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科學第三單元培優(yōu)測評卷 一、填空題 1.太陽是一顆巨大的( )(填“恒星”或“行星”),但從地球上看,它和月球差不多大。通過實驗,我們知道這是因為太陽離我們比較( )(填“遠”或“近”)。 【答案】 恒星 遠 【詳解】恒星是自己能發(fā)光、發(fā)熱的星體,太陽是一顆恒星,能夠發(fā)光、發(fā)熱,給地球帶來光照和熱量。月球的半徑是1738公里,距離地球384400千米;太陽的半徑是696300公里,距離地球約1.5億千米,太陽比月球大400倍,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是月亮和地球距離的400倍。所以站在地球上,我們看到的太陽和月亮是差不多大的。 2.早晨,太陽在東方升起,這時物體影子在 方;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度也會發(fā)生變化,中午時物體的影子最 。 【答案】 西 短 【詳解】同一物體,決定其影子長短的是太陽的高度,決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陽的位置。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都會慢慢地發(fā)生變化。一天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早上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升起,影子在西方。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長變短;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正午時候影子最短。 3.1519年,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繞地球航行了一圈,證明了地球的形狀是 (球形????????方形)的。 【答案】球形 【詳解】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是葡萄牙航海探險家麥哲倫率領的探險船隊在1519-1522年9月實現(xiàn)的。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成功不僅開辟了新航線,還通過他的探險船隊進行的探險航行證明了地球是圓的,地球是個圓球,世界各地的海洋是連成一體的。為此,人們稱麥哲倫是第一個擁抱地球的人。 4.觀察地圖,我們發(fā)現(xiàn)地球上陸地和海洋的面積相比,( )的面積大,( )的面積小。 【答案】 海洋 陸地 【詳解】我們生活的地球,從太空看是個蔚藍色的美麗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根據(jù)人們的計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29%,概括地說,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所以觀察地圖,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地球上陸地和海洋的面積相比,海洋的面積大,陸地的面積小。 5.太陽距離地球比月球距離地球 ,因此在地球上看,太陽和月球差不多大小。 【答案】遠 【詳解】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行星,月亮是地球的一顆天然衛(wèi)星,月球比太陽小得多,月球離我們近,太陽離我們遠。所以在地球上看到月球和太陽大小差不多是因為太陽離地球更遠。 6.農(nóng)歷上半月的月相是由 到 ,下半月的月相由 到 。 【答案】 缺 圓 圓 缺 【詳解】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就這樣循環(huán),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月相變化是有規(guī)律性和周期性的,農(nóng)歷上半月的月相是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下半月的月相是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 7.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 ),月球繞地球一周約是( )天。 【答案】 衛(wèi)星 30 【詳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wèi)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wèi)星。月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zhì)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對于所環(huán)繞的行星,它是質(zhì)量最大的衛(wèi)星。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約為30天,我國的農(nóng)歷就是參照月球的運行制定的。 8.影子的形成需要 、 和屏三個條件。 【答案】 光源 遮擋物 【詳解】光傳播時,遇到不透明的物體,一部分光就會被擋住,物體的背光面就有一個暗區(qū),這就是影子。產(chǎn)生影子的條件是光源、遮擋物和屏。 二、選擇題 9.搭載“神舟”五號,首次進入太空的中國宇航員是(????)。 A.楊利偉 B.王亞平 C.劉洋 【答案】A 【詳解】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經(jīng)過了漫長的歷程,從古到今沒有中斷。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太空人。 10.小琪發(fā)現(xiàn)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變化是從西—偏北—東。那么太陽的方向變化是(????)。 A.從西—偏南—東 B.從東—偏南—西 C.從東—偏北—西 【答案】B 【詳解】一天中,影子的方向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變化是從西→偏北→東,所以太陽的方向變化是從東→偏南→西。 11.上午9點,小明測得鉛筆在陽光下的影子長20厘米,過了一個小時,再次測得影子的長度(????)。 A.變長 B.變短 C.不變 【答案】B 【詳解】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長短變化規(guī)律是長→短→長。中午太陽位置最高,物體影子最短。上午9點,小明測得鉛筆在陽光下的影子長20厘米,過了一個小時,再次測得影子的長度會變短。故B選項正確。 12.在照射角度不變的情況下,以下哪種物體無論如何旋轉,影子的形狀都不會改變(????)。 A.可樂瓶 B.乒乓球 C.鉛 筆 【答案】B 【詳解】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也與所照射物體的擺放位置有關。改變遮擋物擺放方式時,影子的形狀會發(fā)生改變。乒乓球是球體,無論怎么旋轉其形狀都不會改變,其影子都是圓形。 13.晚上,在燈光與墻壁之間,做出各種手勢,在墻上形成手影。當電燈靜止,手遠離電燈時,墻上的手影會(????)。 A.變小 B.變大 C.不變 【答案】A 【詳解】影子的大小與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當遮擋物和光源之間的距離越大,影子越?。划斦趽跷锖凸庠粗g的距離越小,影子越大。晚上,在燈光與墻壁之間,做出各種手勢,在墻上形成手影。當電燈靜止,手遠離電燈時,墻上的手影會變小。 14.農(nóng)歷一個月內(nèi),從月初到月末的月相變化規(guī)律是(????)。 A.從缺變圓再變?nèi)?B.從圓變?nèi)痹僮儓A C.從缺變圓 【答案】A 【詳解】從農(nóng)歷的月初至月末,月相的變化依次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上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右,缺面朝西,下半月月相的亮面朝左,缺面朝右,月相由缺到圓,再由圓到缺。 15.為了探究月球上環(huán)形山的形成,小明和幾個好朋友準備了一盤沙和很多大小、重量不同的球,這些材料可以用來研究環(huán)形山的形成與(????)有關 。 A.隕石撞擊 B.火山噴發(fā) C.地震 【答案】A 【詳解】環(huán)形山主要是由于隕石撞擊月球表面形成的。小明和朋友們用沙盤和不同的球模擬隕石撞擊,可以研究環(huán)形山的形成過程。因此,環(huán)形山的形成與隕石撞擊有關。 故選:A 16.麥哲倫用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球的形狀是(????)。 A.正方形 B.長方形 C.三角形 D.球形 【答案】D 【詳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經(jīng)歷了漫長而艱難的探索過程。16世紀至17世紀,航海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人類對地球的認識。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通過人類第一次環(huán)球航行,用實踐證明地球是球形的。故選D。 17.關于地球,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地球上有各種生命存在 B.陸地面積比海洋面積小 C.地球在宇宙中是靜止的 【答案】C 【詳解】A.地球上有各種生命存在,這是正確的,地球是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選項正確; B.陸地面積比海洋面積小,這也是正確的,地球表面大約有71%的面積被海洋覆蓋,而陸地面積約占29%,選項正確; C.地球在宇宙中并不是靜止的,它是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自身也在自轉,選項錯誤; 故選C。 18.相對于太陽和月球,地球的特點是(???)。 A.會發(fā)光 B.有植被覆蓋 C.有陸地 【答案】B 【詳解】地球相對于太陽和月球的獨特特點是有植被覆蓋。太陽是一顆恒星,會發(fā)光,但沒有植被覆蓋;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沒有大氣層和植被覆蓋,有陸地。 三、判斷題 19.牛牛和小愛在白天抬頭看到太陽,在夜晚看到月球,它們都屬于球體。( ) 【答案】√ 【詳解】太陽和月球是兩個星球,它們的形狀都是球體,我們生活的地球也是一個球體。其中太陽能自己發(fā)光,月球本身是不發(fā)光的,我們所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陽光。 20.用手電筒照射木圓柱,改變木圓柱的擺放方式,可能會出現(xiàn)長方形的影子。( ) 【答案】√ 【詳解】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也與所照射物體的擺放位置有關。所以用手電筒照射木圓柱,改變木圓柱的擺放方式,可能會出現(xiàn)長方形的影子。 21.把月相圖片按順序訂在一起,快速翻動,就可以看到月相變化了。( ) 【答案】√ 【詳解】月相變化是有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將月相圖片按順序裝訂在一起,快速地翻動,我們就可以看到月相在一個月內(nèi)的連續(xù)變化了。題干說法正確。 22.從不同的角度用手電筒照射小木圓柱體,它的影子不會變化。( ) 【答案】× 【詳解】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當光遇到不透明物體時,便會在物體后面形成一個黑暗的區(qū)域,即是影子。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從不同的角度用手電筒照射小木圓柱體,它的影子是不同的。 23.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可以粗略知道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大小。( ) 【答案】√ 【詳解】地球總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大約有3.6億平方千米,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1%,從太空拍攝的照片上看,地球像一個藍色的水球。根據(jù)對地球水陸分布的認識,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可以粗略知道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的大小,題干說法正確。 24.一個月內(nèi),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是:由缺變圓,再由圓變?nèi)薄? ) 【答案】√ 【詳解】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滿月、虧凸、下弦月、殘月、新月,就這樣循環(huán),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有規(guī)律的。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 25.影子方向的變化和太陽在空中的位置沒有關系。( ) 【答案】× 【詳解】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和太陽的方向相反。影子的變化與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有關, 所以題干中的說法是錯誤的。 26.第一個用實踐證明地球是球體的科學家是伽利略。( ) 【答案】× 【詳解】第一個用實踐證明地球是球體的科學家是麥哲倫。麥哲倫通過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球是球體。 27.太陽的位置變化會引起物體影子的變化。( ) 【答案】√ 【詳解】一天中的影子方向、長短都會隨著太陽的改變而改變。太陽的位置變化會引起物體影子的變化,所以題干中說法是正確的。 28.從地球上看,月球和太陽一樣,東升西落。( ) 【答案】√ 【詳解】地球自轉是地球圍繞地軸的旋轉運動,運動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周期是一天,約24小時。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有晝夜交替、地方時差異、太陽東升西落等;我們從地球上看,月球和太陽一樣,東升西落,是因為地球自西向東自轉。題目說法正確。 四、連線題 29.請將下面的月相與對應的時間連一連。 【答案】 【詳解】月相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通常是農(nóng)歷一個月循環(huán)一次。農(nóng)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亮面在右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大,直到滿月;農(nóng)歷下半月由圓到缺,亮面在左側,亮面面積逐漸變小,直到新月。圖中的月相依次是農(nóng)歷二十七的殘月、農(nóng)歷初一的新月、農(nóng)歷初七的上弦月、農(nóng)歷初三的蛾眉月和農(nóng)歷十五的滿月。 五、排序題 30.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課上我們學習了制作簡單日晷的方法,請你按制作方法進行排序(只填序號)。 ①在紙板中心立上短桿。②根據(jù)太陽找方向。 ③在紙板上描繪影子。④對準方向、平放紙板。 正確步驟:( )→( )→( )→( ) 【答案】 ② ④ ① ③ 【詳解】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長短會慢慢地發(fā)生變化?!叭贞小本褪歉鶕?jù)這種原理制成的計時器。日晷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量時間的儀器。我們制作日晷的正確步驟是:②根據(jù)太陽找方向。④對準方向,平放紙板。①紙板中心立上短桿。③在紙板上描繪影子。 六、簡答題 31.太陽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答案】 【分析】月球、地球與太陽都是很多人熟悉的星體,太陽體積最大,地球次之,月球體積最小。 【詳解】太陽和月球的相同點:都是天體、都是球體、有質(zhì)量和體積,都沒有生命、沒有水。太陽:是恒星,自身發(fā)光發(fā)熱,質(zhì)量和體積很大,表面活動頻繁,距離地球很遠。月球:是衛(wèi)星,自身不發(fā)光不發(fā)熱,反射太陽光,質(zhì)量和體積很小,活動不頻繁,距離地球較近等。 32.通過模擬實驗,請你說一說月相變化是怎樣形成的? 【答案】月球本身不會發(fā)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不停地繞地球自西向東的公轉,當日、地、月三個天的位置不斷的變化時,地球上的人們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在隨著不斷變化,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月相變。 【詳解】實驗:(1)一個同學代表地球,同學手中拿著的球代表月球,把球一半涂成白色,表示被太陽照亮的部分;實驗時,要使球的白色部分始終對著太陽。(2)這名同學拿著黑白球轉動一圈的過程中,觀察到黑白球的白色部分隨著轉動出現(xiàn)了圓缺變化。(3)通過模擬實驗可知,月相是月球繞地球公轉形成的。月球本身不會發(fā)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陽光。月球不停地繞地球自西向東的公轉,當日、地、月三個天的位置不斷的變化時,地球上的人們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在隨著不斷變化,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月相變。 七、綜合題 3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如果你到月球上去旅行,看到的將是一顆無比荒涼的星球,除了石頭和灰塵,什么都沒有。沒有液態(tài)水,沒有綠樹,沒有藍天,一切都是灰灰的。天空特別黑,雖然也能看到太陽和星星,但在沒有太陽、星星的地方天比墨水還黑。如果你站在月球的正面,那么你不僅能看到滿天星斗,抬頭還能看到天空中懸浮著的地球。并且更妙的是,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里,你將看到地球經(jīng)歷完整的“地相”(而不是月相)變化周期,其變化順序恰好和月相相反:你新月, 我“滿地”;你上弦月, 我“下弦地”。 (1)如果你到月球上去旅行,需要帶好的生存必需品有 、 、 、 等。 (2)若我們站在月球的正面,能看到 和 。 (3)月球上看到的“地相”變化順序與地球上看到的“月相”變化順序是 的。 【答案】 水 氧氣 食物 宇航服 地球 星星 相反 【解析】【小題1】根據(jù)材料描述,月球上沒有液態(tài)水、沒有綠樹、沒有藍天,環(huán)境非常惡劣,因此需要帶上氧氣、食物、水和保暖衣物等生存必需品。 【小題2】材料中提到“如果你站在月球的正面,那么你不僅能看到滿天星斗,抬頭還能看到天空中懸浮著的地球?!币虼丝梢钥吹叫切呛偷厍?。 【小題3】材料中提到“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里,你將看到地球經(jīng)歷完整的‘地相’變化周期,其變化順序恰好和月相相反?!?34.小明為了研究陽光下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自制日晷進行觀察。他在一個平板上貼上畫有同心圓的觀察記錄紙,然后在紙板的中心豎直插了一根小木棒。下面是小明在四個小時內(nèi)每隔半小時測量一次木棒影子長度變化的數(shù)據(jù)表。請仔細閱讀,回答下列的問題。 (1)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在這四個小時內(nèi),陽光下木棒影子的長度變化規(guī)律是(????)。 A.長一短 B.長一短一長 C.短一長一短 (2)第2次測量,影子的長度是 厘米,此時影子在木棒的 (選填“東邊”或“西邊”)。 (3)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 次測量時,是一天中的中午12點。 (4)從上面的數(shù)據(jù)可以推測,如果進行第10次測量,這根木棍影子的長度大約是 厘米。 【答案】(1)B (2) 12 西邊 (3)6 (4)12 【分析】太陽位置的變化會引起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一天中影子方向和長度與太陽的方向和位置有關。同一物體,決定其影子長短的是太陽的高度,決定影子方向的是太陽的位置。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都會慢慢地發(fā)生變化。 【詳解】(1)根據(jù)題干可知,在這四個小時內(nèi),陽光下木棒影子的長度變化規(guī)律是長一短一長。 (2)根據(jù)題干可知,第2次測量,影子的長度是12厘米。早上的時候太陽從東方升起,所以此時影子在木棒的西邊。 (3)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長變短;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正午時候影子最短。所以第6次測量時,影子最短,是一天中的中午12點。 (4)同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是中午到傍晚由短變長。如果進行第10次測量,影子會繼續(xù)變長,這根木棍影子的長度大約是12厘米。 測量次數(shù)123456789影長(厘米)1512108646810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