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鍛煉學生的心態(tài)。能夠幫助同學們樹立良好的心態(tài),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2、鍛煉學生管理時間。通過模擬考試就會讓同學們學會分配時間,學會取舍。
3、熟悉題型和考場。模擬考試是很接近中考的,讓同學們提前感受到考場的氣氛和布局。
中考的取勝除了平時必要的學習外,還要有一定的答題技巧和良好心態(tài)。此外,通過模擬考試還能增強學生們面對高考的信心,希望考生們能夠重視模擬考試。
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廣州卷)
化 學
(考試時間:60分鐘 試卷滿分:9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4小題,每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錯選、不選、多選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給分。
1.江門中微子實驗室是世界最精密的中微子實驗室,修建在地下700米深處。該實驗室將安裝世界上最大的有機玻璃球(直徑35.4米)用作探測設備。有機玻璃屬于
A.天然材料B.合成材料C.復合材料D.金屬材料
2.脂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備用能源,1kg人體脂肪可儲存約32200kJ的能量。下列食物中富含脂肪的是
A. 牛油B. 西紅柿
C. 面條D. 雞蛋
3.分類法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類正確的是
A.單質:金剛石、水銀、干冰
B.合金:生鐵、不銹鋼、鋁合金
C.混合物:空氣、石油、冰水共存物
D.化合物:高錳酸鉀、天然氣、稀硫酸
4.英德紅茶的制作工藝中,一定沒有發(fā)生化學變化的工序是
A.采摘:將茶葉從茶樹枝上摘下
B.揉捻:輕輕揉搓使茶葉發(fā)生酶促氧化
C.發(fā)酵:使茶葉由綠色變?yōu)榧t色
D.烘干:高溫烘焙,終止酶活性,防止發(fā)酵過度
5.下列關于物質用途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氮氣無色無臭,可用于食品防腐
B.氧氣能供給呼吸,可用于醫(yī)療急救
C.稀有氣體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燈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作氣體肥料
6.圖甲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圖乙是Y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X屬于金屬元素
B.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06g
C.若硫原子與Y原子化學性質相似,則n等于6
D.圖甲、乙中的所有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7.下列實驗方案、現象和結論都正確的是
8.“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是化學獨特的表示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某冶煉廠處理尾氣時有下列轉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乙、丙、丁四種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
B.乙的化學式為N2O
C.丙、丁均可參與大氣循環(huán)
D.轉化①屬于氧化反應
9.以化合價為縱坐標,物質的類別為橫坐標所繪制的圖像叫價類圖。如圖為碳的價類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A點表示的物質可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B.B點表示的物質有毒
C.C點表示的物質可以滅火
D.D點對應的物質可能是CaC2
10.下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的是
11.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12.如圖為NH3的轉化和利用。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轉化①中氨分子間空隙變小
B.轉化②中NH3與CO2的質量比為17:44
C.轉化③中銅元素化合價降低
D.轉化④的化學方程式為NaCl+H2O+CO2+NH3=NH4Cl+NaHCO3↓
13.北京時間2024年10月9日,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三位科學家,他們在蛋白質研究的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酸構成的極為復雜的化合物。下列有關丙氨酸[CH3CH(NH2)COOH]的說法錯誤的是
A.丙氨酸由四種元素組成
B.丙氨酸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3:7
C.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5.73%
D.丙氨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14.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關于如圖所示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A.驗證二氧化碳與水發(fā)生了反應
B.說明二氧化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
C.說明燃燒需要可燃物與空氣接觸
D.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說明鹽酸與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6小題,共48分。
15.(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向多元、清潔、低碳轉型。太陽能的利用是熱門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陽能將水轉化為其他物質,某種光分解水的過程如圖一所示,產生的H2在一定條件下與CO2反應合成液態(tài)燃料CH3OH(甲醇)。也可以在太陽光照下,通過光催化將H2O、CO2直接轉化為CH3OH、H2、CO、CH4等太陽能燃料(圖二)。另外,還可以利用照明燈、人體散發(fā)的熱量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熱發(fā)電,我國研發(fā)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鉍(Bi2Te3)纖維素復合熱電薄膜電池”,能充分貼合人體體表,實現利用體表散熱為藍牙耳機、手表、智能手環(huán)等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圖三)??梢钥闯?,在新能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中,化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寫出圖一轉化過程的總反應方程式 ,與電解水相比,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 。
(2)通過光催化得到太陽能燃料,該過程是將光能轉化為 能;該反應與圖一所示的反應都能夠說明水是由 組成的。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標號)。
A.能源結構向多元、清潔、低碳轉型
B.太陽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C.生活中的廢熱無法利用
D.化學與新能源開發(fā)密切相關
16.(5分)“福建艦”解纜啟航,標志著我國航空母艦建設邁向新征程。
(1)航母建造需使用純銅、鋼鐵、鈦合金等。
①航母電纜用純銅制作,主要利用銅的延展性和 性。
②鋼鐵的硬度比純鐵 (填“大”或“小”)。
③鈦可由二氧化鈦(TiO2)制得,TiO2中Ti的化合價為 。
(2)航母動力由重油(含C8H18等多種成分)燃燒提供。C8H18分子中碳、氫原子個數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
(3)“福建艦”外殼用涂料覆蓋,是為了防止鋼鐵材料與______接觸而銹蝕。
17.(9分)CO2的捕集與資源化利用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利用CaO高溫捕集CO2是目前很有前景的技術之一。
(1)制備CaO。
以蛋殼(主要成分為CaCO3,還有少量有機物等雜質)為原料可采用兩種方法制備CaO:
方法一:將蛋殼粉碎后,800℃煅燒,得到CaO。
方法二:將蛋殼粉碎后,用醋酸(CH3COOH)將蛋殼中的碳酸鈣轉化為醋酸鈣[Ca(CH3COO)2]后,800℃煅燒,得到CaO。
已知:a.醋酸鈣在空氣中800℃煅燒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H3COO)2 + 4 O2800℃CaO + 4 CO2 + 3 H2O;b.制得的CaO固體越疏松多孔,捕集CO2的效果越好。
①方法一煅燒過程中有燒焦羽毛的氣味,說明蛋殼中含有 (填字母)。
a.蛋白質 b.糖類 c.油脂
②含有Ca2+的鹽稱為鈣鹽。下列關于方法二中醋酸與碳酸鈣的反應,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CaCO3和Ca(CH3COO)2均屬于鈣鹽
b.無色酚酞溶液遇醋酸溶液顯紅色
c.醋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醋酸鈣的同時,有CO2氣體生成
③研究表明:方法二制得的CaO捕集CO2的效果比方法一的更好,原因是 。
(2)捕集CO2。640℃時CaO能與CO2反應生成CaCO3,固定封存CO2。28gCaO最多能捕集CO2的質量是 。
(3)CO2的資源化利用。光照條件下,將捕集的CO2催化轉化為高價值燃料的反應過程如題圖所示。該轉化過程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光照時,H2在催化劑表面失去e-轉化為H+。
第二步:CO2在催化劑表面獲得不同數目的e-和H+,分別轉化為甲、乙、丙等含一個碳原子的分子。
①圖中產物甲的化學式為 。
②已知生成1個乙分子時有2 e-參加反應,則生成一個丙分子時,需要有 e-參加反應。
18.(10分)碳酸鈉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獲取和制備碳酸鈉有多種方法。
I、我國有許多鹽堿湖,湖中溶有大量的碳酸鈉和氯化鈉,請據下圖回答問題。
(1)根據圖1溶解度曲線分析,提取碳酸鈉的季節(jié)最好是 ,配制等質量分數的碳酸鈉和氯化鈉的飽和溶液,需要將溫度控制在 。
(2)圖2流程圖,苛化反應時將溫度升高至99-100℃的原因是 。
Ⅱ、侯氏制堿法。1943年我國科學家侯德榜創(chuàng)造性地將制堿與制氨兩種工藝聯(lián)合起來,發(fā)明了侯氏制堿法,促進世界制堿工業(yè)的發(fā)展。模擬流程圖如下圖所示。
(3)操作a名稱是 。
(4)步驟Ⅲ中,NaCl、NH4Cl、NaHCO3三種物質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寫出該步驟中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5)“侯氏制堿法”制得的純堿(Na2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鈉。某興趣小組的同學稱取6g純堿樣品,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過濾出的沉淀物經洗滌、干燥后稱重得5.0g沉淀。
①判斷沉淀洗滌干凈的方法是:向最后一次的洗滌液中滴加 ,若無沉淀生成,則表示沉淀已洗滌干凈。
②該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 (計算結果精確到0.1%)。
19.(7分)某小組以“探究催化劑的奧秘”為題展開了項目式學習。將適量淀粉放入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因此,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淀粉能否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做出猜想】淀粉能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實驗驗證】
(1)完成下列探究:
【實驗拓展】
(2)設計了如下圖所示裝置對比淀粉與二氧化錳的催化效果,實驗均以生成25mL氣體為準,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忽略不計,相關數據見下表:
上述實驗中“待測數據”是指 ;若a>b,則可得出的結論是 。
【拓展探究】
(3)催化劑在化工生產中起著重要作用, (填“能”或“不能”)提高產物產量。
20.(11分)鐵、鋁、銅是常見的三種金屬,某化學興趣小組對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產生興趣,想通過實驗來證明這些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提出問題】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如何呢?
【實驗探究】同學們將打磨過的粗細相同的鐵絲、鋁絲、銅絲分別插入等體積、等濃度的稀鹽酸中。
【討論交流】
(1)分析上述現象,得出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
(2)寫出鐵絲插入稀鹽酸的實驗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反思改進】小虹同學提出利用金屬和金屬化合物溶液反應也可以驗證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于是大家做了如下實驗,
(3)小橋思考后認為 (填序號)實驗是多余的,不需要進行該實驗。
(4)反應一段時間后,小虹同學取出甲試管中的鋁絲直接稱量,發(fā)現其質量增加了1g,試管內溶液質量減少了 g。
(5)小真將反應一段時間后的乙試管中的溶液取出,向其中加入Zn粉,發(fā)現溶液質量變化如圖所示,b點對應溶液中的金屬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
【拓展遷移】
(6)小好提出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鹽酸的試管,只需合理安排金屬絲的插入順序(能與鹽酸反應的要一次將鹽酸消耗完),也能證明鐵、鋁、銅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三種金屬絲的插入順序為 (填一種即可)。
(7)同學們對知識的探究意猶未盡,小好又提出在密閉容器中,將32.1g的Fe(OH)3與一定質量的CO加強熱一段時間后,得到FexOy和Fe的固體混合物共19.2g(其他生成物中不含鐵元素)。向此固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硫酸100g恰好完全反應生成0.3g的H2,(已知FexOy與稀硫酸反應的生成物為化合物和水),則FexOy的化學式為 。
選項
方案
現象
結論
A
加熱
不再有氣體生成
除去二氧化錳中的高錳酸鉀
B
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溶液渾濁程度不再增加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C
稱量銅加熱反應前后的質量
質量增加
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D
同時加熱木塊和煤塊一會兒
木塊燃燒了,煤塊沒燃燒
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燒
選項
用途
性質
A
氧氣在工業(yè)上可用于煉鋼
氧氣能供給呼吸
B
干冰可用于疫苗的儲存和運輸
干冰升華吸收大量的熱
C
生石灰可作自熱食品發(fā)熱包的材料
生石灰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
D
鈦合金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鈦合金與人體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點燃
B
除去CaO中的CaCO3
加水溶解并過濾
C
除去銅中的鐵
加入過量稀鹽酸,反應后過濾
D
區(qū)分H2、CH4、CO
觀察顏色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及解釋
Ⅰ.
A中無明顯現象,B產生大量氣泡,帶火星木條復燃
B中產生的氣體是 (填名稱)
Ⅱ.向B試管中重新加入5%的過氧化氫溶液,反應停止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濾渣
B中帶火星木條又復燃,濾渣質量為 g
淀粉的 和 在反應前后均沒有發(fā)生變化,能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實驗編號
3%過氧化氫溶液的體積
其他物質質量
待測數據
Ⅰ
20mL
淀粉0.5g
a
Ⅱ
20mL
二氧化錳0.5g
b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緩慢產生少量氣泡
快速產生大量氣泡
無氣泡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化學(廣州卷)(原卷版),共8頁。
這是一份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化學(廣州卷)(解析版),共16頁。
這是一份化學(廣州卷)2023年中考第一次模擬考試卷(解析版),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乙醇是一種清潔能源,下列關于水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