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傳資料 賺現(xiàn)金

    2025滄州五校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試題語文含答案

    • 29.7 KB
    • 2025-03-26 08:05
    • 23
    • 0
    • 高三月考試卷
    加入資料籃
    立即下載
    2025滄州五校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試題語文含答案第1頁
    1/14
    2025滄州五校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試題語文含答案第2頁
    2/14
    2025滄州五校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試題語文含答案第3頁
    3/14
    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閱讀

    2025滄州五校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試題語文含答案

    展開

    這是一份2025滄州五校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試題語文含答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默寫,語言表達,作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劉勰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認為好的說辭或縱或擒,要看情勢的需要。他還說,“凡說之樞要,必使時利而義貞”“披肝膽以獻主,飛文敏以濟辭”,即認為說辭的關(guān)鍵,要對當時有利,意義正確,忠于為君,敏于成事。這些話,對燭之武勸秦穆公退兵,完全是切合的。
    燭之武說秦穆公。先退一步,說:“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笨隙ㄇ貢x圍城一定勝利。然后反過來說,用了四層轉(zhuǎn)折。一層是鄭亡以后,秦國得不到鄭國,對秦國無利,所謂“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二層是滅亡了鄭國有利于晉國,即“亡鄭以陪鄰”。三層是加強了晉國就削弱了秦國,即“鄰之厚,君之薄也”。這三轉(zhuǎn)就說明了滅亡鄭國對秦國的不利。四層是放過鄭國,對秦國有利,即“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這些是就當前的情勢說的,用的是一縱一擒,一放一收。說到這里好像話已說完了,但燭之武還要進一步說。因為以上講的滅亡鄭國以后,對秦國無利而有害,都是推測,推測的話還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得舉出事實來做證,證明這種推測是正確的。
    燭之武再引過去的事實做證。說秦穆公曾經(jīng)幫助晉惠公,送他回國即位。晉惠公愿把焦、瑕兩邑送給秦穆公作酬報,可是他早上渡過黃河,晚上就筑防御工事拒絕秦國,說明晉君是背恩的。從而證明秦軍幫晉軍滅亡鄭國以后,晉國也會背恩拋棄秦國,使秦國不利。因此再作進一步推論,晉國占領(lǐng)了鄭國,又會向西侵占秦國。說到此,才算把秦穆公說服了。這就是劉勰說的“言資悅懌”“動言中務(wù),順情入機”。
    (摘編自周振甫《〈燭之武退秦師〉賞析》)
    材料二:
    對于軍事斗爭來說,光是雄辯的口才并不夠,大凡戰(zhàn)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要想憑外交口才得到是不現(xiàn)實的,主要還是憑實力。然而,鄭國沒有相當?shù)膶嵙ΑT之武面臨的艱巨任務(wù)是:缺乏實力的后盾,要在談判中以口才戰(zhàn)勝實力。
    談判實際上就是辯論。對立的雙方利害關(guān)系相反,沒有共同語言,必須有一個雙方認可的前提,才能把辯論轉(zhuǎn)化為對話。燭之武必須找到一個秦穆公認可的前提。他的杰出在于,抓住了一個關(guān)鍵詞“益”,回避了眼前鄭國和秦國利害關(guān)系相反的難點,以于對方有益作為前提。這就把論題轉(zhuǎn)移了:第一,不是對秦國和鄭國有沒有益,而是對秦國和晉國有沒有益;第二,不是眼下對秦國有沒有益,而是未來對秦國有沒有益。
    為了回避與秦對抗,燭之武坦然放低姿態(tài):退一萬步說,“鄭既知亡矣”,鄭亡如果真對秦國有益(“有益于君”),那就聽便。但是,他反過來指出,鄭亡實際上并不有益于秦,相反有害于秦。有益轉(zhuǎn)化為無益,條件有二。第一,滅了鄭國,鄭國成了秦國遙遠的邊地,可當中隔著晉國,秦國鞭長莫及,要向晉國借道,管理卻受制于晉,對秦國有什么益處呢?第二,鄭國滅亡,實際上是增加了晉國的疆土,對于晉國有益,那就意味著對秦國是無益的(“鄰之厚,君之薄也”)。這是從反面講。從正面講,如果不滅亡鄭國,把鄭國作為東方大道上的朋友(“東道主”),秦國有什么外交使節(jié),鄭國可以提供食宿的方便,這對秦國有什么害處呢?
    說到這里,從邏輯上來說,是夠雄辯的了。但是,燭之武不像先秦的一般游說之士,滿足于邏輯的推斷,他的厲害之處還在于,進一步用歷史的事實來實證。晉國的野心是很難滿足的。秦國曾經(jīng)有恩于晉惠公,武裝護送他歸國,惠公承諾割讓焦、瑕二地,可是很快背約,早上渡過黃河,晚上就在黃河邊筑起工事,防備秦國進入黃河以東的焦、瑕二地。在此基礎(chǔ)上,他進一步推斷,晉滅亡了鄭國,擴張了東邊的領(lǐng)土,再要擴張,也就只能向西,除了攻打秦國,還有什么地方可去呢?
    本來,秦穆公糾結(jié)于眼前戰(zhàn)事,燭之武從戰(zhàn)略上著眼,以長遠眼光徹底喚醒了秦穆公。秦國不但退兵,且與鄭國結(jié)盟,駐兵于鄭,為鄭協(xié)防。
    從這里可以看出,燭之武與先秦游說之士不同。先秦游說之士僅僅是以現(xiàn)場應(yīng)對的敏捷取勝,如劉勰在《文心雕龍·論說》中所說,“喻巧理至”“飛文敏以濟辭”。以巧言妙喻取勝是暫時的,如《戰(zhàn)國策》之《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作為外交使者,居然與秦王以在咫尺之間血拼相威脅,這不但是匹夫之勇,而且后患無窮。又如晏子使楚,將楚國這個大國比作狗國,也只是逞一時口舌之快。外交不講究實力是空的。燭之武的雄辯,完全著眼于實力在戰(zhàn)略上的利害轉(zhuǎn)化:晉長必然導(dǎo)致秦消。
    燭之武在策略和戰(zhàn)略上有全面的考量。在兩路大軍壓境的危急關(guān)頭,策略上,第一,不是分兵抵抗,而是談判;第二,先爭取利害關(guān)系不太密切的一方,瓦解其同盟關(guān)系,另外一方自然退兵。戰(zhàn)略上,不但扭轉(zhuǎn)眼前的危局,而且從長遠看,化晉秦同盟為鄭秦同盟。有了這樣著眼于實力轉(zhuǎn)化的大視野,口才、邏輯的勝利才有堅實的基礎(chǔ)。
    (摘編自孫紹振《〈燭之武退秦師〉和春秋筆法》)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燭之武說秦穆公采用了一縱一擒、一放一收的方法,而在“擒”“收”上指出了秦晉圍城對秦國的危害。
    B. 燭之武引過去的事實做證,其目的是勸說秦穆公認清晉國的本來面目,進一步佐證自己的推測是正確的。
    C. 燭之武認識到鄭國沒有相當?shù)膶嵙?,只著眼于鄭國與秦國的關(guān)系是難以說服秦穆公退兵的,所以他要另辟蹊徑。
    D. 燭之武的說辭,從邏輯上看具有雄辯的色彩,但秦國之所以能夠退兵,更重要的是因為燭之武能夠在策略和戰(zhàn)略上考量。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兩則材料均引用了《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原話,其作用是一樣的,都體現(xiàn)了材料作者對歷史史實的主觀認識。
    B. 燭之武站在秦國一方思考問題,沒有逞一時之勇,圖口舌之快,這是他在敵強我弱的情勢下的正確選擇。
    C. 燭之武選擇秦國而不是晉國作為談判對手,是因為鄭國與秦國利害關(guān)系密切,能形成鄭秦同盟。
    D. 外交談判要善于抓住問題的要害,要有戰(zhàn)略眼光,比如,努力在談判中瓦解對方與他國結(jié)成的政治同盟。
    3.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材料一第一段劉勰觀點的一項是( )
    A. 韓愈借《師說》闡述人們?nèi)绾螌Υ蠋煛?br>B. 《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對齊宣王談如何施行王道。
    C. 魏征向唐太宗進獻《諫太宗十思疏》告誡君王。
    D. 莊子在《庖丁解?!分袕娬{(diào)把握規(guī)律,依乎天理。
    4.請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5.對劉勰的觀點,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認識有什么不同?這對你閱讀經(jīng)典作品有何啟示?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劉勰以《燭之武退秦師》為例,認為好的說辭或縱或擒,要看情勢的需要。他還說,“凡說之樞要,必使時利而義貞”“披肝膽以獻主,飛文敏以濟辭”,即認為說辭的關(guān)鍵,要對當時有利,意義正確,忠于為君,敏于成事。這些話,對燭之武勸秦穆公退兵,完全是切合的。
    燭之武說秦穆公。先退一步,說:“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肯定秦晉圍城一定勝利。然后反過來說,用了四層轉(zhuǎn)折。一層是鄭亡以后,秦國得不到鄭國,對秦國無利,所謂“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二層是滅亡了鄭國有利于晉國,即“亡鄭以陪鄰”。三層是加強了晉國就削弱了秦國,即“鄰之厚,君之薄也”。這三轉(zhuǎn)就說明了滅亡鄭國對秦國的不利。四層是放過鄭國,對秦國有利,即“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這些是就當前的情勢說的,用的是一縱一擒,一放一收。說到這里好像話已說完了,但燭之武還要進一步說。因為以上講的滅亡鄭國以后,對秦國無利而有害,都是推測,推測的話還沒有得到證明,所以還得舉出事實來做證,證明這種推測是正確的。
    燭之武再引過去的事實做證。說秦穆公曾經(jīng)幫助晉惠公,送他回國即位。晉惠公愿把焦、瑕兩邑送給秦穆公作酬報,可是他早上渡過黃河,晚上就筑防御工事拒絕秦國,說明晉君是背恩的。從而證明秦軍幫晉軍滅亡鄭國以后,晉國也會背恩拋棄秦國,使秦國不利。因此再作進一步推論,晉國占領(lǐng)了鄭國,又會向西侵占秦國。說到此,才算把秦穆公說服了。這就是劉勰說的“言資悅懌”“順情入機,動言中務(wù)”。
    (摘編自周振甫《〈燭之武退秦師〉賞析》)
    材料二:
    對于軍事斗爭來說,光是雄辯的口才并不夠,大凡戰(zhàn)場上得不到的東西,要想憑外交口才得到是不現(xiàn)實的,主要還是憑實力。然而,鄭國沒有相當?shù)膶嵙ΑT之武面臨的艱巨任務(wù)是:缺乏有實力的后盾,要在談判中以口才戰(zhàn)勝實力。
    談判實際上就是辯論。對立的雙方利害關(guān)系相反,沒有共同語言,必須有一個雙方認可的前提,才能把辯論轉(zhuǎn)化為對話。燭之武必須找到一個秦穆公認可的前提。他的杰出在于,抓住了一個關(guān)鍵詞“益”,回避了眼前鄭國和秦國利害關(guān)系相反的難點,以于對方有益為前提。這就把論題轉(zhuǎn)移了:第一,不是對秦國和鄭國有沒有益,而是對秦國和晉國有沒有益;第二,不是眼下對秦國有沒有益,而是未來對秦國有沒有益。
    為了回避與秦對抗,燭之武坦然放低姿態(tài):退一萬步說,“鄭既知亡矣”,鄭亡如果真對秦國有益(“有益于君”),那就聽便。但是,他反過來指出,鄭亡實際上并不有益于秦,相反有害于秦。有益轉(zhuǎn)化為無益,條件有二。第一,滅了鄭國,鄭國成了秦國遙遠的邊地,可當中隔著晉國,秦國鞭長莫及,要向晉國借道,管理卻受制于晉,對秦國有什么益處呢?第二,鄭國滅亡,實際上是增加了晉國的疆土,對于晉國有益,那就意味著對秦國是無益的(“鄰之厚,君之薄也”)。這是從反面講。從正面講,如果不滅亡鄭國,把鄭國作為東方大道上的朋友(“東道主”),秦國有什么外交使節(jié),鄭國可以提供食宿的方便,這對秦國有什么害處呢?
    說到這里,從邏輯上來說,是夠雄辯的了。但是,燭之武不像先秦的一般游說之士,滿足于邏輯的推斷,他的厲害之處還在于,進一步用歷史的事實來實證。晉國的野心是很難滿足的。秦國曾經(jīng)有恩于晉惠公,武裝護送他歸國,惠公承諾割讓焦、瑕二地,可是很快背約,早上渡過黃河,晚上就在黃河邊筑起工事,防備秦國進入黃河以東的焦、瑕二地。在此基礎(chǔ)上,他進一步推斷,晉滅亡了鄭國,擴張了東邊的領(lǐng)土,再要擴張,也就只能向西,除了攻打秦國,還有什么地方可去呢?
    本來,秦穆公糾結(jié)于眼前戰(zhàn)事,燭之武從戰(zhàn)略上著眼,以長遠眼光徹底喚醒了秦穆公。秦國不但退兵,且與鄭國結(jié)盟,駐兵于鄭,為鄭協(xié)防。
    從這里可以看出,燭之武與先秦游說之士不同。先秦游說之士僅僅是以現(xiàn)場應(yīng)對的敏捷取勝,如劉勰在《文心雕龍·論說》中所說,“喻巧理至”“飛文敏以濟辭”。以巧言妙喻取勝是暫時的,如《戰(zhàn)國策·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作為外交使者,居然與秦王以在咫尺之間血拼相威脅,這不但是匹夫之勇,而且后患無窮。又如晏子使楚,將楚國這個大國比作狗國,也只是逞一時口舌之快。外交不講究實力是空的。燭之武的雄辯,完全著眼于實力在戰(zhàn)略上的利害轉(zhuǎn)化:晉長必然導(dǎo)致秦消。
    燭之武在策略和戰(zhàn)略上有全面的考量。在兩路大軍壓境的危急關(guān)頭,策略上:第一,不是分兵抵抗,而是談判;第二,先爭取利害關(guān)系不太密切的一方,瓦解其同盟關(guān)系,另外一方自然退兵。戰(zhàn)略上:不但扭轉(zhuǎn)眼前的危局,而且從長遠看,化晉秦同盟為鄭秦同盟。有了這樣著眼于實力轉(zhuǎn)化的大視野,口才、邏輯的勝利才有堅實的基礎(chǔ)。
    (摘編自孫紹振《〈燭之武退秦師〉和春秋筆法》)
    6.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燭之武引過去的事實做證,其目的是勸說秦穆公認清晉國的本來面目,進一步佐證自己的推測是正確的。
    B. 燭之武說秦穆公采用了一縱一擒、一放一收的方法,而在“擒”“收”上強調(diào)了秦晉圍城一定會取得成功。
    C. 燭之武認識到鄭國沒有相當?shù)膶嵙Γ恢塾卩崌c秦國的關(guān)系是難以說服秦穆公退兵的,所以他要另辟蹊徑。
    D. 燭之武的說辭,從邏輯上看具有雄辯的色彩,但燭之武認識到,只停留在口才上還不夠,還得靠事實說話。
    7.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燭之武站在秦國一方思考問題,沒有逞一時之勇,圖口舌之快,這是他在敵強我弱的情勢下的正確選擇。
    B. 燭之武選擇秦國而不是晉國作為談判對手,是因為鄭國與秦國利害關(guān)系密切,能形成鄭秦同盟。
    C. 外交談判要善于抓住問題的要害,要有戰(zhàn)略眼光,比如努力在談判中瓦解對方與他國結(jié)成的政治同盟。
    D. 兩則材料均引用了《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原話,其作用是一樣的,都體現(xiàn)了材料作者對歷史的主觀認識。
    8.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劉勰“披肝膽以獻主”觀點的一項是( )
    A. 韓愈《師說》闡述人們?nèi)绾螌Υ蠋煛. 蘇洵《六國論》探討六國滅亡的原因。
    C. 李斯《諫逐客書》勸說秦王停止逐客。D. 莊子在《庖丁解?!分袕娬{(diào)依乎天理。
    9.對劉勰的觀點,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認識有什么不同?這樣的不同對你閱讀經(jīng)典作品有何啟示?
    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5小題,共22分。
    閱讀文言文,完成各題。
    材料一: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猶赤子乎! 饑者則食之寒者則衣之將之養(yǎng)之育之長之 ,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齊桓公北伐山戎氏,其道過燕,燕君逆而出境,桓公問管仲曰:“諸侯相逆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被腹唬骸叭粍t燕君畏而失禮也,寡人不道而使燕君失禮。”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與燕君。諸侯聞之,皆朝于齊。
    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yǎng)之?!标套釉唬骸俺悸勚瑯焚t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治國之本也?!惫τ邢采?。晏子曰:“圣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不室者,論而供秩焉。”景公曰:“諾。”于是老弱有養(yǎng),鰥寡有室。
    孔子之楚,有漁者獻魚甚強,孔子不受,獻魚者曰:“天暑遠市賣之不售,思欲棄之,不若獻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掃除將祭之,弟子曰:“夫人將棄之,今吾子將祭之,何也?”孔子曰:“吾聞之,務(wù)施而不腐余財者,圣人也,今受圣人之賜,可無祭乎?”
    (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
    材料二:
    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節(jié)選自《齊桓晉文之事》)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饑者 A則食B之C寒者D則衣E之F將之養(yǎng)之G育之H長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孝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善事父母稱為“孝”,敬愛兄長稱為“悌”。
    B. “寡人不道”與“道芷陽間行”(《鴻門宴》)兩句中的“道”含義不同。
    C. 鰥寡,在中國古代,男子老而無妻叫鰥,女子老而無夫叫寡,常有鰥夫、寡婦之稱。
    D. “睹長年負薪而有饑色”與“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兩句中的“而”用法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 不 正 確的一項是( )
    A. 齊桓公經(jīng)過燕國,燕國國君畏而失禮,齊桓公認為是自己的原因,于是決定把燕國國君所到之地割讓給燕國。
    B. 孔子拜了兩拜,接受打漁人的獻魚并準備祭拜,這是因為孔子是一心施舍別人而不讓多余財物腐爛的圣人。
    C. 晏子勸諫齊景公按照等級,供養(yǎng)老弱鰥寡之人;孟子勸諫齊宣王要做明君,以民為本;二人都有君子之德。
    D. 孟子認為,普通百姓沒有可以維持生活的固定財產(chǎn),就很難有不變的善心,而有禮義道德的讀書人卻能做到。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今君愛老而恩無不逮,治國之本也。
    (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14.“貴德”就是以德為貴,主要包括德政和德行兩個方面。請根據(jù)材料二概括孟子勸諫齊宣王“保民而王”的德政舉措。
    三、詩歌鑒賞:本大題共1小題,共9分。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題。
    訴衷情近
    [宋]柳永
    雨晴氣爽,佇立江樓望處。澄明遠水生光,重疊暮山聳翠。遙認斷橋幽徑,隱隱漁村,向晚孤煙起。
    殘陽里。脈脈朱闌靜倚。黯然情緒,未飲先如醉。愁無際。暮云過了,秋光老盡,故人千里。盡日空凝睇。
    15.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故人”的思念是全詞的中心,所以作者將“故人”寫得具體形象,聯(lián)系柳永其他羈旅行役之詞來看,“故人”應(yīng)指他在京都相識的民間歌妓們。
    B.作者很注意上下闋之間和意群之間的照應(yīng)和映襯。如“佇立”與“靜倚”,“望處”與“凝睇”,“遠水生光”與“殘陽”等,它們之間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
    C.“殘陽”“黯然情緒”“愁無際”“秋光老盡,故人千里”等詞語,是作者悲秋所生的遲暮之感與身處異鄉(xiāng)所生的懷人之悲的混合。
    D.以定格的人物形象作結(jié),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空”字極富表現(xiàn)力,既有望而不見之意,又寫盡了內(nèi)心的空落和無奈之感。
    16.詞的上闋中描寫景物的特點前后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
    四、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
    17.情境默寫。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認為憑自己的才能可以治理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國家的。即使這個國家處在“_______,_______”的兩大危急情況下,他也能使之轉(zhuǎn)危為安。
    (2)《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闡明晉對秦的利害關(guān)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鴻門宴》中寫項莊舞劍,真實意圖另有所指的句子是“ ______ , ______ ”。
    五、語言表達: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義熙六年,劉裕率劉藩等還東府,大治水軍,遣建威將軍孫處、振武將軍沈田子帥眾三千,自海道襲番禺。盧循收兵至番禺,遂圍之,孫處拒守二十余日。沈田子言于劉藩曰:“番禺城雖險固,本賊之巢穴,今循圍之,或有內(nèi)變。且孫處眾力寡弱,不能持久,若使賊還據(jù)廣州,兇勢復(fù)振矣?!碧镒右确?,擊循破之。
    十四年秋,沈田子、傅弘之入武關(guān),秦戍將皆委城走。田子等進屯青泥,秦主姚泓使給事黃門侍郎和都屯峣柳以拒之。沈田子等將攻峣柳,泓欲自將以御裕軍,恐田子等襲其后,欲先擊滅田子等,乃帥步騎數(shù)萬奄至青泥。田子本為疑兵,所領(lǐng)裁千余人,聞泓至,欲擊之。傅弘之以眾寡不敵止之,田子曰:“兵貴用奇,不必在眾。不如乘其始至,營陣未立,先薄之,可以有功?!彼鞄浰I(lǐng)先進,弘之繼之。秦兵合圍數(shù)重。田子撫慰士卒曰:“諸君冒險遠來,正求今日之戰(zhàn),死生一決,封侯之業(yè)于此在矣?!笔孔浣咱x躍鼓噪,執(zhí)短兵奮擊,秦兵大敗。
    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與鎮(zhèn)惡爭功,內(nèi)不平。田子及傅弘之屢言于裕曰:“鎮(zhèn)惡家在關(guān)中,不可保信?!痹K街^田子曰:“語曰‘猛獸不如群狐’,卿等十余人,何懼王鎮(zhèn)惡?”
    未幾,鎮(zhèn)惡與田子俱出北地以拒西夏兵。軍中訛言:“鎮(zhèn)惡欲盡殺南人,因據(jù)關(guān)中反?!碧镒诱堟?zhèn)惡至傅弘之營計事,田子求屏人語,使其族人沈敬仁斬之幕下,矯稱受太尉令誅之。弘之奔告劉義真。義真與王修被甲登城門以察其變。俄而,田子帥數(shù)十人來至,言鎮(zhèn)惡反,修執(zhí)田子,數(shù)以專戮,斬之。
    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則勿任,任則勿疑?!?裕既委鎮(zhèn)惡以關(guān)中而復(fù)與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為亂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堅凝之難信哉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劉裕滅后秦》)
    1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裕既委鎮(zhèn)惡/以關(guān)中而復(fù)與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為亂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堅凝之難/信哉/
    B. 裕既委鎮(zhèn)惡以關(guān)中/而復(fù)與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為亂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堅凝之難/信哉/
    C. 裕既委鎮(zhèn)惡以關(guān)中/而復(fù)與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為亂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堅凝之難/信哉/
    D. 裕既委鎮(zhèn)惡/以關(guān)中而復(fù)與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為亂也/荀子曰/兼并易也/堅凝之難/信哉/
    1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疑兵,指規(guī)模不大、為了虛張聲勢、虛設(shè)兵陣,以起到迷惑敵人的作用而布置的軍隊。
    B. 封侯,封拜侯爵,封建制度中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后來也指建功立業(yè)。
    C. 短兵,與長兵相對而言的短兵器,例如刀、劍、斧、鉞等,也可指持短兵器的士兵。
    D. 關(guān)中,指渭河流域一帶,東至函谷關(guān),南至武關(guān),西至散關(guān),北至蕭關(guān),位于四關(guān)之中。
    2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振武將軍沈田子與建威將軍孫處率領(lǐng)三千士兵,從海路襲擊盧循的根據(jù)地番禺,盧循率余眾圍攻孫處,沈田子率兵援教,擊敗盧循。
    B. 沈田子駐扎在青泥,后秦皇帝姚泓親自率軍突襲青泥,沈軍被重重包圍,沈田子慷慨陳詞,鼓舞士氣,將士們奮勇殺敵,打敗秦軍。
    C. 劉裕把守衛(wèi)關(guān)中的重任交給王鎮(zhèn)惡,沈田子認為自己的功勞比王鎮(zhèn)惡大,心中憤憤不平,于是多次在劉裕面前表示王鎮(zhèn)惡并不可信。
    D. 沈田子聽說王鎮(zhèn)惡要盡殺南方的士兵并背叛朝廷,于是聽從太尉命令,以議事為由請王鎮(zhèn)惡到傅弘之的營中并讓沈敬仁將其斬殺。
    2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遂帥所領(lǐng)先進,弘之繼之。
    (2)義真與王修被甲登城門以察其變。
    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厚以責己,薄以責人。 ——蔡元培
    最難忍受的孤獨莫過于缺少真正的友誼。 ——培根
    格言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能教給我們處世之道,哪怕是到了互聯(lián)網(wǎng)極其發(fā)達的今天,這些關(guān)于人際交往的格言也不過時。學校德育論壇舉辦以“如何處理當今時代的人際關(guān)系”為主題的討論活動,請結(jié)合格言寫一篇發(fā)言稿談?wù)勀愕目捶ā?br>答案

    4.①開篇指出“對于軍事斗爭來說,光是雄辯的口才并不夠……主要還是憑實力”,以此提出燭之武是在缺乏實力后盾的條件下,要在談判中以口才戰(zhàn)勝實力。②接著闡釋了燭之武的談判技巧:策略上回避了眼前鄭國和秦國利害關(guān)系相反的難點,以于對方有益作為前提,以長遠眼光徹底喚醒秦穆公,著眼于實力在戰(zhàn)略上的利害轉(zhuǎn)化。③最后再次總結(jié):燭之武在策略和戰(zhàn)略上有全面的考量。
    5.①劉勰的觀點,材料一認為是正確的,好的說辭要看情勢的需要,要“對當時有利,意義正確,忠于為君,敏于成事”。②材料二則認為,劉勰的觀點只能暫時解決問題,真正好的說辭不但要扭轉(zhuǎn)眼前的危局,而且還要有長遠考慮,著眼于實力在戰(zhàn)略上的利害轉(zhuǎn)化。③由此可見,我們在閱讀經(jīng)典作品時,對于其中蘊藏的道理與智慧,應(yīng)該學習和借鑒,但不能不加分析地將經(jīng)典作品的所有內(nèi)容奉為圭臬,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9.①對劉勰的觀點,材料一認為是正確的,好的說辭要根據(jù)情勢的需要,要對當時有利,意義正確,忠于為君,敏于成事。②材料二則認為,劉勰的觀點只能暫時解決問題,真正好的說辭不但要扭轉(zhuǎn)眼前的危局,而且還要有長遠考慮,著眼于實力在戰(zhàn)略上的利害轉(zhuǎn)化。③我們在閱讀經(jīng)典作品時,對于其中蘊藏的道理與智慧,應(yīng)該學習和借鑒,但不能不加分析地將經(jīng)典作品的所有內(nèi)容奉為圭臬,而是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
    13.(1)現(xiàn)在君王您愛護老年人恩惠無所不及,這是治國的根本啊。
    (2)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fù)講給百姓聽,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在路上背負或頭頂重物行走了。
    14.①物質(zhì)上:制民之產(chǎn),種植養(yǎng)殖勿失其時,使百姓不饑不寒。②精神上:驅(qū)民向善,以庠序之教、孝悌之義教化百姓。
    15.A ?
    16.①詞的上闋中,前四句寫雨晴氣爽、江水澄明、遠山蒼翠,給人以平遠開闊、清新優(yōu)美之感。②后三句抓住斷橋、幽徑、漁村、孤煙等,勾勒了一幅荒江日暮秋色圖,給人以荒寒、凄清、寂寞之感。
    17.(1)加之以師旅 因之以饑饉
    (2)闕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3)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18.B、19.C、20.D、
    21.(1)于是,沈田子率領(lǐng)他的部眾首先出動,傅弘之作為后繼援軍緊跟。
    ?(2)劉義真和王修全副武裝登上城門,來觀察局勢的變化。
    參考譯文:
    義熙六年,東晉劉裕率領(lǐng)劉藩等回到東府,大規(guī)模建設(shè)水軍。他派遣建威將軍孫處、振武將軍沈田子率領(lǐng)部眾三千人,從海上繞道前去襲擊番禺。盧循在撤退的過程中收集殘兵敗將,來到番禺,于是把番禺包圍,孫處在那里抵抗堅守了二十多天。沈田子對劉藩說:“番禺城池雖然險要堅固,但是卻本來就是敵兵的老窩,現(xiàn)在被盧循圍困著,或許城里會出現(xiàn)變亂。況且孫處的軍隊少,力量弱,不可能堅持太久,如果讓這些賊兵回來占據(jù)了廣州,那么他們的兇惡勢力就要重振了。”沈田子帶兵去援救番禺,進攻盧循,并把他打敗。
    十四年秋季,沈田子、傅弘之等率兵進入武關(guān),后秦的守將紛紛棄城逃走。沈田子等進兵駐守青泥,后秦國主姚泓命給事黃門侍郎姚和都在峣柳駐兵屯守,阻截東晉軍。沈田子等將領(lǐng)準備進攻峣柳。后秦國主姚泓打算親自統(tǒng)兵出征,抵御劉裕的大軍,又害怕沈田子等人突襲他的后方,就想先消滅沈田子等人,于是姚泓率領(lǐng)步、騎兵數(shù)萬人突然抵達青泥。沈田子這支部隊,本來就是為迷惑敵人布置的疑兵,一共才一千多人。沈田子聽說姚泓親征,打算迎戰(zhàn)。建威將軍傅弘之認為敵眾我寡無法抵敵,從而勸止他。沈田子說:“用兵貴在出奇制勝,不一定在人數(shù)多。不如乘他們剛剛到達,營地和戰(zhàn)陣都沒有建立,我們主動挑戰(zhàn),定能成功?!庇谑?,沈田子率領(lǐng)他的部眾首先出動,傅弘之作為后繼援軍緊跟。后秦兵把這支東晉軍重重包圍。沈田子安撫激勵士卒們說:“各位不畏艱險、遠道而來,就是為了像今天這樣的會戰(zhàn),生死對決,封侯升官的大業(yè)就在這里了!”士卒們大聲疾呼,躍躍欲試,手執(zhí)短兵器奮勇殺敵,后秦軍大敗。
    沈田子自以為峣柳大捷,功績不凡,與王鎮(zhèn)惡爭功,心里十分不平。沈田子和傅弘之多次對劉裕說:“王鎮(zhèn)惡的老家在關(guān)中,不能完全信任他。”劉裕私下里對沈田子說:“俗話說:‘猛獸不如群狐’,你們十多人,難道還懼怕王鎮(zhèn)惡不成?”
    不久,沈田子和王鎮(zhèn)惡同時出軍北地,抵抗夏兵的進攻。東晉軍中傳言:“王鎮(zhèn)惡打算全部殺掉南方人,自己占據(jù)關(guān)中,背叛朝廷。”沈田子請王鎮(zhèn)惡來到傅弘之的大營商討戰(zhàn)事。沈田子請求屏退左右侍從密談,然后命他的族人沈敬仁,在虎帳下將王鎮(zhèn)惡斬殺,聲稱是奉太尉劉裕的旨意行事。傅弘之急忙跑去報告劉義真,劉義真和王修全副武裝登上城門,來觀察局勢的變化。不久,沈田子率領(lǐng)幾十人趕來,聲稱王鎮(zhèn)惡謀反。王逮捕沈田子,歷數(shù)他擅自殺戮的罪行,將他斬首。
    臣司馬光認為:古人有言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劉裕既然委任王鎮(zhèn)惡鎮(zhèn)守關(guān)中,而又與沈田子說了后面那些話,是挑撥他們相斗為亂。荀況說過:“兼并容易,凝結(jié)為一體就難了?!边@話太對了!

    相關(guān)試卷

    2025滄州六校聯(lián)考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試題語文含答案:

    這是一份2025滄州六校聯(lián)考高二上學期12月月考試題語文含答案,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古代詩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語文]河北省滄州市十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試題(解析版):

    這是一份[語文]河北省滄州市十校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3月月考試題(解析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現(xiàn)代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寫作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滄州十校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試題語文PDF版含解析:

    這是一份2024滄州十校高二下學期3月月考試題語文PDF版含解析,共12頁。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