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易錯陷阱(四大陷阱)
02 避坑攻略&例析
【攻略一】看名詞代詞,通過句子主語賓語斷句。
【攻略二】看標志虛詞,通過句首句末虛詞斷句。
【攻略三】看句式結(jié)構(gòu),通過特定文言句式斷句。
【攻略四】看短語結(jié)構(gòu),通過常見短語結(jié)構(gòu)斷句。
03 易錯通關
文言文閱讀之斷句題,是綜合性考題,該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以及文意理解的能力。文言中的“句”與“讀”,含義略有不同?!熬洹奔词蔷淠┩nD,“讀”是句中停頓。句末必須斷,而句中則不必斷。
★易錯陷阱一:不能識別主語與賓語。
★易錯陷阱二:虛詞擾亂句子的斷句。
★易錯陷阱三:沒有關注到文言句式。
★易錯陷阱四:沒有關注到短語結(jié)構(gòu)。
【攻略一】看名詞代詞,通過句子主語賓語斷句。
句子的主語與賓語,一般由名詞或代詞來擔任。
斷句時,通過語段或上下文語境,先找到名詞或代詞,再考慮:“什么人?辦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結(jié)果?”在此基礎上,識別出句子的主語或賓語,便能輕易找到斷句位。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現(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名語、代詞(可主語或賓語)
【例題1】
(2023·全國乙)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昔者晉公子重耳出亡,過于曹,曹君袒裼而觀之,釐負羈與叔瞻侍于前。叔瞻謂曹君曰:“臣觀晉公子,非常人也。君遇之無禮彼若有時反國而起兵即恐為曹傷君不如殺之?!辈芫ヂ?。釐負羈歸而不樂,其妻問之曰:“公從外來而有不樂之色,何也?”負羈曰:“吾聞之,有福不及,禍來連我。今日吾君召晉公子,其遇之無禮。我與在前,吾是以不樂。”
(節(jié)選自《韓非子·十過》)
規(guī)避陷阱:不能識別主語與賓語。
【答案】BFG
【答案】試題設置八個斷句點,要求考生選取三個正確的斷句點。句子大意是:“您對待他沒有禮貌,他如果有機會回國立為國君而發(fā)兵,就怕會成為曹國的禍害,您不如殺了他?!本渥臃譃槔碛珊徒ㄗh兩部分。理由部分承前文而來,與后文“其遇之無禮”相對應,故A處不當斷。“反”同“返”,是返回的意思,為文言文常見義,“反國”在句中是回國的意思,故D處不可斷。“反國而起兵”是相接續(xù)的行為,用“而”連接,故E處不可斷?!胺磭鸨钡闹髡Z是“彼”,“有時”作狀語,故C處不可斷。句中“曹”指曹國,“君”指曹君,建議部分的主語為“君”,故H處不可斷。綜合考察,畫波浪線的部分共四個小分句,主語是“君”“彼”等人稱代詞,第三個小分句“即恐為曹傷”接續(xù)第二個小分句而來,且有“即”相承接,故正確斷句點為B、F、G三處。
參考譯文
從前晉公子重耳出國流亡,經(jīng)過曹國的時候,曹君趁重耳脫去上衣裸露身體時觀看他連在一起的肋骨,當時曹國的大夫釐負羈和叔瞻侍候在曹君跟前。叔瞻對曹君說:“我看晉公子,不是普通之人。您對待他沒有禮貌,他如果有機會回國立為國君而發(fā)兵,就怕會成為曹國的禍害,您不如殺了他?!辈芫龥]聽從叔瞻的勸諫。釐負羈回到家中悶悶不樂,他的妻子問他說:“夫君從外面回來有不高興的神色,為什么呢?”釐負羈說:“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君主有福的時候我趕不上,災禍來了一定會連累我。今天我們的國君召見晉公子,他對待晉公子沒有禮貌。我當時也參與接見,因此才悶悶不樂?!?br>【攻略二】看標志虛詞,通過句首句末虛詞斷句。
古人的文章沒有標點符號,為了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例題2】
.(2024·新高考Ⅰ卷,節(jié)選)閱讀下列文字,完成后面試題。
李陵之降也,罪較著而不可掩。如謂其孤軍支虜而無援,則以步卒五千出塞,陵自炫其勇,而非武帝命之不獲辭也。陵之族也,則嫁其禍于李緒;迨其后李廣利征匈奴,陵將三萬余騎追漢軍,轉(zhuǎn)戰(zhàn)九日,亦將委罪于緒乎?如曰陵受單于之制,不得不追奔轉(zhuǎn)戰(zhàn)者,匈奴豈伊無可信之人?令陵有兩袒之心,單于亦何能信陵而委以重兵,使深入而與漢將相持乎!遷之為陵文過若不及,而抑稱道李廣于不絕,以獎其世業(yè)。為將而降降而為之效死以戰(zhàn)雖欲浣滌其污而已緇之素不可復白。大節(jié)喪,則余無可浣也。李陵曰“思一得當以報漢”,愧蘇武而為之辭也。其背逆也,固非遷之所得而文焉者也。
(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三)
[注]貳師,指漢代貳師將軍李廣利。
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為將而降A降而為之B效死C以戰(zhàn)D雖欲浣E滌其污F而已G緇之素不可復白。
規(guī)避陷阱:虛詞擾亂句子的斷句。
【答案】ADF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jīng)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
句中虛詞“而”“以”“雖”,如何看待,是斷句的關鍵。
“為將而降”與“降而為之……”為頂針的修辭手法,在中間的A處斷開。
“為之”做“效死以戰(zhàn)”的狀語,“效死”是“戰(zhàn)”的修飾成分,中間均不可斷開,可在后面的D處斷開。
“雖……,而……”是轉(zhuǎn)折關系的復句,在中間的F處斷開。
故選ADF。
參考譯文:
李陵投降匈奴,罪行顯著而不可掩蓋。如果說他孤軍奮戰(zhàn)而無援助,那么他率領五千步兵出塞,是他自己炫耀勇敢,而不是漢武帝命令他無法推辭的。李陵的家族因此受禍,他將災禍轉(zhuǎn)嫁給了李緒;等到后來李廣利征討匈奴,李陵率領三萬多騎兵追擊漢軍,轉(zhuǎn)戰(zhàn)九天,難道也要把罪責推給李緒嗎?如果說李陵受單于的控制,不得不追擊轉(zhuǎn)戰(zhàn),那么匈奴難道沒有可信任的人嗎?如果李陵有兩面討好的心思,單于又怎么能信任他并委以重兵,讓他深入敵境與漢將對峙呢?司馬遷為李陵文過飾非好像不夠,卻不斷地稱贊李廣,以此來獎掖其家族世代相傳的事業(yè)。身為將領卻向敵軍投降,投降以后又為新主效死作戰(zhàn),即使想要洗滌自己身上的污點,可已經(jīng)染黑的白布,不可能重新變白。大節(jié)已失,則其余的都沒法洗干凈了。李陵說“我是想找一個適當?shù)臋C會來報答漢朝”,只不過是見到蘇武義舉感到慚愧而找的借口。他的背叛,本來就不是司馬遷所能文飾的。
【攻略三】看句式結(jié)構(gòu),通過特定文言句式斷句。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斷句時,應先識別這些結(jié)構(gòu)。此外,一些特殊句式,也可能影響到斷句。具體如下:
【例題3】
(2024·全國甲卷,節(jié)選)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劉備為呂布所襲奔于操程昱以備有雄才勸操圖之。操曰:“今收攬英雄時,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比淮霜q非與操有怨者。
(節(jié)選自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七)
劉備為呂布A所襲B奔C于操D程昱E以備F有雄才G勸操H圖之。
規(guī)避陷阱:沒有關注到文言句式。
【答案】BDG
【解析】“為……所”為被動句式,是固定結(jié)構(gòu),中間不能斷開?!氨肌笔窍乱痪涞闹^語動詞,承前共用主語“劉備”,應在B處斷開;“于操”是介詞結(jié)構(gòu),引出“奔”的對象,中間不能斷開,第一個“操”是介詞“于”的賓語,“程昱”為下一句的主語,應在D處斷開;“備有雄才”是“以”的賓語,“勸操圖之”為獨立的句子,承前省略主語“程昱”,應在G處斷開。
參考譯文
劉備被呂布襲擊,投奔曹操,程昱認為劉備有雄才大略,勸曹操對付他。曹操說:“現(xiàn)在正是收攬英雄的時候,殺掉一個人就會失去天下人的心,不可以(這樣做)?!比欢@還不是與曹操有怨的人。
【攻略四】看短語結(jié)構(gòu),通過常見短語結(jié)構(gòu)斷句。
斷句是在對文句整體含義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文句中的一些短語結(jié)構(gòu),是斷句的重要契入點。斷句時,既要保詩固定短語的不可切割,又要特別注意修辭句的對仗與勻稱,保持句子結(jié)構(gòu)整齊性。
【例題4】
(2024·九省聯(lián)考)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公謹曰:“上已與約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機不可失,韓信所以破齊也。如唐儉輩何足惜哉!”督兵疾進行至陰山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隨軍。頡利見使者大悅,不虞官兵至也。
(節(jié)選自《百戰(zhàn)奇略》)
規(guī)避陷阱:沒有關注到短語結(jié)構(gòu)。
【答案】CEG
【解析】“督兵疾進”是兼語句,“兵”是“督”的賓語,也是后面“疾進”的主語,中間不能斷開,可在C處斷開;“行至”是“到達”的意思,中間不能斷開,“陰山”是“行至”的賓語,可在E處斷開;“遇其斥候千余”是定語后置句,“千余”是“斥候”的定語,中間不能斷開,可在G處斷開;“皆俘以隨軍”中的“以”相當于連詞“而”,表順承,中間不能斷開。
參考譯文
張公謹說:“主上已經(jīng)與突厥約定接受他們的來降,而我們的使者又在他們那里,(一旦采取行動,敵人加害他們)怎么辦?”李靖說:“戰(zhàn)機不可錯失,這正是韓信能夠打敗齊國的原因。像唐儉這些人犧牲了又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于是),李靖率軍疾速前進,抵達陰山時,遇到突厥一支千余人的偵察部隊,便把他們?nèi)糠敹S同唐軍一起前進。頡利可汗見到唐朝使者唐儉等人后,十分高興,沒有料到唐軍會來進攻。
1.(2020·全國Ⅱ改編)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王安中)自秘書少監(jiān)除中書舍人,擢御史中丞。開封邏卒夜跡盜盜脫去民有驚出與卒遇縛以為盜;民訟諸府,不勝考掠之慘,遂誣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狀,即出民,抵吏罪。
(節(jié)選自《宋史·王安中傳》)
開封邏卒A夜跡盜B盜C脫去D民有驚E出與F卒遇G縛H以為盜
【答案】BDG
【解析】抓住句中三個名詞對象“邏卒”“盜”“民”的行為即可。兩個“盜”都是名詞不能連在一起,分別作上一句的賓語和下一句的主語,所以中間必須斷開?!氨I脫去”主謂結(jié)構(gòu)完整,故“去”的后面要斷開?!懊瘛薄芭c卒遇”構(gòu)成主謂關系,謂語后面要斷開。
參考譯文
(王安中)從秘書少監(jiān)被任命為中書舍人,提升為御史中丞。開封巡邏的士兵晚上捉拿盜賊,盜賊逃脫了,有個百姓受驚出門正好與士兵相遇,(士兵把他)當作盜賊綁起來;百姓到開封府訴訟,受不住殘酷的拷打,于是無辜服罪。王安中調(diào)查到這個案件,審查后定為冤案,立即放出這個百姓,治官吏之罪。
2.(2022·全國甲卷,改編)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群臣聞見者畢賀,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曰:“不穀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二》)
不穀不煩A一兵B不傷C一人D而得商E於之地F六百里G寡人H自以為智矣
【答案】BDG
【解析】“不煩一兵”“不傷一人”句式整齊,二者之后均應斷開?!肮讶俗砸詾橹且印苯Y(jié)構(gòu)完整,故在主語“寡人”前面停頓。
參考譯文
聽到這個消息的臣子們都(向楚懷王)道賀,陳軫最后進見楚懷王,唯獨他一人不道賀。楚懷王說:“我沒有動用一兵一卒,沒有使一個人受傷,就得到商於六百里的土地,我自認為很聰明了。各位士大夫都來向我道賀,唯獨你不道賀,這是為什么呢?”
3.(2022·全國乙卷,改編)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惟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蔽渫踉粡V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
武王曰A廣大乎B平C天下矣D凡所以貴E士F君子者G以其仁H而有德也
【答案】ADG
【解析】“曰”是對話標志,結(jié)合前面“周公曰”,后面是武王的回答,所以“曰”后面要斷開?!耙印笔堑湫偷木淠┱Z氣詞,后面要斷開。從句式結(jié)構(gòu)來看,“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是“……者,……也”的判斷句,“者”后面要斷開。
參考譯文
邵公出去后,周公進見,武王問:“你看該怎么辦?”周公說:“讓他們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種自己的田地,不要因為舊朝新臣而有所改變,只親近仁愛的人。百姓有了過錯,責任在我一個人身上?!蔽渫跽f:“平定天下的胸懷多么寬廣??!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為他們?nèi)蕫鄱械滦邪?!?br>4.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下面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二月甲子,上御丹鳳門,大赦天下。自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昧爽已前,大辟已下,罪無輕重,常赦所不原者,咸赦原之。諸色人中,有才行兼茂,明于理體者;經(jīng)術精深,可為師法者;達于吏理,可使從政者;宜委常參官各舉所知。其在外者長吏精加訪擇具名聞奏仍優(yōu)禮發(fā)遣。
(節(jié)選自韓愈《順宗實錄》)
其在外A者B長吏C精加訪D擇E具名F聞奏G仍優(yōu)H禮發(fā)遣。
【答案】BEG
【解析】“者”意思是“……的人”,為了表強調(diào),主語后可斷開,即在B處斷開;“長吏精加訪擇”是主謂結(jié)構(gòu),意思完整,在謂語“訪擇”之后斷開,即在E處斷開;“具名聞奏”的意思是“把他們的名字全部列出來上奏給皇帝”,“具名”和“聞奏”是連續(xù)的兩個動作,中間不可斷開,應在“聞奏”后斷開,即在G處斷開。
參考譯文
二月甲子日,皇上到丹鳳門,大赦天下。從貞元二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黎明以前,大辟罪名以下,罪無論輕重,以前赦免時沒有赦免的,(這次)全部赦免。所有人中,有德才兼?zhèn)洹⒚靼字握w要的;學術精深,可為傳授學問和技藝的;通達為政之道的,可以讓他們從政做官的;應當讓朝廷官員舉薦自己所了解的。那些在外邊的,相關官員應當精心尋訪選擇人才,把他們的名字全部列出來上奏給皇帝,朝廷優(yōu)待禮遇并授予他們官職。
5.(2024·湖北荊州一模,節(jié)選)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上義者,治國家,理境內(nèi),行仁義,布德施惠,立正法,塞邪道,群臣親附,百姓和輯,上下一心,群臣同力。諸侯服其威四方懷其德修正廟堂之上折沖千里之外。發(fā)號行令,而天下響應。義足以懷天下之民,事業(yè)足以當天下之急,選舉足以得賢士之心,謀慮足以決輕重之權(quán),此上義之道也。
(節(jié)選自《文子·上義》)
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諸侯服 A 其威 B 四方 C 懷其德 D 修正 E 廟堂 F 之上 G 折沖 H 千里之外
【答案】BDG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爸T侯服其威”“四方懷其德”是并舉成分,“諸侯”“四方”是主語,“服”“懷”是謂語,“其威”“其德”是賓語,主謂賓齊全,應在句子后B、D處斷開;“修正廟堂之上”“折沖千里之外”是并舉成分,都是省略句、狀語后置句,原句應為“(于)廟堂之上修正”“(于)千里之外折沖”,故應在G處斷開。故應斷于BDG。
參考譯文:
(擁有)上義的人,治理國家,管理境內(nèi),推行仁義,布施德惠,樹立公正法度,堵塞邪門歪道。群臣親附,百姓和睦團結(jié),上下一心,君臣同力。各地諸侯順服他的威望,四方之士心念他的品德,在朝廷之上修養(yǎng)政事,在千里之外制敵取勝,發(fā)號施令而天下響應。仁義足以懷柔天下的人民,事業(yè)足以應付天下的急迫,選舉足以贏得賢士之心,謀慮足以決定輕重的權(quán)變,這就是上義之道啊。
名詞
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國名、官職名、謚號
代詞
人稱代詞
第一人稱:吾、予、我、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在下等。
第二人稱:爾、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閣下、陛下、足下、卿等。
第三人稱:之、其、彼。
謙稱代詞
寡人、臣、妾、朕、孤
敬稱代詞
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指示代詞
此、是、斯、茲、夫、之、其、彼等。
疑問代詞
誰、孰、何、奚、胡、曷、惡、安、焉等。
句首虛詞
關聯(lián)詞
茍、縱、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
前面可斷句
發(fā)語詞
其、蓋、凡、諸、唯、盍、夫、則、夫、且夫、若夫
前面可斷句
謙敬副詞
竊、請、敬
前面可斷句
時間詞
頃之、向之、未幾、已而、 既而、俄而
前后可斷句
句末虛詞
語氣詞
者、也、矣、歟、哉、耶、乎、焉、兮、耳、而已
后面可斷句
短語結(jié)構(gòu)
組成要素及構(gòu)成
主謂結(jié)構(gòu)
主謂結(jié)構(gòu),指由“主語+謂語”構(gòu)成的句式,這樣的句式,謂語用于陳述主語的行為、性質(zhì)、狀態(tài)等,二者是一個整體,其間不能斷開。
動賓結(jié)構(gòu)
指由“動詞+賓語”構(gòu)成的句式,這樣的句式賓語是動詞支配的對象,這個對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它與動詞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不可斷開。
連動結(jié)構(gòu)
由“主語”發(fā)出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動態(tài)性短語構(gòu)成,表示前后相承的兩個動作行為,兩個動作行為之間有順接、修飾或目的關系,其間一般不可斷開。
動補結(jié)構(gòu)
指由“動詞+補語”構(gòu)成的句式,這樣的句式,補語對動作產(chǎn)生的時間、處所、原因、結(jié)果等進行補充說明,中間不能斷開。
兼語結(jié)構(gòu)
指“主語+謂語+兼語+謂語”的結(jié)構(gòu)形式。古漢語中的兼語結(jié)構(gòu),常見的有以下幾種:①在兼語前一般得有“使”“令”“遣”之意的動詞充當謂語;②前一動詞是“謂”“名”“號”“稱”等,后一動詞一般是“曰”“為”等;③“以……為……”“拜……為……”類。中間不能斷開。
對稱結(jié)構(gòu)
指修辭句式(如:對偶對仗、頂真等)或瑯瑯上口整句的整齊劃一式勻稱結(jié)構(gòu)。斷句時,應注意前后保持對稱。
這是一份2025年高考語文考試易錯題(新高考通用)易錯題13對實用文(短評或腳本等)的特征與結(jié)構(gòu)不明(原卷版+解析),文件包含2025年高考語文考試易錯題新高考通用易錯題13對實用文短評或腳本等的特征與結(jié)構(gòu)不明文學類文本閱讀之實用文題原卷版docx、2025年高考語文考試易錯題新高考通用易錯題13對實用文短評或腳本等的特征與結(jié)構(gòu)不明文學類文本閱讀之實用文題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4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易錯題訓練專題17 文言文閱讀之斷句題——當斷不斷,不該斷卻斷(2份,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易錯題訓練專題17文言文閱讀之斷句題當斷不斷不該斷卻斷原卷版docx、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易錯題訓練專題17文言文閱讀之斷句題當斷不斷不該斷卻斷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備戰(zhàn)2025年新高考語文二輪復習易錯題練習17 文言文閱讀之斷句題——當斷不斷,不該斷卻斷(Word版附解析),共11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