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注意事項 :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 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 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下)前三單元。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 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據記載,《漢謨拉比法典》原文被刻在一段高2.25米,上部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 黑色玄武巖石柱上,石柱上端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面前接受象征著王權 的權標的浮雕,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寫的法典銘文。據此可知
A. 法典具有濃厚的神權色彩B. 楔形文字利于法典的傳播
C. 石柱彰顯古埃及石刻水平D. 法律內容體現公平與正義
【答案】A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亞洲)。根據材料“石柱上端是漢謨拉比王站在太陽和正義之神沙馬什面前接受象征著王權的權標的浮雕”可知,法典把王權和神權緊密結合在一起,借神權來為法典和王權加持,這體現出法典具有濃厚的神權色彩,A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漢謨拉比法典》的特點,并沒有涉及楔形文字利于法典傳播的內容,排除B項;材料主要講的是古巴比倫的文明成就,不是古埃及,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關于法典具體內容的描述,無法判斷其是否體現公平與正義,排除D項。故選A項。
2. 在埃及古王國時代(約公元前2686—前2181年),法老僅指王宮,并不涉及國王本身。從新王國第十八王朝(圖特摩斯三世起),法老開始被用于稱呼國王,并逐漸演變成對國王的一種尊稱。第二十二王朝(前945—前720年)以后,法老成為國王的正式頭銜?!胺ɡ稀钡倪@一演變反映出古埃及
A. 文化豐富多元B. 官僚體系的日益完善C. 歷史傳承獨特D. 王權觀念的不斷發(fā)展
【答案】D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古代埃及。根據材料可知,“法老”一詞從指代王宮到稱呼國王,再到成為國王的正式頭銜,這一演變反映出古埃及王權觀念的不斷發(fā)展,D項正確;材料集中反映“法老”稱謂的變化,未涉及文化多樣性,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官僚體系的完善信息,更多是關于國王頭銜的變化,排除B項;雖然稱謂演變體現了歷史的延續(xù)性,但題干強調的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從象征到正式頭銜),而非靜態(tài)的獨特性,排除C項。故選D項。
3. 古代印度種姓身份通常是通過出身來確定的,幾乎無法改變,這使得人們無法擺脫自己所屬的種姓群體,高種姓者往往掌握著更多的財富和資源,而低種姓者和“賤民”則經常陷入貧困和被剝削的境地。材料強調的是,古代印度種姓制度
A. 推動了印度社會的進步B. 隨時代發(fā)展而徹底消亡
C. 限制了人們的職業(yè)選擇D. 導致階層固化貧富懸殊
【答案】D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印度)。據材料“種姓身份世襲,高種姓壟斷財富,低種姓貧困被剝削”可知,題干既提到了種姓身份由出身決定難以改變,又指出高種姓者掌握更多財富資源,低種姓者和賤民貧困且受剝削,這體現出階層固化和貧富懸殊,D項正確;種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印度社會的進步,排除A項;種姓制度并未徹底被消除,排除B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種姓制度對社會階層和貧富差距的影響,沒有突出對人們職業(yè)選擇的限制,排除C項。故選D項。
4. 下圖為公元前8—前6世紀古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區(qū)的殖民地示意圖。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古希臘人口增長過快B. 城邦經濟的發(fā)展需要
C. 城邦政治斗爭的結果D. 對土地資源迫切需求
【答案】B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8—前6世紀(古希臘)。根據材料可知,在公元前8—前6世紀,古希臘各城邦的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需要更多的原料產地和產品銷售市場,而通過在周邊地區(qū)建立殖民地,古希臘人可以控制貿易路線,獲取豐富的資源,從而促進商業(yè)的進一步繁榮,B項正確;當時人口增長速度并沒有達到必須依靠大規(guī)模殖民來解決生存問題的程度,排除A項;城邦內部政治斗爭不是人們大規(guī)模到地中海和黑海地區(qū)殖民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古希臘商業(yè)發(fā)達,商業(yè)利益的吸引力要大于對土地資源的需求,排除D項。故選B項。
5. 如表所示為古代西亞兩河流域和古代埃及尼羅河流域自然環(huán)境對各自文化的影響。兩者共同說明
A. 自然環(huán)境決定文化的產生B. 洪水催生獨特的農業(yè)現象
C 文明與自然環(huán)境密切相關D. 歷法源于對自然現象觀測
【答案】C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古代西亞兩河流域和古代埃及尼羅河流域的不同自然環(huán)境分別對各自的文化產生了影響,這說明文明與自然環(huán)境密切相關,C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自然環(huán)境對文化有重要影響,但不起決定性作用,“決定”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自然環(huán)境對文化的影響,而非農業(yè)現象,排除B項;D項所述只涉及埃及尼羅河流域制定太陽歷的內容,沒有體現兩河流域文化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排除D項。故選C項。
6. 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率馬其頓軍隊遠征波斯帝國,于公元前332年進入埃及,并建造“亞 歷山大城”。公元前330年,馬其頓軍隊占領波斯帝國都城蘇薩、巴比倫和波斯波利斯,導致 波斯帝國徹底覆滅。據此可知,亞歷山大遠征
A. 改變了中東的政治格局B. 主要依靠海軍力量取勝
C. 引發(fā)了馬其頓內部混亂D. 是為了尋找新的殖民地
【答案】A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亞歷山大帝國。根據材料可知,亞歷山大率軍隊遠征使得波斯帝國徹底覆滅,他在埃及建造“亞歷山大城”,改變了中東地區(qū)原有的政治格局,使該地區(qū)從被波斯帝國統(tǒng)治轉變?yōu)槭軄啔v山大帝國的影響,A項正確;材料未提及亞歷山大主要依靠海軍力量取勝,且從歷史事實來看,亞歷山大的軍隊是陸軍、海軍等多兵種協(xié)同作戰(zhàn)的,排除B項;材料沒有信息表明亞歷山大遠征引發(fā)了馬其頓內部混亂,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亞歷山大遠征主要是為了征服波斯帝國等,而不是為了尋找新的殖民地,排除D項。故選A項。
7. 公元402年,西哥特統(tǒng)帥亞拉里克率軍大規(guī)模進攻意大利半島,被西羅馬軍隊統(tǒng)帥斯提里科擊退,但羅馬人自己的權力已經盡失。這表明
A. 西羅馬帝國軍事力量仍強大B. 羅馬人已失去對帝國的掌控
C. 西哥特人未對羅馬構成威脅D. 斯提里科成為羅馬實際皇帝
【答案】B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歐洲)。材料“羅馬人自己的權力已經盡失”表明羅馬人已失去對帝國的掌控,B項正確;根據材料“羅馬人自己的權力已經盡失”表明整體上西羅馬帝國已面臨嚴重危機,與“軍事力量仍強大”的說法不準確,排除A項;西哥特統(tǒng)帥阿拉里克率軍大規(guī)模進攻意大利半島,說明西哥特人對羅馬構成了威脅,排除C項;材料只是說斯提里科擊退了西哥特軍隊,沒有提及他成為羅馬的實際皇帝,排除D項。故選B項。
8. 據文獻記載,兩河流域的諸神大多是半人半獸的形象,如蘇美爾水神恩基常常以人身魚尾的造型出現,月神南納被比喻為“長著天青石胡須的公?!?。在希臘神話中,神既有人形神也有 獸形神,雖然十二主神都已經擬人化,但其身上的獸形殘跡仍然可以被分辨出來。據此可推知,希臘神話
A. 一定程度受西亞神話影響B(tài). 對神的塑造缺乏完整構思
C. 反映人類征服自然的愿望D. 凸顯了人獸結合神的威嚴
【答案】A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世界)。根據材料“在希臘神話中,神既有人形神也有獸形神,雖然十二主神都已經擬人化,但其身上的獸形殘跡仍然可以被分辨出來?!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兩河流域神話和古希臘神話中神的形象都有半人半獸的特點,存在相似性,由此可以推知希臘神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亞神話的影響,A項正確;希臘神話中神的形象多樣,不能說明對神的塑造缺乏完整構思,排除B項;材料中主要西亞神話與西亞神話的聯系,不能反映人類征服自然的愿望,排除C項;材料是在比較神的形象特點,沒有提及人獸結合神的威嚴,排除D項。故選A項。
9. 《后漢書 ·西域傳》對大秦(羅馬帝國)有如下記載:“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 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直,市無二價。谷食常賤,國用富饒。 ……其王常欲通使 于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由此可知,這一記載
A. 反映了羅馬經濟政治狀況B. 揭示了羅馬貿易受阻根本原因
C. 表明漢朝對羅馬了解充分D. 凸顯了中西方交流的艱難歷程
【答案】A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材料中既提及了羅馬帝國的經濟情況,如貨幣使用、對外貿易、谷食價格等,也提及羅馬王欲通使于漢等,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羅馬的經濟政治狀況,A項正確;材料只是說安息阻礙了羅馬與漢朝通使,未揭示羅馬貿易受阻的根本原因,排除B項;材料只是對羅馬的部分記載,“了解充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材料主要說的是羅馬與漢朝的情況,“中西方交流”范圍過大,且重點不是凸顯中西方交流的艱難歷程,排除D項。故選A 項。
10. 有學者指出,西歐封建時代的領主經濟,因權力、道義、市場、貨幣等諸多要素相互嵌入,呈現 出實質經濟與形式經濟共存的特征。在此,該學者意在
A. 強調領主經濟單一性B. 闡述領主經濟的特點
C. 分析領主經濟的弊端D. 探究領主經濟的起源
【答案】B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歐洲)。根據材料“有學者指出,西歐封建時代的領主經濟,因權力、道義、市場、貨幣等諸多要素相互嵌入,呈現出實質經濟與形式經濟共存的特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學者指出西歐封建時代的領主經濟因多種要素相互嵌入,呈現出實質經濟與形式經濟共存的特征,這是在闡述領主經濟的特點,B項正確;根據材料可知,“強調領主經濟單一性”與材料“實質經濟與形式經濟共存”相悖,排除A項;材料主要體現領主經濟的特點,未提及領主經濟弊端的相關內容,排除C項;領主經濟起源方面主要涉及自然經濟的發(fā)展以及當時的社會發(fā)展,但是材料沒有涉及這些信息,排除D項。故選B項。
11. 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給林肯城的特許狀規(guī)定: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內按土地保有權購買土地,保有之達一年零一日,無人反對,而購買土地之人又能證明在此期間內,有聲請權之人確在英格蘭境內,但未提出異議,則余等將準許此人在將來安然保有此項土地。這一“特許狀”的頒發(fā)
A. 促進了封建莊園經濟發(fā)展B. 提升了城市居民政治地位
C. 穩(wěn)定了城市土地占有關系D. 擴大了英國國王統(tǒng)治疆域
【答案】C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西歐)。根據材料“英王亨利二世給林肯城的特許狀規(guī)定:任何人在林肯城城內按土地保有權購買土地,保有之達一年零一日,無人反對,而購買土地之人又能證明在此期間內,有聲請權之人確在英格蘭境內,但未提出異議,則余等將準許此人在將來安然保有此項土地?!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特許狀明確了在一定條件下土地購買者可安然保有土地,這顯然穩(wěn)定了城市土地的占有關系,C項正確;特許狀主要針對的是城市土地購買和保有情況,與封建莊園經濟的關系不大,不能據此得出促進封建莊園經濟發(fā)展的結論,排除A項;特許狀內容主要是關于土地保有的規(guī)定,沒有體現城市居民政治地位的提升,排除B項;材料中沒有提到該“特許狀”的頒發(fā)對英國國王統(tǒng)治疆域的影響,無法得出“擴大了英國國王統(tǒng)治疆域”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C項。
12. 阿拉伯帝國時期,無論是巴格達的阿拔斯王朝、開羅的法蒂瑪王朝,還是西班牙的后倭馬亞王朝,都創(chuàng)辦了圖書館和高等學府,并且派使者到處搜羅古文明的典籍,推進翻譯運動。阿拉伯帝國這些活動的開展是基于
A. 科技的高度發(fā)達B. 宗教的廣泛傳燔C. 帝國的強大興盛D. 貿易的蓬勃發(fā)展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原因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古時期的阿拉伯帝國。根據材料“都創(chuàng)辦了圖書館和高等學府,并且派使者到處搜羅古文明的典籍,推進翻譯運動”并結合所學可知,阿拉伯帝國重視文化教育事業(yè),這主要和阿拉伯帝國的強大興盛有關,C項正確;這一時期,科技并未高度發(fā)達,所以科技高度發(fā)達的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宗教的傳播情況,也不是材料所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項;材料信息無法說明是因為貿易的蓬勃發(fā)展而促使阿拉伯帝國重視文化教育事業(yè),主要是由強大的綜合國力決定的,排除D項。故選C項。
13. 據表可知,這一時期的日本
A. 天皇朝廷與幕府相互扶持B. 幕府逐步確立對全國的統(tǒng)治
C. 天皇仍是實際最高統(tǒng)治者D. 幕府通過戰(zhàn)爭掌握全國權力
【答案】B
【解析】
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日本。根據材料概括可知:隨著鐮倉幕府的建立,天皇的權力被架空,并且在與幕府爭奪權力的過程中天皇失敗,進一步鞏固了幕府的權力,表明幕府逐步確立對全國的統(tǒng)治,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天皇與幕府是相互對抗的關系,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天皇權力的式微與幕府權力的增強,表明天皇逐漸成為表面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而非實際上的最高掌權者,排除C項;僅有第二則史料反映了幕府通過戰(zhàn)爭的手段和天皇爭奪權力,幕府通過戰(zhàn)爭掌握全國權力不能涵蓋材料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
14. 高麗成宗年間(981—997年),成宗在中央設立三省六部,設立樞密院(初稱中樞院),將中書 省和門下省合并為中書門下省,使其和樞密院對持文武二柄,號稱“宰樞兩府”,以其中內史 門下省的副官(長官中書令為虛位官職)門下侍中作為首相。這反映出高麗當時
A. 照搬中國政治制度B. 中樞機構名存實亡
C. 中央集權遭到弱化D. 政治深受中國影響
【答案】D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高麗王朝。根據材料可知,高麗成宗年間對應中國的唐宋時期,成宗在中央設立三省六部、樞密院等機構明顯受到了中國政治制度的影響,D項正確;雖然高麗設置了類似的機構,但其政治制度也有自身特點,“照搬”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出中樞機構名存實亡,反而明確說明了各機構的設置及職責,排除B項;材料中的舉措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C項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故選D項。
15. 據記載,在阿茲特克人崇拜的眾神中,掌管著整個中美洲文明的神羽蛇神昆茲奧考特有著非凡的影響力。傳說昆茲奧考特是一位宗教領袖,他領導的宗教強調光明和學識,強調在人與自然之間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與平衡。阿茲特克人對昆茲奧考特的崇拜反映出
A. 阿茲待克人的精神價值取向B. 中美洲文明的宗教影響力
C. 阿茲特克宗教的多元性特征D. 人與自然和諧的起源傳說
【答案】A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芍@是本質題。時空是古代美洲。根據材料“他領導的宗教強調光明和學識,強調在人與自然之間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與平衡”可知,阿茲特克人對昆茲奧考特的崇拜反映出阿茲特克人的精神價值取向,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阿茲特克人對昆茲奧考特的崇拜,而不是中美洲文明的宗教影響力,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阿茲特克人對眾神中掌管著整個中美洲文明的神羽蛇神的崇拜,而不是阿茲特克宗教的多元性特征,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阿茲特克人對昆茲奧考特的崇拜,并不是人與自然和諧的起源傳說,排除D項。故選A項。
16. 1497年,英國卡伯特父子發(fā)現了一塊“新發(fā)現的大陸”,即紐芬蘭島。16世紀,法國人卡蒂埃到達拉布拉多半島;荷蘭航海家巴倫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qū)。1578年,英國人德雷克到達美洲南端的一個岬角。材料最適合探究的主題是
A. 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B. 新航路開辟的多元路徑探尋
C. 西歐早期的殖民擴張活動D. 北冰洋區(qū)域的航海冒險歷程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16世紀的歐洲航海探索相關區(qū)域。根據材料,1497年英國卡伯特父子發(fā)現紐芬蘭島,16世紀法國人卡蒂埃到達拉布拉多半島、荷蘭航海家巴倫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qū),1578年英國人德雷克到達美洲南端岬角。根據所學知識,材料呈現了不同國家的航海家沿著不同的路線進行航海探索,從不同方向探尋新的航路,體現了新航路開辟過程中多元路徑探尋的特點,B項正確;材料中并未提及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如對財富的追求、傳播宗教等,也未涉及新航路開辟的條件如航海技術、造船技術等,排除A項;材料重點在于各國航海家的航行路線探索,并非突出西歐早期的殖民擴張活動,殖民擴張主要涉及掠奪財富、建立殖民地等內容,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材料不僅包含北冰洋區(qū)域的航海冒險,還有其他地區(qū),如紐芬蘭島、美洲南端岬角等,D選項不能全面概括材料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17. 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英國,以國王為中心,國王隸屬封臣的社會地位一般來說要高于中間封臣。大貴族、大主教一般來說都是國王的隸屬封臣。中間封臣可能會因國王的賞賜或欣賞而一步步進入貴族階層,或成為主教、大主教。各直屬封臣的社會地位不一樣,他們可能是軍事役保有,也可能僅僅是個農役租佃保有的農民,軍事役的直屬封臣團體從一開始就成分復雜,他們中間既有大貴族、大主教、主教,也有眾多并不富裕且無權無勢的普通人。但是這些人最初在封建等級中都屬于同一個階層。
材料二 在封建關系中,一方面,封臣依賴于封君,對封君具有人身依附性,這種依附性主要體現在他依賴于封君的封授,本質上他是“從屬于他人之人”,即封臣是封君的人;另一方面,封君與封臣之間具有一定的平等因素,封臣本身具有獨立性。在封建時期,公共權力“分解”于私人生活的形式中。封君與封臣之間的友誼源自私人生活,他們之間相互服務的誓約乃至封君統(tǒng)屬權力的傳承亦皆如此,只有在有相互奉獻的地方——保護人給予被保護人以保護、被保護人效忠于保護人,保護人才能合法地持有統(tǒng)屬權力。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張瑩《英國的封君封臣制度述論》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世紀英國封臣的特點。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世紀英國封君封臣的關系。
【答案】(1)特點:地位分層明顯;成分復雜多樣;階層具有模糊性。
(2)關系:封臣對封君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和獨立性;平等與不平等交織;權力義務相互制約;體現公共權力私人化。
18.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奧斯曼人擴張過程的重大事件表
——摘編自[英]帕特里克·貝爾?!秺W斯曼帝國六百年:土耳其帝國的興衰》
材料二 意大利人繼續(xù)與阿拉伯商人做生意,雙方都“頗稱心如意”,但是其他歐洲人深感不滿,他們想自己另尋一條到東方的航路,以“分享這筆厚利”。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
(1)根據材料一,指出奧斯曼人擴張的主要結局,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這一結局對東西方貿易產生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其他歐洲人想“分享這筆厚利”的認識。
【答案】(1)結局:建立了一個地跨亞非歐三洲的龐大帝國(或建立了奧斯曼帝國)。
影響:阻斷了傳統(tǒng)商路;提高了貿易成本;刺激了歐洲人對新商路的探索。
(2)認識:從根本上看,其他歐洲人提出“分享這筆厚利”主要是出于經濟利益的驅使;這一想法成為歐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的重要動力;其他歐洲人對“分享這筆厚利”的追求,不僅是單純的商業(yè)行為,還引發(fā)了歐洲各國之間的殖民競爭;其他歐洲人“分享這筆厚利”的行動給世界帶來了諸多影響。
19.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fā)現,土著居民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 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yè)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 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進了貿易和航運的發(fā)展?!皦艛喙尽笔琴Y本積聚的強有力的手段。殖民地為迅速產生的工場手工業(yè)保證了銷售市場以及由市場壟斷所引起的成倍積累。在歐 洲以外直接靠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寶,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里轉化為資本。
——以上材料均摘自[德]卡爾·馬克思《資本論》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推動西歐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歷史條件。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分析早期殖民擴張對殖民地和殖民國家的主要影響。
【答案】(1)歷史條件: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新航路開辟的推動;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商業(yè)革命的影響;重商主義政策的推行。
(2)影響:對殖民地的影響:給殖民地人民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嚴重破壞了殖民地的傳統(tǒng)經濟; 歐洲殖民者的文化、宗教等觀念對當地的傳統(tǒng)文化造成了巨大沖擊。對殖民國家的影響: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進程;推動了殖民國家政治制度的變革;刺激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形成了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關系格局。
20. 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是一個社會物質生產成果和精神生產成果的總和,表示人類社會對些界改造的進步狀態(tài)。從文明的這個定義來看,人類文明不是在奴隸社會才有的,而在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這是因為,人類自從脫離動物界以后,就進行著改造世界的活動。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主觀世界也隨之改變。由此可見,文明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積極成果。
——摘編自孔令學《人類文明起源于奴隸社會嗎?)
根據材料,圍繞“人類文明的產生”這一主題,自擬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答案】示例一
論題:人類文明產生于原始社會。
闡述:原始社會的人類學會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如舊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的磨制石器、陶器等。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提高了人類獲取食物的能力,如弓箭的發(fā)明使人類狩獵的效率提高,人們能夠獲得更穩(wěn)定的食物來源,這是人類改造自然的重要成果,是物質文明的體現。
原始社會出現了原始宗教、藝術和語言等,如原始人在洞穴墻壁上繪制狩獵場景等的巖畫,體現了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和對生活的記錄;原始宗教中的圖騰崇拜等,則反映了他們對自然和世界的思考與理解,這是人類精神文明的萌芽。
總之,人類文明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積極成果,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就已經開始了改造世界的活動,人類文明就已產生。
示例二
論題:人類文明產生是漸進的過程。
闡述:(可從社會組織形成、生產技術發(fā)展等方面展開闡述。具體內容略)
示例三
論題:人類文明產生受多種因素影響。
闡述:(可從自然環(huán)境、生產力發(fā)展、文化交流等方面展開闡述。具體內容略)地區(qū)
自然環(huán)境
影響
古代西亞兩河流域
經常洪水泛濫
蘇美爾人誕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傳說
古代埃及尼羅河流域
尼羅河洪水定期泛濫
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陽歷,將一年分為泛濫、播種、收獲三季
出處
相關內容
《吾妻鏡》
源賴朝于1185年在鐮倉設立幕府,掌握了全國的軍事和行致權力,天皇朝廷的權力被架空
《神皇正統(tǒng)記》
北條時政在源賴朝死后,逐漸掌握幕府實權,天皇朝廷試圖奪回權力,但在1221年的承久之亂中失敗,幕府權力得到進一步鞏固
年份
重大事件
1362年
奪取亞德里亞堡,進而侵占馬其頓平原
1384年
攻占索菲亞,不久便控制整個保加利亞
1389年
在科索沃戰(zhàn)役中,奧斯曼人大敗南斯拉夫人的軍隊,塞爾維亞帝國滅亡
1453年
攻占君士坦丁堡
1516年
占領敘利亞
1517年
征服埃及

相關試卷

河北省邢臺市卓越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

這是一份河北省邢臺市卓越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文件包含卓越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第二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pdf、卓越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第二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答案pdf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浙江省金華市金華卓越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浙江省金華市金華卓越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2月月考歷史試卷(解析版),共2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紙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河北省邢臺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解析版):

這是一份河北省邢臺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解析版),共15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 《陜甘寧邊區(qū)施政綱領》中寫道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河北省邢臺市質檢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解析版)

河北省邢臺市質檢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解析版)

2021-2022學年河北省邢臺市卓越聯盟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  PDF版

2021-2022學年河北省邢臺市卓越聯盟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 PDF版

2021-2022學年河北省邢臺市卓越聯盟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PDF版)

2021-2022學年河北省邢臺市卓越聯盟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歷史試題(PDF版)

2021-2022學年河北省邢臺市卓越聯盟高二第二學期第三次月考歷史試題(Word版)

2021-2022學年河北省邢臺市卓越聯盟高二第二學期第三次月考歷史試題(Word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