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全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卷。試題卷6頁,共15題。全卷滿分120分(含全卷書寫4分)??荚嚂r間120分鐘。
2.請用黑色墨水簽字筆把答案寫在答題卷相應(yīng)位置上,做在試題卷上無效。作文不能另加附紙。
溫馨提示:請仔細審題,細心答題。相信你一定會有出色表現(xiàn)!
一、(20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任務(wù)。
打開他的這本詩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短詩《告誡書》:
你已靠近中國邊境
請不要越過——
圍欄、界碑、吳振
這是一位中國戍邊人的嚴(yán)正 jǐng (1) 告。詩人把自己的名字與圍欄、界碑這些邊境線上的事物并列一起,構(gòu)成一種不同尋常的組合,意在指出,他的血肉之 qū (2) 與圍欄、界碑凝聚在一起,構(gòu)成堅不可 cuī (3)的鋼鐵長城!精短的詩句,鏗鏘有力,一字千鈞,成為這部詩集的精神聚焦與壓卷之作。
(摘自吳思敬《詩意呈現(xiàn)戍邊人的精神世界——評詩集》,《光明日報》2025年3月12日)
1. 根據(jù)拼音寫出漢字。
2. 完成關(guān)于“戍邊”的探究任務(wù)。
(1)用部首檢字法查“戍”字的讀音,選擇最有可能查到的一項,并寫出你的理由。
A.查“一”部 B.查“廠”部 C.查“戈”部
__________
(2)古詩文名句填空
3. 完成關(guān)于“邊塞詩”的探究任務(wù)。
(1)上表中的四首詩歌不全是邊塞詩。請以《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全詩為樣例,簡要歸納判斷古代邊塞詩的主要依據(jù)。________
(2)下面是向DeepSeek提問吳振的“新時代邊塞詩”后得到的回答。某同學(xué)在閱讀《邊境書》后,覺得還有其他“轉(zhuǎn)向”?,F(xiàn)請你綜合對《告誡書》和下邊詩歌的理解,再補寫一句。
吳振的創(chuàng)作啟示我們,當(dāng)代邊塞詩正在經(jīng)歷如下轉(zhuǎn)向:從英雄主義轉(zhuǎn)向平民視角,從功業(yè)追求轉(zhuǎn)向精神內(nèi)省,_________。
二、(16分)
閱讀下面散文,完成任務(wù)。
扁豆
孫犁
①北方農(nóng)村,中產(chǎn)以下人家,多以高粱秸稈,編為籬笆,圍護宅院。籬笆下則種扁豆,到秋季開花結(jié)豆,罩在籬笆頂上,別有一番風(fēng)情。
②扁豆分白紫兩種,花色亦然,相間種植,花分兩色,豆各有形,引來蜂蝶,飛鳴其間,又添景色不少。
③白扁豆細而長,紫扁豆寬而厚,收獲以后者為多。
④我自幼喜食扁豆,或炒或煎。煎時先把扁豆蒸一下,裹上面粉,謂之扁豆魚。
⑤吃飯是一種習(xí)性,年幼時好吃什么,到老年還是好吃什么。現(xiàn)在農(nóng)貿(mào)市場,也有扁豆上市。
⑥每逢吃扁豆,我就給家人講下面一個故事:
⑦一九三九年秋季,我在阜平縣打游擊,住在神仙山頂上。這座山很高很陡,全是黑色巖石,幾乎沒有人行路,只有牧羊人能上去。
⑧山頂?shù)谋趁?,卻有一戶人家。他家依山蓋成,門前有一小片土地,種了煙草和扁豆。
⑨他種的扁豆,長得肥大出奇,我過去沒有見過,后來也沒有見過。
⑩扁豆耐寒,越冷越長得多。扁豆有一種膻味,用羊油炒,加紅辣椒,最是好吃。我在他家吃到的,正是這樣做的扁豆。
?他的家,其實就是他一個人。他已經(jīng)四十開外,還是獨身。身材高大,皮膚的顏色,和他身邊的巖石,一般無二。
?他也是一個游擊隊員。
?每天天晚,我從山下歸來,就坐在他的已經(jīng)燒熱的小炕上,吃他做的玉米面餅子和炒扁豆。
?灶上還烤好了一片綠色煙葉,他在手心里揉碎了,我們倆吸煙閑話,聽著外面呼嘯的山風(fēng)。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三日清晨
(選自《孫犁文集》)
4. [辨“小”“大”] 孫犁主張散文最好“多寫人不經(jīng)心的小事,避去人所共知的大事”。上文寫了哪些“小事”,避寫了什么“大事”?
5. [析“細”“膩”] 孫犁主張散文寫作應(yīng)“細而不膩”。請以你對《扁豆》中某一段的理解為例,推斷“膩”字的意思。
6. [品“余味”] 孫犁說,“散文如果描寫過細,表露無余,雖便于讀者領(lǐng)會,能暢作者之欲言,但一覽之后,沒有回味的余地,這在任何藝術(shù),都不是善法?!苯Y(jié)合這句話,完成下面任務(wù)。
(1)請你探究并分點寫出《扁豆》一文“余味”。
(2)下面散文中的事件描寫很細,你認(rèn)為有沒有“余味”?選擇一項并表達你的看法。
A.朱自清《背影》——父親給“我”買橘子
B.魯迅《阿長與〈山海經(jīng)〉》——阿長給“我”買《山海經(jīng)》
三、(14分)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任務(wù)。
如何做個好讀者
張輝
①即使完全沒讀過《安娜·卡列尼娜》的人,大概也知道那個著名的開頭:“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钡蛟S只有細心的讀者才會留心,緊接著這句家喻戶曉的“名言”,托爾斯泰到底寫了什么。
②那是一句異常簡單樸素的話:“奧勃朗斯基家里全亂了?!薄腿珪适逻壿媮碚f,或許這才是《安娜·卡列尼娜》一書實打?qū)嵉拈_頭。
③正是以女主人公這位狼狽不堪的哥哥為引線,正是通過他家里所發(fā)生的一些變故,老托爾斯泰把我們帶到了整個故事的中心地帶——安娜因此從莫斯科來到彼得堡,并在火車站與渥倫斯基相遇……老托爾斯泰的例子告訴我們:優(yōu)秀作品總是蘊涵了作者匠心獨運的安排,而我們所缺少的往往是羅丹意義上“發(fā)現(xiàn)的眼睛”。
④只是,在快餐文化背景下,人們不僅放棄了砥礪精進做個好讀者的愿望,而且犬儒式地否認(rèn)了作者的“為文之用心”——既然作者也是隨便寫寫、姑妄言之,甚至“作者已死”,讀者又有什么必要“寤寐思服”“左右求之”呢?
⑤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種閱讀哲學(xué)還常常以陶潛的名言——“好讀書,不求甚解”來自我標(biāo)榜,仿佛“不求甚解”不僅可以是一種正確的讀書態(tài)度,而且更應(yīng)該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似的。
⑥殊不知,如此引證五柳先生,其實是對他的曲解。因為,持這種“瀟灑”態(tài)度的人,恰恰忘記了那段話緊接下來的內(nèi)容:“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br>⑦事實是,作為一個真正的“好讀書”之人,陶淵明非但不反對我們做一個細心的讀者去努力理會作者之“意”,而且他還做了了不起的榜樣。一旦真正對作品有所領(lǐng)悟,他甚至可以達到一種忘我、無我的境界。“既耕亦以種,時還讀我書”“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那才是真正的靖節(jié)先生吧。
⑧看來,“作者死了”之類說法,不過是“不求甚解”的勉強理由;要真正做個好讀者,卻還是有必要從陶淵明那里再次出發(fā)。
⑨這樣說,當(dāng)然不是要把讀書變成什么高高在上的事情,更不是要把好讀者異化為亦步亦趨的“兩腳書柜”。在我看來,中外有兩位“讀書種子”的意見,對我們培養(yǎng)好讀者來說,最值得重視。
⑩一位是英國小說家弗吉尼亞·伍爾芙。她在《普通讀者》一書的開篇,就引述約翰遜博士的話,主張盡管“高雅的敏感和學(xué)術(shù)的教條”對詩歌榮譽會起作用,但我們更應(yīng)該尊重的是“未受文學(xué)偏見污損的普通讀者的常識”。
?伍爾芙的關(guān)鍵詞,是“常識”。對她而言,做一個好讀者,首先是做一個遵循常識的讀者。而所謂遵循常識,就是盡可能不帶偏見地去閱讀作品,盡可能不受已有的成見污損。也就是說,回到閱讀本來應(yīng)該有的樣子,關(guān)心細節(jié)、語言、情節(jié)、字里行間隱含的意思,以及作者謀篇布局的方式……
?這就好比讀(1),(2)。
?與伍爾芙的上述觀點可以相互映照的,是朱熹關(guān)于“讀書法”的論述。朱子說得更樸素、切要:“學(xué)者觀書,先須讀得正文,記得注解,成誦精熟。注中訓(xùn)釋文意、事物、名義,發(fā)明經(jīng)指,相穿紐處,一一認(rèn)得,如自己做出來底一般,方能玩味反覆,向上有透處。”
?在晦翁先生看來,做個合格而優(yōu)秀的讀書人——或我們所謂的“好讀者”,其實也并沒什么玄妙之處。無非是該怎么讀書就怎么去讀,以期到達“成誦精熟”“玩味反覆”的程度罷了。
?但問題恰恰就出在這里。這個最低限度的要求,如今已是高不可攀的境界了,已很少有人愿意以虛心的態(tài)度去閱讀別人的作品,理解作者的“為文之用心”了。承認(rèn)終極意義和價值的存在,甚至已然需要勇氣。真正符合朱子要求的讀書人,已真的是鳳毛麟角。
?朱子說:“虛心,則見道理明;切己,自然體認(rèn)得出?!?br>?或許,做個好讀者,已不僅僅是關(guān)乎“讀書法”的問題,而與我們的心性與靈魂的品質(zhì)息息相關(guān),的確不是小事。
(選自《如是我讀》,商務(wù)印書館;略有刪節(jié))
7. 略讀和瀏覽是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重要策略。從下面略讀和瀏覽的方法中選擇一項,簡要說明你是如何通過這種方法把握上文主要內(nèi)容的。
A.關(guān)注文章標(biāo)題 B.尋找關(guān)鍵語句 C.搜尋過渡句(詞)
8. 下面加點的成語含有作者的態(tài)度傾向。選擇一項,寫出你的理解。
A.但或許只有細心的讀者才會留心,緊接著這句家喻戶曉的“名言”,托爾斯泰到底寫了什么。
B.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種閱讀哲學(xué)還常常以陶潛的名言——“好讀書,不求甚解”來自我標(biāo)榜。
C.真正符合朱子要求的讀書人,已真的是鳳毛麟角。
9. 根據(jù)語境和你的閱讀體驗,在下面整本書中選擇一項填入畫波浪線句(1)處,然后在(2)處寫一段符合文意的話。(不超過120字)
A.《水滸傳》 B.《艾青詩選》 C.《簡·愛》
10. 某同學(xué)讀到上文畫橫線處時,不禁質(zhì)疑:前面《扁豆》的三個學(xué)習(xí)任務(wù)(辨“小”“大”、析“細”“膩”、品“余味”)不正是在讓我們“亦步亦趨”嗎?請結(jié)合你的學(xué)習(xí)體驗與《如何做個好讀者》全文,做出回答。
四、(16分)
閱讀下面古詩文,完成任務(wù)。
蒼翠樓記
[元] 戴表元
宛陵①多名山,人以李太白所愛游,常??湔勚?。然而其州多平岡淺陸,城居者初未嘗得山而玩焉。出郭西七里,至王敬叔②之居,則宛陵之山四面集于其門,近者盤旋,遠者鱗輳③。而敬叔之居,自其先君子④所植古梅老桂、修松茂竹,陰森蓊翳,儼然幾如云門石洞。
有一樓橫峨其巔,尤與山稱。敬叔既取太白詩語,名之曰“蒼翠樓”,而從余索文以為記。余惟天下之物,凡其不能忘情于榮辱成敗者,往往須名而行,名榮而榮,名辱而辱,名成而成,名敗而敗。惟夫高曠奇逸之人,無求于時,不拘于物,彼山林草野、煙霞泉石之具,又非人情之所爭,物論⑤之所禁,故可以多收橫取而不較,若今蒼翠樓之托于太白是已。
方太白之來宛陵,出于一時飄忽,神馳氣跨,不可測識。余觀敬叔,天資明爽不耐羈束時時幅巾野服⑥蕭散塵外。居家資產(chǎn)不能致百金,而常好客置酒,酒酣,與其兄弟高歌朗吟,下筆皆無俗子氣韻。似此輩流,□當(dāng)為太白所許。
(選自戴表元《剡源文集》卷三,略有刪減)
【注釋】①宛陵:今安徽宣城。②王敬叔:王璋(1275—1314),字敬叔,工詩,與戴表元等交游唱和。③鱗輳còu:即鱗湊,鱗集。④先君子:對已故父親的稱呼。⑤物論:眾人的議論,輿論。⑥幅巾:古代男子用以裹頭的頭巾,一種表示儒雅的裝束;野服:指村野平民服裝。
11. 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現(xiàn)代漢語中的意思還有明顯差異的一項是( )
A. 然而其州多平岡淺陸
B. 而從余索文以為記
C. 與其兄弟高歌朗吟
12. 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天資明爽不耐羈束時時幅巾野服蕭散塵外
13. 某同學(xué)讀《蒼翠樓記》時,根據(jù)文中信息找到下面詩歌?,F(xiàn)在請你參與學(xué)習(xí)。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唐]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fēng),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fù)樂,陶然共忘機①。
【注釋】①忘機:忘記世俗的機心。
(1)請你推斷,《蒼翠樓記》中的哪些信息,幫助該同學(xué)找到了李白的這首詩?
(2)你認(rèn)為畫橫線的“似此輩流,□當(dāng)為太白所許”一句中,方框空缺處最有可能是下面哪個字?綜合你對上面古詩與《蒼翠樓記》的理解,簡述理由。
A.故 B.固 C.估
14. 若把《蒼翠樓記》和下面文言文組成一個學(xué)習(xí)單元,你認(rèn)為可以選擇哪一項?從單元學(xué)習(xí)目標(biāo)的角度,寫出兩條組成學(xué)習(xí)單元的理由。
A.《醉翁亭記》 B.《陋室銘》 C.《記承天寺夜游》
五、寫作。(50分)
15.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按要求寫作。
以上文字,引發(fā)了你哪些感悟與思考?請你任選一則材料,寫一篇文章,可講述經(jīng)歷,可闡述觀點,也可抒發(fā)感想。
要求:(1)角度自定,題目自擬;(2)除詩歌外,文體自選;(3)不少于500字;(4)不得出現(xiàn)含考生個人真實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浙北2025年初中學(xué)業(yè)水平調(diào)研測評
語文試題卷
請考生注意:
1.全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卷。試題卷6頁,共15題。全卷滿分120分(含全卷書寫4分)??荚嚂r間120分鐘。
2.請用黑色墨水簽字筆把答案寫在答題卷相應(yīng)位置上,做在試題卷上無效。作文不能另加附紙。
溫馨提示:請仔細審題,細心答題。相信你一定會有出色表現(xiàn)!
一、(20分)
【1~3題答案】
【答案】1. (1)瞥 (2)軀 (3)摧
2. ①. C 理由:戍邊,戍守邊疆之意,和兵器有關(guān),所以選“戈”部。 ②. 邊秋一雁聲 ③.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 ④. 千樹萬樹梨花開 ⑤.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 ⑥. 鐵馬冰河入夢來 ⑦. 醉里挑燈看劍 ⑧. 先天下之憂而憂 ⑨. 后天下之樂而樂
3. ①. 具有邊塞詩的典型意象;以邊疆戰(zhàn)事或戍邊生活為題材;表現(xiàn)戰(zhàn)場壯烈或塞外生活的艱辛;表達將士們的軍旅豪情、報國之志或久居邊關(guān)的鄉(xiāng)愁。 ②. 示例:從軍事征伐轉(zhuǎn)向和平守護;從價值體認(rèn)走向默默奉獻
二、(16分)
【4~6題答案】
【答案】4. 寫的小事:種扁豆;吃扁豆;和一個游擊隊員同??;和游擊隊員吸煙閑聊等。避寫的大事:抗日戰(zhàn)爭(打游擊)。
5. 示例(1):比如第②段,寫扁豆的花色、豆形,以及扁豆和飛鳴的蜂蝶相映成趣的情狀,語言清爽、潔凈?!澳仭眲偤孟喾?,因此我推斷“膩”是油膩的意思,像吃了很油膩的菜的感覺。
示例(2):膩,膩煩,讓人厭煩,讓人不想讀的意思,而本文卻給我相反的感覺。比如第⑩段,寫到扁豆的生長特性、扁豆的另一種吃法,和這種吃法的所在地,雖三言兩語,卻內(nèi)容豐富,想象空間很大,吸引人。
示例(3):比如第?段,寫“聽著外面呼嘯的山風(fēng)”后,文章戛然而止,再無一點多余的涂抹。扁豆、煙葉、山風(fēng)和煙葉,都隱含著作者的感情,含而不露,讓人懷想。反過來推斷,“膩”是因為多余而讓人膩煩、厭煩的意思。
6. ①艱苦歲月里依然熱愛生活,傳遞生活的溫馨;②抗日的硝煙里,游擊隊員巖石般堅定的意志;③戰(zhàn)爭年代同志間生死與共、相見以誠的和諧關(guān)系。
(2)第一層次:觀點正確,基本理解問題。
示例①:選A。有余味。父親給“我”買橘子的過程,雖然描寫很細,但是依然令人回味。
示例②:選B。有余味。阿長給“我”買《山海經(jīng)》的過程,描寫很細,但是有回味的余地。
第二層次:觀點正確,基本理解問題,由分析一個方面得出結(jié)論。
示例③:選A。有余味。父親給“我”買橘子的過程,運用了白描手法,把父愛表達得真摯動人。這過程本身就能品出很多“余味”。
示例④:選B。有余味。給“我”買《山海經(jīng)》的事件,發(fā)生在迷信、嘮叨、大字不識一個的阿長身上,這里就有豐富的余味。
第三層次:觀點正確,在關(guān)聯(lián)“描寫過細”與“余味”的關(guān)系中得出結(jié)論。
例⑤:選A。有余味。判斷散文是否有“余味”,描寫是否細致并不是主要依據(jù),關(guān)鍵是看是否具有回味的余地、回味的空間。朱自清對父親買橘子過程的描述,用白描手法去描寫細節(jié),過程中始終保持情感的克制,含蓄中留有余味。
例⑥:選B。有余味。判斷散文是否有“余味”,描寫是否細致并不是主要依據(jù),關(guān)鍵是看是否具有回味的余地、回味的空間。阿長雖言行粗俗、迷信,但以善良跨越身份的差異,為少年魯迅尋購《山海經(jīng)》。這個事件蘊含的,不僅有對阿長“偉力”的感恩,還有作者的懷念,甚至悲憫與反思,意味深長。
四層次:觀點正確,在關(guān)聯(lián)“描寫過細”與“余味”的關(guān)系中得出結(jié)論,且能進行抽象概括、深化理解。
例⑦:選A。有余味。判斷散文是否有“余味”,描寫是否細致并不是主要依據(jù),關(guān)鍵是看是否具有回味的余地、回味的空間,還要看是否留給讀者持久影響或深刻感受?!侗秤啊分懈赣H買橘子的事件和“背影”,雖然平凡,卻已經(jīng)成為父愛的象征和文化符號,給各年齡段的讀者留下無限遐想和回味的空間。
例⑧:選B。有余味。判斷散文是否有“余味”,描寫是否細致并不是主要依據(jù),關(guān)鍵是看是否具有回味的余地、回味的空間,還要看是否留給讀者持久影響或解讀空間。阿長為少年魯迅尋購《山海經(jīng)》,將細致描寫與人物特點的復(fù)雜性交織在一起,沉淀出對人性、階級、文化的多重叩問,其情感厚度與思想深度共同構(gòu)成了綿延的“余味”。
三、(14分)
【7~10題答案】
【答案】7. 示例一:選A,文章標(biāo)題“如何做個好讀者”,揭示了本文論述的話題,按這個話題略讀或瀏覽文章,就能快速找到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要領(lǐng)會作者匠心獨運的安排;要細心閱讀,努力理會作者之“意”;要遵循閱讀常識,盡可能不帶偏見地去閱讀作品;要“成誦精熟”“玩味反覆”,以虛心的態(tài)度去閱讀別人的作品等。
示例二:選B,關(guān)鍵語句常常直指文章主要內(nèi)容。那么,什么是本文的關(guān)鍵語句?回答標(biāo)題的、表明作者觀點的。按這個思路略讀或瀏覽文章,就能快速找到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要領(lǐng)會作者匠心獨運的安排;要努力理會作者之“意”;要遵循閱讀常識,盡可能不帶偏見地去閱讀作品;要“成誦精熟”“玩味反覆”,以虛心的態(tài)度去閱讀別人的作品等。
示例三:選C,過渡句(詞)常常隱含著文章的起承轉(zhuǎn)合,既揭示文章思路,也引出作者觀點。“只是,在快餐文化背景下”“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幾乎每個段落的開頭都有過渡句或過渡詞。按這個思路略讀或瀏覽文章,就能快速找到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比如要領(lǐng)會作者匠心獨運的安排,努力理會作者之“意”,遵循閱讀常識,“成誦精熟”“玩味反覆”,以虛心的態(tài)度去閱讀作品等。
8. 示例一:選A,“家喻戶曉”,點明讀者在關(guān)注那句“名言”的時候,卻忽視了“奧勃朗斯基家里全亂了”這個實打?qū)嵉拈_頭,表明細心閱讀,發(fā)現(xiàn)作者“匠心獨運的安排”“為文之用心”的重要性。
示例二:選B,“啼笑皆非”這個成語本身就是作者的態(tài)度——對標(biāo)榜“不求甚解”者又好氣又好笑的態(tài)度,強調(diào)要從對“不求甚解”的曲解中走出來,做一個細心的讀者,去努力理會作者之“意”。
示例三:選C,“鳳毛麟角”含有對“符合朱子要求的讀書人”之少的惋惜和遺憾,作者是在呼吁讀者真正做個“好讀者”。
9. 示例一:選A,關(guān)注《水滸傳》本身所敘述的故事、鏈?zhǔn)浇Y(jié)構(gòu)、視角轉(zhuǎn)換以及描寫人物的各式方法,
而不是將之簡化為“官逼民反”“英雄傳奇”,就能最大限度地從常識出發(fā)、從作品本身出發(fā),循著作者的方式,慢慢領(lǐng)悟作品的“真意”。
示例二:選B,除了遵循新詩閱讀基本常識,更要關(guān)注艾青的“常識”,比如對“土地”和“太陽”這兩個意象的情有獨鐘,比如擅長繪畫而帶給詩歌的“詩中有畫”的特點……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讀懂艾青,讀懂艾青對土地和光明的熱愛。
示例三:選C,僅僅從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獨立人格等方面去理解小說主題,是不夠的。當(dāng)把小說置于19世紀(jì)歐洲女性意識覺醒的背景下、置于自傳體小說的立場上,我們才會更深刻地理解作者作為女性知識分子的生存困境與精神追求,更容易代入作者的真實情感體驗。
10. 示例一:是在讓我們“亦步亦趨”,但是在我們對孫犁的創(chuàng)作主張和作品不很熟悉的時候,我們需要這樣的“亦步亦趨”。這三個學(xué)習(xí)任務(wù)就是“遵循常識”,一步一步引導(dǎo)我們?nèi)ダ斫庾髡叩摹盀槲闹眯摹?,教我們以虛心的態(tài)度去閱讀優(yōu)秀的作品。這“亦步亦趨”還為我們揭示了讀懂一篇文章的策略和方法,給了我們“發(fā)現(xiàn)的眼睛”。當(dāng)我們具備樂良好的閱讀心性與品質(zhì),我們自然可以不再“亦步亦趨”。
示例二:不是讓我們“亦步亦趨”。這三個學(xué)習(xí)任務(wù)本身并沒有先后關(guān)系,一上手就讀到“余味”,讀到《扁豆》的詩意的描寫、克制的抒情和革命同志間的真情,也不是不可以。我們從這三個學(xué)習(xí)任務(wù)里要學(xué)的,其實是查找助讀資料,以更深刻地幫助我們讀懂作者的“為文之用心”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明白:閱讀不是小事,也不僅僅關(guān)乎讀書方法,而與我們的心性與靈魂的品質(zhì)息息相關(guān)。
四、(16分)
【11~14題答案】
【答案】11. B 12. 天資明爽/不耐羈束/時時幅巾野服/蕭散塵外。
13. (1)亭名來自于李白詩歌;這首詩應(yīng)該寫到了景物的“蒼翠”;這首歌可能還寫到了飲酒、高歌,以及脫俗的氣質(zhì)。
(2)B綜合文言和詩歌,王敬叔和李白有較多相似之處。往小了說,兩人生活中都有“酒”,待“酒酣”“酒醉”,便會與兄弟、朋友“高歌”“長歌”;往大了說,王敬叔“忘情于榮辱成敗”,李白也是“陶然共忘機”,兩人都是“高曠奇逸之人”,“無俗子氣韻”。所以,空缺處應(yīng)該是“固”,表明這種贊許“本來就是”“理所當(dāng)然”,表達出作者的肯定態(tài)度。如果選“故”,上下文意不暢;選“估”,則態(tài)度模糊,不符合文意。
14. 示例1:選A。理由:探究我國古代的“亭名”文化;比較兩篇散文寫“酒”的不同作用;比較兩篇散文一篇“贊人”、一篇“悅己”的不同目的和寫法。
示例2:選B。理由:探究“記”和“銘”這兩種古代文體的特點;探究兩篇散文一篇重議論、一篇重寫景的特點;比較兩篇散文“托物言志”的不同方式。
示例3:選C。理由:探究兩篇散文的“文眼”和作用;比較兩篇散文蘊含的“志趣”和表現(xiàn)方式;從字里行間感受兩篇散文中的友誼。
五、寫作。(50分)
【15題答案】
【答案】例文:
努力,讓成長之花絢爛綻放
成長,是一個雋永而深刻的話題。有人說,努力之后的回報是成功,而我卻堅信,努力之后的回報是成長,它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如同一朵絢爛之花,在歲月的枝頭肆意綻放。
小時候,我是個內(nèi)向且膽小的孩子,課堂上,即便知曉答案,也總是因害怕答錯而不敢舉手發(fā)言;學(xué)校活動更是如同遙不可及的彼岸,我只能遠遠觀望,不敢涉足其中。然而,一次偶然的機會,徹底改變了我。
那是小學(xué)五年級時,學(xué)校組織演講比賽。老師出人意料地選中了我,我內(nèi)心滿是驚恐與抗拒,覺得自己根本無法勝任。但老師堅定的目光和鼓勵的話語,讓我無法拒絕。于是,我硬著頭皮接下了這個任務(wù)。
從此,我踏上了艱辛的準(zhǔn)備之路。為撰寫演講稿,我翻閱大量書籍,上網(wǎng)查找無數(shù)資料,逐字逐句地斟酌、修改。每一個夜晚,當(dāng)星辰點綴夜空,我仍在臺燈下反復(fù)誦讀、練習(xí),對著鏡子糾正表情、調(diào)整語氣。那些日子,挫折如影隨形,有時,一段繞口的文字,無論我如何努力,都無法流暢表達;有時,精心設(shè)計的演講節(jié)奏,總是在關(guān)鍵時刻亂了套。無數(shù)次,我心生放棄的念頭,淚水在眼眶中打轉(zhuǎn)。
但我沒有退縮,每一次失敗后,我都重新振作,不斷調(diào)整狀態(tài),改進方法。終于,比賽的日子來臨。站在舞臺上,面對臺下眾多目光,我深吸一口氣,緩緩開口。那一刻,緊張與不安漸漸消散,我全身心投入演講,將自己的情感與努力融入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當(dāng)最后一個音節(jié)落下,全場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那一刻,我仿佛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這次經(jīng)歷,讓我收獲的并非僅僅是比賽的榮譽,更是成長的蛻變。曾經(jīng)那個膽小怯懦的我,在努力的磨礪下,變得自信勇敢。我學(xué)會了如何直面困難,如何在挫折中堅守信念,如何在挑戰(zhàn)中突破自我。這些成長,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此后的日子里,無論是面對學(xué)習(xí)上的難題,還是生活中的困境,我都不再畏懼。因為我深知,只要勇敢努力,就能收獲成長。每一次努力,都是成長的養(yǎng)分;每一次挑戰(zhàn),都是成長的契機。成長,是努力給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它無關(guān)成功與否,卻能讓我們的生命綻放出獨一無二的光彩。讓我們懷揣著努力的種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堅定前行,去迎接那一朵朵絢爛的花開。
詩句
情境描述
作者和出處
戍鼓斷人行, ①_____。
邊塞秋天圖,點明月夜思親的背景。
杜甫《月夜憶舍弟》
②_____, ③____。
清晨送別戍邊人時看到的奇麗雪景。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④_____, ⑤____。
潛意識的層面,寫出“為國戍輪臺”的矢志不渝。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其二)
⑥__,夢回吹角連營。
夜深人靜,思潮洶涌,富有催人勇往直前力量。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表格中的四首詩,詩人或借“戍邊”抒情,或正在戍邊建功,或渴望戍邊報國。這種家國情懷,在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有著最集中的概括,就是“⑦_______,⑧______”。
那些皴裂的石縫里
足夠藏起一個歷盡滄桑的影子
我中年將至的骨骼
在向一個國家的界碑彎腰時
嘎嘎作響
(節(jié)選自《中國第105號界樁前記》)
◎材料一
有人說,努力之后的回報是成功。
也有人說,努力之后的回報是成長。
◎材料二
有人說,其實我做不到。
也有人說,我應(yīng)該做得到。
這是一份2025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共2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基礎(chǔ)知識綜合,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省湖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語文試卷(含答案),共1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理解與欣賞,寫作題,材料題,默寫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原卷版docx、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一模語文試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