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背誦詩歌,積累詩詞名句
2、掌握作者的相關(guān)知識
3、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4、學習詩歌中相關(guān)的寫作手法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朱熹自幼便展現(xiàn)出過人的聰明才智,5歲入小學,就能讀懂《孝經(jīng)》,六歲時便能畫出八卦圖,19歲高中科舉,從此進入仕途。慶元二年,詩人應南城縣一小村莊吳常、吳倫兄弟之邀,到該村講學。一天夜里,江水漲潮,江上擱淺的巨艦,在潮水的沖擊下也沒能幸免,輕如鴻毛般隨著潮水此起彼伏。詩人見此情景,聯(lián)系到學習生活,茅塞頓開,于是便寫下了這首《觀書有感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釋】蒙沖:古代攻擊性很強的戰(zhàn)艦名,這里指大船。一毛輕: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向來:原先,指春水上漲之前。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挽而行。中流:河流的中心。
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zhàn)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1、這首詩有什么特點? 2.詩的前兩句寫了哪些景物?展現(xiàn)給讀者的是怎樣的景象? 3、詩的后兩句有什么深刻內(nèi)涵? 4、這首詩蘊含著什么樣的道理?
1.從題目看,這首詩是談“觀書”體會的,意在講道理,發(fā)議論。作者是從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讓形象本身來說話。這首詩是借助形象說理的詩。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習有關(guān)的道理。2.“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因為“昨夜”下了大雨,“江邊春水”,萬溪千流,滾滾滔滔,匯入大江,所以本來擱淺的“蒙沖巨艦”,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來。3.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此時春水猛漲,巨艦卻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4.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蘊含的客觀意義是強調(diào)藝術(shù)靈感的勃發(fā),足以使得藝術(shù)創(chuàng)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chuàng)作藝術(shù)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個問題,經(jīng)過學習忽然有了心得后寫下來的。
1. 對比鮮明。先描述昨夜江邊春水未生時大船沉重難移的情景,與后面春水上漲后大船輕盈自在的狀態(tài)形成鮮明對比,突出環(huán)境變化對事物的影響,也暗示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學習和做事將會更加順利。? ? ? 2. 托物言志。以江船在不同水位下的不同狀態(tài),隱喻人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積累,就會感到困難重重;而當具備充足的條件時,就能夠如魚得水,輕松應對各種問題。這體現(xiàn)出詩人對知識和學習的高度重視。? ? ? 3. 語言生動?!棒眶揪夼炓幻p”一句,運用夸張的手法,將大船在春水上漲時的輕盈程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增強了詩歌的藝術(shù)效果,讓讀者更容易產(chǎn)生共鳴。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 2024六年級下冊絕句(其二)/ 杜甫課文課件ppt,共1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絕句其二,走近作者,寫作背景,疏通詩意,理解探究,賞析品味,情感把握,知識歸納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 2024六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誦讀長歌行 / 漢樂府示范課ppt課件,共1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長歌行,漢樂府,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 (五四制) 2024六年級下冊淮中晚泊犢頭 / 蘇舜欽課文內(nèi)容課件ppt,共1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淮中晚泊犢頭,蘇舜欽,疏通詩意,理解探究,知識歸納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