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市實驗高級中學(xué)
考試時間:90分鐘 分值:100分
注意事項: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考生應(yīng)首先閱讀試題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題卡上作答(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一、選擇題(每題4分,共48分。第1-8題為單選題,9-12題為多選題,全部選對得4分,選不全得2分,有錯選或者不答得0分)
1. 關(guān)于物理學(xué)上一些事件和科學(xué)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在定義重心這個物理概念時應(yīng)用了理想物理模型法
B. 伽利略用實驗直接證實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C. 在用圖像推導(dǎo)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主要采用了極限思想方法
D. 用平面鏡反射激光,從光點的移動來觀察桌面的形變情況,體現(xiàn)了物理學(xué)中的放大思想
【答案】D
【解析】
【詳解】A.在定義重心這個物理概念時應(yīng)用了等效法,選項A錯誤;
B.伽利略用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jié)合的方法證明了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故B錯誤;
C.在用v-t圖象推導(dǎo)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主要采用了微元法,故C錯誤;
D.用平面鏡反射激光,從光點的移動來觀察桌面的形變情況,體現(xiàn)了物理學(xué)中的放大思想,故D正確。
故選D。
2. 關(guān)于物體的運動,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
A. 加速度方向不變,而速度方向改變
B. 加速度為零時,速度的變化率最大
C. 加速度大小逐漸減小,速度也逐漸減小
D. 加速度和速度都在變化,加速度最大時,速度最小
【答案】B
【解析】
【詳解】A.加速度方向不變時,速度方向可能改變,比如平拋運動,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不變,而速度方向時刻改變,故A正確,與題意不符;
B.加速度等于速度的變化率,加速度為零時,速度的變化率也為零,故B錯誤,與題意相符;
C.加速度與速度沒有直接關(guān)系,加速度逐漸減小時,速度也可能減小,例如速度與加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減小時,速度也減小,故C正確,與題意不符;
D.加速度和速度都在變化,加速度最大時,速度可能最小,比如簡諧運動的質(zhì)點處于最大位移時加速度最大,速度最小,故D正確,與題意不符。
本題選錯誤,故選B。
3. “蘿卜快跑”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wù)以其價格實惠、車型多樣、全天候服務(wù)等優(yōu)勢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在某次乘客體驗過程中,汽車以的速度勻速行駛,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障礙物,系統(tǒng)自動緊急剎車直至停止。假設(shè)汽車在制動過程中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恒為,則關(guān)于該汽車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剎車后內(nèi)的位移大小為
B. 剎車過程中汽車的速度減小得越來越慢
C. 剎車后,汽車運動最后內(nèi)的位移大小為
D. 剎車后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答案】C
【解析】
【詳解】A.汽車剎車停止的時間為
剎車后內(nèi)的位移大小等于3s的位移,為
選項A錯誤;
B.剎車過程中汽車的加速度恒定,可知速度均勻減小,選項B錯誤;
C.由逆向思維可知,剎車后,汽車運動的最后內(nèi)的位移大小為
選項C正確;
D.剎車后內(nèi)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選項D錯誤。
故選C。
4. 如圖是高中物理必修1課本封面上的沙漏照片.若近似認(rèn)為砂粒下落的初速度為0,不計砂粒間下落時的相互影響,設(shè)砂粒隨時間均勻漏下,忽略空氣阻力,若出口下方范圍內(nèi)有20粒砂粒,則出口下方范圍的砂粒數(shù)約為( )
A. 20粒B. 50粒C. 60粒D. 100粒
【答案】A
【解析】
【詳解】根據(jù)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推論,可知相同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
可知砂粒經(jīng)過出口下方與、所用時間相同,由于砂粒隨時間均勻漏下,出口下方范圍內(nèi)有20粒砂粒,則出口下方范圍的砂粒數(shù)約為20粒。
故選A。
5. 一字馬挑戰(zhàn)賽爆紅網(wǎng)絡(luò),如圖為一女士在走廊里用腿支撐墻,使自己靜止于兩墻之間的一字馬表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人總共受到3個力作用
B. 人蹬墻壁的彈力越大,墻壁對人的摩擦力也越大
C. 墻壁對人的摩擦力大小等于人的重力大小
D. 若換一雙鞋底更粗糙的運動鞋,墻壁對人的摩擦力也變大
【答案】C
【解析】
【詳解】A.人受到重力、左右兩邊墻壁對人的彈力和摩擦力,總共受到5個力作用,選項A錯誤;
BC.由平衡可知,兩邊墻壁對人的摩擦力大小等于人的重力,則當(dāng)人蹬墻壁的彈力越大時,墻壁對人的摩擦力不變,選項B錯誤,C正確;
D.若換一雙鞋底更粗糙的運動鞋,墻壁對人的摩擦力大小仍等于人的重力,不變,選項D錯誤。
故選C。
6. 在距地面某一高度處,將甲物體由靜止釋放,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將乙物體也從同一出發(fā)點由靜止釋放。已知兩物體釋放后均做自由落體運動,則對于兩物體在空中自由下落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乙速度有可能相等B. 甲乙可能相遇
C. 甲、乙的速度差不變D. 甲、乙的高度差不變
【答案】C
【解析】
【詳解】A.根據(jù)
v=gt
因甲下落的時間大于乙,可知甲的速度總是大于乙的速度,選項A錯誤;
B.根據(jù)
可知,甲下落的時間大于乙,可知甲的位移總是大于乙的位移,甲乙不可能相遇,選項B錯誤;
C.根據(jù)
可知,甲、乙的速度差不變,選項C正確;
D.甲、乙的高度差
可知高度差逐漸變大,選項D錯誤。
故選C。
7. 如圖所示甲、乙分別為一輛汽車剎車過程的x-t圖線和v-t圖線,則在(時間內(nèi))( )
A. 汽車做加速度越來越小的運動
B. 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C. 圖甲中時刻,圖線的斜率為
D. 圖乙中圖線與坐標(biāo)軸圍成的“面積”表示汽車運動的位移,位移大小為
【答案】C
【解析】
【詳解】A.由圖乙可知,v-t圖線斜率恒定不變,汽車做加速度恒定的勻減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
B.圖乙可以看出,用逆向思維法得
所以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故B錯誤;
C.因為汽車做勻變速運動,中間時刻瞬時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則圖甲中時刻,圖線斜率為
故C正確;
D.乙圖中,圖線與坐標(biāo)軸圍成的“面積”表示汽車運動的位移,汽車運動的位移大小為
故D錯誤。
故選C。
8. 如圖所示,滑塊以某一速度沿固定粗糙斜面從底端勻減速上滑,依次經(jīng)過A、B和C三點。已知段和段的長度之比為,滑塊在段和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別為和。依據(jù)題中信息,可求出滑塊( )
A. 上滑時的加速度大小B. 在段運動的時間
C. 在A點的速度大小為D. 在C點的速度大小為
【答案】D
【解析】
【詳解】AB.段和段的長度之比為,設(shè),則,在段運動的時間
在段運動的時間
上滑時的加速度大小
由于未知,故無法求出上滑時的加速度大小、在段運動的時間,故AB錯誤;
C.在A點的速度大小為
故C錯誤;
D.在C點的速度大小為
故D正確。
故選D。
9. 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木塊在質(zhì)量為M的長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而向右滑行,長木板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已知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木塊受到木板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F
B.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C. 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D. 木板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F
【答案】BD
【解析】
【詳解】木塊的運動狀態(tài)未知,不能判斷出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否等于故A錯誤;m所受M的滑動摩擦力大小,方向水平向左,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得知:木板受到m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等于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水平方向受到m的滑動摩擦力和地面的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是故B正確;由于木板相對于地面是否剛滑動不清楚,地面的靜摩擦力不一定達到最大,則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不一定是,故C錯誤;不能判斷出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否等于F,所以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也不可能等于故D正確.故選BD.
【點睛】本題考查對摩擦力的掌握情況,注意本題中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靜摩擦力,不能根據(jù)摩擦力求解,是錯誤的,M一起靜止,所以不能確定此摩擦力是否達到最大值.
10. 用物理圖像研究物理量之間關(guān)系是一種常用的數(shù)學(xué)物理方法。一物體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其運動圖像如圖所示,其中橫軸和縱軸的截距分別為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為圖像,則物體在此過程中的位移大小為
B. 若為圖像,則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且初速度大小為
C. 若為圖像,則物體一定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D. 若為圖像且物體初速度為零,則最大速度出現(xiàn)在時刻
【答案】BD
【解析】
【詳解】A.若為速度時間圖像,其面積表示位移,故物體在此過程中的位移大小為
故A錯誤;
B.若為圖像,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
整理得
結(jié)合圖像可知,縱截距表示初速度,即m表示初速度,故B正確;
C.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位移關(guān)系
可知,不可能是一次函數(shù)關(guān)系,故C錯誤;
D.若為圖像,圖像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即
若物體初速度為零,則面積就是末速度,圖像可知n時刻圖像與橫軸圍成面積最大,故速度最大,故D正確。
故選 BD。
11. 如圖所示,乙球靜止于地面上,甲球位于乙球正上方高h(yuǎn)處?,F(xiàn)從地面豎直上拋乙球,初速度,同時讓甲球自由下落,不計空氣阻力,取,甲、乙兩球可看作質(zhì)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無論h為何值,甲、乙兩球一定能在空中相遇
B. 當(dāng)h=40m時,乙球在最高點與甲球相遇
C. 當(dāng)時,乙球一定能在下降過程中與甲球相遇
D. 當(dāng)時,乙球一定能在上升過程中與甲球相遇
【答案】BD
【解析】
【詳解】A.設(shè)甲球與乙球經(jīng)過時間t相遇,則有
解得
根據(jù)豎直上拋運動規(guī)律,可知,乙球上升的時間為
乙球豎直上拋運動的總時間
t總=2t上=4s
甲、乙兩球能在空中相遇,必須滿足:t<t總,即
得
h<80m
即當(dāng)h<80m時,甲、乙兩球一定能在空中相遇;當(dāng)h>80m時,甲、乙兩球不能在空中相遇,故A錯誤;
B.當(dāng)t=t上時,即
得
h=40m
乙球恰好在最高點與甲球相遇,故B正確;
C.當(dāng)t上<t<t總時,乙球能在下降過程中與甲球相遇,即
得
40m<h<80m
所以當(dāng)h
這是一份2025鄭州十校聯(lián)考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考試物理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南省鄭州十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物理試卷含解析docx、河南省鄭州十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xué)年高一上學(xué)期期中物理試卷無答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試卷共26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河南省鄭州市十校聯(lián)考(月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試卷(含答案),共13頁。
這是一份2024~2025學(xué)年河南省鄭州十校聯(lián)考(月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考試試卷(含答案),共13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