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默寫闖關
(一)挖空練習
《長亭送別》 王實甫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 )南飛。曉來誰( )霜林醉?總是( )人淚。
附:記憶導圖
將易寫錯的字每個寫3遍
(二)情境默寫
1.《長亭送別(【正宮】【端正好】)》以深秋時節(jié)的寥落蕭瑟的景物,真切地襯托鶯鶯為離人傷感而產(chǎn)生的憂郁痛苦之情,組成黯然銷魂的凄美意境的句子是“ ( ),( ),( ),( )”。
2.在《西廂記》曲文中有“( ),( )”的唱詞,這實際上是化用了范仲淹《蘇幕遮》中的詞句“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3.作者用“( )?( )?!眱删湓捴赋鍪请x人的眼淚染紅了層層霜林,襯托了主人公悲傷的心情。
4.《長亭送別》中運用擬人和設問手法寫出送別時離愁別緒乃至傷心落淚的兩句是“( )?( )?!?br>5.《長亭送別》【端正好】中“( )?( )”兩句使客觀之秋景帶上了鶯鶯濃重的離愁別緒,構成一種“有我之境”。
【參考答案】
1.碧云天 黃花地 西風緊 北雁南飛
2.碧云天,黃花地
3.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4.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5.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二、閱讀闖關
(一)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曲詞,完成以下各題。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就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
……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煙暮靄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nèi),來時甚急,去后何遲。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1.對[正宮·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通過鶯鶯對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發(fā)了情人分別的痛苦壓抑的心情。
B.藍天的白云,萎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它們在凄緊的西風中融成一體,構成了寥廓蕭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曉來”兩句,使客觀景色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構成一種“無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僅把外射的感受化為具有動態(tài)的心理過程,而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后者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tài)。
2.對[耍孩兒]一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馬青衫濕”一句;
B.“伯勞東去燕西飛”亦系用典,化用了樂府詩《東飛伯勞歌》中的詩句;
C.“雖然眼底人千里,且就盡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澆愁,及時行樂的表現(xiàn);
D.“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這是鶯鶯送別張生悲戚、依戀、怨恨的集中表現(xiàn)。
3.下列對[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夕陽”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極深。日夕薄暮,本是當歸之時,而今卻揮袂遠別,人何以堪!
B.一個“古”字,不但平添了許多蒼涼況味,而且把別離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著人物內(nèi)心的許多“潛臺詞”,也啟示著讀者觀眾的豐富聯(lián)想。
C.“無人語”三字既道出了環(huán)境的寂靜,更刻繪了鶯鶯“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的孤獨感和無處可訴的痛苦心理。
D.“來時”一句,直抒胸臆,表現(xiàn)鶯鶯留戀美景,留戀情人的情懷。
4.“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一段曲文,多處化引了古詩文語句,下列不屬此列的一項是:
A.“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B.“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瘪R致遠《天凈沙》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绷馈队炅剽彙?br>D.“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浪淘沙令》
5.試以《長亭送別》最后一句“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觀《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作一比較分析。
【參考答案】
1.C
【解析】“曉來”兩句應為“有我之境”。王國維《人間詞話》云“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顏色”“無我之境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該句有主觀色彩當為“有我之境”。
2.C
【解析】應為借酒餞行非為“借酒澆愁,及時行樂”。
3.D
【解析】留戀美景顯然不當。
4.D
【解析】該句寫的是亡國之痛,不是離別之愁。
5.都是寫愁高手。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物象,都饒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將愁變成了水,秦觀又將愁變成隨水而流的東西,李清照又進一步將愁搬上了船,王實甫則把愁裝在了車上。都很自然貼切,不著痕跡,且均意境完整。
(二)教考融合
閱讀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小題。
西廂記?長亭送別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nèi),來時甚急,去后何遲?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1.下列對《一煞》一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了一幅深秋黃昏圖,以蕭瑟之景烘托了人物的離愁別緒。
B.一個"古"字,不但平添了許多蒼涼況味,而且把別離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著人物內(nèi)心的許多"潛臺詞"。
C."無人語"三字既道出了環(huán)境的寂靜,更刻繪了鶯鶯"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的孤獨感和無處可訴的痛苦心理。
D."來時甚急,去后何遲"一句,直抒胸臆,表現(xiàn)鶯鶯留戀美景、留戀情人的情懷。
2.請從抒情方式、修辭手法兩個方面鑒賞“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一句。
【參考答案】
1.D
【解析】該句表現(xiàn)出鶯鶯急著趕赴長亭與心上人相會,在張生離去后,又因對心上人的留戀而不愿離開的心理。
2.①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鶯鶯目送張生離去,煩惱無盡,痛苦不堪。②夸張,將鶯鶯的愁裝在了車上,化抽象的感情為具體的物象,自然貼切。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問題。
【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元)王實甫
【十二月】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nèi)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堯民歌】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縷帶寬三寸。
3.下列對這首元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元曲,宮調(diào)名是“中呂”,由曲牌名為“十二月”“堯民歌”的兩支曲子構成這兩支曲子在內(nèi)容上各有側重又和諧統(tǒng)一。
B.前曲重在寫景,寓離別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其中“對桃花醉臉醺醺”寫出了借酒澆愁的女子喝醉酒后面頰如桃花緋紅。
C.后曲側重抒情,通過心理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表達了相思之深、離別之苦其中“新啼痕壓舊啼痕”中“壓”字表現(xiàn)了主人公每天以淚洗面,突出其相思之悲苦。
D.這首元曲是王實甫為相思懷人的閨中女子而寫的代言之作,曲中寫盡了一個獨處幽閨的女子思念遠在異地的愛人的悲切心情。
4.請結合詞句簡析本曲是如何抒情的。
【參考答案】
3.B
【解析】B.“其中‘對桃花醉臉醺醺’寫出了借酒澆愁的女子喝醉酒后面頰如桃花緋紅”錯?!白砟橎铬浮保稳萏一ňp紅如人喝醉酒的面頰。故選B。
4.(1)借景抒情,以遙山、遠水、柳絮、桃花、香風、暮雨等春日景物描寫寄寓離別的寂寞、悲苦。(2)直抒胸臆,以怕、銷魂、斷腸等直接抒發(fā)別后的痛苦、煎熬。(3)運用修辭,以隱隱、粼粼、滾滾等疊詞,以怕黃昏、不銷魂等反復,以及黃昏、銷魂、縷帶寬三寸等化用名句,含蓄表達思念的痛苦。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各題。
【中呂】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元)王實甫
【十二月】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nèi)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堯民歌】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
5.下列對這首元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元曲,宮調(diào)名是“中呂”,由曲牌名為“十二月”“堯民歌”的兩支曲子構成這兩支曲子在內(nèi)容上各有側重又和諧統(tǒng)一。
B.前曲重在寫景寓離別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其中“對桃花醉臉醺醺”寫出了借酒澆愁的女子喝醉酒后面頰如桃花緋紅。
C.后曲側重抒情通過心理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表達了相思之深、離別之苦其中“新啼痕壓舊啼痕”中“壓”字表現(xiàn)了主人公每天以淚洗面突出其相思之悲苦。
D.這首元曲是王實甫為相思懷人的閨中女子而寫的代言之作曲中寫盡了一個獨處幽閨的女子思念遠在異地的愛人的悲切心情。
6.試賞析這首元曲的語言特色。
【參考答案】
5.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B.“其中‘對桃花醉臉醺醺’寫出了借酒澆愁的女子喝醉酒后面頰如桃花緋紅”錯。“醉臉醺醺”,形容桃花緋紅如人喝醉酒的面頰。故選B。
6.①上片大量使用疊詞如“隱隱”“粼鄰”“滾滾”“醺醺”“陣陣”“紛紛”語言生動形象音韻和諧富有音樂美。②下片前四句運用反復(復沓)的手法如“黃昏”“銷魂”“啼痕”“斷腸人”有一唱三嘆之妙表明主人公柔腸寸斷的相思之意。③全首曲子較多口語化如“更那堪”“忽地”“怎地”等使得明白如話讀起來使人感到一股濃郁的生活氣息。④化用詩句如“怕黃昏”化用李清照詞《聲聲慢》中“到黃昏點點滴滴”;“對桃花”暗用崔護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語意;“銷魂”化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香肌瘦”化用柳永《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巧妙化用使全曲充滿文學韻味豐富了內(nèi)涵。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語言特色的能力。(1)多用疊詞:“隱隱”“粼鄰”“滾滾”“醺醺”“陣陣”“紛紛”都是疊詞,描寫了遙山、遠水、柳絮、桃花、香風、暮雨等景物,寓離別的寂寞、悲苦于景物之中。大量使用疊詞,增強了曲子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而且意境婉轉,耐人尋味。(2)運用反復修辭手法:下片前四句“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地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中的“黃昏”“銷魂”“啼痕”“斷腸人”運用反復的手法,一唱三嘆,表達了主人公相思之深、離別之苦。(3)采用口語化語言:曲子“更那堪遠水粼粼”中的“更那堪”,“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中的“忽地”,“不銷魂怎地不銷魂”中的“怎地”等,采用口語化語言,明白如話,是曲中有濃郁的生活氣息。(4)化用詩句:“怕黃昏忽地又黃昏”,化用李清照詞《聲聲慢》中“到黃昏點點滴滴”;“不銷魂怎地不銷魂”,化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表達的是少婦的閨怨情緒,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臨了,竭力想抑制憂傷,又不可能不憂傷?!皩μ一ㄗ砟橎铬浮?,暗用崔護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語意?!跋慵∈輲追帧保霉旁娛攀字械摹跋嗳ト找堰h,衣帶日已緩”,柳永《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等,表達了人物的別緒。這首曲子化用很多詩句,即豐富全曲的內(nèi)涵,又使全曲充滿文學韻味。
(三)拓展遷移
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
[雙調(diào)]得勝令·四月一日喜雨
張養(yǎng)浩
萬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風云起壯圖。農(nóng)夫,舞破蓑衣綠。和余①,歡喜的無是處②。
【注】①和余: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連我”。②無是處:當時俗語,猶云了不得、不得了。
1.對這首曲子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曲前二句用白描手法,而“萬象欲枯焦”寫出早象之嚴重。
B.本曲節(jié)奏明快,豪情激動,寫出了民眾欣喜若狂的熱烈場面。
C.三四句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勾勒了雨后廣闊的宇宙空間的變化。
D.此曲寫人們久旱逢甘霖的歡樂,表現(xiàn)了作者對民眾的樸素感情。
2.詩中的“余”是個怎樣的形象?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C項,“比喻和夸張”錯,第三四句沒有比喻也沒有夸張,是實寫。霎時間,天地頓時充滿生機,風起云涌波瀾壯闊構成美麗圖卷。故選C。
2.“余”是一個憂民愛民、與民同樂的純真無邪的赤子形象。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詩歌中人物形象的能力?!昂陀?,歡喜的無是處”,情真意切,可以看見作者的一份赤子之心。天降大雨,莊稼死而復生農(nóng)民們個個歡喜若狂,作者也非常高興。所以他“歡喜的無是處”。這表現(xiàn)了作者關心和同情農(nóng)民的深摯感情。所以“余”(作者)是一個性情中人,急百姓所急,樂百姓所樂。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①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落燈花②,棋未收,嘆新豐孤館③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注】①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只做過“嘉興路吏”,創(chuàng)作此曲時,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歸。②燈花:油燈結成花形的余燼。③新豐孤館:《新唐書?馬周傳》記載馬周未發(fā)跡時,曾旅居新豐,受盡店家冷遇。
3.下列對本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一聲梧葉一聲秋”一句,寫秋雨綿綿,梧葉聲聲,烘托出秋天蕭瑟的氛圍。
B.“三更歸夢三更后”一句,寫作者半夜才回到故鄉(xiāng),更顯出漂泊江湖的凄苦。
C.“一聲”“一點”“三更”的反復詠嘆,更使人感到長夜難捱的凄涼和寂寞。
D.末句“都到心頭”四字戛然而止,欲語還休,卻有引人遐思、令人回味之功。
4.這首曲子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
3.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賞析詩歌語言的能力。B.“寫作者半夜才回到故鄉(xiāng),更顯出漂泊江湖的凄苦”錯誤,“三更歸夢”是說半夜時分夢里回到了故鄉(xiāng),并非是正的回到故鄉(xiāng)。故選B。
4.抒發(fā)了作者的羈旅之愁以及因不得志而備受冷落的傷感。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由注釋“創(chuàng)作此曲時,他旅寄江湖,已十年不歸”可知,作者此時身在他鄉(xiāng),且多年未歸,由詩歌標題“夜雨”可知,時間是夜間,且由曲中可知,季節(jié)為秋季,這樣的情境一般都能觸發(fā)作者的羈旅愁思或思歸之情。由曲中內(nèi)容來看,“三更歸夢三更后”中一個“歸”字可知思歸之情;“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雨夜下棋,本為排遣愁悶,然而棋后懶于收撿,可見是越下越愁悶,殘燈照空局進一步表現(xiàn)了深秋雨夜的凄涼和愁苦雨夜客居時的孤寂;結合注釋中“新豐孤館”的典故,“馬周未發(fā)跡時,曾旅居新豐,受盡店家冷遇”,這里以馬周自況,羈旅他鄉(xiāng),飽受寂寥愁苦,然而仕進無門,一事無成,窮途潦倒,仿佛馬周當年為新豐客般備受冷落。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黃鐘·人月圓】為細君壽[注]
魏初
冷云凍雪褒斜路,泥滑似登天。年來又到,吳頭楚尾,風雨江船。但教康健,心頭過得,莫論無錢。 從今只望,兒婚女嫁,雞犬山田。
【注】此曲作于魏初遠別妻兒,在外做官奔波之時。
5.下列對這首曲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此曲前兩句,抒寫奔波在外的艱辛感受,寒云密布、冷雪撲人、路途艱難。
B.“但教”三句,作者希望妻子身體健康心情愉悅,別舍不得花銷委屈自己。
C.“從今”三句,展示了合家團圓的明天,全曲在這美好的憧憬之中自然結束。
D.這首小令是寫給妻子的,所以用語淺顯,表達直露,但情感殷殷,真摯深沉。
6.這首曲為妻子生辰而寫,但為什么開篇說的都是自己?請結合全曲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5.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解讀詩歌的能力,涉及煉詞煉句,內(nèi)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斷等多個層面。B. “別舍不得花銷”錯,這三句的意思是教導妻子:只要身體健康,活得心安理得,這就夠了,不要埋怨錢少。故選B。
6.①寫自己奔波之苦,還惦記妻子生辰,足見思家心切;同時也體現(xiàn)妻子生日,自己卻遠游在外不能在家陪伴的愧疚;②向妻子匯報自己的蹤跡和近況,使她懸著的記掛之心放下來;③與后半部分闔家團圓、田園之樂形成對比,體現(xiàn)對漂泊生活的厭惡和對未來平淡而安樂的美好生活的憧憬。
【解析】本題考查對寫作內(nèi)容及手法的鑒賞能力??忌鷮忣}時一定要注意“開篇說的都是自己”與“為妻子生辰而寫”之間的關系,要理解二者的關系,需要考生先看都寫了自己什么。第一句“冷云凍雪褒斜路”,經(jīng)典在“路”字;接著“泥滑似登天”一句既狀寫路面,也說出走路艱難之態(tài)。此句寫出自己為仕途奔波之苦,在如此艱難中還惦記妻子生辰,足見思家心切。“年來又到,吳頭楚尾,風雨江船”,時間轉眼即過,不知不覺又是一年,妻子的生日又到了,可惜自己在外奔波,不能在家陪伴,此句寫出了對妻子的愧疚?!奥贰?,一方面借喻魏初作為丈夫走馬上任的官途,另一方面隱喻為妻子相伴半生的人生路,而“風雨”也包含人生風雨之意。合而賞之,魏初感激妻子一直風雨相隨,與他走過許許多多云雪漫天、泥滑難行的歲月。其次,作為丈夫,出門在外向妻子匯報行蹤,免其惦念之苦,也是對妻子的體貼和關愛。最后,開頭的路途艱難與結尾“從今只望,兒婚女嫁,雞犬山田”形成對比,寫出老年夫婦的心愿:兒女成家立室,晚年門庭恬和平靜,享受田園生活。此句既體現(xiàn)對漂泊生活的厭惡和對未來平淡而安樂的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對妻子的許諾和祝愿,二人會白頭偕老,相伴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小題。
沉醉東風·秋景
盧摯
掛絕壁松枯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
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云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①里。
【注】①瀟湘畫:這里指宋代畫家宋迪的畫作《瀟湘八景圖》。
7.下列對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化用前人詩句,描寫懸崖之上一棵枯松倚絕壁而倒掛,使人有突兀不凡之感。
B.三、四兩句寫景,不事雕琢,“不盡山”與“無窮水”則顯得氣象闊大,意境曠遠。
C.“西風”無形,“秋意”無跡,而又確實有“意”可感,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愁緒。
D.這首元曲選取典型的意象描繪秋景,人與景物在精神上自然契合,藝術特色鮮明。
8.請簡要分析這首元曲的寫景技巧。
【參考答案】
7.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C.“西風”“秋意”雖常給人蕭瑟之感,但詩歌并沒有到此結束,作者把時間從黃昏移到晚上,描寫了靜靜的夜,靜靜的湘江,一只船,高掛著云帆,悠悠前進。作者把自己寫進畫中,用“云帆月影”的夜航點綴清曠的江面,極富畫意,而且地點正好在瀟湘之上,就像一幅瀟湘景物圖一樣,所以說“載我在瀟湘畫里”。這首元曲雖表現(xiàn)了作者在旅途中的些許蕭瑟之感,但總體而言,作者的心境是平和的,他想要表達的是對山水美景的喜愛。故選項中的“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愁緒”表述錯誤。故選C。
8.①動靜結合:絕壁、枯松、山水,是靜態(tài)的;飛翔的孤鶩、吹拂的西風,是動態(tài)的;動靜結合,使畫面更加靈動飽滿。②虛實結合:絕壁、枯松、落霞、孤鶩、山水、西風、云帆都是眼前之實景,是實寫;美景如畫,船在畫中行則是想象,是虛寫;虛實結合,使全曲更具豐富的意境。③遠近結合:首句絕壁.枯松是近景,第二句殘霞、孤鶩是遠景,讓讀者對秋景切實可感。④想象、比喻:詩人行舟在湘江上,將看到的美好景色比喻成畫,想象自己乘船在畫中前行,景與情自然和諧。⑤以時間變化為序(時序變化):前五句是黃昏之景,后兩句是夜晚之景,景物富有畫面美。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這首元曲以時間變化為順序來寫景,前五句寫黃昏之景,后兩句寫夜晚之景,景物富有畫面美。這首元曲中既描寫了絕壁、枯松、山水等靜態(tài)的意象,也描寫了飛翔的孤騖、吹拂的西風等動態(tài)的意象,動靜結合,畫面靈動飽滿。這首元曲的第一句“掛絕壁松枯倒倚”化用了李白《蜀道難》中的“枯松倒掛倚絕壁”,是近景;第二句“落殘霞孤騖齊飛”則化用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騖齊飛”,是遠景。這兩句一近一遠,對仗頗為工整?!耙轨o云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里”兩句中,作者首先寫了湘江、游船等眼前所見之景,并將這美好的景色比喻成畫,然后運用想象的手法,讓自己入畫,寫自己乘船在畫中前行,使畫面頓時活了起來,此處寫景虛實結合,富有詩情畫意。
雁
染
離
這是一份第41篇 《錦瑟》-2025年新高考語文60篇古詩文必背篇目默寫+閱讀闖關手冊試題,文件包含第41篇《錦瑟》原卷版docx、第41篇《錦瑟》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3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35篇 《客至》-2025年新高考語文60篇古詩文必背篇目默寫+閱讀闖關手冊試題,文件包含第35篇《客至》原卷版docx、第35篇《客至》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1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34篇 《蜀相》-2025年新高考語文60篇古詩文必背篇目默寫+閱讀闖關手冊試題,文件包含第34篇《蜀相》原卷版docx、第34篇《蜀相》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0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