錐 (下落的距離/下落的時間)較難測量,對此,我們可以做如下改進:
a.采用錐角較 的紙錐進行實驗(大/?。?;
b.增加紙錐下落的 。
(3)某小組利用頻閃照片拍攝其中一個紙錐下落的過程,照相機每隔0.2s曝光一次,如圖丁所示,紙錐由A到B速度大小變化情況是 ,你判斷紙錐運動快慢的方法是
(相同時間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時間);
(4)以下能反映紙錐從A下落到C時速度變化情況的是 。
【答案】(1)乙;(2)下落的時間;大;高度;(3)先變大后不變;相同時間比路程;(4)A。
【解析】解:
(1)為了比較紙錐下落的快慢,因為最后是紙錐的下端著地,所以最初應(yīng)使紙錐的下端在同一水平高度處同時釋放;圖乙中兩紙錐的下端在同一水平高度處,圖丙中兩紙錐的上端高度相同,故應(yīng)選圖乙的位置釋放;
(2)在實際測量時,紙錐下落快,下落的時間較難測量,所以應(yīng)增大下落時間,方法是增加紙錐下落的高度和錐角(增大錐角可增大空氣阻力),從而增大下落時間,便于時間的測量;
(3)、(4)由紙錐的運動照片可知,在相等時間內(nèi),紙錐通過的路程先變大后不變,由v=st可知紙錐的速度先變大后不變;
由圖象可知,A的圖象表示紙錐速度隨時間先變大后不變,故A正確。
故答案為:(1)乙;(2)下落的時間;大;高度;(3)先變大后不變;相同時間比路程;(4)A。
四、計算題(本題共2小題,24題6分,25題6分,共12分)
26.(6分)一列長200m的高鐵勻速穿過一條長1200m的隧道,測得高鐵完全通過隧道需要20s。求:
(1)火車的運行速度。
(2)火車全部在隧道內(nèi)運行的時間。(保留一位小數(shù))
【答案】(1)高鐵的運行速度為70m/s;
(2)高鐵全部在隧道內(nèi)運行的時間為14.3s。
【解析】解:(1)高鐵完全通過隧道行駛的路程:
S1=L隧道+L車=1200m+200m=1400m,
高鐵的運行速度:
v=s1t1=1400m20s=70m/s;
(2)高鐵全部在隧道內(nèi)運行的路程:
s3=L隧道﹣L車=1200m﹣200m=1000m,
高鐵完全在隧道內(nèi)運行的時間t2=s2v=1000m70m/s≈14.3s。
答:(1)高鐵的運行速度為70m/s;
(2)高鐵全部在隧道內(nèi)運行的時間為14.3s。
27.(6分)小明乘坐小型載客汽車經(jīng)過京滬高速沭陽段時,發(fā)現(xiàn)路邊有一交通標志牌,他注意到了牌上的標示如圖甲所示。他了解到京滬高速沭陽段小型載客汽車最高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120km,大型載客汽車最高車速如圖乙所示。求:
(1)小明乘坐小型載客汽車在不超速的情況下,最快多長時間能到達淮安?
(2)在不超速的情況下,乘坐小型載客汽車比乘坐大型載客汽車到達淮安少用多長時間?
【答案】(1)小明乘坐小型載客汽車在不超速的情況下,最快0.5h的時間能到達淮安;
(2)在不超速的情況下,乘坐小型載客汽車比乘坐大型載客汽車到達淮安少用0.1h的時間。
【解析】解:(1)由v=st知,小型載客汽車到達到達淮安的時間:
t=sv=60km120km/h=0.5h;
(2)由圖乙可知,大型載客汽車最高車速為100km/h,
由v=st知,大型載客汽車到達到達淮安的時間:
t′=sv'=60km100km/h=0.6h,
則乘坐小型載客汽車比乘坐大型載客汽車到達淮安少用的時間:
Δt=t′﹣t=0.6h﹣0.5h=0.1h。
答:(1)小明乘坐小型載客汽車在不超速的情況下,最快0.5h的時間能到達淮安;
(2)在不超速的情況下,乘坐小型載客汽車比乘坐大型載客汽車到達淮安少用0.1h的時間。實驗次數(shù)
A棋子到薄玻璃板的距離/cm
B棋子的像到薄玻璃板的距離/cm
1
5.00
5.00
2
6.50
6.50
3
10.00
10.00
時間/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溫度/℃
90
91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0
100

相關(guān)試卷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2024-2025學(xué)年九年級(上)考試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2024-2025學(xué)年九年級(上)考試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解答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

這是一份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2024-2025學(xué)年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作圖題,實驗探究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2025學(xué)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鄉(xiāng)鎮(zhèn)聯(lián)考八年級(上)月考物理試卷(10月份)(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鄉(xiāng)鎮(zhèn)聯(lián)考八年級(上)月考物理試卷(10月份)(含答案),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探究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試卷 更多

2023-2024學(xué)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懷文中學(xué)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2023-2024學(xué)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懷文中學(xué)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2023-2024學(xué)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九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2023-2024學(xué)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九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2023-2024學(xué)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九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

2023-2024學(xué)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九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含詳細答案解析)

2020-2021學(xué)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2020-2021學(xué)年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八年級(下)期末物理試卷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期末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