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列相關(guān)敘述中,正確的有幾項( )
a.若兩對相對性狀遺傳都符合基因分離定律,則此兩對相對性狀遺傳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b.一對相對性狀遺傳一定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c. 孟德爾得到了高莖∶矮莖=30∶34 屬于“演繹”的內(nèi)容
d.孟德爾發(fā)現(xiàn)問題采用的實驗方法依次是先雜交再測交
e.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雙雜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出現(xiàn)9∶3∶3∶1的分離比
f.分離定律發(fā)生在配子產(chǎn)生過程中,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在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的過程中
A. 一項B. 兩項C. 三項D. 四項
2. 人的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和不能向背側(cè)彎曲為一對相對性狀(相關(guān)基因由A/a控制)。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對本校學生的拇指彎曲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由第一組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可知,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是顯性性狀
B. 第一組父母的基因型均為Aa和Aa,第二組父母的基因型均為Aa和aa
C. 若第二組某一位學生的拇指不能向背側(cè)彎曲,則其父母之一的基因型為Aa
D. 若第一組的某對父母打算再生一個小孩,該小孩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的概率是3/4或1
3. 基因型為Aa的玉米植株產(chǎn)生的配子及比例是( )
A. 雌A:雄a=1:1B. 雌A:雄a=3:1
C. 雄A:雄a=1:1D. 雄A:雌a=3:1
4. 某二倍體動物的毛色有白色、灰色、棕色和黃色4種,由位于3號染色體上的復等位基因D、D1和D2控制,毛色與相關(guān)基因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任何基因型中兩個基因均正常表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白色個體有D1D1、D2D2兩種基因型
B. 白色的個體隨機交配,子代不一定為白色
C. 基因D、D1和D2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D. 基因型為DD1和基因型為DD2的個體雜交,理論上F1中白色個體占1/3
5. 酒窩在古代也被稱為笑靨,是由人類常染色體的顯性基因所決定。甲、乙分別代表有、無酒窩的男性,丙、丁分別代表有、無酒窩的女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若甲與丙結(jié)婚,生出的孩子可能都無酒窩
B. 若乙與丙結(jié)婚,生出的孩子可能都有酒窩
C. 若乙與丁結(jié)婚,生出的所有孩子都無酒窩
D. 若甲與丁結(jié)婚,生出一個無酒窩的女孩,則甲的基因型是純合的
6. 下圖是某個罕見隱性基因的遺傳系譜圖。黑色符號表示患有該遺傳病的個體。假設(shè)與這個家族通婚的人都不含有該隱性基因,則“?”患有該遺傳病的概率是( )
A. 1/32B. 1/36C. 1/144D. 1/216
7. 假設(shè)用基因型為Bb的玉米為親代分別進行以下四組遺傳學實驗:①連續(xù)自交;②連續(xù)自交,每一代均淘汰基因型為bb的個體;③連續(xù)隨機交配;;④連續(xù)隨機交配,每一代均淘汰基因型為bb的個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實驗①的F4中,基因型為BB與Bb的個體數(shù)量比約為15:1
B. 實驗②的F3中,基因型為Bb的個體數(shù)量約占2/7
C. 實驗③的F5中,基因型為BB、Bb和bb的個體數(shù)量比約為1:4:1
D. 實驗④的F3中,b的基因頻率為0.2
8. 若某哺乳動物毛發(fā)顏色由基因De(褐色)、D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e和Df分別對d完全顯性。毛發(fā)形狀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控制兩種性狀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蛐蜑镈edHh和DfdHh的雌雄個體交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De對Df共顯性、H對h完全顯性,則F1有6種表現(xiàn)型
B. 若De對Df共顯性、H對h不完全顯性,則F1有12種表現(xiàn)型
C. 若De對Df不完全顯性、H對h完全顯性,則F1有9種表現(xiàn)型
D. 若De對Df完全顯性、H對h不完全顯性,則F1有8種表現(xiàn)型
9. 番茄中紅色果實(R)對黃色果實(r)為顯性,兩室果(D)對多室果(d)為顯性高藤(T)對矮藤(t)為顯性,控制三對性狀的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某紅果兩室高藤植株甲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2: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4;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2。植株甲的基因型是( )
A. RRDdTtB. RrDdTtC. RrDdTTD. RrDDTt
10. 如圖為某植株自交產(chǎn)生后代的過程示意圖,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
A. A、a與B、b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③過程
B. 子代中不同于親本表現(xiàn)型所占比例為7/16
C. M、N、P分別代表16、9、3
D. 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1:1:1:1
11. 人類的多指(T)對正常指(t)為顯性,白化(a)對正常(A)為隱性,決定不同性狀的基因自由組合。一個家庭中,父親是多指,母親正常,兩者均不患白化病,他們有一個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請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父親的基因型是AaTt,母親的基因型是Aatt
B. 其再生一個孩子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3/8
C. 生一個既患白化病又患多指的女兒的概率是1/8
D. 后代中只患一種病的概率是1/4
12. 報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黃色(含黃色錦葵色素)由兩對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如下圖所示)?,F(xiàn)選擇AABB和aabb兩個品種進行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F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F1的表型是黃色B. F2中黃色∶白色的比例是9∶7
C. F2的白色個體中純合子占3/16D. F2中黃色個體自交有2/3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
二、多選題(每小題4分,共16分。每個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正確選項,漏選得2分,錯選0分。)
13. 番茄的紫莖和綠莖是一對相對性狀,用A、a表示;缺刻葉和馬鈴薯葉是一對相對性狀,用B、b表示;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用三種不同基因型的番茄進行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這兩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分別為紫莖和缺刻葉
B. 紫莖缺刻葉①、綠莖缺刻葉②基因型依次為AABb和aaBb
C. 紫莖缺刻葉①與紫莖缺刻葉③進行雜交,子代的紫莖缺刻葉中雜合子占3/8
D. 欲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可選用紫莖缺刻葉③進行測交
14. 某種蝴蝶紫翅(Y)對黃翅(y)為顯性,綠眼(G)對白眼(g)為顯性,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某生物小組的同學用紫翅綠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進行雜交,F(xiàn)1出現(xiàn)的性狀類型及比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F1紫翅綠眼個體自交(基因型相同個體間的交配),相應(yīng)性狀之比是15∶5∶3∶1
B. F1紫翅白眼個體自交(基因型相同個體間的交配),其中純合子所占比例是2/3
C. F1紫翅綠眼個體與黃翅白眼個體交配,則后代相應(yīng)的性狀之比是4∶2∶1∶1
D. F1紫翅白眼個體自由交配,其后代中純合子所占比例是5/9
15. 某二倍體雌雄同株觀賞花卉的抗軟腐病與易感軟腐?。ㄒ韵潞喎Q“抗病”與“易感病”)由一對等位基因R/r控制,花瓣的斑點與非斑點由另一對等位基因Y/y控制。為研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特點,進行系列雜交實驗,結(jié)果見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抗病與非斑點均為顯性性狀,第1組和第3組的親本均為單雜合子
B. 僅根據(jù)第3組實驗?zāi)茯炞C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C. 若將第2組F1中抗病非斑點植株與第3組F1中易感病非斑點植株雜交,后代中抗病非斑點植株所占比例為3/8
D. 若讓第1組和第4組親本中的抗病非斑點植株雜交,F(xiàn)1中自交后代不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的植株所占比例為1/2
16. 用4個大信封,按照下表分別裝入一定量的卡片,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大信封信封內(nèi)裝入卡片
A. “雄1”中Y、y的數(shù)量與“雌1”中Y、y的數(shù)量可以不相等
B. 分別從“雄1”和“雌1”內(nèi)隨機取出1張卡片,記錄組合類型,模擬配子的隨機結(jié)合
C. 分別從“雄1”和“雌2”內(nèi)隨機取出1張卡片,記錄組合類型,模擬基因自由組合
D. 每次分別從4個信封內(nèi)隨機取出1張卡片,記錄組合類型,重復20次,直到將卡片取完
三、非選擇題(除特別備注外,每空2分,共60分)
17. 玉米是一種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頂部開雄花,下部開雌花,玉米黃粒和白粒是一對相對性狀(由基因Y和y控制),將純種黃粒和白粒玉米間行種植(如圖),收獲時所得玉米粒如下表:
(1)在玉米中,黃粒對白粒是________性,在黃粒玉米果穗上,黃粒玉米中胚的遺傳因子組成是________;
(2)某同學為了獲得雜種F1來驗證孟德爾基因分離定律,為準確起見,他應(yīng)選用上述________玉米果穗上結(jié)的________玉米粒來進行播種。
(3)圖中_____(填標號)類型的授粉方式的長期進行對植株有利,可以使不同植株的遺傳因子相互結(jié)合,后代具有更大的變異性和生活力。
(4)玉米作為遺傳實驗材料有哪些優(yōu)點________?(至少答兩點)。
18. 新疆紫草是一種中藥材,其花為兩性花。新疆紫草的抗病和感病是一對由遺傳因子(B/b)控制的相對性狀。研究人員用抗病紫草進行下列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新疆紫草的抗病和感病這對相對性狀中,________為隱性性狀,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自交后代抗病紫草∶感病紫草為2∶1,對此現(xiàn)象的解釋,研究人員做出了兩個假設(shè):
假設(shè)一:遺傳因子組成BB致死。若該假設(shè)成立,則抗病紫草遺傳因子組成有_______種;F1中感病紫草與抗病紫草進行正反交實驗得F2,F(xiàn)2的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F2中抗病紫草自交得F3,F(xiàn)3中感病紫草的比例為____________,請用遺傳圖解演示該自交過程_____________。
假設(shè)二:親本紫草產(chǎn)生的雌配子正常,但帶有遺傳因子B的花粉(雄配子)有一半致死。為對此假設(shè)進行驗證,設(shè)計了兩組實驗:①F1的抗病紫草(♀)×感病紫草(♂);②F1的抗病紫草(♂)×感病紫草(♀)。若①中子代的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②中子代的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則證明假設(shè)正確。
19. 某種植物花的顏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有紅花、粉紅花、白花三種,對應(yīng)的基因組成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1)據(jù)上述信息可知,_______(填“紅花”“粉紅花”或“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種類最多,其基因型有_____種。
(2)科研工作者將純種紅花植株甲和純種粉紅花植株乙雜交,F(xiàn)1全表現(xiàn)紅花,F(xiàn)1自交得到F2的花色及比例為紅花∶粉紅花∶白花=12∶3∶1。
①植株甲、乙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F1的基因型是_______,若讓F1測交,則測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中純合子比例為_____,從F2中選取粉紅花植株,讓其自由交配,子代得到白花植株的概率為_______。若從F2中選取一株紅花植株丁,讓其自交,子代中得到白花植株的概率為_______。
(3)請設(shè)計一個簡單實驗,以確定一株粉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
20. 現(xiàn)有4個純合南瓜品種,其中2個品種的果形表現(xiàn)為圓形(圓甲和圓乙),1個表現(xiàn)為扁盤形(扁盤),1個表現(xiàn)為長形(長)。用這4個南瓜品種做了3個實驗,結(jié)果如下:
實驗1:圓甲×圓乙,F(xiàn)1為扁盤,F(xiàn)2中扁盤:圓:長 = 9 :6 :1
實驗2:扁盤×長,F(xiàn)1扁盤,F(xiàn)2中扁盤:圓:長 = 9 :6 :1
實驗3:用長形品種植株的花粉分別對上述兩個雜交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盤:圓:長均等于1:2 :1。綜合上述實驗結(jié)果,請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遺傳受________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類推,則圓形基因型應(yīng)為______,扁盤的基因型應(yīng)為_______。
(3)為了驗證(1)中的結(jié)論,可用長形品種植株的花粉對實驗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單株收獲F2中扁盤果實的種子,每株的所有種子單獨種植在一起得到一個株系。觀察多個這樣的株系,則所有株系中,理論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現(xiàn)為扁盤,有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量比為扁盤:圓 = 1 :1 ,有__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量比為__________。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南昌中學三經(jīng)路校區(qū)3月份考試高一生物
一、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個小題有且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 下列相關(guān)敘述中,正確的有幾項( )
a.若兩對相對性狀遺傳都符合基因分離定律,則此兩對相對性狀遺傳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
b.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一定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而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c. 孟德爾得到了高莖∶矮莖=30∶34 屬于“演繹”的內(nèi)容
d.孟德爾發(fā)現(xiàn)問題采用的實驗方法依次是先雜交再測交
e.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雙雜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出現(xiàn)9∶3∶3∶1的分離比
f.分離定律發(fā)生在配子產(chǎn)生過程中,自由組合定律發(fā)生在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的過程中
A. 一項B. 兩項C. 三項D. 四項
【答案】A
【解析】
【分析】1、孟德爾發(fā)現(xiàn)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jié)論。①提出問題(在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兩組豌豆遺傳實驗基礎(chǔ)上提出問題);②做出假設(shè)(生物的性狀是由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決定的;體細胞中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配子中的遺傳因子成單存在;受精時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③演繹推理(如果這個假說是正確的,這樣F1會產(chǎn)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配子,這樣測交后代應(yīng)該會產(chǎn)生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④實驗驗證(測交實驗驗證,結(jié)果確實產(chǎn)生了兩種數(shù)量相等的類型);⑤得出結(jié)論(就是分離定律)。
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zhì):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3、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自由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a.若兩對相對性狀遺傳都符合基因分離定律且控制兩對性狀的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則此兩對相對性狀遺傳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若兩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則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
b.如果一對相對性狀由多對非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則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錯誤;
c.孟德爾得到了高莖:矮莖=30:34屬于測交實驗結(jié)果,并不屬于“演繹”的內(nèi)容,屬于演繹推理的驗證,c錯誤;
d.孟德爾根據(jù)豌豆雜交和自交實驗發(fā)現(xiàn)問題,d錯誤;
e.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雙雜合子自交后代不一定出現(xiàn)9:3:3:1的分離比,如可能出現(xiàn)9:7或9:3:4等特殊比例,e正確;
f.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都發(fā)生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形成配子的過程中,f錯誤。
故選A。
2. 人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和不能向背側(cè)彎曲為一對相對性狀(相關(guān)基因由A/a控制)。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對本校學生的拇指彎曲情況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由第一組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可知,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是顯性性狀
B. 第一組父母的基因型均為Aa和Aa,第二組父母的基因型均為Aa和aa
C. 若第二組某一位學生的拇指不能向背側(cè)彎曲,則其父母之一的基因型為Aa
D. 若第一組的某對父母打算再生一個小孩,該小孩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的概率是3/4或1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基因的分離定律也稱為孟德爾第一定律。在雜合子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當細胞進行減數(shù)分裂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根據(jù)表中第一組調(diào)查,雙親均為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而子代中出現(xiàn)拇指不能向背側(cè)彎曲個體,說明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為顯性性狀。
【詳解】A、第一組父母均能向背側(cè)彎曲,子代出現(xiàn)了拇指不能向背側(cè)彎曲個體,說明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是顯性性狀,拇指不能向背側(cè)彎曲是隱性性狀,A正確;
B、第一組父母均能向背側(cè)彎曲(顯性性狀),子代出現(xiàn)了拇指不能向背側(cè)彎曲(隱性性狀),則第一組父母的基因型均為Aa和Aa;第二組父母只有一人能向背側(cè)彎曲,子代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和不能向背側(cè)彎曲的人數(shù)都較多,所以第二組父母的基因型可能為Aa和aa,也可能為AA和aa,B錯誤;
C、第二組父母只有一人能向背側(cè)彎曲,若某一位學生的拇指不能向背側(cè)彎曲(隱性性狀),則其父母之一必然含有隱性基因a,所以其父母之一的基因型為Aa,C正確;
D、第一組父母的基因型可能是AA和AA、AA和Aa、Aa和Aa。如果是AA和AA,子代都能向背側(cè)彎曲,概率是1;如果是AA和Aa,子代都能向背側(cè)彎曲,概率是1;如果是Aa和Aa,根據(jù)遺傳規(guī)律,子代能向背側(cè)彎曲(A_)的概率是3/4,所以若第一組的某對父母打算再生一個小孩,該小孩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的概率是3/4或1,D正確。
故選B。
3. 基因型為Aa的玉米植株產(chǎn)生的配子及比例是( )
A. 雌A:雄a=1:1B. 雌A:雄a=3:1
C. 雄A:雄a=1:1D. 雄A:雌a=3:1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zhì):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根據(jù)基因的分離定律可知,遺傳因子組成為Aa的大豆植株可產(chǎn)生雌A:雌a=1:1,雄A:雄a=1:1;
【詳解】基因型為Aa的個體減數(shù)分裂時,能形成A和a兩種比例相等的雄配子,也能產(chǎn)生A和a兩種比例相等的雌配子,但雌、雄配子間無確定的比例(雄配子遠遠多于雌配子),故雌配子A∶雌配子a=1∶1,雄配子A∶雄配子a=1∶1,因此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4. 某二倍體動物的毛色有白色、灰色、棕色和黃色4種,由位于3號染色體上的復等位基因D、D1和D2控制,毛色與相關(guān)基因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任何基因型中兩個基因均正常表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白色個體有D1D1、D2D2兩種基因型
B. 白色的個體隨機交配,子代不一定為白色
C. 基因D、D1和D2的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
D. 基因型為DD1和基因型為DD2的個體雜交,理論上F1中白色個體占1/3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zhì):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詳解】A、根據(jù)題意,在某兔子種群中,毛色受三個復等位基因(D、D1、D2)控制,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且任何基因型中兩個基因均正常表達,灰色基因型是DD,棕色基因型是DD1,黃色基因型是DD2,白色基因型有D1D1、D2D2、D1D2三種,A錯誤;
B、白色基因型有D1D1、D2D2、D1D2三種,白色的個體隨機交配,子代都是白色,B錯誤;
C、基因D、D1和D2屬于復等位基因,遺傳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C正確;
D、基因型為DD1和基因型為DD2的的個體雜交,子代基因型有1DD(灰色)、1DD1(棕色)、1DD2(黃色)、1D1D2(白色),理論上F1中白色個體占1/4,D錯誤。
故選C。
5. 酒窩在古代也被稱為笑靨,是由人類常染色體的顯性基因所決定。甲、乙分別代表有、無酒窩的男性,丙、丁分別代表有、無酒窩的女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若甲與丙結(jié)婚,生出的孩子可能都無酒窩
B. 若乙與丙結(jié)婚,生出的孩子可能都有酒窩
C. 若乙與丁結(jié)婚,生出的所有孩子都無酒窩
D. 若甲與丁結(jié)婚,生出一個無酒窩的女孩,則甲的基因型是純合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結(jié)合題意分析可知,酒窩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設(shè)相關(guān)基因為A、a,則有酒窩為AA和Aa,無酒窩為aa,據(jù)此分析作答。
【詳解】A、結(jié)合題意可知,甲為有酒窩男性,基因型為AA或Aa,丙為有酒窩女性,基因型為AA或Aa,若兩者均為Aa,則生出的孩子基因型可能為aa,表現(xiàn)為無酒窩,A正確;
B、乙為無酒窩男性,基因型為aa,丙為有酒窩女性,基因型為AA或Aa。兩者婚配,若女性基因型為AA,則生出的孩子均為有酒窩;若女性基因型為Aa,則生出的孩子有酒窩的概率為1/2,B正確;
C、乙為無酒窩男性,基因型為aa,丁為無酒窩女性,基因型為aa,兩者結(jié)婚,生出孩子基因型均為aa,表現(xiàn)為無酒窩,C正確;
D、甲為有酒窩男性,基因型為AA或Aa,丁為無酒窩女性,基因型為aa,生出一個無酒窩的女孩aa,則甲的基因型只能為Aa,是雜合子,D錯誤。
故選D。
6. 下圖是某個罕見隱性基因的遺傳系譜圖。黑色符號表示患有該遺傳病的個體。假設(shè)與這個家族通婚的人都不含有該隱性基因,則“?”患有該遺傳病的概率是( )
A. 1/32B. 1/36C. 1/144D. 1/216
【答案】C
【解析】
【分析】該圖是某個罕見隱性基因的遺傳系譜圖,假設(shè)該病的相關(guān)基因用A/a表示,黑色符號表示患有該遺傳病的個體,第二代有患病個體,說明親本的基因型為Aa、Aa。
【詳解】若該病為伴X隱性遺傳,則根據(jù)題意“假設(shè)與這個家族通婚的人都不含有該隱性基因”,則第四代的兩個個體均不攜帶致病基因,子代患病概率為0,與題意所給選項數(shù)據(jù)不符,故說明該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假設(shè)該病的相關(guān)基因用A/a表示,黑色符號表示患有該遺傳病的個體,親本正常,第二代有患病個體,說明親本的基因型為Aa、Aa。則第二代從左向右的第2、4號個體的基因型為2/3Aa、1/3AA,假設(shè)與這個家族通婚的人都不含有該隱性基因,則基因型為AA,故第三代從左向右的第2號、5號個體的基因型為2/3×1/2=1/3Aa,第四代兩個個體的基因型為1/3×1/2=1/6Aa,因此“?”患有該遺傳病的概率是1/6×1/6×1/4=1/144,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7. 假設(shè)用基因型為Bb的玉米為親代分別進行以下四組遺傳學實驗:①連續(xù)自交;②連續(xù)自交,每一代均淘汰基因型為bb的個體;③連續(xù)隨機交配;;④連續(xù)隨機交配,每一代均淘汰基因型為bb的個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實驗①的F4中,基因型為BB與Bb的個體數(shù)量比約為15:1
B. 實驗②的F3中,基因型為Bb的個體數(shù)量約占2/7
C. 實驗③的F5中,基因型為BB、Bb和bb的個體數(shù)量比約為1:4:1
D. 實驗④的F3中,b的基因頻率為0.2
【答案】D
【解析】
【分析】連續(xù)自交和隨機交配F1代的Aa的基因型頻率都是1/2。但是連續(xù)自交的結(jié)果是純合子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雜合子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
【詳解】A、用基因型為Bb的玉米為親代,連續(xù)自交4代,在F4中、基因型為BB與Bb的個體數(shù)量比約為15:2,A錯誤;
B、連續(xù)自交,每一代均淘汰基因型為bb的個體,在F3中,基因型為Bb的個體數(shù)量約占2/9,B錯誤;
C、連續(xù)隨機交配、在F1之后,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均不改變,F(xiàn)5中,基因型為BB、Bb和bb的個體的數(shù)量比約為1:2:1,C錯誤;
D、連續(xù)隨機交配、每一代均淘汰基因型為bb的個體,在F3中,BB占3/5,Bb占2/5,因此b的基因頻率為0.2,D正確。
故選D。
8. 若某哺乳動物毛發(fā)顏色由基因De(褐色)、D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e和Df分別對d完全顯性。毛發(fā)形狀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刂苾煞N性狀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且獨立遺傳?;蛐蜑镈edHh和DfdHh的雌雄個體交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若De對Df共顯性、H對h完全顯性,則F1有6種表現(xiàn)型
B. 若De對Df共顯性、H對h不完全顯性,則F1有12種表現(xiàn)型
C. 若De對Df不完全顯性、H對h完全顯性,則F1有9種表現(xiàn)型
D. 若De對Df完全顯性、H對h不完全顯性,則F1有8種表現(xiàn)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定律的實質(zhì):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產(chǎn)生配子的過程中,位于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分離而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獨立遺傳給后代,同時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進行自由組合。2、 相對性狀: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共顯性:如果雙親的性狀同時在F1個體上表現(xiàn)出來,這種顯性表現(xiàn)稱為共顯性,或叫并顯性。不完全顯性: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親本雜交后,F(xiàn)1顯現(xiàn)中間類型的現(xiàn)象。完全顯性:具有相對性狀的純合體親本雜交后,F(xiàn)1只表現(xiàn)一個親本性狀的現(xiàn)象,即外顯率為100%。
【詳解】A、若De對Df共顯性,H對h完全顯性,基因型為DedHh和DfdHh雌雄個體交配,毛發(fā)顏色基因型有則DeDf、Ded、Dfd和dd四種,表現(xiàn)型4種,毛發(fā)形狀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種,表現(xiàn)型2種,則F1有4×2=8種表現(xiàn)型,A錯誤;
B、若De對Df共顯性,H對h不完全顯性,基因型為DedHh和DfdHh雌雄個體交配,毛發(fā)顏色基因型有則DeDf、 Ded、Dfd和dd四種,表現(xiàn)型4種,毛發(fā)形狀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種,表現(xiàn)型3種,則F1有4×3=12種表現(xiàn)型,B正確;
C、若De對Df不完全顯性,H對h完全顯性,基因型為DedHh和DfdHh雌雄個體交配,毛發(fā)顏色基因型有則DeDf、 Ded、Dfd和dd四種,表現(xiàn)型4種,毛發(fā)形狀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種,表現(xiàn)型2種,則F1有4×2=8種表現(xiàn)型,C錯誤;
D、若De對Df完全顯性,H對h不完全顯性,基因型為DedHh和DfdHh雌雄個體交配,毛發(fā)顏色基因型有則DeDf、 Ded、Dfd和dd四種,表現(xiàn)型3種,毛發(fā)形狀基因型有HH、Hh和hh三種,表現(xiàn)型3種,則F1有3×3=9種表現(xiàn)型,D錯誤。
故選B。
故選B。
9. 番茄中紅色果實(R)對黃色果實(r)為顯性,兩室果(D)對多室果(d)為顯性高藤(T)對矮藤(t)為顯性,控制三對性狀的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某紅果兩室高藤植株甲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2: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4;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2。植株甲的基因型是( )
A. RRDdTtB. RrDdTtC. RrDdTTD. RrDDTt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題干可知,三對相對性狀分別受三對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則三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甲表現(xiàn)型為紅果兩室高藤,對應(yīng)的基因型為R_D_T_,甲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2,說明R_D_有對是純合子,有一對基因是雜合子,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4,說明甲的基因型為RrDDTt,甲與RRddtt雜交,子代中紅果兩室高藤植株占1/2,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10. 如圖為某植株自交產(chǎn)生后代的過程示意圖,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
A. A、a與B、b的自由組合發(fā)生在③過程
B. 子代中不同于親本表現(xiàn)型所占比例為7/16
C. M、N、P分別代表16、9、3
D. 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1:1:1:1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zhì):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詳解】A、A、a與B、b的自由組合發(fā)生于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即過程①,A錯誤;
B、由表現(xiàn)型為12:3:1可知,親本的類型是雙顯性(基因型為AaBb),子代中的重組型即為不同于親本的表現(xiàn)型,占4/16,即1/4,B錯誤;
C、①過程形成4種配子,則雌、雄配子的隨機組合的方式M是4×4=16種,基因型N=3×3=9種,表現(xiàn)型比例是12:3:1,所以表現(xiàn)型P是3種,C正確;
D、由表現(xiàn)型為12:3:1可知,只要含有A基因或者只要含有B基因即可表現(xiàn)為一種性狀,測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aabb=1:1:1:1,所以該植株測交后代性狀分離比為2:1:1,D錯誤。
故選C
11. 人類的多指(T)對正常指(t)為顯性,白化(a)對正常(A)為隱性,決定不同性狀的基因自由組合。一個家庭中,父親是多指,母親正常,兩者均不患白化病,他們有一個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請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父親的基因型是AaTt,母親的基因型是Aatt
B. 其再生一個孩子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3/8
C. 生一個既患白化病又患多指的女兒的概率是1/8
D. 后代中只患一種病的概率是1/4
【答案】A
【解析】
【分析】題意分析:父親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表示為A_T_,母親正常,其基因型可表示為A_tt,他們生有一個患白化病但手指正常(aatt)的孩子,據(jù)此可確定雙親的基因型為AaTt和Aatt。
【詳解】A、父親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表示為A_T_,母親正常,其基因型可表示為A_tt,他們有一個孩子手指正常(tt)但患白化?。╝a),可確定父親和母親的基因型分別為AaTt和Aatt,A正確;
B、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為1/4,患多指的概率為1/2,故再生一個只患白化病孩子的概率為(1/4)×(1/2)=1/8,B錯誤;
C、生一個既患白化病又患多指的女兒的概率是(1/4)×(1/2)×(1/2)=1/16,C錯誤;
D、后代只患多指的概率為(1/2)×(3/4)=3/8,只患白化病的概率=(1/2)×(1/4)=1/8,故后代中只患一種病的概率為3/8+1/8=1/2,D錯誤。
故選A。
12. 報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黃色(含黃色錦葵色素)由兩對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兩對等位基因獨立遺傳(如下圖所示)?,F(xiàn)選擇AABB和aabb兩個品種進行雜交,得到F1,F(xiàn)1自交得F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F1的表型是黃色B. F2中黃色∶白色的比例是9∶7
C. F2的白色個體中純合子占3/16D. F2中黃色個體自交有2/3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據(jù)圖示信息,顯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為前體物合成黃色錦葵色素的代謝過程。B存在時可抑制其表達,所以其基因型和性狀的關(guān)系是:A-B-、aaB-、aabb表現(xiàn)為白色,A-bb表現(xiàn)為黃色。
【詳解】A、據(jù)題干信息和題圖分析可知,選擇AABB和aabb兩個品種進行雜交,F(xiàn)1的基因型為AaBb,B存在時可抑制基因A表達,故F1表型為白色,A錯誤;
BC、選擇AABB和aabb兩個品種進行雜交,F(xiàn)1的基因型為AaBb,由于B存在時可抑制基因A表達,F(xiàn)2的基因型及表型為白色(9A-B-、3aaB-、1aabb),黃色(3A-bb),故F2中黃色∶白色的比例是3∶13,F(xiàn)2的白色個體(9A-B-、3aaB-、1aabb)中純合子(1AABB、1aaBB、1aabb)占3/13,BC錯誤;
D、F2中黃色個體的基因型為1/3AAbb,2/3Aabb,所以黃色個體自交有 2/3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D正確。
故選D。
二、多選題(每小題4分,共16分。每個小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正確選項,漏選得2分,錯選0分。)
13. 番茄的紫莖和綠莖是一對相對性狀,用A、a表示;缺刻葉和馬鈴薯葉是一對相對性狀,用B、b表示;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用三種不同基因型的番茄進行雜交,實驗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這兩對相對性狀中顯性性狀分別為紫莖和缺刻葉
B. 紫莖缺刻葉①、綠莖缺刻葉②基因型依次為AABb和aaBb
C. 紫莖缺刻葉①與紫莖缺刻葉③進行雜交,子代的紫莖缺刻葉中雜合子占3/8
D. 欲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可選用紫莖缺刻葉③進行測交
【答案】ABD
【解析】
【分析】由1組結(jié)果可知,缺刻葉對馬鈴薯葉為顯性,紫莖對綠莖為顯性,用A、a表示控制紫莖、綠莖的基因,用B、b表示控制缺刻葉、馬鈴薯葉的基因,則可推知,番茄①的基因型為AABb,番茄②的基因型為aaBb;由2組結(jié)果可知,番茄②③雜交后代中,紫莖∶綠莖=1∶1,缺刻葉∶馬鈴薯葉=3∶1,由1組可知番茄②的基因型為aaBb,則可推知番茄③的基因型為AaBb。
【詳解】A、根據(jù)第1組中親本為紫莖和綠莖,子一代均為紫莖,可知紫莖為顯性性狀,親本均為缺刻葉,子代出現(xiàn)了馬鈴薯葉,可知缺刻葉為顯性性狀,A正確;
B、第1組的親本為紫莖和綠莖,子一代均為紫莖,可知親本為AA×aa,親本均為缺刻葉,子代出現(xiàn)了馬鈴薯葉,則親本均為Bb,故紫莖缺刻葉①、綠莖缺刻葉②基因型依次為AABb和aaBb,B正確;
C、第2組中讓綠莖缺刻葉②(aaBb)與紫莖缺刻葉③進行雜交,子代紫莖∶綠莖=1∶1,缺刻葉∶馬鈴薯葉=3∶1,可知紫莖缺刻葉③的基因型為AaBb,紫莖缺刻葉①(AABb)與紫莖缺刻葉③(AaBb)進行雜交,子代的紫莖缺刻葉中純合子(AABB)占(1/2×1/4)÷(1×3/4)=1/6,雜合子占5/6,C錯誤;
D、欲驗證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可選用紫莖缺刻葉③(AaBb)進行測交,若后代出現(xiàn)四種表型,比例為1∶1∶1∶1,則說明兩對基因遵循自由組合定律,D正確。
故選ABD。
14. 某種蝴蝶紫翅(Y)對黃翅(y)為顯性,綠眼(G)對白眼(g)為顯性,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某生物小組的同學用紫翅綠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進行雜交,F(xiàn)1出現(xiàn)的性狀類型及比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F1紫翅綠眼個體自交(基因型相同個體間的交配),相應(yīng)性狀之比是15∶5∶3∶1
B. F1紫翅白眼個體自交(基因型相同個體間的交配),其中純合子所占比例是2/3
C. F1紫翅綠眼個體與黃翅白眼個體交配,則后代相應(yīng)的性狀之比是4∶2∶1∶1
D. F1紫翅白眼個體自由交配,其后代中純合子所占比例是5/9
【答案】ABD
【解析】
【分析】根據(jù)圖中后代的紫翅:黃翅=3:1,兩個親本的基因型為Yy×Yy,綠眼:白眼=1:1,說明綠眼的基因型為Gg;則兩個親本的基因型YyGg×Yygg。
【詳解】A、紫翅綠眼和紫翅白眼的基因型通式分別為Y_G_和Y_gg,二者雜交所得F1中紫翅∶黃翅=3∶1,則這兩個親本的相應(yīng)基因型為Yy×Yy ,綠眼∶白眼=1∶1,屬于測交,說明親本中綠眼的基因型為Gg,則這兩個親本的基因型為YyGg×Yygg。F1紫翅綠眼的基因型及比例為YYGg∶YyGg =1∶2,則1/3YY和2/3Yy自交子代中紫翅∶黃翅=5∶1,Gg的自交子代中綠眼∶白眼=3∶1,則子代(紫翅∶黃翅)×(綠眼∶白眼)=(5∶1) ×(3∶1)→紫翅綠眼(Y_G_)∶紫翅白眼(Y_gg)∶黃翅綠眼(yyG_)∶黃翅白眼(yygg)= 15∶5∶3∶1,A正確;
B、F1紫翅白眼個體的基因型及比例為YYgg∶Yygg =1∶2,則自交子代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1/3)+(2/3)×(1/2)=2/3,B正確;
C、F1中紫翅綠眼和黃翅白眼的基因型分別為Y_Gg和yygg,用逐對分析法計算,Y_×yy所得子代中表型及其比例為紫翅∶黃翅=2∶1,Gg×gg→綠眼∶白眼=1∶1,則F2的性狀分離比為(2∶1)×(1∶1)=2∶ 2∶1∶1,C錯誤;
D、F1紫翅白眼基因型及比例為Yygg∶YYgg=2∶1,則紫翅白眼個體中Y和y的基因頻率分別為2/3和1/3,自由交配,其后代中純合子所占比例為(2/3)×(2/3)+(1/3)×(1/3)=5/9,D正確。
故選ABD。
15. 某二倍體雌雄同株觀賞花卉的抗軟腐病與易感軟腐?。ㄒ韵潞喎Q“抗病”與“易感病”)由一對等位基因R/r控制,花瓣的斑點與非斑點由另一對等位基因Y/y控制。為研究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特點,進行系列雜交實驗,結(jié)果見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抗病與非斑點均為顯性性狀,第1組和第3組的親本均為單雜合子
B. 僅根據(jù)第3組實驗?zāi)茯炞C這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C. 若將第2組F1中抗病非斑點植株與第3組F1中易感病非斑點植株雜交,后代中抗病非斑點植株所占比例為3/8
D. 若讓第1組和第4組親本中的抗病非斑點植株雜交,F(xiàn)1中自交后代不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的植株所占比例為1/2
【答案】BD
【解析】
【分析】第1組F1全表現(xiàn)為抗病,且非斑點:斑點=3:1,可知抗病對易感病為顯性,非斑點對斑點為顯性,第2組RrYy×rryy雜交,后代抗病非斑點:抗病斑點:易感病非斑點:易感病斑點=1:1:1:1,為測交實驗,可確定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
【詳解】AB、從第1組實驗,抗病非斑點×易感病非斑點,子代中只出現(xiàn)抗病,判斷抗病為顯性性狀,且親本的抗病為顯性純合子(RR),子代中非斑點:斑點=3:1,判斷出非斑點是顯性性狀,且親本的非斑點均為雜合子(Yy),所以第1組親本的基因型是RRYy×rrYy;第2組親本的基因型為RrYy×rryy,為測交實驗,可驗證這兩對性狀的遺傳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第3組親本的基因型為Rryy×rrYy,無論控制兩對相對性狀的基因是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還是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F(xiàn)1中四種表型的植株比例都為1:1:1:1,僅由第3組實驗無法確定兩對性狀的遺傳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第4組親本的基因型是RrYY×rryy,A正確,B錯誤;
C、第2組F1中的抗病非斑點植株基因型為RrYy,第3組F中的易感病非斑點植株基因型為rrYy,二者雜交后代中抗病非斑點植株的基因型為RrY_,所占比例為1/2×3/4=3/8,C正確;
D、第1、4組親本中的抗病非斑點植株雜交即RRYy×RrYY,后代基因型及比例為分別為1RRYY、1RRYy、1RrYY、1RrYy,RRYY自交的后代不會出現(xiàn)性狀分離,占1/4,D錯誤。
故選BD。
16. 用4個大信封,按照下表分別裝入一定量的卡片,模擬孟德爾雜交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大信封信封內(nèi)裝入卡片
A. “雄1”中Y、y的數(shù)量與“雌1”中Y、y的數(shù)量可以不相等
B. 分別從“雄1”和“雌1”內(nèi)隨機取出1張卡片,記錄組合類型,模擬配子的隨機結(jié)合
C. 分別從“雄1”和“雌2”內(nèi)隨機取出1張卡片,記錄組合類型,模擬基因的自由組合
D. 每次分別從4個信封內(nèi)隨機取出1張卡片,記錄組合類型,重復20次,直到將卡片取完
【答案】AB
【解析】
【分析】根據(jù)孟德爾對分離現(xiàn)象的解釋,生物的性狀是由遺傳因子(基因)決定的,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為顯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為隱性基因,而且基因成對存在。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為純合子,不同的為雜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細胞(配子)時成對的基因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當雜合子自交時,雌雄配子隨機結(jié)合,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性狀分離比為顯性:隱性=3:1.雌1、雌2容器代表某動物的雌生殖器官,雄1、雄2容器代表某動物的雄生殖器官,卡片上的字母表示雌、雄所含的基因。
【詳解】A、由于雌、雄配子的數(shù)量不一定相等,所以“雄1”中 Y、y 的數(shù)量與“雌1”中 Y、y 的數(shù)量可以不相等,A正確;
B、分別從“雄1”和“雌1”內(nèi)隨機取出1張卡片,記錄組合類型,是模擬等位基因分離及雌雄配子的隨機結(jié)合過程,B正確;
C、分別從“雄1”和“雄2”內(nèi)隨機取出1張卡片,記錄組合類型,模擬的是基因的自由組合,分別從“雄1”和“雌2”內(nèi)隨機取出1張卡片,記錄組合類型,既不表示基因的自由組合,也不能表示配子的隨機組合,C錯誤;
D、從信封內(nèi)取出的卡片,需要重新放回到原信封內(nèi),目的是為了保證下次取的每種卡片的概率相等,D錯誤。
故選AB。
三、非選擇題(除特別備注外,每空2分,共60分)
17. 玉米是一種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頂部開雄花,下部開雌花,玉米黃粒和白粒是一對相對性狀(由基因Y和y控制),將純種黃粒和白粒玉米間行種植(如圖),收獲時所得玉米粒如下表:
(1)在玉米中,黃粒對白粒是________性,在黃粒玉米果穗上,黃粒玉米中胚的遺傳因子組成是________;
(2)某同學為了獲得雜種F1來驗證孟德爾基因分離定律,為準確起見,他應(yīng)選用上述________玉米果穗上結(jié)的________玉米粒來進行播種。
(3)圖中_____(填標號)類型的授粉方式的長期進行對植株有利,可以使不同植株的遺傳因子相互結(jié)合,后代具有更大的變異性和生活力。
(4)玉米作為遺傳實驗材料有哪些優(yōu)點________?(至少答兩點)。
【答案】(1) ①. 顯 ②. YY或Yy
(2) ①. 白粒 ②. 黃粒
(3)Ⅲ和Ⅳ (4)雌雄同株單性花,避免人工去雄等繁雜的操作;后代數(shù)量較多,便于統(tǒng)計學處理;玉米生長期較短,繁殖速度較快;具有穩(wěn)定的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
【解析】
【分析】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zhì):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小問1詳解】
由圖可知,玉米既可自花傳粉,也可異花傳粉,由表可知,不論如何傳粉,黃粒玉米果穗上沒有白粒玉米,白粒玉米果穗上有黃粒玉米,說明黃粒為顯性;黃粒玉米植株自花傳粉,后代每粒胚的遺傳因子組成為YY,異花傳粉則為Yy,而白粒玉米果穗上黃粒玉米胚的遺傳因子組成為Yy。
【小問2詳解】
驗證基因的分離定律用雜合子Yy測交或自交,即用白粒玉米植株上的黃粒玉米來進行播種,這個黃粒一定為雜合子。
【小問3詳解】
圖中Ⅲ和Ⅳ類型的授粉方式的長期進行對植株有利,其原因是異花授粉,可以使不同植株的遺傳因子相互結(jié)合,后代具有更大的變異性和生活力。
【小問4詳解】
玉米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優(yōu)點主要是:雌雄同株單性花,避免人工去雄等繁雜的操作;后代數(shù)量較多,便于統(tǒng)計學處理;玉米生長期較短,繁殖速度較快;具有穩(wěn)定的易于區(qū)分的相對性狀。
18. 新疆紫草是一種中藥材,其花為兩性花。新疆紫草的抗病和感病是一對由遺傳因子(B/b)控制的相對性狀。研究人員用抗病紫草進行下列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新疆紫草的抗病和感病這對相對性狀中,________為隱性性狀,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自交后代抗病紫草∶感病紫草為2∶1,對此現(xiàn)象的解釋,研究人員做出了兩個假設(shè):
假設(shè)一:遺傳因子組成BB致死。若該假設(shè)成立,則抗病紫草的遺傳因子組成有_______種;F1中感病紫草與抗病紫草進行正反交實驗得F2,F(xiàn)2的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F2中抗病紫草自交得F3,F(xiàn)3中感病紫草的比例為____________,請用遺傳圖解演示該自交過程_____________。
假設(shè)二:親本紫草產(chǎn)生的雌配子正常,但帶有遺傳因子B的花粉(雄配子)有一半致死。為對此假設(shè)進行驗證,設(shè)計了兩組實驗:①F1的抗病紫草(♀)×感病紫草(♂);②F1的抗病紫草(♂)×感病紫草(♀)。若①中子代的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②中子代的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則證明假設(shè)正確。
【答案】(1) ①. 感病 ②. 抗病紫草自交子代發(fā)生了性狀分離(或“親本為抗病紫草,而子代有新產(chǎn)生的感病紫草”,合理即可)
(2) ①. 1 ②. Bb∶bb=1∶1 ③. 1/3 ④. ⑤. 抗病紫草∶感病紫草=5∶3 ⑥. 抗病紫草∶感病紫草=5∶6
【解析】
【分析】1、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zhì):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shù)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分析題意可知,抗病紫草自交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說明抗病為顯性性狀,感病為隱性性狀。
【小問1詳解】
抗病紫草自交后代為抗病紫草∶感病紫草=2∶1,即抗病紫草自交子代發(fā)生了性狀分離(或親本為抗病紫草,而子代有新產(chǎn)生的感病紫草),說明抗病為顯性性狀,感病為隱性性狀。
【小問2詳解】
根據(jù)題意,假設(shè)一:遺傳因子組成BB致死。若該假設(shè)成立,則抗病紫草的遺傳因子組成有1種即Bb,那么感病紫草遺傳因子組成為bb;F1中感病紫草bb與抗病紫草Bb進行正反交實驗得F2,F(xiàn)2的遺傳因子組成及比例為Bb∶bb=1∶1,F(xiàn)2中抗病紫草Bb自交得F3,自交遺傳圖解為:,因此F3中感病紫草的比例為1/3。
假設(shè)二:親本紫草產(chǎn)生的雌配子正常,但帶有遺傳因子B的花粉(雄配子)有一半致死。按照假設(shè)二那么親代抗病紫草Bb自交,母本產(chǎn)生的雌配子為1/2B、1/2b,父本產(chǎn)生的花粉為1/3B、2/3b,那么后代抗病紫草1/6BB、1/2Bb,感病紫草1/3bb,為對此假設(shè)進行驗證,設(shè)計了兩組實驗:①F1的抗病紫草(♀)(1/6BB、1/2Bb)×感病紫草(♂)bb;②F1的抗病紫草(♂)(1/6BB、1/2Bb)×感病紫草(♀)bb。若假設(shè)成立,則①中F1的抗病紫草(♀)(1/6BB、1/2Bb)產(chǎn)生雌配子為5/8B、3/8b,感病紫草(♂)bb產(chǎn)生的花粉為b,則子代為5/8BB、3/8bb,因此子代的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抗病紫草∶感病紫草=5∶3;②中F1的抗病紫草(♂)(1/6BB、1/2Bb)產(chǎn)生的花粉為5/11B、6/11b,感病紫草(♀)bb產(chǎn)生的雌配子為為b,故子代為5/11Bb、6/11bb,那么子代性狀表現(xiàn)及比例為抗病紫草∶感病紫草=5∶6。
19. 某種植物花的顏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有紅花、粉紅花、白花三種,對應(yīng)的基因組成如下表。請回答下列問題:
(1)據(jù)上述信息可知,_______(填“紅花”“粉紅花”或“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種類最多,其基因型有_____種。
(2)科研工作者將純種紅花植株甲和純種粉紅花植株乙雜交,F(xiàn)1全表現(xiàn)紅花,F(xiàn)1自交得到F2的花色及比例為紅花∶粉紅花∶白花=12∶3∶1。
①植株甲、乙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F1的基因型是_______,若讓F1測交,則測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__。
③F2中純合子比例為_____,從F2中選取粉紅花植株,讓其自由交配,子代得到白花植株的概率為_______。若從F2中選取一株紅花植株丁,讓其自交,子代中得到白花植株的概率為_______。
(3)請設(shè)計一個簡單實驗,以確定一株粉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簡要寫出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紅花 ②. 6
(2) ①. AAbb ②. aaBB ③. AaBb ④. 紅花∶粉紅花∶白花=2∶1∶1 ⑤. 1/4 ⑥. 1/9 ⑦. 0或1/16或1/4
(3)讓該植株自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花的顏色及比例
【解析】
【分析】某種植物花的顏色受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說明控制花的顏色的這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小問1詳解】
紅花為A__B__、A__bb,粉紅花為aaB__,白花為aabb,說明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種類最多,其基因型有6種,它們分別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小問2詳解】
①②將純種紅花植株甲和純種粉紅花植株乙雜交,F(xiàn)1全表現(xiàn)紅花,F(xiàn)1自交得到F2的花色及比例為紅花∶粉紅花∶白花=12∶3∶1,說明F1的基因型為AaBb,進而推知純種紅花植株甲和純種粉紅花植株乙的基因型分別是AAbb、aaBB。若讓F1與基因型為aabb的白花植株測交,則測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aabb=1∶1∶1∶1,表型及比例為紅花∶粉紅花∶白花=2∶1∶1。
③F1的基因型為AaBb,F(xiàn)1自交得到的F2中,純合子(AABB、AAbb、aaBB、aabb)比例為1/4。F2中粉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為1/3aaBB、2/3aaBb,產(chǎn)生的配子為2/3aB、1/3ab,讓F2中粉紅花植株自由交配,子代得到白花植株的概率為1/3×1/3=1/9。從F2中選取的一株紅花植株丁的基因型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若丁的基因型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則其自交子代中無白花植株;若丁的基因型為AaBb或Aabb,則其自交子代中得到白花植株的概率為1/16或1/4。
【小問3詳解】
F2中粉紅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或aaBb。若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來確定一株粉紅花植株的基因型,則其實驗思路為:讓該植株自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花的顏色及比例。若該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則自交后代全部是粉紅花;若該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則自交后代表型及比例為粉紅花(aaB_)∶白花(aabb)=3∶1。
20. 現(xiàn)有4個純合南瓜品種,其中2個品種的果形表現(xiàn)為圓形(圓甲和圓乙),1個表現(xiàn)為扁盤形(扁盤),1個表現(xiàn)為長形(長)。用這4個南瓜品種做了3個實驗,結(jié)果如下:
實驗1:圓甲×圓乙,F(xiàn)1為扁盤,F(xiàn)2中扁盤:圓:長 = 9 :6 :1
實驗2:扁盤×長,F(xiàn)1為扁盤,F(xiàn)2中扁盤:圓:長 = 9 :6 :1
實驗3:用長形品種植株的花粉分別對上述兩個雜交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盤:圓:長均等于1:2 :1。綜合上述實驗結(jié)果,請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遺傳受________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__________定律。
(2)若果形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類推,則圓形的基因型應(yīng)為______,扁盤的基因型應(yīng)為_______。
(3)為了驗證(1)中的結(jié)論,可用長形品種植株的花粉對實驗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單株收獲F2中扁盤果實的種子,每株的所有種子單獨種植在一起得到一個株系。觀察多個這樣的株系,則所有株系中,理論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現(xiàn)為扁盤,有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量比為扁盤:圓 = 1 :1 ,有_________的株系F3果形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量比為__________。
【答案】 ①. 兩 ②. 基因的自由組合 ③. aaBB 、aaBb、AAbb、Aabb ④. AABB、 AaBB、AABb、AaBb ⑤. 4/9 ⑥. 4/9 ⑦. 扁盤:圓:長=1:2:1
【解析】
【分析】根據(jù)實驗1和實驗2的F2中扁盤:圓:長 = 9 :6 :1,可判斷南瓜果形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其中雙顯性個體表現(xiàn)為扁盤形,單顯性個體表現(xiàn)為圓形,雙隱性個體表現(xiàn)為長形。
【詳解】(1)根據(jù)分析可知,南瓜果形的遺傳受2對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2)根據(jù)分析,圓形基因型含有A或B基因,包括4種:aaBB 、aaBb、AAbb、Aabb,扁盤基因型同時含有A和B,包括4種:AABB、 AaBB、AABb、AaBb。
(3)長形品種植株aabb的花粉含ab,實驗1得到的F2中結(jié)扁盤果實的植株基因型為1AABB、 2AaBB、2AABb、4AaBb,用長形品種植株的花粉對實驗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單株收獲F2中扁盤果實的種子,每株的所有種子單獨種植在一起得到一個株系。所有株系中,AABB的后代均為扁盤,理論上在F3中占1/9,AaBB和AABb的后代表現(xiàn)型及數(shù)量比為扁盤:圓 = 1 :1 ,在F3中占4/9,AaBb 的后代果形的表現(xiàn)型及數(shù)量比為扁盤:圓:長=1:2:1,在F3中占4/9。
【點睛】受精作用的產(chǎn)物是種子中的胚,果實的果形由母本植株的基因型決定,而不是由受精卵決定,F(xiàn)2果實和F2母本植株的基因型相同,F(xiàn)2果實的種子屬于下一代的幼體,其基因型由受精卵決定。
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父母性狀
均能向背側(cè)彎曲
只有一人能向背側(cè)彎曲
均不能向背側(cè)彎曲
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的學生人數(shù)
480
498
0
拇指不能向背側(cè)彎曲的學生人數(shù)
88
348
200
組別
親本雜交組合
F1表型及數(shù)量
抗病非斑點
抗病斑點
易感病非斑點
易感病斑點
1
抗病非斑點×易感病非斑點
710
240
0
0
2
抗病非斑點×易感病斑點
132
129
127
140
3
抗病斑點×易感病非斑點
72
87
90
77
4
抗病非斑點×易感病斑點
183
0
172
0
大信封
信封內(nèi)裝入卡片
黃Y
綠y
圓R
皺r
雄1
10
10
0
0
雌1
10
10
0
0
雄2
0
0
10
10
雌2
0
0
10
10
所結(jié)玉米粒
白粒
黃粒
白粒玉米果穗上所結(jié)玉米粒
有
有
黃粒玉米果糖上所結(jié)玉米粒
無
有
花色
紅花
粉紅花
白花
基因組成
A__B__、A__bb
aaB__
aabb
組別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父母性狀
均能向背側(cè)彎曲
只有一人能向背側(cè)彎曲
均不能向背側(cè)彎曲
拇指能向背側(cè)彎曲的學生人數(shù)
480
498
0
拇指不能向背側(cè)彎曲的學生人數(shù)
88
348
200
組別
親本雜交組合
F1表型及數(shù)量
抗病非斑點
抗病斑點
易感病非斑點
易感病斑點
1
抗病非斑點×易感病非斑點
710
240
0
0
2
抗病非斑點×易感病斑點
132
129
127
140
3
抗病斑點×易感病非斑點
72
87
90
77
4
抗病非斑點×易感病斑點
183
0
172
0
大信封
信封內(nèi)裝入卡片
黃Y
綠y
圓R
皺r
雄1
10
10
0
0
雌1
10
10
0
0
雄2
0
0
10
10
雌2
0
0
10
10
所結(jié)玉米粒
白粒
黃粒
白粒玉米果穗上所結(jié)玉米粒
有
有
黃粒玉米果糖上所結(jié)玉米粒
無
有
花色
紅花
粉紅花
白花
基因組成
A__B__、A__bb
aaB__
aabb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南昌市第二中學高一(上)11月月考生物試卷(含答案),共1頁。
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南昌市第三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生物試題,文件包含高一生物期中docx、2024-2025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答案生物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5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南昌市第十九中學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生物試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